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12、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实录)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be50e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0.png)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本命年的回想》教案《本命年的回想》教案(通用14篇)《本命年的回想》教案篇1课标点击:1.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含的乡土风情,进一步体会民俗文化和丰富内涵。
七年级语文上册12《本命年的回想》(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2《本命年的回想》(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d641a2d4d8d15abe234ef3.png)
12、《本命年的回想》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本命年的回想》教案2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本命年的回想》教案2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8bfff081c758f5f61f677c.png)
本命年的回想
【教学目标】
1.了解过年习俗中的乡土风情,体会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生动传神的语言。
2.学习本文线索清晰,结构严谨的特点。
一、新课导入
二、走近作者
三、了解背景
四、交流反馈
(一)交流预习情况。
(二)感知课文
1、提问:全文起笔,以诗意的语言尽数列举二十四节气名称,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2、从第3段中找出能体现运河父老乡亲过年感受的四个词语?
3、先给第4段分层,再提炼小标题(主题词可为名词短语或动词短语。
)
明确:可以分为十个层次。
(三)分析课文
1、第三与第四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时间顺序。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作者用怎样的语言描述过年时的习俗,请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景,作简要品析。
2、归纳本文在语言上的特色。
语言表现力强,幽默风趣,富有情趣。
(五)深入探究
1.作为汉民族的过年习俗,刘绍棠所写的与我们这一带过年的情况基本相同,但是随着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现在跟几十年前过年的情况相比又有了不少发展变化,请同学谈一谈,现在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年的情形。
五、布置作业。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本命年回想》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本命年回想》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bbdbed16fc700aba68fc74.png)
本命年的回想一、教材分析:㈠教学重点:1、本文的作者是刘绍棠,他的文学作品的突出特色就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
这篇散文写的是他家乡京郊运河一带乡村过年的情景,充满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吃腊八粥〞、“送灶王爷〞、“除夕守岁〞,这些多少年来传承下来的过年的风俗在作者的笔下一一生动的展现出来,情致饱满,兴味盎然,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读来是那样的亲切。
作者通过这篇散文表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过年的习俗,并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应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在正经历着社会大变革,外来文化影响急剧增强,中国传统节日日益式微的今天;尤其是面对着盲目崇洋,菲薄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少年,更应如此。
2、本文的语言很有表现力,勾勒生活生动传神,通俗易懂而又富有情趣,往往寥寥数笔就把一个生活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写炒年货时,说“土炕烫得能烙饼〞,可见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
再如写初一清晨拜年,说“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简单的十二个字就写出了这里民风的淳朴,人们之间关系的友善。
因此,第二个教学重点就是要引领学生品味学习这些生动的语言。
㈡相关知识链接:1、中国其它主要的传统节日及过节的主要活动:元宵节——赏灯、放烟花,清明节——踏青、祭祖,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团聚赏月,重阳节——登高、赏菊。
2、2005年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批准,此事在中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呼吁国人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学情分析1、学生刚学过沈从文的散文?端午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一些了解,也已经感受到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根底。
2、初一学生还处在盼年的年纪,对本文的内容应该很有兴趣,他们过年的一些经历和体验对学习本文也会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本命年的回想》教案1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本命年的回想》教案1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183d0b4431b90d6c85c718.png)
本命年的回想
【教学目标】:
1.了解京郊运河春节的习俗,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通过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能理解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品读语言中蕴涵的浓郁乡土风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过三个多月又要过年了,大家回顾一下以往我们过年有哪些活动?
(二)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想一想:写了几件事。
2.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3.朗读第四节,读后思考这一节写了过年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写上小标题。
①炒年货②吃腊八粥③买糖果④挑绒花⑤杀牲畜⑥备糕点⑦送灶王爷⑧换门神⑨除夕守岁⑩拜新年
4.这十件事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5.课文写了作者家乡过年的十件事,你最喜欢哪一件?请你发挥想像,具体描绘一下这个场面。
(三)深入探究春节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1.从作者家乡过年的场面看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地饱尝一年的劳动成果外,在丰富隆重火热的气氛中,还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
2.作者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本命年里回想几十年前过年的情景呢?
