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新乡白鹭化纤集团公司子弟学校樊永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发声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2)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教育目标:(1)通过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声波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

教学器材:(教师演示用)收录机、泡膜小球;音叉、小锤、细线吊着的泡膜小球;鼓、鼓锤;闹钟、玻璃罩、抽气机。

(学生活动用)学生文具盒、尺子;“纸盒土电话”、课桌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1)把收录机平放在讲台桌上并播发乐曲,把一些泡膜小球放在喇叭上,提醒学生注意听音乐并观察;

(2)用小锤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同时拿细线吊着的泡膜小球靠近并接触音叉,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接着用手阻挡

音叉,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

(3)用鼓锤敲击鼓面使其发声,把一些泡膜小球放在鼓面上,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接着用手触摸鼓面,提醒学生

注意听声音并观察。

二、分析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

我们刚才听到了收录机、音叉、鼓发出的声音,有优美的乐曲、尖细的金属声、粗矿的鼓声,这些声音引

起我们的听觉不同,它们都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发现,在这些声音出现时都能引起泡膜小球的跳动或弹起,这说明这些声音出现时相应的物体都在振

动;同时我们还发现,用手阻止物体振动,小求也停止

跳动,声音也消失了,这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我们用手触摸自己的喉部,同时讲话,感觉一下我们说话与不说话时有什么不同?可以证明我们以上分

析是正确的。

(板书):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

体的发声也停止。

三、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1)使闹钟闹铃,然后用玻璃罩把闹钟罩好,学生

仍能听到闹铃声;然后,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

注意提醒学生聆听闹钟铃声的变化;接着,逐渐往玻璃

罩内放入空气,提醒学生注意声音的出现及其变化。

(2)分析:当玻璃罩内的空气被抽取时,声音逐渐减小直至听不到;逐渐往玻璃罩内放入空气,声音逐渐

变大直至恢复正常。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板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有关声速问题:

让两个学生相距适当距离。首先使其进行自然交谈,然后让这两位同学用“土电话”进行交谈;换不同的同

学进行实验。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感觉。

教师引导:(板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大于液体中,液体中大于气体

中速度。

参看课本P33图表。

(4)有关声音传播的形式:

(板书)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由声源向外传播的。

可以用水波作例子帮助说明,学生能理解横波和纵波。此处是教学难点但不是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即可。

四、回声问题:

(1)情景:到山区旅游时对着山崖喊话;在大的空房子中说话;会有什么现象?

(2)解释:(板书)人耳能区分出相差0.1秒以上的声

音,如果相差不到0.1秒,声音就会混在一起,使原声加

强。所以我们要想听到自己说话的回声,就必须距障碍相

应的距离。

(3)应用:利用回声测距离;利用回声探测水下物体等。

五、练习: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3)在通常情况下,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

六、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

停止。

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由声源向外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人耳能区分出相差0.1秒以上的声音,如果相差不到0.1秒,

声音就会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樊永江

新乡白鹭化纤集团公司子弟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