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古诗原文及译文
![《减字木兰花》古诗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883a1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f.png)
《减字木兰花》古诗原文及译文
《减字木兰花》古诗原文及译文
相逢不语,
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
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
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
转过回栏叩玉钗。
——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译文: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
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这首诗写出了少女的娇羞万状的模样。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未见其人,先观其色,脸色红晕,如“一朵芙蓉著秋雨”,比喻妙不可言“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写活了怀春少女的独特表现。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细声细语,又担心人家听不见,只用双眸凝望,脉脉含情。
“欲诉幽怀,转过回栏叩玉钗”,欲诉而没有倾诉对象,所以,只能借“叩玉钗”的.动作来掩饰。
整首诗将怀春少女的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深得宋人词之精髓。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32a6c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f.png)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减字木兰花》是北宋诗人王安国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写男女离愁的词作,“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勾画出一片暮春的景色,使人顿生春情,这是景中寓情。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
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
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翻译流落黄州他乡的歌女,你问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细雨微风,你仍挽起麻衣裤,将如霜白的两脚插在水里。
临皋亭里,我俩悄悄夜语,仿佛喜悦地看到了当年京城宫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轻飘如飞的莲花舞步。
贬居他乡的文人,今天算是启程返回京城。
注释纻衣:麻衣。
江亭:长江畔上临皋亭。
京华:京城开封。
迁客:指流浪的文人,常与骚人连在一起。
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遵照圣旨离黄赴汝,仍任团练副使。
该词是临行之前苏轼写给妻子王朝云的,表达了二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赏析上片,写王朝云与苏轼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以发问的句式,突出王朝云这位“江南游女”的憧憬,问苏轼“何年归得去”朝廷?文后并未立即回答,为下片的行文留下了回味的伏笔。
接着第三、四句,采用特写细节的笔法,通过“两足如霜”这些细节,以小见大地突出“江南游女”王朝云饱尝风雨,与苏轼患难与共的坚强性格。
下片,以梦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王朝云与苏轼美好的夜话。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
先推出“夜语”的背景“江亭”。
这是极为美丽的长江线上的景观。
再推出梦幻般的昔日风流镜头:“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
“新样舞”令他们眼花缭乱,“莲步轻飞”,令他们神魂颠倒。
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了他们当年的荣耀,一个“见”字,准确地重现出昔日的风光。
正因如此,“迁客今朝始是归”就暗含了苏轼的人生命运将被改变,令人感到万幸。
“迁客今朝始是归”恰好与词的开头“何年归得去”问语相呼应,王朝云的欲归去的美好心愿得以满足。
《减字木兰花》苏轼词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苏轼词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c3496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2.png)
《减字木兰花》苏轼词翻译赏析减字木兰花苏轼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
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
翠颭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赏析:东坡爱和僧人交往,喜欢谈禅说法,这首词既是应和尚的请求而作,其中透露出禅机。
词前有小序,来介绍这种创作背景。
“双龙对起”,起笔峭拔。
两株古松冲天而起,铜枝铁干,屈伸偃仰,如白甲苍髯的两条巨龙,张牙舞爪,烟雨中飞腾。
词前两句写古松,写的是想象中的幻景。
词人乍一见古松,即产生龙的联想,而龙是兴风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见双龙风雨中翻腾。
当时已是傍晚,浓荫遮掩的枝干,若隐若现,极易使人产生烟雨的错觉,故此语似奇幻实真切。
“疏影”句写词人从幻景中清醒过来。
眼见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绿苍翠之间,他仿佛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
一个和尚,躺浓荫下的竹床上,正沉睡。
意境悠然,引人神往。
如此幽静的环境中,一点声响都会特别明显。
作者接下来写:从湖上吹来的风,又清又软;一对喜鹊,飞来树上,叽叽喳喳。
此处实乃以动衬静,喜鹊争噪并没有破坏清幽之境,因为人世的纷争更能显出佛门的超脱,鸟儿的鸣叫更能显示境界的幽静。
最后一句写景细致入微,静妙传神。
