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古诗三首《寒食》教案语文版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之《寒食》优秀教案

《古诗三首》之《寒食》优秀教案

《古诗三首》之《寒食》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寒食》。

教材内容详细描述了寒食节的景象和民间习俗,通过对诗句的解析,使学生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寒食》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寒食》的基本内容,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

2. 诗词朗诵:教师示范朗诵《寒食》,学生跟随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中的意象,巩固所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中的难点,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寒食》2. 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 重点词语:春城、飞花、寒食、东风、御柳。

4. 作者:韩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寒食》中的意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绘了寒食节时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寒食》的内容,但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描写寒食节的古诗,了解寒食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理解诗句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寒食》教案

《寒食》教案

《寒食》教案教案:《寒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古诗《寒食》,它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7课。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的情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寒食》。

2. 理解《寒食》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习古诗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寒食》。

难点:理解《寒食》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寒食》诗文3. 寒食节的介绍资料4. 学生的笔记本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寒食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寒食节的特点。

2. 朗读诗文:让学生齐读《寒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文:逐句讲解诗文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4.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

5. 实践练习:让学生模仿《寒食》的写作手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节日。

6. 分享作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寒食》。

2. 收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3. 写一篇关于自己熟悉的节日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寒食》的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朗读、解析和写作环节,学生表现出色,对诗文的理解和写作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在课堂纪律方面,部分学生稍显散漫,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管理。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寒食节的文化内涵,搜集更多关于寒食节的诗词、故事等资料,进行阅读和分享。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重点和难点部分提到了“理解《寒食》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关键所在。

四年级寒食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四年级寒食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四年级下学期第 5 课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插图和注解展开想象力自学古诗,学会“御”和“暮”两个生字,理解诗意,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怀。

2、有节奏、有韵味的的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脚,用自己的声音呈现古诗的画面感,最终达到自然成诵的效果。

3、了解现在已将寒食、清明、上巳日和三而一,统称为清明节;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领悟诗情,激发诵读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把诗情读厚,把诗意读简。

【教学准备】课件、音频【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诗人诗境。

(一)范读导入1、配乐范读古诗。

请同学们坐好,让自己的身体里都住进一只美丽的天鹅。

把身子挺直,美美的。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唐诗,题目是——《寒食》。

板书课题和作者,学生齐读诗题。

播放课件,古筝音乐起,老师范读古诗。

指出“花、斜、家”三个字是这首诗的韵脚。

2、简要介绍这首诗的价值。

这首诗可了不起,文字优美,内容新鲜。

据说就是因为这首《寒食》诗人得到了唐德宗的赏识,晋升不段。

那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也成了唐德宗心中的佳句。

(二)了解作者1、学生简要汇报对作者的了解。

提问:对于诗人韩翃,你有多少了解?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教师补充作者资料。

说起韩翃,他家徒四壁,但才华横溢。

凭着自己的才学成为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

韩翃一生曲折而传奇。

有一首诗,也是词可以见证他的传奇故事。

请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章台柳【唐】韩翃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同学们课后可以查一查资料,更多的了解韩翃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学习《寒食》这首诗。

(三)解析题目1、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和节日的风俗。

提问:寒食节有哪些风俗?总结:寒食节就是我们现在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将古代上巳日、寒食节和清明节和三为一了。

我们现在的清明节主要是踏青、扫墓、祭奠英烈。

我们缅怀逝去的亲人,以安慰自己的心灵。

每年的清明节这一天老师都会带上一束花去缅怀我的母亲。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寒食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寒食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之寒食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了解寒食习俗和由来,知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2.学生能够理解诗词《清明》的作者意图,领会赞美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精神;3.学生了解并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能自如地诵读古文诗歌,并在实际表达中运用到其中;4.学生能够语感流畅地朗读文言文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进行教学: 1. 讲解寒食习俗和由来; 2. 学习古诗词《清明》; 3. 教学古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寒食习俗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寒食节和清明节的时间、来历和活动。

2.讲解:介绍寒食的由来、习俗及其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传统文化习俗。

3.活动:学生分小组,自由发挥,设计一组寒食节目,可以是歌曲、舞蹈、相声等,学生通过此活动,了解寒食节活动的多样性。

第二部分:学习古诗词《清明》1.导入:朗读古诗词《清明》,向学生介绍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古诗词《清明》的作者、大意和表达主旨的方式。

2.精读: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阅读,理解词语及诗句,强化学生对于一些古代文化中的思想和感悟的理解。

3.朗读: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完成角色扮演,生动展现古诗词文化内涵。

第三部分:教学古文阅读技巧1.导入:介绍古代文学及其意义,听取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和理解。

