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40讲)

合集下载

春风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春风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春风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春风》是著名作家林斤澜的作品。

作家接受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对比烘托,把他对北国春风别样的体会和哲思,抒写的淋漓尽致,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

以下是我整理的春风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春风》教案课前预习:1. 了解林斤澜的状况。

2. 完成《助学》“预习积累”内容。

3. 有感情朗读课文,直至熟读。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多角度观看生活,发觉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熟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1.赏析精彩的词句,体会本文拟声词的表达效果,领悟北国春风不同凡响的美。

2.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辩证地看问题。

3.理解先抑后扬地突出对北国春风的宠爱之情的表现作用。

4.与《春》比较阅读。

评价任务: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对北国春风的感情是怎样的?2.北国春风究竟有什么特点让如此的怀念和宠爱?3.从全文来看,对北方春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4.与《春》比较,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之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领悟了江南春天的柔婉之美,诗情画意之美。

在文中对春风进行了描绘,现在我们一起将它背诵一下,再一次感受那江南春风的轻柔与温和!我们北方的春风与江南春天是否一样美呢?生活在北方的你察觉到了吗?今日就让我们一同跟随作家林斤澜去感受一下北国春风的魅力吧!二、预习呈现1.查一查同学查找资料,了解林斤澜的状况,并予以呈现。

林斤澜《春风》原文阅读北京人说:“春脖子短。

”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出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看法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其实,看法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40课《明湖居听书》 上海五四制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40课《明湖居听书》 上海五四制版
• 像一线钢丝抛入——尖细高亢、刚劲有力
•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地景象……——婉 转回旋
•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轻快曲折、甜润婉转
• 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 五色火光,纵横散乱——多姿多彩、变化无穷
• 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婉转清脆,多姿多彩、 相和相合
黑妞演唱
外貌 演唱
朴素淡雅 先
→扬 后
字字清脆 抑 声声宛转
(3)评价烘托
白妞唱前
此想便是白妞了吧。 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学不到

自然引出白妞,也衬托出白妞演唱 技艺的高超
白妞唱后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三月不知肉味
→ 突出了白妞演唱的非凡效果
戏园盛况
琴师弹奏
白妞说书
黑妞说书
观众评议
3.白妞出场 外貌 →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 仪表秀雅
“通感”的修辞格的分类
1.形容的“通感”
比如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 写道:“我将深味这非人类的浓黑的悲 凉。”“浓黑”本是客观存在的能作用 于视觉器官的现象,鲁迅先生用来形容 主观感觉——“悲凉”,通过这感觉的交 通,就更确切地刻画出旧社会的极度黑 暗,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刘 鹗
刘鹗
刘 鹗(铁云)
刘鹗 49岁(1905)于北京
刘鹗(公元1857——1909年),字铁云,原名孟 鹏,是晚清光绪年间的传奇人物。祖籍江苏丹徒, 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 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他出身道台公子, 经过商,行过医,治过黄河,做过小官,又长时期 担任洋务买办,生活豪侈,手面阔绰,从不曾想到 要写小说。既非一个寒儒,科举落第泄胸中积愤于 笔端,又不是破落了的豪门子弟,寄居荒村寒舍, 多年孜孜苦写,追怀昔日的过眼烟云。他写《老残 游记》,十分偶然,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了即 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却不料因此而成佳作。 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 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四十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四十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四十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高尔基的《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

B、《敬业与乐业》是演讲词,作者注意语言表达的通俗浅显,让听众容易理解。

C、《陋室铭》《活板》《核舟记》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刘禹锡、宋代的沈括以及清朝的张潮。

D、《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标题是个设问句,它起着三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先按横向说明的逻辑顺序,再按纵向说明的时间顺序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词( )A、轻飞曼舞精神抖擞细滋漫长素锦B、闲情逸致春花秋实轻歌曼舞烘托C、气势磅礴芊芊细草歌声嘹亮披蓑D、素湍绿潭花枝招展一年之季在于春戴笠【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读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

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

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

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

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

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春风〉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春风〉

