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著名的的红色教育基地——白公馆和渣滓洞红色之旅
介绍重庆红色文化的作文
介绍重庆红色文化的作文
红色的重庆
重庆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还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圣地。
在重庆的渣滓洞和白公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这些革命烈士当中,有我们熟悉的江姐和小萝卜头。
这次,我和爸爸就亲自来到了渣滓洞和白公馆,我们先去了渣滓洞。
渣滓洞和白公馆只有一路之隔。
在路的两侧,种着许许多多的大树,个个挺拔秀丽,让人仿佛看到了革命烈士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我们沿着公路向里走,一会儿便来到了监狱——渣滓洞。
当我们走进曾经关押革命烈士的监狱时,我都流下了眼泪,厚厚的木桌上已是粗糙万分,留有当年反动派严刑拷打的痕迹,听讲解员说,烈士们白天承受着酷刑,寒冷的夜晚要几个人睡一张床,共用一床破棉絮被子。
看到眼前满目凄惨的景象,我的眼角湿润。
当看到他们烈士用鲜血写下的书信时,心中又激起了一股强烈的爱国力量,这字里行间流露出烈士对建立新中国坚定信念,更使我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伟大。
如果说渣滓洞是人间地狱,那白公馆便是人间天堂。
那里风景秀美,处处鸟语花香,这里是由国民党高官白驹建筑的别墅,听见讲解员说,白驹因为喜爱白居易,于是吹嘘自己是白居易的后代,看了使人无比愤恨,更使我无比憎恨白驹这欺压百姓的国民党狗官。
这次旅行使我明白了我们应向
革命烈士学习,不屈不挠,奋发图强。
渣滓洞心得体会
渣滓洞心得体会渣滓洞心得体会篇一: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红色之旅——参观渣滓洞、白公馆心得体会垫江一中王文建在一个天气明媚的日子里,学校党支部组织本校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乘车到重庆主城参观渣滓洞、白公馆。
来到渣滓洞我们每个人都面色凝重,想着当年监狱的恐怖气氛、感受着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坚强革命精神。
试想一下,当年的渣滓洞监狱是怎样的一种环境:高墙上如蜘蛛网般密布的高压铁丝网、外院岗楼上如临大敌的哨兵和那黑洞洞地对着各个监室的枪口,还有那在放风坝四处游动着特务看守、不时从审讯室里传来的鞭打声和特务们如狼似虎的嚎叫声,这只能让人想起这是一所人间地狱,阴森、恐怖,对于被关押的革命者来说,如果没有钢铁般的坚强革命意志,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坚守革命立场。
我在参观中得知,担任过中共重庆城区区委书记的李文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先是关押在渣滓洞,后来转移到白公馆,被捕后在特务的酷刑威逼下没有屈服,经受住了最初的考验,但是在被关押了八个月之后,他叛变了。
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的关押,使他逐渐变得意志消沉起来,国民党军统特务给他两种选择: 要么为军统工作而生,要么被枪毙。
面对死亡的威胁,他选择了苟且偷生。
这也说明,无休无止的长期关押,比酷刑拷打更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的意志。
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够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豪迈气慨。
参观了渣滓洞我的心情异常的沉重,想当年无数的革命烈士被关在这里,长期忍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绝不动摇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不叛变,不消沉,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支撑着自己,他们坚信中国的革命会迎来成功的那一天。
他们的意志比磐石还要坚定,正是这样的信念和意志筑起中国革命固若金汤的精神统一战线。
对于一个人来说,理想和信念是十分重要的。
在白公馆、渣滓洞关押之中也有人叛变了,就是在无休无止的被关押期间,意志不坚定,信念有所动摇,所以思想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否坚定决定着他最后的归宿。
党支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红岩参观学习活动
党支部开展党员参观学习活动7月12日,为了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创建学习型党支部,高场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全体党员在重庆渣滓洞、红岩纪念馆、白公馆、歌乐山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活动。
我院党支部组织参观了歌乐山的白公馆和渣滓洞。
看了掩映在林木间的旧址以及陈列的图片、实物,心里想像着江姐、许云峰、小萝卜头等一张张坚贞不屈的脸庞,恍若隔世,心潮不平,思绪驰向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
歌乐山,一个如此动听的名字,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然而,六十年前,这里却是阴森恐怖的人间地狱,几百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妇女甚至小孩遭到国民党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折磨和屠杀,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上的渣滓洞、白公馆,染红了松林坡、步云桥和梅园。
渣滓洞,一个原本就不会讨人喜欢的地方。
今天,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进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渣滓洞监狱,呈现在眼前的仍然是一派萧杀的景象。
院落的四周是虎视眈眈的碉堡、暗哨、铁丝网,院中的牢房是黑暗、潮湿、阴冷、仅三米见方的小屋。
每个房间住十人左右,房中惟一通风的地方是那个巴掌大的窗户。
看到一组组陌生的名单,看到一张张发黄的照片,眼前浮现出革命志士的宁愿把牢底坐穿的视死如归的音容笑貌。
在渣滓洞监狱的一个不起眼的房间里,我看到了监狱的刑讯室,看到了用来拷打、迫害革命志士的数十种刑具。
那些脚镣、手铐、烙铁早已锈迹斑斑,皮鞭、老虎凳也蒙上厚厚的灰尘。
