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阅读文言文

合集下载

课内文言文之写景状物篇

课内文言文之写景状物篇

全面出击中考考点:课内文言文之写景状物篇中考必考文言文——写景状物抒情篇1.《桃花源记》2.《岳阳楼记》3.《醉翁亭记》4.《三峡》5.《小石潭记》6.《爱莲说》7.《记承天寺夜游》一、作者(一)《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鲜美:鲜艳美丽3.一字多义: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三、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真题回顾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4.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一、文学常识(二)《岳阳楼记》范仲淹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二、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具同“俱”,三、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四、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真题回顾1.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2.“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3.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4.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

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敲打。

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

④鲁直:即黄庭坚。

1. 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两处)。

(2分)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3)辄.复不遂辄:(4)鲁直所谓.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2分)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导语】《右溪记》是唐代⽂学家元结的⼀篇散⽂。

这篇散⽂着重描写了右溪的⾃然风光,记叙了对它整修的过程。

⾏⽂流畅简洁,⽂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百余字,便把右溪的⾃然情趣描绘得历历在⽬。

下⾯是分享的元结⽂⾔⽂《右溪记》原⽂译⽂及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右溪记》 唐代: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溪。

南流数⼗步,合营溪。

⽔抵两岸,悉皆怪⽯,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洄悬激注;佳⽊异⽵,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野之上,则宜逸民退⼠之所游处;在⼈间,则可为都⾢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置州以来,⽆⼈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右溪。

刻铭⽯上,彰⽰来者。

【⽩话译⽂】 从道州城向西⾛⼀百多步,有⼀条⼩溪。

这条⼩溪向南流⼏⼗步远,汇⼊营溪。

两岸全是⼀些奇⽯,(这些⽯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语形容(它们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回旋⽽流,激⽔触⽯溅起⾼⾼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和珍奇的青⽵,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如果在空旷的⼭间⽥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和隐⼠居住的;如果它在⼈烟密集的地⽅,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今也没有⼈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边⾛来⾛去,为它(景⾊秀丽但⽆⼈知晓)⽽惋惜!于是进⾏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种植了鲜花⾹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在道州城的右⾯,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字刻在⽯上,明⽩地告诉后来⼈。

【作品赏析】 《右溪记》⽂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寥寥数笔,勾勒出怪⽯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

⽂章虽短,却⽤了多种表达⽅式。

写溪,突出其⼩;写⽯,突出其怪;写⽔,突出其湍急、清激;写⽊⽵,突出其“垂阴”。

正⾯写溪、写⽔,⼜通过写⽯、写树⽵从侧⾯烘托溪⽔。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三峡》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三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试卷第 6 页,共 15 页
2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侧面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音韵和谐的画 面。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27.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 的思想感情。
B.沿溯阻绝 往来不绝者 络绎不绝
C.有时朝发白帝 野芳发而幽香 千钧一发
D.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故弄玄虚
17.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8.选文作者写三峡,重点写了三峡之水,为什么在写水前先写两岸的山?
19.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山中自然景色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
覶③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节选自《庐山草堂记》)
[注释]①是居:指白居易在庐山建造的草堂。②戛(jiá):摩,摩挲。③覶(luǎn):看
东西的样子。
试卷第 4 页,共 15 页
(2022·河南南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023最新-郦道元《三峡》的阅读题答案【优秀2篇】

2023最新-郦道元《三峡》的阅读题答案【优秀2篇】

郦道元《三峡》的阅读题答案【优秀2篇】郦道元《三峡》的阅读题答案篇一《三峡》课案周上银▲教材分析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

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

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

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

长江之美,美在三峡。

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

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

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

2、同伴互助。

3、提出疑难)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初中文言文阅读:《三峡》

初中文言文阅读:《三峡》

初中文言文阅读:《三峡》1原文[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注释(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中断。

(3)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5)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

陵,丘陵,小山包(8)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

朝:早晨(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马。

御:驾着(13)不以:不如。

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

(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

素:白色的。

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高。

巘:山峰(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飞漱:急流冲荡。

漱:冲刷。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良:实在,的确。

(20)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

属(zhǔ):动词。

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绝:消失。

文言文姚鼐《登泰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姚鼐《登泰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为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彳来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中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而。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树杂,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游灵岩记姚鼐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①,周若环而缺其南而。

