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经典实用科学活动(精选10篇)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经典实用科学活动(精选10篇)小学科学经典实用科学活动篇1活动目标1.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2.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分析结论。
活动过程:1.教材首先用四幅图展示了人类的四个发展阶段:古人类阶段、农业文明阶段(_明)、工业文明阶段(黑色文明)和现代文明阶段(电子文明),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阶段中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及环境变化的情况。
教学中教师可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绘制成动画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应用中引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可分成四层进行:(1)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2)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分析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4)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
2.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引起环境问题的资料,在事实充分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分析出各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各种变化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才能确定科学进步是其他变化的根本。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产生了环境问题。
这一基本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基本认知过程,也是学生的基本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地抓住每二教学过程的目标任务,启发学生独立环境与保护活动,让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有关变化和事物间相互作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其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分析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组织。
在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的教学时,可采用教师介绍资料、个人思考整理记录表、小组汇总的方法进行。
在个人活动开展前,教师可利用课件或教材插图向学生绍人类社会发展的四大阶段。
主要包括:(1)科学发展的进程。
火的使用——铁的发现——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和电脑的问世。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例(五篇)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例教育目标:1. 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包括人工制造产品的实例。
2. 培养探究能力:能对人工制品提出疑问,对环境中的物体进行是否人工制造的假设,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人工制品,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交流。
3. 培养科学态度:以好奇心为驱动力,积极参与寻找人工制品的活动,真实反映观察结果,多角度理解人工制品,尊重并分享他人的观察见解。
4. 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人类如何利用科技改变自然,改善生活环境,意识到人类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以及人造产品对生活便利性的贡献。
教学预备:展示校园外人工制造产品的图像和视频资源,学生需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和笔。
教学流程:1. 引入与问题:通过视频引发讨论,引导学生识别自然物体以外的人工制品。
2. 探索与发现:规划活动:确定寻找地点,制定寻找策略,讨论所需工具,小组分工,以及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收集信息:在校园环境中进行实际观察。
处理信息:整理观察结果,填写手册第六页。
分享讨论: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人工制品,共同得出结论,即房屋、衣物、文具、自行车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3. 应用与延伸:学生分享个人了解的其他人造产品。
教师引导,深入探讨人造产品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植物的基本构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感官来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
2、运用科学术语来描述观察结果。
3、绘制一棵植物的简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常见植物特征的探究兴趣,培养细致观察和详细记录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植物的根、茎、叶等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能准确绘制一棵植物的示意图。
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学生手册。
教师准备:一株植物样本,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法。
课程时长:新授课,1课时。
教学流程:一、引入话题1、介绍情境:在周六,喜羊羊在森林中发现许多植物。
(板书:植物)引导学生跟随情境进行学习,询问学生是否能识别出喜羊羊看到的植物。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1. 水循环实验目的: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展示水的循环过程。
材料:一个玻璃杯、水、一块塑料薄膜、一根细棍子。
步骤:1. 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 用塑料薄膜盖住玻璃杯,并用细棍子将薄膜轻轻按住。
3. 将玻璃杯放在太阳下,待一段时间后观察薄膜上的水滴。
结果:随着太阳的照射,玻璃杯中的水会被加热蒸发成水蒸气,然后凝结在薄膜上形成水滴,展示了水的循环过程。
2. 种子发芽实验目的:通过种子发芽实验来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材料:玻璃瓶、棉花、水、豌豆种子。
步骤:1. 在玻璃瓶中放入一些湿润的棉花。
2. 将豌豆种子均匀地摆放在棉花上。
3. 每天给种子喷水保持湿润。
结果:经过几天的观察,学生可以看到豌豆种子开始发芽、生长,并最终成为豌豆植物,从而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3. 人体骨骼系统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材料:白色塑料管、彩色塑料圈、胶水。
步骤:1. 将白色塑料管剪成不同长度,代表人体不同部位的骨骼。
2. 在白色塑料管上粘贴彩色塑料圈,代表关节。
3. 拼接成一个模型,展示人体的骨骼系统。
结果: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构造,以及骨骼与关节的作用。
