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样理解孩子
教师读懂幼儿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
在与幼儿的相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要想真正教育好幼儿,首先要读懂幼儿,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以下是我对如何读懂幼儿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幼儿的兴趣爱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反映。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因材施教。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关注幼儿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在游戏、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兴趣点。
例如,有的幼儿喜欢画画,我就鼓励他们多画画,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有的幼儿喜欢跳舞,我就组织他们参加舞蹈课程,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通过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我们能够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二、倾听幼儿的心声倾听是读懂幼儿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我常常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
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询问,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
同时,我还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幼儿的内心世界,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我会多给予他们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于性格外向的幼儿,我会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四、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幼儿的情感需求是他们的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我会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例如,当幼儿遇到挫折时,我会安慰他们,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困难;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时,我会帮助他们化解矛盾,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通过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我们能够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他们提供温馨的成长环境。
五、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
幼儿教师家访感悟:走进家庭,理解孩子
幼儿教师家访感悟:走进家庭,理解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仅仅是教授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
家访,是我们走进家庭,理解孩子的第一步。
每次家访前,我都会做足功课,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等,以便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共同寻找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记得有一次,我访问了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的家庭。
小明的父母都非常忙碌,经常不在家,他主要由奶奶照顾。
在家中,他像个小皇帝,什么事情都有奶奶宠着,导致他性格有些任性,不懂得与人分享,也不懂得尊重他人。
在家访中,我向奶奶了解了小明在家的表现,也向她反馈了他在学校的表现。
我告诉奶奶,小明的任性行为需要得到适当的引导和纠正,同时也需要她在家庭中给予他更多的关爱,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奶奶听后,表示非常愿意配合学校,一起教育小明。
通过这次家访,我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只有我们走进家庭,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在家访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有些家长可能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与我沟通;有些家长可能因为教育观念的差异,对我的建议不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沟通,用爱去感化,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孩子们的家庭环境,也了解了家长们的教育观念。
我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但他们可能因为工作忙碌,或者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无法有效地引导孩子。
这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教育技能,还要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去引导家长,共同教育孩子。
在家访中,我也有了一些感悟。
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们不能一味地强求孩子们按照统一的标准去成长,而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家长的教育方式,与他们共同探讨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全面剖析
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全面剖析幼儿园教师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儿童观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全面的儿童观,以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并共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一、儿童的天性和需求幼儿园教师首先应当深刻理解儿童的天性和需求。
幼儿是天真可爱的,他们需要爱与关怀,需要被尊重和理解。
教师应当重视对幼儿的情感和认知需求,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他们的情商和自理能力,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二、个体差异的尊重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性格特点和学习风格。
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他们应当摒弃教条主义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倡导启发式的学习方法,引导孩子通过探究和发现来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合作与竞争的平衡在幼儿园教育中,合作与竞争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当教会孩子共享、合作,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要适当引导孩子参与竞争,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挑战精神,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会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
