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主要药用成分青蒿素的衍生物是目前疗效最好、抗药性最低
天然化学品(青蒿素)
青蒿素研究进展及合成方法摘要青蒿素(artemisinin)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强效、低毒、无抗性抗疟特效药,尤其是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特效药。
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在0.4%~1.0%之间,从天然青蒿中提取青蒿素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青蒿素化学合成的工艺复杂、成本高、毒性大、产率低,至今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目前。
本文对自青蒿素发现以来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综述。
内容包括:中药青蒿和青蒿素的发现,青蒿素的来源,青蒿素的药理作用,青蒿素的全合成,青蒿素的生物合成,青蒿素衍生物以及植物组织培养生产青蒿素。
关键词青蒿素;青蒿素衍生物;合成青蒿素(artemisinin)是继氯喹、乙氨嘧啶、伯喹和磺胺后最热的抗疟特效药,尤其对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药品。
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与其它抗疟药不同,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而非干扰叶酸代谢,从而导致虫体结构全部瓦解。
目前药用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即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叶和花蕾(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获得的。
由于青蒿的采购、收获,直至工厂加工提取,环节较多,费时费力,且不同采集地和不同采集期青蒿品质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大量采集自然资源,必然会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导致资源枯竭。
因此,为增加青蒿素的资源,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开展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开发研究,长期稳定地和大量地供应青蒿素成为各国科学家面临的严峻考验。
本文将对目前国际上青蒿素研究的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中药青蒿和青蒿素的发现奎宁和氯喹这类药物对疟疾治疗的成功没有延续太久, 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抗药性的疟原虫, 尤其是在东南亚和非洲地区, 甚至已到了无有效药物可用的地步。
而当时的越南战争则更凸显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热带丛林地区疟疾肆虐, 成为部队大量减员的主要原因。
越南方面向中国提出了协助解决疟疾困扰的要求, 中国领导人接受了这一要求, 确立了由全国多部门参加, 以疟疾防治药物研究为主要任务, 代号为“523”的紧急军工项目。
青蒿药用部位
青蒿药用部位1. 引言青蒿(学名:Artemisia annua L.)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主要分布于中国、越南等地。
青蒿的药用部分主要是其叶片和茎,它们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青蒿药用部位的相关内容。
2. 青蒿的药理成分青蒿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是青蒿素(Artemisinin)。
青蒿素是一种具有强烈抗疟疾作用的物质,可以有效地杀灭疟原虫。
此外,青蒿还含有一系列的亚洲烯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和黄酮苷类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3. 青蒿药用部位3.1 青蒿叶片青蒿叶片是青蒿药用部位中最常用的部分。
它的药用部分主要集中在叶片的上部,叶片呈椭圆形,叶缘有锯齿状。
青蒿叶片中含有丰富的青蒿素,具有强大的抗疟疾作用。
青蒿叶片可以制成煎剂、注射剂、胶囊等药物形式,用于治疗疟疾、病毒性感冒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等疾病。
3.2 青蒿茎青蒿茎是青蒿药用部位中次常用的部分。
茎呈立方形,通常被用作药用的植物材料之一。
青蒿茎中含有丰富的青蒿素和其他药理成分,具有抗炎、抗菌和抗肿瘤等作用。
青蒿茎可以研磨成粉末,用于制备药物或直接外用于治疗炎症和感染。
3.3 青蒿其他部位除了叶片和茎外,青蒿的其他部位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青蒿的花可以提取芳香油,用于治疗头痛、头晕和感冒等症状。
根和根茎部分含有一定量的青蒿素和其他有效成分,可以用于制备抗菌药物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种子也含有一定的药用成分,可以作为药用材料使用。
4. 青蒿药用部位的应用青蒿药用部位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和现代药物制剂中。
青蒿叶片和茎常用于治疗疟疾、感冒、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青蒿花可以制备芳香剂和香氛产品,具有舒缓和镇静的作用。
青蒿的根和根茎常用于制备抗菌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感染和炎症。
种子则可以用于制备保健品和中药饮品。
5. 青蒿药用部位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青蒿药用部位的研究进展十分活跃。
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题及答案青蒿素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中国神药青蒿素》阅读原文①随着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纳入囊中,其所研究的青蒿素也被誉为“中国神药”。
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②疟疾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也是人类目前最大的杀手之一。
全世界每年有5亿人被感染(多数在非洲),非洲每年有100万人死于疟疾。
③如何治疗疟疾?人类对付疟疾最有力的药物,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
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治疗效果极不乐观。
1971年,屠呦呦受到中医药典籍启发,带领她的团队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即青蒿素),并且报告了青蒿素的抗疟效果。
中国的古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用青蒿作为处方药治疗疟疾,它有明显的退烧功效。
2004 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的统计显示,青蒿素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④屠呦呦等科学家一直在研究青蒿素杀死疟疾寄生虫的机理。
她的研究团队部分人员认为,青蒿素中有一种名为氧化氢桥的化学结构,它在被铁离子分解后会形成活跃的自由基,能够对一系列蛋白质及其它的生物分子展开攻击,这种攻击对疟疾寄生虫而言是致命的。
另外一种观点是,与氯喹(治疗疟疾的常见药物之一)的工作原理类似,青蒿素能够阻断疟疾寄生虫消耗人体血红蛋白时产生的有毒副产品血红素在体内的传输。
⑤近年来,人类对青蒿素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
基于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杀死疟疾寄生虫的特点,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瑞士热带研究所、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药学院等的研�咳嗽焙献鞫郧噍锼氐恼庵址肿咏辛饲嵛⒌母谋洌纱酥瞥闪诵乱㏑Bx-11160。
他们对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进行了修饰,在其中增加了一个化学基,从而让这种分子制成的药物能够溶于水且更加稳定。
