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甘菊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深圳市福田区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

深圳市福田区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
s i h we h t h tl c u r n eae f k n a mi a ta i ui nd sr t s 6 . 4 h . h c c u i 6 3 % o e t- u t s o dt a e t a c re c ra o a i c bh F t i i 2 1 m w ih o e pe 1 . 9 s t o o Mi r n a t c wa 5 d fh t o tlge n etae n F t n dsr t a r e b l r a i ui i i .Mia i ca t a d sr u e o mo nan ,p k ,ra s te t a d c mmu i e .Th C U  ̄ a tc k n a mir bh i i td t tb u ti s a s o d ,sres n o r nt s i e O C r
r n ea e ft swe d i c n mi oe ta d plnain wa ag r n d t ti henau a e o d r o e twa h ag s .a c u t e c a o e n e o o c fr s n a tto slr e .a ha n t tr ls c n a y frs st el e t c o n . r hi r ig fr8 6 n o 5. 5% o h oa c ur n ea e .Th n U O Sde r eo fte tt o c re c a l r e ij r U g e f肘 a a mir ta n F in d src s i l ewe n ga e3 i ni cabh i ut ititWa ma ny b t e d a r n rd a d g a e 2,whih b ln e O mo ea ea d g nl a g e e e p ciey c eo g d t d rt n e te d ma e lv lr s e tv l.

薇甘菊防治情况汇报

薇甘菊防治情况汇报

薇甘菊防治情况汇报
薇甘菊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在农业生产中,薇甘菊也被广泛应用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

本文将就薇甘菊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薇甘菊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用于防治作物病害。

薇甘菊所含的挥发油和生物碱成分对一些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有效防治作物的霉病、锈病等真菌性病害。

通过将薇甘菊提取物喷洒于植物表面,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薇甘菊也被广泛用于防治农作物的害虫。

薇甘菊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对一些昆虫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能有效减少害虫对作物的危害。

同时,薇甘菊提取物对一些昆虫的幼虫和成虫也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减轻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

此外,薇甘菊还可以作为生物农药的原料,通过提取薇甘菊中的有效成分,制备成各种类型的生物农药,用于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相比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对人畜的安全性更高,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农民和农业生产者的青睐。

总的来说,薇甘菊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生物活性成分,使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绿色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植物资源。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薇甘菊的有效成分及其应用技术,进一步推广薇甘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薇甘菊危害现状及有效防除关键技术

薇甘菊危害现状及有效防除关键技术

薇甘菊危害现状及有效防除关键技术一、薇甘菊的生物特性薇甘菊是菊科的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农林害草,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已广布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我国的香港、广东、台湾等省区灾害严重。

薇甘菊是多年生草质藤本,种子数量多而小,可借风力进行远距离传播,英文有“一分钟一英里”别称。

薇甘菊每个茎节处都易长出根而发育成新的个体,且每个茎节处都可以长出二个枝条,每个枝条上又有多个节,每个节又重新分生出枝条,因此,蔓延和扩展的速度很快。

薇甘菊一般在3月开始生长,6-8月最快,种子苗个体一年可以长长一千多米,11月开始大面积开花,花期一般维持2-3个月,至翌年1-2月为结实期,开花后花枝部分枯萎,以备来年生长。

二、深圳市薇甘菊危害现状薇甘菊在我市六区所有乡镇或街道办均有分布,范围极为广泛,到2003年年底,薇甘菊危害面积超过5000公顷,造成树木死亡面积超过300公顷,对我市山地森林、城市公园及绿地、果园等造成了严重危害。

薇甘菊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果林、灌木林、池塘田埂丛林、城市园林绿地、路边丢弃地等。

主要通过攀援、覆盖其它植物,造成其它植物“缺光饿死”,直接破坏森林生态系统,致使森林退化为灌草丛,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农业和种植业直接影响是造成产量减产或成本增加。

三、薇甘菊防除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1.防除工作安全要点(1)防摔倒。

防除工作多林地、山地,地势崎岖不平,应谨防摔跤;(2)防蛇伤,特别是要防青竹蛇;(3)防蜂、蚊虫叮咬:薇甘菊多的地方多有马蜂或黄蜂,注意预防;(4)注意身体或衣物防护,以防有刺植物挂伤或划破。

2.防除方法(1)防除药剂:药剂使用森草净10%可湿性粉剂,对水稳定,在酸性液体中易水解失效。

(2)防除药剂浓度及喷药设备:防除药液配制使用浓度为5‰,即1kg药兑200kg水,用喷雾喷粉机喷施。

实际配药过程中可稍微加大一点药量,但不可以过大。

(3)药液配制:配药时分大桶配药和喷药机配药两种方法,具体操作如下:①如若以大桶盛药液,则可以根据桶中水的重量,按照药、水配比直接加入药剂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可湿性粉剂颗粒完全溶解)后再盛入喷雾机中进行喷药使用,施药量为100平方米喷施药液15kg,注意可以先加药剂后加水,有利于药剂溶解。

林地薇甘菊防治对策分析

林地薇甘菊防治对策分析

林地薇甘菊防治对策分析作者:李志华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1年第03期摘要薇甘菊作为外来的有害物种,曾多次入侵珠三角地区,其生长及繁殖速度快,会给当地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

以防治薇甘菊为主要内容,首先分析了薇甘菊的危害,其次对广东地区采取的防治机制进行了介绍,最后以为薇甘菊特性为切入点,围绕防治对策展开了讨论,并提出改造植物群落、进行人为干预等建议,推进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人为干预;防治对策;薇甘菊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95–02薇甘菊被称作植物杀手,属于典型的有害杂草。

20世纪末,薇甘菊开始在珠三角地区蔓延,并呈现出持续扩散的态势。

统计数据表明,每年薇甘菊都会给广东省带来高达数亿元的损失,无论是当地生物、林业生产,还是生态环境,均受到了薇甘菊入侵的严重威胁。

作为国内防治薇甘菊经验最为丰富的地区,广东省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治体系,可减弱薇甘菊带来的不良影响。