五、家庭与社会的合作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当认识到家庭与社会对幼儿成长的重要影响。
他们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也要注意引导幼儿融入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技巧,使他们健康成长。
对于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我们应当持全面、多元的态度。
教师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注重启发式教学,平衡合作与竞争,同时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责任感、有才华的未来公民。
以上是我对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如何用理解六层次教育孩子
教师如何用理解六层次教育孩子教师如何用理解六层次教育孩子导言: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桥梁。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其中,理解六层次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教师如何运用理解六层次教育来帮助孩子成长。
一、理解六层次教育的基本概念六层次教育是教育心理学家谢英男教授提出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
每个层次都代表了不同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理解六层次教育旨在帮助孩子培养深入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二、运用理解层次教育开展教学1. 理解层次教育的特点理解层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的掌握能力,强调理解、记忆、描述等认知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 应用层次教育的实施应用层次教育侧重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分析层次教育的促进分析层次教育强调学生对知识进行分解和归纳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复杂问题、实践项目等方式帮助学生开展分析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4. 综合层次教育的推动综合层次教育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创造性的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课外拓展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5. 评价层次教育的运用评价层次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
6. 创造层次教育的鼓励创造层次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开放性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1. 学习和研究理解六层次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2. 关注教育学术研究和教育前沿动态,及时更新教学思路和方法。
用爱包容用理解引导老师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之道
用爱包容用理解引导老师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之道爱是一种强大而又温暖的力量,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
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对于教育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孩子的朋友。
本文将探讨如何用爱包容和理解来引导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
第一部分:爱的力量爱是引导老师与孩子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
爱能够打开沟通的大门,使得双方都愿意倾听和理解对方。
当老师充满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时,他们会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关怀。
爱能够建立起一种亲密而互信的关系,使得孩子们更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爱的体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予关注和尊重:老师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和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评价或批评,而是鼓励他们去做出正确的选择。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通过积极的行为和态度来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3.倾听和理解:老师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发言和表达。
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先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能够增加孩子们对自己的信心,并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和表达的积极性。
第二部分:理解的艺术理解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和情感状态。
只有通过理解,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
以下是几种加强理解的方式:1.设身处地的思考:试图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同身受,理解孩子的情感状态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2.倾听和鼓励: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应该保持倾听态度,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
同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重视。
3.承认和接纳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和能力也各不相同。
我们应该接纳并尊重他们的差异,并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第三部分:引导与一致在引导孩子时,老师应该与孩子保持一致,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
以下是几种引导的方法:1.培养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应如何在工作中体现对学生的理解
教师应如何在工作中体现对学生的理解教育是一项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而理解学生则是教师履行这份责任、传递这份爱的重要基石。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切实地体现对学生的理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积极、包容和支持的环境。
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
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氛围、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性格、价值观和学习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家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比如,有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可能会比较敏感和缺乏安全感;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可能会在学习资源和课外拓展方面有所欠缺。
