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完美篇

合集下载

建筑抗震设计复习有关资料

建筑抗震设计复习有关资料

建筑抗震设计复习有关资料期末,考研复试复习必备《建筑抗震设计》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称为震源。

2、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

3、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叫做震中距。

4、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度量。

5、地震波: 地震时,地下岩体断裂、错动产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外传播是地震波。

6、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7、地震动及三要素: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通常称为地震动。

地震动的峰值(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通常称为地震动的三要素。

8、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的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它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

二、简答题:1、简述抗震设防的基本目的和基本准则?答: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目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国的抗震设计规范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作为抗震设计的基本准则。

2、建筑抗震设计在总体上要求把握的基本原则?答:注意场地选择;把握建筑体型;利用结构延性;设置多道防线;重视非结构因素。

3、建筑抗震设计的内容与要求有哪些?答:建筑抗震设计的内容与要求:概念设计、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第二章场地与地基一、名词解释:1、卓越周期:在岩层中传播的地震波,本来具有多种频率成份,其中,在振幅谱中幅值最大的频率分量所对应的周期,称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2、液化:饱和松散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地震易发生液化现象,使地基承载力丧失或减弱,甚至喷水冒砂,这种现象一般称为砂土液化或地基土液化。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

1.构造地震发生数量大(占地震发生总数约90%),影响范围广,是地震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2.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而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叫做面波。

体波: 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压缩波,其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

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其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面波主要有瑞雷波和乐夫波两种形式。

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3.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通常称为地震动。

4.地震动的峰值(最大振幅)。

频谱和持续时间,通常称为地震动的三要素。

5.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6.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7.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8.地震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地表破坏,建筑物破坏,次生灾难。

9.地表破坏及其影响地表破坏主要表现为地裂缝,地面下沉,喷水冒砂和滑坡等形式。

当地裂缝穿过建筑物时,会造成结构开裂直至建筑物倒塌。

地面的不均匀沉陷易引起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

当地表土层含有砂层或粉土层时,会造成砂土液化甚至出现喷水冒砂现象,液化可以造成建筑物倾斜与倒塌,埋地管网的大面积破坏。

地震时的大滑坡可以切断交通通道、冲毁房屋和桥梁、堵塞河流。

10.“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作为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准则。

11.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

第一水准:当遭遇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主体结构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修理仍可正常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危机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12.两个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设计: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

《建筑抗震设计》复习

《建筑抗震设计》复习

《建筑抗震设计》复习建筑抗震设计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考虑地震作用,确保建筑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复习建筑抗震设计时,我们需要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以及抗震设计的方法和要求。

首先,地震是地球表面或地下发生的连续性振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地震可以分为地震波和地震烈度两个方面来研究。

地震波是地震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主要包括纵波、横波和面波。

地震烈度是地震对地表物体和人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度量,常用于评估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震力、地震加速度、地震位移和地表位移。

地震力是地震对建筑结构产生的作用力,它取决于地震波的振幅和建筑的质量。

地震加速度是指地震波引起的建筑结构的加速度,其大小和方向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

地震位移是指地震波使建筑结构发生的位移,也是衡量地震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

地表位移是指地震造成的地球表面变形,如地裂缝、地陷等。

在抗震设计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首先,抗震设计要求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受地震作用。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结构形式的确定都会对抗震能力产生影响。

其次,抗震设计要求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能够有效减小地震作用对建筑的影响。

常用的耗能装置包括阻尼器、粘滞剪力墙等。

此外,抗震设计还要求建筑具有良好的抗侧移能力,即能够承受地震产生的侧向力而不发生倾覆和坍塌。

抗震设计还要求建筑具有良好的隔震能力,即能够使建筑结构与地面之间减小地震能量传递,减小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最后,复习建筑抗震设计还需要通过解决一些典型问题来加深理解。

这些问题可以包括地震力计算、结构分析、地震烈度评估和抗震设计方案的制定等。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总之,复习建筑抗震设计时,我们需要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以及抗震设计的方法和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一、简述题何谓土的液化?如何进行土层液化判别?答:饱和沙土或粉土的颗粒在强烈的地震下土的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如土本身的渗透系数较小,则孔隙水在短时间内排泄不走而受到挤压,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

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的有效压应力下降乃至消失,这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丧失抗剪强度,形成犹如“液体”的现象,称为场地土的液化。

采用两步判别法来判别可液化土层,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凡经过初步判别定位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的场地土,就可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两者有何关联?答: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常用里氏震级表示。

烈度是地震对地表和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随震中距的不同,烈度却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震中距越小,烈度越高。

