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设计
《埃菲尔铁塔的沉思》教学设计(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埃菲尔铁塔的沉思》教学设计(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学习作者在本文中虚实结合的写法。
2.能力目标把握作者欲扬先抑的介绍埃菲尔铁塔的手法。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借登塔所作的人生思考。
二、教学重点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埃菲尔铁塔形象的内在意义。
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前置学习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杭州市,1966年杭州市第一中学(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初中毕业。
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在农场劳动、工作8年。
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
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第七、八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协会副会长、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
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600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著80余种。
代表作: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张抗抗自选集》5卷等。
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三次蝉联"中国女性文学奖"、多次获"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精品工程奖",曾获"黑龙江省德艺双馨奖"、"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小说金奖"、"第二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以及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奖。
2014年获"中国版权事业卓越成就奖"。
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及其背景。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绘出文章中埃菲尔铁塔的景象。
3. 学生能够领会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赞美之情,并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1.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描绘出埃菲尔铁塔的景象。
2. 学生能够领会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描绘出埃菲尔铁塔的景象。
2.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埃菲尔铁塔沉思》的文章。
2. 教师准备与埃菲尔铁塔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与埃菲尔铁塔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对埃菲尔铁塔的看法。
2. 阅读理解:教师发放《埃菲尔铁塔沉思》的文章,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3. 讨论与描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中埃菲尔铁塔景象的理解和描绘。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
4. 分享与欣赏: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欣赏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作文。
7.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描绘出埃菲尔铁塔的景象。
2. 学生能够领会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赞美之情。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采用分组合作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
八、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描绘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的绘画、写作等作品评估学生的描绘能力。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第一章:埃菲尔铁塔的诞生1.1 简介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背景和设计理念1.2 分析埃菲尔铁塔的结构特点和建筑技术创新1.3 探讨埃菲尔铁塔对巴黎城市形象的影响和象征意义第二章:埃菲尔铁塔的艺术价值2.1 介绍埃菲尔铁塔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2.2 分析埃菲尔铁塔在艺术领域中的创新与突破2.3 探讨埃菲尔铁塔对后世艺术建筑的影响和启发第三章:埃菲尔铁塔的科学探索3.1 讲解埃菲尔铁塔的建设过程和技术难题3.2 分析埃菲尔铁塔在物理学和材料科学方面的贡献3.3 探讨埃菲尔铁塔对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启示第四章:埃菲尔铁塔的社会文化影响4.1 介绍埃菲尔铁塔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和吸引力4.2 分析埃菲尔铁塔在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中的形象4.3 探讨埃菲尔铁塔对法国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第五章:埃菲尔铁塔的保护与传承5.1 讲解埃菲尔铁塔的保护措施和历史文化遗产价值5.2 分析埃菲尔铁塔的修复和改造工程5.3 探讨埃菲尔铁塔如何传承和创新在未来发展中第六章:埃菲尔铁塔的游客体验6.1 描述埃菲尔铁塔的游客参观流程和设施6.2 分析埃菲尔铁塔的游客心理感受和体验价值6.3 探讨埃菲尔铁塔如何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第七章:埃菲尔铁塔的商业价值7.1 介绍埃菲尔铁塔的商业开发和营销策略7.2 分析埃菲尔铁塔的商业成功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7.3 探讨埃菲尔铁塔如何进一步拓展商业潜力和合作机会第八章:埃菲尔铁塔的国际影响8.1 讲解埃菲尔铁塔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8.2 分析埃菲尔铁塔作为法国象征的地位和作用8.3 探讨埃菲尔铁塔如何发挥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作用第九章:埃菲尔铁塔的教育意义9.1 描述埃菲尔铁塔对青少年教育和科普知识的推广9.2 分析埃菲尔铁塔作为教育基地的功能和效果9.3 探讨埃菲尔铁塔如何加强教育合作和资源共享第十章:埃菲尔铁塔的未来展望10.1 讲解埃菲尔铁塔的长期维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0.2 分析埃菲尔铁塔在科技创新和绿色环保方面的探索10.3 探讨埃菲尔铁塔如何应对未来挑战和把握发展机遇第十一章:埃菲尔铁塔的安全管理11.1 介绍埃菲尔铁塔的安全设施和措施11.2 分析埃菲尔铁塔的安全挑战和应对策略11.3 