中外大学史话第一讲共44页文档
中外文化概论 第1讲(1011-2012(1))序言
中 外 文 化 概 论
第一讲 序言——文化之大之美之用之重
文化之重:重要+繁重
使命之重——
浩大之重——
艰深之重—— 本课程意在启蒙,进一步启蒙,多方面 启蒙;窥其一斑,共习共析共赏共享。
中 外 文 化 概 论
第一讲 序言——文化之大之美之用之重 一 为什么要学习中外文化? 二 人文素养与自然科学研究 三 人文科学对社会的引领作用 ——呼唤哲学王 四 文理结合,全面发展 五 文化释义 六、 如何看待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山东交通学院
教学课件
一箪一瓢一路歌, 万卷万里万类情。
中外文化概论
山 东 交 通 学 院
张金升 教授
中外文化概论
山东交通学院 张金升
中外文化概论
山东交通学院 张金升
米 洛 的 维 纳 斯 公 元 前 100 年
中 外 文 化 概 论
第一讲 序言——文化之大之美之用之重
文化之大:
百科之多—— 文学、艺术、戏曲、音乐、雕塑、绘画、 哲学、宗教、历史、神话、技艺、科技、
为什么要学习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呢? 1. 首先,人文科学是言大道的。 自然科学研究专门的学问,人文科学研究普 遍的道理。学习了人文科学的知识,你对这个 世界就会更加理解。
人们追求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但往往不能正 确理解,因而有了烦恼。 理解万岁! 理解,是通往幸福之门,是通往天堂之门!
中 外 文 化 概 论
中 外 文 化 概 论
第一讲 序言——文化之大之美之用之重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外文化?
5. 人文科学有助于正确的方法论的掌握。 正确的方法论无论对何种工作都是很关键的 ,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 效,方法论不正确,可能徒劳无功一事无成甚 或有害无益。 误入歧途者,时或 是被方法所误。走火入魔 者,时或是被方法所误,可不慎乎?!
中外教育史(外国史部分1-1)
第一节 古代东方教育
一、人类早期学校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文明古国及其文化概况
最早的文明中心是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西亚的两
河流域,其形成时间大约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后半期至三
千年代初。继之在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 和爱琴海的克里特岛,现出了另三个文明中心,其形成 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代中期至末期。这就是一般所 说的世界五大文明发祥地,在这里出现了第一批国家。 前四个文明属于古代东方。
二、文明古国及其文化概况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东方的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 亚述、印度,相继进入奴隶制社会。在这里出现了外国最早 的奴隶社会的教育,这是人类第一个有阶段的社会的教育, 它开始了阶级教育的历史。
1、古代埃及
1)文字的产生:
埃及文字在巴比伦的影响下约产生于公元前3200年(也有人认为 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与巴比伦文字同样悠久)。最早的文字也是象
希伯来人最初以家庭太会堂发展而来。 希伯来教育孕育了基督教教育的种子,由于基督教教育在世界教
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希伯来教育的地位也就不言自明了。
第二节 古代希腊教育
一、古代希腊的教育制度 二、古希腊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一、古代希腊的教育制度
在对外国古代教育的分析和考察中,可以清 楚地勾画出古代希腊教育、古代罗马教育、西欧 中世纪教育和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构成的外国古代 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苏格拉底与治国者教育
1、“美德即知识” 2、“产婆术”
(二)柏拉图与哲学王教育
1、论教育的作用
2、论哲学王教育的实施
(三)亚里士多德与和谐发展教育
1、论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2、教育要适应自然 3、论教育分期
本课结束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第一章上
曹占东 主编
中国原始教育
❖ 第一节 中国原始教育概况
❖ 一、教育的产生 ❖ 思考:教育何时产生 ,为什么? ❖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 因为要生产,所以要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生产劳动教育
(二)生活习俗的教育提库纳族部落少女成年仪式第一个步 骤是剪头发。旁边还有很多族人在吹
❖ 在大学以诗书礼乐为重点,在小学以书数为 重点。而射御的学习,除了传授和培养有关 的知识、技能之外,还着重与礼乐之教相配 合。
四、封建官学制度的兴起、发展
❖ (一)宋元明清时代官学的特点
1.加强了对地方教育的管理, 建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
❖ 2. 特点
❖ 一是尊师重道,给教师以很高的政治地位和 优厚的生活待遇。
课间休息
下篇
外国教育史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教育观点
一个人受教育的年龄按每七年为一阶段划分为 三个时期从出生到7岁为第一个时期;7~14岁 为第二个时期;14~21岁为第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相当于学龄前幼儿教育阶段, 这一时期应该顺应自然,以儿童身体的 发育成长为主。
古罗马的教育