青蒿素
青蒿素晶体青蒿素(artemisine)是从中药青篙(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干燥物)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抗疟新药,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被国际公认的天然药物,在其基础上合成了多种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等。
青蒿素类药物毒性低、抗虐性强,被WTO批准为世界范围内治疗脑型疟疾和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
近年研究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均有抗炎、抗纤维化、抗孕、抗血吸虫、抗弓型虫、抗心率失常等作用。
青蒿素-理化性质化学名::(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6,9-三甲基-3,12-氧桥-12H-吡喃并[4,3-j]-1,2-苯并二塞平-10(3H)-酮别名:黄花蒿素CasNo:63968-64-9化学式:C15H22O5分子量:282.33物理性状: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中可溶解,微溶于冷石油醚,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156-157℃,旋光度+69(c=0.5,CHCl3)。
化学性质:极易被硫酸亚铁还原,易于三苯磷反应。
常规状态下较为稳定,但遇强碱则很快溶解,其内酯环打开的同时发生重排和分解。
熔点:156-157℃ ( 水煎后分解)青蒿的主要成分可分为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
挥发性成分为挥发油,包括蒿酮、异蒿酮、桉油精、左旋樟脑、丁香烯、蒎烯、龙脑、石竹烯氧化物、倍半萜醇等成分,其中樟脑、龙脑、丁香烯、蒿酮、异蒿酮等一般含量较高:非挥发性成分为青蒿素、青蒿甲素、乙素、丙素及青蒿酸、香豆素、黄酮、豆甾醇等,其中青蒿素、青蒿甲素、乙素、丙素均为倍半萜内酯。
青蒿素-天然来源青蒿素来源主要是从黄花蒿中直接提取得到;或提取黄花蒿中含量较高的青蒿酸,然后半合成得到。
目前除黄花蒿外,尚未发现含有青蒿素的其它天然植物资源。
黄花蒿虽然系世界广布品种,但青蒿索含景随产地不同差异极大。
据迄今的研究结果,除我国重庆东部、福建、广西、海南部分地区外,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生产的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含量都很低,无利用价值。
近年来对青蒿素的研究
中药青蒿近年来的研究(综述)摘要:青蒿素的发现被国际上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近年来中外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越来越热,从其分子结构研究到它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它的应用等等。
国内外已有千余篇论文报道该类化合物的化学,药学,药理和临床的研究结果。
本文汇总近年来青蒿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青蒿素衍生物研究作用青蒿素。
青蒿是一种菊科植物,长久以来以其退烧的能力而闻名。
因为现阶段疟疾寄生虫对大多数抗疟疾药物都产生了抵抗力,青蒿素以及青蒿的其他几种衍生物最近很受欢迎,如青蒿琥酯,蒿甲醚,双氢青蒿素等等。
青蒿药物,是抗击疟疾的关键,青蒿类药物是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药,其原料是我国西南山区的青蒿草中提取的青蒿素,我国研发的青蒿类药物在治疗疟疾等疾病中效果显著,当前已经成为国际抗疟疾首选药。
而且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也受到广泛关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已将其纳入抗癌药物筛选与抗癌活性研究计划。
中医中青蒿的功效及作用:功效:清热解暑、退虚热、宣化湿热。
作用:临床常用于暑热外感、发热无汗或温热病发热恶寒等证,还可用于治疗疟疾。
因青蒿能退虚热,故还可用于阴虚发热或原因不明的低热。
临床常用的蒿芩清胆汤、青蒿鳖甲汤、清骨散都是以青蒿为主药而制成的。
其主治阴虚潮热骨蒸,外感温热暑湿,头目昏晕,疟疾,黄疸,泻痢,疥癣,皮肤瘙痒。
近年来青蒿的研究1.青蒿资源的研究(包括野生、引种、杂交培育以及生物合成青蒿素)(1)青蒿野生植物资源:据相关人士对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与气候、土壤诸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的研究。
结果表明,华中地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武陵山地区内的黄花蒿含量普遍较高,平均在4.847%。
~8.853%0之间,最高可达10.221‰。
(2)生物合成:据报道的生物合成青蒿素的研究:a.组织器官培养:通过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青蒿发根培养;青蒿芽培养,结果发现青蒿发根及转基因丛生芽培养有较好的前景。
中药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青蒿的功效与作用青蒿,又名黄花蒿、艾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草材,常用于治疗疟疾和其他疾病。
青蒿被广泛认可为有效的抗疟药物,其主要成分是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具有广谱的抗疟活性。
此外,青蒿还具有多种其他的药理作用,被用于治疗其他的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蒿的功效与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一、青蒿的药理作用1. 抗疟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青蒿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强烈的抗疟活性。
青蒿素可通过破坏疟原虫的红细胞寄生代谢活性,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繁殖。
临床应用中,青蒿素可用于治疗疟疾,包括恶性疟和间日疟等。
2. 抗菌作用:青蒿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被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
研究发现,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可破坏细菌细胞壁,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3. 改善免疫功能:青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表明,青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T细胞的活性,促进机体产生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4. 抗肿瘤作用:青蒿素的抗肿瘤作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青蒿素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发挥抗肿瘤活性。
研究还显示,青蒿素还具有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可以提高其他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5. 抗炎作用:青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青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症状。
二、青蒿的临床应用1. 抗疟治疗: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治疗方案中,青蒿素类药物是首选药物。
青蒿素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等途径给药,有效抑制疟原虫的生长繁殖,缩短疟疾的病程,防止病情恶化。
2. 抗癌治疗: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青蒿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肿瘤。
青蒿素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青蒿素对乳腺癌、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青蒿的研究进展
