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题目整理
《中国法制史》第01章在线测试
《中国法制史》第01章在线测试
A B
C D
、我国古代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
A B
C D
、下列是秦朝立法思想的是()
A B
C D
、《法经》之中统一规定各篇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类似于现代刑法总则篇的是()
A B
C D
、不属于奴隶制五刑的是()
A B
C D
2、奴隶制五刑是()
A、墨
B、劓
C、刖
D、宫
E、辟
3、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制定了哪些行政法律制度?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行政监督制
D、.选举制度
4、春秋时期法家的法律思想主要有
A、轻罪重刑
B、事断于法
C、刑无等级
D、公布于众
5、宗法制的表现有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父家长制为中心
C、配合分封制
D、嫡长子继承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天命天罚思想产生于周代
正确错误2、明德慎罚思想产生于周代
正确错误3、法家主张人性恶
正确错误4、我国古代主张一夫一妻多妾制
正确错误
正确错误。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三、简答题: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三、简答题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一、判断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名词解释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三、简答题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简答题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习题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习题第五章秦朝法律制度一、选择题1、秦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叫()。
A 大理寺B 廷行事C 廷尉 D宗正府2、在我国,首次以年龄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是()朝。
A秦 B汉C南北朝 D隋3、云梦秦简发现于()。
A1974年B1975年C1976年D1977年4、在秦国,改法为律的人是( )。
A韩非 B邓析C赵鞅 D商鞅5、廷行事是秦朝的法律形式之一,指的是()。
A文书程式 B法廷成例C条文解释 D皇帝命令6、秦朝以()作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限。
A14岁 B15岁C16岁 D身高7、"法令由一统"是()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A西周 B秦C汉 D唐8、秦朝的()是一种刑名,即白天修筑长城。
A 罚作 B鬼薪C 城旦 D复作9、秦朝的(),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
A妄言罪 B非所宜言罪C投书罪 D以古非今罪10、秦朝的廷尉是最高()。
A司法行政机关 B司法监督机关C司法审判机关 D行政长官11、秦朝的( )是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
A定杀 B醢C枭首 D具五刑12、秦朝的( )是一种活着投入水中使其淹死的刑名。
A具五刑 B族诛C定杀 D坑13、秦朝强制男犯去山林砍柴以供宗庙祭祀用的刑罚叫做( )。
A 城旦 B司寇C复作 D鬼薪14、秦在战国时已设有( )为最高司法审判机关。
A大理寺 B廷尉C刑部 D审刑院15、秦律中的"司寇"是()岁刑。
A五 B四C三 D二16、诬告反坐的原则最早见于()。
A秦律 B汉律C唐律 D隋律17、以下属于秦朝的作刑(徒刑)的是()。
A城旦 B鬼薪C司寇 D罚作18、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法令由一统 B一断于法C 事皆决于法 D以刑杀为威19、秦朝的"以刑杀为威"的意思是()。
A法网严密 B全国实行统一的法令C严刑重罚 D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20、秦朝适用女犯的作刑有()。
A城旦 B鬼薪C 白粲 D作如司寇21、秦朝的刑名包括以下的()。
中国法制史 课后题 及其解析供参习
《中国法制史》课后习题第一章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A.禹刑B.汤刑C.九刑D.五刑【答案】A【解析】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五刑为墨、劓、蜚、宫、大辟(奴隶制五刑)和笞、杖、徒、流、死(封建制五刑)”。
2.西周法官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叫做()。
A.“五刑”B.“五听”C.“五行”D.“九刑”【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五种方式被称为“五听”。
3.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私造的刑书是()。
A.吕刑B.竹刑C.九刑D.汤刑【答案】B【解析】邓析是郑国的大夫,公元前530年,邓析综合当时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之上,称为“竹刑”。
4.赎刑作为一种制度始于()。
A.夏B.商C.西周D.春秋【答案】A【解析】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夏。
赎刑是刑罚执行的一种变通方法。
周穆王时,曾命令吕侯“训夏赎刑”,就说明了这一点。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的成文法是指()。
A.宋国的“刑器”B.邓析的“竹刑”C.晋国的“铸刑鼎”D.郑国的“铸刑书”【答案】D【解析】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打破了奴隶主把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当作自己的秘密武器的传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宋国的“刑器”、邓析的“竹刑”和晋国“铸刑鼎”在时间上晚于郑国的“铸刑书”。
6.下列属于夏朝法律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律B.格C.令D.王命【答案】D【解析】在夏朝,不成文的习惯法占有很大的比重,国王发出的“誓”、“诰”、“王命”也是当时重要的法律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7.西周时审理民事案件称为()。
A.听狱B.断狱C.五听D.听讼【答案】D【解析】西周时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已有明确的区分,前者称“讼”.后者称“狱”。
《中国法制史》题库参考答案