❖ 古罗马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王政、共 和、
❖ 1909年出版《蒙台梭利方法》 ❖ 教师称为“指导员”。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引儿童的
心里活动和他们身体发展,教师教得少而观察得多。
内容和方法: 肌肉训练、感官训练、实际生活练习、初步知识教育
现代西方主要教育思想家
马卡连柯
现代西方主要教育思想家
现代西方主要 教育思想家
杜威
现代西方主要教育思想家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 科举自隋朝产生后, 经过唐代的发展,宋 元明清的演变,逐渐 完备和定型化,直到 1905年被废除,在中 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 年,对我国封建社会 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中西方大学起源和其发展专业知识讲座
制度化 国际性
流动性
知识小链接:生活在中世纪的年轻人到了14岁 左右的年龄时,就可以进入大学学习了。新生 入学要经历一个入学仪式,且起初是在大学生 中间流行的非正式的“清扫”典礼,意思是去 掉年轻人粗俗的习气和野蛮的兽性。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中国古代的“大学”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大学的起源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University的词根是universus,是普遍、 整个、世界、宇宙的意思。因此,当现代大 学的鼻祖在公元1100年前后出现于意大利中 部的时候,它的精神气质首先就是普遍主义 (universalism)的。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久经封闭 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从此,西方的 思想文化逐渐向国内渗透。同时, 中国的丰富的资源也被国外侵蚀。
为响应党中央关于打破帝国主
义核垄断,发展我国原子能工业 的伟大号召,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 于1956年6月创立太谷地质学校。
建国初期,各国为了遏制新中
国的发展,垄断核领域。20世 纪50年代中叶,党中央作出了 发展原子能事业的伟大决策。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世界现存最当古之处老,请的联系大本学人或网站删除。
——博洛尼亚大学
博洛尼亚Bologna大学是世界 现存最古老的大学,建立于 1088年,当时以法律和医学两 个专业著称。1988年在430所 欧洲大学校长共同签署的“欧 洲大学宪章”中,博洛尼亚大 学被正式宣称为欧洲所有大学 的母校。
若我们溯流而上,纵向 考察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 我们会发现,其虽没有大 学之形,但却有大学之实。
史话第一讲
慕尼黑合约
1938年 1938年9月,《慕尼黑公约》诞生。签约国的领导人有英国首相 慕尼黑公约》诞生。 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和意大利法西斯首领墨索里尼。 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和意大利法西斯首领墨索里尼。《慕 尼黑公约》同意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归德国所有。 尼黑公约》同意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归德国所有。
数 字 二 战
美国有38万军人死于二战,其中在西欧和北非有25万余人死亡, 在太平洋约有12万人以上死亡。 英军有40万人死于二战,其中士兵约有近38万;在太平洋死亡约 3万;其余在欧洲和北非。 德国二战死亡约800万人,其中士兵约600万,其余平民。其中死 于西线和北非约有50万,其余死于东线苏德战场。 日本二战死亡人数近300万,其中士兵死亡约190万,其中在中国 战场死亡人数约44万;在东南亚被英军、中国入缅远征军(消灭日 军1万还多)、游击队杀死约18万;在苏日战场死亡10万余人;在太 平洋与美军战斗中死亡约120万;志愿人员、童子军死于战争近40 万;平民被美军原子弹、炸弹炸死人数约在55万人以上。 意大利死亡约20万,大部分为士兵,主要死于北非战场南斯拉夫 死亡人数为170万。 法国死亡人数为30万左右。
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一战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一战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建立了 所谓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所谓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列强完成了一 次对世界的瓜分, 次对世界的瓜分,这次划分是以当时彼此的实力对比相适 应的。在这一段时间, 应的。在这一段时间,各帝国主义势力之间形成了一定的 均势,世界上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相对和平的时期, 均势,世界上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相对和平的时期,这个和 平时期是前后两次世界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 平时期是前后两次世界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实际上 是对下一次世界战争的准备时期。 是对下一次世界战争的准备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 衡规律的作用, 衡规律的作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很快的会发生 变化,在战后形成的均势也必将被打破, 变化,在战后形成的均势也必将被打破,重新瓜分世界的 问题必将再次提上日程。 问题必将再次提上日程。