2.讲解:通过教学材料,讲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

3.练习:教师布置古言片段朗读练习,以及文言文的朗读练习,并对其进行纠正、指导和改进。

总结在本课中,我们学习了寒食习俗及其由来,学习了古诗词《清明》及其蕴含的深刻思想,还学习了古文阅读技巧。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们进一步认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同时,学生们也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诗歌的朗读水平,对于学习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和民族自信心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寒食》教学设计寒食优质课教案(模板

《寒食》教学设计寒食优质课教案(模板

《寒食》教学设计寒食优质课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寒食》。

详细内容为诗中各句的解析,包括诗句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寒食》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对古代文化知识的了解。

3.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意境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寒食》的基本内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寒食》原文、注释、译文、图片等。

2. 黑板、粉笔。

3.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寒食节的来历,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寒食》,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句,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寒食节的氛围。

5.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解释诗句的含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词。

六、板书设计1. 《寒食》2. 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 重点:诗句的修辞手法、意境。

4. 难点:诗句的意境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寒食》中的修辞手法,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2. 答案:参照课堂讲解,结合自己的理解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的意境理解2. 修辞手法的运用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诗句的意境理解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春花烂漫、柳枝摇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句中的画面。

2. 语言描绘: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句中的景象,如“飞花”如何轻盈地飘落,“东风”如何轻拂柳枝。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5《古诗三首》寒食课件4 语文S版-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5《古诗三首》寒食课件4 语文S版-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御赐 御用 防御 御寒 御花园 御驾亲征


日暮 朝暮 暮年 暮春 朝三暮四
hóu

侯门 侯爵 公侯 封侯 诸侯
翻译
译文: 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 食节皇家花园的杨柳在春风中飘扬。
翻译
译文: 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 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寒食
——【唐】韩翃
• 写作特点: 全诗融风俗与写景为一体,措 语精致,含蓄深沉,意境优美,格调明 快,的确是一首人见人爱的好诗。
中心思想
• 诗人描绘了春天京 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 由白天写到夜晚, 重点写 夜晚, 以汉喻今, 流露出 对现实的不满。
韩翃
(生卒年不祥),唐代 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 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 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 历十才子”。后来皇帝选拔 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 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 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 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 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出名。

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 杨花飘散,
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节皇家花园的杨柳在春风中飘扬。
日暮汉宫传蜡烛, 日落天黑, 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交流思考
• 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天 下一片漆黑。但是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 样奇特的景象呢? 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 呢?
寒食
——韩翃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 时间是清 明节的前一两天。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 距今已有 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 春秋时, 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 后, 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 子推 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 下令在子推 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 形成 寒食节。

古诗寒食的教案

古诗寒食的教案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在讲解诗句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用情感丰富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练习。
2.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时间要适中,避免过长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情景导入
1.通过讲述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教案反思:
1.是否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2.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诗人生平:介绍韩愈的生平事迹,增加学生对诗人的了解。
3.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4.讲解诗句:分析诗句的字面意思,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学习生字词:讲解诗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并掌握。
6.例题讲解:通过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和填空等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二、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和体会诗人的情感
《寒食》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的景象,诗人韩愈借此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1.抓住关键词:如“飞花”、“寒食”、“东风”等,分析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情感。
2.联想和想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寒食节时的景象,进而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寒食》教案

《寒食》教案

《寒食》教案《寒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寒食》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诗意,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背诵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授、诗歌朗诵、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寒食》这首诗的诗意和朗读技巧,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寒食》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诗意,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背诵方法。

2. 诗歌朗诵法:让学生朗诵《寒食》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寒食》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寒食节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寒食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讲解《寒食》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诗意。

(2)讲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背诵方法。

(3)通过具体的诗歌作品,如《静夜思》《春晓》等,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诵《寒食》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寒食》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3)让学生分析一些诗歌作品,如《登鹳雀楼》《江雪》等,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4. 课堂总结(1)总结《寒食》这首诗的诗意和朗读技巧,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5. 布置作业(1)让学生背诵《寒食》这首诗。

(2)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寒食节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寒食》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诗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背诵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活动版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活动版精品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材分析】《寒食》是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所作。

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寒食时长安城内与皇宫内的过节景象。

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和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最后一首,也是“思妇辞”。

这首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诗之背景,就是“双星恋爱”故事,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写中秋之夜望月怀远的七言绝句。

前两句诗写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月夜的所见所想,借助典型的景物将中秋之夜的景致生动地展现出来,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后两句诗忽然宕开,从诗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多年古诗的接触和学习,已经学会诵读古诗的方法,能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讲授古诗时,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侯、章”等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对自然美、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并积累咏月的诗词。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寒食》)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中国传统的节日有哪些?大家说说对清明节和清明节相关的古诗的印象和了解吧。

