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意见和建议
农村精准扶贫中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农村精准扶贫中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一、农村精准扶贫中的难点
1.政策及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精准扶贫需要政府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目前政府
的财政收入有限,在农村精准扶贫方面的政府投入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能无法将资金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2.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
虽然政府有意向投入资金进行精准扶贫工作,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的监
督和审计机制,精准扶贫举措很容易流失,扶贫的效果也不能得到最大化。
3.农村贫困地区资源极度匮乏
在贫困地区,由于资源极度匮乏,很多条件不完善,从而对精准扶贫
的实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例如,在贫困地区由于缺乏社会基础设施,不
利于农民参与全面的精准扶贫政策。
4.农村贫困群体意识淡化
由于农村贫困群体长期处于贫困的境地当中,其贫困意识淡化。
他们
不容易及时发现农村贫困的严重程度,也不能准确区分农民的贫困情况。
二、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扶贫
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财政扶持,使农村贫困家庭能够得到足够的帮
助和支持。
精准扶贫的意见和建议
精准扶贫的意见和建议
背景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精准扶贫工作。
通过调查研究,走村入户等方式,全面掌握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以此为依据,制定出针对性的扶贫政策。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面临着种种挑战。
意见和建议
改变扶贫方式
现在的扶贫工作更多地是以“给钱”为主要方式,但是对长期贫困者来说,只是
一时之物,而缺乏改变生活态度和增加收入的机会。
与其花费大量的资金去补贴,不如采用更长远的战略观念,通过发展产业和培训技能等方式来为贫困地区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提高教育水平
教育是推动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根本上来说,如果一个地区的居民没
有受过良好的教育,那么就无法发现并抓住机会。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加强教育设施和加大对相关教育项目的投入来提高整个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加强物质保障
贫困地区很多人都面临着缺少医疗保障,住房条件差,餐饮等物质保障需求。
政府需要更多地投入到这些领域,为长期贫困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和宣传,社会应该增强对扶贫工作的责任感,激发大众的积极性和热情。
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来帮助贫困地区,共同推动扶贫工作的发展。
结尾
精准扶贫工作不仅是中国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通过改
变扶贫方式、提高教育水平、加强物质保障、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式来综合推动扶贫工作的发展。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为贫困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最终会实现“让每一个人过上美好的生活”的目标。
关于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满意度的几个建议
理论经纬群众满意度是精准扶贫成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扶贫效果满意是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最高评价。
当前,贫困山区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满意程度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精准扶贫过程中群众的不满意?未来应该如何进一步提升扶贫满意度?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青海东部贫困山区精准扶贫情况的调研”的实地调研。
青海省东部贫困山区已经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群众的总体满意度,尤其是对政策的满意度非常高,但同时,也还有一部分村民对扶贫政策及其落实持有保守或不满意态度,期望政策力度更大、精准度更高、政策实施效果更好。
这些“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需高度重视。
一、青海东部贫困山区精准扶贫中存在“五忧”1.对农户“我得到的比别人少”心理不平衡之忧村民的满意度大致分为两种:即贫困户非常满意,非贫困户不甚满意。
一方面,贫困户认为政府在扶贫工作上非常重视,政策不仅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实惠,也带来了就业、受教育、产业扶持等其他机会,相比精准脱贫措施实施以前物质生活变化较大;另一方面,非贫困户反映,他们没有享受到精准扶贫政策的福利,生活几乎无变化,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差距较大,从而诱发不平衡心理。
之所以不平衡其根源在于扶贫利益的失衡。
其一,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比较产生心理失衡。
一方面,由于扶贫宣传工作不全面,造成非贫困户的政策知晓率低、满意度低。
另一方面,随着精准扶贫的实施,扶贫工作所带来的利益量增加,引发不满和嫉妒,如果辛勤劳动的收获无法超越贫困户的扶贫帮扶所得,那么勤奋劳动就变得也不那么值钱了,导致村庄村民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恶化,部分非贫困群众产生“扶贫是在扶懒”不公平的想法。
其二,贫困户之间的比较产生心理落差。
结对帮扶中存在着因扶贫者能力差异致使被帮扶者能够获得的帮助显著不同,从而导致获得帮扶较少的贫困户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对结对帮扶工作心生不满,质疑扶贫工作的公平性,引发被帮扶者对扶贫工作的不满。
2.对贫困户“我感觉我还没有脱贫”的不愿脱贫现象之忧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入户政策越来越多,扶贫重心下沉,出现贫困户对政策扶持的期冀越来越大,“等、靠、要”思想普遍,加之脱贫的时间紧、任务重,很多项目必须卡着时间点来推进,干部比农户急。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怎样扶”,是抓好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
应结合帮扶对象自身实际,为其“量身定制”脱贫计划。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扶贫工作是我们一项艰巨的任务。
现我以五山乡为例,该乡地处大新偏远地区,属大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半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尽管近几年来,上级部门加大了扶贫的力度,农村电网、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和文教卫生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的人均收入和整体生活水平仍然落后,较其他地方的农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本人分析主要的原因有几点:1、“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