4. 磁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磁力的作用。
材料:铁钉、磁铁。
步骤:1. 将磁铁靠近铁钉,观察铁钉的反应。
2. 将磁铁移开,观察铁钉的变化。
结果:学生可以看到磁铁对铁钉有吸引作用,当磁铁移开时,铁钉会脱离磁铁,展示了磁力的作用。
5. 声音传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声音的传播过程。
材料:一根绳子、一个铃铛。
步骤:1. 将铃铛系在绳子的一端。
2. 用手拉动另一端绳子,使铃铛摆动产生声音。
3. 观察铃铛的声音传播情况。
结果: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看到铃铛的声音可以通过绳子传播,感受到声音的传播过程。
6. 阻隔光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光线的阻隔情况。
材料:一个密闭的容器、一块黑色纸板。
步骤:1. 在容器里放一盏灯,使灯光亮起。
小学科学案例模板范文汇总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100例
小学科学案例模板范文汇总小学科学教学案例100例1. 题目:吃下肚的勺子概要: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理解食物在进入人体消化系统时经历的过程,提高学生对食物消化的认识。
实验材料:碗、勺子、面粉实验步骤:1. 将面粉倒入碗中,用勺子搅拌均匀。
2. 让学生用勺子舀起一小口面粉,放入口中。
3. 学生观察面粉在口腔中的变化,然后咽下。
4. 学生用手指按压喉部,模拟食物进入食道的感觉。
5. 学生描述食物进入胃部的感觉。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食物在进入人体消化系统时的变化过程,强化学生对食物消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发现面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混合后形成糊状物,然后进入食道被推送至胃部。
学生描述食物进入胃部的感觉有压力和舒适感。
2. 题目:利用光学原理制作望远镜概要: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光学原理,提高学生对视觉的认识。
实验材料:两个空的纸板筒、塑料袋、剪刀实验步骤:1. 将一个纸板筒剪成长条状,将另一个纸板筒剪成短条状。
2. 将长条状纸板筒对折,固定在短条状纸板筒的一端。
3. 在长条状纸板筒的另一端贴上塑料袋,用橡皮筋固定。
4. 调整塑料袋和纸板筒的位置,使其能够看清远处。
5.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比较使用望远镜和不使用望远镜的视觉效果。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望远镜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原理,提高学生对视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结果:通过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学生发现使用望远镜能够放大物体,使其更清晰可见。
相比之下,不使用望远镜时,物体看起来较小且模糊不清。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范例(六篇)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范例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系统,通过分析池塘生物环境的资料,为创建生态瓶设计合理的方案。
2、具备根据设计规划及实际情况制作生态瓶的能力,并能持续进行管理和观察。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互相倾听意见,共同协作完成生态瓶的制作,并进行分工管理及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设计并实施生态瓶的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系统运作机制。
教学预备:大容量塑料瓶、剪刀、制作生态瓶所需材料、活动记录本以及实物投影设备。
教学流程:1、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都曾仔细观察过学校里的荷花池吗?能描述一下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元素吗?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2、探究阶段:1)展示池塘生态系统的图像,教师引导介绍,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题:a) 池塘中有哪些水生生物?b) 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c) 植物如何为池塘中的动物提供生存条件?d) 池塘中有哪些非生物元素,它们对生物有何影响?2)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和答案。
3)设计生态瓶建造方案。
a) 小组讨论应选择哪些生物放入生态瓶,并考虑需要为它们提供哪些生存条件。
b) 记录并完善设计方案。
4)制作生态瓶。
a) 准备必要的制作材料。
b) 根据设计方案和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
c) 小组讨论确定生态瓶的放置位置,并分配管理与观察任务。
5)总结。
3、板书设计: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范例(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具备吸引铁质物体的特性,这称为磁性。
2、磁铁能穿透某些物体吸引铁质材料。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的物体以及不能吸引的物体。
2、利用磁铁来识别物体是否由铁材料制成。
3、设计实验,研究磁铁能否隔着水吸引铁质物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通过严谨实验获取证据,并理解用证据验证假设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理解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特性。
【教学难点】理解和接受磁铁可以用于辨别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1、磁铁和待测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珠、木片、纸片、弹簧、布条等(材料种类多样,包括多种铁制品和非铁金属物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作为测试材料)。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优秀12篇)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优秀12篇)小学科学活动方案(优秀12篇)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学科学活动方案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学科学活动方案(优秀12篇)】,供你选择借鉴。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篇1【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
2.科学探究目标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
能就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参与讨论,表达自已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
2.教学难点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学生猜谜语,激发兴趣。