只见微风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摇动,金红色的凌霄花儿微微颤动。
浓绿的枝叶之中,忽然一点金红,轻飘飘、慢悠悠地离开枝蔓,缓缓而下,渐落渐近,安然无声。
过了好一会儿,又是一点金红,缓缓而下。
好一个物我两忘的恬淡世界!读来只觉禅意涤胸。
这首词的突出特点是对立意象的互生共振。
首先是古松和凌霄花。
前者是阳刚之美,后者是阴柔之美。
而凌霄花是描写的重点,“双龙对起”的劲健气势被“疏影微香”、“湖风清软”所软化,作为一种陪衬,统一阴柔之美中。
其次是动与静的对立,“对起”的飞腾激烈的动势和“疏影微香”、“幽人昼梦”静态成对比。
苏轼的减字木兰花赏析
![苏轼的减字木兰花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c2e4e40975f46527d3e165.png)
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赏析
【原词】
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大意】
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
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
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
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赏析】
从词中“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等语句可以看出,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早春(或初春)。
早春就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不要等待落花时节,触目伤怀,要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24324a551810a6f52486cf.png)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译文及赏析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译文及赏析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宋代:李清照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译文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
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
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
我这就将梅花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支将要开放的梅花。
泪:指形似眼泪的晶莹露珠。
奴:作者自称。
云鬓:形容鬓发多而美。
“徒要”一句:意谓自己比花更好看。
徒:只、但。
郎:在古代既是妇女对丈夫的.称呼,也是对她所爱男子的称呼。
这里当指前者。
比并:对比。
赏析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
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上片主旨是买花。
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
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
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
“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
“春”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
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
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
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
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
“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张先《减字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张先《减字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40bb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c.png)
张先《减字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减字木兰花宋张先垂螺近额 [24] ,走上红茵初趁拍 [25] 。
只恐轻飞 [26] ,拟倩游丝惹住伊 [27] 。
文鸳绣履[28] ,去似杨花尘不起 [29] 。
舞彻伊州 [30] ,头上宫花颤未休 [31] 。
注释:[24]垂螺近额:低垂的螺髻靠近前额。
螺,结发为额妆,形如螺壳。
今谓之“铜钱头”。
[25]“红茵”句:茵,茵褥,犹地毯。
初趁拍,开始趁乐曲的节拍挑起舞来。
[26]“只恐”句:只怕她轻轻地飞走。
[27]“拟倩”句:准备请游丝把她拿住。
此用《飞燕外传》故事。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于太液池广榭上歌舞归风送远之曲。
大风至,飞燕迎风扬袂,言欲仙去。
成帝急令吹笙者冯无方持飞燕履。
风霁后,飞燕怅然曼啸,泣数行下。
谓深受皇帝厚恩,不得化飞仙而去。
倩,请。
游丝,蜘蛛或青虫所吐之丝,飞扬于空中,俗称游丝。
惹,《方言》:“拿,扬州会稽之语也,或为惹。
”伊,她,指跳舞女人。
[28]文鸳绣履:将毛羽锦丽的鸳鸯鸟绣在鞋子上。
[29]“去似”句:喻舞女身轻似杨花。
[30]舞彻:谓跟着乐曲从头至尾舞一遍。
伊州,乐曲名。
[31]宫花:头上插戴的宫样花朵。
译文:一名梳着下垂近额角的螺形发髻的年轻舞女以轻快的脚步上场,随即按着音乐的节拍,在红地毯上翩跹起舞。
这位舞女身轻如燕,急速飞转,像是要飞到天上去。
真想让空中的游丝把她牵惹住。
她穿着绣有文采鸳鸯的舞鞋在红地毯上轻快地旋转跳跃,一会儿节奏放慢,又像柳絮一样飘去,连一点灰尘也没有粘惹。
一曲《伊州》奏完,舞蹈停止,而舞女头上的红花还在颤巍巍地摇晃不休。
评析:《减字木兰花》二句一换韵,词意亦二句为一转。
此词描摹舞姿之曼妙,词采流丽宛转。
“垂螺”二句,先声夺人。
“只恐”二句,极写舞伎身姿之轻盈,摄人心魄,用典使事浑如不觉。
“文鸳”二句,动极而静,纤尘既不起,则观者之忘情可知矣。
然静中实又有动,头上宫花尚自颤动不休,实指曲阑舞终,而余韵袅袅不尽。
