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近体诗)的格律

合集下载

唐代“近体诗”的形成与规范

唐代“近体诗”的形成与规范

唐代“近体诗”的形成与规范唐代“近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又称“今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而言。

近体诗在唐代逐渐形成并发展成熟,成为唐诗创作的主要形式,其严格的格律、对仗工整、声韵和谐等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近体诗的形成背景、规范化过程及其主要特征。

一、近体诗的形成背景近体诗的形成与唐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社会稳定,文化昌盛,文人学士大量涌现,文学活动空前活跃。

在这种背景下,诗歌创作成为文人展现才华、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诗歌创作风格和形式也日趋规范化。

在诗歌发展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四声八病”理论奠定了唐代近体诗格律的基础。

南朝永明体诗人如谢朓、沈约等人首次在诗歌中应用了四声(平、上、去、入),初步形成了声律的概念。

随着这一理论在唐代的继承与发展,诗人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更加严格的格律要求,并最终形成了近体诗这一独特的诗歌形式。

二、近体诗的规范化过程1. 律诗和绝句的确立唐代的近体诗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

律诗通常为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最为常见的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而绝句则为四句,也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之分。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皆要求严格的平仄格律和对仗工整。

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句数与字数的固定:律诗有八句,绝句有四句,五言诗每句五字,七言诗每句七字,结构非常严谨。

- 平仄的规范:唐代近体诗中,平仄的排列成为一个重要规范。

一般来说,律诗和绝句都要求每句的平仄要符合特定的格式,且相对句之间需要平仄相对。

例如,律诗的第二句和第四句一般要押韵,且要用平声韵。

- 对仗的要求:律诗的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要求对仗,即在字数、结构、词性和意义上相对平衡。

这种对仗的要求增加了诗歌创作的难度,也使得诗歌更加对称和美观。

2. 声律和韵律的明确声律是近体诗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句内平仄的规则和句末押韵的要求。

近体诗的格律入门 (诗词系列)

近体诗的格律入门 (诗词系列)
該字為平聲,則屬於平起式。若該字為仄聲,則為仄起式。

絕句有四句(取上表中的1~4句),律詩有八句(取上表中
的1~8句)。五言詩每句之前再加二字,就變成七言詩了。

表中藍色平字須押韻。綠色平字可押可不押。押韻時平仄首
句如上表,不押韻則首句平仄須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就
是5.7二字平仄對調)
五 平平 仄仄平平仄 六 仄仄 平平仄仄平 五 仄仄 平平平仄仄 六 平平 仄仄仄平平
七 仄仄 平平平仄仄 八 平平 仄仄仄平平 七 平平 仄仄平平仄 八 仄仄 平平仄仄平

一個字是屬於平聲還是屬於仄聲,可對照佩文詩韻(古韻)
或詩韻新編(今韻)。古韻可至網路展書讀依韻入詩查詢。

一首詩屬於平起式或仄起式,以該詩第一句第二字判定。若
近體詩的格律入門
仄起式 平起式
句 七言 五言 句 七言 五言 句 七言 五言 句 七言 五言
一 平平 仄仄仄平平 二 仄仄 平平仄仄平 一 仄仄 平平仄仄平 二 平平 仄仄仄平平
三 仄仄 平平平仄仄 四 平平 仄仄仄平平 三 平平 仄仄平平仄 四 仄仄 平平仄仄平
屬於〔上平一東〕韻,則其它押韻處皆要用此韻部內之字。當
遇一字有多音時,則選擇該字用意之韻。如〔燕國〕燕字屬平
聲,〔燕子〕燕就屬仄聲了。

律詩在第三.四句與五.六須要對仗。


每句2.4.6字之平仄不可更改。1.3.5字可以改。但須注意:
1:更改後句尾,不可有連續三個平聲或三個仄聲。
2:更改後的句子,不好不去更動,當第1字平聲改
為仄聲時,得於第3字改為平聲。)