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教师就能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关心和帮助,避免因为不了解而对学生产生误解或偏见。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都有所不同,有的是听觉型学习者,通过听讲能更好地吸收知识;有的是视觉型学习者,更依赖于图像和文字的展示;还有的是动手实践型学习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拿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提高学习成绩,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
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感波动,如焦虑、紧张、兴奋、失落等。
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并给予关心和支持。
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教师可以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惑,给予鼓励和安慰,让他们感受到被关爱和被重视。
例如,学生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而感到沮丧时,教师可以和他一起分析原因,找到改进的方法,并鼓励他相信自己下次一定能取得进步。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
教育随笔:用心观察读懂孩子
教育随笔:用心观察读懂孩子引言孩子是一张未被揭开的谜题,他们的成长需要教育者用心观察和理解。
观察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窗口,只有通过用心观察,教育者才能真正读懂孩子。
本文将探讨教育者如何通过用心观察读懂孩子,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指导。
用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1.细微的行为举止:教育者应该留心孩子的细微行为举止,关注他们的动作、姿态和表情。
这些细微的变化可能暗示着孩子的情绪和思维变化。
例如,一位通常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可能意味着他们正经历某种内心的困扰。
2.情绪的变化:孩子的情绪对于他们的行为和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育者应该用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活动中。
例如,孩子在上学前可能会表现出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而在放学后可能会感到疲倦和不安定。
通过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
3.言行不一致:有时孩子的言行可能不一致,表达出内心与外界的矛盾。
教育者需要敏锐地观察这种不一致,并尝试理解背后的原因。
例如,一个孩子可能在言语上表达出对学习的不喜欢,但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努力和投入。
通过用心观察,教育者可以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建立和孩子的沟通与联系1.倾听与关注:教育者应该真正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尊重。
与孩子进行频繁的沟通有助于建立亲密的关系,使教育者更容易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教育者可以了解他们的兴趣、疑虑和梦想。
2.创造安全的环境:孩子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育者应该创造一个宽容和尊重的氛围,使孩子们有勇气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样的环境不仅有助于读懂孩子,还能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自信心的培养。
3.与家长的合作:教育者和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该与家长保持定期沟通,分享关于孩子的观察和理解。
这样的合作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读懂孩子,并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老师怎样理解孩子
老师怎样理解孩子教师千万不要这样想:靠一个人独自研究就能为他的使命作好准备。
如果教师这样想的话,那他就错了。
对教师所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准确地处理他自己的教育工作。
全部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
这并不依靠外部因素,所以,仅仅只要求教师具相关于儿童心理或教学方法和矫正的理论知识是不行的。
应该清楚地看到,仅有这些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我们自己身上有很多不好的脾性,它们像田野里的野草茂盛地生长。
这些坏脾性分为七类,古代以“七大罪恶”(Seven Deadhy Sins)①著称。
所有的坏脾性使我们与儿童分离。
因为儿童与我们相比,他不但是更加天真无邪的,并且是具有神秘的特性而使人难以理解的。
我们成人通常不会看到它,但必须毫不犹豫地相信它。
必须探究儿童的教师是能够理解儿童的,就像耶稣理解儿童一样。
我们希望去谈论这种努力,并给以解释和界说。
真正的教师不但仅是一个持续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的人,还应该是一个能消除其内心障碍的人,因为,这种内心障碍使他不能理解儿童。
我们应该对一些教师指出什么是他们需要制止的一些内在脾性,正如一位医生会向病人指出某种具体的疾病是一种身体器官正在变衰弱或出现凶兆一样。
所以,这是一些确实有益的协助。
在我们心里出现的并防碍我们去理解儿童的罪恶就是发怒。
但是,没有一种罪恶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总是与其他的罪恶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发怒带来傲慢,这是一种更加显贵的也更加凶暴的罪恶。
对于这些坏脾性,例如,我们已分类的“七大罪恶”,能够采用两种方法来纠正:一种方法是内部的。
对于个人来说,他尽力清楚地意识到他自己意志中的一些缺点,与这些缺点实行斗争,并使自己克服这些缺点。
另一种方法是外部的。
在一个社会环境中有准确的观点,它能够看作是抑制我们坏脾性表现的一种外部形式。
这种外部形式的抑制作用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
人们可能会说,对我们来说主要的提醒物是道德上的缺点,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外部提醒促使我们自己反省。
所以,它对我们内心的纯洁起了强有力的和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和看法
幼儿园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和看法一、幼儿园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幼儿园教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陪伴者之一,他们通过对儿童的观察来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需求和发展情况。
在幼儿园教师的眼中,孩子是如何被观察的呢?观察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重要技能,他们会细致入微地观察儿童的言行举止、情绪表达、兴趣爱好以及与他人的互动等方面。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孩子的天赋才能、个性特点和发展潜力。
观察还能帮助教师察觉到孩子的困惑、疑虑或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支持。
为了全面观察儿童,幼儿园教师通常采用多种观察方法。
他们可以进行日常观察,如观察孩子在自由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也可以进行特定观察,如观察孩子在特定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技能运用。