基于此,对防治薇甘菊的有效对策展开了讨论,以供参考。

1 薇甘菊的危害入侵我国的薇甘菊,通常能快速覆盖裸露地、攀附乔木及灌木,通过释放特殊化学物质的方式,抑制苗木生长,进而导致森林大面积枯萎。

该植物的形态特征如下:藤本以木质及草质为主,有极长根茎,可攀援、匍匐在其他苗木或地面上,幼期呈圆柱形[1]。

叶面以卵形、三角卵形较为常见,长度集中在4~12 cm,宽度约为4~8 cm。

由检测数据可知,薇甘菊多入侵经济树种,如橡胶、桉树以及甘蔗,无论是苗木还是农作物,如果被薇甘菊覆盖,均会在短时间内走向死亡。

由此可见,只有对防控薇甘菊加以重视,视情况拟定相应方案,才能避免林业及农业受到严重影响,确保经济发展达到预期。

2 薇甘菊防治机制近年来,广东等地纷纷将建设薇甘菊防治机制的工作提上日程,强调以专业公司和施工人员为主体,对防治项目进行承包建设。

广东省用来防治薇甘菊的资金构成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中央补助、地方财政、自筹资金,无论是前期申报,还是最终的绩效评价,均被纳入管理范围,而全过程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是确保潜在问题能够被及时发掘并得到处理。

珠海金湾区薇甘菊的危害及防治方案

珠海金湾区薇甘菊的危害及防治方案

珠海金湾区薇甘菊的危害及防治方案作者:陈荣朴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年第05期摘要:薇甘菊是我国新入侵的、危害性极强的农林害草。

本文概述了珠海金湾的薇甘菊分布情况,并从薇甘菊的生态学特性、传播途径以及危害性特征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薇甘菊;分布;危害;防治措施;珠海金湾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也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草质藤本植物,原产热带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被称为“植物杀手”。

20世纪80年代传入深圳,90年代末蔓延至珠江三角洲地区,并继续向周边地区扩散,爆发成灾。

近年来,珠海金湾区也受到了严重的危害。

掌握薇甘菊在金湾区的分布规律,摸清受危害的土地面积,便于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除治,对保护金湾区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薇甘菊在珠海金湾区的分布情况珠海市金湾区下辖三灶、红旗2个镇,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陆海相连,地貌开阔平坦,北部红旗镇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南部三灶镇以丘陵、低山为主,兼有滩涂。

全区陆地面积190.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6.45万亩,最高海拔约275米。

经调查,全区2015年薇甘菊危害面积为1556.87亩。

主要分布在金湾区的公路两侧绿化带,路边荒地,鱼塘边,疏于管理的蕉林地,山林地低海拔沟谷地域。

在新建公路绿化带、工业园区等地段新发现有薇甘菊分布,且危害程度较重,主要原因可能是工程建设、绿化种植、填土作业等人为生产活动的传播。

2015年,共踏查了金湾区94个点,薇甘菊危害的分布规律如下:1.主要分布在海拔25米以下地区,共约1557亩,其中海拔10-25米约155亩、海拔0-9米约1402亩。

2.主要分布在山边林地(683亩,占总面积的43.8%)、荒地(490亩,占总面积的31.5%)、公路绿化带(330亩,占总面积的21.2%)和其他区域(54亩,占总面积的3.5%)。

保山市薇甘菊发生现状及防控措施

保山市薇甘菊发生现状及防控措施

保山市薇甘菊发生现状及防控措施作者:师桂玲段才德许薇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3期师桂玲,段才德,许薇(保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保山 678000)摘要:薇甘菊是世界性的恶性杂草之一,具有扩展快、根除难、危害严重等特点。

本文介绍了保山市薇甘菊发生现状,防控薇甘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控薇甘菊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薇甘菊;监测;防控现状;措施与建议1 保山市薇甘菊发生现状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连接,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连接,西南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西北和正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67.78km,境内海拔高差大,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提供了易于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特别是现代经济交流、物资流动、人员来往的大幅度增加,也为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008年在保山市昌宁和龙陵两县发现薇甘菊种群分布点,保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根据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的要求,迅速组织五县(区)在薇甘菊潜在发生地方开展调查与防控。

截止2014年底,全市薇甘菊发生面积572.6hm2,其中农地285hm2,林地160hm2,其它生态环境127.6hm2。

2 防控薇甘菊存在的问题薇甘菊是世界上最难以控制的恶性杂草之一,其受害国家和地区多年来采用了多种防治措施,由于其扩散途径广泛,扩展能力强,但如何控制其扩散依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1)保山市复杂的生态地理条件决定薇甘菊防控工作难度大。

保山地处云南省西部,国境线长167.78km,相邻德宏州薇甘菊发生严重,导致外来风险来源居高。

薇甘菊在保山市入侵的生境类型、危害种类十分复杂,不仅入侵多种作物农田、林地和果园,而且在荒地、公路、水库、河流等生境十分普遍,不仅给调查、监测与防治工作带来极度困难,而且对防治技术要求极高,一项技术通常难以全面应用。

2)薇甘菊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扩散能力和侵入能力,薇甘菊二次入侵与复发形势较为严峻。

薇甘菊工作总结

薇甘菊工作总结

薇甘菊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团队在薇甘菊公司取得了许多成就。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
团队合作,我们成功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项目,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们团队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团队在市场营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精心策划和执行,我
们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产品,并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我们不断优化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其次,我们在产品研发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们团队不断探索创新,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

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获得了认可,还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为公司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我们团队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我们注重员工
的培训和成长,激励团队成员发挥自己的潜力,共同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凝聚了团队的力量,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创新、务实、合作、共赢”的价值观,不断提升
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体验。

我们将继续加强市场营销,拓展国际市场,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我们也将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打造更加强大的团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而言之,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的一年,也是我们不断成长
和进步的一年。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公司的长远目标而不懈奋斗!。