押韻必須押同一韻(例外情形不在此討論範圍)。如〔同〕字

近体诗的平仄格律规则

近体诗的平仄格律规则

近体诗的平仄格律规则
说到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基本规律,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则:
(1)相间原则:一句之中,节奏字字音平仄交错分布。

假使第一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平,则第二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四字)音仄,第三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第六字)音平;假使第一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仄,则第二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平,第三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仄。

(2)相对原则:一联之中,对句和出句在相同位置的节奏字,平仄应该相反。

(3)相粘原则:相邻的两联,下联的出句,和上联的对句,在相同位置的节奏字,平仄应该一致。

“”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失粘”。

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失对”。

唐朝前期,由于律诗尚未定型,有些诗人的一些作品就有失粘、失对的情况
例如: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3句失粘。

4、5句失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格律
——苏轼《前赤壁赋》
诗词格律
学会押韵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音节结构类型
调 声韵
声母 + 韵 母
韵头 + 韵腹 &#
江j
I
a ng
慷k
a ng
七律的句式也只有四个类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
仄起仄收
岭外音书绝,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绝
平起仄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汉赋
近体诗
律诗 绝句
五言律诗(五律) 七言律诗(七律) 五言绝句(五绝) 七言绝句(七绝)
中国诗句式演变
二言: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弹歌》 三言: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桓灵时童谣》 四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五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
二箫 翠对管,斧对瓢。水怪对花妖。秋声对春色,白缣对红绡。臣五 代,事三朝。头柄对弓腰。醉客歌金缕,佳人品玉箫。风定落花 闲不扫,霜余残叶湿难烧。千载兴周,尚父一竿投渭水;百年霸 越,钱王万弩射江潮。
弄清平仄
古四声
例字
平平 山黑 阴
明白 阳
普通话四声
上 水笔 上
仄去 秀墨 去
入 黑白笔墨

古代诗歌格律简介

古代诗歌格律简介

古代诗歌格律简介【诗分古近体】:古体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包括杂言诗)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律绝、七言律绝、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自唐代起有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

一种格律严格的诗歌在初唐得以定型,为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唐人将之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主要指五律、七律和由五言、七言组成的长律。

符合格律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也包括在近体诗之中。

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它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唐以后凡不合近体诗格律的诗歌,都称为古体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讲究格律,它在格律的作用下使古典诗歌整齐化、对称化、声律化,由此产生了多方面的美感作用,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对称之美、音韵之美、修辞之美与变化之美,它是中国语言文字之美在古典诗歌中的综合体现。

【近体诗格律】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曾把律诗的特点概括为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四个方面,我们把它稍加解释,排列如下:1、字数、句数有限定。

律诗每首限定八句,五律为五言八句,共四十字;七律为七言八句,共五十六字。

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2、律诗押平声韵。

每首只能用一个韵,隔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在中间两联。

一、律诗的韵诗歌要押韵,这是诗歌与散文最大的区别。

中国诗歌的用韵经历了三个时期:1、唐以前为第一期:完全依照口语来押韵。

自《诗经》以来,古体诗皆自然押韵,一般按方言押,在用韵上也没有什么限制;2、唐以后至五四为第二期:韵文的押韵,必须依照韵书,不能专以口语为标准;3、五四以后为第三期,除旧体诗外,又以口语为标准。

【关于韵书】《唐韵》与《广韵》:近体诗的押韵是随着六朝声律学的兴起、律诗的逐渐定型而日趋严格的。

唐初诗人用韵与六朝一样,没有韵书的标准限制,但随着进士科试诗赋的统一要求,唐开元天宝以后要求士人依官方颁布的韵书押韵。

唐人在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基础上改成《唐韵》,共206个韵部,成为官方规定的押韵的标准。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如何掌握近体诗的格律(1)一、近体诗的形制不少人都觉得近体诗的格律很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