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

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寒深。

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

寺后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鹫而诡趋,帷张而军行。

岩尻②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

僧出器酌以饮余。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埃入壁中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八上第三单元自然山水类文言阅读

八上第三单元自然山水类文言阅读

第三单元——自然山水类文言阅读考点解读课文基点自然山水类文言文是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的文言文篇章,以《三峡》、《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和《与朱元思书》为例,这些文章都具有自然山水类文言文的典型特点。

1. 写景细腻入微,意境深远:这些文章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韵。

例如,《三峡》描绘了长江三峡的雄伟壮观,以及四季不同的美景;《答谢中书书》则描绘了山川之美、山水相映之妙;《记承天寺夜游》则描写了月夜之美和作者的心情;《与朱元思书》则描绘了富春江的美丽风光。

这些文章都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和意境的深远。

2. 语言优美精炼,形象生动:这些文章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

例如,《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形象地描绘了三峡的高峻;《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的高耸和水的清澈;《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月夜的美景;《与朱元思书》中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用精炼的语言描绘了天气的明朗和山水的清丽。

3. 情感丰富深刻,情景交融:这些文章不仅仅是写景,还常常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例如,《三峡》中作者描写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与人分享自然之美的愉悦;《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抒发了夜晚赏月之乐,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朱元思书》中作者描绘了富春江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些文章将情感与景物相互融合,情景交融,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4. 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这些文章在结构上都非常严谨,脉络清晰。

例如,《三峡》按照季节顺序描绘了三峡四季不同的美景,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答谢中书书》则以作者所见所感为线索,贯穿始终;《记承天寺夜游》则以夜晚赏月为线索,贯穿始终;《与朱元思书》则以作者乘船游览富春江为线索,贯穿始终。

初中写景文言文

初中写景文言文

初中写景文言文初中写景文言文有:《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等。

《三峡》是南北朝时期郦道元的作品: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中涉及的主要景观有:1.山:文中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写出了山的雄伟峭拔。

2.水:作者先写三峡全景,突出夏季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然后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春冬之时”详细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3.猿啼:文中提到“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气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阅读原文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言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朝苏轼的作品: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长安雪下望月记》(原创,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长安雪下望月记》(原创,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长安雪下望月记》(原创,附参考答案与译文)今年子月月望,长安重雪终日,玉花搅空,舞下散地,予与友生喜之。

