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律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规律论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价值规律:促进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规律摘要: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主要规律,对市场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方面更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价值规律通过调节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价值规律供求关系资源配置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交换要以双方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因为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自己的劳动,两种商品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才能使交换成为互利的事情。如果是不等价交换,交换的一方占便宜,另一方吃亏,商品交换就不能长久持续下去。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表现出来的。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是由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买者同买者就会竞争,从而使价格高于价值;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卖者同卖者就会竞争,从而使价格低于价值。可见,供求变化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下波动,引起商品的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反过来,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给和需求。当某种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时,会吸引商品生产者增加该种商品
的生产,从而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下降;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时,会使商品生产者减少或停止该商品的生产,从而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上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价格上下波动的运动,这个运动表现为一条曲线。人们在市场上能够看见和接触的,就是价格上下波动的曲线。但是,价格的涨落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来进行的,这个中心就是商品的价值。恩格斯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始终作为一种趋势,作为一个规律在贯彻着。所以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促进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分析
根据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价值规律是如何来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的。
(一)资源配置作用角度分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出“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又指出:“社会劳动时间可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分额的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整个价值规律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虽然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包含着另一种意义。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只有这样多的劳动时间才是必要的。”
对这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究竟决定价值形成还是决定价值实现,学术界一直有争议。我认为,这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进一步揭示形成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深层含义,从而也揭示了价值规律对资源配置的重要功能。我们知道,在微观领域,考察某一生产部门内部单个商品的价值,只要考察部门内生产者的平均劳动耗费就可以了,因为可以假定这种商品是社会需要的,把供求平衡当作既定的前提。但是进入宏观领域,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就成为实实在在的问题,无法回避。社会上有许多“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分别生产各类不同的商品,社会总劳动时间必须根据社会需要按比例地分配到各类商品上。只有符合“必要比例量”的劳动时间,才是社会必需的,才能形成价值。如果某类商品投入的劳动时间过多,大大超过“必要比例量”,那么,即使从部门内看,它属于平均劳动耗费,但从社会范围看,它已超过社会需要量,这时超过的劳动时间就不被社会承认,不能形成价值。表现为市场价值下降,市场价格也随之下跌。反之,如果某类商品的供给量少于“必要比例量”,这时较少量的劳动耗费就能代表较大量的价值,产生一个“虚拟社会价值”。于是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都上升。正是这“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运动,调节着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切身经济利益,调节着各类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
马克思时代强调价值规律对社会总劳动时间的调节功能,那时劳动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现代市场经济强调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劳动资源,还包括非劳动资源。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现代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让位给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非劳动资源的作用日益显着。价值规律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引导、调节这两大类资源的流动和合理配置。价高利大的产业和行业,必须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使资源大量涌入;反之,价低利微的产业和行业,必然排斥投资者,使资源逐渐流
出。价格的导向,利益的激励,竞争的压力使全社会两大类资源不断流动和重组,最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
(二)平衡协调作用角度分析
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供给与需求平衡,但是市场供求又总是不平衡的。供求变动的趋势受市场价格、市场竞争所左右。如果供给持续超过需求,形成买方市场,市场竞争中买者处于优势,卖者处于劣势,为摆脱困境,卖者竞相压价抛售商品,引起市场价格下跌。价格下降抑制了供给,刺激了需求,引起供求状况向相反方向变化;反之,如果需求持续超过供给,形成卖方市场,情况就相反。买者竞争引起价格上升,价格刺激了供给,抑制了需求,使供不应求逐渐向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转化。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供求实际上从来不会一致,如果它们达到一致,那也只是偶然现象。所以在科学上等于零,可以看作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可是,“虽然在任何一定的场合,供求都是不一致的,但是它们的不平衡会这样接连发生,而且偏离到一个方向的结果,会引起另一方向相反的偏离,以致就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的整体来看,供求总是一致的,不过这种一致只是作为过去变动的平均。并且只是作为它们的矛盾的不断运动的结果。可见,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供求总是从不平衡到平衡,这也正是价值规律平衡协调作用的具体实现。
(三)平均利润形成的角度分析
我们再从平均利润形成的角度分析价值规律是如何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的。商品按其市场价格交换,由于投入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有机构成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资本利润率。这就必然出现不同部门之间资本的竞争。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利润率较低部门的资本会向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转移,由此形成社会资本(即生产要素和劳动力)在各个社会生产部门之间新的分配比例。由于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客观上存在有机联系,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