探讨埃菲尔铁塔如何确保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第十二章:埃菲尔铁塔的环境影响12.1 讲解埃菲尔铁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平衡考量12.2 分析埃菲尔铁塔在环保方面的责任和举措12.3 探讨埃菲尔铁塔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第十三章:埃菲尔铁塔的社会责任13.1 描述埃菲尔铁塔对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支持13.2 分析埃菲尔铁塔在促进社会和谐与包容性方面的作用13.3 探讨埃菲尔铁塔如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第十四章:埃菲尔铁塔的创意活动14.1 介绍埃菲尔铁塔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14.2 分析埃菲尔铁塔作为文化载体的创新与实践14.3 探讨埃菲尔铁塔如何激发文化创意和促进文化消费第十五章:埃菲尔铁塔的传奇与轶事15.1 讲述埃菲尔铁塔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和传说故事15.2 分析埃菲尔铁塔在流行文化中的地位和形象15.3 探讨埃菲尔铁塔如何成为法国乃至全球的传奇地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艺术价值、科学探索、社会文化影响、保护与传承、游客体验、商业价值、国际影响、教育意义、未来展望、安全管理、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创意活动以及传奇与轶事等十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设计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设计《埃菲尔铁塔沉思》是一首描写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风景的诗歌,由法国著名诗人夏尔·鲁瑟编写。
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埃菲尔铁塔的独特风貌和历史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一地标建筑的敬畏和沉思之情。
本文将以《埃菲尔铁塔沉思》为教学内容,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了解法国著名诗人夏尔·鲁瑟及其代表作品《埃菲尔铁塔沉思》;2.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艺术特点;3.通过诗歌赏析,感受法国文学的魅力;4.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诗歌《埃菲尔铁塔沉思》的课文材料;2.PPT演示素材:包括鲁瑟的简介、诗歌赏析、埃菲尔铁塔的图片等;3.课堂活动道具:埃菲尔铁塔的模型或立体图案;4.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法国的巴黎市以及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背景和地标意义。
引导学生对法国文化和建筑艺术有所认识。
二、教学(30分钟)1.阅读诗歌《埃菲尔铁塔沉思》,并对诗歌结构和意境进行解读,让学生领会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2.通过PPT展示夏尔·鲁瑟的简介和其他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位著名诗人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3.鼓励学生参与诗歌赏析,分享对于《埃菲尔铁塔沉思》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对于诗歌的审美情感。
4.示范诗歌朗读,引导学生模仿并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感受。
三、互动(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小组;2.学生围绕埃菲尔铁塔展开讨论,分享对于这一地标的看法和印象,促进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3.学生进行小组PPT展示,描述自己对于埃菲尔铁塔的理解和想象,展示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讨论进行总结,概括诗歌赏析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2.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法国文学,并提出未来学习的展望和建议;3.展示埃菲尔铁塔的照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这一地标的关注和探究。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埃菲尔铁塔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埃菲尔铁塔的历史和背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埃菲尔铁塔的基本信息,如建造时间、地点和设计者。
2. 引导学生观察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引发对铁塔的形态和结构的思考。
教学活动:1. 播放埃菲尔铁塔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埃菲尔铁塔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向学生介绍埃菲尔铁塔的历史和背景。
第二章: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背景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埃菲尔铁塔建造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铁塔建造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埃菲尔铁塔建造的背景,如巴黎世博会的举办和铁塔的设计者。
2. 引导学生思考铁塔建造的技术和工程挑战。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介绍埃菲尔铁塔建造的背景。
2. 引导学生讨论铁塔建造的意义和影响。
3. 展示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图纸和建造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和工程挑战。
第三章:埃菲尔铁塔的结构与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埃菲尔铁塔的结构和设计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铁塔的结构和设计对功能和美观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埃菲尔铁塔的结构和设计特点,如立体结构、承重体系和装饰元素。
2. 引导学生思考铁塔的结构和设计对功能和美观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介绍埃菲尔铁塔的结构和设计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分析其结构和设计特点。
3. 引导学生讨论铁塔的结构和设计对功能和美观的影响。
第四章:埃菲尔铁塔的文化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埃菲尔铁塔的文化意义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铁塔对不同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埃菲尔铁塔的文化意义和影响,如象征性、艺术价值和旅游景点。
