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67336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和塑造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旨在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2. 认知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强调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互动和经验构建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意义建构。
三、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影响个体学习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包括兴趣、目标和自我效能感等。
2.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如记忆术、元认知策略等。
3. 学习评价:对学习效果的测量和反馈,包括标准化测试、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四、教育方法与技术1. 直接教学法:教师通过讲授、示范和练习等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研究和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育组织与管理1.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法规,旨在指导和规范教育活动。
2. 学校管理: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团队、资源配置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3. 教育评估:对教育活动和成果的评价和监控,包括学校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师评价等。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育现代化:通过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2. 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减少教育不平等。
3. 终身教育: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鼓励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学习和成长。
七、教育伦理与法律1. 教育伦理:涉及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如尊重学生、公正评价等。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学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决定教育的性质)【相对改革权体内目】①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②制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③决定教育领导权④决定受教育权⑤决定教育体制⑥决定教育内容取舍⑦决定教育目的2.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从根本上决定教育性质)【相对结速容业】①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②制约教育结构③制约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④制约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⑤制约学校的专业设置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根本动因)【容量观技】①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②影响受教育者数量和质量③改变观念④影响教育技术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①丰富内容②推动课程结构的更新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政治功能①培养人才②传播思想,形成舆论③促进民主化进程2.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3.教育的文化功能①传承②改造③更新创造④传播4.教育的人口功能①控制数量②提高质量③使人口结构合理化④促进人口迁移三、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前提2. 环境:提供多种可能3.教育:主导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四、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循序渐进2. 阶段性:有针对性3. 不平衡性:抓关键期4. 互补性:扬长避短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6.整体性五、素质教育的内涵: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六、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和创造性2. 连续性和广延性3.长期性和间接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系统性七、教师的职业素养1.道德素养①对待事业:忠于人民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团结协作④对待自己:为人师表2.知识素养: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3.能力素养4.心理健康①良好的人际关系②健康的人格③高尚的师德④愉悦的情感【人人有师情】八、热爱学生的表现?【两爱两全两解一情绪】1.爱与严格要求结合2.爱与尊重信任结合3.全面关怀学生4.关爱全体学生5.理解宽容学生6 .解放学生 7. 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九、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一理念两能力】1.先进的教育理念2. 良好的教育能力3.一定的研究能力十、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力2.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独特性2.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念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它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分支。
以下是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整理: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包括教育的价值、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人性观等。
重要的教育哲学理论有进化主义教育哲学、实证主义教育哲学、人文主义教育哲学等。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学习和记忆、思维和创造、情感和意志等。
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3.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变迁和教育的社会差异等。
重要的教育社会学理论有功能结构理论、社会交往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等。
4.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估和教学等。
重要的教育方法学理论有问题解决教学法、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育等。
5.教育评价学:教育评价学研究对学生、教师、教学过程和教育机构进行评估和评价,包括成绩评价和素质评价等。
重要的教育评价学理论有传统评价理论、综合评价理论和能力评价理论等。
6.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包括教育软件、教育硬件和网络技术等。
重要的教育技术学理论有多媒体教学理论、网络教学理论和智能教育理论等。
7.教育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和教育法规,包括教育法规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
重要的教育法学理论有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的法理基础和教育法规的实施效果等。
8.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经济决策,包括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投资的效益和教育经济政策等。
重要的教育经济学理论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育经济决策的理性分析和教育经济政策的评价等。
9.教育社会工作学:教育社会工作学研究教育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学校社会工作、家庭教育指导和社区教育等。
重要的教育社会工作学理论有社会工作理论、教育社会服务的模式和教育社会工作的方法等。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教育是有意识地引导、促使和帮助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改进社会生活、培育完善人的个性和发展创造力的一种特殊社会实践。
2.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揭示教育的规律,提供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
3.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与方法教育学的理论主要包括教育的目的论、教育的价值论、教育的内容论、教育的方法论、教育的组织论等。
教育学主要借助于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方法来开展研究。
4.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包括个别差异原则、发展原则、社会性原则、差异相适应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指导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5.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史等。
这些学科研究的是教育的不同方面和问题。
6.教育学的实践领域教育学的实践领域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这些领域是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7.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国际化发展、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
这些趋势反映了教育学研究的追求和方向。
8.教育学的创新与教育学的创新与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体制的、教育方法的创新等。
这些创新和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9.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10.教育学的意义和作用总之,教育学是探索教育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它研究教育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借助于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方法,揭示教育的规律,并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史等;它的实践领域涉及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教育学在教育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学》知识要点
《教育学》知识要点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原理和方法、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等方面。
教育学的知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学的定义和分类: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的学科,旨在提高教育实践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以分为理论教育学和实证教育学两大类,其中理论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实证教育学则主要关注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问题。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教育学的目的:教育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智力、品德、身心等各个方面的素养。