(四)拓展延伸:
1.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
2.针对现在过年与以前过年的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总结课堂发言,向爸爸妈妈写一份建议书,提出一些既不失过年的含义,又符合新时代发
展的过年建议。
【初中语文】本命年的回想课堂实录2 苏教版
![【初中语文】本命年的回想课堂实录2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8b6a1c67ec102de3bd8905.png)
第十二课《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多媒体播放《新年好》)师:同学们,我们中国什么节日过得最喜庆,最火热?生:(齐说)过年,春节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火热的春节景象的文章——《本命年的回想》(齐读课题)师:下面我们来检查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簸箕嚼糁剔秫秸鬏渍阖)(指名读)生1读后指名评价。
生2再读。
(多媒体显示: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簸箕bòji 嚼jiáo糁shēn剔tī秫秸shú jiē鬏jiū渍zì阖hé)(全班齐读)师:大家掌握得不错,那么,什么是本命年?生: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
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
(大屏幕出示:本命年的回想即本命之年回忆往事)师:谁能告诉我,本命年有什么讲究?生1:系红腰带生2:穿红裤头生3:腰上系大钱师:为什么这么做?生1:辟邪生2:祈福生3:保平安师:同学们了解得真多,那么,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生1:刘绍棠:我国著名作家。
40多年的文学生涯,他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的文学创作。
生2:他所著的《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柳敬亭说书》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峨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
1991年7月1日被国务院表彰为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始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师:大家预习得真认真。
下面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多媒体显示:写这篇文章时,作者多大年龄?从哪儿可以看出?本命年时,作者回忆起什么往事?春节是二十四节之一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作者回忆的过年持续了多长时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生:我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60岁。
师:齐读第五段(学生齐读第五段。
)师:作者60岁,恰逢他的本命年,他回忆起什么往事?生:过春节。
师:春节是二十四节之一吗?生:不是。
师生共用教学案本命年的回想
![师生共用教学案本命年的回想](https://img.taocdn.com/s3/m/a41703a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2.png)
师生共用教学案本命年的回想第一篇:师生共用教学案本命年的回想师生共用教学案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课题:12.本命年的回想主备人:复备人:语文组审核人:一、学习目标(1分钟)1、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说说自己对过年习俗的认识与理解。
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
二、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同时进行圈点勾画,6分钟后,比一比谁最先完成自主学习。
三、自主学习1.写这篇文章时,作者多大年龄?你怎么知道?作者在本命年回忆起什么事?2.春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试从文中找原话)(展示点拨)四、自学指导2:请同学们浏览文章3、4自然段,结合合作探究1、2两题,对相关内容进行圈点批注,先独立思考,有不理解之处,可小组合作交流;8分钟后,比比谁最先完成。
1、作者在本命年回想起了过年的哪些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浓郁乡土风味的趣事?(温情提示:可用“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这几件事;如第一件事概括为“炒年货”)2.同学们能不能从第三段中找出能体现运河父老乡亲过年感受的四个词语?这四个词语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五、合作探究1、你觉得对这些事情的描写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描写是什么?为什么?2、与过去相比,现在出现了哪些新的拜年方式?3.可见,几十年前的风俗跟现在过年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那其中不变的是什么呢?六、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看似平淡朴实,实则韵味无穷。
或用语准确,生动传神;或幽默风趣,富有情趣;或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某一生活场景。
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说说理由。
例:我喜欢“开刀问斩” 这个词,因为“开刀问斩”多指对死刑犯执行斩刑。
用在这里是以严肃的口吻来说新年中杀鸡这样平凡的小事,显得相当幽默。
特别是与前面的“哀鸣”相呼应,一个是从严宣判的口气,一个是深表同情的口气,形成对比,更显”开刀问斩”的幽默之处。
七、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从下面诗句描写中判断,并思考这些节日又有哪些风俗习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初中语文《本命年回想》教案
![初中语文《本命年回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a2672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a.png)
板块四、深入探究
问题串
活动串
反馈串
过年的风俗,寄托着人们的哪些期盼?