教师还可以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
综合这些观察方法,幼儿园教师可以形成对儿童全面而准确的观察。
二、幼儿园教师对儿童的看法1. 独特性和个性发展幼儿园教师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发展轨迹。
教师注重观察孩子的兴趣、天赋和喜好,尊重并促进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他们相信,只有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才能发现和激发他们的潜能。
2. 适应能力和社交技能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和社交技能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他们观察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表现,如与其他孩子的相处、与教师的关系和对规则的理解等。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困惑和需要,并帮助他们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3. 自主性和创造力幼儿园教师认为孩子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他们观察孩子在自由活动中的表现,如玩耍、创作和探索等,发现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教师会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4. 发展潜力和指导方向幼儿园教师观察儿童的也关注他们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
他们倾听孩子的需求和兴趣,并根据观察结果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
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
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从而与其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帮助其成长。
然而,要理解孩子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需求、情感和行为表现都会不断变化。
下面我将分享几点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的经验和思考。
一、注重倾听在与孩子沟通时,我们应该注重倾听,尊重并认真对待孩子的意见和感受。
孩子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我们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如果我们不能够仔细聆听、理解孩子的话语和情感,就容易产生误解或者忽略孩子的需求。
倾听不仅包括听取孩子的发言,也包括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表情,从而获得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当我们能够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就能够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问题,并为其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二、学习观察我们应该学习观察孩子的行为,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意义。
孩子的行为和表现很容易受到自身成长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要深入理解孩子,就需要理解这些影响因素背后的原因。
例如,孩子情绪不稳定、易怒、胆怯等问题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学业压力或朋友圈子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状态和需求,并给予更恰当的支持和引导。
三、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兴趣爱好往往能够反映其个性特征和内在需求。
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其分享、聊天、互动,并尝试为其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例如,如果孩子喜欢绘画,我们可以购买画笔、画板、颜料等材料并鼓励他们创作;如果孩子喜欢科学实验,我们可以带他们去实验室或者购买科学实验套装进行学习。
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仅能够增强家庭亲密度,也能够帮助孩子在兴趣领域得到更全面、深入的发展。
四、注重与孩子互动与孩子互动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
我们应该尽可能与孩子进行互动活动,例如一起游戏、一起做饭、一起看电影等,这不仅能够加深亲密关系,还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性格、行为和内心世界。
在互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增强自信心并培养积极的价值观。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以积极、关怀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
积极的态度可以给予学生信心和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和肯定。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积极的态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以关怀的态度对待学生。
关怀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情感上的关心和关注。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用心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
关怀的态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
尊重是一种对学生人格的认可和尊重,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和感受。
教师不应该歧视或轻视学生,而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和决策。
尊重的态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关怀和尊重的。
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关怀的态度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尊重的态度认可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这样的态度,用心去教育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确对待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正确对待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工作的中心也是学生。
与学生相处是门学问,理是一门艺术。
老师在对待学生上要做到以下几点:1、关爱学生。
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对学生的爱不仅体现在学习上,也要体现在生活中。
特别是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爱。
一枝笔,一个本子,一句温暖的问候,都可以让孩子的心灵洒满阳光。
2、尊重学生。
我认为尊重学生表现在两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不管多小的孩子,都是有尊严的。
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态度,不能做出有损学生人格尊严的事情。