深圳市福田区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

深圳市福田区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

深圳市福田区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刘俊武;江世宏;白晓庆;陈晓琴【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0(022)006【摘要】对深圳市福田区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表明:薇甘菊在福田区的发生总面积为562.14 hm2,占全区绿地总面积的16.39%,山地、公园、大道、街道社区等均有分布,其中以梅林山、梅林水库周边、银湖山等山地,莲花山、笔架山、梅林公园等市政公园,以及梅林街道等社区绿地的天然次生林、经济果林、人工林的发生面积较大,天然次生林发生面积最大,占发生总面积的85.65%,危害程度以覆盖20%~60%的中度危害(3级,占57.27%)和覆盖<20%的轻度危害(2级,占42.33%)为主.【总页数】3页(P118-119,125)【作者】刘俊武;江世宏;白晓庆;陈晓琴【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5【相关文献】1.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薇甘菊危害情况和发生因素研究 [J], 张阳;张华2.深圳市福田区社区老年人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分析 [J], 邓雪萍;黄月娇;杨衬;陈瑞莉;余贺杲3.深圳市福田区社区老年人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分析 [J], 邓雪萍;黄月娇;杨衬;陈瑞莉;余贺杲4.深圳市福田区中学生伤害行为发生情况分析 [J], 杨梅;蒋立新;邓凯杰;舒彬;程慧;李玥5.罗湖区薇甘菊分布与危害情况调查及防治措施 [J], 姜丹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薇甘菊(Chrysanthemoides monilifera)是原产南非的一种外来有害植物,也叫做南非菊。

该物种于19世纪末通过种子和根茎传入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国家,后又在上世纪50年代传入南美洲、太平洋诸岛。

近年来,薇甘菊逐渐传入中国多个省份,包括云南省普洱市,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

本文将就普洱市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进行讨论。

一、普洱市薇甘菊的发生状况普洱市位于云南省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且以山区为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普洱市的自然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脆弱。

其中,外来有害植物薇甘菊的介入更是让当地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据当地野外调查发现,薇甘菊生长在山区、草地、森林边缘等多种生境中。

它是一种多年生的灌木或小乔木,高度可达2-4米,叶子呈卵形或菱形,有白色硬毛;花朵黄色,具有显著的香气;果实有毒。

一旦薇甘菊进入生态系统,很容易适应当地环境并茁壮成长,甚至会逐渐逐出其他植物种类,造成生态破坏。

在普洱市,薇甘菊的生长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海拔山区,以及小溪河流附近。

除此之外,在城市园林、农村耕地等场合中,也有薇甘菊的存在。

据考察,普洱市薇甘菊的花期为1-5月,每株植株平均可以产生100到300颗果实。

这些果实可以通过空气、水流、人工等途径传播,进一步扩大种群。

二、薇甘菊的危害薇甘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1. 竞争优势。

薇甘菊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容易占据其他植物生存的空间和养分。

在生态系统中,薇甘菊常常形成单种或者是少种混交的林地或植物群落,降低了环境的物种多样性。

2. 造成土地侵蚀。

由于薇甘菊的根系较发达,容易在露天条件下滑坡或者河流冲击等情况下引发土地侵蚀,对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造成一定威胁。

3. 经济损失。

薇甘菊可以繁殖出大量的种子,在土地养护不到位的情况下,容易造成雪藏和扩散,给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4. 生态破坏。

薇甘菊调查报告

薇甘菊调查报告

薇甘菊调查报告篇一:薇甘菊方案XX局(部门)20XX~20XX年薇甘菊防治实施方案薇甘菊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在我市10个区、县级市有发生,主要发生分布在公路铁路两边、河流沿岸、农田、果园、林地周边及低洼潮湿的荒地等地方。

薇甘菊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入侵蔓延速度快、覆盖生境,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可直接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根据监测调查,我局(部门)管辖范围内的薇甘菊发生面积万亩,其中XX区(县级市)发生面积万亩(注:此处发生情况要明确到各有关区、县级市一级)。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薇甘菊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办函[20XX]313号)和省林业局等6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薇甘菊除治工作的通知》(粤林[20XX]98号)要求,为遏制薇甘菊危害的蔓延,保护我市绿化建设成果,维护农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目标:通过全面系统、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到20XX年底,将薇甘菊灾情控制在局部范围内,使薇甘菊发生(覆盖度≥5%或攀援率≥5%)面积每年递减10%,为害程度逐年减轻,实现基本消除薇甘菊危害,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林业生产安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任务:20XX—20XX年,完成薇甘菊防治面积万亩,其中化学防治面积万亩,人工防治万亩,压缩发生面积万亩,有效遏止薇甘菊蔓延扩散的速度,实现对薇甘菊疫情的可持续控制。

二、防治原则(一)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原则。

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全市防治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

各部门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防治工作。

(二)依靠科技、综合防治原则。

依靠科技成果和专家指导,大力推广应用薇甘菊防治新技术,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防治技术,保护好生态环境。

(三)加强宣传、持续控制原则。

大力宣传普及薇甘菊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发现新疫点,并采取有效的扑灭措施,持续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薇甘菊调查

薇甘菊调查

薇甘菊调查111附件1薇甘菊调查、监测方法一、薇甘菊调查1.2010年薇甘菊调查工作由各县,区,农环站组织实施。

调查表填到乡镇~薇甘菊分布与危害区域图作为调查报告的附件上报市农环站。

,.薇甘菊危害等级的划分暂按以下规定执行。

根据薇甘菊危害其它植物的程度~划分为4级:无危害:薇甘菊不攀援、不覆盖其它植物~其它植物与薇甘菊竞争不处劣势~记为“0”,轻度危害:其它植物较少受薇甘菊攀援或覆盖~被薇甘菊覆盖度<20%~生长受到较小或不明显的影响~记为“+”,中度危害:其它植物较多被薇甘菊攀援或覆盖~被薇甘菊覆盖度达20%,60%~生长明显受到较大的影响~生长状态较差~记为“++”,重度危害:其它植物被薇甘菊覆盖度>60%~被覆盖植物生长严重受阻或濒临死亡或致死~记为“+++”。