说它像球不是球,它的身上啥都有。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动物植物和人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天天围着太阳转,你猜它是什么球。
2.出示地球的图片,引出“我们的地球家园”。
二、聚焦(预设10分钟)1.学生观看视频,欣赏:美丽的地球家园(3分24秒)2.聚焦提问,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交流自己对地球家园的认识。
3.逐一出示课件上的图片,学生看图回答,进一步丰富对地球家园的认识: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草地、森林、山脉、岩石、沙漠、海洋、大象、蜗牛、大雁、楼房、人……三、探索(预设15分钟)1.画一画:翻开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在地球家园图上画出各种事物,用直观的形式表达和记录。
2.提问:站在地球家园往外看,我们能发现什么?让学生补充与地球家园密切相关、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比如白云、太阳、月亮、星星等。
3.补充完善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的地球家园图。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1. 主题:观察水的性质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了解水的密度、表面张力、蒸发和凝结等特点。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实验的主题,让学生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1:密度实验。
老师准备一碗水和一些物体,让学生猜测哪个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个会沉下去,并进行实验验证。
3)实验2:表面张力实验。
老师让学生观察水滴在硬币表面的现象,并解释表面张力的原理。
4)实验3:蒸发和凝结实验。
老师让学生用手摸水,然后将手放在风口处,观察手上水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评价: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水的性质,还能够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2. 主题:发现植物生长的奥秘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线、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给学生展示一颗正在生长的小苗,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思考。
2)实地调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植物园或花园,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实验:种植小苗。
老师让学生分组,每组种植一颗小苗,观察它们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生长数据。
4)总结: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植物生长的原因和需要的条件。
评价: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3. 主题:探索天气现象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天气现象的原因和预测方法。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请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讨论天气现象的原因。
2)实验1:模拟降雨。
老师为学生准备一个有水的罐子和一个喷雾器,让学生用喷雾器向罐子中喷水,观察模拟降雨的过程。
3)实验2:气压实验。
老师准备一个气压计,让学生观察不同气压下的水面高度变化,并理解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4)预测:老师让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评价:通过这些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了解天气现象的原因和预测方法,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1篇)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策划方案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策划方案小学科学,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它包括自然、生物、化学、地理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策划方案1【活动目标】1、能比较主动的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红色的水上,水会变颜色。
2、乐意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准备】1、各种颜色的水,透明杯子、手电筒。
2、记录单一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变魔术引出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出示一杯红色的水,引导学生观察。
猜猜看怎样让水变颜色?师: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表演一个水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师:这有一杯红色透明的水,老师准备了一个手电筒,你们看猜猜看可以用来做什么?二、教师示范小实验:观察:手电筒照射在水上,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师:现在老师把手电筒照射在水里,看看有什么变化?师生一边观察一边发现师小结:手电筒照射在水面,水折射红色的水会变颜色。
三、介绍材料。
(一)教师出示装有各种颜色水的杯子。
师:刚才老师用手电筒照射红色的透明水,水会变颜色。
如果灯光照在其他颜色的水上,水会有什么变化呢?(二)介绍操作方法,每人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一把手电筒,一张记录纸。
请学生观察水的会变成什么颜色的?(三)出示记录纸,介绍记录的方法。
四、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1、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帮助学生一起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实验结果。
2、学生讲述实验过程。
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结果,手电筒照射在各种颜色的水上都会变色吗?如果会变色,会变成什么颜色?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策划方案2活动时间:20xx年12月13日下午2:30活动地点:马坊乡大马坊小学活动主题:以观察、实验为载体,促进学生观察能力,规范实验报告单的填写。
参加人员:高新区小学科学兼职教研员及中心组全体成员。
活动目的:本次教研通过以学生观察、实验为基础。
并在实验过程中填写实验报告单,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事物并自己总结自己总结所研究的内容。
小学科学活动策划实用科学活动(精选9篇)
小学科学活动策划实用科学活动(精选9篇)小学科学活动策划实用科学活动篇1教学目标:1、知道人是怎样进行呼吸的认识呼吸对生命的意义2、能制作测量肺活量的简易装置并进行测量。