2.教育学的方法:教育学通过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3.教育学的原则:教育学遵循多元发展原则,注重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教育的整体效果。
三、教育学的研究内容:1.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学通过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了解人类教育的演变过程,从中获取教育的经验和教训。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探讨个体差异和学习动机等问题,为有效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3.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分析社会环境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探讨教育的功能和角色。
4.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和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关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5.教育评价学:教育评价学研究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评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为教育和发展提供依据。
四、教育学的应用:1.教育实践:教育学通过研究和总结教育经验和教育原理,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果。
2.教育:教育学通过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推动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
3.教育政策:教育学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之,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的学科,其知识要点包括教育学的定义和分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以及教育学的应用等方面。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学定义: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及其实践活动的科学。
2. 教育目的:指导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和预期成果。
3.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育哲学基础1. 教育本质论:探讨教育的本质和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2. 教育价值观:关于教育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的理论。
3. 教育人论:关于人的本性和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三、教育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学习者心理特征和学习条件。
2.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规律。
3. 教育评估: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方法。
四、教育史1. 教育制度史:研究教育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
2. 教育思想史:研究历史上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的演变。
3. 比较教育学:比较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五、教育政策与法规1.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教育行动方针和措施。
2. 教育法规:规范教育活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3. 教育管理:教育组织和教育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六、教育实践1. 教学论:研究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
2. 课程论:研究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理论。
3. 教师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和专业发展。
七、教育技术1. 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
2. 远程教育: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教育活动。
3. 教育媒体:教育信息传播的工具和平台。
八、教育评价1.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2. 教育质量评价:对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3. 教育效果评价:对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九、特殊教育1. 特殊需要教育:针对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的教育。
2. 残疾教育:针对残疾人士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3. 多元文化教育: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十、终身教育1. 终身学习: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持续学习活动。
2. 成人教育:针对成人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的教育。
教育学(全书知识框架)及重点内容梳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身心发展•最早••——分析教育哲学代表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将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 描述性定义+ 纲领性定义【教育的本质】(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利托尔诺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世界中就存在。
沛西·能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Q:辨析:动物是否存在教育活动?Key:没有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把人和动物直接区分开来的是人的活动具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2.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3.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岁生理的成熟而结束。
(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培养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使每个人能更充分、更真实地生活,最终影响人类的发展。
(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目的性、组织性、系统性、规范性、连续性)专门性(专门的场所和设备、专门机构)+ 相对稳定性(稳定的校园文化)(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中指出“终身教育”原则。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得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
(一)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非形式化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没有稳定的教育内容、活动场所和设施。
•形式化教育:定型的实体化教育,包括古代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
《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知识点汇总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它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
2.教育的概念和功能-教育是社会对未成年人进行有目的地、有组织地、全面地培养和教育的过程。
它具有发展个性、社会化、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功能。
3.教育的对象和主体4.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引导等。
5.教育的过程和评价-教育的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育评价等环节,评价主要有形式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方法。
6.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的原则包括个别差异、综合发展、循序渐进等,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情景教学等。
7.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8.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过程与行为,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和成人教育心理学等。
9.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教育与社会阶层、教育与社会变革等。
10.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学校组织、师生管理和教学素质评估等。
11.教育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法律对教育的规定和保障,包括教育法律、教育公平和教育权利等。
12.教育思想史-教育思想史研究各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变迁和发展。
13.学校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公共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对孩子进行的教育。
14.教育和发展-教育和发展涉及教育体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公平和教育国际化等方面。
以上是《教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考编专业的学生有所帮助。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教育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奥的学科,需要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1.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明确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理解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特点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3.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掌握教育学从古代到现代的主要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教育的本质:探讨教育的内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社会性、目的性、系统性等。
2.教育的功能:分析教育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包括个体发展功能、社会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1.教育目的的内涵与特点: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及其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
3.教育价值观:分析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演变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四、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1.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了解教育制度的含义、结构、类型及其演变。
2.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掌握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原则及其实施策略。
3.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关注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