其实不然,只要明白了七律的形制,其他几种近体诗(五律、七绝、无绝)的格律就可以顺手牵羊般地解决了。

七律就是押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两联对仗的七言八句,这八句诗遵循规定的粘对关系,根据固定的平仄要求排列组合,构成两式四体:1、仄起式甲体(首句入韵)《无题》仄仄平平仄仄平来是空言去绝踪平平仄仄仄平平月斜楼上五更钟平平仄仄平平仄梦为远别啼难唤仄仄平平仄仄平书被催成墨未浓仄仄平平平仄仄蜡照半笼金翡翠平平仄仄仄平平麝熏微度绣芙蓉平平仄仄平平仄刘郎已恨蓬山远仄仄平平仄仄平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乙体(首句不入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仄仄平平平仄仄剑外忽传收蓟北平平仄仄仄平平初闻涕泪满衣裳平平仄仄平平仄却看妻子愁何在【看,读平声】仄仄平平仄仄平漫卷诗书喜欲狂仄仄平平平仄仄白日放歌须纵酒平平仄仄仄平平青春作伴好还乡平平仄仄平平仄即从巴峡穿巫峡仄仄平平仄仄平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2、平起式甲体(首句入韵)《隋宫》平平仄仄仄平平紫泉宫殿锁烟霞仄仄平平仄仄平欲取芜城作帝家仄仄平平平仄仄玉玺不缘归日角平平仄仄仄平平锦帆应是到天涯平平仄仄平平仄于今腐草无萤火仄仄平平仄仄平终古垂杨有暮鸦仄仄平平平仄仄地下若逢陈后主平平仄仄仄平平岂宜重问后庭花(李商隐)乙体(首句不入韵)《客至》平平仄仄平平仄舍南舍北皆春水仄仄平平仄仄平但见群鸥日日来仄仄平平平仄仄花径不曾缘客扫平平仄仄仄平平蓬门今始为君开平平仄仄平平仄盘飧市远无兼味仄仄平平仄仄平樽酒家贫只旧醅仄仄平平平仄仄肯与邻翁相对饮平平仄仄仄平平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七律的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一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所谓两式,是根据首句第二字的声调而划分的,第二字是仄声,就叫“仄起式” ;第二字是平声,就叫“平起式” 。

近体诗(唐诗)的格律与压韵

近体诗(唐诗)的格律与压韵

近体诗(唐诗)的格律与压韵文:网络近体诗或今体诗,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近是相对的,我们跟着古人这么叫罢了。

据专家研究,近体诗发端于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到唐初成熟。

唐以前和唐以后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一般被称为古体。

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五花八门,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

可以说古体基本不讲格律。

所以只谈近体诗。

基本格式基本格式还是必须遵守的。

如同馒头和水饺的区别,不遵守就不伦不类了。

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

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五言和七言格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每句的字数不同。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

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律诗共四联八句。

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绝句的两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可以认为是从律诗转化而来的。

若两联都对仗,则是撷取律诗的颔联和颈联;若第一联对仗第二联不对仗,则是撷取律诗的颈联和尾联;若第一联不对仗第二联对仗,则是撷取律诗的首联和颈联,若第一联和第二联都不对仗,则是截取律诗的首联和尾联。

用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近体诗只押平声韵.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

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

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

近体诗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唐诗七言绝句的押韵要求

唐诗七言绝句的押韵要求

唐诗七言绝句的押韵要求唐诗七言绝句的押韵要求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八句,四韵或五韵。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

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下面小编整理了唐诗七言绝句的押韵要求,欢迎参考。

古诗(律诗)格律知识古代诗歌,其作品蔚为大观,其种类也纷繁芜杂,在这里,我们仅从格律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古代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相应地,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我们都笼统地将其称为古体诗。

另外,从诗句字数上看,诗歌主要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形式。

因此,本文就将古诗格律的讨论,限定在五言或七言律诗上。

律诗每首八句,分别组成四联。

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在讲律诗的格律时,我们主要了解“押韵”“平仄”和“对仗”等概念。

一、押韵韵是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歌中用韵,叫做押韵。

诗歌(包括古体诗歌、民歌等)没有不押韵的。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句尾)上。

古诗创作中讲究的“韵”,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所以,所谓的“同韵”,我们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相同或相近韵母”。

例(一):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里的“苔”、“栽”和“来”的韵母都是“ai”,自然属于“同韵”,所以,它们是押韵的。