3、知道一些在运动期间检测自己运动效果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制作肺活量的简易装置的材料、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计时工具,跳绳或其它简易的运动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上一次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人在运动后呼吸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人究竟是怎样进行呼吸的呢?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授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认识人呼吸的特点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你们可以想到运用哪些方法来研究人是怎样呼吸的呢?(教师提示学生参照教材上的方法)2、学生交流自己想到的方法3、教师将学生想到的方法归类,分组体验。
4、汇报交流体验结果。
谁能说说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5、学生阅读课本小资料。
6、出示呼吸器官挂图或模型,介绍各呼吸器官。
7、自制模型并用模型演示呼吸过程。
8、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系统的保健问题。
9、指导学生认识运动后呼吸发生的变化。
怎样用具体的事实来证明运动前后呼吸发生了变化?布置测量一分钟呼吸次数的任务测量自己运动前1分钟呼吸的次数测量自己运动后1分钟呼吸的次数作好记录学生相互交流猜一猜:“如果不停的运动,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会一直增加吗?”(充分让学生大胆猜测)组织学生体验教师小结三、课外实践活第二课时一、导入大家都知道:运动后呼吸发生了变化,并且上节课同学们在测量运动后呼吸次数时,发现即使做了同样的运动,我们一分钟呼吸的次数的多少存在很大的差别。
这是什么原因呢?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学生认识呼吸次数与肺活量的关系教师直接指出:同样的运动,一分钟呼吸次数的多少,差别主要与各自的肺活量有关系。
介绍肺活量: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吸足一口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肺活量是可以测量的。
指导学生制作测量肺活量的简易装置(按教材说明制作)组织学生测量并记录各自的肺活量。
小学科学主题活动实施方案(12篇)
小学科学主题活动实施方案(12篇)小学科学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篇1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的知识目标是指导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能力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科学思想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相信科学不迷信的态度。
本课是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典型课例,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有层次的,探究日食的成因是重点,探究月食的成因要充分体现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新问题。
在探究日食的成因中根据事实材料推测分析是谁挡住了太阳光是难点。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文字、图片或声像资料。
2.月相形成的实验材料。
3.CAI课件①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情境动画。
②日食和月食发生时三球位置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提出问题。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日食和月食的文字、图片资料,初步谈谈对日食和月食形成的认识。
2.分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3.教师小结:同学们能收集到这些有价值的资料,为学好本课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刚才有同学谈到据老人们说日食和月食是天狗在吃太阳或月亮,每到这时,人们都要拿出锅碗瓢盆来敲敲打打,好赶走天狗,真有天狗吃日、天狗吃月这回事吗?当然没有,我们就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这是怎么一回事吧!4.板书课题。
二、指导认识日食的成因及种类。
1.教师课件演示日食发生的动画,学生观察。
2.教师发给每一组一张日食发生时的一组照片图及我国历曾发生过日食的时间记录表。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日食发生时都有哪些现象和规律。
3.学生分小组汇报,教师逐条板书。
4.教师根据以上学生汇报,组织学生讨论:是什么挡住了太阳的光?你的理由是什么?5.学生汇报,教师形成如下板书现象:分析①呈弧形渐缺→是球体②自西向东渐缺→自西向东运动③有时整个太阳被挡住→从地球上看,两球大小差不多④发生在农历初一→三球在同一直线上。
6.学生实验证明以上分析是否正确。
小学开展的科学活动方案(通用12篇)
小学开展的科学活动方案(通用12篇)小学开展的科学活动方案篇1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梳理:上课之前我在网上搜索土壤与植物的相关教学资料,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搜索关于土壤与植物的图片以及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学习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并能学会做到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得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4、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并知道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小学科学简单活动方案(优秀12篇)
小学科学简单活动方案(优秀12篇)小学科学简单活动方案(优秀12篇)小学科学简单活动方案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学科学简单活动方案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学科学简单活动方案(优秀12篇)】,供你选择借鉴。
小学科学简单活动方案篇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观察给根分类;●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设计一个证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的实验;●会通过实验观察茎的运输功能。
知识与技能●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可以分成两大类:直根和须根;●知道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营养;●认识形态各异的茎,知道茎的作用是运输养料和水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教师叙述: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继续走进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植物的根和茎。
二、动手实践,探究根源。
(一)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绘画及分类活动认识直根和须根,并了解根的作用。
1、学生观察实物,发现特点。
①教师出示菠菜与葱的实物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根。
②让学生观察事先提供的菠菜和葱的根,发现他们的不同点。
2、学生畅谈观察结果。
学生观察完两种植物,将自己发现的根的不同形态描述出来。
3、教师适时小结。
教师适时点拨、画图,并得出结论,建立概念:像菠菜这样的根,有一条粗粗的主根,四周有一些侧根的称为直根;而像葱这种植物有许多粗细相似的根,就称为须根。