讲解员缓缓描述着骇人听闻的“披麻带孝”、“烤人油”、“点灯”等人间酷刑,实在不忍卒听。
参加革命者并非铁板一块,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淫威酷刑和突如其来的死亡威胁,刘国定等贪生怕死者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们把党的机密和盘托出,成了可耻的叛徒。
而江姐等革命烈士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却表现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
在白公馆监狱,我看到一面用红色绣花被面做成的五星红旗。
缀在中间的一颗大星和环绕四周的四颗小星,都是用草纸做成的,这是狱中难友为迎接重庆解放而精心制作的一面国旗。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沉重的记忆,让人铭记那些为了正义和自由而付出巨大牺牲的英勇灵魂。
白公馆和渣滓洞,就是这样的地方。
当我踏入这片曾经被黑暗笼罩的土地,心中涌起的是无尽的感慨和深深的敬意。
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后被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改建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
这里四周崇山峻岭,绿树成荫,然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却无法掩盖其背后的血腥与残酷。
走进白公馆,那狭小的牢房、冰冷的刑具,仿佛都在诉说着当年革命者所遭受的非人折磨。
一间间阴暗潮湿的房间,墙壁上残留着的斑驳痕迹,似乎还能感受到革命者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抗争。
渣滓洞,距离白公馆不远,同样是一个让人痛心的地方。
这里原是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
后来,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改造成了监狱。
渣滓洞的牢房更加简陋,空间更加狭小,囚犯们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看着那一个个狭小的窗口,难以想象当年的革命者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下来的。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令人动容的场景。
那些革命者们在狱中写下的诗句和信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信仰的坚守和对未来的希望。
他们明知自己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却依然毫不退缩,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真理和正义。
其中,江竹筠烈士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
她在狱中受尽了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至今回荡在我的耳边,让我对她的英勇和坚韧充满了敬佩。
还有小萝卜头宋振中,他是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依然渴望学习,渴望自由。
然而,残酷的敌人却无情地剥夺了他幼小的生命。
看着他的照片和事迹介绍,我的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怜悯。
参观完白公馆渣滓洞,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那些英勇的革命者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享受着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讲解
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讲解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渣滓洞白公馆是一处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地方。
作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见证了重庆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文情怀。
在这座古老的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交融,领略到重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渣滓洞白公馆建于20世纪初,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和西方现代建筑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白公馆曾是重庆著名的百货公司和文化中心,见证了重庆城市的商业繁荣和文化发展。
如今,它已成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在白公馆的讲解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座建筑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白公馆的建筑结构精巧,雕梁画栋,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湛工艺和文化传统。
其内部装饰华丽,艺术品和文物丰富,展示了重庆近代历史和文化的瑰宝。
讲解员们会向游客介绍白公馆的建筑风格、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这座建筑的魅力。
除了建筑本身,白公馆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在讲解中,我们可以听到关于白公馆主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建筑背后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白公馆作为一处历史建筑,见证了重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记录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奇。
通过讲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历史故事,感受到重庆城市的丰富文化底蕴。