中考链接
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
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风
的温暖和柔情,让我们体会到江南的春天像一位娴静、 美丽而又不失活泼的少女,很有韵味。
2、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 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写出了北方春风的热情和有力。让人感觉非常 痛快、舒畅。
本段中有三个“扑”字:第一个:用得 很形象,把风的气势、阵势写活了,春 风势不可当。
后两个字,一个扑在窗户上,一个扑在 人的脸上。同样写出春风的威力;
前一个具有视觉效果,后两个具有视觉、 听觉、触觉效果。
“漫”非常形象地写出春风刮过山梁 的情景,犹如潮水一般。
“插” 风进入山谷,呈现长长的阵势, 同时还表现出风力大,异常迅猛。
作品有《春雷》《飞筐》 《山里红》《林斤澜小 说选、《石火》《满城 飞花》以及一些报告文 学等。
一、读准下列字音:
冰砚 yan 冰溜 liu 冰碴 cha 乍暖还寒 zha
粗犷 guang 大靸鞋 sa 刮折 she 呜呜吹号 hao
褒贬bāo
荆条 jīng
莽莽 mǎng 嘎 gā
二、根据解释说出文中的词语:
1、( 褒 贬 ):评论好坏。 2、( 将 息 ):将养,休息和调养。
3、( 解 气 ):消除心中的气愤
4、 (乍暖还寒) :刚开始暖和,又还感到寒意。
乍,刚刚开始。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记取信息,完成下列 问题:
提示:关键词:江南 北国 春风
本文不写 江南 的春天,而是写 北国 的春天; 不写北国 的春景,只写 北国 的春风。作者 从北国 与 江南 春风的对比性议论入手,对 北国, 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地描绘北国春风。阳刚 之美。最后呼应全文,在 对比 中强化对 北国春风的赞美。

国文百八课[1]

国文百八课[1]

《国文百八课》介绍一、《国文百八课》教材简介(一)全称《初中国文科教学自修用国文百八课》,(二)作者夏丐尊叶绍钧(叶圣陶)(三)出版1935年至1938年陆续编写,开明书店出版。

(四)编写框架原拟定六册,每册十八课,共一百零八课。

(后两册因抗日战争爆发,没能继续编印,实际只有七十二课。

因先期出版时已使用“百八课”名称,故以后出版仍沿用原名——也许有续完的想法吧)。

(五)文选有两大特色一是语体文比文言文多,二是应用文和说明文比较多。

1、四册七十二课有选文144篇,其中语体86篇,文言58篇,大致是三比二。

现在看起来,这好像是理所当然,但在当时这是很突出的。

当时流行的几种初中国文课本都是文言文比语体文多,销行最广的正中书局出版的初中国文课本几乎全是文言,只有很少几篇语体文点缀一下。

2、《国文百八课》里的应用文有十多篇,其中有书信,有调查报告,有宣言,有仪式上的演说词,有出版物前面的凡例,有公文标点与款式。

说明文有二十来篇,如《梅》,《蟑螂》,《动物的运动》,《霜之成因》,《二十三年夏季长江下游干旱之原因》,《菌苗和血清》,《苏打水》,《导气管的制法》,《机械人》,《图画》,《雕刻》,《农民的衣食住》,《科学名词跟科学观念》,《说“合理的”意思》,《何谓自由》,《美与同情》,《论语解题》等等,篇数之多,方面之广,也都胜过同时的别种课本。

3、专家评议张志公先生曾回忆说:“五十年代末,我们曾经对十九世纪末叶以下四十年间若干种‘国文’教科书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

当时发现,在多种教科书之中,有几种是有显著的特色,比较突出的一种是《国文百八课》。

”它最主要的特点是“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吕叔湘先生的说法:“现在也有以作文为中心按文体组成单元的实验课本,但往往是大开大合,作文讲解和选文各自成为段落,很少是分成小题目互相配合,能够做到丝丝入扣的。