根按形态有直根和须根之分。
4、按根的不同形态给植物分类。
①学生小组合作,给植物按根的不同形态分类。
(事先提供的植物:香菜、荠菜、菠菜、青菜、芫荽、葱、蒜苗、青草等。
)②汇报交流。
小组派一名代表带着实物到前面给大家说说他们的分类情况。
(学生会说出:我们将香菜、荠菜、菠菜、青菜和芫荽分为一类,他们都是直根;而葱、蒜苗和青草分为一类,他们都是须根。
)5、引导学生认识根的作用。
(学生说出:根能吸收水分;根能把泥土固定在植物的根上;根能将养料传给植物的叶子;根可以让植物长大。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方案(大全五篇)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方案(大全五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方案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方案—物体沉浮的规律平常心【实验目标】1、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让学生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器材】同体积不同质量的铁(39g)、塑料(4 g)、木头(3.5 g);同质量不同体积的铁块(18 g)、塑料(18 g)、木块(18 g);水;水槽一个。
【实验原理】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沉与浮”单元中的第二课,原课题是《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为了使学生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大小有关,我设计了这个实验活动:“物体的沉浮规律。
”学生在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学习中,知道了有的物体在水里上浮,有的下沉;还知道了,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但是,根据经验,学生仍然会认为物体的沉浮会与它们的轻重和体积有关。
这里面有着怎样的关系?怎样帮助学生梳理清楚其中的关系呢?于是,我设计了用不同材料的物体,通过变量控制来探索其中的秘密,即1提供一组同体积不同质量的物体和一组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物体。
探究出影响沉浮的因素,得到有关物体沉浮的规律。
即不同材料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易沉,轻的易浮;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易沉,体积大的易浮。
学生对物体沉浮的有关认识经历了“发现——否定——在否定——在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过程。
【实验创新点】1、向学生提供自备材料,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2、引导学生运用变量控制的研究方法,理解质量与体积对沉浮的影响。
学生对物体质量、体积与沉浮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科学概念有了更深入的发展。
3、实验器材,易找易寻、易操作,还可重复使用,而且实验效果明显。
【实验步骤】1、把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木头、塑料、铁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模板(精选12篇)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模板(精选12篇)小学科学活动方案模板(精选12篇)小学科学活动方案模板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学科学活动方案模板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学科学活动方案模板(精选12篇)】,供你选择借鉴。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与猜想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
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
(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2)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二、探究与实践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3篇)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师:(出示一黑色塑料袋)这是什么?生:黑色塑料袋。
师:不打开袋子,你知道它里面装的是什么吗?生:不知道。
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个袋里装的是什么?生:可以用手摸。
生:用鼻子闻也应该可以。
生:我觉得还可以用舌头尝。
师:真聪明,如果老师现在就让你来确定这个袋子是什么的话,你会怎么做?生:先用手摸。
师:你为什么先选用用手摸这种方法?生:我觉得比较简单。
师:可不可以先用鼻子闻或用舌头尝?(学生自主的发生辩论)师:对,不明的东西不能随便闻、随便尝,我们要注意安全。
师:我们每个组也有一个装有不明物的黑袋子,请小组长从实验桌中取出来,组织小组同学闭上眼睛,用你们刚才想的方法试试。
(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闭眼摸物活动)师:刚才同学们活动进行得非常认真,值得表扬。
谁来说说你用手摸准了哪些物体?第___组:我们刚才用手一下子就摸出了荔枝,因为我们感觉到荔枝比较小,而且表面很粗糙,。
师:用手能感觉到物体的大小和表面粗糙程度。
那些我们用手摸不能确准的,又该怎么办?生:还可以用鼻子闻。
(小组闭眼闻物活动)师:闻到了什么?第___组:我们这个组的小华特别喜欢吃苹果,一下子就闻出了苹果的味道。
(其余各组各抒己见)师:你的鼻子真灵敏。
在用鼻子闻不清楚的物体时,鼻子离物应该远一点,用手扇一扇,然后慢慢的吸气。
师:还有一些通过手和鼻子不能准确感知的,怎么办呢?生:还有一种方法可选用,那就是用嘴尝味道。
师:刚才我们已经讨论过,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尝的。
不过,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是干净、安全的东西,你们可以放心尝。
(小组闭眼捏鼻尝物活动)师:尝出了什么味道?是用牙齿、嘴唇尝的吗?第___组:跟第___组和第___组一样,我们也是先确准了两种,我们刚才用舌头尝出了梨子的味道。
师:哦,你们真棒,把袋子里的物体全认出来了。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2)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风》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认识空气流动就是风,从而体会到风的大小、冷热,认识到大自然的风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2024年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二篇)
2024年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活动方案一:种植花草观察活动目的:通过种植花草,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观察花草的变化,探索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活动内容:1. 选择几种适合小学生种植的花草种子,每个学生选择一种进行种植。
2. 学生通过观察、浇水、施肥等方式,记录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3. 每周都进行一次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的颜色、形状、生长速度等。
