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物质与分类
高一化学必修一 2.1 元素与物质分类 讲义
2.1元素与物质分类考点1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分类(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组成物质元素――→组成⎩⎪⎨⎪⎧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游离态与化合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化合态。
3.“价-类”二维图主要表明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类别的物质考点2 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性质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Mn2O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注意只生成盐和水,不变价)。
注意:①酸性氧化物都能跟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②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酸(SiO2除外),不是全部。
③大多数酸性氧化物都可由非金属与O2化合生成点燃例如:①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CO2 + H2O === H2CO3③C + O2CO2(2)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CaO、MgO、CuO、Fe2O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CaO、Fe2O3等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又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如Al2O3。
【注意】正确理解几个“一定”“不一定”(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元素与物质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分类教案教案标题:元素与物质分类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元素与物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分类给定的元素和物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白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铅笔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黑板上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例如水、铁、氧气等,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上展示元素和物质的定义,并解释它们的基本特征。
-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 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2. 与学生一起讨论元素和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确保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步骤三:元素分类(15分钟)1. 介绍元素分类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性质分类和物理性质分类。
2. 通过PPT或黑板上展示元素周期表,并解释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排列规律。
3. 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方法。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分类方法,将元素进行分类,并在黑板上或PPT上记录下来。
5.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步骤四:物质分类(15分钟)1. 介绍物质分类的方法,主要包括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
2. 解释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和特征。
- 纯物质:由同种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具有可变的化学性质。
3. 列举一些常见的纯物质和混合物的例子,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特征和分类方法。
4.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判断给定物质是纯物质还是混合物,并解释原因。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周围的物质并进行分类。
高中化学备课参考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要点精讲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游离态)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化合态);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标准的研究(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学生回忆初中化学或科学的内容)——纯净物和混合物。
(2)要根据被分散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等。
(3)纯净物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相同元素构成单质(游离态);不同元素构成化合物(化合态)。
(4)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5)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可将它们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6)根据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关系①、金属铁(单质)的性质;②Ca(OH)2(碱)的性质;③CuSO4(盐)的性质;④氧化铜(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3.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的用途(1)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完成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的过渡)。
(2)制备有关物质。
(3)鉴别物质。
(4)提纯物质。
三、混合物1.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
如食盐溶液中的食盐。
2.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这种物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如食盐溶液中的水。
3.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如食盐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
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几种分散系,并指出分散质和分散剂。
4.几种常见的分散系(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度大小进行分类)(1)溶液: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分散质的粒度<1nm(10-9m),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元素与物质的的分类+第1课时+参考教案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第一课时。
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安排了“元素与物质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方法的系统学习,可以分类梳理一下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将这些化学知识在头脑中进行系统化处理,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
而在本章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化合物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等等,这种方法实际也要贯穿于学生整个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学习对物质的分类,从微观上辨析物质的分类,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探究,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过程和分类应用的理解,体会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建立分类的科学思想,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在图书馆中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在网页上为什么我们能迅速挑出所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是因为书、信息都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分类且根据类别已经摆放好了。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投影】超市图片、一些碳元素的物质在我们接触的事物中,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很多,分类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分类是有依据的,我们也可以称为分类的标准。