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应用范围如何?答:1)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2)除1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3.16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当取三组加速度时程曲线输入时,计算结果宜取时程法的包络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当取七组及七组以土的时程曲线时,计算结果可取时程法的平均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答: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圈梁,可以加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强楼盖的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有效的约束墙体裂缝地开展,从而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有效地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作用。

(3分)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部分地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尤其是可以大大增强房屋的变形能力。

建筑结构抗震(完整资料).doc

建筑结构抗震(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1:罕遇烈度50年的超越概率为11.2-3%2.20%3.10%4.5%2:与地震烈度无关的因素是(3 )1.震级2.震源深度3.结构类型4.土质条件3: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 2 )1.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2.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3.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4.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4:框架结构中布置填充墙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将( 2 )1.增大2.减小3.不变4.说不清5: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4 )1.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2.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3.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4.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6: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 1 )1.柱宽的1/42.柱宽的1/83.梁宽的1/44.梁宽的1/8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7: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11.场地特征周期2.场地平面尺寸3.荷载分项系数4.抗震等级8: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4 )1.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2.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3.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4.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9:为保证__________,则需进行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3)1.小震不坏2.中震可修3.大震不倒4.强震不倒10:震害的发生是由什么促成的?(2)1.地理位置2.地震动3.地形4.气候11: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不属于框架柱常见震害的是 ( 4 )1.剪切破坏2.受压破坏3.压弯破坏4.弯曲破坏12: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多少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 4 )1.200m/s2.300m/s3.400m/s4.500m/s13:下列地震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1)1.纵波2.横波3.瑞利波4.乐夫波14:下列哪项不属于提高结构延性的构造措施 ( 4 )1.强柱弱梁2.强剪弱弯3.强节点弱构件4.强梁弱柱15:抗震设计原则不包括:(4)1.小震不坏2.中震可修3.大震不倒4.强震不倒16:下列哪种不属于地震波的传播方式(4)1.P波2.S波3.L波4.M波17: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地震影响是(2 )1.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2.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3.震级小的近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4.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小18: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倍之多1.22.103.324.10019:下面哪个不属于抗液化的措施?(4)1.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2.部分消除液化地基沉陷3.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4.减小结构的整体刚度20:计算层数较少且较为规则的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可采用下述哪两种方法(2)1.强柱弱梁法2.分层法3.C值法4.D值法21: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1 )1.谱曲线峰值右移2.谱曲线峰值左移3.谱曲线峰值增大4.谱曲线峰值降低22:下列灾害中,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1)1.火灾2.液化3.结构倒塌4.噪声23: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2 )1.完全二次项组合法2.平方和开平方法3.杜哈米积分4.振型分解反应谱法24:地球内部组成圈层不包含以下哪个(2)1.地壳2.岩石层3.地幔4.地核25: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2 )1.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2.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3.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4.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26:下面哪个不属于影响土的液化的因素?(4)1.土中黏粒含量2.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3.土的密实程度4.地震烈度和震级27:以下属于地基土液化判别步骤的是(3)1.肉眼判别2.经验判别3.标准贯入试验判别4.最终判别28:结构抗震计算不包括以下哪种方法(3)1.底部剪力法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3.顶点位移法4.时程分析法13:计算竖向地震作用,也可以用底部剪力法。

《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资料(全面)

《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资料(全面)
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
25、有感地震是里氏地震等级为MB的地震。
A、< 2 B、2~4 C、>5 D、>7
26、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为___A___Km。
A、<60 B、60~300 C、>300 D、>350
27、下列措施中,能起到轻结构重量
三.名词解释
1、地震序列: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2、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3、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的等级
4、地震烈度: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因T1=0.467s<1.4Tg=1.4x0.4=0.56s,则 n=0,由式(2-129)得
(5)用式(2-130)计算各层层间剪力Vi(图2-22b)
2、柱的抗震设计,详细相关参考资料答案可参考书本P116(例题3-1)
例:框架柱抗震设计。已知某框架中柱,抗震等级二级。轴向压力组合设计值N=2710kN,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分别为 和 。梁端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 ,选用柱截面500mmX600mm,采用对称配筋,经配筋计算后每侧 。梁截面300mmx750mm,层高4.2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主筋Ⅱ级HRB335钢筋,箍筋Ⅰ级HPB235钢筋。
8、简述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
答:判别方法分为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凡经初步判定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则可以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的判别。具体方法见教材P14-16
五、计算题
1、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详细相关参考资料答案可参考书本P56(例题2-5)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试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震级: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2、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3、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它是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4、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5、多遇地震:指发生频率最大的地震,即当分析年限取为50年时,概率密度曲线上的峰值烈度所对应的被超越概率为63。