4.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索不同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 最后,学生们将通过口头报告和展示的方式,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结论。
活动方案二:动物观察与保护活动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的动物及其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和生态意义,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内容:1. 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观察活动,记录下所见到的动物种类和其行为习性。
2.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并与他们讨论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3. 邀请一位动物保护工作者来校,向学生介绍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成功的保护案例。
4. 学生们分组开展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包括制作海报、写文章、演讲等,向其他同学宣传保护动物的知识和方法。
5. 最后,学生们将通过集体讨论,总结自己在观察和保护动物方面的心得体会,并制定个人保护动物的行动计划。
活动方案三:实地考察水源和水质活动目的:通过实地考察水源和水质,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活动内容:1. 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湖泊、河流或水库进行考察,观察水的来源和水质情况。
2. 学生们自行采集水样,使用简易的实验室设备,进行水质测试,包括测量水的透明度、pH 值、溶解氧含量等。
3. 学生们分组进行调查,了解当地人民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和保护意识。
4. 学生们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和调查结果,制作海报或小册子,向校内外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水的措施。
5. 最后,学生们将通过展示和讨论的方式,分享彼此的考察结果和保护水资源的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六篇)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教师:(展示一个黑色塑料袋)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学生:一个黑色塑料袋。
教师:不打开袋子,你能判断里面装着什么吗?学生:无法确定。
教师:思考一下,你可以用什么方式来确定袋子里面的内容?学生:可以用手去摸。
学生:通过嗅觉也能分辨出来。
学生:我觉得用舌头尝也是一种方法。
教师:你们很聪明,如果现在需要你来确定这个袋子的物品,你会怎么做?学生:首先尝试用手去摸。
教师:你为什么选择先用手摸呢?学生:我觉得这种方法更直接一些。
教师:是否可以先用嗅觉或用舌头尝呢?(学生们自发地展开讨论)教师:没错,不明物品不能随意闻或尝,安全是首要考虑的。
教师: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装有未知物的黑袋子,请小组长从实验桌上取来,组织组员闭上眼睛,用你们刚才讨论的方法尝试。
(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指导下进行闭眼摸索活动)教师:刚才大家的活动都非常专注,值得赞扬。
有谁能说说你用手摸出了哪些物品?第___组:我们通过手的触感,立刻辨认出了荔枝,因为荔枝比较小,而且表面质地粗糙。
教师:用手可以感知物体的大小和表面的粗糙程度。
对于那些无法确定的,接下来该怎么做?学生:还可以用鼻子去闻。
(小组闭眼嗅物活动)教师: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第___组:我们组的小华特别喜欢吃苹果,他一下就闻出了苹果的气味。
(其余各组纷纷发表意见)教师:你的嗅觉很敏锐。
在闻不清楚的时候,应该让鼻子离物体远一点,用手轻轻扇动,然后慢慢吸气。
教师:还有一些物品,手和鼻子都无法准确判断,这时怎么办?学生: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尝试,那就是通过品尝味道来辨别。
教师: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并非所有东西都能尝。
不过,老师提供的物品是安全无害的,你们可以放心尝试。
(小组闭眼捏鼻品尝活动)教师:你们尝出了什么味道?是用牙齿和嘴唇尝出来的吗?第___组:和第___组以及第___组一样,我们也是通过舌头尝出了梨子的味道。
教师:很好,你们成功地辨认出了袋子里的所有物品。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强化动物是人类朋友、需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一、科学活动方案介绍科学活动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科学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实践,探究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的精编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组织科学活动。
二、水的几种状态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应特点。
2. 活动步骤:(1) 实验一:观察水的液体状态- 准备透明杯子,装满温水,观察水的形态,记录水的外观和特点。
(2) 实验二:观察水的固体状态- 将水放入冰箱冷冻室,观察冷冻后的水,记录水的外观和特点。
(3) 实验三:观察水的气体状态- 将水倒入锅中,加热至沸腾,观察水蒸气的产生,记录水蒸气的外观和特点。
3. 活动总结: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自观察和实验,探究了水的三种状态,加深了对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三、植物生长与光线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光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活动步骤:(1) 实验一: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准备两盆相同的土壤和相同的植物,在一个盆中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个盆则放在遮光罩下,观察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
(2) 实验二:不同光线颜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用红色、绿色和蓝色的透明纸分别盖在三盆相同的植物上,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线颜色下的生长情况。
3. 活动总结: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观察和实验,发现光线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加深了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四、力的探究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及其相关概念。
2. 活动步骤:(1) 实验一:力的作用- 给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让他们用力推、拉、提等方式移动物体,观察物体的移动情况以及用力的效果。
(2) 实验二:力的方向- 给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的弹簧,让他们用力压缩或拉伸弹簧,观察弹簧的变形情况以及力的方向。