除了部分劳务输出外,有相当部分的村民就靠几亩薄田,开垦几亩坡地种植一些玉米、黄豆,以及政府给予的扶贫鸡、扶贫猪来维持生活,甚至一些困难户就是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不愿多努力的,伸手就要,不求变,得过且过,出现一种以争当贫困户为荣的极端现象。
2、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难以改变。
现在,相当部分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的,有的家庭全年可支配性开支均在万元左右,但相当部分的农户把这些收入消费在平时的吃喝和节庆活动上,而不是如何发展生产。
3、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交通等问题,当地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生产和发展的意识相对淡薄。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扶贫工作的推动下,有了不小的改变,仍有相当部分的村民停留在粗放生产、无序经营的层面。
虽然该乡近年也有些种养户的出现,但生产经营没有典型,没有形成产业化,覆盖面小,农村经济发展还是相对缓慢。
4、目前,扶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扶贫工作没有根据农村实际做出长远计划,没有认真组织调查,基本流于形式,跟踪服务不到位。
如五山乡扶贫母猪的发放相对一些仅有孤寡老人的家庭来说不仅没有起到效果,反而是增加养殖成本,增加额外开支;还有火龙果的种植没有专业性的指导,只种不管,也很难形成产业,所以没有明显的成效等。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与建议研究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与建议研究精准扶贫政策是中国政府努力解决贫困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评估其实施效果,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建议。
本文将探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和建议。
一、方法1. 定性研究方法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可以采用定性研究方法。
通过深入走访和访谈贫困地区的居民和政府官员,了解他们对政策实施的感受和看法,进而评估政策是否能够实现减贫目标。
2. 数据分析方法政府可以通过收集贫困地区的相关数据,如贫困人口比例、贫困程度等指标,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量化分析。
可以利用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政策与贫困地区发展情况的关系,从而评估政策的有效性。
3. 对照组研究方法为了评估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选择一些贫困地区作为对照组,与实施政策的地区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两组地区在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可以间接评估政策的效果。
二、建议1. 完善数据收集机制政府应加强贫困地区的数据收集工作,及时更新和公布相关数据。
建立科学合理的贫困标准和指标体系,便于对政策效果进行量化分析。
2. 强化基层调研和评估工作政府可以派遣专业人员深入到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居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通过与贫困地区居民的直接交流,获取更准确的信息,为政策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3.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考核机制,对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可以设立专门的评估团队,负责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4. 加强宣传和宣讲工作政府应加大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和宣讲力度,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政策认知度。
通过举办讲座、宣传片等形式,将政策解释清楚,让居民了解政策的内涵和目标。
5. 加强政策的整合与创新政府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加强政策的整合与创新,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扶贫经验,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政策。
同时,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
总结起来,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需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和对照组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精准扶贫的意见和建议
精准扶贫的意见和建议扶贫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关乎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理念和方式,旨在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为了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以下是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精准识别贫困对象1、建立完善的贫困标准和评估体系贫困的界定应该综合考虑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医疗保障、住房条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制定明确、量化、可操作的贫困标准,确保贫困对象的识别准确无误。
同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贫困标准,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2、加强基层调研和信息收集扶贫干部要深入贫困地区,逐村逐户进行调查,了解贫困家庭的真实情况。
通过与村民交流、实地观察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贫困家庭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动态管理和更新。
3、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为了确保贫困对象识别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可以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第三方机构可以对贫困对象的识别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等现象的发生。
二、精准制定帮扶措施1、因户施策根据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和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
对于因病致贫的家庭,要加强医疗救助和保障;对于因学致贫的家庭,要加大教育资助力度;对于缺乏产业支撑的家庭,要帮助其发展特色产业。
2、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
比如,在山区可以发展林果业、中药材种植;在水乡可以发展水产养殖、水生蔬菜种植。