秦观《减字木兰花》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秦观《减字木兰花》全文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69891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3.png)
秦观《减字木兰花》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秦观《减字木兰花》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①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②。
黛蛾长敛③,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释]
①减字木兰花:此调将《偷声木兰花》上下阕起句各减三字,故名。
②篆(zhuàn)香:比喻盘香和缭绕的香烟。
③黛蛾:指眉。
[赏析]
此词写闺怨,抒写闺中女子怅怨之情,沉痛而伤感。
首句即点明闺阁人伤别念远的'忧郁愁情。
上阕开头写怀远之愁怨和孤寂。
孤独到无人关注,此孤独从外到内心,到了极端忧愁和凄凉的地步。
接着把哀愁回肠比喻成铜香炉里一寸寸烧断的小篆香。
下阕写能够给万物带来生机的春风吹不展紧锁的眉头,借愁字来表达伊人被愁苦纠缠无法开解的心灵创痛。
全词含蓄蕴藉,清俊超逸,形神兼备。
尤“过尽飞鸿字字愁”一句,言尽而情未尽,“愁”正与雁字在长空绵延远去。
诗词雅韵周周读第10周1
![诗词雅韵周周读第10周1](https://img.taocdn.com/s3/m/4f4c610bcc175527072208c4.png)
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
写得艳丽浓郁,光采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
但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意。
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中,前句使用代称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
后一句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地赞叹,“何许”,即何处;“献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义。
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作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径直以穿衣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
后句中的“天孙”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织女。
织女,天女孙也”的记载,在这里则指神话中精于织锦的织女。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
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惜。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中,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的摧残!“着意遮围”之句承上启下,要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伤害,只这样做还不行,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的是“莫放春光造次归”,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
这是词人发自心底的呼声,写尽了对盛开的充满生气、携着春光的繁花的缱绻之情。
若沿袭自《诗经》、《楚辞》以来的传统来看,词人显然是以香花喻君子,“真香妙质”之句可见;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
《减字木兰花》古诗鉴赏
![《减字木兰花》古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10a3bf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c.png)
古典诗词中专以舞蹈为题材的作品不多,本篇则是为数不多的同类作品中出类拔萃之作。词中以纤细巧妙的笔法描绘舞技的高超,如用游丝、杨花、宫花之类质地较轻之物衬托或比喻动作的轻盈飘逸,使人如亲临亲见,获得了极高的艺术享受。
词中以纤细巧妙的笔法描绘舞技的高超如用游丝杨花宫花之类质地较轻之物衬托或比喻动作的轻盈飘逸使人如亲临亲见获得了极高的艺术享受
《减字木兰花》古诗鉴赏
《减字木兰花》古诗鉴赏
●减字木兰花
张先
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
杨花尘不起。
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这是一首描绘少年艺妓舞蹈形象的作品。全词以纤细巧妙的艺术手法,把从起舞到急舞、缓舞以及舞罢的全套舞蹈动作写得层次分明,姿态各异。
换头两句,转写舞女的双脚。她穿着绣有文采鸳鸯的舞鞋,红地毯上轻快地旋转、跳跃,一忽儿节奏放缓,她象杨花一样飘去,连一丝儿灰尘也未沾惹。《伊州》,商调大曲名,唐时来自西北边地。词至结处,才知道伴奏的乐曲乃是《伊州》,前面所说的“初趁拍”乃是指配合《伊州》调的节拍。一曲奏毕,舞蹈停止,而舞女头上的宫花还颤巍巍地摇晃不休。这样的结尾极有余味,这颤动的宫花,让人仍旧沉浸舞蹈的意境中,久久不愿醒来……。
《减字木兰花·花》原文译文及古词鉴赏
![《减字木兰花·花》原文译文及古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54f25f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5.png)
《减字木兰花·花》原文译文及古词鉴赏《减字木兰花·花》运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间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形象的写出了玉人之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减字木兰花·花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减字木兰花·花》原文宋代:苏轼玉房金蕊。
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
醉慢云鬟垂两耳。
多谢春工。
不是花红是玉红。
《减字木兰花·花》译文及注释译文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细的手里。