一花一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虽然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下,对学生优劣的衡量标准还比较单一,但这种现状也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孩子的特点不一样,教师要做的是发掘他们,而不是打磨他们。
3、信任学生。
好的习惯养成和坏习惯的改变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作为教师,当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时,要有耐心心,要充分信任学生。
不要在孩子一犯错误时,就狠批一顿,给孩子下一个不好的定论。
我们要给孩子信任,给孩子信心,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发展。
4、了解不同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要了解孩子的不同性格,了解孩子的不同智力水平,了解孩子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材施教。
5、保护学生。
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给他们成人力量的保护。
这种保护体现在很多方面。
教给孩子安全常识是一种间接的保护,当孩子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是一种直接的保护,而在孩子们遇到烦恼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更是一种必要的保护。
6、7、(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8、编辑版word。
幼师对待幼儿的态度
幼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幼师对待幼儿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幼儿时期是人们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的教育和照顾对孩子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幼师对待幼儿的态度。
一、尊重和关注每一个孩子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师,首先要具备的品质就是尊重和关注每一个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特别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此我们不能把所有孩子都归为一个类别。
在与孩子交往时,要耐心倾听他们说话,并给予他们适当地回应和反馈。
同时,在与孩子互动时也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要用语言或行动伤害到孩子。
二、建立积极健康的关系建立积极健康的关系是幼师对待幼儿态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和发展。
在与孩子相处时,可以通过玩游戏、讲故事、唱歌等方式来增进感情,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在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时也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细节注重细节是每个优秀幼师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对待幼儿时,应该注意到他们的需求和反应,并及时给予关注和回应。
例如,在喂饭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偏好和饮食安全;在换尿布时要注意卫生和护理;在睡觉时要注意环境安全和舒适度等等。
只有注重细节,才能保证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教育。
四、耐心细致耐心细致是幼师对待幼儿态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因为幼儿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幼儿,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很有限,需要经过重复多次地学习才能掌握。
因此,在与孩子交往时,要有耐心地引导他们学习和探索。
同时,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也要耐心细致,不要急于求成或者随意给出答案,应该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积极引导积极引导是幼师对待幼儿态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得到引导和促进。
因此,在与孩子交往时,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例如,在语言表达方面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等方式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在社交方面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
理解孩子的独特性
理解孩子的独特性孩子是天真、活泼、富有好奇心的天使,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理解孩子的独特性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真正理解孩子,我们才能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一、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
因此,我们不能将他们一概而论地看待。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二、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是充满情感的生命,他们需要得到保护、关爱和尊重。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积极地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
只有通过真正的关心和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使他们感到安全和被接纳。
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观点。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不要过分地干涉和指导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他们更多的探索和实践的机会,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四、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我们不应该强求孩子按照我们的期望来发展,而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倾向,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五、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要创造一个积极、尊重和包容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性,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成长。
六、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是有智慧和思考能力的。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
只有真正理解孩子,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总之,理解孩子的独特性是关键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才能和特点。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培养他们的个性和潜能。
关于孩子和老师的沟通技巧
关于孩子和老师的沟通技巧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好的沟通技巧不仅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还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以下是一些关于孩子和老师沟通的技巧:1. 建立良好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对孩子的关心和关注,以及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而孩子在沟通时也应该保持彬彬有礼、尊重老师的身份和地位。