2. 引导学生思考铁塔对不同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介绍埃菲尔铁塔的文化意义和影响。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埃菲尔铁塔的艺术价值和旅游景点的看法。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背景及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印象派绘画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绘画中的色彩、构图等基本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埃菲尔铁塔的背景及建筑特点。
2. 欣赏《埃菲尔铁塔沉思》作品,分析作者的绘画技巧。
3. 学习印象派绘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进行绘画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印象派画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背景及艺术特点,掌握印象派绘画的基本技巧。
2. 难点:如何运用色彩、构图等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印象派画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埃菲尔铁塔的背景、建筑特点及印象派绘画的基本原理。
2. 示范法:展示绘画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分享绘画心得。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图片。
2. 画材:画纸、画笔、油画颜料等。
3. 参考资料:关于埃菲尔铁塔和印象派绘画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铁塔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介绍《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背景及艺术特点,讲解印象派绘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欣赏分析:组织学生欣赏《埃菲尔铁塔沉思》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绘画技巧,如色彩、构图等。
4.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创作印象派画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组织学生互相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幅印象派画作,要求运用所学的色彩、构图等技巧。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表现评价。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埃菲尔铁塔沉思》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埃菲尔铁塔的历史、建筑特点和背后故事的兴趣。
3. 提高学生对法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内容概述:让学生通过阅读《埃菲尔铁塔沉思》这篇文章,了解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看法和思考。
2. 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埃菲尔铁塔的建造原因、过程和意义。
3. 埃菲尔铁塔的建筑特点:让学生掌握埃菲尔铁塔的结构、设计和创新之处。
4. 埃菲尔铁塔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与埃菲尔铁塔相关的重要人物、事件和趣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埃菲尔铁塔的意义和价值。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埃菲尔铁塔的建筑特点和背后的故事,提高对法国文化的认识。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的跨文化交际场景中提高交际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用于讲解和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历史、建筑特点和背后故事。
2. 设计问题和小测验,用于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准备跨文化交际场景的模拟材料,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埃菲尔铁塔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中的表现,检验其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收集学生对埃菲尔铁塔的看法和思考,了解其对法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4. 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埃菲尔铁塔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埃菲尔铁塔沉思》这篇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第一章:埃菲尔铁塔的背景知识1.1 介绍埃菲尔铁塔的历史和建筑背景1.2 讲述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和建造过程1.3 讨论埃菲尔铁塔在巴黎的地位和意义第二章:参观埃菲尔铁塔2.1 安排学生参观埃菲尔铁塔的机会2.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埃菲尔铁塔的外观和结构2.3 鼓励学生思考埃菲尔铁塔的建筑特点和设计创新第三章:埃菲尔铁塔的艺术和文化价值3.1 探讨埃菲尔铁塔在艺术和文化中的地位3.2 分析埃菲尔铁塔对后世建筑和艺术的影响3.3 引导学生欣赏埃菲尔铁塔的美学特点第四章:埃菲尔铁塔的科学和技术原理4.1 介绍埃菲尔铁塔的科学和技术原理4.2 探讨埃菲尔铁塔在结构工程上的创新和突破4.3 引导学生了解埃菲尔铁塔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第五章:埃菲尔铁塔的社会和文化影响5.1 讨论埃菲尔铁塔对巴黎和法国的社会和文化影响5.2 分析埃菲尔铁塔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5.3 引导学生思考埃菲尔铁塔对现代城市旅游业的贡献第六章:埃菲尔铁塔与城市景观的互动6.1 探讨埃菲尔铁塔与巴黎城市景观的关系6.2 分析埃菲尔铁塔如何成为巴黎的地标和城市象征6.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埃菲尔铁塔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第七章:埃菲尔铁塔的旅游价值7.1 介绍埃菲尔铁塔作为旅游景点的特点和吸引力7.2 分析埃菲尔铁塔对旅游业的影响和贡献7.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埃菲尔铁塔作为旅游资源第八章:埃菲尔铁塔的保护和传承8.1 讨论埃菲尔铁塔的保护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8.2 分析埃菲尔铁塔的保护措施和修复工作8.3 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传承和弘扬埃菲尔铁塔的文化价值第九章:埃菲尔铁塔的教育意义9.1 探讨埃菲尔铁塔作为教育载体的价值和作用9.2 分析埃菲尔铁塔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9.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埃菲尔铁塔的教育意义融入到教学中10.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10.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对埃菲尔铁塔的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埃菲尔铁塔的背景知识1.2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及相关背景。