【知识回顾】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2.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分为固态、气态、液态三态。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一讲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件
从 性
两性氧化物
Al2O3
质 不成(bùchéng)盐
分
氧化物
CO、NO 、NO2 、 H2O
过氧化物
Na2O2 、 H2O2
其他
Fe3O4、MnO2
特别提醒:创新设计P24 第六页,共19页。
从是否
含氧酸 H2SO4、HNO3、H3PO4、H2CO3
(shì fǒu)含 氧分 从酸性
无氧酸
强酸
HCl、H2S
2. 同位素混合体(天然)认为是纯净物,如天然含D2的 H2 可认为纯净物。
3.常见(chánɡ jiàn)的结晶水合物如CuSO4·5H2O是纯
第四页,共19页。
常见的气体混合物:空气(N2、O2)、爆鸣气(H2、O2)、天 然气 (主含 CH4) 、水煤气(CO、H2) 、裂解气 (乙烯、丙 烯、丁二烯) 、液化(yèhuà)石油气(丙烷、丁烷、丙烯、丁 烯) 、
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注:淀粉胶体(jiāo tǐ)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
应用:①静电除尘;②电泳电镀,利用电泳将油漆、 乳胶、橡胶(xiàngjiāo)等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
上。
第十五页,共19页。
3、聚沉
概念(gàiniàn):胶体微粒聚集成较
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
淀析出。
内容
加热或搅 加速胶粒运动,使之易于结合成大
液溶胶——Fe(OH)3胶体、蛋白质溶液
淀粉胶体、豆浆、蓝黑墨水、牛奶、血液、
按分散质分
固溶胶——有色玻璃
粒子胶体 —分散质微粒是很多分子或离子 的集
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 —分散质微粒是高分子
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1.2.1元素与物质分类的教学设计
1.2.1元素与物质分类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初步归纳各种常见元素及其组成的物质,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
(2)、认识到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
(3)、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同时进行化学美学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2、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用具
1、教法、学法:问题情境法、启发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课堂练习法。
2、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设计。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引言:元素和物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元素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而物质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了解元素和物质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
本教案将介绍元素和物质的分类方法以及相关的例子。
一、元素的分类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等进行分类。
1.按照物性分类1.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如铁、铜和铝等。
2.非金属元素:导电性差,通常是气体或固体,如氧气、碳和硫等。
3. 金属loid元素: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硅和磷等。
2.按照物种分类按照元素的化学性质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机元素和无机元素。
1.有机元素:主要包括碳、氢、氧、氮、磷和硫等,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2.无机元素:包括除了有机元素之外的所有元素,如金属元素铁和非金属元素氧等。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可以通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按照组成分类1.纯物质: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a.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纯铁、纯铝等。
b.化合物: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混合物:由不同元素或化合物混合而成的物质。
a.均匀混合物:组成均匀,各组成部分难以分辨,如盐水、空气等。
b.非均匀混合物:组成不均匀,各组成部分容易分辨,如沙土、果酱等。
2.按照性质分类1.可溶性物质:可以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如食盐等。
2.不溶性物质:不能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如石油等。
3.酸性物质:呈酸性反应的物质,如柠檬汁等。
4.碱性物质:呈碱性反应的物质,如氨水等。
5.中性物质:不呈酸性或碱性反应的物质,如纯水等。
三、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案例,用来对元素和物质的分类进行实际应用。
1. 试举例说明金属、非金属和金属loid元素。
答案:金属元素例如铁、铜;非金属元素例如氧气、碳;金属loid 元素例如硅和磷。
2.化学式H2O代表的是什么物质?是纯物质还是混合物?答案:H2O代表水,它是由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因此是纯物质。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分类及胶体的概念、性质。
难点:物质的分类,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知识讲解】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组成物质: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存在的形态。
例如:氧气中的氧元素就是以游离态存在。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存在的形态。
例如:NaOH、Na2CO3中的氧元素就是以化合态存在。
元素的游离态、化合态可以相互转化,如O2与C反应生成CO或CO2,游离态的氧元素变成了化合态氧元素,又如KClO3加热制O2,化合态的氧元素又变成了游离态氧元素。
3、物质种类繁多的原因:(1)同种元素可形成不同的单质。
氧元素能形成O2、O3两种不同单质;碳元素形成金刚石、石墨、C60、C70等多种单质;磷元素能形白磷、红磷等单质。
(2)不同种类的元素形成不同种类的化合物。
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而每种类别物质又可以再细分。
以后还要对物质进行详细分类。
(3)元素种类相同时,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如氮元素、氧元素可以组成N2O、NO、N2O3、NO2、N2O4、N2O5 等多种氧化物,主要就是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同,组成了不同种类的氧化物。
另外,有机物中还要出现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物质)。
以上这些原因都决定了元素种类虽然不多,但可以组成多种多样的物质。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方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物质进行不同的分类。
例如:依据物质中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则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对于纯净物,依据所含元素种类的多少,可以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单质可以再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元素与物质世界知识点梳理
元素与物质世界知识点梳理
概述:
元素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通过化学反应可以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不同的物质。
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对于理解物质世界的组成和变化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元素与物质世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1. 元素的定义: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核外电子层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它具有一些特定的化学性质。
元素由于其不可再分性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元素的分类:
元素根据原子核中质子数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元素。
根据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功能不同,元素又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特点
1.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元素所固有的与物质相关的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这些性质是用来描述元素在外部条件下的表现。
2.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元素与氧气反应形成氧化物,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等。
化学性质可以用来
区分不同的元素和判断其化学活性。
三、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对元素进行分类和排列的方式,将相似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垂直列上。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元素的
性质和周期性规律。
2. 元素周期律:。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和物质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物质分类的认识,能够运用分类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介绍元素的概念、特点及其表示方法。
2. 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其应用。
3. 物质的分类: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4. 常见元素及其应用:讲解氧气、氢气、碳、氮、钙等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5. 物质分类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物质,如水、空气、盐等,运用物质分类知识进行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元素周期表和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
2. 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分类的原理。
3.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氧气、氢气等气体样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出元素和物质的概念。
2. 讲解元素:介绍元素的概念、特点及其表示方法,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
3. 分析元素周期表:讲解周期和族的划分,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查找元素、了解元素性质等。
4. 讲解物质分类: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5. 分析常见元素及其应用:讲解氧气、氢气、碳、氮、钙等元素的性质和应用,联系生活实际。
6. 物质分类案例分析:分析水、空气、盐等生活中的物质,运用物质分类知识进行解释。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概念,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分析了常见元素的特点和应用,以及物质分类的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认识和理解各种物质。
希望同学们能够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新型材料的研发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
高中化学【元素与物质分类】
1.正确理解几个“一定”“不一定”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2.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
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在常温下变白
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答案C
解析A项涉及的都是物理变化;B项中涉及的都是化学变化;D项中涉及的都是物理变化。
2.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4.同素异形体
元素与物质分类
目标要求 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和常见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2.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并认识物质的变化。3.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
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使学生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让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化合物。
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物质分类的实际应用。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物质分类方法的掌握。
物质分类原则的理解。
1.4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则。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质分类的实际应用。
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物质分类的图像和实例。
1.5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分类的概念,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讲解元素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元素周期表。
讲解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的应用。
总结物质分类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二章:元素的概念和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记忆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元素的概念和定义。
元素的特点和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2.3 教学重点和难点元素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元素符号的记忆和识别。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的理解。
2.4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元素的存在和作用。
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像和实例。
2.5 教学步骤引入元素的概念,讲解元素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进行符号的记忆和识别练习。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讲解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元素的存在和作用。
总结元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三章: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记忆化合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让学生了解化合物在物质中的存在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化合物的组成和定义。
化学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化学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物质是由不同元素的组合构成的。
根据元素和物质的特征和性质,可以将其进行不同的分类。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元素的性质将其进行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以下特点:导电性好、热导性好、金属光泽、具有延展性和韧性、高熔点和高密度等。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银、金等。
非金属元素具有以下特点:导电性差、热导性差、大部分是气体或者在常温下是固体,脆性较大。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氢、碳、硫等。
半金属元素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一些性质。
半金属元素可以是半导体材料,具有介于导电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导电性。
常见的半金属元素有硅、锗、硼等。
其次,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特性,我们可以将物质进行二元分法分类、化合物分类、混合物分类。
二元分法是指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如水、盐等。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如石油、木材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根据元素的不同,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主要是由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结合而成的,如氧化物、硫化物等。