2018年中国法制史题库考试参考答案答题要求名词解释:70-100 时代、相关的人、制度的意义简答:150-200论述:400+ ①解释含义、概述内容②意义、影响③个人评论、思考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参考答案教材P14——28一、名词解释1.墨刑24:又称黥刑;商代“五刑”中的一种..是在罪人面部或额头刺字;并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所以;墨刑既是刻人肌肤的身体刑;又是使人蒙受耻辱、以区别与常人的耻辱刑..是五刑中最轻的一种..2.刖刑24:又称剕刑;商代“五刑”中的一种..即砍去罪人左脚、右脚或者双脚的重刑;奴隶主用以控制奴隶逃亡;限制奴隶自由的一种肉刑..二、简答题无三、论述题1.试述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4+15+16+17观点一:教材观点1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可以概括出中国国家与法起源的特点:中国国家和法起源于文献记载中的夏代..从夏代开始;中国便正式进入文明社会;出现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①人口和地域的划分:“按照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汉书“铸九鼎;象九州”的记载;说明禹时氏族血缘纽带已经松弛;开始按照地域将居民划分为九个区域;并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②政权的设立:即“公共权力的设立”;“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措施”..礼记记载“夏后氏百官”;已有官员的划分;官员权力的布置;另外;夏还有“圜土”;也即监狱..③税收的出现:“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夏代已经有了贡赋制度;向地方侯、伯征收贡品;主要是铜..2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关于法律起源的观点主要有:起源于黄帝时代说、起源于尧舜时代说、起源于夏代说三种不同观点..3此外;中国法律起源观点中最有影响的是“刑起于兵”、“兵刑合一”说..这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流传的关于法律起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观点..“刑起于兵”;即法律起源于古代的氏族战争..“兵刑合一”是说;战争和刑法、刑罚是一回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同时;先秦司法官称为“士”、“士师”、“司寇”、“廷尉”等;其本身就是源于军职..这一观念多见于先秦文献中;对秦汉以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观点二:我的思考内容中国法律起源于“刑”和“礼”:1发端于部落战争中的“刑”..①黄帝时代的部落战争带有了政治目的..战争的目的是掠夺与征服:掠夺是为了本部落的经济利益;征服是为了本部落对其他部落具有支配权力②战争中的号令与对被征服者的镇压;是“刑”产生的温床..2具有法律性质的“礼”发轫于祭祀与习俗..①“礼”本是部落祭祀活动的仪式程序..人民确信只有举止如礼;神明才能接受贡品;否则是对神明的亵渎;违礼者必遭神明的惩罚..这种以神权为后盾的礼;无疑具有法的性质..②礼与风俗习惯的关系..部落的风俗习惯是部落成员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礼则是通过祭祀而逐步确立的;它比风俗习惯更具有权威;而且更规范;是维护部落首领权威的工具..从礼的内容看;风俗习惯是礼的直接渊源..影响中国法律的形成时;特色已然形成..源于战争的刑;格外重视法的威慑力;手段也极为残酷;源于祭祀的礼;则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手段也较为温和..融合残忍与温情为一体;正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色..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参考答案教材P29——42一、名词解释3.圜土41:圜土是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监狱的通称..文献记载西周的监狱;最着名的就是所谓的“圜土”之制..周礼.秋官.大司寇载:“以圜土聚罢民..”即建成圆形的土墙;将犯人囚禁在里面..周礼还记载;圜土除了监禁未决犯之外;还关押已决犯并监督其劳役..不过;周礼记载的“圜土”之制是否属实;还有待于考古发掘的进一步证实..4.吕刑31:周穆王接受大臣吕侯的建议;废止严酷的旧法;以“明德慎罚”为指导原则;“作修刑辟”;制定了西周一部重要的法典;因由吕侯主持修订;故称之吕刑..史记·周本纪又称甫刑..吕刑原本已失传;今文尚书中现存吕刑一篇;是制定法律后遗存的官方档案文献..5.非眚sheng35:眚;过失;非眚;故意;西周时期对故意犯罪的称呼;尚书.康诰中记载的应当加重处罚的情节..故意、惯犯从重;过失、偶犯从轻;反映了西周统治者在定罪量刑时;不仅考虑到了社会危害的大小;而且注意到罪犯的主观状态..6.惟终35:惯犯;非终;偶犯..西周时期对惯犯的称呼;尚书.康诰中记载的应当加重处罚的情节..故意、惯犯从重;过失、偶犯从轻;反映了西周统治者在定罪量刑时;不仅考虑到了社会危害的大小;而且注意到罪犯的主观状态..7.质剂37 :西周时期使用于买卖关系中的契约形式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份..周礼·地官·质人记载;“质”“剂”有别;“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质”和“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8.七出38:又称”七去”..解除婚姻的大权掌握在男子手中;称为“出妻”、“休妻”..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故称“七出”;即:无子、不事姑舅、淫佚、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又称“七去”..西周时期男子可以七条理由之一单方面解除婚约..9.三不去38:在西周礼制中对男子单方面休妻权利的限制..在三种情况下;即使触犯“七出”;已婚妇女也可以不被丈夫休弃;称为“三不去”;即: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这三项规定主要是出于维护礼制的需要;但对稳定婚姻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0.五听39:西周时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了审理案件的“五听”制度;是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观察方式..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辞听是听当事人的陈述;理屈则言语错乱;色听是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如理亏就会面红耳赤;气听是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如理亏就会紧张的喘息;耳听是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如无理就会紧张的听不清话;目听是观察当事人的眼睛;无理就会失神..这种察言观色的审讯方法是长期审判实践的总结;包含某些生理学、心理学的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二、简答题1.简述西周的五刑制度24+33西周的刑罚体系即吕刑的“五刑”、“五罚”、“五过”..据尚书记载;吕刑关于“五刑”的规定有三千多条..“五刑”即墨刑、劓刑、刖刑、宫刑、大辟等五种刑罚..墨刑是在犯人面部或额上刻字染墨;劓yi刑是割鼻;刖刑即断足;宫刑即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的刑罚;大辟是死刑;前四种是使人的肢体受到分离的肉刑;也是耻辱刑..这五种刑罚由轻至重;构成了中国早期比较完整的刑罚体系..2.简述吕刑的主要内容29+31①周穆王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在法律方面;就是命令吕候做吕刑..②将“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治国方略运用于法制方面;要求“明德慎罚”..即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要求立法、司法、执法过程必须审慎;强调以“中刑”;即不轻不重之刑治理国家..③这部法论述了刑的起源、用刑原则和五刑的种类;恢复了夏的赎刑制度;罪犯可以根据法律交纳赎金以求减免刑罚..赎刑从此开始制度化..④吕刑原本今已失传;今文尚书中现存吕刑一篇;记载了此次穆王命吕候进行法律改革的大致情况;是遗存的官方档案文献..但尚书中的吕刑一篇;既不能看成是一部成文法典;也不是此次法律改革的直接成果;而是关于这次法律改革的历史记录..3.简述西周婚姻的“六礼”制度38①“六礼”是西周礼制所规定的婚姻成立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获准后备彩礼前去求婚..问名;是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卜与宗庙;请示吉凶..纳吉;是男家卜得吉兆后通知女家;决定订婚..纳征;又称纳币;是男家送聘礼到女家..请期;是男家择定吉日为婚期;商请女家同意..亲迎;是新郎至女家迎娶..至此;“六礼”完毕;婚姻成立..②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五礼”;即吉、凶、军、宾、嘉..