古诗三首之《寒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之《寒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之《寒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3.《古诗三首》【课时目标】1.会认会写“御、侯等9个生字。

2.了解古诗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重点)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3.想象诗中画面,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___ 第一课时《寒食》◆课时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中《寒食》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1.本课三首古诗均与传统节日或传说有关,说到传统节日,相信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谁能来说一说?(出示《元日》春节和《清明》清明节)2.今天,韩翃笔下的寒食节又是如何描绘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3.齐读课题。

初读古诗,把握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寒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指名读。

(2)全班齐读,读出节奏。

(3)关注容易混淆的字。

“侯",易写错成“候”。

从字音、字义进行区分,书写时注意中间不加一竖。

提示:学生自主扫清字词障碍,圈注勾画重点词,标注疑点。

2.利用注释,大致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师:结合注释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交流大概的意思。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师:相信同学们通过注释和同伴们的交流,很快就了解了诗句的字面意思。

那除了诗句的意思,我们还要关注“寒食节",来更好地把握诗的写作背景和内容。

资料链接,丰富理解1.诗人简介:韩翃,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寒食》教学设计(精选最新)

《寒食》教学设计(精选最新)

《寒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9654;教学重点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9654;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9654;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在字音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纤”读“xiān”;“脉”读“mò”。

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即可。

2.阅读理解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日,描写了不同的风俗习惯。

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9654;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8226;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9654;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寒食》9654;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654;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名学生答)那么,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的《寒食》。

(板书:寒食)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寒食》教案

《寒食》教案

《寒食》教案教案:《寒食》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寒食》。

该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寒食节景象的五言绝句。

诗歌通过描绘寒食节的习俗和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寒食》。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文化和传统节日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寒食》。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展示《寒食》全文。

2. 白板和板擦。

3. 教材《寒食》文本。

4. 分组讨论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寒食节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寒食节的习俗和来历。

提问:“你们知道寒食节吗?寒食节有什么特别的习俗?”2. 文本解读(10分钟)引导学生朗读《寒食》,并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如“寒食”、“御柳”、“宫花”等。

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的哪些景象?”3. 文化讲解(10分钟)讲解寒食节的文化内涵和白居易的创作背景。

强调诗人通过诗句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提问:“你们认为诗人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讨论卡片,让他们就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进行讨论。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默写《寒食》。

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寒食白居易寒食节:御柳、宫花、火禁诗人情感:怀念亲人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寒食节的习俗和来历。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寒食》诗歌感受的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寒食节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寒食节的习俗和来历。

通过朗读和解读《寒食》,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分组讨论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诗歌中的文化内涵。

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发挥创造力进行写作。

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案

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案
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案
《寒食》是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朗读并背诵《寒食》全诗,理解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习生字词:寒、食、春、城、飞、花、燃、禁、火等。
3.分析诗句,理解诗人韩愈通过对比春天美景和寒食节的冷清,表达对人民生活疾苦的关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寒食》诗中的文化内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内涵,分析诗句中的象征意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情景模拟、字词游戏等,以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寒食》这一古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春天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身边美丽的景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春天美景的兴趣,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如何描绘寒食节的氛围。
-诗句意境的深入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古诗中抽象的意境,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形象的比喻来辅助理解。
-词汇的准确记忆与运用:对于一些形近字、难写字,学生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记忆来掌握。
-文化背景的深入挖掘:寒食节的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学生可能对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象征意义感到困惑。
举例解释:针对诗句“寒食东风御柳斜”,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东风”与“御柳斜”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通过讲解春风与柳枝动态的关联,以及这一景象如何与寒食节的氛围相呼应,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古诗寒食的教案

古诗寒食的教案

古诗寒食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两首》中的《寒食》。

课文内容包括:全文朗诵、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寒食》。

2.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了解古诗的背景及意义。

3. 通过学习《寒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诵、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

难点:古诗的意境和主题思想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寒食节的来历,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课。

2. 朗诵课文: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寒食”、“雨纷纷”等。

4. 课文解析:逐句解析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诗句中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翻译等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寒食》2. 黑板右侧:生字词及解释3. 中间部分:诗句解析、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

(2)以《寒食》为题材,创作一幅画。

2. 答案:(1)略。

(2)要求画面表现寒食节的氛围,诗句内容融入画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搜集其他关于寒食节的古诗,进行对比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学习2. 课文解析3. 主题思想探讨4. 随堂练习设计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学习1. 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如“寒食”、“雨纷纷”等,可结合课文内容和实际生活情境进行讲解。