同时,要加强产业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3、加强教育培训扶贫先扶智,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扶贫⼯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扶贫⼯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1通过在苍溪县的调查,结合对全省88个贫困县的⽐较分析,当前各地在推进新⼀轮扶贫开发攻坚上积极性很⾼、⼲劲很⾜,但在如何更好地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从“灌”到“滴灌”上,还有六个⽅⾯的共性问题需要重视研究。
1.解决识别误差和处于贫困边缘的困难群体问题做到“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是基础。
按照2013年农民⼈均纯收⼊低于2736元的标准识别和确定贫困户并建档⽴卡,既公开透明⼜简便易⾏,但在实际筛选统计中还存在⼀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是⼊户调查误差带来识别偏差。
由于受传统⽂化的影响,农户⼤多有“藏富”⼼理,仅靠短时间的⼊户调查,难以对农村家庭收⼊完全摸清,调查统计⼈员对数据的采集和在对数据真实性的确认上⼿段有限,不⼀定能做到完全精准。
加之还有少数群众有争当贫困户思想,有的农户在识别前将⼦⼥与⽗母户⼝分开,导致收⼊微薄的⽼年贫困户增多;⼆是群众平均主义⼼态造成⼈为“漏统”现象。
部分地区评定贫困户,群众认为拿了低保再评贫困户,是“骑了双马”,部分基层⼯作不细致、把关不严,导致部分贫困户被“漏统”;三是处于贫困线临界值之上的农户,因病因灾极易返贫。
从抽样调查情况看,2013年农民⼈均纯收⼊刚迈过2736元的农户仍占到近2%,这类群体⽆法直接享受精准扶贫带来的政策红利,抗灾抗风险能⼒较弱,容易演化成为相对弱势群体。
2.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突出问题调研中发现,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来临,⼴⼤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也出现了⼀些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制约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新情况新问题。
⼀是农村劳动⼒⼤量外出带来“空⼼化”。
⽬前,农村⼈⼝普遍向外流动,⼤多数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农村留下的⼤多是⽼⼈和⼉童。
劳动⼒的缺乏,已难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农村产业结构单⼀带来“低收益”。
贫困村农民收⼊主要来源于种粮、养猪等传统产业,结构单⼀、农产品附加值不⾼,农民很难直接从传统农业中获利。
扶贫政策的实施与改进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扶贫政策相继实施,针对贫困人口,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如“精准扶贫”、“三农”政策等。通过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实施,我国贫困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然而,扶贫政策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和优化。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扶贫政策的实施与改进建议。
一、精准扶贫的实施
四、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
土地是扶贫工作的重要资源,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对于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如下:
其一,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通过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促进贫困地区土地的流转,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其二,加强土地管理。对生产、使用、流转土地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土地权益的稳定和合法性,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严格依法依规办事。
其二,要实现精准帮扶。在帮扶对象被识别出来以后,需要采取具体的帮扶措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例如,对于生活条件差的贫困人口,可提供住房补助和生活用品等帮助。
其三,要实现精准脱贫。帮扶措施必须具有可持续性,才能真正实现精准脱贫。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脱贫措施,如支持创业、提供培训等。
二、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是扶贫政策的重要环节。当前,一些地方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滥用、公款挥霍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加强财务监督。配合政府部门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开展财务检查,防止资金的滥用。
其二,加强人员配备。政府应该加强员能够做到熟练、精通。
其三,建立扶贫基金监管系统。建立集中管理扶贫资金的监管系统,加强对扶贫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扶贫资金的滥用。
三、发展经济扶贫
“扶贫必扶经济”,经济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发展经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针对贫困地区,需要采取以下经济扶贫措施:
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现状及建议
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现状及建议
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也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然而,目前我国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在此方面加强对应的工作。
一、现状分析
1.数据收集不全面: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依赖于大量的数据来支持和指导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数据都没有被收集起来,这会影响精准扶贫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2.信息有效性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情况也在不断变化,如果档案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则会造成信息的有效性低下。
3.档案处理不及时:精准扶贫档案管理需要及时的反馈和处理,但由于数据量庞大且复杂,许多地方政府在处理档案时会出现慢、松散等不当现象,导致档案处理不及时,甚至影响到扶贫工作的进度和效果。
二、建议措施
1.推广信息化手段:采取先进信息技术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建立信息化的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系统,以方便数据的录入、查询、维护、分析和统计。
2.加强数据收集和管理:设立完善的调查问卷,对贫困地区的收入、教育、健康等关键指标进行全面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3.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及时更新贫困人口的各种信息,如收入、资产、家庭成员状况等,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档案信息的有效性。
4.加强档案处理工作:成立专门的档案处理团队,负责精准扶贫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和更新,确保高效快捷的处理,提高档案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精准扶贫的意见和建议