3.经济损失的测算暂按以下方法进行。

,1,农业损失=产量损失+质量损失产量损失=发生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损失量×单位数量产品价格质量损失=发生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单位数量产品质量损失导致的价格下跌量!!!111例如:某地薇甘菊发生面积1000亩~主要危害玉米~没有薇甘菊危害的玉米田平均产量为700公斤/亩~薇甘菊危害的玉米田平均产量为500公斤/亩~收购价格平均为1.7元/公斤~则薇甘菊在该地区每年造成的直接农业损失为:1000亩×,700公斤/亩,500公斤/亩,×1.7元/公斤=34万元,2,草场经济损失=发生面积×单位面积牧草损失×单位牧草载畜量×单位牲畜价值例如:某地薇甘菊发生面积1000亩~每亩每年牧草鲜重减产800公斤~鲜重4000公斤牧草载畜量为1头牛~每头牛价值3000元~则薇甘菊每年在该地区造成的畜牧业经济损失为:1000亩×800公斤/亩×1/4000,头/公斤,×3000元/头=60万元,3,林业经济损失=发生面积×单位面蓄积量损失×单位蓄积量的价值例如:某地薇甘菊发生面积1000亩~每亩每年森林蓄积量减少1立方米~平均每立方米市场价格为500元~则薇甘菊每年在该地区造成的林业经济损失为:1000亩×1立方米/亩×500元/立方米=50万元二、薇甘菊预警监测,.各相关县农环站要督促、指导辖区内薇甘菊预警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按月及时上报监测结果。

薇甘菊在海南岛分布特征及其生长环境调查

薇甘菊在海南岛分布特征及其生长环境调查

2024年3月 热带农业科学第44卷第3期Mar. 2024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Vol.44, No.3收稿日期 2023-05-23;修回日期 2023-06-27基金项目 海南省省属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专项(No.KYYS-2021-25);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No.CXJJ-2020-003)。

第一作者 苟志辉(1983—),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有害生物生态调控和林产品质量提升评价,E-mail :***************。

薇甘菊在海南岛分布特征及其生长环境调查苟志辉 王鑫 曾亚红 钟圣赟 卢国鹏[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 海南海口 571100]摘 要 为探究薇甘菊在海南岛的分布状况以及明确其在海南岛的生长环境条件,通过实地踏查,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海南岛内薇甘菊的生活环境。

结果显示:(1)海南岛有110个薇甘菊生长点,分别分布在海南省的18个市县,并呈现出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2)薇甘菊在低海拔的路边、林边和水边最为常见;(3)薇甘菊常伴随禾本科、菊科、豆科和天南星科植物出现。

海南省的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为薇甘菊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踏查研究可以明确海南岛薇甘菊分布现状,为薇甘菊在海南省的防控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 海南岛;薇甘菊;分布特征;生长环境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2008/j.issn.1009-2196.2024.03.011Investig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Environment of Mikania micrantha H.B.K. on Hainan IslandGOU Zhihui WANG Xin ZENG Yahong ZHONG Shengyun LU Guopeng[Hainan Academy of Forestry (Hainan Academy of Mangrove) Haikou, Hainan 571100, China]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Mikania micrantha H.B.K. on Hainan Island and to clarify its environmentalconditions for growth on Hainan Island, we analyze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M. micrantha on Hainan Island through field-work and a review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are 110 M. micrantha growing sites on Hainan Island, 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18 cities and counties in Hainan Province and are more common in the north and less common in the south; (2) M. micrantha is most common at low altitudes along roadsides, forests, and waterfronts; and (3) M. micrantha often accompanies plants of Gramineae, Asteraceae, Leguminosae, and Aspidistrae. The tropical monsoon oceanic climate of Hainan Province provides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M. micrantha . This study can clarify the distribution status of M. micrantha on Hainan Island and provide a fundament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 micrantha in Hainan Province.Keywords Hainan Island; Mikania micrantha H.B.K.;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growing environment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 )别名小花蔓泽兰、小花假泽兰,属于菊科(Asteraceae Bercht. & J. Presl )、假泽兰属(Mikania Willd )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灌木状攀缘藤本,为无性或有性生殖,生命力强,生长极其迅速,故有“一分钟一英里草”(Mile-a-minuteweed )之称[1-2]。

植物入侵实验报告

植物入侵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对本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研究植物入侵对本地植物群落的影响,我们选取了薇甘菊这一外来入侵物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分析其入侵对本地植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薇甘菊:外来入侵物种,原产于南美洲,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和入侵性。

(2)本地植物:选取与薇甘菊生长环境相似的本地植物,如灌木、草本植物等。

(3)土壤:采集实验地土壤,过筛后备用。

2. 实验方法(1)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地选取相同面积的两个区域,分别作为薇甘菊入侵组和本地植物对照组。

(2)薇甘菊入侵组:在入侵组区域种植一定数量的薇甘菊,并定期浇水、施肥,保持薇甘菊的正常生长。

(3)本地植物对照组:在对照组区域种植与入侵组相同数量的本地植物,并采取相同的栽培管理措施。

(4)监测与数据采集:定期对实验区域进行监测,记录薇甘菊和本地植物的生长状况、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环境指标。

(5)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薇甘菊入侵组和本地植物对照组在植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环境方面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群落结构(1)薇甘菊入侵组:入侵组区域薇甘菊覆盖度较高,植物种类单一,生物多样性降低。

本地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数量明显减少。

(2)本地植物对照组:对照组区域植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

本地植物生长良好,数量稳定。

2. 生物多样性(1)薇甘菊入侵组:入侵组区域生物多样性降低,物种数量减少,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

(2)本地植物对照组:对照组区域生物多样性较高,物种数量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

3. 土壤环境(1)薇甘菊入侵组:入侵组区域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含量降低,pH值偏酸性。

(2)本地植物对照组:对照组区域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适中。

四、结论与讨论1. 结论(1)薇甘菊入侵对本地植物群落结构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薇甘菊监测调查规程(试行)