(3) 实验三:力的大小- 给学生准备一些不同质量的物体和弹簧测力计,让他们测量物体受到的力大小,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精选14篇)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精选14篇)小学科学精编案例篇1教学目的: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掌握蔷薇花丛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谁能说说蔷薇花丛里的小动物们吃些什么?二、探究过程1、讨论:它们谁吃谁?(1)动植物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2)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树叶蚯蚓鸟(3)分析这条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
(4)找出蔷薇花丛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食物链,写在活动手册上。
2、水田里的食物网。
(1)看看水田里有哪些生物,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2)阅读竹林村的同学们写的观察报告。
(3)对照报告,看看他们记录的食物链。
(4)有没有他们没观察记录到的食物链?请补充记录在图中。
(5)回过头整体看一看水田里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们有什么发现?(6)认识食物网。
像这种错综复杂成网状的食物链就组成了一个食物网。
3、扩展与思考。
(1)出示一组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态系统,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让学生们观察身边的群落,画出一个食物网。
4、小结。
三、板书设计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篇2教学目的:1、通过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了解认识生活在植物丛中的动植物。
2、经历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过程,学习考察的方法,通过活动记录反映考察的成果。
3、希望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植物丛,能在一定时期内坚持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丛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的食性。
教学难点:对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要考察植物丛,确定还大致区域提供学生选择进行考察活动。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方案汇编(精选10篇)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方案汇编(精选10篇)小学科学方案汇编篇1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池塘里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以此为蓝本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
2、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3、能互相听取意见、共同协作生态瓶,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对自然环境下生态系统的认识。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都观察过我们校园里的荷花池吧?里面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二、探究过程1、观察池塘生态系统。
出示群落图片,老师向学生介绍,提醒学生关注下面问题:(1)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池塘里有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学生边观察边回答。
2、设计建造生态瓶的方案。
(1)小组讨论:首先考虑我们的生态瓶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得好一些,我们还要为它们考虑些什么?(2)记录设计方案。
3、做一个生态瓶。
(1)准备相应的制作材料。
(2)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
4、小结。
三、板书设计小学科学活动方案方案汇编篇2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风》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认识空气流动就是风,从而体会到风的大小、冷热,认识到大自然的风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学情分析科学教学要实现教学的任务就必须对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有充分的了解与分析。
其中包括他们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影响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各种因素;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的非认知因素以及学生集体对教学的影响。
这样才能有效地调整教师的教学,调整课堂设计,调整教学方法,协调教学环境等等,实现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发展的教学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小学科学活动方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
按课文要求准备。
2、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
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二、体验活动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解释。
6、交流我的解释。
三、小结: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
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一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性。
注意: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
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
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
(如:金属?铁?······)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实验)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
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
(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
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
(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
(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3、交流汇报。
4、小结。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3)、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顾板书,修正板书。
)5、辨认铁制品。