精准扶贫的意见和建议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农村贫困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精准扶贫成为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
以下是我对精准扶贫的意见与建议:一、加大财政投入精准扶贫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贫困地区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社会财富相对较低,因此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为精准扶贫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同时,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使用方式,确保扶贫款项落到实处,杜绝资金浪费和滥用等情况。
二、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扶贫工作要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为主要手段。
同时,政府还应该提供就业岗位,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业潜力,增加收入来源。
三、建立健全扶贫保障体系精准扶贫需要建立健全的扶贫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多个方面。
政府还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了的基础设施水平,为贫困户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四、注重教育扶贫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基石,也是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
贫困户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政府应该注重教育扶贫,为贫困地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其脱贫致富的能力。
五、落实精准扶贫措施精准扶贫需要严格执行政策,并落实好各项扶贫措施,加强扶贫项目的监督和评价,确保扶贫工作符合实际情况,对贫困户产生实际效益。
综上所述,精准扶贫关系到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经济发展,要实现精准扶贫就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建立健全扶贫保障体系、注重教育扶贫、落实精准扶贫措施,为扶贫工作带来更多实质性改变。
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信贫困不减,民生无忧的目标将不远不近。
精准扶贫的意见和建议
精准扶贫的意见和建议精准扶贫是指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政策和措施,以达到真正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目标。
以下是对精准扶贫的一些建议和意见:1. 深入调研和分析:精准扶贫首先需要对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地贫困人口的主要原因和关键问题,为制定合理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长远规划:扶贫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眼前的解决问题上,更需要制定长远规划,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比如通过发展产业,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3. 注重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是打破贫困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需要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同时,也要注重为贫困人口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提高他们找到稳定就业的能力。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缺乏是影响贫困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比如修建道路、供水设施、电力设施等,提高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和生活环境,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潜力。
5. 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培训和指导:在扶贫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培训和指导。
这包括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提供创业培训,鼓励贫困人口通过自主创业来增加收入;提供金融知识和理财技能的培训,帮助贫困人口合理规划和管理财务。
6.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在精准扶贫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扶贫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效果。
这包括建立评估体系,定期对扶贫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总之,精准扶贫需要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和评估。
只有全面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扶贫目标,帮助贫困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精准扶贫的建议
精准扶贫的建议
精准扶贫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以精准、科学的手段,对贫困人口实施帮扶的重要战略。
下面我将提出三点建议,以便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
首先,建立准确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
要实现精准扶贫,首要任务是准确识别贫困人口。
因此,政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可靠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
这个机制需要结合多种指标,包括收入、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贫困状态。
同时,政府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大数据等,对贫困人口进行全面调查和监测,以确保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
其次,制定具体可行的扶贫措施。
识别了贫困人口之后,政府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扶贫措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这些措施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根据贫困人口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可以采取帮助其就业创业、提供教育培训、发展农业和产业等方式来进行精准扶贫。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就业机会和服务水平,从根本上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
最后,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