青蒿的研究进展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廖凯摘要:青蒿有着巨大的利用价值,青蒿素的研究和发展对人类对抗疟疾等寄生虫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综述了今年来青蒿的研究进展,并对青蒿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青蒿素产业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青蒿,青蒿素,研究,提取工艺前言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为菊科蒿属植物,又名臭蒿,苦蒿,黄花蒿。
青蒿入药现存最早的记载为出土于马王堆汉墓的《五十二病方》。
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录了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也是现存最早的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
明代李时珍将青蒿分为青蒿和黄花蒿两种。
青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入药部分为干燥的地上部分,性寒味苦、辛,归肝、肾经。
具抗菌、解热、止咳、平喘之功效。
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疽等症。
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了的青蒿素是其主要截疟成分。
随着疟原虫对奎宁等众多治疟药产生抗药性,青蒿素这类新型抗疟药被广泛应用与临床。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疟疾,急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神经性皮炎和皮肤真菌等多种疾病。
青蒿为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基数为9,即2n=18。
青蒿适应能力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在我过从海拔50米的沿海平原到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均有分布。
青蒿的生育期大约240天左右,10月下旬到次年5月均可播种。
1成分的研究1.1挥发油成分的研究青蒿入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主要作为解表药。
青蒿作为解表药,其主要作用与其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密切相关。
其挥发油成分随产地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同的生长时期起成分也是变化的。
尽管如此,但其主要成分大致相同。
陈伟民报道了青海产青蒿的挥发油主要含樟脑、蒿酮、龙脑、松油醇、桉叶油素和蒎烯等成分。
具文献报道,青蒿挥发油的得率一般为0.2%-0.25%。
青蒿挥发油的提取方法较多,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和萃取法等。
董岩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比黄花蒿(A. annul)和青蒿(A. apiacea)挥发油成分做分析发现,青蒿和黄花蒿在挥发油成分上有较大差异。
青蒿素类药物的发展历史
青蒿素类药物的发展历史王满元【摘要】2011's Lasker DeBakey Clinical Research Award was awarded to professor Tu Youyou for 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and its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malaria-a medical advance that saved millions of lives across the globe,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For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artemisinins, the history of the first-line antimalrial-drugs was briefly reviewed .%由于青蒿素的发现和在抗疟领域的使用,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几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颁给了屠呦呦研究员.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青蒿素类药物,本文对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药物——青蒿素类药物的发展历史做一简要概述.【期刊名称】《自然杂志》【年(卷),期】2012(034)001【总页数】5页(P44-47,38)【关键词】拉斯克临床医学奖;青蒿素类药物;发展历史【作者】王满元【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100069【正文语种】中文由于青蒿素的发现和在抗疟领域的使用,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几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颁给了屠呦呦研究员。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青蒿素类药物,本文对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药物——青蒿素类药物的发展历史做一简要概述。
2011年9月12日,美国拉斯克基金会宣布,“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获得了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抗疟疾良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抗疟疾良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标签:疟疾;疟原虫;按蚊;青蒿素;抗药性据媒体报道,2011年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美国纽约的拉斯克奖仪式上领奖。
具有诺贝尔奖“风向标”美誉的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医学研究奖(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在青蒿素(artemisinin)发现及其应用于疟疾治疗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
1疟疾是一种全球严重的传染病疟疾是经按蚊(anopheles spp)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发的虫媒传染病。
临床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贫血和脾肿大为特征。
在疟疾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10 min~2 h。
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 ℃或更高,面色潮红,烦躁不安,高热持续2~6 h。
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
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寒战高热发作。
俗称“打摆子”。
人体的剧烈反应与红细胞被疟原虫迅速破坏所致。
如疟原虫侵袭脑组织,引起脑型疟疾,病死率很高。
全球近25亿人生活在疟区,受疟疾威胁,呈现临床症状的患者每年在3~5亿之间,而每年因患疟疾而死亡的人数则在100~300万之间,其中大部分为儿童。
疟疾在夏秋季流行。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发病。
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
疾病的病原体是疟原虫(plasmodium,spp)。
疟原虫有130余种,主要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少数寄生在鸟类和爬行类动物。
疟原虫有严格的宿主选择性。
侵袭人类的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和卵圆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
屠呦呦团队研究的"青蒿素抗药性"究竟是什么?
