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篇一:《基础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整理版】
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1 生物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幅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直接影响生物的生活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密度制约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只有在耐受范围内,生物才能存活。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狭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窄,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狭温性动物
2、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
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3、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那些方面?
⑴、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例如生物能够生长发育,是依赖于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⑵、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改变,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改变,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
⑶、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使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⑷、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一个都不能少,不能替代,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数量不足,可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而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⑸、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生殖和
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有时需经历几个中间
因子
2 能量环境
1、概念与术语
外温动物指依赖外部热源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内温动物指通过自己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物,如鸟类
和哺乳类
异温动物指的是产生冬眠的内温动物
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热水平会比在温暖环境中高,这些变化过程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如果是在自然界中产生
的则称为气候驯化
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内温动物会自发地从冬眠中醒来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不至冻死。内温动物这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称为适应性低
体温
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温度能够作为一种刺激物起作用,决定有机体是否将开始发育。很
多植物在发芽之前都需要一个寒冷期或冰冻期。这种由低温诱导的
开花,称为春化
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
2、生物对光照会产生哪些适应?
光照对生物的影响包括光质、光照强度、光照周期的影响
⑴、对光质的选择性适应。人类和许多脊椎动物能看见的光只在可
见光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波长在380~710nm,吸收最强
的是红光和蓝紫光,光质影响光合强度
⑵、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植物表现在阳地植物和阴蒂植物在生理
及形态上的差异,以及c4植物和c3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动
物表现在视觉器官形态上产生了遗传的适应性变化,而且与动物的
活动行为密切相关,有些适应于白天强光下活动,成为昼行性动物,有些适应于黑夜或晨昏的弱光下活动,成为夜行性动物或晨昏性动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