此外,白公馆还是重庆城市的文化中心和艺术殿堂。
在讲解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白公馆举办的各种艺术展览、文化活动和学术讲座,以及与城市文化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性。
白公馆致力于传承和弘扬重庆的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城市文化发展,成为了一个汇聚文化资源和精神力量的重要平台。
通过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白公馆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总的来说,重庆渣滓洞白公馆是一座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建筑,它承载着重庆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讲解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白公馆的建筑特点、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领略到这座建筑的独特魅力。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有感_初中作文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有感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有感
“今朝我辈成仁去,顷刻黄泉又结盟”,好一首慷慨的小诗,但句句都是革命者们对国民党反动派特务的鄙夷和威慑,重庆这个充满山城美景和朦胧雾气的城市,似乎一直也掩盖着在白公馆和渣滓洞这两口残害革命烈士的活棺材。
从1946年开始,国民党罪恶的双手就伸向了共产党,1947年,大批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诱骗的革命人士就被押送到了重庆白公馆和渣滓洞,其中不乏孩子,虽然物是人非,这里早已开辟成为了热热闹闹的红色旅游胜地,但我依稀可以闻见当日可怕屠杀的血腥味,可以听见革命烈士对于革命不灭的盼望和期待,可以看见他们的热血洒在这神圣的土地上。
小萝卜头的故事,江姐的故事仍然在这里上演着,看着陈列在白公馆的那面“五星红旗”,我不由得感触到了很多,在那面“五星红旗”上我看到了他们眼中想象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可以看见,五星红旗在他们眼中在他们心中飘扬的那一瞬间,仿佛此时此刻,重庆就要解放了,他们正拿着这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向远处招手欢迎解放军战士。
他们是多么地渴望和平和幸福,对于残忍的刽子手,他们又是表现出多么不懈的鄙视神态,因为他们有热血,有对于红色的追求。
参观的时间很短,但仿佛跨越了半个世纪,那个年代的岁月已然1 / 2
不复存在,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而美满,然而谁又能想到当初的新中国是这些革命烈士用这样的鲜血换来的呢?向我们伟大的烈士们,致以最深刻的怀恋和敬意!
2 / 2。
渣滓洞心得体会
渣滓洞心得体会篇一: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红色之旅——参观渣滓洞、白公馆心得体会垫江一中王文建在一个天气明媚的日子里,学校党支部组织本校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乘车到重庆主城参观渣滓洞、白公馆。
来到渣滓洞我们每个人都面色凝重,想着当年监狱的恐怖气氛、感受着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坚强革命精神。
试想一下,当年的渣滓洞监狱是怎样的一种环境:高墙上如蜘蛛网般密布的高压铁丝网、外院岗楼上如临大敌的哨兵和那黑洞洞地对着各个监室的枪口,还有那在放风坝四处游动着特务看守、不时从审讯室里传来的鞭打声和特务们如狼似虎的嚎叫声,这只能让人想起这是一所人间地狱,阴森、恐怖,对于被关押的革命者来说,如果没有钢铁般的坚强革命意志,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坚守革命立场。
我在参观中得知,担任过中共重庆城区区委书记的李文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先是关押在渣滓洞,后来转移到白公馆,被捕后在特务的酷刑威逼下没有屈服,经受住了最初的考验,但是在被关押了八个月之后,他叛变了。
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的关押,使他逐渐变得意志消沉起来,国民党军统特务给他两种选择:要么为军统工作而生,要么被枪毙。
面对死亡的威胁,他选择了苟且偷生。
这也说明,无休无止的长期关押,比酷刑拷打更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的意志。
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够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豪迈气慨。
参观了渣滓洞我的心情异常的沉重,(:渣滓洞心得体会)想当年无数的革命烈士被关在这里,长期忍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绝不动摇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不叛变,不消沉,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支撑着自己,他们坚信中国的革命会迎来成功的那一天。
他们的意志比磐石还要坚定,正是这样的信念和意志筑起中国革命固若金汤的精神统一战线。
对于一个人来说,理想和信念是十分重要的。
在白公馆、渣滓洞关押之中也有人叛变了,就是在无休无止的被关押期间,意志不坚定,信念有所动摇,所以思想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否坚定决定着他最后的归宿。
参观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观后感
参观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观后感重庆渣滓洞白公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古老的白公馆,对其印象深刻。
整个观后感如下:首先,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展现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和融合。
建筑外观充满了古典的气息,大理石的柱子、雕花的门框、精美的瓷砖等工艺细节展示了古老建筑的精细工艺。