1、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2、交流
3、明确:(1)辛苦一年,欣喜五谷丰登,享用劳动果实;(2)展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3)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关系,和和美美共奔前程。
板块五、拓展延伸
问题串
活动串
反馈串
1、与过去相比,现在出现了哪些新的拜年方式?
2、请你尝试描绘一幅街上、小村镇或家里过节的图景。
3、立夏时的鸡蛋,端午的粽子似乎渐渐离我们远去,过年的年味儿也越来越淡,甚至有些年青人已经不知道有这样传统的节日,倒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样的洋节成了年青人常过的时髦节日。据报载某国已打算将“端午节”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针对这种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4、每年除夕,人们纷纷帖春联表达对来年的祝愿,你能写出两副对联吗?
拓展延伸各班根据情况选做
1、交流
2、动笔写一写
3、交流
教学反思:
4、交流
5、明确:①炒年货②吃腊八粥③买糖果④挑绒花⑤杀牲畜⑥备糕点⑦送灶王⑧换门神⑨除夕守岁⑩拜新年
6、明确:时间顺序
7、明确: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板块三、品味语言
问题串
活动串
反馈串
作者用怎样的语言描述过年时的习俗,请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景,作简要品析。
1、阅读,圈点勾划
2、同座交流
3、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问题串
活动串
反馈串
宋朝著名诗人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问:首诗描写入春节
十二、《本命年的回想》课堂实录
![十二、《本命年的回想》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6665a67783e0912a2162a56.png)
《本命年的回想》课堂实录师:学习《巍巍中山陵》时,我们从题目入手,紧扣“巍巍”二字阅读分析全文。
本节课,我们也从题目入手,从题目猜想文章内容。
师:“本命年”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看书上注解)师:围绕题目中“回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生1:谁回想?回想什么人?回想什么事?生2:什么时候回想的?为什么要回想?师:很不错。
我们还可以提出:回想什么时候的事?回想时的感情怎样?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些感情的?等等。
好了,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阅读全文,从中找到答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作出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并作批注,教师巡视)师:默读结束之后,我们共同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对课文进行分析。
首先请大家说一下,谁回想?生:作者。
师:作者,叫什么?你了解他吗?生:刘绍棠,现代作家。
师:还能再全面祥细一些吗?可以参看有关资料。
生1:刘绍棠作品的特点是“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
生2:他多次载入各国《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
生3: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京门脸子》《柳敬亭说书》等。
师:大家搜集到的资料真不少。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问题:回想什么时候的事?生:春节。
生:作者小时候。
师:作者叫春节吗?为什么?生1:作者不叫春节,叫“过年”、“大年”。
生2:作者这样称呼,是“守旧”的一种表现,文中这样说的,“守旧地尊称”。
师:“守旧”一般表贬义,在此处如何理解?生:……师:“旧”的东西都不好吗?我们不是常常说继承传统吗?生:“旧”的东西中也有好的,这里“守旧”是继承传统的意思。
师:对了,“守旧”在文中有“恪守传统”的意思。
那么“尊称”呢?生:“尊称”是尊敬的称呼,是对传统的一种尊重、尊敬。
师:对,是对民族传统的一种尊重与关注。
这个意思在哪个句子中还有体现呢?生: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
师:对,大家要特别关注“我的”这一短语,它表达了作者对运河乡亲父老的感情,是对运河乡亲父老过年习俗的一种尊重。
师:请大家把这个句子读一下,注意把重音放在“我的”、“守旧”、“尊称”上,品味这种感情。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实录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248ba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7.png)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实录教学实录片段:品一品,过年的这些习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过春节时,老百姓从预热增温发烧的红火的预备过程。
幻灯显示品析句子的方法和例如赏析句子的角度1、修辞手法:比方、拟人、夸张、反复、排比、反问、对偶、设问等。
2、语体色调:口语、方言、书面语、文言等。
3、感情色调:贬义词〔褒词贬用〕褒义词〔贬词褒用〕4、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谈论、抒情。
5、词性:动词,形容词等。
例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对偶〕采纳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寄予了父老乡亲的虔诚愿望,语言整齐简练,简单记忆。
几分钟以后,同学发言。
生1: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调缤纷,而最有鲜亮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生2:买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此起彼伏,自卖自夸。