(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实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币、茶叶筒等)(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
(3)、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4)、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
(5)、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教师小结: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
三、隔物吸铁:1、引入研究。
(1)、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带来的遥控小车吗?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指挥小车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为什么?(纸包住了磁铁)磁铁被纸包住了,隔着纸,还能吸铁吗?(2)、学生猜测,教师演示。
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
(3)、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
2、实验设计。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实验呢?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
(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
(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4、汇报交流。
5、小结。
(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2)、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
(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延伸: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2、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小学科学活动方案3教案学习折纸飞机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让学生在观看国产飞机图片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激情;3.让学生学会纸飞机的一些儿常用折法;教学内容:1.引题:有人说,理想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由黑暗走向光明,走向成功。
老师想问一下,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注:可以让学生思考1分钟,然后让大家举手发言,亦可点名发言。
总之,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理想都很好,希望你们以后多多努力。
刚才某某同学说想当一名飞行员,请问谁能描述一下飞机的样子?你能说出几种比较的飞机的名字吗?2.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儿的飞机的图片,并对中国的飞机予以重点介绍。
3.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学习折纸飞机》:在生活中,我们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见过飞机,但是大家可能没有亲手没过飞机。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纸飞机的折法,满足大家的愿望。
(由教师示范几种折叠纸飞机的方法,让大家观摩)4.让学生6人一组,运用创造性思维,集思广益地去学习和创新纸飞机的折法。
(可以点名让每个小组到讲台上展示成果,由大家进行评选。
然后,让大家相互赠送纸飞机,并写上祝福语)5.可以向学生简单讲述一下纸飞机的飞行原理,但不要求学生掌握。
(纸飞机的飞行原理与实际真飞机的飞行原理是一样的。
即飞机在飞行时,机翼上下的空气运动速度不一样,机翼上快,机翼下慢,根据伯努利流体力学方程(流体速度越快,其压力越小),机翼上下就有压力差,其差就是上升力,将飞机上举而飞行了)6.结束: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今天我学习了纸飞机的不同折法,并欣赏了一些儿飞机的图片。
希望大家课后积极思考,创新几种纸飞机的折法,老师可是会奖励一朵小红花的哦!好了,下课!小学科学活动方案4教学目的: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掌握蔷薇花丛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谁能说说蔷薇花丛里的小动物们吃些什么?二、探究过程1、讨论:它们谁吃谁?(1)动植物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2)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树叶蚯蚓鸟(3)分析这条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
(4)找出蔷薇花丛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食物链,写在活动手册上。
2、水田里的食物网。
(1)看看水田里有哪些生物,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2)阅读竹林村的同学们写的观察报告。
(3)对照报告,看看他们记录的食物链。
(4)有没有他们没观察记录到的食物链?请补充记录在图中。
(5)回过头整体看一看水田里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们有什么发现?(6)认识食物网。
像这种错综复杂成网状的食物链就组成了一个食物网。
3、扩展与思考。
(1)出示一组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态系统,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让学生们观察身边的群落,画出一个食物网。
4、小结。
三、板书设计小学科学活动方案5教学目的:1、通过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了解认识生活在植物丛中的动植物。
2、经历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过程,学习考察的方法,通过活动记录反映考察的成果。
3、希望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植物丛,能在一定时期内坚持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丛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的食性。
教学难点:对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要考察植物丛,确定还大致区域提供学生选择进行考察活动。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记录本、放大镜、小铁铲等考察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校园的蔷薇花丛在哪里?你留心观察过花丛中的动植物吗?以前我们曾多次到校园里进行观察活动,如对一棵树的观察,今天将再次到校园里去进行观察活动,二、探究过程1、观察蔷薇花丛里的生物。
(1)说说考察的准备工作。
(2)说说考察的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3)说说怎样考察,准备考察些什么?让学生看看教材,了解考察时需要观察的内容。
如花丛中有哪些植物?花丛中生活着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住”在这里?哪些动物来这里“玩”?它们的主要食物是什么?(4)学生分小组进行考察。
2、整理完善考察记录。
(1)了解认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2)对蔷薇花丛里的动物按食性进行统计。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