朦胧的月亮月光淡淡,时不时吹起微风来卷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风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耸的发髻垂到两只耳朵下了。
谢谢春姑娘的巧夺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红艳,更像是美人肌肤透出的红。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玉楼春、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
该词牌为双调,上下阕各四句,共四十四字。
玉房:花的子房的美称。
金蕊:金色的蕊。
白居易《牡丹芳》诗:黄金蕊绽红玉房。
玉人:容貌美丽的少妇。
《诗经》:有女如玉。
纤手:女子柔细的手。
《减字木兰花·花》赏析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运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间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形象的写出了玉人之美。
词的一开头就来赞美花:开头两句写花的子房,花的金蕊,玉房金蕊,从正面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花妖艳迷人的姿色,“黄金蕊绽红玉房”只有牡丹才能配的上“玉房金蕊”的称号,可见花的婀娜多姿。
牡丹结成一束,恰好地插在美女柔细的手里。
“金”花与“玉”人相映成趣,柔花与纤手,“宜”字贯串,构成了睡女侧睡拈花图,美丽极了。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特写美女的朦胧美。
“淡月”本是“朦胧”的,它好像柔纱,罩在美女的肌体上,更是玲珑剔透的。
加仁轻轻的微风,拂弄着美女的衣袖,多么柔情。
【经典诗句】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全词翻译赏
![【经典诗句】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全词翻译赏](https://img.taocdn.com/s3/m/7033d49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3.png)
【经典诗句】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
秋雨”全词翻译赏
减字木兰花
纳兰兴德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等将军打电话来,直到天气寒冷,害怕被人看见。
告诉你,回头敲玉簪。
【译文】
当你相遇时,你是沉默的,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颤抖。
她的脸羞涩而红润。
枫桥斜
插在女仆之间。
等到想要低声唤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别人看见。
想要一诉离愁,可你已转过身去,
只能拔下玉钗在回阑轻叩。
欣赏:
这首词在艺术性上的成就,首先是人物描写的成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含羞少女的形象。
先写肖像,她是那么可爱,简直就是一朵带雨滴的荷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就更加
妩媚迷人。
乍一相逢,机会难得,有多少话要互相诉说,但又怕别人看见,只好匆匆离开。
特别是动作描写,生动再现了少女轻叩玉钗的举动,这决不是轻佻,而是少女内心复杂活
动排解矛盾后做出的重大决定,即情定终生。
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少女复杂的内
心世界。
第二个是对环境的描述,这将人物限制在回廊这样一个典型的环境中,使会议更令人
难忘。
上坎是一种静态的描写,侧重于对女孩的形式描写;《下坎》是一部动态的作品,
重点讲述了女孩轻敲玉簪的微妙动作。
将这首诗与宋朝严纪道的爱情诗相比较,我们可以
清楚地看到纳兰的高雅风格。
顾振冠评论道:“我的朋友和他的家人一样有才华,直接超
过了闫小山。
”从风格的角度来看,这个词写得很温柔,挥之不去,是情话的上品。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原文及译文赏析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原文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7dac47d1f34693dbef3e85.png)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前言:《减字木兰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词的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
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
注释:1、初:刚刚。
2、解:能、知道。
3、语:这里指莺鸣,娇啼婉转,犹如说话。
4、酥:酥油。
5、近却无:近看什么色彩见不到。
6、休辞:不要推托。
7、颠倒:纷乱。
8、红英:落花。
翻译:黄莺开始啼叫,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细雨蒙蒙,珍贵如油,滋润着草木,那刚刚长出的春草,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却仿佛消失了。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
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纷纷落花夹杂着绿色的苔藓。
赏析:上片,写初春美好时光。
第一、二句点明初春的时令:“莺初解语”;点明初春地位:“最是一年春好处”。
接着三、四句就写初春美景:“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通过初春细雨滋润草根而转青色而转明丽这一细微变化,把如画的春光美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尤其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观察得极为细致,描写得极为逼真。
因为远看刚刚返青的草芽,呈现青色;而近看草芽,则仍是黄色的了。
这自然不是东坡的发现,早在唐代,韩愈就注意到了,并写进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去了。
诗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东坡点化运用韩诗的传神之词句,用进上片,正好道出了初春的可贵,而又不露痕迹。
下片,劝人尽赏春光。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是说不要借“醉倒”沉醉之故,而拒绝去看春花。
不看春花,就意味着失去了花会给人的青春活力,意味着时光易逝,人走向衰老。