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1.教师的角色与素质:明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应具备的素质。
2.学生的特点与发展: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
3.师生关系:探讨师生关系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六、教育内容与方法1.教育内容的构成与选择:了解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选择原则及其与课程的关系。
2.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掌握常用的教育方法、手段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3.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关注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教育创新的推动作用。
七、教育评估与监控1.教育评估的概念与类型:理解教育评估的含义、目的、类型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2.教育评估的方法与过程:掌握常用的教育评估方法、步骤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教育学知识重点(整理完整版)
三维目标:是指一节课所要预期完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教育是促进人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活动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增长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
广义教育,包括制度化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教育他是众多形态教育的总称。
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职场中、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及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人们日常所说的教育,多数情况下就是指这种狭义的教育。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促进人发展的基本结构,推动着教育活动的进行。
教育者(主导者),学习者(载体,主体),教育影响(中介或条件)(目的,容,途径,方法,手段,环境)。
相对独立,规定。
教育的起源(理解)1,神话起源2,生物起源论:是第一次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对问题的解释走上路科学的道路。
19世纪法国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把动物世界生存竞争和天体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
英国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3心理起源4,劳动(社会)起源论:恩格斯“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高度概括了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
对教育的作用、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及方法是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在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教育容,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
教育学知识重点(整理完整版)
三维目标:就是指一节课内所要预期完成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育就是促进人发展得一种社会活动,就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活动经验得基本途径.从广义上来讲,凡就是增长人们得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得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
广义教育,包括制度化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教育她就是众多形态教育得总称.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职场中、社会上所受到得各种有目得得影响.狭义得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就是促进人得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得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及学校根据一定得社会要求,对人得身心发展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发展得活动。
人们日常所说得教育,多数情况下就就是指这种狭义得教育。
教育得要素:教育者、学习者与教育影响就是构成教育得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促进人发展得基本结构,推动着教育活动得进行.教育者(主导者),学习者(载体,主体),教育影响(中介或条件)(目得,内容,途径,方法,手段,环境)。
相对独立,规定.教育得起源(理解)1,神话起源2,生物起源论:就是第一次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得学说,对问题得解释走上路科学得道路.19世纪法国利托尔诺《各人种得教育演化》把动物世界生存竞争与天体本能瞧成就是教育得基础。
英国沛西*能《人民得教育》教育完全来自动物得本能,3心理起源4,劳动(社会)起源论:恩格斯“劳动就是从制造工具开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教育学得产生及发展《学记》就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得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高度概括了我国古代教育经验与儒家教育思想。
对教育得作用、古代学校教育制度与视导制度、教育与教学得原则及方法就是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得论述。
在欧洲,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
柏拉图得《理想国》,昆体良得《论演说家得教育》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雅典与斯巴达得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得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得人得不同教育内容,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得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与谐发展得思想。
教育学基础重点整理
教育学基础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含义(名词解释)1、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它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以及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名词解释)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教育内容,也包括了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
三、教育的基本形式(名词解释)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特点: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内容的系统性3、社会教育四、当代教育理念1、终身教育理念:1)终身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但终身教育真正得以概念化和系统化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2)含义: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3)基本特征:终身性,整合性,民主性,灵活性2、全民教育1)可以追溯到1948年联合国大会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但真正兴起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2)含义:全民教育坚持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基本原则,提出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主要从普及初等教育、扫除成人文盲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以消除教育上的不平等。
3)基本特征:差别平等,普及化3、素质教育理念1)概念: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地位和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各种因素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基本特征: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主体性4、创新教育理念1)含义: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也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净胜、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教育2)特征:超越性、全面性、主体性、实践性5、全纳教育理念1)含义:全纳教育理念以人权观来批判现行的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相隔离的状况,重申人所具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反对任何学生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以及学校生活之外,提倡普通学校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2)特征:平等性、合作性、差异性、持续性五、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简答)1、教育学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教育学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教育自觉性的提升3、教育学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教育功能(上)一、教育功能的分类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1)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生存与发展的作用2)社会功能: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判断/辨析)1)根据作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2)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3)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二、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名词解释/简答)1、个体社会化功能:(概念)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和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社会的价值、规范,是自己逐步具有作为这一社会的成员缩影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行为方式等。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关键信息项:1、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教育的目的与功能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4、教育与人的发展5、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6、课程与教学理论7、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8、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关系9、教育管理与教育领导力1、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探讨教育的价值和目的,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21 古代教育学的萌芽在古代,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对教育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论述,如中国的孔子、孟子,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122 近代教育学的形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教育家的著作标志着近代教育学的形成。