2%的地震.6、罕遇地震:在50年内概率密度曲线上的峰值烈度所对应的被超越概率为2%左右的地震.7、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8、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叫做震中距9、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称为震源10、延性设计: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利用结构弹塑性阶段的性能,通过结构一定限度内的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时输入结构的能量。

(延性设计,即使结构在构件屈服之后仍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依靠结构的弹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保证屈服部分发生延性破坏,避免结构发生脆性破坏和整个结构的倒塌.)11、设计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下降阶段起始点所对应的周期值。

与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有关。

并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二、简答题1、抗震设防的基本目的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限制和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三水准设防目标是什么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即可恢复正常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3、影响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那些4、什么是两阶段抗震设计第一阶段设计: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第二阶段设计: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5、设计地震分组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是为了反映潜在震源远近的影响.6、抗震设防为什么要对建筑分类对于不同使用性质的建筑物,地震破坏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是不一样的。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资料

1.地球内部可分为三大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2.地震可以划分为诱发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3.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周期短,振幅小,引起地面垂直震动;横波周期长,振幅大,引起地面水平振动。

面波面波:可分为瑞雷波(R波)、乐夫波(L波)两种形式。

瑞雷波:在其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与地表法向组成的平面内做逆向的椭圆运动,引起地面的晃动;乐夫波:在其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运动,在地面上做蛇形运动.4.地震动三要素: 最大振幅,频谱特性,持续时间5.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即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尺度。

常用里氏表示。

6.地震烈度: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7.基本烈度: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的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基本烈度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8.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准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9.抗震设防要求:根据设计准则,我国规范提出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者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即可恢复正常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10.抗震设计方法:抗震规范采用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

此阶段的设计是保证第一水准的要求(小震不坏) ;第二阶段,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此阶段的设计是保证第三水准的要求(大震不倒) 如何保证第二水准的要求呢?一般认为良好的抗震构造措施有助于第二水准(中震可修)的实现。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物理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程度。

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地震烈度也不同。

完全由地震造成的宏观后果为依据来划分烈度等级。

基本烈度: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在今后一定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

今后一定时期,是指自基本烈度颁布时起,往后的一段时期,一般取无特殊规定或要求的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如50年、 100年…)。

一般场地条件指标准地基土壤、一般地形、地貌、构造、水文地质等。

因此,基本烈度就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在本区最普遍的,可能遭到的最大的地震烈度。

基本烈度是在地震区进行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有了基本烈度,才能获知设防烈度,并在此基础设防烈度通常设防烈度=基本烈度。

为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建筑物抗震重要性分类: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

丁类建筑应属子抗震次要建筑。

设防标准: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完美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完美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完美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总复习(武汉理工配套)考试的具体题型和形式可能会有变化,但知识点应该均在以下内容中。

复习不要死记硬背,而应侧重理解。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震动和近场地震动?P3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叫地震动。

其中,在震中区附近的地震动称为近场地震动。

2. 什么是地震动的三要素?P3地震动的峰值(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称作地震动的三要素。

3. 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那一类?答: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构造地震。

4. 什么是构造地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P1 答: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的应变超过容许值,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震动,这种地震称为构造地震,一般简称地震。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一般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的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的称为深源地震;我国绝大部分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邻近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上某点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 地震波分哪几类?各引起地面什么方向的振动?P1-3 答: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引起地面垂直方向的震动,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方向震动。

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

地震曲线图中,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次之,面波最后到达。

分析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差,可以确定震源的深度。

6. 什么是震级和地震烈度?几级以上是破坏性地震?我国地震烈度表分多少度?P4答:震级: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是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1)m=2~4的地震为有感地震。

(2)m>5的地震,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 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  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震的类型: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坍塌地震)震源深度(浅源地震小于70km;中源70~300km深源大于300km)正常人安静状态下的感觉程度(无感地震一般小于3级,1~3级为微震,震级小于1级为超微震;3~5级为小震,5~7为中震,7级以上为大地震)·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较弱的部分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

·塌陷地震: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然大规模陷落和坍塌而造成的地震。

·结构物破坏情况:结构丧失整体稳定性;结构强度不足;结构塑性变形能力不足;地基失效。

·震源:地层构造运动中,在地下岩层产生剧烈相对运动的部位,产生剧烈震动,造成地震发生的地方。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

震中附近的地面震动最剧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稳为震中区或极震区。

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为震中距;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或相近的点连成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即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面波(地面)和体波(内部)。