薇甘菊监测调查规程(试行)
农林 科研
・ 2 8 7 ・
薇 甘菊 监测 调查规程 ( 试行 )
赖 晓娟 ( 广 东省 东源 县林 业局 , 广 东 东源 5 1 7 5 0 Nhomakorabea0 )
摘 要: 薇甘菊是一种恶性杂草, 扩散速度快, 属外来入侵有害植物; 及 时做好疫情监测调查, 控制薇甘菊扩散蔓延 , 在 萌芽阶段进行除治。 关键词: 薇甘菊; 监测 ; 调查 ; 治理 由于薇甘菊生长迅速 , 茎节随时可 以生根并进行营养繁殖 , 且有丰 薇甘菊( Mi k a n i a m i c r a n t h a H . B . K ) 是一种恶性杂草 , 入侵扩散速度 能 播并覆盖侵 人地的生境。 在 人侵地薇甘菊与其他植 快, 一旦入侵 即难以根除 , 所以做好薇甘菊疫情监测调查尤为重要 , 只 富的种子 , 有及时发现及时清除, 将灾害消灭在萌芽阶段 , 防小、 防了 , 才能有效控 物的竞争过程中,通过缠绕阻挡其他植物的光照影响其生长甚至导致 死亡 ,同时争夺其他植物 的水分和养分而使其他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与 制继续扩散蔓延态势 , 更好地进行灾害治理。 1薇 甘菊 的 生物学 特性 繁殖 , 此外还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的他感作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竞 地区植被中许多乔 、 灌木死亡。 将严重影响群落生物 1 . 1分类地位。薇甘菊 ( M i k a n i a mi c r a n t h a )是菊科( A s t e r a c e a e , 争 的结果会使侵 ^ C o m p o s i t a e ) 假泽兰属 ( Mi k a n i a ) 植物 , 该属全世界约 2 7 3种 , 主产于热 多样性的发展。 3监 测调查 方法 带美洲 , 2 种产于南非 , 2 种产于亚洲 。根据各种文献及现有的标本材 料, 我国分布有 2种 , 一种则是薇甘菊 , 属外来种 , 现广泛分布在香港 、 薇甘菊的发生情况调查 , 分为分布面积调查和发生危害程度调查 , 地段 , 林地要落实到资源 广东等地 ; 另一种是假泽兰( Mi k a n i a c o r d a t a ) , 该种广布于热带亚洲 , 我 调查结果要落实到行政区划和具体的小地名 、 地籍林班小班。 查清分布面积和发生危害面积 , 以提供制定防治措施方 国记载该种产于海南 、 云南 、 台湾等地。 案和防治计划的依据 。调查时间为每年 4 — 5 月份和 1 0 ~ 1 1 月份 ( 开花 期) , 在实施除治和种子成熟前进行调查。 常年全面监测薇甘菊发生情况 , 对疫区进行调查 , 分布面积以 l mz 为统计起点 ,发生危害面积 以轻度危害程度面积为统计起点。林地分 布、 发生面积按二类资源调查资料 的林业小班面积统{ 十 。 3 . 1薇甘菊分布情况凋查。调查薇甘菊分布范围和分布面积 , 一般 调查薇甘菊生长占地面积在 1 平方米以上地点 ,依据薇甘菊的形态特 征和发生危害时的覆盖态势状况来确定。采用踏查和 目测相结合 的方 法, 重点踏查海拔 6 0 0 m 以下的山谷、 河溪两侧湿润地带以及公路和铁 路沿线的人工林地、 天然次生林地 , 特别是果园、 林缘、 林中裸地以及垃 圾场、 公路和铁路沿线 。通过直观 目视 , 根据薇甘菊对林木 、 果树 、 作物 等危害形成的症状( 树叶变黄 , 枝条 、 茎叶干枯 , 影响生长 , 树木 死亡 1 . 2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质藤本 , 茎圆柱形 , 具棱 , 匍匐或攀缘 , 多分 等 ) , 来确定危害程度和灾害面积 。可应用 G P S 定位仪和运用林业资源 枝。单叶对生 , 叶薄 , 基部心形或戟形 , 先端渐尖 , 近全缘至粗波状齿 , 基 小班地图来确定面积。 薇甘菊分布面积 =无危害面积 +轻度危害面积 +中度危害面积 + 出3 ~ 7脉 , 两面无毛 , 叶柄基部( 节部) 具环状物或狭小近膜质的托 叶。 头状花序小, 数 目多, 含小花 4朵, 在枝端排成复伞形花序状 , 复花序顶 重度危害面积 3 . 2薇甘菊发生程度调查。根据薇甘菊对其它植物的危害程度 , 确 生或侧生。花白色 , 总苞片 4 枚, 管状 , 5齿裂 。瘦果细小 , 黑色, 冠毛白 色, 由3 0 多条刺毛组成 。在广东南部 , 花果期从 8 月到翌年 2 月( 形态 定—个具体分布地点薇甘菊的发生程度等级。 零星分布( 无危害 ) : 薇甘菊不攀援 、 不覆盖其它植物 , 即被薇甘菊 如图 ) 。 1 . 3繁殖特 陛。 ( 1 ) 有性繁殖 。 薇甘菊的花果期在广东南部是每年 8 覆盖度 < 5 援率 < 5 %, 其它植物与薇甘菊竞争生长不处劣势, 记为 0 ” 。轻度危害 : 其它植物较少被薇甘菊攀援或覆盖 , 被薇甘菊覆盖度为 月到翌年 2 月, 花期极短, 从现蕾至开放需要 3 0天 , 而花蕾 的生长期则 “ 长达 2 5天, 盛花期时间大约 5 天, 开花后 5天完成受精 , 再过 5 ~ 7 天种 5 - 2 牵 沩5 - 2 0 %, 被侵害的植物生长受阻的影响不明显 , 记为 其它植物较多被薇甘菊攀援或覆盖, 被薇甘菊覆盖度达 子成熟, 即散布。薇甘菊开花数量很大 , 在0 . 2 5 m2的面积 内, 有小花多 + ” 中度危害 : 达 1 3 6 5 4 8 ~ 2 0 1 1 8 8 朵 。薇甘菊种子细小 , 千粒重 0 . 0 8 9 2 g , 顶端有一圈 2 0 ‰6 0 %,或攀援率为 2 0 3 0 %,受侵害的植物生长受阻的影响较明 生长状态较差 , 记为“ + + ” 。 重度危害: 其它植物被薇甘菊攀援或覆盖 冠毛 , 可借风力 进行远距离传播。薇甘菊种子为需光种子类型 , 种子在 显 、 被薇甘菊覆盖度 > 6 ∞ 或攀援率 > 3 0 %, 受侵害的植物生长严重受 光照下萌发而在黑暗中受到抑制。 在最适宜的条件下 , 催芽后第 2 天开 严重, 始萌发 , 第三天出现萌发高峰 , 萌发率达 7 7 %, 6 ~ 8天内完全萌发 , 总萌 阻或基 本 停 I 匕 生长, 记 为“ + + + ” 。 薇甘菊发生面积 = 轻度危害面积 +中度危害面积 +重度危害面积 发率达 9 5 %以上。( 2 ) 无 陛繁殖 。由于薇甘菊的茎节处可以长出大量不 3 . 3成灾程度界定标准。其它植物被薇甘菊覆盖度 > 2 捧 爰 摹 定根 , 接触土壤后可长成植株 , 其茎可进行无性繁殖。在雨季进行人工 2 0 o / o ( 3 年内新发生区 )和覆盖度 > 6 ∞ 或攀援率 > 3 O %( 3年以上发生 清除后 , 其砍断的茎杆如果不爆晒 , 遇水土后 , 每段茎节都可重新生长 > 成个体。薇甘菊开花数 目多、 结实量大 、 无I 生 繁殖陕等特 I 生 是其 陕速蔓 区) , 受为害的植物生长严重受阻, 或濒临死亡 , 或被致死 。