这是最大的人生误区。
“人生易老天难老”。
东坡的言辞中同样也充满了人生哲理。
东坡曾说“人生何以易此乐,天下谁肯从我归。
宋代谢逸减字木兰花(七夕)赏析DOC可编辑版
![宋代谢逸减字木兰花(七夕)赏析DOC可编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fc06ea5727a5e9846a6180.png)
减字木兰花(七夕)赏析DOC可编辑版减字木兰花(七夕)谢逸宋代减字木兰花(七夕)原文:荷花风细,乞巧楼中凉似水。
天幕低垂。
新月弯环浅晕眉。
桥横乌鹊,不负年年云外约。
残漏疏钟。
肠断朝霞一缕红。
减字木兰花(七夕)拼音解读:hé huā fēng xì,qǐ qiǎo lóu zhōng liáng sì shuǐ。
tiān mù dī chuí。
xīn yuè wān huán qiǎn yūn méi 。
qiáo héng wū què,bú fù nián nián yún wài yuē。
cán lòu shū zhōng 。
cháng duàn cháo xiá yī lǚ hó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相关赏析:作者介绍作者生平介绍:谢逸是五代花间词派的传人,所著《溪堂词》“远规花间,逼近温韦”(薛砺若《宋词通论》),雅洁清丽,蕴藉隽妙,在北宋后期的词坛上自成一家。
所著《溪堂词》,“皆小令,轻倩可人”(明毛晋《跋溪堂词》),“标致隽永”(《词统》卷四),今存词六十二首。
其词既具花间之浓艳,又有晏殊、欧阳修之婉柔,长于写景,风格轻倩飘逸。
其诗风格与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相似,清新幽折,时人称之为“江西谢康乐”。
其文似汉朝刘向、唐朝韩愈,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流畅自如。
黄庭坚说他若在馆阁中,”当不减晁、张、李商老”(晁补之、张来、李商隐)。
谢逸的诗,文词洗炼,有古意,颇受黄庭坚欣赏,认为他诗中名句“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雕”、“老凤垂头噤不语,枯木槎牙噪春鸟”、“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凋”及词中名句“黛浅眉痕沁,红添酒面糊”、“鱼跃冰池飞玉尺,去横石岭拂鲛绡”,“皆百炼乃出治者”。
最著名的十首减字木兰花词
![最著名的十首减字木兰花词](https://img.taocdn.com/s3/m/f6e1ad3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a.png)
最著名的十首减字木兰花词1. 原文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2. 赏析- 词的上阕描绘了海南绚丽的春色。
“春牛春杖”点明迎春仪式,“无限春风来海上”写出春风的来处,充满生机。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词人以独特的视角描写桃花的颜色,将桃花的红与肉色相比,新奇而又生动。
- 下阕继续写春景。
“春幡春胜”是迎春的装饰,“一阵春风吹酒醒”,春风吹醒了沉醉之人,也吹醒了这片土地的生机。
最后“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海南虽地处天涯,但杨花飞舞如同雪花,打破了人们对天涯荒僻的固有印象,体现出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
1. 原文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2. 赏析- 上阕描写了买花的情景。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简单的叙述中透露出对春天的喜爱。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细致地描绘了花朵上的露珠如同泪水,又带有清晨的霞光,将花写得娇艳欲滴。
- 下阕则写女子的心理活动。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的娇羞与担忧。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女子将花簪在发间,让丈夫比较自己和花谁更美,表现出年轻女子的娇憨与对爱情的甜蜜期待。
1. 原文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2. 赏析- 上阕刻画了一位娇羞的女子形象。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将女子比作带雨的芙蓉,写出她的美丽与楚楚可怜。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细致描绘女子脸上的红晕和头上的凤翘首饰,从外貌上进一步烘托女子的娇羞。
- 下阕深入描写女子的心理和动作。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想要轻声呼唤,又怕被人看见自己的深情。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女子想倾诉情怀,却只能通过叩玉钗这一动作来含蓄表达,将那种幽微的情感表现得细腻而动人。
减字木兰花翻译及赏析
![减字木兰花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767f6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6.png)
减字木兰花翻译及赏析减字木兰花翻译及赏析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减字木兰花朱敦儒翻译赏析,这是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所创作的一首词,作者以刘郎自比,听琵琶而沉醉,泪沾衣衫。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朱敦儒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字词解释:①减字木兰花:此词牌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②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又《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他曾被贬至南方连州、朗州等地。
作者因战乱而流浪南方,故以刘郎自比。
③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有“桃花依旧笑东风“之句。
这句是说诗人已老,花月繁华引不起他的兴致。
④重院:深院。
⑤谢家:《世说新语·言语》载人称谢家子弟“譬如芝兰玉树”。
又载谢安侄女谢道韫才华故事。
唐李德裕镇守浙西,因悼念亡妓谢秋娘而撰《谢秋娘》。
后人以谢娘代称才艺女子。
李贺《恼公》:“春迟王子态,莺啭谢娘慵。
”⑥浔阳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两句说自己象白居易那样听琵琶后落泪伤心。