2. 倾听并表达理解: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倾听时间,并展示出对孩子意见和问题的真实兴趣。
在详细倾听孩子的问题或观点后,老师可以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孩子的理解。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
3.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在和孩子沟通时,老师应该尽量使用简练而明了的语言,以确保孩子能够轻松理解。
过于复杂的语言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困惑或压力,影响到有效沟通的实现。
4. 利用非言语交流:除了语言沟通外,老师还可以利用非言语交流来加强与孩子之间的联系。
例如,适当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可以加深理解和共鸣,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
5. 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在沟通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积极地给予孩子肯定和支持的反馈。
这样的反馈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积极性,更有动力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6. 鼓励提问和思考: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和提供观点,以促进思考和学习的深度。
通过积极参与和思考,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7. 灵活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和沟通风格。
老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以满足孩子的特殊需求。
例如,有些孩子可能喜欢在课堂上直接提问,而有些孩子可能更喜欢通过书面方式进行沟通。
8. 父母和老师的合作:家长在孩子和老师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应该保持积极的沟通和合作,并互相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更有效的沟通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老师应该如何教育学生
老师应该如何教育学生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师承担着教育人的这个伟大天职,教师的工作是光荣的,同时又是劳心劳力的,非常辛苦的。
教师教育学生靠的是博爱的人格,厚重的文化知识魅力,教育的智慧和对教育的执著。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工作实践和大量的学生教育案例,使我对提升学生教育效果有如下一些感受。
在此与同行们商榷,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读懂学生。
读懂学生,就是不但要理解学生,清楚其日常表现,还要了解他的成长经历,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才会见成效。
一个连学生都不理解的教师,很难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
老师们,让我们深入到学生之中,做学生真正的朋友,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学生排忧解难,助学生健康成才吧!二、赏识与鼓励。
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缺乏赏识,批评泛滥的“灰色教育”是造成学生在教育中迷失的顽敌。
优秀从心态开始,鼓励是成长的台阶。
面对未成年的学生,教师应该多鼓励、多肯定、多方面引导,那怕对经常犯错的学生,也要寻找他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与鼓励,增强其改正错误的决心与信心。
教师赏识学生,学生才能学会赏识别人,从而培养其感恩思想,增强其责任意识,避免和减少其犯错误。
三、激情和微笑。
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需要感情的投入,情通而理自达。
教师的言语、行为都是影响学生发展成长的因素,常言道: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微笑换来微笑,就是这个道理。
激情和微笑是一种水平,应该成为教师的基本功。
教师的激情能够唤起学生上进,教师的微笑带给学生温暖,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成长空间。
四、公正与公平。
学生成绩有好有坏,修养有高有低,家庭有穷和富,教师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不偏袒,不以分数论英雄。
教师的公正、公平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提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学生有话愿跟老师讲,有问题愿请老师解决。
学生最忌讳的是老师不能做到公正公平,学生对老师有抵触情绪,听不进老师的话,常常都是由此引起的。
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爱孩子、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中心。
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想,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得好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孩子对事物的表达也许与成人的观点不一致,不能被成人所接受,但孩子的表达是富有特色、富有想象、富有个性的,只有让他们自己想、自己做,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的爱应是一种真正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
爱孩子不仅是凭感情,还要有尊重和理解,教师要真心实意地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关注孩子,把爱心带给孩子。
记得有一次吃副餐时,孩子们都吃过了,餐盆里还多一些饼干,我就对孩子们说:“还有谁想吃的可以再去拿。
”刘雨涵一听就去拿了一袋饼干放在口袋里,我看了对她说:“刘雨涵,我看你刚刚又去拿了一袋饼干,吃完了吗?”刘雨涵说:“我不吃,放口袋里了。
”我听了生气地说:“你不吃可以不拿,别的小朋友还要吃呢,你干嘛拿了放口袋里?”刘雨涵听了觉得很委屈,低着头声音小小地说:“我想带回家和妈妈一起分享。
”面对孩子的解释,我顿时无语了,想想也是,我们经常跟孩子说“要学会一起分享”,当孩子有这方面的意识时,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去批评和责备孩子。
当我们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时,原来爱是如此的简单,她让我读懂了孩子,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如果教师的言语、行为以及处理方式稍有不慎,就很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致影响他们的一生。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教师笔记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教师笔记1.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就像种庄稼得懂庄稼的习性一样。
我班上有个孩子特别内向,很少主动发言。
我一开始觉得这孩子不积极,可后来我跟他聊天,才发现他心里想法可多了,只是不敢表达。
咱当老师的要是不尊重他的性格,硬逼着他在大家面前说话,那不是把小幼苗往歪了拔嘛。
2. 孩子就像一本本独特的书,要理解他们,得一页一页去读。
有次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有个孩子做得特别慢。
我当时就有点生气,可后来才知道他家里那段时间出了点事,他心思根本没法全放在作业上。
我要是早一点理解他,就不会只看表面怪他了,这就好比看一本书,不看前言后记,只怪中间情节不好,多不公平啊。