而内部设计则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大面积的玻璃窗户和明亮的灯光让整个空间显得开阔明亮。
这种融汇中西建筑风格的设计让人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魅力。
其次,参观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让我对白公馆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白公馆建于1933年,曾是白崇禧将军的住所。
白崇禧将军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军事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白公馆展览馆中,我了解到了他的生平事迹和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等。
这让我对白崇禧将军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参观白公馆还让我领略到了重庆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
白公馆坐落在重庆渣滓洞附近,这个地方是重庆的老城区之一,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历史建筑和巷道。
在参观白公馆的路上,我可以看到老城区的街道、巷弄和民居,感受到了重庆独特的山城文化。
另外,白公馆周边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美食,比如洪崖洞和辣子鸡等,这使得参观白公馆的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重庆渣滓洞白公馆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白公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在展馆中,我看到了许多历史照片和文物,了解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白公馆作为白崇禧将军的住所,曾为他的现代化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平台。
通过了解白公馆的历史,我深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来之不易,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总的来说,参观重庆渣滓洞白公馆是一次富有教育意义的体验。
通过参观白公馆,我不仅了解到了白崇禧将军的事迹,还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的建筑风格和周边的文化景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这次观后感将会伴随着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探索一直保留下去。
白公馆渣滓洞观后感
白公馆渣滓洞观后感物资部杨艳按照公司党组织统一布置,2013年11月18日到20日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到重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瞻仰、悼念烈士的英灵---红岩革命圣地,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令人思绪万千,瞻仰烈士们的牢房,略晓烈士的伟绩,超越时空与烈士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浩气长存的烈士群雕,栩栩如生的烈士塑像,气势磅礴的大型浮雕,以及精美的大型壁画,烈士诗文碑林,似乎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使我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好象天亦有情,当我们来到渣滓洞时,天突然间下起了绵绵小雨,缓缓行驶的旅游客车在“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雪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这熟悉的红梅赞歌声中,把我们带到了歌乐山。
歌乐山位于重庆西北郊,郁郁葱葱,松涛阵阵。
整个歌乐山由一种红色岩石组成,这种岩石象钢铁一样坚硬,当地的人们又叫这种岩石为“红岩”。
记得少年时代,《红岩》这本书曾使我爱不释手,《烈火中永生》这部电影曾经看过几遍,江姐、许云峰、华子良等英雄形象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仿佛将我的思绪带回那个年代。
首先我们参观了渣滓洞。
据说渣滓洞原来是一个煤窑,由商人程尔昌于1920年开办,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后来军统强行征用改建成监狱,原来渣滓洞煤窑入口被新修的建筑遮蔽,2007年的山洪暴雨反倒把入口给冲刷出来了。
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我们进入了渣滓洞,呈现在眼前的是阴森、恐怖、带有杀气景象。
四周的碉堡、暗哨、铁丝网令人觉得阴森恐怖。
院中的牢房是3米见方的小屋,潮湿、阴冷。
从墙上的照片可以看出住10人左右,屋中唯一通风的地方是那个巴掌大的窗户,手指粗的铁条插入其间,革命先辈在这里经受酷刑考验。
1947年12月,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关人,关押人员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人员,著名的“江竹筠,许建业”等烈士在此关押。
刑讯室里头摆着各种各样的刑具:冰冷的手铐,脚镣,沾有斑斑血迹的皮鞭,恐怖的老虎凳,和著名的“竹签”......这些用来摧残共产党人的身体,折磨他们意志的刑具和各种匪夷所思的刑罚,我看用毛骨悚然来形容已经有些词不达意,要用“反人类暴徒”这顶帽子才将将适用。
重庆主城红色景点
重庆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景点。
以下是一些重庆主城的红色景点:
1. 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包括红岩村13号、曾家岩50号、桂园、《新华日报》旧址等。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
2. 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3.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所在地。