⑦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说面对落日映照下的大地山河,想到国破家亡,不禁感慨万端。
⑧落照:落日。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翻译:经历了长期的颠沛流离,如今我已老去,花月繁华早就引不起我的兴致,管他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绽放。
还是去听听琵琶吧,就来到了莺啼花红的深院,善弹琵琶的歌伎。
一曲方终,我已沉醉,涕泪交流,就如当年的白居易一样沾湿了衣衫。
千万里东风浩荡,破碎的河山被如血的残阳映照,我不禁感慨万端。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创作背景:此词作于中原沦丧,康王南渡靖康二年(1127)之后,抒写的是“忧时念乱,忠愤之致”(《王鹏运《樵歌跋》)。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原文赏析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9cf4c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a.png)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原文赏析《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原文赏析1原文: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诗词赏析: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
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上片主旨是买花。
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
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
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
“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
“春”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
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
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
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
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
“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下片主旨写戴花。
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萋。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心理。
她青年妇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
这里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
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
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
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就把花儿簪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向子湮。
其全文如下: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释】①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翻译】红花多姿,绿叶茂密,是何处的花神前来呈献这一派祥瑞啊。
那鲜明的衣服,真像是从织女那里割来了一织机的锦缎。
拥有真正馨香、美妙资质的花草,不能忍受人世间的风吹与日晒。
尽力遮拦围护花草,不想让春天的风光这样匆忙地归去。
【鉴赏】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
写得艳丽浓郁,光采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
但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意。
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中,前句使用代称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
后一句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地赞叹,“何许”,即何处;“献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义。
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作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径直以穿衣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
后句中的“天孙”即织女星,《史
记·天官书》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织女。
织女,天女孙也”的记载,在这里则指神话中精于织锦的织女。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
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惜。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中,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的摧残!“着意遮围”之句承上启下,要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伤害,只这样做还不行,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的是“莫放春光造次归”,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
这是词人发自心底的呼声,写尽了对盛开的充满生气、携着春光的繁花的缱绻之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