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案:必修四+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含答案)

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含答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3.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实际,能够说明生活中必须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

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

“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

【自主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天人合一”属于什么观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天人合一”属于唯物主义。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想一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一回事吗?不是。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的正确回答。

2.内容(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有同一性的问题。

(2)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义两大阵营。

(3)知论。

【判一判】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错误。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23【连一连】探究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一: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费尔巴哈反驳道:“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是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材料二: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是多么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提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从生活实践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认识和改造世界,归根到底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从哲学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1)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并明确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议题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

他们信仰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

普通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他认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

(1)高僧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属于哲学的什么观点?范缜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哲学的什么观点?(科学精神)提示:高僧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范缜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PT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PT课件

8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
唯物主义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
9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 论与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 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 经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4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本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 否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反映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15
(二)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 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唯一标准
①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脑子里有 猪的形象
1
2
先有猪,再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 还是先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再有猪?
5
存在决定思维, 是唯物主义
然后
脑子里有 猪的形象
然后
思维决定存在, 是唯心主义
6
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
唯心主义
心外无物
王守仁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文学家和军事家,称阳明先生。
7
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 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2.1《哲学的基本问题》ppt课件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2.1《哲学的基本问题》ppt课件1
海马回位于控制学习和记忆活动的中枢,主要负责形成和储存长期记忆。其实,记忆 是被强大的化学作用联系在一起的脑细胞群。唤起某种记忆相当于找到特定脑细胞群并激 活它。海马回可帮我们根据现在的经历,在记忆中寻找相同或相似的回忆。找到后,就将 现在的印象认为是发生过的或认成这个典型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有时海马回也会因疏忽出现错误:它们将现在的观感归入到曾经发生的感觉中,即使 这种“记忆”是从未发生过的,于是就产生了前世记忆般的“似曾相识”。
1.是什么问题?
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谁决定谁?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存在决 定思维
思维决 定存在
能够 反映
不能 反映
存在就是被感知
有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散步, 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约翰生便问: “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 否存在?”
贝克莱回答说:“即使此前我没有 感知它的存在,还有别的人感知它的存 在。即使人人都没有感知它的存在,也 还有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无限精神 即上帝在感知它的存在。”
傻儿子
如果客人问你咱们家的桃树怎么没了 ——你就说‘让我砍了卖了 ; 如果他问咱们家的篱笆为什么这么乱 ——你就说‘兵荒马乱糟踏了 ; 如果他问咱们家钱怎么这么多 ——你就说‘爹妈辛苦挣的 ; 如果他问你怎么这样聪明 ——你就说‘那当然 , 我们家世代如此。
于是 ,儿子去招待客人。
客人问 :“ 你的父亲呢 ?” ——“ 让我砍了卖了 !" “ 你母亲呢 ?” ——" 兵荒马乱糟踏了 !“ 你们家门前的牛粪怎么这么多呀 ?“ ——" 爹妈辛辛苦苦挣的 !" 客人生气地问 :“ 你怎么这样说 !” ——" 那当然 , 我们家世代如此 !"
•地质学家对山洞进行了考察,发 现了鬼怪山洞之谜: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教案:1.2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教案:1.2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具有一下几点特征:(A)机械性。就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视机械运动为唯一的因果关系,不懂得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复杂性。
我们再通过一个小故事来了解不可知论。庄子大家都听说过吧,这个小故事就是关于庄子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按照学习计划学习很重要吗?
为什么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按照学习计划学习很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没有好的学习计划对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其次制定学习计划可以促使我们按照计划排除困难和干扰,执行计划是意志力的体现,再次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后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合理的计划安排能使我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Leabharlann 教师:有没有同学能给大家翻译一下?
学生:翻译
教师总结: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濠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那么庄子的观点为可知论,惠子的观点就是不可知论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尓(法国物理学家,哲学家)的二元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一框《世界的物
质性》优质课教案(两课时)
【教材分析】
《世界的物质性》主要讲述了世界的物质性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2.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相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科学精神
探究世界的物质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我们在探索世界、追求。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2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范缜,中国南朝齐、梁时 思想家,无神论者。著有 《神灭论》,系统地阐述 了无神论的思想。著名言 论:“形即神也,神即形 也”,“形存则神存,形 谢则神灭”,认为人的神 (精神)和形(肉体)是 互相结合的统一的东西, 肉体死了,精神也就随着 消灭。肉体和精神的关系, 肉体是本质,精神是作用, 象刀的锋利是刀所发挥的 作用一样,离开了刀就无 所谓锋利,离开了肉体也 就没有精神。
联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对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 系 在关系问题)的正确回答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如:
学生: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工人: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医生: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 维 即: 与意 存识 在与 的物 关质 系 问 题
谁是本原 谁决定谁
(第一性)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能否正 确反映存在
(同一性)
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否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易错易混提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人们的 思想如: 理论、 计划、 思想、 观点等
√ 从实际出发
符合




意识 以外的 一切事 物如: 地球、 生 物、 环 境、 国 情等
脱离
× 从主观出发
漫画说 明了什么 问题?
一律抓 紧抗旱!
请领导 指示
古谚语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 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 知论与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 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 经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②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缺陷: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 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可知论
人限于认识能力只能认识“自在之物” 引起的感觉,不能认识“自在之物” 本身。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
休谟
康德
(18世纪英国)
休谟的不可知论:
一是关于物质对象 和上帝是否存在 不可知; 另一个是关于经验 之间因果关系(或 普遍必然规律)是 否存在不可知。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①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脑子里有 猪的形象 1
2
先有猪,再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 还是先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再有猪?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B
C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 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归纳点评:对各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多肯定、鼓励,并强调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老师布置P12《重点难点探究》(二)的问题,要求同上。
老师归纳点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P13《思维导图构建》,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
板书
设计
一பைடு நூலகம்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
反思
针对《导学案》P12边栏中的《误区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旨在提示学生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并询问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有没有疑问
老师布置P12《重点难点探究》(一)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最后再要求小组展示,小组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在座位上口头表达、在黑板上板书、写在卡片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其间,老师要在全班走动,观察各组学生的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学生讨论结束后可以通过举手的方式看哪个小组最快,点最快的小组回答问题,针对答案要求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或其他小组补充。
集体备课教案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的不同的哲学。
2.能力目标: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
难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探究: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老师通过提问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2.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填写P11《知识体系梳理》中的内容。
3.在教室走动观察学生阅读课文、填写内容的情况
老师提出《导学案》P11《基础学习交流》中的问题: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怎样把握唯物主义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要求学生同桌讨论,点同学回答问题并进行点拨、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