其中;“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用意在亲和万民..“六礼”即“嘉礼”中有关婚冠礼的内容;用以对成年男女表示祝贺..这种婚姻实际上是包办买卖婚姻..③西周的“六礼”对后世影响极大;中国古代的聘娶婚源于此..三、论述题2.试述西周时期礼与刑的关系..30+33观点一:教材总结(1)中国古代人重视祭祀;一开始就将神权与族权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了“礼”..周初;周公“制礼作乐”;将夏礼、商礼发展成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一般称之为“周礼”;作为治理国家的准绳..所谓“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旨在维护宗法血统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在西周时期;周礼所确立的所有规范和制度中;始终贯穿着“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四个原则:“亲亲”即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尊尊”即下级必须尊敬和服从上级;特别是一国之君;“长长”即小辈必须尊重长辈;“男女有别”即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和同姓不婚..“亲亲”是宗法原则;旨在维护家长制;“尊尊”是等级原则;旨在维护君主制;二者都是为巩固宗法等级制服务的..在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下;“尊尊”“亲亲”既是周礼的基本原则;也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2“刑”的产生更早于“礼”;早在商代就有关于“五刑”的说明;即墨刑、劓刑、刖刑、宫刑、大辟等五种..前四种是使人的肢体受到分离的肉刑;也是耻辱刑;大辟是死刑..这五种刑罚由轻至重;构成了中国早期比较完整的刑罚体系..3到了西周时期;“礼”与“刑”关系密切;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周奴隶制法制的完整体系:①礼刑并用:礼和刑是西周法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二者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人们的行为..②出礼入刑:凡是礼所不容的;就是刑所禁止的;凡是合于礼的;也必然是刑所不禁的..“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③礼有差等:“礼治”的基本特征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指礼所赋予各级贵族的世袭特权;平民和奴隶一律不得享受..刑不上大夫是指刑罚的主要锋芒不是针对大夫以上的贵族;而是指向广大平民..这种礼刑分野的局面;充分说明了西周实行的是一种公开不平等的特权法;“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仅是西周礼治的特点;也是西周指导立法、司法的重要原则..4关于“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子做出了儒家学派的解读:指不对百姓苛求完备的礼节;对于有“廉耻观”的“君子”犯了错主要以道德礼义使其惭愧改过..春秋时期教育能力底下;通常只有贵族阶级受到过教育懂得廉耻荣辱;对于“小人”犯罪则用刑罚使其害怕从而不敢犯罪..这种差别化的治理方式;对于我国刑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因人施教”、“分类教育”的理念;也能感受到这种治理方式的深刻影响与启发..我的观点;对于儒家学派后来提出的“因材施教”;也有很大的影响..观点二:我的思考(1)“礼”与“刑”是西周法律的两个基本方面;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目的都是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的行为..“礼”是一种积极的规范;“刑”则对于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即“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2)但在规范内容、社会功能、实施上又不尽相同:①从规范的内容来看;“礼”作为社会行为规范;主要属于道德范畴;有部分内容属于法律的范畴;它确认和维护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和财富分配的秩序;“刑”是规定对各种犯罪行为应处以何种刑事制裁的规范;都属于法律范畴..②从社会功能来看;“礼”起到“禁恶于未然”的作用;而“刑”则起到“禁恶于已然”的作用..③从实施上来看;“礼”主要通过舆论、教化发挥作用;严重违反“礼”的行为才施以刑罚;“刑”是通过各种刑罚的实施来惩戒犯罪;并且西周时期奉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法治原则..以上可见“礼”与“刑”在实施方式、实施对象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参考答案教材P43——54一、名词解释11.铸刑鼎47: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刑书刻在鼎上;公布了郑国的成文法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刻在鼎上;公布了晋国的成文法律..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正式公布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史称“铸刑鼎”;开创了中国成文法的先河..12.竹刑47:公元前503年;郑国执政骊歂chuan杀邓析而用其竹刑..竹刑是郑国大夫邓析将子产所着刑书自行修改刻于竹简;故称“竹刑”..竹刑原是郑析私自编纂;并无法律效力;后为国家认可;成为正式的法律..原文已失传..13.法经51:是中国传统社会第一部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由战国初期李悝总结春秋末期以来各诸侯国立法、司法的经验;结合魏国的具体情况而编纂;共六篇;即盗、贼、网、捕、杂、具..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为后世封建法典所继承..原文已经灭失;不可考..二、简答题4.简述春秋时期的成文法的公布46+47+48内容春秋中期以后;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打破旧的法律传统、公布新的成文法的活动在一些诸侯国中开展起来;其中标志性事件有郑、晋的“铸刑鼎”、邓析的“竹刑”事件..(1)铸刑鼎①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刑书刻在鼎上;公布了郑国的成文法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②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刻在鼎上;公布了晋国的成文法律..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正式公布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史称“铸刑鼎”;开创了中国成文法的先河..2竹刑公元前503年;郑国大夫邓析将子产所着刑书自行修改刻于竹简;故称“竹刑”..竹刑原是郑析私自编纂;并无法律效力;后为国家认可;成为正式的法律..原文已失传意义春秋末期;郑、晋两国相继“铸刑书鼎”以及邓析“竹刑”公布法律事件;当时也引起了争论..因为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却未公布于众..“铸刑鼎”事件所代表的成文法公布运动;宣告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中国奴隶制法律的结束和成文法的诞生..从此;开启了一种新的法律形态——封建制法律..春秋时期的公布成文法活;动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标志着代表旧贵族统治的不成文法律体系已经瓦解;以封建社会关系为内容的成文法律体系开始走上中国法律历史舞台;为历代王朝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论述题3.