1中外教育简史 第一讲
原始宗教活动
(三)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原始社会的教育不具有阶级性 2.原始社会的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3.原始社会的教育水平极端低下,内容简单 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二、古代学校的萌芽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体脑分工为 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政治上,氏族首领的民主推选转变为世袭,提出 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 3.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才进行管理。 4.文化上,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 校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
三、西周的教育制度
(一)西周的社会 (二)西周的教育制度 (三)西周的教育内容
(一)西周的社会
特点:“学术官守”——“学在官府” 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这种体制下,学校设 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政教合一、官师一体)。 原因分析 根本原因:奴隶主贵族专政“刑不上大夫,礼不下 庶人。” 客观原因:“唯官有书”、“唯官有器”、“唯官有 学”。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庶人与平民都没 有受教育的权利。
仓颉造字
《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 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 即谓之字。"
象形文字
(二)古代学校的类型:“成均”、“痒”、 “序”、 “瞽宗” ①成均,五帝之学。 (董仲舒《春秋繁露》) ②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禮.明堂位》)
1.2
夏、商、西周的教育
一、夏朝学校的雏形 1.夏代教育——为政尚武 2.夏代可能有了“序”、“校”学校的雏形。
夏商、西周时 期的教育 西周教 育 教育体系 乡学 教育制度的特点 西周的教 育内容
学在官府 官师不分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够理解原始社 会教育的特点;了解我国学校教育的萌芽;理解夏、 商、西周的学校教育的特征;掌握西周的学校教育 制度及特点。 教学重点:本讲的重点是教育的起源与学校产生的 原因;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以及西周学校教育的特 点。
第一讲中世纪大学-PPT课件
第三,东西方文化的积极影响
东方的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在继承古代希腊 罗马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拜占庭文明和 阿拉伯文明。尤其是阿拉伯文明,它影响了中世 纪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风格。在东西方文化传 播与交流中,西欧形成了许多学术研究中心,正 是借助于阿拉伯人,欧洲的学者才得以较为完整 得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使中世纪大学的课 程在13世纪中期之后不仅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而且导致了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转变。同时,开拓 了欧洲学者的视野,促使欧洲学者以一种更加理 智的思维方式看待神学、人和自然等方面的问题。
(一)博洛尼亚大学
1.概述
1158年发展成为正式的大学,12世纪的最末几年,大 学之首是两个选举的“校长”;1219年教皇赐予特权;1316 年增设医学,1360年增设神学,学生最多时六七千人,存在 了500多年。从13世纪晚期,市政当局建立了有薪金的教师 职位,学生权力衰退。1350年,学生丧失大部分权力。 最高管理机构是大学全体会议,大学划分为若干“民族 团”。波伦亚的大学民族团组织只包括学生,教授们不属于 大学民族团,但教师也有自己的社团组织即“博土学会”。 教师进入该组织必须具备某些资格,并且通过考试来评定, 除非得到教师协会的同意,任何学生都不得进入这个组织。 学生必须拿到教授发的结业证书或准许教书的证明,就成了 最早种类的学位证书。 法律是主要课程,博洛尼亚大学的主要特色是民法。
中世纪建立的部分大学
大学 萨勒诺 建立时间 12世纪 大学 阿维尼翁 建立时间 1303年
博洛尼亚
巴黎 牛津 蒙彼利埃 剑桥 萨拉曼卡
12世纪末
13世纪初 13世纪初 13世纪初 1209-25年前 1219-19年前
罗马
布拉格 佛罗伦萨 维也纳 海德堡 科隆
中外教育简史教学课件完整版
01
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核心,
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以礼、乐、 02
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内容。其中,礼、
乐、射、御是大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称为
“大艺”;书、数是小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称
03
为“小艺”。
“礼”和“乐”等同于政治伦理道德教育。
“礼”的内容包括了等级世袭制度、伦理道德规范 和礼仪。 “乐”的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
春秋战国时期的 私学是我国教育 史上的一个创举