薇甘菊

薇甘菊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科: 属: 种: 命名人: 英文名:
菊科Asteraceae
假泽兰属 Mikania 薇甘菊M.micrantha Kunth South American Climber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太平洋诸岛屿、毛里求斯、澳大利亚、中 南美洲各国、美国南部。中国广东、香港、澳门、云南和广西等地。
[10]邵 华 ,彭少麟,等.薇甘菊的化感作用研究[J].生态学杂志, 2003 ,22(5) :62 ~ 65 .
13.3.3 入侵特点:
(1)薇甘菊是一种喜阳好湿的热带性杂草,生长极其迅速,并与其他藤本植物 共同通过盖幕作用对附主植物加以危害。
(2)土壤肥力对薇甘菊生长的分布影响不大,而相对重要的因子是光照和土壤 水分。
方法:适当种植适生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建立稳定的复层群落。可选 用生长速度快、广树冠 易繁殖扩散的树种进行群落改造。eg.幌伞枫、 血桐、香阴等。
(2)田野菟丝子控制技术[9,13,14]
田野菟丝子的生态学特征:是旋花科菟丝子属的寄生草本植物,无根,茎缠绕, 纤细,黄色或红褐色,借助吸器固着寄生,无叶,花小,白色,种子卵形、淡 褐色,长约1mm,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无叶细藤缠绕植株的枝、茎或叶, 其吸器与寄主植物的维管系统相通,从寄主获取养分和水。
[12]王勇军,廖文波,等.除莠剂森草净防除薇甘菊的效果及其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 报,2003,42:181-186.
文本内容
二、薇甘菊的物理防除
(1)人工清除
传统意义的人工清除就是利用人工铲除、割除、拔出或火烧等方法江薇 甘菊地上部分清除。人工清除是防治薇甘菊最早、最原始的方法。

薇甘菊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薇甘菊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薇甘菊防治工作情况汇报一、病虫害防治工作情况1. 病害防治(1)菌核病:菌核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灰色斑点,逐渐扩大并变成圆形坏疽。

我们采取了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相结合的施肥方式,通过增加土壤养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并使用有机农药对薇甘菊进行喷施,有效地控制了菌核病的发生。

(2)炭疽病:炭疽病主要是由于高湿度和温度过大,加上土壤酸性过高引起的。

我们在种植过程中特别注意保持土壤的通风和排水,合理施用石灰等中和土壤酸性的物质。

同时,对受影响的叶片进行及时剪除,并采用有机农药进行喷雾,有效地控制了炭疽病的发生。

2. 害虫防治(1)蚜虫:蚜虫主要危害薇甘菊的嫩叶,会导致叶片生长异常和黄化,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植株的生长。

我们定期进行蚜虫的清除工作,采取了有机农药和植物提取物进行喷雾,有效地控制了蚜虫的数量。

(2)斑潜蝇:斑潜蝇主要危害薇甘菊的地下部分,会导致根系腐烂和植株生长不良。

我们在种植过程中采用了深翻土壤、种植抗病品种和合理施肥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斑潜蝇的危害。

二、防治效果评估通过以上的防治措施,我们对薇甘菊的病虫害进行了有效的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病害方面,菌核病和炭疽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植株的叶片状况良好,生长状况良好。

在害虫方面,蚜虫和斑潜蝇的数量明显减少,对薇甘菊的危害程度明显降低。

总体上看,薇甘菊的生长状况良好,产量稳定增加。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在今后的薇甘菊种植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的通风和排水,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二是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药材的质量安全;三是加强害虫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治害虫的危害。

同时,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薇甘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科研投入,加快研发更加环保、高效的防治技术和产品。

综上所述,薇甘菊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薇甘菊方案

薇甘菊方案

XX局(部门)2012 ~2015年薇甘菊防治实施方案薇甘菊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在我市10个区、县级市有发生,主要发生分布在公路铁路两边、河流沿岸、农田、果园、林地周边及低洼潮湿的荒地等地方。

薇甘菊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入侵蔓延速度快、覆盖生境,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可直接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根据监测调查,我局(部门)管辖范围内的薇甘菊发生面积万亩,其中XX区(县级市)发生面积万亩(注:此处发生情况要明确到各有关区、县级市一级)。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薇甘菊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办函[2009]313号)和省林业局等6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薇甘菊除治工作的通知》(粤林[2011]98号)要求,为遏制薇甘菊危害的蔓延,保护我市绿化建设成果,维护农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目标:通过全面系统、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到2015年底,将薇甘菊灾情控制在局部范围内,使薇甘菊发生(覆盖度≥5%或攀援率≥5%)面积每年递减10%,为害程度逐年减轻,实现基本消除薇甘菊危害,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林业生产安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任务:2012—2015年,完成薇甘菊防治面积万亩,其中化学防治面积万亩,人工防治万亩,压缩发生面积万亩,有效遏止薇甘菊蔓延扩散的速度,实现对薇甘菊疫情的可持续控制。

二、防治原则(一)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原则。

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全市防治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

各部门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防治工作。

(二)依靠科技、综合防治原则。

依靠科技成果和专家指导,大力推广应用薇甘菊防治新技术,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防治技术,保护好生态环境。