试述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历史意义49内容春秋初期;各诸侯国基本上沿袭西周的法律..但是春秋中期以后的法律制度发生了重要的变革——郑、晋两国的“铸刑书鼎”;以及邓析的“竹刑”事件;公布了以保护私有财产为中心的成文法律..“铸刑鼎”事件的出现;拉开了春秋战国成文法运动的帷幕..至此;战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登上各诸侯国的政治舞台;进行变法改革;制定成文法;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成文法运动..意义春秋时期的公布成文法活动;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成文法的公布标志着代表着旧贵族统治的不成文法律体系已经瓦解;以封建社会关系为内容的成文法律体系开始走向中国法律历史舞台..(1)公布成文法活动是对传统法律观念、传统法律制度以及传统社会秩序的一种否定..它宣告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中国奴隶法律形态的结束和成文法的诞生..“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是说当未公布法律;对人的判决是先由王讨论;依照道德和内心的判断;王君因此有威严..(2)公布成文法活动客观上为封建政治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旧的法律体制下;各种社会关系都被限制在狭小的宗法体制范围之内;成文法公布后;新兴地主阶级可以把改革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固定下来..因此各种新型的社会关系有了可靠的法律保证..(3)成文法的公布;标志着法律观念和法律技术的进步..在旧的法律体制下;法律不公开且不成文;无疑不利于法律观念的更新和法律理论的进步..公布成文法将零散、不系统的法律规范变成相对系统和严谨的法律条文;对于法律理论、立法技术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4)春秋时期的公布成文法;为战国及战国以后封建成文法的发展与完善积累了经验;拉开了中华法系的序幕..我的思考成文法在出现之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论..这表明;成文法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且映射出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深刻影响..1成文法的公布是正在形成的封建生产关系的要求春秋中叶以后;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所有权关系进一步发展;与此相联系;侵犯所有权的行为和诉讼也相应地增多..为了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新兴政治势力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并把法规公布于世;使新型地主阶级可以依据法律保护自身利益;不受奴隶主贵族特权的侵害..2公布成文法是新旧势力争夺统治权的一场复杂斗争在宗法制度下;“临事制刑;不设预法”是贯穿中国奴隶社会的法律现象..代表地主阶级的新兴势力登上政治舞台以后;迫切需要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的特权;将本阶级意志上升为法律;为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他们通过制定和公布成文法;迫使奴隶主阶级的司法权受到限制;改变“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初步摆脱宗法制度对司法的束缚;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成文法的公布;不仅拉开了中华法系的序幕;而且是整个社会形态变革的缩影..4.试述“法经”的结构及其对后世立法的影响..51结构公元前5世纪;魏文候重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改革;制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共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其中“盗法”是涉及公私财产受到侵犯的法律;“贼法”是有关危及政权稳定和人身安全的法律;“囚法”是有关审判、断狱的法律;“捕法”是有关追捕罪犯的法律;“杂法”是有关处罚狡诈、越城、赌博、贪污、淫乱等行为的法律;“具法”是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的法律;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其他五篇为“罪名之制”;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分则部分..影响法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成文法典;在中国古代立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①法经初步确立了传统法典的体例和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立法技术已开始走向成熟;成为后世立法的滥觞;②法经的出现有利于司法的统一..便于司法官准确适用法律和定罪量刑③法经的出现有利于立法的系统化..使立法活动在兼顾历史沿革和横向联系的科学环境中进行;避免重复和抵牾;④法经将实体法“盗法”、“贼法”、“杂法”和程序法“囚法”、“捕法”大致分开;有利于按客观规律知道法律实践行动;⑤法经的出现;有利于法律文献的整理、修订、解释和研究..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秦汉所直接继承;魏晋以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名例”为统帅、以“各篇”为分则的完善的法典体例..在内容上;法经六篇的主要内容大都为后世封建法典所继承..法经是新式法典的集中体现;是传统成文法的雏形..但遗憾的是;法经早已失传;学界对它持存疑的态度..第四章秦代的法律制度参考答案教材P55——71一、名词解释14.云梦秦简56: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一批秦简;其内容大部分是秦代法律方面的内容;包括法律条文、法律解释和有关诉讼规则等三类..这云梦秦简的出土;为研究秦代法律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15.为吏之道56:1975年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之一;此简共有51支;简文分上下五栏书写;是一篇私人杂记;记述了秦代要求官吏遵守的一些行政规则和要求..有的内容类似后世封建国家的“官箴”;宣扬官场的治世格言和处世哲学;有的内容类似供学习做官的人使用的识字课本;有的内容以通俗的韵文宣传地主阶级的政治主张..篇末附抄了户律和奔命律各一条..16.髡kun刑64:耻辱刑是一种带有侮辱性质的刑罚;在秦代主要指髡、耐等象征肉刑的刑罚..髡;剃去罪人的头发和鬓须;耐;只剃去鬓须..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故常人都留须发;因此剃去头发和鬓须被看作对身体的一种伤害和耻辱性惩罚..二、简答题6.简述秦律的“公室告”与“非公室告”69秦朝根据控告者与被控告者间的关系以及侵害行为的性质进行划分;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公室告”;是指控告主体对家庭以外的人所犯的杀伤人、偷盗财务之类行为所提出的控告;“非公室告”是指控告主体对其家庭成员内部的犯罪行为向官府提出的控告;对此种控告;官府不予受理..目的是维护家庭内部的尊卑关系和主奴关系;反映了秦律在诉讼制度上的不平等特点..。
中国法制史课堂练习答案
【课堂练习答案】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禹刑、汤刑、“率民以事神”、内服、外服二、简述1、夏朝的五刑主要是哪些刑罚?2、夏朝法律中主要规定了那些罪名?3、商朝的刑罚有哪些?4、简述商朝“内外服”的司法机构。
三、论述题中国法律的起源有哪些特点?一、名词解释1.《禹刑》是夏朝刑法的总称。
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夏朝统治者对以往作出的各项判决以及从具体判决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法律原则加以汇编,名之为《禹刑》。
2.是商朝刑法的总称。