例(二):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耕耘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中的“麻”、“家”和“瓜”的韵母分别是“a”、“ia”和“ua”,但其主要韵母都是“a”,在古韵中属于“同韵”字,所以,它们也是押韵的。

例(三):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近体诗的格律(5篇)

近体诗的格律(5篇)

近体诗的格律(5篇)近体诗的格律(5篇)近体诗的格律范文第1篇一、看朝代古代的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种说法始于唐代。

唐初,人们开头对诗的字数、声韵、对仗等有了严格的规定。

为了区分过去的诗,人们把唐以后写的要求严格的诗是一种格律诗,唐人统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后人沿用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后要求严格的诗称为近体诗,也叫做格律诗。

这种说法沿用到今日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那么相对而言,唐以前制造的诗只能是“古体诗”了。

三国时期的曹操、东晋时期陶渊明写的诗只能是古体诗。

后人也多沿用唐人的这种说法。

所以,唐以前的诗只能是古体诗。

那么是不是说唐以后写的诗都是近体诗呢?当然不是的。

唐代以后的人可以写近体诗,当人也可以仿照古代人写古体诗。

比如,李白的《行路难》都应当属于古体诗。

唐以前和唐以后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一般被称为古体诗。

所以只看朝代推断是不够的。

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看上去像绝句。

实际上吴均是南朝梁人,这首诗也只能是一首古体诗。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这首诗看上去是不是像五言律诗?实际上看的朝代汉代,就知道它也只能是古体诗。

二、看句数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

所以只要按这个方法排解,大部分的诗还是可以一下子推断的。

而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所以只要不是四句诗或者八句诗,就应当归于古体诗的范畴。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8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4句、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14句,从句数上就能推断这些属于唐人写的古体诗。

三、以字数分类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古体诗还有少数三言、六言。

李白的《行路难》中的大多数句子都是七言,但是中间“行路难,行路难。

近体诗平仄规则

近体诗平仄规则

近体诗平仄【近体诗平仄规则】〖简介〗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

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

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

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

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

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

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

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

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

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

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

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五言绝句的四种常见格式一、仄起首句不押韵:二、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三、平起首句不押韵:四、平起首句押韵: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七言绝句的四种常见格式一、平起首句不押韵:二、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三、仄起首句押韵的:四、仄起首句不押韵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一、平起首句押韵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二、平起首句不押韵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三、仄起首句不押韵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

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

近体诗(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一、概述:近体诗是在初唐定型的一种在字数、句数、声调、对仗、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的传统诗体。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

二、近体诗的分类(一)绝句:①每首四句,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为二十字;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为二十八字。

②限押平声韵,五绝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绝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

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

(二)律诗:①每首八句,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为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为五十六字。

②限押平声韵,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在同一首七律中不能重用同一韵字。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

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

④中间两联(即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

三、近体诗的押韵(一)什么叫“韵”?所谓韵,就是指音韵相同的读音。

用汉字来表达,就是韵母相同的字。

一个汉字,用拼音来表示,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合成。

凡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如方、昌、皇、郎的韵腹(a)、韵尾(ng)相同,即为同韵。

没有韵尾的字,韵腹相同亦为同韵。

介音不论,如“方”和“乡”是同韵。

“韵”可分为平声韵(旧四声中的平声字,新四声中的阴平、阳平字)和仄声韵(旧四声中的上、去、入声字,新四声中的上、去声字)。

(二)什么叫押韵?押韵就是诗词的某句句末,用同一韵部的字来收尾。

因其位置在句末,而叫“韵脚”。

首句入韵的绝句,其同韵字在1、2、4句的末位;首句不入韵的律诗,其同韵字在2、4、6、8句的末位。

押韵是传统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不押韵不为诗。

押韵是为了声音的协调、和谐,使诗词具有韵味,富于音乐美。

(三)韵的分类和选择。

韵分为旧韵和新韵两种:1.旧韵。

比较流行的为“平水韵”。

平水韵系南宋人刘渊1252年根据前人韵书修订而成,共107韵。

2.新韵,又叫今韵。

即按今天推行的普通话读音为标准,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依据,按照“同身(韵腹、韵尾)同韵”的原则划分韵部来押韵。