第三,丰富了教育内容。
私学的兴盛促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 荣局面,各学派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一方面著书立说发展自己的学术理论, 另一方面游学讲学,广招门徒,宣传自己 的学派思想和政治主张。
第四,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私学的发展促成了大批教育家的产生, 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潮,在世 界教育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
商朝是我国奴隶制的发展时期,生产力有了更大的提高,文化更加丰富,是我国确认有文字记载的时代, 因而教育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产生学校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了。商朝的学校不仅有古籍记载,而且已有 较多的文物可考证,有“信史起于商”之说。 序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呢?军事教育是夏序的重要教育 内容。
商朝的学校除了“庠”、“序”等名称外,又出现了“瞽宗”。商朝的“庠”以养老为号召,教化的意 义更加突出。“序”发展到商朝,不仅强调军事训练,而且强调品德修养。《射义》记载:“故射者,进 退周旋必中礼……此可观德行矣。”即通过习射达到“明君臣之礼”、“明长幼之序”的目的。“瞽 宗”是商朝出现的又一教育机构。《礼记·明堂位》记载:“瞽宗,殷学也”。
第二节 儒家的教育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
中外教育简史-第一章
(三)古代印度
古印度文字
古印度佛教文化
18
古代印度的学校
古印度的教育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制度密切在一起的。 1.婆罗门的教育 A.家庭教育:吠陀时期极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是背诵《吠陀经》。父亲权力极大,拥有对子女的教育权。
B. 古儒教育:所谓古儒,是一些对经义粗具研究的人,他 们兼具笃信梵天而又能阐述经典的双重品质。他们周游各地,教
学校的雏形出现,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一种政教合一 的场所。
21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
公元前17世纪,我国商朝建立,此时,文字已经 产生,学校教育机构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庠:逐渐成为实施教化的一种社会教育机构。
序:逐渐由“习射”转向“习礼”为主。
学、瞽宗:特创的新型教育机构,以礼乐教育为主要 内容。
8
最初学校产生的原因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 国家的形成。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 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9
(一)古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公元前3000年 左右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古埃及社会,法老(即皇帝)的权力 至上,全国土地归他所有,由他分给贵族和僧侣。
22
(三)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
1.西周社会概况: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从周王朝建立 到公元前770年是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其主要标志 是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制的建立。 2.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 A.类型:分国学、乡学两种。前者是设在王都的学校,有小、 大两级。后者是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 B.教师:“官师合一”即教师由政府官员兼任。 C.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按其内容的性质, 属于政治教育的范围。射御是军事教育方面的内容。书数是基础 文化课。 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是奴隶社会制度的产物,在它的发 展初期,是一种注意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文武兼备,知能兼求、 德智体等方面都等到发展的教育。
最新中外教育史第一讲教学讲义ppt
《尚书》
“天视自我民 视,天听自我 民听”
《礼记》
“人者,天地 之心也”
《荀子》
“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 而用之” 人是自然万物 的主体
人本主义思想
《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一讲 中国传统教育管理的文化基础
(三)《易传》的“天人调谐”自然观——“天 人合一”说
(1)人是自然界的一 部分 《序卦》说:“有天 地,然后有万物;有 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有夫妇,然后有父 子。”
《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一讲 中国传统教育管理的文化基础
(二)传统整体观是以血缘关系的纽带维系的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建 立在血缘宗法制之上的。
家国同构
国家权力以祖先崇拜来维系血缘,以 血缘的亲疏来划分等级,以等级的高 低来分割权力。