这就意味着,直到现在,《国文百八课》还能对编中学语文课本的人有所启发。

第四单元知识记诵手册-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第四单元知识记诵手册-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语法修辞
(一)词语的感情色彩 (1)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 个纯粹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2) 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毛 泽东《纪念白求恩》) 这两个句子, 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 句(1) 的“高尚”“纯粹”充满 赞美、 喜爱、肯定的情感; 句(2) 的“狭隘”充满贬抑、厌恶、否定的情感。 汉语中有不少像上面那样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的词语, 如“伟 大”“温 柔”“慈爱”“纯真”“奋不顾身”“大公无私”“见义勇为”等, 称为褒义词;“愚 蠢”“卑鄙”“丑陋”“贪生怕死”“损人利己”“见利忘 义”等,称为贬义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 可以用在好的方面, 也可以 用在不好的方面, 如“大、小”“高、低”“远、近”“粗、细”和“发 动”“参观”“挖掘”“结果”等。
4.《诫子书》是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给他的儿子写的一封信,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 “淫慢”“险躁”。
写作特色
《纪念白求恩》 1.运用对比,增强说理性。 文章在正面阐述的同时列举了一些反面事例进行对比论证,这样写突 出了中心,阐明了白求恩同志为什么值得纪念和学习,有的放矢地对某些 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和说服力。如第2、3段就批评 了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对人民漠不关心的人、对工作见异思迁的人。 2.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本文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句式上,本文 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句式整齐中有变化,富于节奏感。文末的 排比句强调了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文中解说白求 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运用了两个“极端”,形象地表明了白求 恩对工作对同志的态度。

语文口语交际教材1-6年级一至六年级上册

语文口语交际教材1-6年级一至六年级上册

目录一年级第一讲不要摘花 (1)第二讲下雨了 (1)第三讲不乱扔垃圾 (2)第四讲大树疼哭了 (2)第五讲小河变脏了 (3)第六讲我的课余生活 (3)第七讲借彩笔 (4)第八讲我该怎样安慰他 (4)第九讲水果超市 (4)第十讲“我班是我家我要爱护她” (4)第十一讲我最喜欢的老师 (4)第十二讲分享绘本故事 (5)第十三讲动物被关在动物园好,还是送回大自然好 (5)第十四讲你赞成在学校戴电话手表吗? (6)第十五讲一元钱,捡还是不捡 (6)第十六讲成绩重要,还是身体重要 (6)第十七讲写作业应该“写的快”,还是要“写得好” (6)第十八讲小学生在学校能不能带玩具 (7)第十九讲戴上眼镜的小老鼠 (7)二年级第一讲快乐十分钟 (8)第二讲新鸟窝 (9)第三讲家乡的变化 (9)第四讲花伞借给谁 (10)第五讲帮助身边的人 (10)第六讲关心同学 (10)第七讲我是一名小导游 (11)第八讲看望生病的同学 (11)第九讲好书伴我成长 (11)第十讲名人故事会 (11)第十一讲我的梦想 (12)第十二讲夸夸我的同学 (12)第十三讲压岁钱自己保管好还是家长保管好 (12)第十四讲课外时间是自由发展好还是报班学习好 (12)第十五讲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 (12)第十六讲和同学有矛盾,自己解决好还是找成人解决好 (13)第十七讲让不让孩子养宠物 (13)第十八讲班干部严格好还是亲切好 (13)第十九讲《三个小伙伴》 (13)三年级第一讲教育 (14)第二讲环保 (14)第三讲摘桃 (15)第四讲环保 (15)第五讲礼貌拒绝 (16)第六讲学会商量 (16)第七讲学会约请 (16)第八讲当自己独自在家 (16)第九讲竞选班干部 (16)第十讲好习惯 (17)第十一讲读书分享 (17)第十二讲故事分享 (17)第十三讲你赞成在家用劳动换钱吗? (18)第十四讲是应该永争第一还是不断进步超越自己 (18)第十五讲你赞成学生看电视、上网吗? (18)第十六讲寒暑假该不该布置假期作业 (19)第十七讲一个人成绩下降了是否就应该考虑换个更好的同桌 (19)第十八讲应不应该设立班干部 (19)第十九讲童话剧 (20)四年级第一讲小鸟的对话 (21)第二讲我的一天 (21)第三讲保护资源 (22)第四讲学生生活 (22)第五讲同学交往 (23)第六讲善意的谎言 (23)第七讲动物联谊会 (23)第八讲保护动物 (23)第九讲珍爱和平 (24)第十讲感恩父母 (24)第十一讲故事分享 (24)第十二讲我来当导游 (24)第十三讲乖孩子是不是好孩子 (25)第十四讲小学生追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5)第十五讲应不应该把心里话告诉父母 (25)第十六讲别人打你应不应该还手 (26)第十七讲学校该不该组织春游 (26)第十八讲严父能出孝子吗 (26)第十九讲童话剧 (26)五年级第一讲救与不救 (27)第二讲帮孩子背书包 (27)第三讲雾霾 (28)第四讲应试教育 (29)第五讲合理使用电脑 (29)第六讲受到委屈时 (29)第七讲说话要得体 (30)第八讲我是小小换客 (30)第九讲我的梦想 (30)第十讲传奇故事 (31)第十一讲经典诗词 (31)第十二讲朋友 (31)第十三讲男孩穷养女孩富养 (31)第十四讲如何看待小学生“撒谎作文” (32)第十五讲如何看待追星现象 (32)第十六讲如何看待“择校热” (33)第十七讲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33)第十八讲文才与口才 (33)第十九讲课本剧 (33)六年级第一讲孔子应聘 (35)第二讲想起 (35)第三讲13岁以上 (36)第四讲森林公园 (36)第五讲请理解和支持我 (37)第六讲远行路上 (37)第七讲爱护环境 (37)第八讲我们给他出主意 (37)第九讲照片里的回忆 (38)第十讲名著分享 (38)第十一讲我喜欢的花 (38)第十二讲中华文化赞 (38)第十三讲养蝌蚪 (39)第十四讲网络交际 (39)第十五讲该怎么面对 (39)第十六讲生育政策 (40)第十七讲自行车赛 (40)第十八讲命运 (40)第十九讲课本剧 (41)一年级看图说话:第一讲不要摘花请仔细观察画面中地点、周围环境,还有谁在干什么?请说一说:你还想到了什么?第二讲下雨了请同学们按顺序仔细观察四幅图,说说小白兔在干什么?请说一说,你还想到了什么?第三讲不乱扔垃圾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地点、周围环境,还有谁在干什么?请说一说:图意揭示的又是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第四讲大树疼哭了你看懂这幅图画了吗?请说一说。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0课《明湖居听书》教案 沪科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0课《明湖居听书》教案 沪科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0课《明湖居听书》教案沪科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用生动的感受和形象的比喻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课文提示】1.刘鹗,清代学者,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

