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持久力不强,行为习惯经常反反复复,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及时引导,想方设法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下面我就谈谈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培养文明的礼貌习惯。引导孩子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家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专心听课的习惯,做到“做好准备、集中精神、积极参与、学会倾听”。(2)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做到“格式规范、书写工整、认真检查、及时改错”。

3、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会整理学习用品,收拾书包;学会布置教室,会扫地,摆桌椅,擦黑板,倒垃圾。学会整理自己的床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孩子不乱丢垃圾杂物,做到讲卫生、爱清洁。

二、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

(一)坚持正面引导,做好以身示范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喜欢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尤其崇拜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1、语言引导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会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教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2、行为示范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往从模仿开始,教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弯腰捡起;教室课桌歪斜时,我会及时动手摆整齐;卫生角不整洁时,我会拿工具清理干净;黑板上的字我总是一笔一画认真去书写……这一切,我的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他们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地面上有纸,学生也会弯腰捡起。他们还学会开窗、开门时轻轻的,在老师和他人谈话时不打扰,不小心碰到别人,马上说声“对不起”,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孩子们在我们无声的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他们也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落到实处,严格要求。

低年级学生对于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不大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对他们加以影响、感召。

1、培养个人荣誉感,榜样激励。

低年级学生毕竟还小,对于培养集体荣誉感学生头脑中没有相应的概念,相反,学生对于个人荣誉感却已有了明确的概念,老师的一句表扬或鼓励的话,他们都会喜形于色,回到家里还会向爸爸、妈妈炫耀被老师表扬,让其他学生见了也非常地羡慕,个人荣誉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针对这个年龄特点,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多表扬和鼓励,树立榜样。例如上课铃声已经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还没有坐好,有的在喝水,有的在说话、玩耍,此时可以表扬已经坐好的学生,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看,XX同学听到铃声,已经坐端正了,他真是一个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孩子!让我们大家都向他学习!”短短的一句话即满足了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又为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鲜活的榜样,明白以后上课时要向那位同学一样坐好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越对方的勇气,对于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明显的效果。

2、规范个人行为,明确要求。

在学生能够明白上课要坐在座位上,要认真听讲后,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年龄太小,对于这些条条框框的内容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我们可以把各种行为规范编成孩子易于接受的儿歌帮助他们牢记,并教育学生

付诸行动。例如上学可唱:“按时上学不迟到,见到老师问声好,大家夸我有礼貌。”课前可以唱“铃声响,进教室,伏桌面,静等候。”课中可唱:“专心听,认真想,响亮答,大家夸”。下课可以唱:“不追逐不打闹,团结友爱乐陶陶。”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3、增强竞争意识,强化训练。

在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和明确了要求以后,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因为有了竞争意识尤其是集体竞争意识后班级才会拥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有利的环境。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比比哪一组坐得好、积极发言、认真听讲。这样做的效果有时往往比表扬或批评某一个学生更有用。经过老师有针对性地不断强化训练下,学生就会慢慢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这种竞争意识的增强,对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也具有推进作用。

(三)在互相监督、帮助中自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耐心地说教半天,学生一转身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学生主观上要这样做,这只是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共性心理特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做事缺乏恒心,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可是教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时时提醒,事事处理。这就需要学生在互相监督、帮助中自律。如在培养学生自觉上好早读的习惯时,我针对班级有些学生到校比教师早容易引起吵闹等现象,充分调动小干部的作用,安排好值日班长协助老师做好督促工作。开展了“我是班级小主人”、“我们身边的榜样”等活动,让学生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并定期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同学之间互相指出优点、缺点,并逐步改正,将“行为规范”化为自觉的行动。

(四)主动沟通,家校配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仅仅在课堂上就能形成的,还需要在家庭中得以巩固。有些孩子,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想学生的行为习惯得以稳定,我们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我通过校讯通、电话等方式,及时与

家长沟通,向家长说明一些配合事项。充分利用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就好像催化剂,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控制能力,提高自觉性。开学初,我们就把我们班的评价方案宣布了,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表现好的、有进步的就可得一个小奖品,每十个小奖品换一颗红星贴在评比栏里,凑够十颗红星可以换一份小礼物。这样,孩子的积极性高涨了。每周一班会课上我鼓励学生对照“班规”开展自评、互评,每周评出“做操之星”“写字之星”“卫生之星”“纪律之星”等等。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要使低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在富有童趣的活动中,自觉地接受纪律的教育,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它需要学生长期的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就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促使他们逐渐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