这里生动地写出了过年时的喧闹。
生3: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这里采纳了熟语,写出了人们对平安的追求。
生4: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抄完了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火捅进灶膛里,土坑烫得能烙饼。
这里采纳了叠词的形式,通俗的口语形象地写出了火多,火旺,家家户户的喧闹,气氛的激烈。
生5: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
红绒花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心态和北方民族特有的民间风景。
生6: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杆儿这里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过年的风趣。
师:还有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扣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嘱咐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总之,每一幅回忆都很传神。
对以上教学片断的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同学的性格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
本教学片断中,老师着重在同学阅读的过程中予以同学方法的指导,如赏析句子的角度应从如下五个方面:1、修辞手法2、语体色调3、感情色调4、表达方式5、词性当然,提倡性格化的阅读,就是要尊敬同学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
最新《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实录
![最新《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151515331b765ce0508146f.png)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实录本命年的回想教学目标:1、体会清晰严谨的脉络结构。
2、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引发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关注和探讨。
3、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一、导语:前几节课,我们欣赏了浙江绍兴的社戏,又目睹了湖南茶峒的赛龙舟,同学们也一定想起了家乡的民俗风情了吧?再过几个月,就是最具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春节了。
或许此时你已经闻到了弥漫于空气中的浓浓的年味了吧?(“我们跟着鲁迅在绍兴看完了《社戏》,又到湘西沈从文的家乡过了《端午日》,陪着诗人王建、苏轼赏了十五的月亮。
今天该做什么呢?”学生会意地说:“该过年了。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一起到京郊运河的农村,和那里的父老乡亲一起过一个热闹的大年,领略一下那儿的民俗风情吧。
这节课我们学习——《本命年的回想》。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什么是“本命年”?生: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
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
(大屏幕出示:本命年的回想即本命之年回忆往事)生齐读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本文的作者(大屏幕出示:1、学生简介作者)刘绍棠:现代著名作家,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
他发表的作品有几百万字,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蒲柳人家》。
他的作品贴近农村乡土生活,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被誉为“京郊风俗画家”。
作品推荐:《运河的浆声》《娥眉》《青枝绿叶》《京门脸子》《蒲柳人家》《乡土与创作》。
40多年的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
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所著《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柳敬亭说书》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峨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
1991年7月1日被国务院表彰为“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始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本命年的回想》课堂实录
![《本命年的回想》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bbc8c1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e.png)
《本命年的回想》课堂实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本命年的回想》课堂实录东台市廉贻镇中学教者:吴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词汇,了解京郊运河的春节习俗。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示范教学案:12 本命年的回想 教案3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示范教学案:12 本命年的回想 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47a430a304a1b0717fd5dda3.png)
12 本命年的回想学讲练一体化教学设计任务分析学习本文,最终应达到从探究中华民族过年习俗中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内涵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的浓浓乡情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欣赏作品展现的民风民俗图景及生动传神的语言。