屠呦呦团队研究的"青蒿素抗药性"究竟是什么?青蒿素是什么?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分子式为C15H22O5。
早在1972年,屠呦呦和同事们提取到了这种无色结晶体,她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现在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获取。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青蒿素抗药性又是怎么回事?说到这里,你可能想问,20XX年屠呦呦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而获得诺贝尔奖,怎么会那么快就有青蒿素抗药性了?其实青蒿素联合疗法几十年前就已经在为全球人类的抗疟疾工作而奉献了;在青蒿素被投入使用之前,我们人类面对疟疾的全部“武器”都基本被疟原虫的耐药性判了“死刑”。
尽管世界发展的很快,但是疟疾目前依然是世界上最顶级的流行病之一,而青蒿素这几十年一直是对抗疟疾最好的良药,屠呦呦也表示,它是我们面对疟疾的“最后一道防线”。
抗药性又称耐药性,指的是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等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一旦形成耐药性,化学药物的疗效就会大大降低。
简单来说就是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导致药物靶标出现抗性,从而药效降低的现象。
药品的抗药性问题其实一直是在使用药品治疗和药品研发的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药物有的时候不能对全部病体有效控制和消灭,这些病体之中本来就有一部分个体具有抗性基因,这些少数个体对药物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同一药剂的连续反复作用下,这些抗性个体存活下来,并继续繁殖后代,经过如此重复,若干代后不敏感的个体逐渐占据优势,最终形成了抗性群体。
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全球疟疾防治工作陷入停滞状态,根本原因就是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也产生了抗药性,这也成为人类抗疟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此外,世卫组织和东南亚国家的多项研究表明,疟疾感染者采用青蒿素联合疗法的三天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疟原虫清除速度减缓迹象,这意味着疟原虫对青蒿素表现出了抗药性。
青蒿素的提取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青蒿素的提取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青蒿素的提取工艺比较班级:制药工程111班姓名:黎健玲【摘要】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抗疟疾的有效成分,本文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一些提取工艺,通过比较的方法,对青蒿中青蒿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综述,讨论了青蒿素提取工艺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青蒿素;工艺提取;方法比较青蒿素( artemisinin) 又名黄蒿素,是从一年生菊科( As-teraceae) 艾属草本植物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 ) 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化合物,于20 世纪 70 年代初首次由中国学者从黄花蒿中分离得到,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药物,且青蒿素联合治疗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推荐的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法。
药理研究证实,青蒿素除具有抗疟作用外,还具有抗孕、抗纤维化、抗血吸虫、抗弓形虫、抗心律失常和肿瘤细胞毒性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抗单纯疱疹病毒等作用,在现代临床上用于对恶性疟疾、发热、血吸虫病、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红斑狼疮、心律失常的治疗,并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有显著疗效,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新型抗疟药,具有高效、快速、低毒、安全等特点。
1 青蒿素理化性质及来源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溶点为 156 ~157 ℃,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所以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青蒿素的分子式为 C15H22O5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33,是一种含有过氧桥结构的新型倍半萜内酯,有一个包括过氧化物在内的 1,2,4-三噁烷结构单元,其中包括 7个手性中心。
青蒿素的发现及青蒿素衍生物的作用
青蒿素的发现及青蒿素衍生物的作用摘要:青蒿素是在菊科植物黄花蒿和青蒿中发现的一种抗疟药,为白色针状结晶,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青蒿素及衍生物(包括青蒿琥酯、二氢青蒿素、蒿甲醚等)已有效地用于抗疟药物,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除抗疟作用外,还具有免疫调节、抗菌、解热、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关键词:青蒿素;衍生物;抗肿瘤;抗寄生虫;抗炎Abstract: artemisinin is found in compositae plant artemisia annua and ACTS an antimalarial drug, as the white needle crystal, had bee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alled \"the only effective malaria drugs in the world\". Artemisinin and its derivatives (including artesunate, dihydrogen artesunate and artemether, etc.) has been effectively used for antimalarial drugs, and has good clinic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further research is also found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antimalarial effect, also has immunomodulatory, antibacterial, antipyretic, antitumor,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Key words: artemisinin; Derivatives; Anti-tumor; Parasitic resistance; The anti-inflammatory1 .