123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20 世纪以来,教育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出现了众多的教育流派和思潮,如实用主义教育学、要素主义教育学、结构主义教育学等。
2、教育的目的与功能21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教育培养人的方向和标准。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和追求。
22 教育的功能221 个体发展功能教育通过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品德等方式,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222 社会发展功能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等。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31 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同时教育也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培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人才。
32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目的和领导权,同时教育也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能够为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服务。
《教育学》知识要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要点归纳教育学是一门探讨教育问题的学科,它研究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原理等方面的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一、教育的定义与特征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化过程,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方式,引导和影响个人的学习、发展和成长,使其适应社会生活和发展个人潜能的过程。
2.教育的特征:有目的性、系统性、社会性、主动性、创造性。
3.教育的基本任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二、教育的理论基础1.教育的社会基础: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2.教育的人的基础:发展成了以“人”为核心的理论观点,注重发展个体的潜能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3.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受心理学理论的支持,重视个体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
4.教育的价值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决定教育的目标和途径。
如人本主义、科学主义、民主主义等。
三、教育的发展理论1.成熟心理理论:提出了发展阶段和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
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
2.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和学习的影响,如温斯顿的习得理论和帕维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等。
3.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个体发展的尊重和关爱,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等。
4.古典教育理论:提倡文化传承和人的全面发展,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古典教育观点。
四、教育内容与方法1.教育内容: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品德修养等;智育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等;体育内容主要包括运动、健康等;美育内容主要包括审美素养、艺术修养等;劳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劳动、劳动技能等。
2.教育方法:包括启发学法、讲授法、示范法、训练法等。
不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适用不同的方法。
五、教育评价与1.教育评价:包括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目标评价主要关注教育的目标是否达成;过程评价主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活动;结果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是否符合预期。
《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 教育概念(名词解释)教育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2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教育学创立始于文艺复兴之后)(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概念。
范畴及其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西方最早较为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中国最早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2)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它为维护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3)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选择判断题)第二章教育的功能与教育的客观制约性1 教育的功能(了解)主要场所是学校;(1)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核心功能。
(2)教育的本体功能之所以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由教育决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时的着眼点所决定的。
(3)教育不仅要把有目的的培养人作为其本体功能,而且在现代社会中还应该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这是由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这种主体地位在现代社会中的凸显所决定的。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5)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冲鸭!看完这些题保你过,过,过!2 学校教育对人特别是对年轻人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简答P44-45 )(1)学校具有较强的目的性(2)学校具有较强的系统性(3)学校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具有较强的专门性(5)学校具有较强的基础性3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掌握)[1] 概念: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所具有的的功用和效能;具体说就是教育通过培养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人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变革和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教育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作解释;3、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导)、家庭教育;4、狭义教育:学校教育;5、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6、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与人类共始终;(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5)相对独立性:超前或滞后,自身规律;(6)生产性;(7)民族性;(口诀:永历继长相对生民)7、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8、原始社会的教育:(1)非独立性;(2)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3)原始性。
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1.产生了学校教育;2.特征:(1)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和相对立;封建社会:(1)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10、古代东西方教育共同特征:(1)阶级性;(2)等级性;(3)象征性。
11、古代中国:(1)夏代是我国最早出现学校的朝代;(2)西周(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春秋战国:私学兴起;(4)两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新办最高教育机构太学;比较著名的有“文翁兴学”。
(5)隋唐:制度上采取科举制,没落于1905年清末;六学二馆(6)宋元明清(封建社会):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13、古代埃及:(三种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开设最多));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14、古代希腊:雅典教育:西方最早形成和谐教育,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培养军人。
15、中世纪的西欧: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16、近代社会教育:(1)国家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是最早普及义务教育);(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必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与起源:1.教育学定义: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起源:早期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古代哲学思想的社会实践、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等。
二、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史、教育管理等。
2.教育学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历史性、社会性等。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哲学理论:主要包括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论和教育方法论等。
2.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儿童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理论等。
3.教育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化理论、社会教育理论和教育平等理论等。
四、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与方法:1.教学过程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教学设计:备课、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
五、教育学的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的目标:知识、能力、品德等。
2.学校教育的组织方式: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管理等。
六、教育学的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的特点:亲密性、个性化、情感性等。
2.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道德教育、性教育、智力教育等。
七、教育学的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教育评价的指标: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发展水平等。