2.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 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1.2 技能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的社会责任感。
3. 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埃菲尔铁塔沉思》是法国作家朱尔·罗曼的一篇散文。
作品通过描述作者在埃菲尔铁塔上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
2.2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3. 讨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现实意义。
2.3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的理解。
2. 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批判。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和观点。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4.3 分析文学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如对比、讽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和观点。
4.5 案例分析举例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五章: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 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与同学分享阅读感悟。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和作品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埃菲尔铁塔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埃菲尔铁塔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2. 分析《埃菲尔铁塔沉思》作品的构图、色彩、笔触等特点。
3. 引导学生欣赏《埃菲尔铁塔沉思》作品,理解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情感表达。
4.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细节和特点。
5.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埃菲尔铁塔的思考,鼓励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欣赏作品的构图、色彩、笔触等特点,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发现作品的细节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埃菲尔铁塔沉思》作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准备whiteboard 和markers,以便进行课堂演示和讲解。
3. 准备学生的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埃菲尔铁塔的历史和建筑特点,激发学生对埃菲尔铁塔的兴趣。
2. 欣赏作品:向学生展示《埃菲尔铁塔沉思》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构图、色彩、笔触等特点,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觉和认识。
3. 分析作品:分析《埃菲尔铁塔沉思》作品的构图、色彩、笔触等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情感表达。
4. 观察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细节和特点,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埃菲尔铁塔的思考。
5. 创作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学生在画纸上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埃菲尔铁塔的思考。
6.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教案《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埃菲尔铁塔形象的内在意义。
2、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对照文本分析讨论语言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色。
3、深化理解由铁塔的特点写人的特点的意蕴,体会作者借登塔所作的人生思考。
预习任务:1、读《三尺讲台》P120 拓展延伸《窗前的树》。
2、完成《三尺讲台》P118预习梳理。
3、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笔下的埃菲尔铁塔有怎样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王安石《登飞来峰》引出“写实藏虚、虚实相生”。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自学指导一:探究铁塔的形象,8分钟浏览全文,作者笔下的埃菲尔铁塔有哪些特点?(方法:用形容词概括你认为最重要的特点,并引用文中语句说明。
)(1)高大脱尘 (2)孤独寂寞 (3)坚韧宽厚第2段:我总没有想到它竟会如此之高……你才会确实地明白它的高度,明白它的气势,明白它的骄傲。
第3段:它从一个平凡的基点拔地而起……傲慢地兀立云端,俯视全城……第4段:它太高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
——高大脱尘。
(齐读第2、3段)第6、7段: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地壳在下陷,在沉没。
——巴黎迅疾下沉,反衬铁塔的高。
第8、9段:它像是永远也升不到头了,永远也不会停下来了。
……我曾以为自己像火箭一样被发射出去了呢:我曾以为我离开了地面;我曾以为我离天空很近很近了。
——我的上升,衬托铁塔的高。
第10段:只是小轿车变成了玩具,房屋变成了模型,人呢?可惜我没有带望远镜。
——反衬铁塔的高。
第11、12、13段: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高了……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大了……巴黎多大铁塔就有多大。
……铁塔超尘的气质和阔大的胸怀。
第19段:当它存在的时候,在巴黎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它雄奇,却也孤独……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
——孤独寂寞的表现。
(齐读第19段)第15段:一百年前它却曾经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在一片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散文《埃菲尔铁塔沉思》为阅读文本,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罗曼·罗兰的创作风格,感受其对生活、艺术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罗曼·罗兰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分析《埃菲尔铁塔沉思》的艺术特色;(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2.1 作者简介罗曼·罗兰,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20世纪初期欧洲文坛的重要代表。
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艺术风格著称。