近体诗格律——精选推荐

近体诗格律——精选推荐

近体诗格律一、近体诗的韵格律,第一就是押韵。

不只是近体诗、词要押,可以说只要是诗歌,都是要押韵的,甚至有些赋、文都是押韵的。

因为诗歌是用于吟诵或歌唱的,只有押了韵,才能有很好的音乐上的韵律感。

当然有不押韵的诗歌,但那是新文学运动(1920s)之后才出现的。

新文学运动之前,所有诗歌(语句用文言文的)都是押韵的。

之后出现的用白话文的现代诗歌,其中的自由体是不押韵的。

现代歌词是现代诗歌的一部分,其中大多也是押韵的。

虽然歌词不押韵,音乐旋律也能让歌唱出感觉,但很明显,同一旋律,歌词押韵要比不押韵的动听得多。

虽然各种体裁的诗歌都押韵,但严格程度不同,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同类的诗歌用的韵书不同,比如近体诗一般用《平水韵》,宋词一般用《词林正韵》,而《词林正韵》总体上是要比《平水韵》宽的。

为免造成理解困难,咱们先说说“韵书”。

韵书是一个工具书,用于学习发音或者作诗填词。

韵书中收集常用字,把这些字按不同声调分类,再按不同韵母细分,分成好多“韵部”,于是这一个韵部中的所有字都是同声同韵(声母、韵头可能不同)。

但因为语言随着时间慢慢发生变化,隋-清代有多部韵书,这些韵书在声调、韵部划分上不尽相同,甚至区别很大。

近体诗成熟于唐代,当时正式场合作诗押的应当是《切韵》(隋代韵书),但《切韵》韵部划分太细,有些韵部中的字太少,难以作出一首诗来。

于是诗人们通常邻韵混押,所谓邻韵,就是韵音接近的两个韵部(类似于普通话中的“歌、锅”的关系)。

到南宋,出了一部《平水韵》,把《切韵》中韵音相近的韵部合并,使韵部数量基本减了一半,这样同韵字多了,更方便作诗了。

自南宋之后,至国民政府制定“国语”发音标准,出现《中华新韵》(1930s)之前,《平水韵》一直是作近体诗指定的韵书,又称《诗韵》。

而唐-北宋的近体诗虽然存在按《切韵》的邻韵混押,但因为《平水韵》合并了韵部,所以押韵也都是符合《平水韵》的。

于是,要品鉴一首古代诗歌,你得先知道他用的哪部韵书,否则按今天的发音,你可能还会说他韵押错了。

格律诗基本常识

格律诗基本常识

格律诗常识要点现在有许多人喜欢写格律诗,却又不遵守格律诗的写法,大多因为不懂得格律诗的常识,所以有必要普及一下格律诗的知识。

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唐朝定型,分为律诗(五律、七律)、排律(五言、七言)、绝句(五绝、七绝),其中主要形式是律诗,其他形式都是律诗的演化,绝句是律诗的一半,排律是律诗的延长。

律诗是一首八句,两句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律诗的每首每句都有固定的平仄式,以第一句第二字为准,是平声字就是平起式,用仄声字就是仄起式。

所谓平仄是指字的声调而言,古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现有阴阳上去四种声调。

按古声韵,除了平声字,上去入都是仄声字;按普通话,阴阳为平声字,上去为仄声字,现代没有入声字,分化到普通话的四声里去了。

把声调有意识的运用到诗歌上来是南北朝的沈约,目的是造成调剂吟咏的节奏,构成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感。

现代人写格律诗需要遵循的是古人的平仄规律而不是古代的汉语读音,只需要按普通话四声去弄平仄,不必按古代的声韵,研究古代的诗歌平仄要用古声韵,这是我一向的主张,因为语音是随时代而演变的,现代普通话是标准语音,用普通话弄平仄是语言规范化的要求,也是对现代汉语的尊重。