精准扶贫需要政府各级部门的紧密合作和协同推进。
因此,政府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和质量,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同时,政府还可以利用第三方机构或组织来进行独立评估,确保扶贫工作的真实、准确和公正。
总之,精准扶贫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
界和贫困人口的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准确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制定具体可行的扶贫措施和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加有力的帮助,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的目标。
精准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两会提案
精准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自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各地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贫困群众得到真正实惠。
对于贫困村贫困户的有效脱贫,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直接阻碍着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有效开展。
(1)职责定位不明。
根据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定位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据了解,部分地方乡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根本没有将驻村第一书记职责区分和界定出来。
由于驻村第一书记的考核受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管理,部分本应由乡干部和村干部完成的事务性工作,也一并交给其一肩担,导致真正沉入农村、投入精准扶贫中的精力被大量分散弱化。
(2)能力素质不高。
对第一书记派驻条件虽有明文规定,各个具体派出单位对选派第一书记重视程度不够,在学历、年龄、性别、基层工作经验能力等方面要求把关不严。
部分第一书记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差、不熟悉农村工作,致使群众工作开展困难。
驻村工作发挥不明显。
(3)人员到位不齐。
按照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组建要求,每个贫困村均配置了由对口联系领导、帮扶单位、农技员、第一书记构成的驻村工作队。
然而,对于部分联系领导、帮扶单位和驻村农技员真正到对口贫困村主动衔接工作时间少之有少,形同虚设;其次多数下派的第一书记工作方法单一,组织协调能力不强,加上少部分贫困户主观脱贫意愿不强,非贫困户的心理失衡、村两委关系不和等问题,更是加重了第一书记唱独角戏跑全场、疲于应付问题现象时有发生。
(4)保障激励不足。
按有关文件要求,虽然第一书记驻村期间按照差旅费伙食补助费标准给予适当生活补助,但由于贫困村地理位置不同,工作条件差异较大。
有的贫困村地处偏远,工作区域较大,工作条件艰苦,所以工作开支相应增多,而采用统一的经费保障标准,使部分第一书记经费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综合所述,为有效解决精准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存在问题并发挥积极作用,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抓起:一是精准选派,派好干部担任第一书记。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瞄准贫困群体开展针对性扶贫已经成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必然需求,但扶贫工作过程中仍出现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资金天女散花,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和浪费国家扶贫资源的问题,无法真正让贫困人口真正走上富裕。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精准扶贫:第一、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平台。
基层政府组织干部入户调查,并积极与各联村单位衔接,抽调联村单位干部参与信息采集工作。
通过全面采、惠农政策、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教育信息管理、社会救助、卫生扶贫、富民产业发展、劳动力培训、精准贷款等10项信息,准确掌握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并对信息进行了审核,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
再通过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思维,集数据采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实时更新等功能于一体,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数据基础。
第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盘活贫困地区资源,授人以渔。
政府应坚持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总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农战略、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科技创新和新型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将农业现代化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实现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
对现代农业产业扶贫项目有专门的扶贫指标和奖励措施。
在推行公司+农户、大户带动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的同时必须要明确提出贫困户的盈利模式,不能把贫困户沦为简单的原材料提供者。
第三、精准扶贫与创新考核机制相结合。
立科学考核体系,抓紧制定贫困县工作考核办法,明确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精准扶贫党政一把手责任制,改变由主要考核地区GDP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建立多维度考核体系,坚持既看眼前又看长远,既看发展又看基础;创新考核方式,采取重点考核与一般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并充分运用现代手段,随机抽样网络评价,建立科学考核体系;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把扶贫县领导干部的政绩升迁与扶贫绩效挂钩;对扶贫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资金项目上给予倾斜;对扶贫攻坚贡献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引导干部全力扶真贫真扶贫;对扶贫进展迟缓的地区扶贫工作开展不力的个人进行批评直至追究责任,严格奖优罚劣。
社会工作如何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
社会工作如何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
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
调查贫困人口: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当地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家庭状况、就业情况、教育水平等,帮助政府了解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扶贫计划。