4.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曾是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所在地,现为革命纪念馆,展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文物。
5. 渣滓洞:位于重庆市歌乐山,曾是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秘密监狱,现为革命纪念馆,展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文物。
6. 重庆巴蜀山城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一个以展示红色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纪念馆。
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照片和实物。
7. 桂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人的故居,现为革命纪念馆。
8. 《新华日报》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曾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的所在地。
这些红色景点以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和壮丽的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重庆参观渣滓洞白公馆有感
清明节参观渣滓洞,白公馆感想在全党欢庆中国共产党91岁生日之际,2012年清明节前夕我按照公司党支部的安排组织下到山城重庆接受红色教育、重温入党誓词。
在美丽的重庆市区,在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烈士陵园。
我在参观中思考,在思考中深深的感触,我有以下三点体会:1、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必须加倍珍惜。
小萝卜头的遭遇,我深受感动。
联想起自己的童年,看着自己的孩子们,我生长在农村,虽然吃得不是很好,但是吃饱了;虽然穿得不是很好,但穿暖和了;虽然我们家离学校远一些,但终究是有学上。
和小萝卜头比真是天壤之别,我们太幸福了。
现在,每当我看到青年公寓旁边那些来自乡下的建筑工人,他们住在工棚里,晴天蚊子咬,雨天湿气侵,而他们中间,就有相当部分的人与我同岁,我就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好。
如果自己不抓紧时间学习,真的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党的多年培养。
我们现在的生活,得益于谁呢?得益于社会主义,得益于党的领导。
要是搞资本主义,我现在能读博士吗?不行,我只能是一个世袭农民的儿子。
2、严守党的纪律,永不叛党。
《红岩魂》里面,相当一部分入狱的共产党员,都是由于叛徒的出卖而被捕的。
虽然大家在《八条建议》里提到“严惩汉奸、叛徒”,但我个人认为,叛徒原来也是我们中的一员,我们之间不也是互称同志的吗?我看,关键是个人要严守党的纪律,永不叛党。
只有每个人做到这一点,汉奸、叛徒才不可能出现。
所以,我们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从我自己做起,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永不叛党。
严守党的纪律,主要的一点是把党的纪律内化成自身的一部分,而不是认为严守党的秘密是一种负担。
3、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
《红岩魂》里演到集中营大屠杀开始前夕,狱中的难友们一度开始讨论“我们死后,有人记住我们吗”?“五十年之后,重庆该什么样子”?而许晓轩烈士这时候站出来,告诉大家:要把我们宝贵的地下斗争经验总结出来,献给党,这才是献给新中国的最好礼物。
烈士的话感人肺腑,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党和人民。
白公馆渣滓洞参观心得
白公馆渣滓洞参观心得(原创版4篇)目录(篇1)一、前言二、白公馆的历史背景与景点介绍三、渣滓洞的历史背景与景点介绍四、参观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五、总结正文(篇1)一、前言在重庆市,有两处著名的历史景点——白公馆和渣滓洞。
它们都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记忆,是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的见证。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这两处景点,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坚定的信仰和伟大的精神。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参观心得。
二、白公馆的历史背景与景点介绍白公馆位于重庆市,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故名。
1946 年以后,这里成为了国民党特务机关关押政治犯的地方。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白公馆的历史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小萝卜头”的。
这个名叫宋振中的孩子,从小就和爸爸妈妈被关押在白公馆,由于严重营养不良,长得头大、身体小,难友们都叫他小萝卜头。
他可是一个很重要的人,许多重要信件都是通过他来传递的,只可惜,他死的时候只有9 岁。
三、渣滓洞的历史背景与景点介绍渣滓洞原为人工采掘的煤窑,因渣滓多而得名。
距离白公馆 2.5 千米,这里主要关押一般犯人。
在参观渣滓洞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当时犯人们所经历的痛苦与折磨。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在墙壁上刻下的革命诗篇,它们充分体现了革命先烈们坚定的信仰和伟大的精神。
四、参观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在参观白公馆和渣滓洞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
那些革命先烈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坚定信仰,为理想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他们的英勇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同时,我也为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而感到幸运,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参观白公馆和渣滓洞,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信仰。