代表作有《约翰·克里斯朵夫》、《母与子》等。
2.2 作品背景《埃菲尔铁塔沉思》是罗曼·罗兰在1909年发表的一篇散文。
作品以埃菲尔铁塔为背景,通过对铁塔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智慧、力量和勇气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艺术和自由的深刻思考。
第三章:文本分析3.1 文本结构本篇散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引子、和结尾。
引子部分通过对巴黎市的描述,引出埃菲尔铁塔;部分通过对铁塔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结尾部分则以铁塔夜景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3.2 主要人物本文的主要人物是作者自己,通过对作者在埃菲尔铁塔下的所见所思的描述,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3.3 主题思想本文的主题思想是对人类智慧、力量和勇气的赞美,以及对人生、艺术和自由的深刻思考。
作者通过对埃菲尔铁塔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类创造力的敬佩,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艺术和价值的独到见解。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3)运用想象力,创作与文本相关的短文或绘画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热爱与赞美;(2)培养学生对国家标志性建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关注。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埃菲尔铁塔沉思》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篇散文,发表于1910年。
文章以埃菲尔铁塔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铁塔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这座象征法国崛起的标志性建筑的热爱与赞美。
2. 教学重点:(1)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3)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的解读;2.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埃菲尔铁塔沉思》;2. 参考资料:有关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背景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座标志性建筑;(2)简要介绍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背景;(3)提问:“你们对埃菲尔铁塔有什么印象或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埃菲尔铁塔沉思》,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探讨;(3)举例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埃菲尔铁塔上,感受作者描绘的美好景象;(2)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对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5. 创作实践:(1)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创作一篇短文或绘画作品;(2)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埃菲尔铁塔沉思》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散文作品,通过描述作者在埃菲尔铁塔上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巴黎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梗概作者罗曼·罗兰在《埃菲尔铁塔沉思》中,描述了自己登上埃菲尔铁塔的经历。
在塔顶,他观察到了不同阶层的人们,以及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作者的思考。
2.2 重点词汇和短语2.3 难点解析第三章:作者介绍3.1 作者背景罗曼·罗兰,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强调个人的道德观念和自由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 作品特点罗曼·罗兰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关注人性、道德和自由等问题。
他的写作风格独特,善于通过人物描绘来反映社会现实。
4.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人物和事件,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这些人物对作者的思考产生的影响。
4.2 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角色的情感和思想,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阅读延伸让学生阅读罗曼·罗兰的其他作品,如《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人传》等,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5.2 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登高望远”的作文,表达自己在高处所见所思。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介绍作者背景,解析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
6.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6.3 读写结合法通过阅读课文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2)学会描述埃菲尔铁塔的结构和功能;(3)掌握埃菲尔铁塔的相关专业术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埃菲尔铁塔的视觉效果;(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创新之处;(3)运用绘画或制作模型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埃菲尔铁塔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2)激发学生对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的追求;(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2)埃菲尔铁塔的结构和功能;(3)埃菲尔铁塔的相关专业术语。