2.本文节选自《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我国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鲁迅将《老残游记》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

【正音正字】鹗髻鏦棰羯遽皓熨霍【积累词语】抑扬顿挫入耳动心不绝于耳粗布衣裳毫无分别鸦雀无声暗暗叫绝千回百折轰然雷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朗读课文】【课文分析】这篇文章,是按照说书人出场先后的顺序来写的。

第1段,先介绍一个弹三弦的男人的形态、技巧。

这名男子长相丑陋,但气质沉静;一出台貌不惊人,弹奏三弦也无人留神听,后来用轮指,才看出其功力不凡,叫好声不绝于耳,仍压不下琴声,这的确是很高的境界。

但这才是开场锣鼓。

第2段,写黑妞的出场和演出效果,也是先抑后扬。

黑妞的出场,衣着打扮,并无惊人之处,取琴弹唱,只是一般声响,直到后来,才渐渐显出她的真本事。

从“羯鼓一声” 响起,到“以为观止”,极言黑妞弹唱的美妙,已经不亚于白居易《琵琶行》中对弹唱技艺的描写。

不料黑妞也是陪衬,是为描写白妞再作铺垫,好戏还在后面。

第3段,通过听众的议论,为写白妞的高超技艺设置悬念。

文章先让观众误以为黑妞即白妞,夸赞她的技艺高不可比。

一句“黑妞是白妞教的”,说明白妞远远超过同门学艺的姐妹。

接着再议论黑妞唱是“可学”的歌唱,而白妞则是“不可学”的天籁神韵。

最后说以卖唱为生的人只能学到黑妞的一点儿,而黑妞则是学白妞的,白妞的水平,真是神乎其神。

这段议论层层追加,登峰造极。

七年级语文一对一教案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阅读强化训练

七年级语文一对一教案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阅读强化训练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答: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答:
2、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
答:。
3、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答:。
4、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
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像,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七年级上学期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七年级上学期