《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一讲 中国传统教育管理的文化基础
(三)传统的整体观是以家长制为支撑的
《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一讲 中国传统教育管理的文化基础
一 传统的天道观
自然的文化意义 文化,是一定地理—气候条件下特定 的人类群体为适应自然求得生存的一 种设置。
相异的自然条件向人的内部素质 的转化,使特定人群和特定的自 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从而形 成了特定的文化丛。
《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一讲 中国传统教育管理的文化基础
• 3、先学包括三种: • (1)自由式先学 • (2)互动式先学 • (3)引领式先学 • 4、先学应注意的几点: • (1)先学不是课前预习,而是在课堂上进行。 • 只有抓住课堂,减负才有可能。 • 现在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三座大山: • 课前预习过多;课堂练习滞后;课后作业太多 • (2)先学要围绕学习目标展开 • 是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由教师制定,并在课
简明中外教育史外国部分第一章
古埃及抄写人的工作图
3.教学内容与方法
1.婆罗门教教育
• 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 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 任务,首陀罗被剥夺受教 育权。 • 教学内容为《吠陀》经。 • 教育形式以家庭教育为主, 以背诵方法为主。
“古儒”与古儒学校的出现
公元前8世纪以后,婆罗门 教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 的学校,被称为“古儒学 校”。教师被称为“古 儒”。学习的内容主要是 《吠陀经》,以及一些基 础性的与读经有关的学科 等。在古儒学校里,教师 主要采取体罚的办法管理 学生。经常利用年长学生 当助手,与19世纪英国盛 行的导生制相似。
(3)职官学校
古埃及计算人员
在中王国时期,由于 国势强盛,政务繁忙,仅 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已 不能满足培养各级各类官 员的需要,于是一些政府
机关在其内部附设职官
学校,训练本机关所需
要的官员。这些学校的教 学内容与政务工作有着密 切的联系。
(4)文士学校 (书吏学校)
文士学校也称书吏学校,主要是培养
1.“光明来自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 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3.教学内容涉及智育、德育和宗教教育。 4.教育机构形态各殊,森严等级性。 5.教育方法简单,体罚盛行,个别施教。 6.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
外国教育史
第二节 古希腊的教育
90
一、荷马时代的教育
一、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 (一)古代希腊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中外教育管理史,讲义 第一章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第一节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管理一、学校的产生与发展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出现了学校的萌芽。
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学校名称有“序”和“校”。
序,原来是射箭比武的场所,夏朝在“国”设“序”为大、小学,可见夏朝的教育是以军事教育为重点的。
校是在夏朝创立的另一类学校,一般认为,校设于“乡”里,主要承担着对乡民进行道德教化的任务。
学校发展到商代,除继承前代已有的庠、序外,又创立了“瞽宗”和“学”。
瞽宗即为祭祀鬼神、行宗教之礼的场所,也是进行礼乐教育的学校。
商朝的学校还有“学”,是进行一般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场所。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巅峰,学校也集前两代之大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校系统。
西周学校包括国学、乡学两类,大学、小学两级。
天子设立的大学,以辟雍为中心,东南西北四面分别为东序、成均、瞽宗、上庠,规模最大。
诸侯设立的学校“頖(pan)宫”,规模不大,只有一学。
乡学则根据地方行政区域大小,分别设置校、序、庠、塾。
二、“学在官府”的教育管理体制“学在官府”,是夏、商和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所谓“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即学术被官府垄断,民间无学。
“学在官府”主要表现为官师不分、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不分。
官师不分即官师合一,教师由在职官员或辞职官员兼任。
教育机构与执行机构不分,即学校与官府合一。
学在官府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产物。
当时,奴隶主阶级垄断着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文化知识掌握在天子、诸侯、卿、大夫等官员手里,教学所用之“书”、“器”则为官师所占有。
只有奴隶主贵族的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
而世卿世禄制度又是这种垄断得到世袭,使官师代代相传。
因此,学术一直为官府所垄断,民间不可能有学。