2. 教学难点:(1)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创新之处;(2)如何运用绘画或制作模型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埃菲尔铁塔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埃菲尔铁塔的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2)准备教学PPT;(3)准备绘画或制作模型的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埃菲尔铁塔的相关知识;(2)携带绘画或制作模型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外观特点;(2)简要介绍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详细讲解埃菲尔铁塔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2)引导学生学习埃菲尔铁塔的结构和功能;(3)介绍埃菲尔铁塔的相关专业术语。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创新之处;(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或制作模型,表达自己对埃菲尔铁塔的理解;(2)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并简要描述其特点;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埃菲尔铁塔的认识和看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进步。
埃菲尔铁塔沉思精品教案
埃菲尔铁塔深思【教课目的】1.领会作者借登塔所作的人生思虑。
2.理解文章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色。
【教课重难点】1.要点: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色2.难点:埃菲尔铁塔形象的内在乎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定向由王安石《登飞来峰》引出“写实藏虚、虚实相生”。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后两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不怕浮云遮住我眺望的视野,是由于我站得最高——在飞来峰千寻塔顶上。
话中有话是什么?有着远大的志向,坚定的信念,深沉的学养,所以不害怕人生道路上的困难险阻。
这种写法,叫做“写实藏虚、虚实相生”。
字面意义为“实”,话中有话为“虚”。
“虚实相生”中的“虚实”还有多种状况: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外形为“实”,内蕴为“虚”;写景为“实”,抒怀为“虚” “写实藏虚、虚实相生”,能够形成绝妙的境界,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埃菲尔铁塔深思》也拥有“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色。
学习中要注意研究。
二、整体认读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文章分几个部分,各写什么?1.登塔前对塔的认识 (1 -5 段)2.登塔过程中的感觉 (6-9 段 )1 / 53.登上塔后的深思 (10 -20 段)三、剖析研读研究课文“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色。
在作者看来,铁塔是审美客体,作者是审美主体。
在我们读者看来,铁塔、作者,都是审美客体。
对这两个客体,我们分别研究。
(一)研究铁塔的形象1.作者笔下的埃菲尔铁塔有哪些特色?( 用形容词归纳你认为最重要的特色,并引用文中语句说明。
)(1)高大脱尘第 2 段:我总没有想到它竟会这样之高你才会的确地理解它的高度,理解它的气概,理解它的骄傲。
第 3 段:它从一个平庸的基点拔地而起骄横地兀立云端,俯视全城第 4 段:它太高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
——高大脱尘。
( 齐读第 2、3 段)第 6、 7 段:我只感觉地面迅疾地离开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地壳在下陷,在淹没。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背景、设计者和建筑特点;(2)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埃菲尔铁塔的设计理念和创新之处;(3)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埃菲尔铁塔的认识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尊敬;(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背景(1)介绍埃菲尔铁塔建造的背景,如巴黎世博会的举办等;(2)让学生了解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和建筑过程。
2. 埃菲尔铁塔的建筑特点(1)分析埃菲尔铁塔的结构特点,如采用钢铁材料、分布式受力等;(2)讨论埃菲尔铁塔的创新之处,如世界最高的建筑、对后世建筑风格的影响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好奇心;(2)简要介绍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背景和建筑特点。
2. 探究与讨论:(1)分组查阅资料,了解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背景、设计者和建筑特点;(2)小组内讨论,分析埃菲尔铁塔的创新之处和对后世建筑的影响;(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 实践活动:(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埃菲尔铁塔的认识和感悟;(2)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背景、设计者和建筑特点的了解程度;2.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埃菲尔铁塔创新之处的分析能力;3. 学生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绘画或手工制作的作品质量、合作精神等。
五、教学资源1. 埃菲尔铁塔的相关图片和资料;2. 绘画或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3. 网络资源,如关于埃菲尔铁塔的纪录片、文章等。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收集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资料,如纽约自由女神像、北京国家大剧院等,与埃菲尔铁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的设计理念、建筑特点和时代背景。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埃菲尔铁塔沉思》的艺术魅力。
2.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鉴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
4. 激发学生对埃菲尔铁塔相关历史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欣赏并分析《埃菲尔铁塔沉思》的艺术特点。
2. 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分析作品的美。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埃菲尔铁塔沉思》的图片、作品分析及相关历史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重要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外观特点。
b. 简述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 作品欣赏与分析(15分钟)a. 展示《埃菲尔铁塔沉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
b. 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等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c. 讲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小组讨论(1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