仰望崇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清贫》 关键词:趣事 清贫 关键句: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 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 方! 难点:心灵的感动——仰望。 突破:朗读 背景 延展
《老山界》案例
• 1.学生阅读课文,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 2.再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谈谈老山界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 3.抓住同学们谈及的“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一句, 从此处切入,让同学们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有哪些“难”。 • (同学们阅读、讨论: • ⑴登山难:a.高、陡、险——特别是雷公岩b.敌人追击、形势紧迫——夜里必 须翻过这座山c.部队负载笨重——走走停停。 • ⑵生活难:a.粮食缺,肚子饿b.山中露宿,寒气刺人c.山高路陡,十分疲劳 • 总之是:前进难,歇脚难,睡觉难,攀山难,伤病员行动难,处境难……) • 4.红军战士是怎样对待如此巨大而众多的困难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用 诵读原文的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 • ⑴以坚强的革命意志,互相团结的力量克服困难。诵读两次写火把的段落, 诵读“快要到山顶”一段。 • ⑵以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克服困难。诵读两次写火把的段落,,诵 读“半夜里,忽然醒来”一段。 • ⑶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靠民众的支持克服困难。诵读“又传下命令 来”、“到了山顶”等段。 • 5.这篇文章中有许多生动感人的描写,正是因为它们,红军的战斗经历才如 此生动感人。大家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是精采的? • (研读“半夜里,忽然醒来”一段)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七年级上学期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任燕
一、关于新教材
• 关键词: 1.积累。 2.读书。 3.灵性。 4.实践。 《教参使用说明》 使用本套教材,初中阶段要突出以下三个 方面:一是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二是积累; 三是灵性的启迪。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辅导 同步讲解 散文诗二首《荷叶 母亲》赏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辅导 同步讲解 散文诗二首《荷叶 母亲》赏读

《荷叶·母亲》赏读
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环境: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红莲:不动摇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40).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40).docx

第一课《散步》莫怀戚学习目标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语言美,进而感悟文章的情感之美和生命之美。

3、让学「生得到家庭亲情的熏陶,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品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学案的内容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第二课时,师生•合作探究,认真研究学案,完成质疑探究,完成当堂检测及课后练习题和导学评价相关练习;规范书写。

学习重点1、阅读课文,体会亲情,品味语言。

2、理解文章人物形象学习难点最后一应的理解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第一课时学习小目标:1、了解散文的有关知识;积累关键词语;了解作家作品。

2、白读课文,初步感知,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学习重点:阅读课文,体会亲情。

学习难点: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莫怀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重庆人,当代作家。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2、了解背景文章写于1985年。

莫怀戚父亲刚去世。

照料了莫怀戚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调了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

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

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

3、文体知识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是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但是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

初级汉语汉语教程第一册第40课课 ppt课件

初级汉语汉语教程第一册第40课课 ppt课件

17
用“动词+来/去”填空
我正在屋里做饭的时候,小林打来了一个电 话。她说她刚开完学术讨论会回来了。经过香港 的时候,她到小赵家去了。小赵让她给我带来一 些东西,还捎来一封信。小林说:“王老师,我 给你送去。”我说:“我过去取吧。”她说: “我正好要下楼去办点事,顺便就给你带去了。”
一会儿,小林从楼下上来了。她给我带来了 小赵的东西和信,我不好意思地说:“麻烦你跑 一趟,快进屋来坐一会儿。”小林说:“不了, 我不进去了,我爱人还在楼下等我呢。”说完, 她就下楼去了。
2020/12/27
21
• 你买来了一本《英汉词典》。/你买了一本 《英汉词典》来。
• 我给你带来了一封信。/我给你带了一封信 来。
2020/12/27
11
结果补语住
• 通过动作结束或固定 车停住了。 你拿住这些东西。 A:我的电话号码你记住了吗? B:记住了。
2020/12/27
12
选词填空
• 1.麻烦你给我捎一封信去,好吗? • 2.林老师到台湾开学术会去了。 • 3.我去看展览,顺便买了这本画册来。 • 4.今天参观展览的人真多。 • 5.老师说明天参观,是上午去还是下午去,
2020/12/27
18
改错句
• 1.玛丽回去宿舍拿照相机了。
玛丽回宿舍去拿照相机了。
玛丽回宿舍拿照相机了 • 2.林老师已经上来车了。
林老师已经上车来了。
林老师已经上车了。 • 3.他下星期就回去美国了。
他下星期就回美国去了。
他下星期就回美国了。
2020/12/27
19
• 4.要是你回来学校,就给我打电话。
2020/12/27
9
语法:简单趋向补语V+来/去