2. 示范生字词的正确读音,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寒食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寒食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寒食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寒食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能够掌握“寒食”、“踏青”、“弥补”等词语的意思和用法;3.能够运用语文知识,描述寒食的风俗活动,包括祭祀祖先、野餐翔玩、观赏柳花等;4.能够体会团圆、感恩、守望相助的情感,培养和谐的集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掌握“寒食”、“踏青”、“弥补”等词语的意思和用法;2.能够运用语文知识,描述寒食的风俗活动,包括祭祀祖先、野餐翔玩、观赏柳花等。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寒食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能够体会团圆、感恩、守望相助的情感,培养和谐的集体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寒食”,引导学生回顾清明节及其习俗,铺垫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 学习新知(1)概念讲解解释“寒食”、“踏青”等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文本阅读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寒食》,了解文本大意;2.按照课文的时间顺序,从天象变化、野餐、祭祖、弥补等方面分别介绍寒食的风俗;3.梳理课文内容,重点是野餐、祭祀和弥补。

(3)语言表达1.引导学生描述野餐的内容和形式,包括食品、活动和场地等;2.开展集体讨论,分享祭祖、弥补等寒食活动的经历;3.鼓励学生自由创作,编写关于寒食的诗歌或文章。

3. 拓展延伸(1)阅读拓展1.了解寒食的历史渊源,在《史记》、《汉书》等经典中寻找相关描述;2.阅读城市旅游攻略,了解不同地区寒食的活动形式和特色;3.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探讨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

(2)文化拓展1.用视频或图片等方式展示寒食相关的文物、服饰、饮食等,并介绍其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2.探讨寒食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如情感交流、文化传承、生态环保等方面。

4. 课堂小结1.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回答寒食的起源、风俗活动和文化内涵等问题;2.强调学生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认识到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性的价值;3.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案

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案
-例如:《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运用了比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景物。
2.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汉语表达:学生在阅读古诗时,会遇到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汉语表达,影响对古诗的理解。
-例如:“寒食”、“御柳”等词语,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
-感受古诗的深层含义:古诗往往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学生难以把握其深层含义。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解读古诗,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景物,抒发情感。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倾听他人意见,共同探究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体会古诗的意境:通过学习三首古诗,使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把握古诗的意境。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古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时,思路较为开阔,能提出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影响了课堂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尝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记忆。但回顾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仍不够牢固。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首古诗:
1.《寒食》:唐代诗人韩翃所作,描述了寒食节时宫廷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2.《清明》: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乡村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寒食》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寒食》教案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情景导入
1.利用多媒体课件、故事等方式,生动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2.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案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成功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情感,使他们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2.合理运用教具和学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难点: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情感的表达。
2.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文、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讲述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关键词语:春城、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日暮、汉宫、蜡烛、轻烟、五侯
4.修辞手法:拟人、对偶、夸张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眼醉。
-教师应提供明确的创作要求和指导,例如要求学生创作五言绝句,并至少使用一种课堂上学到的修辞手法。
-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强调创作中的亮点,同时也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可以组织课堂上的分享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互相学习和评价,提高全班同学的创作水平。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3.作业设计中诗句创作的实践。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解析
《寒食》这首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识别是学习的重点。例如,“春城无处不飞花”中的“飞花”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花瓣随风飘舞的景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无生命的事物具有了动态美。而“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御柳斜”则通过“御”字的使用,赋予了东风以人的意志,东风仿佛有意地吹拂着柳枝,使其倾斜,这是对自然现象的夸张描述。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寒食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寒食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寒食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学习寒食这一节日的来历和传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心; 3. 学会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分析;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寒食的来历和传说; 2. 寒食的习俗和礼仪; 3. 寒食节的现代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寒食节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寒食节是什么节日吗?它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和意义?2. 寒食的来历和传说(1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介绍寒食节的来历和传说,如楚国名士屈原的故事等;•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屈原为什么会投江自尽?他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3. 寒食的习俗和礼仪(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有关寒食习俗和礼仪的内容;•全班讨论,了解学生对寒食节习俗和礼仪的理解和认识;•教师总结归纳寒食习俗和礼仪的主要内容,并与学生一起编写寒食习俗和礼仪的小手册。

4. 寒食节的现代意义(15分钟)•分组活动: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寒食节对于现代人的意义;•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寒食节的现代意义,并与学生一起拓展寒食节的活动和传统。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寒食节有什么新的认识?你们对本节课还有哪些疑问?四、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整理好自己的寒食节习俗和礼仪的小手册,并每天背诵一段,下节课准备演讲;2.布置作文题目:写一篇关于寒食节的小作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五、板书设计寒食节•来历与传说•习俗与礼仪•现代意义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寒食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并通过逻辑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江西省上饶市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古诗三首寒食教案语文版

江西省上饶市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古诗三首寒食教案语文版

《寒食》教案设计【教材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古诗三首《寒食》教案语文版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

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

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

“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
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

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

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

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

“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四、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