青蒿素的发现及来源1964 年, 越南战争爆发后,恶性疟疾肆虐,越南政府寻求帮助,由于恶性疟疾对奎宁及奎诺酮类抗疟药物普遍出现了耐药性, 寻找抗疟新药迫在眉睫,1967 年5 月23 日, 5•23 抗疟计划办公室正式成立, 统一领导《5•23 抗疟计划》的实施, 开始搜寻抗疟新药。
青蒿素的化学全合成.总结
青蒿素的合成与研究进展摘要: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之一,存在活性好、毒副作用小、市场需求大、来源窄等特点。
目前,青蒿素的获取途径主要有直接从青蒿中提取、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
本综述将针对近年来青蒿素的发展特点及合成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青蒿素;合成方法;研究进展青蒿素是中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初从中药黄花蒿(Artem isia annua L1 )中分离得到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药物, 对恶性疟、间日疟都有效,可用于凶险型疟疾的抢救和抗氯喹病例的治疗.青蒿素还具有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性的用1;具有影响人体白血病U937细胞的凋亡及分化的作用2;还具有部分逆转MCF-7/ARD细胞耐药性作用3;还具有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的作用4;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5等.除此之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生物抗炎免疫作用、生物抗肿瘤作用、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等。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具有快速、高效、和低毒副作用的特征.6。
因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杰出贡献,屠呦呦先后被授予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和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1 青蒿素的理化性质及来源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 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33.是一种含有过氧桥结构的新型倍半萜内酯,有一个包括过氧化物在内的1,2,4-三烷结构单元,它的分子中还包括7个手性中心,合成难度很大.中国科学院有机所经过研究,解决了架设过氧桥难题,在1983年完成了青蒿素的全合成.青蒿素也有一些缺点,如在水和油中的溶解度比较小,不能制成针剂使用等。
2青蒿中提取青蒿素青蒿素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含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在治疗疟疾方面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使用安全等特点。
目前主要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提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微波萃取法、其他萃取法等。
关于中草药青蒿
关于中草药青蒿青蒿(黄花蒿)性味苦寒,无毒,归肝、胆、肾经,具有清热、祛暑、除蒸、截疟等功效。
药理研究证实:青蒿尚有调节免疫、抗血吸虫病、抗病毒、抗菌、抗内毒素及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投入到青蒿素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研究中。
青蒿中的主要药效成分——青蒿素。
青蒿素的研究发端于六十年代越南战争。
当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真正倒在枪林弹雨中的士兵远没有因为疟疾而失去战斗力的人数多,而这里的疟原虫已经对当时的特效药氯奎产生了抗药性。
中国应越南的请求,经毛主席、周总理批示,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北京饭店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由国家科委、卫生部、化工部、总后勤部、国防科工委和中国科学院组成了全国疟疾防治领导小组,国家部委、军队直属和7个省、市、自治区及有关军区的数十个单位组成了攻关协作组,5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项目代号定名为5.23。
项目协作组一开始就把研究重心放在了传统的中医药上,终于在1971 年10月4日,第191次实验中,观察到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经临床试验结果证明:青蒿素能象炸弹一样消灭体内的疟原虫。
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21世纪替代奎宁的最有效的抗疟疾药。
2011年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获美国拉斯克医学奖,以表彰她在研发抗击疟疾药物上的贡献。
由此,青蒿素为更多国人所知。
青蒿中有多种药效成分,迄今从青蒿中已分离得到170余个化合物。
临床提示:青蒿清热的适用范围广泛,其解热不仅是解表透邪,而且还与清热降火、凉血解毒、化湿利胆、透络消肿等功能有关。
青蒿药理作用:青蒿在免疫领域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即既能降低B细胞高反应性以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可提高T细胞的免疫功能。