提供社会服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社会服务,帮助贫困人口提高生活质量,例如提供心理支持、医疗服务、教育支持等。
建立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可以建立社会组织,例如非营利组织、慈善组织等,通过筹集资金、物资等资源,为贫困人口提供直接的帮助和支持。
教育培训: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贫困人口提供培训和教育支持,例如提供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帮助贫困人口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更好地脱贫致富。
社区发展: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社区发展,例如组织社区活动、发展社区经济等,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机会,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贫困人口,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支持和帮助,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和脱贫致富。
同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注重与当地政府、组织、社区的合作,共同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扶贫的意见和建议
扶贫的意见和建议扶贫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扶贫的一些建议和意见: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资金和资源的投入,确保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能够脱贫。
此外,政府还应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扶贫政策,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的突出问题,如教育、医疗、就业等。
其次,要注重发展产业扶贫。
为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出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来源。
可以通过加大对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第三,要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
教育是打破贫困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条件。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贫困地区的人才培养,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第四,要注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投入,确保贫困地区居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并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交通、水电、通信等,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条件。
第五,要注重精准扶贫。
政府应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确保扶贫资源的精准投放和扶贫政策的精准实施。
同时,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扶贫工作,共同推动扶贫事业的发展。
最后,要注重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建立健全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跟踪和监测,及时调整和完善扶贫政策和措施。
同时,要注重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优势,实现长远的脱贫。
综上所述,扶贫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我相信,通过加大投入、发展产业、注重教育、加强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和建立长效机制,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扶贫事业的更大成就,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走上富裕和幸福的道路。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一、主要做法(一)精准施策,强化精准扶贫。
一是对照名单开展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就是要精准到户,由过去的大水漫灌扶贫变精准滴灌脱贫。
辖区各银行机构对辖内贫困户、贫困乡镇、贫困村名单及相关金融需求进行认真梳理排查,逐一对照有针对性地开展信贷投放、增设网点机具、研发扶贫金融产品等工作,提高金融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在峨山、新平、元江少数民族地区给予金融政策优惠,积极对接北京银行到新平、元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事宜。
二是落实金融扶贫“包干服务”制度。
根据经济薄弱乡镇、贫困村所在县区银行机构服务专长和实际情况,对扶贫小额信贷投放,以农行、邮储银行、信用社作为主要责任银行,村镇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广泛参与。
根据机构功能定位,由信用社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劳动技能、资产构成、生产生活、就业就学状况、金融需求等进行逐户排查建档,实行“一户一档”,并严格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需求调查全覆盖、符合条件的申贷贫困户信贷投放全覆盖。
截至2016年7月末,农村信用联社、邮储银行共发放2747笔金额12777万元扶贫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
(二)找准职责定位,充分发挥不同类型机构扶贫优势。
一是人行中支为农信社系统提供4.65亿元支农再贷款,充实农信社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贷款的资金来源。
二是农发行发挥政策性金融主渠道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
三是国有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县域网点多、产品类型丰富、贴近贫困户的优势,加大贫困户的信贷支持力度。
涉农机构积极办理贷免扶补、创业促就业、基层党员带领群众致富贷款等业务。
(三)创新工作模式,提升金融扶贫质效。
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因地制宜扶贫。
如,兴和村镇银行结合辖区农业生产规模、销售周期新推出“兴农贷”产品,交行分行推出“果蔬贷”产品、云南红塔银行推出“烟草种植贷款”产品,帮助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实现贫困户创业增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要做法(一)建立工作机制,做好精准扶贫顶层设计一是强化沟通协调,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横向沟通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省级层面的扶贫联动机制;纵向指导辖内分支机构建立省市县多级协同机制。
如贵州省明确成立金融扶贫联系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贵阳中支,涉及省扶贫办、省发改委、各金融机构等26家成员单位,形成全省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合力。