目录(篇2)一、前言二、白公馆的历史背景与结构三、渣滓洞的历史背景与结构四、参观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五、结束语正文(篇2)一、前言在重庆市,有两处著名的历史景点——白公馆和渣滓洞。
渣滓洞、白公馆游记
我孩时就十分喜欢看《红岩》这本小说,深深为书中的江姐、许云峰、成岗等英雄人物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动。
我曾经不止一次想去白公馆、渣滓洞看一看,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在我的印象中,白公馆、渣滓洞应该是在崇山峻岭,高山密林深处,可来到这里一看,不成想它却是在城市的边缘。
2011年5月1日下午,我们班集体坐着大巴车,经过沙坪坝、古色古香的瓷漆口镇后,来到了歌乐山“S”形的林中公路。
车窗之外满是碧绿茂盛的乔木,好一个幽静的地方。
忽然,一尊尊白色人物塑像映入我们的眼帘。
他们有的坐着,在苦思冥想;有的站着,昂首眺望远方;有的手挽手肩并肩,脸上露出笑容。
穿过一段林荫小道,就看见一块巨大的石碑矗立在路旁,上面写着五个大字“渣滓洞监狱”。
到了,我们仅走了几步,监狱就在路边的山坳露了出来。
渣滓洞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歌乐山下,三面环山,远望去就像一个的乡村四合大院。
监狱四周是高高的围墙,上面架着一米多高的铁丝网。
围墙内有几栋瓦房,不太高却很坚固。
围墙、房屋全是灰黑色,显得十分阴森恐怖。
1939年,国民党中统特务逼死了矿主,霸占煤窑及矿工住房,将其改造成监狱,关押“政治犯”。
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外院。
在外院的门口处,耸立着一个岗楼,站在岗楼上,就能监控内院犯人的一切行动。
走近外院的审讯室,那里陈列着许多刑具,有铁镣、手铐、斧头、钉子、虎尾棒、电椅子。
据说最残酷刑罚是“老虎凳”,“老虎凳”由横凳和垂直的柱子或者靠背组成,两者呈九十度。
敌人用刑的时候,让革命者坐在上面,上身要坐正挺直,紧贴靠背或者柱子。
考虑到用刑的时候,革命者会反抗挣扎,所以必须将革命者的双手反绑在靠背后面。
必要时可先将其五花大绑,上身要完全固定紧贴在靠背上,与横凳保持九十度,这样用刑的效果比较好。
有的时候还要将革命者的脖颈用绳索缠绕勒住,以增加他的痛苦。
双腿放到横凳上面,双腿并拢,大腿和膝盖部分要用绳索或者皮带牢牢地绑缚在横凳上,使双腿完全不能向上自然弯曲。
参观重庆白公馆、渣滓洞有感
参观重庆白公馆、渣滓洞有感高坪七小邱晓莉7月24日,单位党支部组织共产党员同志到山城重庆,参观了著名的白公馆、渣滓洞,接受红色教育,瞻仰先烈英灵。
我的心灵不仅是经受了一次思想教育,更是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拷问。
我是在上学的时候读小说《红岩》,看电影《烈火中永生》、《江姐》中对“白公馆”、“渣滓洞”有一定的了解的,所以对这一历史名胜我是抱着浓厚的向往前去参观的。
白公馆、渣滓洞都位于重庆歌乐山中,歌乐山不高,离市区也不远,两处相距也较近,在山中只有五分钟的车程,它们是国民党特务关押、迫害革命志士和进步人士的看守所。
白公馆位于半山腰处,是一幢二层别墅,原属于四川一个姓白的军阀的,所以叫“白公馆”,内设地牢、刑讯洞、牢房。
渣滓洞四面环山,原是小煤窑,因开采出的煤矸石多,被称为“渣滓洞”。
1944年,军统局看中后就想法侵占了煤窑,兴建了看守所。
渣滓洞监狱名为“渣滓洞”其实并不是在山洞中,而是紧邻小煤窑一处的一所大院,院墙上有铁丝网,院内是十多幢一、二层小楼。
解放战争期间,前后有近三百名革命志士和进步人士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在这里,绝大多数牺牲在重庆临近解放的大屠杀中,仅有十多人侥幸幸免。
在这两处的房屋内放置有烈士们生前所用的器具、所写的书信的仿制品,墙壁上陈列有一百多位烈士的照片和简单的生平事迹介绍。
他们当中有男有女,比较著名的有江竹筠烈士(江姐)、许晓轩烈士、蔡梦慰烈士、陈然烈士等。
照片上的烈士们一个气宇轩昂,没想到竟是那样的年轻!三十岁以上的很少,大都二十几岁,最小的只有十九岁。
他们牺牲在一个人一生中正风华正茂的时侯,为了信仰和理想,经受住了种种严刑拷打和非人折磨,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为党、为人民、为革命毫无保留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直至年轻的生命!令人震撼的是,“小萝卜头”牺牲时甚至只有八岁,他从八个月大的时候就被关押直至八岁被杀害,他一生中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唯一一次见过外面的世界是通过斗争要求随妈妈外出看病,在轿子上透过轿子的透气口才看到了一眼。
重庆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重庆红色旅游心得体会重庆红色旅游心得体会一:重庆-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祖国处处是革命的热土。
但是要真正选择一处,细细体会其中的深意,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我对那过去的历史是不怎么了解的,但是难得好友相约便去了重庆一游,此行收获颇多。
重庆之白公馆、渣滓洞没到重庆之前总惦记着一定要到白公馆和渣滓洞看一看。
因为在从小受的教育中,这里是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与敌人战斗的地方,它在我心中的位置同井岗山、延安等革命圣地一样神圣。
到了重庆才发现,这里仅被当做一个旅游景点,并没有他的特殊之处。
就连工作人员和导游也没有其他能推销旅游产品的景点卖力,人们仿佛每天都在沉睡中渡过........之所以叫白公馆是因为这里原先是一位白姓人家的房子,后来国民党发现这里人烟稀少,很适合秘密关押共-产-党人,所以就征用了,名字也就这么叫了下来。
这里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故名。
1939 年国民党军统局将此地改建为监狱,1943年中美合作所改为第一监所。
监狱背靠歌乐山,四周高墙、电网密布,墙外制高点上有岗亭和碉堡。
大门终年紧闭,只有侧面开一小门与外界相通。
狱内有牢房20间。
从小路行进,不多时便到了著名的渣滓洞。
渣滓洞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
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
1943年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所关押“政治犯”迁此,于1947年4月迁回。