这既有法的要求,也有现实的需要,那就是现代人读诗写诗都是按普通话来读写的,不是按古声韵读写的。

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那么平仄格律有哪些规则呢?一、粘对规则。

“对”即对立、相反,“粘”是粘联相同。

以起句(第1句)的二、四字为准,如起句的二、四字是仄平,那第二句的二、四字必须是对立的平仄【即“对”】,第三句的二、四字又必须跟第二句的二、四字同位粘联相同的平仄【即“粘”】。

以下几句也是一对一粘直到最后一句。

如果违反了就叫“失对”“失粘”。

古人也有失对失粘的诗,写近体诗应该尽量避免。

二、莫犯孤平。

一句诗中除尾句押韵的字外,全句只剩一个平声字就叫犯孤平。

如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的第一个平声字改为仄声字就犯了孤平。

近体诗的基本格式

近体诗的基本格式

近体诗的基本格式
近体诗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形式,它继承了古体诗(律诗)的韵律和格律,同时又在诗的结构和韵脚上有一定的变化。

以下是近体诗的基本格式:
1. 行数:通常为4行或8行,也可以更多,但不超过12行。

2. 字数:每行一般为5或7个字,但也可以根据需要稍作调整,以保证诗句的韵律和音韵的美感。

3. 韵律:近体诗采用的韵律可以是律诗的平水韵(aabb)或双调韵(aaxa),也可以是其他多种韵律的组合,以体现作者的创意和表达意境的需要。

4. 押韵:近体诗中,通常每行的最后一个字要求押韵,前三个字则不一定需要押韵,以增加诗句的灵活性和韵律的变化。

总之,近体诗在保留了律诗的韵律和格律的基础上,放宽了对押韵和字数的要求,给予了诗人更大的自由度,使得诗歌创作更加灵活多样。

具体的格式和要求可以根据诗人的创作风格和主题要求进行灵活调整。

[VIP专享]近体诗格律概要

[VIP专享]近体诗格律概要

近体诗格律概要刘锡军整理一、基本体征近体诗,有人也叫它格律诗,起于魏晋兴于唐,唐代人为与此前诗体相区别,故称其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的叫法一直沿用至今。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和排律三类,这三类又有五言和七言个两种。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绝句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尾联。

排律中间各联按序叫二联三联四联……前边的叫首联,最后的叫尾联。

一般来说,每一联要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内容。

近体诗在格律上要求很严。

字数、句数近体诗诗句的字数固定,无论绝句,还是律诗,只有五言和七言的两种;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的句数必须是十句以上的偶数。

平仄五言诗和七言诗分别都有四种基本的平仄句式;四种句式交错变化构成绝句和律诗的平仄格式,即基本篇式。

押韵偶数句押韵,一般只用平声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无论绝句,还是律诗,都要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对仗律诗必须用对仗,一般的七律和五律的颔联和颈联要分别对仗,排律除了首尾两联不对仗以外,其它各联都要分别对仗。

绝句对仗可有可无,没有专门要求。

二、基本句式近体诗对诗句用字的平仄要求较严。

按照我们现在所用的新韵(相对古韵)来说,所谓“平声”就是普通话标准音中的阴平和阳平(第一声和第二声);所谓“仄声”就是普通话标准音中的上声和去声(第三声和第四声)。

构成诗句的每一个字都有平仄要求。

初学者了解掌握近体诗的基本句式,一般都从五言入手。

五言近体诗有四种基本句式:(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在五言句式的前边加上与第一、二个字平仄相反的两个字就成了七言句式。

三、基本篇式近体诗的四种句式,有规律地交错组合,构成各种不同的篇式。

我们就是按照篇式的要求来作诗的。

四种句式在交错组合构成篇式的时候,任意一种句式都可以打头。

但按照五言来说,同一联的第二字平仄要相反,这叫相对;上一联和下一联相邻的两句第二字平仄要相同,这叫相粘。

近体诗的格律(下)

近体诗的格律(下)