b. 小组内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c.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b. 引导学生关注埃菲尔铁塔相关的艺术作品和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c.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埃菲尔铁塔沉思》的观后感。
六、课后作业1. 观后感:写一篇关于《埃菲尔铁塔沉思》的观后感,包括作品的艺术特点、个人感受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
2. 研究性学习:选择一个与埃菲尔铁塔相关的艺术作品或历史事件进行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学生的学习状况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教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4. 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介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及其作品。
2. 作品背景:概述《埃菲尔铁塔沉思》创作的historical background。
3. 文本分析:详细解读《埃菲尔铁塔沉思》的主要内容,着重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4. 主题探讨: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现代社会问题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埃菲尔铁塔沉思》中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以及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生平、作品背景及文本分析。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及主题探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本片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埃菲尔铁塔沉思》。
2. 参考资料:有关罗曼·罗兰及现代主义文学的学术论文和评论。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六、教学进程:1. 导入:简要介绍罗曼·罗兰及《埃菲尔铁塔沉思》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文本分析:详细解读作品内容,分析象征意义。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作品反映的现代社会问题及对当代的启示。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及主题进行讨论。
七、课堂活动:1. 欣赏《埃菲尔铁塔沉思》朗诵视频,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3. 小组竞赛:开展有关现代主义文学知识的小组竞赛,增强课堂趣味性。
八、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埃菲尔铁塔沉思》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现代社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1024 1812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埃菲尔铁塔沉思》是一篇独特的游记。
与常见的游记散文不同,没有把兴奋点放在对游览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而是出人意料地重点表现由登临埃菲尔铁塔而触发的心理感受和主体思考,从而使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笔下埃菲尔铁塔独一无二的审美风采。
学习目标:
了解张抗抗。
反复诵读课文,学习在本文中虚实结合的写法。
揣摩本文细腻而生动幽默的语言。
体会欲扬先抑的介绍埃菲尔铁塔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由所见引发所感,表达独特的人生感悟:任何一种事物,你没有接近,你便没有权利轻视。
学习重点:学习对埃菲尔铁塔虚实的写法,揣摩本文细腻而生动幽默的语言。
学习难点:诵读课文,体会独特的人生感悟。
教学准备:
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及埃菲尔铁塔。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大屏幕放映一组埃菲尔铁塔的图片,让学生们猜猜这是什么建筑物,具有什么特点,你还有可补充的内容吗?(板书题目)
学生补充之后,教师小结:
艾菲尔铁塔从1887年起建,分为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0万只铆钉,超级壮观,这个为了世界博览会而落成的金属建筑, 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45年, 直到纽约帝国大厦的出现。
它由150万个铆钉连接固定, 据说它对地面的压强只有一个人坐在椅子上那么大。
塔的四个面上, 铭刻了72个科学家的名字, 都是为了保护铁塔不被摧毁而从事研究的人们。
(二)走近
利用大屏幕放映一张的照片,并介绍:张抗抗,1950年生于浙江杭州。
主要作品集有《夏》《张抗抗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朱丹》《情爱画廊》,散文集《橄榄》等。
(三)整体感知并探究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读完此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四)交流研讨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见解,比比谁的理解能力强。
(五)教师点拨
1、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本文是游记文体。
“沉思”是本文的文眼,游览经过:
登塔前——登塔中——登塔后,表达出独特的人生感悟:任何一种事物,你没有接近,你便没有权利轻视;而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和在萌生之初都会受到保守势力的排斥憎恶。
从而表达一种深沉的见解:人类啊,不要被自己的无知与偏见束缚住对外界正确认识的双眼与大脑。
2、研讨写作方法
(1)本文的表现手法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形象而细腻地表现了自己心理变化的过程。
这种心理和情感变化的过程其实是被铁塔魅力所征服的过程,也是对铁塔重新认识、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从而含蓄而有力地表现了埃菲尔铁塔的独特魅力和强烈震撼力。
(2)本文的写作方式是:虚实结合。
(3)通过多角度的感受表现感悟
充分调动了自己敏锐的感觉,甚至错觉和幻觉,全方位、多角度地写自己登临埃菲尔铁塔的所见、所感和所思。
3、品味语言
(1)运用大量的修辞: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手法。
(2)移情技巧的运用:把对某人的态度或情绪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或把自己的主观情感移到客观对象上。
(3)语言形象幽默,如用“透明的铁盒子”“蓝色的梦想”等形象化的用语,以代替电梯、蓝天等司空见惯的说法,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感和形象性。
(六)学以致用
每个人都做过梦,有过幻想,尽管这梦、这幻想有时显得幼稚、奇怪,尽管它们有的已成为久远的过去,但它们都非常值得珍惜,它们是散文写作的绝好题材,现在,就用你的散文笔法描绘你曾有的梦或幻想。
(七)作业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把读本文的启示写到读书笔记上。
(八)板书设计
埃菲尔铁塔沉思
思路梳理:登塔前——登塔中——登塔后
感受: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
品味语言:首先,排比句的大量使用。
其次,语言的陌生化。
再次,语言形象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