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另有两间平房作女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
1946年7月,息烽监狱、望龙门看守所撤销后,在押人员全部撤并于渣滓洞看守所。
1947年4月,渣滓洞看守所一度关门,关押人员全部转回白公馆,10月,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看守所,恢复关人,关押的主要有“六一”大逮捕、“小民革案”、“挺进报案”和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人员,关人最多时达300余人。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特务纵火焚烧了渣滓洞,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余皆不幸牺牲。
渣滓洞白公馆简介
渣滓洞白公馆简介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是一处缅怀英烈并让人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
白公馆,原本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因白驹自诩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后代,便附庸风雅用诗人的字号“香山居士”前面二字,为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
而附近老百姓还是习惯性的按照当地的习俗称为“白公馆”。
1939年军统局用30两黄金将其强行购买,改成秘密监狱。
白公馆关押人员最多时达100多人,并且关押的都是军统局认为案情比较严重或是级别比较高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随家乡的红色足迹
前言
为积极响应学院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号召,在实践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过去5 年和10 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增强自己对党的感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激发自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我跟家乡同学决定进行一次缅怀家乡革命先烈的红色之旅活动,于是我们利用寒假时间参观了重庆著名的的红色教育基地——白公馆和渣滓洞。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不仅深刻领悟到了十八大精神的内涵,而且也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肩负民族复兴的使命感。
指导思想
了解国情、民情相结合,要聚焦民生热点,心系三农,实践基层,志愿服务社会,弘扬奉献精神,对当地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情况开展调查,并对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发展状况进行调查。
围绕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开展寻访老党员(老红军)、探寻革命遗迹等历史回顾、记录类活动,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学习党史的研究课题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活动,在寻访、考察过程中为老党员(老红军)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进行一次红色精神的追溯。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对前辈们的革命道路更加了解,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和平的不易,提高我们爱国意识,通过一系列革命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在生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到一些在书本上感悟不到的道理,弘扬现代主旋律。
走进社会,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通过参与革命教育活动,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建立是何等不易。
实践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2013年1月26日
活动地点:重庆红色教育基地——白公馆、渣滓洞
实践内容
革命人文参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遗址
白公馆渣滓洞系国民党政府时期“国民党军事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总部、电台、监狱所在地。
二战后期,曾在此建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是关押和杀害革命志士的人间地狱。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曾被囚禁于此,著名共产党人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等均在这里惨遭杀害。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政权撤离大陆,对囚禁在这里的300 多位革命人士实行集体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一·二七”大学案。
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在重庆沙坪坝郊区的别墅,20世纪30年代,他为了养小妾而修建。
1938年,军统局用30两黄金将其买下。
1939年军统将其改为
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称军统重庆看守所,主要关押国民党政府认为级别较高的政治犯。
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内犯人被迁移至渣滓洞。
白公馆改名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供美方人员居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美合作所撤销,美方人员回国,白公馆才又恢复为看守所。