3.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未来的希望之星啊。
我教过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他总是在课堂上搞小动作。
我开始觉得他是故意捣乱,后来发现他是因为太聪明了,觉得课上的东西太简单,精力过剩才这样。
这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我们以为他乱闪是捣乱,其实他是想发出更耀眼的光呢。
理解了这一点,我给他安排了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他就变得特别积极。
4. 咱当老师的,要是不理解孩子,那就像厨师不知道食客的口味一样。
我有个女学生,她画画特别好,但是对数学一窍不通。
我要是只看重数学成绩,就像厨师只做自己想做的菜,不管顾客喜不喜欢。
我试着从她的兴趣入手,用画画的方式来教她数学,她就慢慢有了兴趣。
这就是理解孩子的魔力,能把他们内心的小火苗点燃。
5. 孩子的世界就像一个神秘的花园,尊重孩子就是拿到花园的钥匙。
有一回,几个孩子在课间悄悄商量着什么,我走过去的时候他们突然不说了。
我要是强行追问,就像莽撞地闯进花园乱踩一通。
我微笑着跟他们说我很想知道他们有趣的想法,他们就放松下来告诉我,原来是在计划给班级的绿植做个新造型。
瞧,尊重孩子,他们就会向你敞开心扉。
6. 理解孩子,就如同在黑暗中给他们点亮一盏灯。
有个孩子总是在课堂上打瞌睡,我一开始以为他晚上贪玩没睡觉。
后来我了解到,他每天早上都要早起帮家里干活,所以才没精神。
幼儿园老师如何教育孩子宽容与理解
幼儿园老师如何教育孩子宽容与理解幼儿园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宽容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因此幼儿园老师应该采用一些方法来教育孩子宽容和理解。
以下是几种教育孩子宽容和理解的方法:1. 建立正面的人际关系通过建立正面的人际关系来教育孩子宽容与理解,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当孩子的榜样,积极演示自己的宽容和理解,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会宽容和理解。
另一方面,幼儿园老师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来鼓励孩子相互之间的宽容和理解,比如表扬孩子在团队协作中的互相帮助和理解。
2. 采用游戏化教育通过游戏化教育来教育孩子宽容和理解,由于其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更加深入的引导孩子理解并接受他人的不同观点和信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孩子通过体验和互动中学习宽容和理解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发放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信念或观点,并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相互交流来理解别人的观点。
3. 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儒家思想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等概念,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和理解。
幼儿园老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加入儒家思想的元素,例如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仁者见仁思想,让孩子们学习在相互尊重、欣赏和感悟的基础上接纳和认同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4. 采用亲子教育方式亲子教育是教育孩子宽容和理解的良好途径,教师可以向父母介绍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可以帮助家长培养孩子宽容理解的品质。
例如,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些动画片等。
较好地探讨照顾人与他人在生活中相处的场景,当然这也是老少皆宜的教育方式。
5. 帮助孩子了解他们自己在幼儿园老师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将家庭背景、职业、文化背景、性格等与孩子们的个性特点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了解自己。
教师可以教育孩子学习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一个人变得宽容与理解是通过对自我、他人的了解与接纳来实现的,它需要孩子们悉心思虑和努力争取,让孩子们学会包容他人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自我管理。
教师对孩子的解读
教师对孩子的解读现代教育,再也不是曾经的“填鸭式”和“满堂灌”了,而是讲求尊重个性,注重正面引导,做到因材施教。
我们应当竭力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发展,实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效果,以亿万个不特色各异人的梦想共同铸就同一个中国梦。
虽然,几乎每一位教师都知道教育应当因材施教的道理,但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人又有多少呢?在我们周围,有多少特长突出却不擅长文化知识的孩子被视为差生;有多少思维活跃又好表达的孩子被看出与老师“叫板”?在我们的随便一个班级中,老师是否正在看到并且用心发挥了每个孩子的所长,真正在着力适合每个孩子自己的最佳发展呢?作为老师,我们真的需要首先蹲下身去,满含爱意地用心去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正确解读和定位我们面对的每一个个体。
因为,真正的教育,就需要我们从观察解读孩子开始,只要通过观察孩子,正确解读孩子,才能了解孩子的现实情况和真实需求,才知道如何去提供最适宜每个孩子的教育,正确面对孩子那些表面看来不太友善的言行,也才谈得上因材施教的问题。
曾经在一篇文中读到一个片段让我极为感动,也让我读到了作为老师的爱和艺术,感受了那种真正的因材施教。
那是写的一位可爱的舞蹈老师,面对一位被所有小朋友嘲笑太慢,甚至被说成是白痴时,舞蹈老师却告诉大家,小女孩不是白痴,她是白色的风信子,很安静很怕羞,比紫色、蓝色和红色的风信子要开得慢一些,可等到开好了会最美。
这是多么懂得解读孩子、理解孩子和懂得因材施教的好老师啊!对于这样一个相对安静内向的孩子,她也可以用适宜的方式,让孩子相信自己只是开得相对慢一些的小花,并且最终会是开得最美的那朵花!每一个孩子的特点都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发展情况也是不一样的。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认识到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我们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自己的发展“阶梯”,绝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怎样理解孩子教师千万不要这样想:靠一个人独自研究就能为他的使命作好准备。
如果教师这样想的话,那他就错了。
对教师所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正确地处理他自己的教育工作。
全部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
这并不依靠外部因素,因此,仅仅只要求教师具有关于儿童心理或教学方法和矫正的理论知识是不行的。
应该清楚地看到,仅有这些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我们自己身上有许多不好的脾性,它们像田野里的野草茂盛地生长。
这些坏脾性分为七类,古代以“七大罪恶”(Seven Deadhy Sins)①著称。
所有的坏脾性使我们与儿童分离。
因为儿童与我们相比,他不仅是更加天真无邪的,并且是具有神秘的特性而使人难以理解的。
我们成人通常不会看到它,但必须毫不犹豫地相信它。
必须探究儿童的教师是能够理解儿童的,就像耶稣理解儿童一样。
我们希望去谈论这种努力,并给以解释和界说。
真正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不断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的人,还应该是一个能消除其内心障碍的人,因为,这种内心障碍使他不能理解儿童。
我们应该对一些教师指出什么是他们需要制止的一些内在脾性,正如一位医生会向病人指出某种具体的疾病是一种身体器官正在变衰弱或出现凶兆一样。
因此,这是一些确实有益的帮助。
在我们心里出现的并阻碍我们去理解儿童的罪恶就是发怒。