因自所居南行百许步,登崇冈,上青龙寺门。

门高出绝寰埃,宜写目放抱。

今之日尽得雪境,惟长安多高,我不与并。

日既西,为寺僧道深所留,遂引入堂中。

初夜,有皓影入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立,见沍云①驳尽,太虚真气如帐碧玉。

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碾碧玉上征,不见辙迹。

至乙夜,帖悬天心。

予喜方雪而望舒②复至,乃与友生出大门恣视。

直前终南,开千叠屏风,张其一方。

东原接去,与蓝岩骊峦,群琼含光。

北朝天宫,宫中有崇阙洪观,如甃珪叠璐③,出空横虚。

此时定身周目,谓六合八极,作我虚室。

峨峨帝城,白玉之京,觉我五藏出濯青光中,俗埃落地。

涂④然寒胶,莹然鲜著,彻入骨肉。

众骸跃举,若生羽翎,与神仙人游天汗漫⑤之上,冲然而不知其足犹踏寺地,身犹求世名。

二三子相视,亦不知向之从何而来,今之从何遁。

不讳言,不譆⑥声,复根还始,认得真性。

非天借静象,安能辅吾浩然之气若是邪!且冬之时凝沍有之矣,若求其上月下雪,中零清霜,如今昔或寡。

某以其寡不易会,而三者俱白,故序之耳。

(选自唐·舒元舆《舒元舆集》)【注释】①沍云:寒云。

沍(hù),寒冷。

②望舒: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神,此指月亮。

③甃珪叠璐:层层叠叠的美玉。

甃(zhòu):用瓦砖一层层叠加起来砌井,这里指重叠的意思。

珪:上圆(或上尖)的玉器。

璐:美玉。

④涂:涂饰,涂抹。

⑤汗漫:广泛,漫无边际。

⑥譆:即“嘻”的异体字,叹词。

【阅读训练】一、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崇.冈,上青龙寺门(崇:高)B.门高出绝.寰埃(绝:超越,超出)C.见沍云驳.尽(驳:消散)D.乃与友生出大门恣.视(恣:放纵)二、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予喜方雪而.望舒复至②泉涓涓而.始流B.①白玉之.京②蚓无爪牙之.利C.①若求其.上月下雪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D.①某以.其寡不易会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三、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描写月下雪景的一组是()①玉花搅空,舞下散地②有皓影入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③凝照东方,碾碧玉上征④与蓝岩骊峦,群琼含光⑤宫中有崇阙洪观,如甃珪叠璐⑥峨峨帝城,白玉之京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四、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记叙了作者和友人在长安城外青龙寺及其附近一带雪下望月的情景,并抒发了内心的感受。

文言文《兰亭集序》赏析

文言文《兰亭集序》赏析

文言文《兰亭集序》赏析《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

下面整理了《兰亭集序》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文言文《兰亭集序》赏析1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先点明聚会的时问、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

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

用语简洁。

富有诗情画意。

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

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

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

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

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土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

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

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

2022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项1(写景散文)

2022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项1(写景散文)

2022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项1(写景散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21分)西湖七月半①张岱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希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③,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④,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往常,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现在,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

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②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

③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

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

④里湖:西湖格外湖、里湖、后湖。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灯火优傒优良 B.竹肉相发歌喉C.茶铛旋煮不久 D.轿夫擎燎火炬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五类看之以故二鼓往常,人声鼓吹,如沸如撼,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席其上C.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一一簇拥而去。

课外写景文言文

课外写景文言文

课外写景文言文晚春时节,柳树在燕京蓊郊的山间,初次展出婀娜多姿的绿意。

它们那修长的枝条亭亭玉立,柔嫩而又坚韧,像是在短短的几日里,猛然长出了水分丰沛的叶子。

这些翠绿的柳条垂下来,轻轻地拂过草地,弯曲成一道道凌空飘舞的曲线。

微风轻拂,柳叶婆娑地舞动着,发出了如金铃般悦耳的声响。

燕京的春日气温宜人,阳光透过柳树的缝隙洒落下来,形成丝丝的绿影。

在这略带微风的午后,闲适的村庄里,卧树纳凉的农夫们或聊天、或弈棋,或抚弄曲谱。

远处,田野青翠欲滴,春蚕在婀娜的桑叶间缓缓爬行,似乎也感受到了大地的生机。

另一边,樱花在庭院中开得正盛。

粉色的花朵,像是小仙女洒下的粉红雨滴,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地上。

粉色的樱花在嫩绿的草地上显得分外鲜艳,争奇斗艳。

轻轻一碰,那娇柔的花瓣就像云朵一般轻轻飞舞起来,沐浴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阳光透过樱花的薄纱般的花瓣,洒在地面上,形成了斑驳的花影。

在微风的吹拂下,樱花树下的草地仿佛被四周的樱花粉粉染红,如同一幅幅绘画般的美景。

不远处的小湖面上,荷叶渐渐冒出水面,像翡翠一样在水中闪烁着绿光。

湖岸边,红色的红杏绽放,娇艳欲滴。

湖中的鱼儿数不胜数,像一团团银白色的浪花,荡起涟漪。

微风吹起,湖面上荡漾起阵阵涟漪,引得鸟儿报晚归。

湖边的荷花也仿佛从春梦中惊醒,渐渐开放,呈现出一片片洁白的莲花。

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了一抹红霞。

天空中的云朵变成了橘红色,微风吹拂着云朵,使其变幻出万千的脸庞。

夕阳透过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芒,映照在湖水中,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泽。

湖岸上的植物或弯腰俯身,或倒影清晰,仿佛在向夕阳致敬。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宛如翻滚的银河。

轻轻地,那满天的星星,像钻石一样洒落下来,与湖水的光一起,与大地的春意融合在一起。

幽静的夜晚,静谧而又神秘。

清风吹拂着湖岸,发出微弱而寂静的呼啸声。

在这春意盎然的燕京山水间,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清风拂面,花香扑鼻,春意融融。