(三)加强宣传、持续控制原则。

大力宣传普及薇甘菊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发现新疫点,并采取有效的扑灭措施,持续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三、疫情监测调查(一)调查时间监测调查工作由各部门按相应职责每年分春、秋两季进行。

薇甘菊的调查与防治

薇甘菊的调查与防治

薇甘菊的调查与防治摘要:探讨薇甘菊的危害特点,入侵过程,在广西陆川县发生情况与调查诊断技术,初步防治方法。

关键词:薇甘菊生物学特征调查方法防治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它是菊科假泽兰属植物,又称它为“植物杀手”,被我国林业部定为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

它扩散和蔓延迅速,生长快,繁殖强,入侵后能够迅速攀援并覆盖乔木、灌木,受遮盖的植物因光合作用受阻而枯萎,此外它还能够产生克生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独霸一方”。

薇甘菊由于外表并不特别,入侵和蔓延过程往往不被注意,当在林区广泛定居、危害、成灾,甚至已经形成种子再次扩散时才被发现,不仅对林分造成损失而且防治困难,所以应该引起林农和经营单位的关注。

1 入侵过程美洲中、南部是薇甘菊的原产地,后来传入亚洲、大洋洲,20世纪20年代进入香港,80年代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出现。

2009年粤境林区内发生面积达22万公顷。

2010年传入广西:当年6月,在陆川县乌石镇乡村公路边一片两年生的巨尾桉广九品系林地边缘首先发现,面积只有3片如桌球台大小的在地面上的藤本。

同年10月已经蔓延到距离原生长地点10多米外的桉树植株下部,个别单株1、2高度位置已有藤蔓攀援,2011年8月,该地的薇甘菊已经在攀上7、8米高的多株桉树顶端,2012年1月陆川县中、南部多个乡镇及相邻的博白县南部,已经广泛出现。

2 调查方法要控制薇甘菊的危害,必须掌握识别和调查方法。

时间选择。

3月开始旺盛生长,直到8、9月份都是绿色一片,以嫩蔓、嫩叶为主;少数花从8月开始出现,10、11月大量开花,此时可以看到一片全是白花,每年8月至翌年2月是花果期。

开花盛期发生区为白色;而元旦、春节前后是大量种子成熟和扩散季节,发生区除白色外,间杂有些枯黄的色泽。

不同时期的薇甘菊发生地点外观有所差异。

3 远处判断薇甘菊在郁闭度大、光照少的林分内不易生长,也不喜欢生长在贫瘠干旱的土地上。

马尾松等松类它不爱攀援。

深高速公司薇甘菊防治工作情况报告

深高速公司薇甘菊防治工作情况报告

深高速公司薇甘菊防治工作情况报告
为切实做好薇甘菊的防治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我公司非常重视该项工作,召开了薇甘菊防控工作会议,并将任务落实到每个养护工人,现将我公司薇甘菊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薇甘菊普查情况:
我公司开展了薇甘菊的普查,薇甘菊发生面积19600 平米,其中龙岗区范围面积3810平米,全部是轻度发生。

(祥见深高速防治薇甘菊报表)
2、薇甘菊防治工作措施
在每次的防治工作开展之前,各路段管理人员积极地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发生、分布情况,落实防治面积及防治的区域,公路绿化养护工人在修剪、除草过程中发现薇甘菊连根拔除,清除后将薇甘菊的茎、根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堆放,以防其传播,及早进行实施防治是防治薇甘菊较有效方法。

同时,各路段管理人员加强新入职养护工人防治薇甘菊技术指导,提高绿化养护工人防治薇甘菊技术水平,达到群防群治,确保实效长效。

附:深高速防治薇甘菊报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薇甘菊调查报告
篇一:薇甘菊方案
XX局(部门)20XX~20XX年薇甘菊防治实施方案
薇甘菊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在我市10个区、县级市有发生,主要发生分布在公路铁路两边、河流沿岸、农田、果园、林地周边及低洼潮湿的荒地等地方。

薇甘菊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入侵蔓延速度快、覆盖生境,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可直接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根据监测调查,我局(部门)管辖范围内的薇甘菊发生面积万亩,其中XX区(县级市)发生面积万亩(注:此处发生情况要明确到各有关区、县级市一级)。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薇甘菊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办函
[20XX]313号)和省林业局等6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薇甘菊除治工作的通知》(粤林[20XX]98号)要求,为遏制薇甘菊危害的蔓延,保护我市绿化建设成果,维护农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目标:通过全面系统、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到20XX年底,将薇甘菊灾情控制在局部范围内,使薇甘菊发生(覆盖度≥5%或攀援率≥5%)面积每年递减10%,为害程度逐年减轻,实现基本消除薇甘菊危害,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林业生产安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任务:20XX—20XX年,完成薇甘菊防治面积万亩,
其中化学防治面积万亩,人工防治万亩,压缩发生面积万亩,有效遏止薇甘菊蔓延扩散的速度,实现对薇甘菊疫情的可持续控制。

二、防治原则
(一)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原则。

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全市防治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

各部门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防治工作。

(二)依靠科技、综合防治原则。

依靠科技成果和专家指导,大力推广应用薇甘菊防治新技术,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防治技术,保护好生态环境。

(三)加强宣传、持续控制原则。

大力宣传普及薇甘菊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发现新疫点,并采取有效的扑灭措施,持续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三、疫情监测调查
(一)调查时间
监测调查工作由各部门按相应职责每年分春、秋两季进行。

春季调查时间为4-5月份实施除治工作前,秋季调查时间为10-11月份种子成熟前(开花期)。

(二)调查内容
1.调查薇甘菊的分布范围;
2.调查薇甘菊的发生面积,其发生面积的统计方法可以薇甘菊生长延伸及覆盖面积为标准,具体可采取实地拉线丈量或采用GPS测量等
方法进行;
3.在地形图上标示薇甘菊的发生地点与面积;
4.列表统计调查结果;
5.编写薇甘菊疫情调查报告。

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将统计结果和调查报告于每年的5月30日前和11月30前报“市薇甘菊防治工作领导指挥机构”汇总。