能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自体免疫性疾病。
青蒿素有抗流感病毒和抗乙肝病毒作用。
青蒿主要药用成分青蒿素的衍生物是目前疗效最好、抗药性最低
广西青蒿(黄花蒿)产业发展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二○○年五月目录青蒿主要药用成分青蒿素的衍生物是目前疗效最好、抗药性最低、应用前景最好的抗疟药物,而且青蒿素在深度开发方面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广西是全国2个青蒿素产品主要产地之一,随着全球市场对青蒿素的需求量不断扩大,青蒿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抓住机遇,加大工作力度,把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成为青蒿生产基地的意义非常重大。
按照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提出的“把广西建设成为青蒿生产基地”指示,充分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势和特色,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培植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探索中草药现代化产业开发新途径,制订本规划。
一、青蒿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一)WHO改变用药配方,青蒿素需求强劲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报告,全世界每年急性疟疾患者达3亿人,每年死于该病的人数约200-300万,90%的死亡病人发生在非洲,其中5岁以下儿童超过90%。
曾是抗疟疾特效药的奎宁,长期使用后会产生广泛抗药性。
而青蒿素类药物经多方试验,证明其在抗氯喹原虫耐药株恶性疟等方面有特殊疗效,1990年在越南疟疾患区使用,治愈率达97%,受到患区当地政府和患者的普遍欢迎。
2001年12月中旬,WHO的一份公报指出“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来自中国”,肯定青蒿类药物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2004年2月,WHO确定将青蒿琥酯、蒿甲醚等青蒿素类药物作为全球新一代抗疟药,同时针对青蒿类药物半衰期短,治疗期较长(7天),价格较高的问题,推荐治疗期较短(3天)、相对便宜的以青蒿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简称ACTs疗法),逐步取代传统的治疗疟疾方案。
目前全球已有40个国家选择了ACT作为官方治疗疟疾用药,其中有36个国家用其作为一线治疗药物,4个国家作为二线药物,其它还有14个以上国家最近正考虑改换成ACT药物。
据WHO统计,2003年全球抗疟药销售额约15亿美元,青蒿类药物销售额约为其1%,青蒿类药物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看好。
青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
青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摘要:青蒿为一年或者两年生草本植物,其分布较为广泛,是常用中药材之一,文章基于此,对青蒿的化学成分进行细致分析,同时根据化学组成及医书记载,探讨其药理左右及药用价值。
关键词:青蒿;化学成分;药理作用1青蒿概述青蒿(Artemisia annua L.)是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古名“菣”,生长分布广,常见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山谷、林缘等地,地理分布主要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青蒿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香气。
整株植物平滑无毛。
主根单一,侧根少。
茎直立生长,呈圆柱形,幼时为绿色,表面有很细的纵纹,上部分有较多分枝,下部稍木质化,中部有髓。
叶互生,叶片两面均呈青绿色或淡绿色。
基生叶与蓬下部叶呈三回相齿状羽状分裂,有长叶柄,在花期时候枯萎;茎中部的叶子为长圆形、长圆状卵形或椭圆形,呈二回羽状分裂,每裂片有多枚长三角形的相齿或是细小、略呈线状披针形的小裂片;上部叶与荀片叶较小,常见的呈一回伟齿状羽状分裂,无柄。
花期在夏季,花呈淡黄色,部分为雌花,部分为两性花,头状花序呈半球形,数量极多,有短梗,下垂,花柱与花冠等长。
瘦果长圆形至椭圆形。
果期9-11月。
青蒿,常于秋季花开最盛时进行采割,除去杂质、老莲,用清水湿润植株后,切断并晒干,制成中药材青蒿。
干燥的青蒿全草呈黄绿色或者绿褐色,叶卷缩卷曲、质脆易碎,莲易折断,断面呈纤维状,中部有疏松的白髓。
有香味,味道微苦。
青蒿性苦,辛,寒。
归肝、胆经、三焦、肾经。
青蒿最早记录于《五十二病方》。
而后《神农本草经》、《蜀本草》、《梦溪笔谈》、《本草图经》、《本草纲目》等均有相关的记载[68]。
其中,《本草纲目》曰:青蒿二月生苗,莲粗如指而肥软,基叶色并深青,其叶微似茵陈,而面背俱青,其根白硬;七、八月间开细黄花,颇香;结实大如麻子,中有细子。
《本草新编》记载,青蒿具有骨蒸劳热,湾暑热之火,明目养脾之功效。
《重庆堂随笔》记载,青蒿具有专解湿热、清肝胆血等功效。
主要药用成分的衍生物是目前疗效最好、抗药性最低
主要药用成分的衍生物是目前疗效最好、抗药性最低xxxx(黄花xx)产业发展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二○○年五月目录一、青蒿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WHO改变用药配方,青蒿素需求强劲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青蒿素类药物深度开发前景广阔,潜力巨大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广西青蒿资源丰富,规范化开发初具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青蒿产业龙头企业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广阔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WHO导向重要,青蒿国际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周边省区发展迅速,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基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产业布局与重点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广西现代化青蒿产业基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立以南宁为中心的青蒿原料研发中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建立以桂林为中心的现代青蒿开发与研究中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建立以百色等适宜地为主的广西青蒿规范化种植基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蒿(黄花蒿)产业发展规划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二○○年五月目录一、青蒿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3)(一)WHO改变用药配方,青蒿素需求强劲 (3)(二)青蒿素类药物深度开发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 4 (三)青蒿资源丰富,规化开发初具规模 (5)(四)青蒿产业龙头企业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广阔 .. 6 (五)WHO导向重要,青蒿国际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7)(六)周边省区发展迅速,国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8)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基本原则 (9)(三)发展目标 (10)三、产业布局与重点任务 (11)(一)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的现代化青蒿产业基地 11 (二)建立以为中心的青蒿原料研发中心 (11)(三)建立以为中心的现代青蒿开发与研究中心 (13)(四)建立以等适宜地为主的青蒿规化种植基地 (14)(五)建立青蒿国际化信息平台 (15)四、政策保障措施 (15)(一)加强政府领导,完善组织协调机制 (15)(二)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6)(三)整合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激发企业主体意识 (16)(四)加强青蒿种质资源管理和新药研发力度,激发创新意识,保障青蒿产业可持续发展 (17)(五)加强青蒿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假力度,树立品牌保护意识 (18)(六)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引进和使用 (18)(七)加强与WHO的合作交流,形成良好互动关系 (19)青蒿主要药用成分青蒿素的衍生物是目前疗效最好、抗药性最低、应用前景最好的抗疟药物,而且青蒿素在深度开发方面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是全国2个青蒿素产品主要产地之一,随着全球市场对青蒿素的需求量不断扩大,青蒿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抓住机遇,加大工作力度,把壮族自治区建设成为青蒿生产基地的意义非常重大。
按照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提出的“把建设成为青蒿生产基地”指示,充分发挥壮族自治区优势和特色,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培植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探索中草药现代化产业开发新途径,制订本规划。
一、青蒿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一)WHO改变用药配方,青蒿素需求强劲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报告,全世界每年急性疟疾患者达3亿人,每年死于该病的人数约200-300万,90%的死亡病人发生在非洲,其中5岁以下儿童超过90%。
曾是抗疟疾特效药的奎宁,长期使用后会产生广泛抗药性。
而青蒿素类药物经多方试验,证明其在抗氯喹原虫耐药株恶性疟等方面有特殊疗效,1990年在越南疟疾患区使用,治愈率达97%,受到患区当地政府和患者的普遍欢迎。
2001年12月中旬,WHO的一份公报指出“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来自中国”,肯定青蒿类药物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2004年2月,WHO确定将青蒿琥酯、蒿甲醚等青蒿素类药物作为全球新一代抗疟药,同时针对青蒿类药物半衰期短,治疗期较长(7天),价格较高的问题,推荐治疗期较短(3天)、相对便宜的以青蒿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简称ACTs疗法),逐步取代传统的治疗疟疾方案。
目前全球已有40个国家选择了ACT作为官方治疗疟疾用药,其中有36个国家用其作为一线治疗药物,4个国家作为二线药物,其它还有14个以上国家最近正考虑改换成ACT药物。
据WHO统计,2003年全球抗疟药销售额约15亿美元,青蒿类药物销售额约为其1%,青蒿类药物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看好。
2004年11月16日,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WHO、全球基金在哥本哈根召开了“全球抗疟药供应商预认证”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公布了联合用药的推荐处方及会议主持者的采购量,WHO对2004年的联合用药(ACTs)政策做了调整:确定了4个处方作为替代奎宁类的抗疟推荐用药,进入公共采购目录的药物主要包括青蒿琥酯和蒿甲醚等,以青蒿琥酯为主的联合用药2005年国际组织、机构的部分采购金额(不包括疟疾区各国政府的采购)共计4000万美元,2006年为4800万美元。
估计各国政府采购金额、商业公司采购金额不会低于国际组织、机构的采购金额。
目前青蒿素用药缺口为每年总需求的40~60%,估计填补全球青蒿(黄花蒿)种植的空缺需要15~20年。
(二)青蒿素类药物深度开发前景广阔,潜力巨大青蒿素类药物药理研究结果发现:青蒿素能够在不伤害周围健康细胞的前提下,有效对付血癌和乳腺癌细胞;具有抗孕及流产作用,但对母体子宫、卵巢和一般健康状况无明显影响,极有可能开发出新一代人工流产药物;在预防血吸虫病中具有高效、安全、方便的特点;与磺胺嘧啶钠联合用药可快速治疗弓形虫并有效防止停药后复发;具有减慢心率,抗心律失常,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以及抗肿瘤细胞毒的活性作用;另外有关医疗科研单位和专家还进行了青蒿琥酯抗癌、红斑狼疮、白血病、感冒以及黑热病的临床研究并且已经取得初步进展。
有专家预测:从青蒿素的衍生物中,极有可能开发出新的广谱抗病毒药物,这将是人类医药史上继发现青霉素之后最重要的成就。
由此可见,青蒿类药物的深度开发前景广阔。
随着青蒿素类药物的深度开发,将形成的巨大潜在市场。