同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无力供养、也不需要为官者以外的精神生产者,也无力在民间普及教学所需的“书”与“器”,这是“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形成的根本原因。
中外大学史话·第一讲
第二节 孔子与私学
从“孔子自叙的年谱”谈起:
《论语·为政》的“吾十有五”章: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解读总章
明代顾宪成,著《四书讲义》:“这章书是 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 作圣,乃中国高等教育传统。 作圣 清代李颙(yong),著《四书反身录》: “此章真夫子一生年谱也,自叙进学次第, 绝口不及官阀履历、事业删述,可见圣人一 生,所重惟在于学,所学惟在于心 所重惟在于学, 所重惟在于学 所学惟在于心,他非所 与焉”。——此章精义。
中国南方的楚文化,与中国北方的周文化,合成(相当于 synthesize,而不相当于combine\unite\merge)全中国的汉 文化,其代表是董仲舒。 秦朝历史说明,枪杆子出政权,但不出文化。笔杆子出文化。 战国(包括秦国)历史说明,是枪杆子求教笔杆子,是笔杆 子指挥枪杆子,枪杆子才能出政权。 汉初统治者为适合与民休息,实行无为政治的需要而以黄老 之学为指导思想,但也给百家复兴提供了良好条件,因而又 出现了“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的局面。 汉武帝继位时,经过先祖几代人的惨淡经营,国力逐渐强大, 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已不能再满足于“无为而治”了,他 要变无为为有为,他为了寻求新的政治指导思想来统一中国 和重定国策,于公元前140年召集全国一百多位贤良文士到 朝廷参加对策,董仲舒则是其中之一。汉武帝策问三次,他 对策三次,史称“天人三策”或“举贤良对策”。
成均的教育内容始于乐
清代纪昀(1724-1805)主编《历代职官 表》,其《国子监表》第一则按语云: “谨案:太学之制,昉于五帝,郑康成引董仲 舒说谓‘五帝名太学日成均’者是也。而教 胄子之官,则肇于舜之命夔。盖五帝三王之 学政,皆由乐始,故以乐官兼之。汉魏而后, 学政, 博士官隶属太常,其意实本于此。今故引冠 历代建置之首,以明原起焉。”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第一课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第一课
另一方面,古代埃及文明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古代文明之一。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发展出了独特的宗教、建筑、艺术等。
埃及的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建筑物至今仍然令人惊叹,展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第一课主要是介绍了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从中华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两个方面展开讲解,为我们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基础知识。
大学的源流
二、西方中世纪大学 的教学
高等教育的基础知识
(一)中世纪大学的系科
• • • • • 中世纪大学起初均为单科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法学科 巴黎大学:神学科 萨莱诺大学:医学科 基础:七艺
(二)中世纪大学的课程
• 从不统一到高度统一
• 文科:七艺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 法科:民法(罗马法)与教会法 (1)民法以民法类编为法定教本 (2)教会法以《教会法汇编》为正式课本 • 医科:希腊人及阿拉伯人的医学著述 • 神科:《圣经》及经院哲学家的神学著作
• 1、德国“研究型大学模式”。柏林大学 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从大学学习一开始就 相互学习。学习是要从新知识领域中获 得经验并学会如何扩大这些知识领域中 获得经验并学会如何扩大这些知识领域, 以便把学生培养成各个专业知识领域中 的开拓者。
• 2、英国的寄宿学院模式,即牛津—剑桥 模式。该模式是以学生和教授之间保持 密切而又不拘形式的接触为基础而建立 起来的。其主要特色是学院制与导师制。
博洛尼亚大学
• 博洛尼亚大学(Bologna,又译作“波伦 亚”或“波隆那”),以研究法学著称, 1158年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雷德里克 一世的赦令成为正式的大学。
萨莱诺大学
• 萨莱诺(Salerno)大学建立于公元11世 纪初,以研究医学著称,1231年得到政 府承认。
巴黎大学
• 巴黎大学(Univergite De Paris)系由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以研 究神学著称。1198年教皇西勒士丁三世 赐给巴黎大学许多特权。1215年正式称 大学,1231年罗马教皇肯定该大学的自 决权。该校分文、法、医、神学四科, 后来发展为西欧各大学“典范”,被誉 为“世界大学之母”。
牛津大学
• 英国大学出现比法国巴黎大学约晚20年。 1167年,英王亨利二世和法国不和,下 令招回在巴黎大学的全部学者。他们选 中牛津,随后成立第一所大学,它是以 巴黎大学为榜样的学校。
中外史第一、二章
中外史第一、二章中外学前教育史20 10学前教育⏹中外幼儿教育史的学科面貌:20世纪20年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教育史的分支或幼儿教育学的分支。
⏹中外幼儿教育史的研究对象:研究中外历史发展各阶段的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思想及其演变发展的规律。
⏹学习的意义:1、了解:中外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
2、理解:幼儿教育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同特点、近代以来幼儿教育制度在各国的发展与形成过程以及主要教育家的早期教育思想。