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和其他元素结合而成的,如醇、酮、酸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通过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物质。
根据其组成和特性的不同,混合物可以分为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
均相混合物是指组成物质的物种均匀分布在整个混合物中,如盐水、空气等。
非均相混合物是指组成物质的物种不均匀地分布在混合物中,如混合油、混凝土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物质的物理状态将其进行分类。
根据物质的不同状态,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其分子间相互吸引力较大,分子振动范围较小。
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其分子间相互吸引力较小,分子振动范围较大。
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分子间相互吸引力非常小,分子振动范围很大。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作业设计方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目标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的概念,包括元素的定义、性质和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2、使学生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能够清晰地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无机物和有机物等。
3、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和物质分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二、作业设计原则1、基础性原则作业内容要涵盖元素与物质分类的基础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巩固课堂所学。
2、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趣味性原则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完成的积极性。
4、开放性原则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作业内容(一)基础知识巩固1、请写出 20 种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氧气糖水二氧化碳空气蒸馏水3、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
铁水氦气氯化钠(二)知识应用1、请根据元素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酒精(C₂H₅OH)甲烷(CH₄)葡萄糖(C₆H₁₂O₆)尿素CO(NH₂)₂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属于无机物的是()。
塑料食盐食用油大理石(三)拓展提升1、查阅资料,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并写一篇简短的介绍。
2、探究某种新型材料的组成元素,并尝试对其进行分类。
(四)实践作业1、整理自己家中的物品,按照物质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
2、参观当地的化工厂或实验室,了解物质分类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参观报告。
四、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探究作业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3、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作业评价1、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前导学案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从本质上看; 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组成的;从数量上看; 多种元素组成了种的物质..二.元素的组成形式:1单质:叫单质;有金属、非金属. 2化合物:叫化合物..①不同的元素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②相同的元素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例如:O2和O3;CO和CO2三.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为零价..2化合态:元素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一般为 ..说明:同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呈现不同的价态..例如CO中碳元素为+2价;但是CO2中碳元素为+4价..四.物质分类的方法: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2按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 ..4对于能与碱和酸反应的氧化物来说;又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称为酸性氧化物;例如:CO2;S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CaO..5按可将混合物分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6总结:思考题: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2.盐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吗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吗4.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吗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5.Na2CO3·10H2O、盐酸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练习题1.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是① N② O ③ Fe④ C ⑤ Na ⑥ Ca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⑥ D.全部2.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有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固体残留物 B.冰水混合物 C.海水 D.液态空气4.下列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B.烧碱、液氧、啤酒C.干冰、铜、液态氯化氢 D.空气、氮气、盐酸5.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酸:CH3COOH、H2SO3、NaHCO3、HFB.碱:Cu2OH2CO3、NaOH、FeOH2、MgOH2C.盐:AgCl、BaSO4、NaH2PO4、MgNO32D .氧化物:FeO 、N 2O 5、COCl 2、SiO 26.下列变化可以一步实现的是A .Na 2CO 3 →NaOHB .CuO →CuOH 2C .CaCO 3 →CaOH 2D .CaO →CaOH 27.在水泥、冶金工厂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以除去大量烟尘;其原理是A .丁达尔现象B .电泳C .聚沉D .电离8.不能用胶体有关知识解释的现象是A .过滤除去粗盐中的杂质B .钢笔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C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 .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9.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氯化钠分散在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A .溶液B .胶体C .悬浊液D . 乳浊液10.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A .淀粉溶液B .有色玻璃C .食盐水D .油水11.用半透膜把分子或离子从胶体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叫A 、电泳B 、电解C 、凝聚D 、渗析1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有色玻璃是固溶胶B 、用滤纸能把胶体中的分散质与分散剂分离C 、雾、云、烟都是气溶胶D 、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1nm ~100nm 之间13.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 、胶粒直径小于1 nmB 、胶粒做布朗运动C 、胶粒带正电荷D 、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14.电泳实验发现;硫化砷胶粒向阳极移动;下列措施不能使硫化砷胶体凝聚的是A 、加入Al 2SO 43溶液B 、加入硅酸胶体C 、加热D 、加入FeOH 3胶体15.医院里做的“血清纸上电泳”是利用了血清里胶体的下列哪种性质A 、胶体粒子大小在1 mm ~100 mm 之间B 、胶体粒子的质量较大C 、胶体粒子可透过滤纸D 、胶体粒子带有电荷16.