一方面将形成更大的国外市场:因为疗效的增强、给药途径增多和新适应症的开发,使得世界上服用该种药物的患者增多,形成更大的国外市场。
另一方面将在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青蒿类药物主要销往国外市场,是一个墙开花墙外香的药品。
深度开发以后,能满足国癌症、红斑狼疮、白血病、感冒、涤虫病、弓形虫病、黑热病等患者的需求,开拓国市场。
(三)青蒿资源丰富,规化开发初具规模青蒿虽然在世界广泛分布,但其中青蒿素含量强烈依赖特殊的环境和遗传,不同品种和地区差异极大,调查结果表明:、、、、、、、、等地省区一些地方的青蒿素含量分别可达1.2%、1.2%、0.98%、0.79%、0.68%、0.19%、0.0097%、0.218%、0.17%。
具有发展青蒿种植产业的广阔前景。
药用植物园在完成青蒿部分基础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现已对收集的全国各地青蒿素含量较高的21个类型品种进行了评比试验,并与南药股份合作在靖西县建立了青蒿示基地6000亩,计划逐步扩展到2~3万亩。
早些年植物研究所对青蒿的种质资源调查、引种栽培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选育出四个含量较高的品种,为今后规化种植青蒿提供了优质种苗基础。
(四)青蒿产业龙头企业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广阔南药股份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生产青蒿素产品的重要生产厂家之一,其生产的青蒿琥酯是享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是目前唯一能制成水溶性制剂的青蒿素有效衍生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优质抗疟药以及青蒿琥酯标准品的精制单位,其青蒿琥酯和阿莫地喹,成为我国唯一能生产的联合用药组方。
已在36个国家注册且通过了WHO的质量验收以及GMP复查,公司即将成为WHO 青蒿素类抗疟药直接供应商。
同时南药股份通过多方合作建立了自己的原料基地,与药用植物园合作开展了青蒿优良品种选育以及人工种植基地的建设。
今年,南药股份通过无偿提供种子,已在靖西县种植400公顷,在湘西种植1000公顷,仅人工种植的青蒿就可制药1500万人份。
南药股份倾力打造的由种子选育—种植—提取—合成—制剂—销售上下游配套完整的青蒿素产业链已经形成,为弘扬中国民族医药品牌、满足国际抗疟药市场的需求打下了基础。
从供应商转变为直供商后,南药股份的产值有望达到10亿元。
因此,青蒿产业龙头企业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五)WHO导向重要,青蒿国际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由于WHO的导向,青蒿素类药物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国际市场空间,同时也引起国际跨国制药企业及他国制药企业对传统抗疟药代用品研制的重视,可能出现和青蒿类抗疟药疗效一样或更好、价钱更便宜的新药,与青蒿类抗疟药竞争,并逐步取而代之。
同时,我国青蒿素类制造商由于不熟悉联合购的规则,目前还未有一家生产企业加入到联合国的直接供应商系统,绝大部分的销售是通过国际跨国医药集团代理的,在经过层层倒手后,药价已经大幅提高,提高了成本,降低了青蒿素类药物的国际竞争力。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与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建立直接、良好的关系和探索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队伍,而此中涉及的政治因素极不稳定,使得青蒿的国际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六)周边省区发展迅速,国市场竞争日益加剧2004年WHO确定将青蒿琥酯、蒿甲谜等青蒿类药物作为全球新一代抗疟药,并宣布2005年在全球采购1.3亿人份、相当于2亿多美元的青蒿素类药物。
消息一出,全球聚焦青蒿素,不仅国际医药巨头瑞士诺华和法国赛诺菲以及南药、制药、华立控股等7家海外制药企业加入了竞争行列,许多省份也开始筹划青蒿素的生产以及原料种植基地的建设,希望能够分食国际采购的巨额订单。
由华立控股的酉阳青蒿基地通过了国家中药材GAP认证,此为我国第一家通过青蒿药材GAP认证的企业。
据悉,WHO将参照酉阳青蒿基地规种植标准来制定全球的青蒿种植标准。
去年7月30日,华立收购了医药集团所持制药10.67%的股权而成为制药的第一大股东,股权的增持,使华立控股涉足青蒿类药物的生产领域。
由此可见,青蒿素的国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按照产业化要求,以提高青蒿产品国际竞争力、围绕“把打造成中国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国际知名、国一流”的定位和“两基地两中心一平台”的布局,积极探索实行“市场导向、企业为主、专家指导、共同推进”的运作模式,按照统一规划、总体布局、重点建设、分步实施的基本思路,抓住西部大开发以及青蒿产业的良好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的青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以及民族区域优势,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加快青蒿产业发展,通过3-5年的努力,把打造成中国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促进青蒿产业的现代化、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积极务实,扎实推进的原则当前青蒿素市场需求强劲,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周边省区青蒿产业发展迅速,国际市场扑朔迷离,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扎扎实实,稳步推进。
2、以销定产,稳步发展的原则青蒿是一年生本草植物,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青蒿素含量十分不确定。
大力发展青蒿种植产业,必须根据适生地原则,根据市场需要以销定产,稳步发展。
3、市场导向,企业为主的原则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遵循的市场经济规律。
发展青蒿产业,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及市场的引导作用。
4、科技支撑,联动发展的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青蒿产业从资源保存、良种繁育、适生地选择、原料种植到青蒿素提取工艺、成药制剂技术及深度开发,都需要科技的支撑才能形成多边联动发展的趋势,布局才科学合理,发展才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