二是主动对接国家扶贫政策,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
如2014年至今,济南分行辖内9市各级人民银行出台金融扶贫相关文件16个,推动地方出台金融扶贫配套制度54项,协调解决金融扶贫相关问题256个。
(二)对接扶贫信息资源,识别金融扶持对象一是依托扶贫部门信息网络系统,精准定位扶持对象。
贵阳中支基于省扶贫办信息系统,确定现阶段金融扶持对象:以2014 年全省6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基础,扣除民政兜底的158万“两无”人口,精准支持贫困农户为465万人,120万户;具备可扶持能力、带动效应明显的4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00家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是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明确扶持对象。
武汉分行充分利用扶贫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开展信息识别收集,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确定湖北省金融扶贫对象为有生产经营能力、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源地在贫困地区的贫困大学生;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项目。
三是推动金融机构评级授信与贫困户建档立卡相结合,分批次扶持贫困农户。
陕西汉中、甘肃陇南、平凉、山东淄博等地金融机构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和评选情况与贫困户建档立卡相结合,并积极开展对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优先支持有发展意愿的信用农户。
(三)明确金融机构扶贫定位,有效发挥金融扶贫主体作用基层央行引导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金融扶贫工作中,初步形成了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共同参与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扶贫的意见和建议
实施精准扶贫,全面落实扶贫对象帮扶到户举措,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根本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县各级政府作出的战略部署。
习总书记视察贵州时作出重要讲话,要求开展全面深入推进建档立卡、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工作,要紧扣“四个切实”“四个一批”“六个精准”,凝心聚力、聚焦发力、准确用力,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和大决战。
要获取此次扶贫攻坚战的胜利,不辜负习总书记和党和人民的期望,窃以为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要把扶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集中力量,抓好落实、抓出成效,务必重视班子建设以及基础党组织管理,同时做到兼顾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以最科学的方式和模式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二要深入调研,摸清底数。
要发动全体干部参与,实行一对一的包帮责任制,包帮干部和各级各部门、镇街要迅速行动,深入一线,进村入户,摸清真实情况,了解致贫原因,制定具体可行的帮扶措施,因户施策、对症下药,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对帮扶,有相对应的责任落实,并且要纳入3+1联动机制,要确保孩子们有学上,百姓收入增加。
坚定信心,务必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三要明确目标,加强引导。
要帮助贫困对象提升能力素质,引导他们自力更生,提高生产生活能力,增强“造血”功能。
以“造血”为主,加大农村扶贫项目开发建设力度,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单纯的给钱给物,要着力改变贫困人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培养他们独立进取的思想意识,化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
四要多方调动,凝聚合力。
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的大扶贫格局,充分发挥志愿者、老百姓和基层组织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结合当地产业优势,推进“一村一品”,打造特色产业,帮助农民致富。
五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要加强对外宣传,互相交流学习,把自家的好经验宣传出去,把人家的好做法学习进来;新闻媒体要对工作推进情况、先进典型等及时宣传报道,加强正面引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近几年,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各级政府部门履行领导职责,创新思维,加大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一部分贫困人口脱贫,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但是通过本人调查,扶贫工作还存在着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不多,扶贫对象不准以及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尤其是边远地区扶贫工作比较薄弱,没有做到精准扶贫,譬如大湖口镇天福村五年来因癌死亡人数高达80多人,现存癌症病人还有26人,病困家庭占全村总户数的32.4%,这些家庭因救亲人性命,家里的钱用光,亲
戚的钱借完,最后钱光人亡,从而使天福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癌症村。
虽然通过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有关部门给予了一定的政策。
但是杯水车薪,虽多方申请,还是没有纳入扶贫村的范畴。
因此,对全县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强化调查研究,做到扶贫对象精准
县政府要组织相关单位,安排专门队伍,走村入户,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确定扶贫村和扶贫户,并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确保扶贫单位和扶贫户精准。
二、建档立卡,分期实施,普及广大贫困户
对全县真正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要造册,建档立卡,并根据资金和力量情况,分年度拿出规划,力争在2020年内全县所有贫困人口都能享受国家精准脱贫的政策。
必要时,要对边远地区进行适当的倾斜。
三、分门别类落实方案,培养脱贫能力
要按照中央“五个一批”的精神,不能一味的进行资金扶持,要从教育培训,产业扶持等措施上变“输血”为“造血”,使广大贫困人口在市场经济中能够自主努力,真正摆脱贫困。
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创造脱贫环境。
除了资金,能力的扶持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贫困户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收入,从而从根本上脱贫。
除此之外,对病残人口,失学儿童还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总之,要想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就一定要不留死角,重点提高生产生活环境,提高贫困户自身素质,给予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县贫困人口真正摆脱贫困。
否则,年年投资金,年年是贫困,我县的扶贫帮困工作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