但是,没有一种罪恶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总是与其他的罪恶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发怒带来傲慢,这是一种更加显贵的也更加凶暴的罪恶。
对于这些坏脾性,例如,我们已分类的“七大罪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纠正:一种方法是内部的。
对于个人来说,他尽力清楚地意识到他自己意志中的一些缺点,与这些缺点进行斗争,并使自己克服这些缺点。
另一种方法是外部的。
在一个社会环境中有正确的观念,它可以看作是抑制我们坏脾性表现的一种外部形式。
这种外部形式的抑制作用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
人们可能会说,对我们来说主要的提醒物是道德上的缺点,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外部提醒促使我们自己反省。
因此,它对我们内心的纯洁起了强有力的和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认真思考一下“七大罪恶”。
我们的傲慢是由于其他人对我们的看法而减弱;我们的贪婪由于我们生活的环境而减少;我们的发怒由于其他人的强烈反应而被制止;我们的懒惰由于为了生活去工作的需要而被克服;我们的淫欲由于社会的习俗而被抑制;我们的贪欲由于获得比我们需要更多东西的极大可能而收敛;我们的嫉妒由于保持尊严的必要而消除。
无疑,所有这些可能依靠与自己的缺点进行斗争的个人意志而得到补充。
但是,这些外部因素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不断的和非常有益的告诫。
总之,社会监督为维持我们的道德平衡形成了一个好的基础。
然而,当我们行动时,我们不会像服从上帝那样虔诚的心愿去服从社会的压力。
相反地,尽管我们很愿意承认我们必须纠正自己所认识到的心灵上的错误,但其他人对我们心灵上的错误的纠正却因我们的羞耻而不能被轻易接受。
在屈从这样的压力下,我们甚至宁可犯错误,也不会接受它。
当我们必须接受它时,我们会本能地想要挽回面子,竟说我们所选择这样的做法是不可避免的。
这方面的例子可以在一次谎言中得到证实。
例如,当我们没能得到我们所想要的东西时,我们就会说:“我并不喜欢它。
”这是一种在道德上最常见的虚伪。
事实上,我们希望强调的是,教师必须使他自己内心作好准备。
他必须系统地研究自我,以便发现自己身上某些具体的缺点,因为这些缺点会成为他对待儿童时的障碍。
为了发现这些已成为教师潜意识一部分的缺点,我们需要帮助和教导。
正像我们需要其他人观察我们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告诉我们一样。
在这一方面,教师需要得到引导和使内心作好准备。
他必须先研究他自己的缺点和坏脾性,而不要只注意儿童的坏脾性和如何纠正儿童错误的行为,或者认为那是原罪的影响。
首先让教师清除他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后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的尘埃。
教师内心的准备与宗教信徒所追求的“完美”是截然不同的。
一位好教师未必是“完美的”,也未必没有过失和缺点。
事实上,那些在不断地追求他们自己内心生活完美的人,有可能继续存在潜意识地阻碍他们去理解儿童的那些缺点。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受到教育,必须接受指导,必须受到成为幼儿教师的训练。
我们遇到来自矫饰的阻力并不大,这说明我们正在继续战斗,还没有获得一种十分完美的方式。
正如在所有的战斗中一样,我们不久就会发现,组织无疑是需要的,个人的脾性淹没在共同的脾性之中。
一些具有同样缺点的人本能地通过联合去寻求欢乐。
但事实上,他们建立防御工事,抵抗与他们的基本观点相冲突的那些人。
例如,一种公平的财富分配会使富人感到不高兴,因为他们是贪婪的和懒惰的。
然而,这样的一种财富分配对所有人来讲是都有益的,也是社会进步所必需的,因此,我们甚至将会发现许多富人宣称他们为了公共利益而愿意这样做。
我们具有一种本能倾向,那就是在一些崇高的和必要的责任的借口下掩饰了我们自己的罪恶,正如在战争中用挖战壕来掠夺土地或把进攻性武器描绘成保卫和平的工具。
对我们缺点抵制的外部力量越软弱,我们就越容易编造掩饰我们缺点的借口。
通过这些思考,我们逐渐认识到,我们关心自己的缺点甚于我们去思考。
我们逐渐发现,当我们由于自己的缺点而遭受指责时,我们容易潜意识地掩饰它们。
但实际上,我们并不在保护自己,而是在为自己的罪恶辩护。
我们使它披上被称之为“需要”、“责任”、“公共利益”等伪装。
渐渐地,我们把虚假的东西看作是真实的东西,陷入一种错误的境地而很难自拔。
教师以及一般与儿童教育有关的所有人,必须使自己从这种错误的境地中解放出来,这种错误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对待儿童。
他们必须努力克服掉由傲慢和发怒组成的那些缺点,傲慢和发怒这两种罪恶是紧密相联的。
实际上,发怒是主要的罪恶;傲慢随后给它提供一个漂亮的伪装。
傲慢使成人的个性有一个合法的借口,使它看起来是那么的可爱,甚至是令人尊敬的。
发怒是一种罪恶,但它肯定会受到其他人的强有力的抵制。
冷静就是对发怒情绪的控制。
因此,发怒是一种表现,但一个人发现他自己很难忍受来自他人的发怒。
在那种使人羞愧的境地中会对自己发怒行为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就能迅速地摆脱出来,并最终会对自己的发怒感到羞愧。
儿童不能保护他们自己,他们相信别人所告诉他们的任何事情。
我们在他们身上好像找到了一个发泄自己情绪的机会。
但儿童不仅很快就忘记了我们的罪恶,而且对我们所指责他们的一切感到内疚。
他们像圣弗朗西斯(St. Francis)①的信徒。
圣弗朗西斯突然大哭起来认为他自己是一个虚伪的人,因为一位教士曾这样告诉他。
我们应该反思一种不适宜的环境对儿童生活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这样的环境使得儿童不能用他的理性去理解不公正,但他心里知道某件事是不公正的,因而变得抑郁甚至心理畸变。
儿童会出现一种无意识的防御反应。
具体来讲,儿童会用胆怯、说谎、任性、无理取闹、失眠和恐惧表现出来,因为他还不能真正了解与成人的关系。
但是,发怒并不总是表示身体上的暴力行为。
“发怒”这个词通常被理解成那种原始的和不成熟的冲动,它能够导致一些复杂的表现。
心理更加成熟的人往往会掩饰他发怒的复杂心态。
事实上,就其最简单的方式而言,对儿童发怒就是对儿童公开反抗的一种指责。
但是,在儿童心灵的比较模糊的表现方式面前,发怒和傲慢融合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采取一种明确的、彻底的和体面的方式,以“专制”著称。
毋庸置疑,我们有一个苦恼,那就是把专横的人放在公认权威的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之中。
成人是正确的,仅仅因为他是成人。
对这一点的怀疑,就好像是对一种既定的和神圣的统治方式的攻击。
在早期社会里,暴君被看作是上帝的一个代表。
而对儿童来说,成人就是上帝。
他完全是不容怀疑的。
事实上,唯一要怀疑的就是儿童,而儿童应该保持沉默。
他应该使他自己去适应一切,相信一切,宽恕一切。
当儿童受到体罚时,他并不还手,他尽管生气但还是请求成人饶恕他,他甚至忘记问他自己在哪方面犯了过错。
然而,儿童偶然也会采取自卫的行动,但是,这种自卫的行动几乎不是对成人行为的一种直接的和有意的反应。
它实质上是儿童尽力想保护他自己的心理诚实,或者是对他自己的心灵受到压制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应。
只有当儿童长得大一点时,他才开始直接反对专制本身。
但是,到那个时候,成人又会找到一些理由进行辩解,他仍然使自己披上了一种伪装,有时甚至成功地使儿童相信这样的专制是为了他好。
对儿童来说,“尊敬”成人是他唯一应该做的事情,因为弱者要尊敬强者。
但成人认为,他完全有理由“冒犯”儿童。
他能公开地评判或诋毁儿童,甚至可以伤害他的自尊心。
儿童的需要是受随心所欲的成人指引的或压制的。
儿童的抗议被认为是不服从,那对成人来说将是危险的。
这是仿效早期社会的一种统治形式:那些君主从其臣民那里强征贡物,臣民除了服从别无选择。
儿童应该把一切都归功于成人,像那些认为他们所得到的一切好处都是君主善行的人一样。
但成人是不相信这一点的。
他们有意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傲慢地认为他创造了儿童的一切。
他使儿童聪明善良和虔诚,使他能有需要并能够与环境、人和上帝相接触。
为了使这幅画面更完美,成人拒绝承认他自己是专制的。
难道暴君会承认他折磨过他的臣民吗?新教育要求教师在精神上做好准备。
那就是说,他必须检查自己,摒弃他的专制;他必须消除他心里用外壳包住的傲慢和发怒。
他必须变得谦逊和慈爱。
这些就是教师必须获得的美德。
这种精神的预备将给予他所需要的平衡。
这就是教师训练的出发点和目的。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赞成儿童所做的每一件事,或者我们必须避免评判儿童,或者我们可以忽视他的智力和情感的发展。
完全相反,教师必须牢记他是儿童的一位真正教师以及他的使命是去教育儿童。
我们首先必须谦虚,根除潜藏在我们心中的偏见。
但我们不能这样认为:当儿童接受教育时,他应该拒绝接受帮助。
我们必须使自己的内心发生一次根本的变化,防止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