商灭夏之后,为了建立和维护新的统治秩序,商朝统治者以夏朝《禹刑》为基础,进行删修、增补,初步形成了商朝的刑法,并以商朝的开创者汤为之命名。
商朝后期,由于社会关系的变化,统治者又曾对《汤刑》作出全面的修改、补充。
3.这是商朝法制活动的主要特点和指导思想。
在商朝的神权法统治方式中,上帝与王权之间的中介是巫、史等神职人员,他们代表鬼神,指导国家政治和国王的行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威,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利。
4.是商朝中央统治的地域。
在这个地区,商王可以直接实施统治。
5.是商朝地方诸侯统治的地域。
在这些地区,虽然部落首领接受商王的分封,但他们有较大的独立性,在辖区内实施统治,包括司法统治。
二、简述题1.夏朝在苗民五虐之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奴隶制五刑,包括大辟、膑、宫、劓、墨。
大辟为死刑,膑刑为割除膝盖骨,宫刑为毁坏生殖器,劓刑是割除鼻子的刑罚,墨刑是在面部刺痕后涂墨。
2.夏朝法律中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罪名体系,但是统治者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定型化的罪名。
夏朝确定的罪名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据史书所载,夏朝初期的司法官皋陶对“昏”、“墨”、“贼”三种犯罪均处以死刑。
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二)夏朝的军事法令中规定有“弗用命”、“不恭命”之罪,即在作战中对于不努力执行君王诰命、不服从君王诰命的人处以死刑。
(三)为保护血缘关系的稳定,夏朝法律中规定了不孝罪。
中国法制史形考册答案(一至六章)
中国法制史小抄第一章(一)填空题1.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2.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禅让制”产生。
3.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启。
4.《左传•襄公四年》记载:“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知道。
”5.法的起源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6.《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7.《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豸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8.《正韵》:“律吕万法之所出,故法令谓之律。
”9.《夏书》曰:“昏、墨、贼,杀。
”10.在“刑侯与雍子争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己恶而掠美”。
(二)单项选择题1.将“法”改为“律”,是在()。
CA夏朝B西周C战国时期的秦D汉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DA五百B一千C二千D三千3.“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B)。
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DA昏B墨C贼D杀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 )”。
CA昏B墨C贼D杀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D )”。
A囹圄B夏台C均台D圜土8.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己恶而掠美为( )”。
A A昏B墨C贼D杀9.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贪以败官为( )”。
B A昏B墨C贼D杀10.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
AA夏台B均台C囹圄D圜土11.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
CA禹刑B甘誓C赎刑D圜土12.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叫做(),它也是夏朝的法律。
B A禹刑B甘誓C赎刑D圜土1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
DA舜B禹C有扈氏D启14.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继承实行()。
AA禅让制B世袭制C占卜制D天命制15.夏、商、周三代的法律用来命名的是()。
中国法制史1练习题及答案
45.南京临时政府在总统之下设法制局,负责起草重要法令,其主持人是( )
A.宋教仁 B.孙润宇
D.雷奋 D.马君武
4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 )
A.《暂行新刑律》 B.《暂行刑律》
2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夏 B.商 C.周 D.秦
22.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2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
A.律、令、比、式 B.律、令、科、比
C.律、令、式、课、程 D.律、令、格、式
2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
A.黄帝 B.启
C.汤 D.周武王
5.依秦律,发布反对或推翻秦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
A.以古非今罪 B.妄言罪
C.非所宜言罪 D.怨望诽谤政治罪
6.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的是( )
A.《开皇律》 B.《贞观律》
C.嫡长子继承制 D.父死子继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A.《大府之宪》 B.《宪令》
C.《法经》 D.竹刑
A.《大札撒》 B.《条画五章》
C.《至元新格》 D.《大元通制》
10.元代死刑定制为( )
A.绞、斩二等 B.斩、陵迟二等
C.绞、斩、陵迟三等 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
C.《大明令》 D.《大清令》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军法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吕刑》。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廷理_。
4、战国时期,_商鞅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1975年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令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三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均田法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习惯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行中书省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一条鞭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科道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洪仁玕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_责任内阁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特别法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三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中农