近体诗的格律(下)——拗救和对仗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说的是平仄)1.律诗禁忌:○1忌前犯孤平:两仄夹一平是大忌。

(针对乙句)前犯孤平绝对不允许,后犯孤平尽量不要有。

前犯孤平称拗句,后犯孤平称半拗句。

○2忌后犯三平:前三平可以不考虑,后三平必须禁止。

(针对丁句)2.四种基本句式的变式:○1甲句的变式: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半拗句)○2乙句的变式:平平平仄平○3丙句的变式: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4丁句的变式:平仄仄平平二、拗救的四种常见格式:1.救孤平(针对乙句):一字拗三字救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例:客行悲故乡(仄平平仄平)2.救三仄(针对丙句):三字拗四字救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例:遥怜小儿女(平平仄平仄)由于救完之后是一个半拗句,因此诗人们一般不救三仄。

3.出句四字拗,对句三字救(针对甲、乙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4.兼救(针对甲、乙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例:竹闭窗里日,雨随阶下云。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三、对仗1.要求:律诗首联和尾联一般不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一般截的是律诗的首尾两联,或颈尾两联,所以可能上联对仗下联不对仗,更多的是两联都不对仗。

2.工对(严对):词性要相对,平仄也要相对。

○1词性要相对,甚至词的小类别都要一样。

(天对地,雨对风)○2对仗忌合掌,字面要对,句的意思也要对,如果上下句意思一样就不是对仗。

3.宽对(相对工对而言):仅作到词性相对,结构稍不相同、词的小类不同都可以。

例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天对地)4.借对:分为借音对、借义对。

○1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

例如出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

唐宋诗词格律

唐宋诗词格律

唐宋诗词格律谈诗词格律,就必须先提四个概念:平仄、韵、对仗、五音清浊。

汉语有四个声调:平上去入,就是所谓四声。

平仄就是四声的简单化归类:平就是平声,仄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

所谓韵,大致等于拼音中不同声调的韵母。

近体诗是以切韵(广韵)音系为标准的。

广韵把相同声调的字分为一卷(共有五卷:上平、下平、上、去、入;平声分两卷仅仅是因为平声字太多的缘故,不是后来的阴平阳平)。

同一声调内的同韵字归为一个韵目,各以一个代表字加序号命名,比如上平一东、入声一屋等等。

近体诗押韵遵守《平水韵》,平水韵是对广韵的简单归并,比如广韵二冬三钟合并为平水韵二冬。

近体诗押韵要求一韵到底,不能中途换韵。

近体诗还要求对仗,指的是两句相对。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仗的一般要求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实词又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中名词还细分为若干类。

对仗按其工拙分为四类:同一门类的字对仗(比如颜色对颜色,天文对天文)叫做工对,相邻门类的对仗(比如天文对地理)叫邻对,只满足实对实、虚对虚的,叫宽对,对仗用字不在同一位置的,叫错综对。

注重声律的诗家还有五音清浊的讲究,一般是从声母的发声部位角度考虑的,也就是“喉牙舌齿唇”,正如从韵母的声调角度划分可以把字分为平声字和仄声字,同样,从声母的角度,可以把字分为“清音字”和“浊音字”。

声母也用一个代表字表示:“影晓匣喻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帮滂并明非敷奉微来日”,这就是所谓的三十六字母(不过中古音实际声母并不完全是这三十六母,中古音中“照穿床审禅喻”实际上都分两个声母,而“非敷奉微”是集韵时代才从“帮滂并明”里分离出来)。

其中,“影晓匣喻”是喉音,“见溪群疑”是牙音,“端透定泥知彻澄娘来”是舌音,“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是齿音,“帮滂并明非敷奉微”是唇音,这就是所谓的五音。

“非敷奉微”属于轻唇音,“帮滂并明”属于重唇音,这就是所谓的“轻重”。

声母又分清浊,包括: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全清包括“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次清包括“滂敷透彻清穿溪”;全浊包括“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次浊包括“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唐朝格律诗