已知由AgNO 3溶液和稍过量的KI 溶液制得的AgI 溶胶;当它与FeOH 3溶胶相混合时;便析出AgI 和FeOH 3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A 、该AgI 胶粒带正电荷B 、该AgI 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C 、该AgI 胶粒带负电荷D 、该AgI 胶粒不带电荷17.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胶体发生布朗运动是其较稳定的主要原因B 、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好办法C 、所有胶体的胶粒都是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D 、溶液与胶体不能用过滤法分离;但能用渗析法分离18.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B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而胶体粒子的运动无规律C 、溶液中溶质粒子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且通电后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粒子向某一极移动D 、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时无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时有明显的光带19.从盐酸、Cu 、Na 2O 、Cl 2、CaCO 3、NaOH 溶液、NaNO 3溶液、AgNO 3溶液中选择合适的物质;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⑤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⑥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20.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时;液体变为_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____..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1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接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__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2向其中加入饱和的硫酸铵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提纯此分散系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考纲要求] 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构成的。
(2)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 的纯净物。
化合物: 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同素异形体(1)__________________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 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__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________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质量几乎相等。
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2.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吗?考点二物质的分类1.常见物质的分类(1)对物质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如(2)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P 2O 5等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等酸⎩⎪⎪⎨⎪⎪⎧按电离出的H+数⎩⎪⎨⎪⎧一元酸:HCl 、HNO 3等二元酸:H 2SO 4、H 2S 等三元酸:H 3PO 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 无氧酸:HCl 、H 2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等按酸性强弱⎩⎨⎧ 强酸:HCl 、H 2SO 4、HNO 3等弱酸:CH 3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挥发性酸:HNO 3、HCl 等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PO 4等碱⎩⎪⎨⎪⎧按水溶性⎩⎨⎧ 可溶性碱:NaOH 、KOH 、Ba(OH)2等难溶性碱:Mg(OH)2、Cu(OH)2等按碱性强弱⎩⎨⎧ 强碱:NaOH 、Ba(OH)2、KOH 等弱碱:NH 3·H 2O 等盐⎩⎪⎨⎪⎧正盐:BaSO 4、KNO 3、NaCl 等酸式盐:NaHCO 3、KHSO 4等碱式盐:Cu 2(OH)2CO 3等复盐:KAl(SO 4)2·12H 2O 等2.化学反应的分类无机化合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按反应中 分为⎩⎪⎨⎪⎧ 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 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注意 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为酸性氧化物、Al 2O 3为两性氧化物、Na 2O 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O 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 2、Fe 2O 3)。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Na 2O 和Na 2O 2均能与H 2O 反应生成NaOH ,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5.下表中每组均有4个选项,请从中挑选出1个选项,它跟另3个选项属于不同的分类,请将挑选出的选项的序号及挑选依据填入下表:6.(1)如果按照某种标准能将FeSO4、Na2SO3、NO划归为同一类物质,则下列物质中也能划归为此类物质的是________。
A.KMnO4B.Al2(SO4)3C.KClO3D.K2HPO4(2)现有下列五种气体:H2、O2、NO、NH3、NO2,以上气体的制备反应中,有一反应在原理上与其他反应都不能归为同一类型,请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特别提醒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结构、性质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环境有关,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
备考时,注意掌握化学中Na、Mg、Al、Fe、Cu、C、Si、N、S、Cl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变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间不能转化的情形。
7.根据Na、S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类别,完成下列标号的化学方程式。
上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各组物质依次满足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图中箭头表示一步转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9.下表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酸、碱、盐均为溶液)。
根据该表回答问题:(1)第Ⅲ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______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是________。
(2)不跟第Ⅰ组任何物质发生反应的第______组物质中的________,但能与第Ⅲ组中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四胶体、分散系1.分散系(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的侧面可看见胶体中有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在实验室里可利用该性质鉴别胶体和溶液。
3.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胶体是否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1.根据所学内容填写下表空白:12.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 .①④⑥ B .②③④ C .②③⑤D .①③④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应注意: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都归为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都归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醒(1)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NaCl溶于水、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HCl气体等中虽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但仍属于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