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公安司法机关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_人民法院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A、圜土B、夏台C、畿内D、社2、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A、五刑B、五听C、五行D、九刑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A、竹刑B、《法经》C、《宪令》D、《大府之宪》4、秦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并成为其指导思想的是()A、商鞅的思想B、李斯的思想C、韩非的思想D、李悝的思想5、为了限制士族对清议的操纵,南朝法律中设有()A、重罪十条B、清议禁锢之科C、八议D、准五服以制罪6、唐律中的“谋危社稷”是指()A、谋大逆B、谋反C、恶逆D、谋叛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A、宋B、清C、唐D、明8、元朝由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A、《大元通制》B、《泰和律》C、《元典章》D、《至正条格》9、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A、《名例律》B、《吏律》C、《礼律》D、《刑律》10、清代以“四格”为标准考核官吏,其中品德操行方面的内容称为()A、守B、政C、才D、年11、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A、地方立法议会B、各省采取舆论之所C、督抚的咨询机构D、地方行政管理机构12、南京临时政府依据“天赋人权”理论,制颁一系列法令,其中意义最为深远的是()A、禁止买卖人口令B、权利平等令C、禁烟法令D、禁赌法令13、《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行使统一解释法令及变更判例之权的是()A、立法院B、司法院C、最高法院D、行政院14、中国宪政运动史上劳动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抗日救国十纲大纲领》15、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确立于()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建国后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至5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法制史第一章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法制史第一章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法制史第一章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德主刑辅”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正确答案:A2、图谋破坏国家宗庙、皇帝陵寝以及宫殿的是哪个罪名?A.谋反B.谋大逆C.恶逆D.大不敬正确答案:B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A.1908年B.1909年C.1910年D.1911年正确答案:D4、唐律中的“化外人”,指的是()。
A.外国人B.文盲来源:www.examda.c omC.不知道法律的人D.少数民族正确答案:A5、旧中国起草的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典是()。
A.《大明律》C.《大清新刑律》D.《大清现行刑》正确答案:C6、清代创立的比充军更重的发充边疆地区为驻防官兵充当奴隶的刑罚是()。
A.迁徙B.充军C.发遣D.戮尸正确答案:C7、《大明律》仿效《元典章》的编纂体例,最大的变革是下列哪项?A.首置名例律B.附加敕令格式C.以事统类D.篇目改为7篇正确答案:D8、奸党罪名最早出现下列哪个律令中?A.秦律B.唐律C.宋律转载自考试大- [/doc/2fa9f5010740be1e650e9aa9.html ] D.明律正确答案:D9、将传统的篇目首次改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各律的是()。
A.《唐律疏议》B.《宋刑统》C.《元典章》正确答案:D10、每年霜降后10日进行的对刑部判决的案件或京师附近的轨监侯、绞监侯重审的程序叫做什么?()A.秋审B.朝审C.热审D.冬审正确答案:B11、在法律上确认法官回避制度的是()。
A.明B.唐C.宋D.清正确答案:B12、元代专门审理宗室及蒙古人案件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哪一个?A.大理寺B.刑部C.宣政院D.大宗正府正确答案:D13、抽象的精神原则是中国古代的礼的含义之一,可归纳为“亲亲”和“尊尊”。
以下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亲亲”,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上凌下,以亲压疏B.“亲亲长为首”C.“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D.“尊尊上为首”正确答案:C14、我国首次公布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的()。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中国法制史[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该题后的括号内)1.西周时将一惯犯罪称为( )。
A.非膏B.惟终C.督D.非终2.买卖兵OS,珍异等小件物品使用的较短契券称为( )。
A.傅B.别C.质D.剂3.西周法官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叫做( )。
A."五刑" B."五听"C."五行" D."九刑"4.《法律答问》是一部( )。
A.法律条款B.民间法律c.官方法律解释D.判例5.荀子说"刑名从( )"。
A.夏B,商C.周D.齐6.秦朝强制男性犯人服修城墙、女性犯人服舂米的劳役,这种刑罚称为( )。
A.司寇,作如司寇B.鬼薪,白粲C.城旦舂D.迁7.秦朝法律中包含有关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治狱程式等方面的规定和文书程式的是( )。
A.《秦律杂挑》B.《封诊式》c.《法律答问》D.《秦律十八种》8.秦朝法律中对轻微罪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物的刑罚是( )。
A.赀刑B.赎刑C.夏作D.罚作9.春秋时期,邓析私造的刑书称作( )。
A.刑书B.竹刑C.吕刑D.汤刑10.皇帝制度的理论基础是( )。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11.汉武帝时,由张汤制定的关于宫廷警卫方面的专门法律是( )。
A,《九章律》B.《傍章律》C.《越宫律》D.《朝律》12.最早提倡"亲亲得相首匿"思想的是( )。
A.庄子B.孟子C.公孙子D.孔子13."春秋决狱"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李斯B.汉武帝C.郑玄D.董仲舒14."重罪十条"首次规定于( )。
A.《晋律》B.《魏律》c.《唐律》D.《北齐律》15,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减少冤案,允许向皇帝直诉,建立了( )。
A.登闻鼓制度B.拦车马制度c.嘉石制度D.匦函制度16.宫刑最早在( )朝代被废除。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习题
第五章秦朝法律制度 一、选择题 1、秦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叫()。
A 大理寺B 廷行事 C 廷尉 D宗正府 2、在我国,首次以年龄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是()朝。
A秦 B汉 C南北朝 D隋 3、云梦秦简发现于()。
A1974年B1975年 C1976年D1977年 4、在秦国,改法为律的人是( )。
A韩非 B邓析 C赵鞅 D商鞅 5、廷行事是秦朝的法律形式之一,指的是()。
A文书程式 B法廷成例 C条文解释 D皇帝命令 6、秦朝以()作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限。