四、实施防治
(一)防治时间
根据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为提高防治效果,一般在每年其种子成熟前的4—10月份进行防治。

(二)防治措施及策略
1.人工清除
第一种方法:适用于薇甘菊散生型发生地,主要是指新入侵发生地和已有实施除治的再发生地,其特征是单株相对独立生长,在春季、夏初,薇甘菊藤蔓较短时将其连根拔除,连续进行3~4次。

第二种方法:适用于薇甘菊覆盖率较大的发生地,主要是指不适宜采用除草剂除治的地方,在薇甘菊营养生长期至
种子成熟前,先清除薇甘菊地上部分的藤蔓,使用刀、枝剪等将上树的薇甘菊藤蔓在离地面0.5米处割断,再用铲或锄挖出根部,然后集中烧毁或就地深埋。

清理后的区域再次萌发薇甘菊植株时,可按第一种方法进行多次拔根除治。

人工清除的主要技术关键有三个环节:一是人工清除时间在每年的
4-9月;二是由于薇甘菊的根、茎被折断后遇土遇水可以重新复生为新个体,必需连续清除,每年清除3次,切忌偶尔清除一次,又任其再生、扩展;三是人工清除必需尽可能连根拔起,关键是清除根,且人工清除后应将薇甘菊的茎、根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堆放,以防其传播。

2.化学防治
在薇甘菊连片生长且无其它农作物的丢荒地、农用地周边、果园边、林地等地方,可选择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防治。

一般使用的化学除草剂包括嘧磺隆(商品名:森草净)、
2.4—B微乳剂(商品名:灭薇净)、农达或草甘麟等。

使用化学除草剂必须注意用药安全和生态安全,防止发生药物危害和生态灾害。

在防治时对薇甘菊茎叶进行均匀定向喷雾,喷至茎叶湿透为止,如喷后4—6小时内遇雨须补喷,6天内不松土,以充分发挥其内吸传导作用。

施药一般在薇甘菊生长旺盛期,即每年的5—9月为最佳时期,力求做到“一喷、二查、三灭杀”全面控制的效果。

3.综合防控措施。

根据薇甘菊危害地方的不同环境状况,结合防治的实际情况,可综合选用人工、化学和植物群落改造等措施进行防治。

五、防治工程量和经费概算
根据当前的薇甘菊发生情况和20XX年总体控制目标,20XX—20XX 年防治工程量和经费概算如下:
(一)防治工程量
1.20XX年根据薇甘菊发生分布调查的结果,在薇甘菊发生分布区内统一开展全面的防治工作。

预计本年度实施防治面积万亩,其中化学防治面积万亩,人工清除面积万亩。

2.20XX年巩固上年度已控制到发生危害程度以下的发生分布区域,继续统一开展全面的防治工作。

预计本年度实施防治面积万亩,其中化学防治面积万亩,人工清除面积万亩。

3.20XX年巩固上年度已控制到发生危害程度以下的发生分布区域,继续统一开展全面的防治工作。

预计本年度实施防治面积万亩,其中化学防治面积万亩,人工清除面积万亩。

4.20XX年巩固上年度已控制到发生危害程度以下的发生分布区域,继续统一开展全面的防治工作。

预计本年
篇二:关于佛山地区的生物入侵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佛山地区的生物入侵情况的调查报告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类交往的增加以及对环境干扰的加剧,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对侵入到佛山的外来植物进行调查,摸清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分布现状、扩散动向及其危害程度,以便采取有效的监控和防治对策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

这对保护佛山市的本土植物及其生态环境、人类生存与健康,以及加快本地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结果:
本研究根据文献资料整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佛山市外来入
侵物种进行统计调查,对外来入侵物种的优势科属、生活型、危害程度、数量特征、来源等数据分析,并运用dmaP网格及聚类的方法对入侵物种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佛山市共有外来入侵植物有23科47属55种,种数最多的是菊科,其次是禾本科。

其它科物种数较少,其中含2~3属的共5个科,而仅含1属的科达16个。

入侵植物中双子叶植物20科39属47种,
单子叶植物3科8属8种,无论是科、属、种,
入侵植物中均以双子叶植物均占有明显优势。

生活型分析结果显示草本44种,灌木6种,
藤本3种,乔木2种,分别占总数的80.00%、
10.91%、3.64%和5.45%,以草本植物占明显
优势。

(2)物种原产地分析表明,佛山市的外来入侵植物以来自美洲的种类最多,区系成分中以热带分布占明显优势。

因此,华南区域在引种外来植物时,应严格审查来自热带美洲的物种。

(3)对不同镇区入侵植物种类分析表明,禅城区的入侵植物种类最少,其次为顺德区南部、南海区中部及三水区中部,入侵物种数量最多的区域为三水区南部和高明区北部。

南海区入侵植物状况较为严重,各镇区入侵植物种类均在40种以上。

在个体分布上,五爪金龙、马缨丹等15种外来入侵植物分布范围最广泛,在佛山全市26个镇区内均有分布。

假马鞭、银花苋、蛇婆子、美
洲虾钳菜等分布范围相对较小。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就目前存在的55种入侵植物而言,其在佛山市适应分布范围广泛,没有特定的分布区域,一旦这些入侵植物的蔓延失去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4)佛山市55种外来入侵植物中,危害程度严重的有11种,中等的有19种,较轻的有25种。

入侵物种对佛山的局部生态环境已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已经造成较大范围危害的物种包括薇甘菊、凤眼莲(水葫芦)等。

水葫芦简介
【学名】Eichhorniacrassipes(mart.)Solms
【别名】水葫芦、凤眼蓝、水葫芦苗
【分类】雨久花科,凤眼莲属
【植物特点】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

因它浮于水面生长,又叫水浮莲。

又因其在根与叶之间有一像葫芦状的大气泡又称水葫芦。

凤眼莲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

花为多棱喇叭状,花色艳丽美观。

叶色翠绿偏深。

叶全缘,光滑有质感。

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的良好
植物。

但是也有害处:水葫芦繁殖能力很强,就是
因为太强了,覆盖在整个湖面,使得水中的其他植
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水中的动物没有得到充分
的空气与食物,不能够维持水中的生态平衡。

甚至
有时会堵塞水道。

研究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