小学语文 第40讲 重点课文和文化拓展: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故事、陈藩的故事

小学语文 第40讲 重点课文和文化拓展: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故事、陈藩的故事
三君八俊:陈蕃敢于犯上,李膺严于治下。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
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山水诗 描写山水风景。
代表人物: 东晋·谢灵运
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空寂、空虚。形容山中寂静无声。 时 鸣:时,时而。指不时地啼叫。
38岁,对官场失望,半官半隐 创作大量山水诗歌
金钱的魔力 ——马克·吐温《百万英镑》
学习进度:
人教版
第六组
《古诗两首》
北师大版 第11单元
《“扫一室”与“扫天下”》
内容概括:
主题:送别诗 主题:小事做起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有“诗仙”之称,盛唐浪漫主义诗人。
短游江夏遇孟浩然 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陈蕃[fán]
(?-168年),字仲举。东汉时期名 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 少有大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刚正不阿:拒绝走后门,拒绝拍马屁。 礼贤下士:发掘人才是头等大事。

第40讲:学会突出中心(三)-初中生作文入门60讲(下)

第40讲:学会突出中心(三)-初中生作文入门60讲(下)

第40讲:学会突出中心(下)如何突出中心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上的单元作文指导内容“如何突出中心”进行自主先学,结合自己的以往的写作体验理解“如何突出中心”里介绍的的一些写作技巧。

2. 从这次单元作文指导中选择一个自己有写作素材的文题,紧扣“如何突出中心”的要求去写作,获得初步写作实践体验。

3. 结合具体的写作范例,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交流,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突出中心”的具体方法,并反思自己在写作中运用的情况如何。

4. 紧扣“如何突出中心”的写作训练要求,进行自批、互批,进行作文升格修改练习。

二、教学重点:1.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上的单元作文指导内容“如何突出中心”进行自主先学,结合自己的以往的写作体验理解“如何突出中心”里介绍的的一些写作技巧。

2. 结合具体的写作范例,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交流,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突出中心”的具体方法,并反思自己在写作中运用的情况如何。

三、教学难点:1. 从这次单元作文指导中选择一个自己有写作素材的文题,紧扣“如何突出中心”的要求去写作,获得初步写作实践体验。

2. 紧扣“如何突出中心”的写作训练要求,进行自批、互批,进行作文升格修改练习。

四、教学准备:1. 写作自主学习导学案2. 学生作文升格训练案例五、课堂实录:(一)导入:新编人教版语文教材是国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精心组织一批享有极高声誉的语文专家用了很长时间编写而成的,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教材中每一单元的作文训练指导内容都非常详细而有操作性,如果我们每一次写作时都能认真充分地学习利用,不但会使我们的作文水平有大幅度地提升,还会大大减轻语文教师的工作量,不需要教师再额外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教学设计了。

希望同学们以后写作文时都先去认真自主学习教材上的单元作文训练指导内容。

(二)了解学生作文自主导学案完成情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文学情,初步了解作文“如何突出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40讲)主要内容:《华南虎》《马》学习重点:《华南虎》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马》1、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概括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不同特征。

2、揣摩作者对两种不同状态下的马的不同情感。

知识讲解:一、基础知识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沟壑.hè抽搐.chù铰.掉jiǎo 咆.哮páo 窥伺..kuīsì项鬣.liè阔绰.chuò观瞻.zhān 遒.劲qiú庇荫..bìyìn相觑.qù呵斥.chì辔.头pèi 犷.野guǎng 剽悍..piāohàn2、辨析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斑斓遒劲羞愧呵斥鞍鞯凝结苍苍莽莽捆绑观瞻犷野颚骨疮痍妒忌耀眼刺目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的前往。

剽悍:勇猛、强健。

窥伺:暗中观察情况。

疮痍:创伤。

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

观瞻: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遒劲:雄健有力。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相互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益,更加。

彰,明显。

石破天惊: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重点分析1、《华南虎》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

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

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2、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

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诗句如: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

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8、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9、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10、课文《马》是一篇怎样的文章?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

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11、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①勇毅。

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

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

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

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12、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

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13、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

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14、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