因此,本文的教学起点,要从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中所介绍的作者家乡过年习俗开始。
教学目标①品读丰富的群众语言,谈谈感受到的浓郁的乡土风味,说出作者美好的情思。
②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③探究并说出中华民族过年习俗中积极意义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读群众语言中蕴涵的浓郁乡土风情。
课前学习学生查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自己动手查字典,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初步感知课文。
搜集家乡过年时的风俗习惯和有关过年的奇闻趣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阅读中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再现文中情景。
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堂中营造一种欢乐、喜庆、热闹的氛围,教室里可以挂灯笼、帖窗花、帖财神、福字、对联、金童玉女等。
教师也参与布置,并准备若干红包,内装有祝福之语的卡片。
) 教师开场白:宋朝著名诗人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同学们看这首诗描写我们中国哪个传统节日的?(过年)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刘绍棠童年时家乡北京是怎样过年的。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教师指导语: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要求不看书回忆作者在文中介绍了家乡过年的哪些习俗,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投影展示,评选出最佳预习小组。
老师发红包鼓励。
(学生回答可丰富多彩,教师应及时予以肯定,如炒年货吃、吃腊八粥、买糖果、挑绒花、宰牲畜、备食物、送灶王爷、换门神、除夕守岁、拜新年)展开想象,再现情景1、创设情境:教师指导语:CCTV-10有一个系列访谈节目“探访名人的金色年华”,今天就请各个协作组根据你对课文最感兴趣的一件习俗,选择一个角度来制作本期节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七年级语文:12、本命年的回
想(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七年级语文:12、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实录)
12、本命年的回想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词汇;了解京郊运河春节的习俗。
2.能力目标——能理解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比较今昔过年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理解。
3.情感目标——了解民族的讲究,热爱民俗文化。
4.教学重点——了解过年习俗,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引导法
2.学法引导——探究与合作
3.课堂组织形式——对话式
4.教具的使用——多媒体
5.课程资源的利用——教材、图书资料、网络资源
6.课前准备——①收集春节习俗的有关资料②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一、导入
1.你知道全世界每年有多少个节日吗?你可别去数,因为你数也数不清,如果每个节你都要去过的话,那么三百六十五天,你就忙着过节吧。
所以一般的人们都是选择那些具有传统意义、盛大的节日来临的时候庆贺一番。
那你知道,我国哪些是具有传统意义、盛大的节日呢?
2.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你认为最隆重的是哪个节日?
3.你了解过年有哪些习俗呢?
4.同学们说的过年习俗,都是自己家乡的习俗。
那么在京郊运河那儿,几十年前是怎样过年的呢?我们现在就走进《本命年的回想》,随着著名的乡土作家刘绍棠到那儿去过一次年,领略一下那儿的民俗风情。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一)释题
1.谁能告诉我“本命年”是什么意思?
2.第一个本命年是几岁?
3.本命年有什么讲究?为什么?
(二)读准字音
(三)补充注释
三、研读课文
㈠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文章介绍了旧时过年的哪些习俗?(结合练习三)
①炒年货②吃腊八粥③买糖果④挑绒花⑤杀牲畜⑥备糕点⑦送灶王⑧换门神⑨除夕守岁⑩拜新年
㈡今昔对比
说说看: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习俗已消失,哪些习俗是新增的?(结合练习一)
学生思考、交流、补充、谈看法
㈢品味语言:课文描写了过年的一些风俗及过年的热闹气氛,你认为哪些语句很有情趣?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明理由。
(结合练习二)
四、延伸、拓展:假设此时正值除夕夜,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请你分别用四字短语对祖国、父母、爷爷奶奶、同学、朋友、老师表示不同的祝福。
五、总结:传统的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里回归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知道民族的讲究,祖国的传统。
这正是作家刘绍棠要告诉我们的。
六、布置作业:了解了祖辈们是如何过新年的,又亲身感受了现在过年的习俗,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将来人们又将怎样过年呢?课后写一篇《畅想2053年新年》,想像未来的过年。
七、向课本质疑:解决十个问题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来的有价值,同学们对文章本身可有质疑的地方?(视时间而定)
读课文,质疑。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互评。
课后反思: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