并且军统将西南的军统集中营,息烽监狱、望龙门看守所、渣滓洞看守所合并,成立了白公馆看守所,后称国防部保密局看守所。
渣滓洞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
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
1943年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所关押“政治犯”迁此,于1947年4月迁回。
1947年12月,关闭半年多的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重新关人。
关押人员来源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
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的被捕起义人员,最多时达三百多人。
江竹筠、许建业、余祖胜等烈士曾在此关押过。
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一楼一底的男牢十六间,女牢二间。
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
”、“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的标语。
我们怀着对先烈的崇敬,再一次来到歌乐山烈士林园,参观渣滓洞、白公馆,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烈士们的英雄事迹。
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的革命者们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很可能实行疯狂的大屠杀,监狱里的共产党员们在牺牲前集体留给党组织的留下最后的嘱咐——“狱中八条”。
这是一群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披沥赤忱倾诉的真知灼见,在烈火与热血中,烈士们得到永生;在烈火与热血中,“狱中意见”八条也得以产生,在他们即将牺牲时还想着为党做最后一件事,也不曾忘记自己的信仰和使命,这种视死如归、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在参观的同时,我们同时也对当地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了解这些年来当地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什么变化,尤其是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实践感悟
这次家乡的红色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学习再学习革命先烈的那种英勇无畏舍家为国的崇高精神,在思想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生活上上不断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勤于学习、树立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精神。
革命烈士们为了解放广大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毫不吝啬地现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人们口中代代相传,教育着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我们要忆苦思甜,居安思危。
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是用红岩勇士们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我们今后的好日子,更需要红岩精神作信念支柱。
此时此刻,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
科学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新形势下,如何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挑战和危机,就是要牢牢抓住“科学发展”这一主线不放松,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以更大发展步伐取得更大经济成效,在科学发展的指引下,实现国强民富,促进社会和谐。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
我们坚信,在十八大报告精神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地领导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指日可待,幸福美好的明天就在前面。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剂,作为一线的教育党员干部,
我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十八大报告精神的指引下,创新教育思路,为祖国、为薛城、为八中的教育事业而努力拼搏。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了解当地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情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十八大的灵魂。
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在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都深刻的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这其实也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停息,昔日的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地方早已从惊涛骇浪恢复成风平浪静.现生活优越与富足安康的我们不应把先烈们的努力只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更应该记住背后那勤劳善良,乐观淳朴的笑容和坚持信念的精神。
此次活动,大家学习了革命先辈的英勇故事,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峥嵘岁月,更加深了入党的光荣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