A14岁 B15岁 C16岁 D身高 7、"法令由一统"是()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A西周 B秦 C汉 D唐 8、秦朝的()是一种刑名,即白天修筑长城。
A 罚作 B鬼薪 C 城旦 D复作 9、秦朝的(),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
A妄言罪 B非所宜言罪 C投书罪 D以古非今罪 10、秦朝的廷尉是最高()。
A司法行政机关 B司法监督机关 C司法审判机关 D行政长官 11、秦朝的( )是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
A定杀 B醢 C枭首 D具五刑 12、秦朝的( )是一种活着投入水中使其淹死的刑名。
A具五刑 B族诛 C定杀 D坑 13、秦朝强制男犯去山林砍柴以供宗庙祭祀用的刑罚叫做( )。
A城旦 B司寇 C复作 D鬼薪 14、秦在战国时已设有( )为最高司法审判机关。
A大理寺 B廷尉 C刑部 D审刑院 15、秦律中的"司寇"是()岁刑。
A五 B四 C三 D二 16、诬告反坐的原则最早见于()。
A秦律 B汉律 C唐律 D隋律 17、以下属于秦朝的作刑(徒刑)的是()。
A城旦 B鬼薪 C司寇 D罚作 18、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法令由一统 B一断于法 C 事皆决于法 D以刑杀为威 19、秦朝的"以刑杀为威"的意思是()。
A法网严密 B全国实行统一的法令 C严刑重罚 D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 20、秦朝适用女犯的作刑有()。
(完整版)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夏、商时的法律制度练习题
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 传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是()。
A. 蚩尤B. 皋陶C. 共工D. 黄帝2. 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 夏B. 商C. 周D. 秦3. 夏朝法律的总称是()。
A. 肉刑B. 夏政C. 禹刑D. 五刑4. 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叫()。
A. 蒙士B. 大理C. 大司寇D. 小司寇5. 夏启夺取政权后将所征服的地域划分为()。
A. 九牧B. 九州C. 九鼎D. 九洲6. 最早出现的军法出现在()。
A.《礼记.王制》B.《左传》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7.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
A. 王位世袭制B. 皇帝世袭制C. 爵位世袭制D. 总通世袭制8. 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 夏B. 商C. 西周D. 秦朝9.“禹刑”最先见于()。
A.《史记》B.《左传》C.《尚书》D.《竹书记年》10. 夏朝的“五刑”有墨、劓、膑、宫和()。
A.罚金B.杀C.鞭刑D.徒刑11. 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B.夏台C.畿内D.社12.夏朝法的主要形式是假借天意发布的()。
A.王命B.天命C.禹刑D.礼仪13.《五刑》又称为()。
A. 汤刑B. 甫刑C. 赎刑D. 正刑14.关于《五刑》的起源,最早见于()。
A.《尚书.大传》B. 《尚书.尧典》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15.“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 习惯B. 战争动员令C. 祭祀D. 礼仪16.炮烙之刑出现于()。
A. 夏朝B. 西周C. 春秋D. 商朝17.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A. 商王B. 贵族C. 卜者D. 掌戮18.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19.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
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自测题(第1-7章)汇编(含答案)
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自测题(第1-7章)汇编(含答案)第一章夏朝的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将“法”改为“律”,是在()。
CA夏朝B西周C战国时期的秦D汉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DA五百B一千C二千D三千3、“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B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DA昏B墨C贼D杀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 )”。
CA昏B墨C贼D杀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
DA囹圄B夏台C钧台D圜土8、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
CA圜土B钧台C夏台D囹圄二、多项选择题1、夏朝的监狱叫做()。
ABCA圜土B夏台C钧台D囹圄2、“昏、墨、贼,杀”是夏朝的法律制度,其中的罪名是()。
BCDA 杀B昏C墨D贼三、问答题1、禹刑禹刑是夏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的总称。
2、甘誓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第二章商朝的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炮烙之刑出现于。
DA、夏朝B、西周C、春秋D、商朝2、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CA、商王B、贵族C、卜者D、掌戮3、商朝在实行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后,又逐渐实行了。
AA、嫡长继承制B、兄终弟及C、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D、诸子均分4、商朝刑法的总称是。
DA、九刑B、禹刑C、宫刑D、汤刑5、把犯罪者晒成肉干的刑罚称作。
AA、脯B、醢C、墨D、劓二、多项选择题1、商朝的罪名主要有。
BCDA、昏B、不吉不迪C、暂遇奸宄D、不从誓言2、商朝的监狱称作。
ABCA、圜土B、牖里C、囹圄D、廷尉3、商朝的肉刑有。
BDA、醢B、墨刑C、劓殄D、劓刑4、商朝死刑处决方法除斩、戮以外,还有。
ABCDA、炮烙B、醢C、脯D、劓殄三、问答题1、商朝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
中国法制史课堂练习答案
【课堂练习答案】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禹刑、汤刑、“率民以事神”、内服、外服二、简述1、夏朝的五刑主要是哪些刑罚?2、夏朝法律中主要规定了那些罪名?3、商朝的刑罚有哪些?4、简述商朝“内外服”的司法机构。
三、论述题中国法律的起源有哪些特点?一、名词解释1.《禹刑》是夏朝刑法的总称。
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夏朝统治者对以往作出的各项判决以及从具体判决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法律原则加以汇编,名之为《禹刑》。
2.是商朝刑法的总称。
商灭夏之后,为了建立和维护新的统治秩序,商朝统治者以夏朝《禹刑》为基础,进行删修、增补,初步形成了商朝的刑法,并以商朝的开创者汤为之命名。
商朝后期,由于社会关系的变化,统治者又曾对《汤刑》作出全面的修改、补充。
3.这是商朝法制活动的主要特点和指导思想。
在商朝的神权法统治方式中,上帝与王权之间的中介是巫、史等神职人员,他们代表鬼神,指导国家政治和国王的行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威,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利。
4.是商朝中央统治的地域。
在这个地区,商王可以直接实施统治。
5.是商朝地方诸侯统治的地域。
在这些地区,虽然部落首领接受商王的分封,但他们有较大的独立性,在辖区内实施统治,包括司法统治。