八、教育学的教育与发展:1.教育的方向:素质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等。
2.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元化的教育供给等。
以上只是教育学必背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
教育学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学科,以上知识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核心内容。
要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育学,需要结合教育学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67336
育学知识点整理一、教育学及其开展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开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开展。
3.教育学开展中的教育专著:〔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2〕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3〕从一门标准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4〕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二、教育及其开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开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开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
三、教育的根本要素及其关系1.教育的根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是臵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2.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3.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四、教育及社会的开展〔一〕教育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学知识点整理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
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2)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4)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二、教育及其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是臵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2.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3.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四、教育及社会的发展(一)教育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二)教育及社会生产力教育及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
(三)教育及科技文化1.教育及科技的关系(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1)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3)信息技术及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教育及文化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2)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2)教育及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五、教育及个体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及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2)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受成熟制约,成熟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教育以成熟为前提,同时又要积极、能动的促进个体成熟;3.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4.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规范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及方面;(2)学校教育加速了个体的发展;(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5. 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六、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提出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的功能:1. 导向功能;2. 激励功能;3. 评价功能;4. 指导功能。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既重视个人发展又重视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1.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素质教育。
(三)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 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坚持脑力及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1.学校教育制度的涵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
2.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三个过程壬寅学制: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壬戌学制:受美国教育制度影响,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
(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初等义务教育)、中等教育(普通中学、农业中学、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成人中等学校等)、高等教育(大学和专门学院、成人教育的高等学院、研究生院等)八、教师及学生(一)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统一性(二)教师的素养及教师的专业发展1.教师的素养:(1)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该学科的相关知识;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学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教学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3)道德素养:1)热爱学生;2)热爱教育工作;3)自身的道德修养。
2.教师的专业发展(1)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3)专业能力的发展;4)专业自我的形成。
(2)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1)健全的专业情意;2)完备的专业知识;3)娴熟的专业技能。
(3)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1)任教前关注阶段;2)关注生存阶段;3)关注情景阶段;4)关注学生阶段。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新课程背景强调教师职业角色、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1.强调教师职业角色转变:(1)从教师及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及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和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 强调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及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学生的特点1.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2. 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3. 学生发展具有明显的特征(五)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已考)提倡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具体包括:1. 树立人本化的学生观;2. 树立个性化的学生观;3. 树立发展性的学生观 .(六)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意义:(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要求:(1)树立新型的师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善于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2)通过课外活动;(3)通过校外活动4.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方法:(1)转变学生角色;(2)转变教师角色;(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5.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是人及人之间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的反映,同时它也是对学校中师生关系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自觉应用,它有以下特点:(1)爱生尊师,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九、课程(一)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1.课程的内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课时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2.课程的意义:3.课程的类型:(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3)国家课程及校本课程;(4)显性课程及隐形课程4.制约课程的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二)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1.课程标准的意义:(1)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的要求和具体规格;(2)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3)学校、教师应透彻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精神,按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落实教学;(4)课程标准是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2.新课程标准的功能:(1)指导教材编写;(2)指导教学;1)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2)指导教师组织教学;3)指导课程评价3.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1)前沿: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2)课程目标——知识及技能、过程及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3)内容标准——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4)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建议;(5)附录——术语解释、案例(三)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及特征1.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臵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臵分科及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臵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新课程结构的特征:(1)课程结构的均衡性;(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3)课程结构的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