3、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中、西方国家幼儿教育发展历史的主要线索、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及规律,总结历史教训,为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分析教材目录:⏹教学进度表:⏹作业;第一二章:中国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产品剩余——私有制——战争——酋长、军事首领⏹教育内容:生产劳动技能知识,社会习俗、道德行为规则;军事练习;伴随宗教仪式的音乐、舞蹈、绘画、体育竞技。
原始社会幼儿教育主要特点:⏹在家庭中进行,随家庭模式变化而改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同步。
⏹公有公育,教育无阶级性,平等的受教育权。
⏹在生产劳动中为生产劳动培养儿童,学用结合。
⏹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和教师,以老人和妇女为主,家庭和周围驻地是自然的教育场所。
⏹教学方法:在游戏中模仿成年人行为;长辈解说、启发诱导;摸索出若干较成熟的教育技巧。
中国⏹学前教育属于萌芽阶段⏹一直存在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生活教育劳动教育道德和宗教教育美育⏹五帝时期:出现“庠(xiang)”是学校的雏形、萌芽初是实施养老和儿童共育机构,后儿童保教功能占据主导地位。
⏹原始社会中国儿童教育的特点:教材p4“三皇(伏羲氏、女娲氏、燧人氏)五帝(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秦始皇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无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大学历史第一讲
第二 个基本特征:
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 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 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 柱。
第三个基本特征: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 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 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 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 严重障碍。
第四个基本特征:
鸦片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经过
1840年6月—1841年1月,战争开始
1841年1月—5月,战争的扩大
1841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结束
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两次鸦片战争对比示意图
鸦片战争中部分阵亡将领一览
关天培(1781——1841 年),字滋圃,江苏山阳 (今江苏淮安)人
裕 谦
陈化成(1776——1842 年),字莲峰,福建同安 人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的李提摩太
课堂提问:
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 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 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 现代化进程”,还有人说:“没有 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 沦”。 提问:你认为资本-帝国主义的 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 国,在一方面促进中国封 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 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 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 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 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 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 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 民地的中国。 ——毛泽东
第一讲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讲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
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 了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的不懈的斗争, 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从而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本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 3.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视频录像 计划课时: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