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

A.抽搐xù窥伺sì呵诉鞍鞯耀眼刺目B.阔绰kuò遒劲qiú颚骨疮痍凝结而成C.庇荫pì剽悍piāo 观瞻妒忌苍苍莽莽D.相觑qù犷野kuàng 斑斓羞愧捆绑结识2、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

①它……还仿佛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

②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

3、《华南虎》第三段中,“背对”、“安详地卧在”有什么作用? 华南虎的心灵感到“屈辱”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中的华南虎和“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 作者借象征手法要表达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征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习用与其他动物作比较的方法,描述一个你所熟悉的动物。

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游北京动物园的猩猩馆,里面一只苍老雄壮的黑猩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沉重地坐在地上,沉重地思考着。

它仰着脸,对众多游客不屑一顾的样子,眼睛瞅着上面。

那是一对暗黑色的眼睛,很深邃,深邃得让人感觉到那里面有着广阔的空间,感觉到那里面仿佛容纳了几万万年的历史。

据说,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能够思维,而动物不能。

思维的符号是语言,人是会说话的,而动物不会说,因此人比动物要高级得多。

所以,会说话的人才把不会说话的动物关在笼子里供消遣和欣赏。

而我宁愿相信,动物是有思想的,就像眼下的这位,肯定是在思考着。

它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它思考什么呢? 不得而知。

留恋大自然中风情万种的自由自在? 安于笼子里无忧无虑的生活? 还是探索它生命存在的意义?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无法摆脱人类的征服。

再凶猛的动物,都是怕人的,因为人类的思考比它们的思考要高级得多。

在人类面前,它们只有惧怕和无奈。

这是因为人类掌握着科学,而动物不掌握。

比方,聪明的鲁班发明了锯子,从此大片大片的森林就噼里啪啦倾倒了。

人类把石头制成了利器,后来又发明了火药,这一切都给动物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渐渐失去生存环境的动物们,在人们的驱赶杀戮中惶惶然而不可终日。

它们成了人们身上的衣服和脚下鞋子,成了人们饭桌上的美餐。

动物之所以是动物,是因为到现在它们依然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而人类进化的程度,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水平。

据说有的宴席,圆桌的中央,箍着一颗活猴子的头颅,众目睽睽下,一把重锤高高地举起。

啪!然后食客们便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鲜嫩的猴脑。

由此说来,眼下这位黑猩猩应该算是幸运儿,它不但没有被杀戮,而且还过着饭来张口的生活。

眼下在地球土,动物们的自由领域是越来越小了。

黑猩猩也不例外。

原始森林悄然消失了,沙漠惊人地吞噬着绿洲,据说南极洲上面大气层的中间,也都洞穿了一个偌大的窟窿。

自由的人开始不自由了,沙漠、洪灾和干旱等等,开始袭击人类的生活。

人和动物一样,也感到了生存的危机,渐渐地有了与动物同舟共济的意识。

原本要杀戮的动物,成了稀有珍奇,受到了保护。

像这位黑猩猩这种现状,也是一种保护的形式,只是这种保护剥夺了其自由。

不过,它还可以思考。

思考不仅仅是人类的特长。

笼子里的黑猩猩仍在思考着……我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

1、阅读全文,说说“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这句话中的前—个“思考”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全文,理解“它沉重地坐在地上,沉重地思考着”这句话的意思,再看看下边哪一种说法不恰当( )。

A.铁笼子里的黑猩猩引起了作者沉重的思考,黑猩猩的“沉重思考”是作者的一种感觉。

B.黑猩猩不仅对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感到不满,而且还担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C.面对这只失去了自由的黑猩猩,作者想到了更多失去自由的动物,心情十分沉重。

D.包括眼下这只黑猩猩在内的动物们被人类“征服”的历史和现状,应该引起人类的反思。

3、想一想作者写鲁班发明锯子、人类发明火药这两件事有什么用意,指出下边的说法哪一种最恰当( )。

A.说明给动物们带来灭顶之灾的是人们发明了锯子和火药。

B.证明再凶猛的动物都是怕人的,因为人类的思考比它们的思考要高级得多。

C.表明人类掌握着科学,可以征服整个世界,任何动物在人类面前,只有惧怕和无奈。

D.暗示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破坏了自己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4、“所以,会说话的人才把不会说话的动物关在笼子里供消遣和欣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认为人和动物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人类进化的程度,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水平”这句话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