二、简述题1.夏朝在苗民五虐之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奴隶制五刑,包括大辟、膑、宫、劓、墨。
大辟为死刑,膑刑为割除膝盖骨,宫刑为毁坏生殖器,劓刑是割除鼻子的刑罚,墨刑是在面部刺痕后涂墨。
2.夏朝法律中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罪名体系,但是统治者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定型化的罪名。
夏朝确定的罪名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据史书所载,夏朝初期的司法官皋陶对“昏”、“墨”、“贼”三种犯罪均处以死刑。
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二)夏朝的军事法令中规定有“弗用命”、“不恭命”之罪,即在作战中对于不努力执行君王诰命、不服从君王诰命的人处以死刑。
(三)为保护血缘关系的稳定,夏朝法律中规定了不孝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原始社会经历了___原始群氏族公社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2.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____________”产生。
禅让(制)
3.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____启________。
4.《左传·襄公四年》记载:“芒芒禹迹,画为____________,经启____________。
”
5.法的起源经历了从_习惯__到____习惯法__、再到___成文法________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6.《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____________。
”禹刑
7.《说文解字》:“灋,刑也,____________,从水,豸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
8.《正韵》:“律吕万法之所出,故法令谓之____________。
”
9.《夏书》曰:“昏、_____墨_______、贼,杀。
”
10.在“刑侯与雍子争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_己恶而掠美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将“法”改为“律”,是在()。
C
A夏朝B西周
C战国时期的秦D汉
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D
A五百B一千
C二千D三千
3.“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B
A习惯B战争动员令
C祭祀D礼仪
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D
A昏B墨
C贼D杀
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 )”。
C
A昏B墨
C贼D杀
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
A夏朝B商朝
C西周D秦朝
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
D
A囹圄B夏台
C均台D圜土
8.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己恶而掠美为( )”。
A
A昏B墨
C贼D杀
9.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贪以败官为( )”。
B
A昏B墨
C贼D杀
10.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
A
A夏台B均台
C囹圄D圜土
(三)多项选择题
1.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BC )。
A 刑
B 公正、不偏不倚
C 限制、强制
D 律
2.夏朝的监狱叫(ABC)。
A圜土B夏台
C均台D囹圄
3.“昏、墨、贼,杀”中的罪名是(ABC )。
A昏B墨
C贼D杀
4.据东汉郑玄记述,夏刑除墨外,还有()。
A大辟B膑
C宫D劓
5.夏朝的法律规范包括(AB)。
A禹刑B甘誓
C汤刑D汤诰
6.夏朝的法律规范的内容来源于()。
ABC
A原始社会的礼
B原始社会的战争命令
C原始社会的苗族习惯法
D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7.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D
A夏朝的王位继承实行禅让制
B夏朝全国共分为九个地区
C夏朝中央有职事官六卿
D圜土和夏台都是夏朝监狱的名称
8.夏朝法律制度包括()。
A
A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B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C昏、墨、贼,杀
D吕命穆王,训夏赎刑
9.在我国古代作为法律名称适用的的术语有()。
B
A刑B命
C诏D典
10.夏朝的法律具有以下特点,即()。
A
A夏朝法律体现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意志,不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B夏朝法律非常残酷
C夏朝法律维护奴隶主与平民之间的不平等
D夏朝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四)判断正误题
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夏启是我国第一个国王。
3.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建立了夏王朝。
4.夏启通过禅让制获得夏王朝的统治权。
5.夏朝的法律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
6.夏朝的法律体现了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意志,不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
7.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国家、没有法律的。
8.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靠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就是不成文的习惯。
9.法同国家一样,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产生了。
10.关于夏朝典章的资料文献不多,据记载,夏朝已经有了五种刑罚。
11.史料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12.夏启在与有扈氏作战时,曾在“甘”这个地方发布命令。
13.禹刑是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是大禹所作。
14.“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令,即军令《甘誓》中一条罪名。
15.“昏、墨、贼,杀”。
其中的昏、墨、贼是夏朝的三个罪名,杀是刑名。
16.夏朝已经有了赎刑。
当时用青铜来赎罪。
17.圜土是夏朝监狱的名称。
18.夏台和钧台都是代称夏朝监狱。
19.奴隶制五刑最早来源于原始时期的苗族。
20.礼、本来是供祭祀用的一种盛玉的器皿。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原始群氏族公社
2、禅让(制)
3、启
4、九州九道
5、习惯习惯法成文法
6、禹刑
7、平之如水
8、律
9、墨10、己恶而掠美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D
5、C
6、 A
7、D
8、A
9、 B 10、A
(三)多项选择题
1、BC
2、ABC
3、ABC
4、ABCD
5、AB
6、ABC
7、BCD
8、ABCD
9、ABCD 10、ABCD
(四)判断正误题
错误的有:4、5和13。
正确的有:1、2、3、6、7、8、9、10、11、12、14、15、16、17、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