这片富饶的土地,孕育了无尽的生命力,孕育了无数美丽的景色。

中考文言文之写景散文类阅读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之写景散文类阅读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之写景散文类阅读训练一[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4.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1.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2.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用比喻来描写夜色。

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4.月色美好;幽静。

(意思对即可)二观月(有删改)张孝祥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真题之三峡(含原卷和解析卷)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真题之三峡(含原卷和解析卷)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三峡原卷:(一)(2022·海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duān)B.飞漱.其间(sù)C.饮少辄.醉(zhè)D.觥.筹交错(gōng)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沿溯阻绝.( )②绝. 多生怪柏( )绝:A.隔断B.独一无二C.极(高)D.气息中止(2)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临.溪而渔( )临:A.到B.居高面下C.将要D.照着字画模仿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二)(2021·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登泰山记》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登泰山记》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开始顺着进去。

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

《丰乐亭记》文言文及翻译

《丰乐亭记》文言文及翻译

《丰乐亭记》文言文及翻译《丰乐亭记》这篇散文,是醉翁亭记的姐妹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下面是《丰乐亭记》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丰乐亭记作者: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③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④数?及⑤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⑥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⑦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⑧其山川,道⑨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⑩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译文我担任滁州的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

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不一会儿,下起了又大又急的雪,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大风飘起”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内集:家庭集会【2】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3】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4】未若: 不如比不上。

1 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中你感受到怎样的家族气氛? (融洽,欢快,轻松,有着书香气息)2这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1)撒盐这一比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这一比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二·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有一天,沿着小溪前行,忘记了走了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有几百步长。

其中没有别的树,地上长着青翠茂盛的草,桃花瓣纷纷飘落。

渔人认为非常奇怪,又继续向前走,想走完这片桃花林。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看到了一座小山,山下有一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光亮,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入。

洞口一开始很狭窄,仅能通过一个人。

渔人又朝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开阔明亮起来。

里面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及桑树、翠竹一类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彼此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桃花源中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的衣服,都同外面的人一模一样;老老少少都很安适快乐。

他们看到渔人以后,竟大为惊异;问他从什么地方来,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

他们就邀请渔人到家里去,备酒杀鸡热情款待。

村民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探问外界消息。

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以后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界隔绝了。

又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就详尽地讲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他的人也都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拿出酒食来款待。

住了几天,渔人要告辞回去。

这里面的人对渔人说:这里面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讲。

1.解释下列字词(1)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2)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2翻译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

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三·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会看到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

故渔歌者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常常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猴嚎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描绘了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

结尾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结尾的渔歌也能表现这一点。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侧面描写船行之快,突出夏天三峡水势之迅猛。

3·三峡的水有何特点?为何先写山再写水?夏水奔放,春冬清悠,秋水凄婉。

为写水势,先写山势,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四·答谢中书书【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1【交辉】交相辉映。

2 【四时】四季。

3. 【歇】消散。

4【颓】坠落。

5【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6【欲界】人间。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能欣赏到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与,欣赏。

译文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树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自从谢灵运之后,不再有能欣赏到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1·文章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远离尘世,洁身自好。

2·用散文般的语言描绘画线句子所呈现的景象,并分析写景的方法。

猿鸟的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辉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从听觉视觉角度写景,并且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4·你能否再写出描写山水的古诗文?【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四·记承天寺夜游【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皎洁的月光照进了窗户,我高兴地起来走动。

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我的好友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月光照在院子里,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水中有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一样清闲的人罢了。

【1】甲已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写了月色(夜)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语句中。

【2】翻译下面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光照在院子里,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水中有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五·《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箭,猛浪若急湍甚奔。

江水都呈青白色,千丈深也能看到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两岸都是高山,都长着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山峦凭依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成千上百个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

那些像鸢一样飞到天上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注释【缥碧】青白色【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

上,向上。

【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戾】至【经纶】筹划,治理【1】文中画线部分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眏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2】翻译下面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像鸢一样飞到天上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3】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景的?由高到低,由远及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