唐朝格律诗

唐朝格律诗
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特别是格律诗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格律诗,又称近体诗,是指遵循严格的对仗和平仄(声调)规则的诗歌形式。

唐朝的格律诗主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等几种形式。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唐朝格律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1.李白: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杜甫: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王维: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4.白居易:
《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王之涣: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杜牧: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诗人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峰,而且在内容上也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詩(近體詩)的格律

分為” 「絕句」、「律詩」、「排律」
句式
絕句(四句)
律詩(八句)
五言
七言 五言 七言
共20字
共28字 共40字 共56字
排律(十句以 上)
押韻

句子的最後一字 偶數句句末必押韻 奇數句不可押韻 只有第一句可押,也可不押韻 押韻需ㄧ韻到底,中間不可換韻
詩體: 五 言 絕 句




詩名: 下 江 陵 作者: 李 白 詩文: ( 押 ㄢ 韻 )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 ㄏㄨㄢˊ。 , 。
詩體: 七 言 絕 句



詩名: 黃 鶴 樓 送 孟 浩 然 之 廣 陵 作者: 李 白 詩文: ( 押 ㄡ 韻 )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 , , ,
東 蠟 夜 青
風 炬 吟 鳥
無 成 應 殷
力 灰 覺 勤
百 淚 月 為
花 始 光 探
殘 乾 寒 看
。 。 。 。
詩體: 七 言 律 詩


詩名: 黃 鶴 樓 作者: 崔 顥 詩文: ( 押 ㄡ 韻 ) 昔人已乘黃鶴去 黃鶴一去不復返 晴川歷歷漢陽樹 日暮鄉關何處是
, , , ,
詩體: 七 言 絕 句



詩名: 逢 入 京 使 作者: 岑 參 詩文: ( 押 ㄢ 韻 )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乾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 。 , 。
對仗(對偶)

句式相同、詞性相對(如名詞對名詞) 律詩必對仗(8句) 第三、四句必對仗 第五、六句必對仗



詩名: 春 曉 作者: 孟 浩 然 詩文: ( 押 ㄠ 韻 )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詩體: 五 言 絕 句



詩名: 夜 思 作者: 李 白 詩文: ( 押 ㄤ 韻 )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詩體: 七 言 絕 句

鳳 吳 三 總
凰 宮 山 為
臺 花 半 浮
上 草 落 雲
鳳 埋 青 能
凰 幽 天 蔽
遊 徑 外 日
, , , ,
鳳 晉 二 長
去 代 水 安
臺 衣 中 不
空 冠 分 見
江 成 白 使
自 古 鷺 人
流 丘 洲 愁
。 。 。 。
詩體: 七 言 律 詩


詩名: 無 題 作者: 李 商 隱 詩文: ( 押 ㄢ 韻 ) 相見時難別亦難 春蠶到死絲方盡 曉鏡但愁雲鬢改 蓬萊此去無多路



詩名: 春 望 作者: 杜 甫 詩文: ( 押 ㄣ 韻 ) 國 破 山 河 在 ,城 春 感 時 花 濺 淚 ,恨 別 烽 火 連 三 月 ,家 書 白 頭 搔 更 短 ,渾 欲
草 鳥 抵 不
木 驚 萬 勝
深 心 金 簪
ㄗㄣ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詩體: 七 言 律 詩

詩名: 登 金 陵 鳳 凰 臺 作者: 李 白 詩文: ( 押 ㄡ 韻 )
詩體: 五 言 律 詩



詩名: 過 故 人 莊 作者: 孟 浩 然 詩文: ( 押 ㄚ 韻 ) 故 人 具 雞 黍 ,邀 我 綠 樹 村 邊 合 ,青 山 開 軒 面 場 圃 ,把 酒 待 到 重 陽 日 ,還 來
至 郭 話 就
田 外 桑 菊
家。 斜 麻。 花。
ㄒㄧㄚˊ。
詩體: 五 言 律 詩
此 白 芳 煙
地 雲 草 波
空 千 萋 江
餘 載 萋 上
黃 空 鸚 使
鶴 悠 鵡 人
樓 悠 洲 愁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