体波分为纵波(压缩波、初波、P波)和横波(剪切波、次波、S波);首先到达的是P波,继而是S波,面波到达最晚。

横波振幅大,地面振动最剧烈,造成的危害最大。

·震级;等于标准地震仪记录到的震中距为△=100km处的地面最大水平位移的常用对数(以微米为单位)M=lgA(△)-lgA。

(△)·地震震级M与震源释放的能量E关系:lgE=11.8-1.5M ;震级差一级,地震波的振幅值增加10倍,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差32倍。

6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2t级的原子弹所释放的能量。

·建筑分类:甲类建筑(特殊设防):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重点设防):应属地震时使用时实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如城市生命线工程等;丙类建筑(标准设防);除甲、乙、丁外的一般建筑,如大量工民建;丁类:属次要建筑,遇地震不会造成伤亡和损失的建筑。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整理版).docx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整理版).docx

1、抗震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的最大高度和高宽比?答:随着多层和高层房屋高度的增加,结构在地震作用以及其他荷载作用下产牛的水平位移迅速增大,要求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必须随Z增大。

不同类型的结构体系具冇不同的抗侧移刚度,因此具有各自不同的合理使用高度。

房屋的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

震害表明,房屋高宽比人,地震作用产生的倾覆力矩会造成基础转动,引起上部结构产生较大侧移,影响结构整体稳定。

同吋倾覆力矩会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两侧柱屮引起较大轴力,使构件产生压曲破坏;会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水平截面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使其易出现水平裂缝,发生明显的整休弯曲破坏。

2、简述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答: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为: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适用条件: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鮫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除上述结构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规范规定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3、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答:动力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人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人加速度的比值地震系数是地震地面运动最人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人绝对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4、什么是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答:地震作用卜•突出建筑物屋而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受高振型影响较人,震害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鞭端效应;设计时对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物的地震作用效应乘以放大系数3,但此放大系数不往下传。

5、框架梁抗震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如何在设计中实现“强剪弱弯” ?答:强柱弱梁,梁端先于柱出现犁性较,同时塑性较区段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强剪弱弯,梁形成塑性较后仍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强节点、强锚固,妥善解决梁纵筋锚固问题为保证强剪弱弯,应使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大于构件弯曲丿出;服时实际达到的剪力值,对一、二、三级框架梁,梁端截而组合的剪力设计值调整为:简述“强柱弱梁”的概念以及实现“强柱弱梁”的主要措施答:强柱弱梁概念为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牛缈•性较,控制构件破坏的先后顺序,形成合理的破坏机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2、地震系数3.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4、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5、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二、判断题1、一般而言,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对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延性要求,低于对结构总体的延性要求;对构件中关键杆件或部位的延性要求,又低于对整个结构的延性要求。

(X)2、弯曲构件的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的延性。

(X)3、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

(√)4.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5.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

(X)三、单项选择题1、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B)A.与楼盖刚度无关B.与楼盖刚度有关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2、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C)A.较大的初始刚度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的延性D.较小的自振周期T3、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B)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4.场地特征周期Tg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C )A.地震烈度B.建筑物等级C. 场地覆盖层厚度D.场地大小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D)A.最顶层B.中间楼层C.第二层D.底层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定义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 A )的地震加速度的取。

《结构抗震设计》复习参考资料

《结构抗震设计》复习参考资料

《结构抗震设计》复习参考资料一、选择题1、《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0.1s~Tg之间时,谱曲线为()A.水平直线 B.斜直线 C.抛物线 D.指数曲线2、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建筑物类型B.离震中的距离C.行政区划D.城市大小3、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A.完全二次项组合法(CQC法)B. 平方和开平方法(SRSS法)C.杜哈米积分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4、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A.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B.自振周期T1很长(T1>4s)的高层建筑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5、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地震基本烈度B.场地卓越周期C.场地土类别D.结构基本周期6、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 eq为()(G K为结构或构件自重标准值,Q K为活载标准值)A. 0.85(1.2恒载标准值G K+1.4活载标准值Q K)B. 0.85(G K+Q k)C. 0.75(GK+0.5QK)D. 0.85(G K+0.5Q K)7、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小于100 mmA.50B.60C.70D.808、为了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

A.2 B.4 C.6 D.89、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A.谱曲线峰值右移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大D.谱曲线峰值降低10、震中距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在烈度相同的条件下,震中距越远,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A.谱曲线峰值右移 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大 D.谱曲线峰值降低11、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A.较大的初始刚度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的延性D.较小的自振周期T11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A.最顶层B.中间楼层C. 第二层D. 底层13、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 B )A.与楼盖刚度无关B.与楼盖刚度有关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14、场地特征周期TgA.地震烈度B.建筑物等级C.场地覆盖层厚度D.场地大小15、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B.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C.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D.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16、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17、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A.场地平面尺寸B.场地特征周期C.荷载分项系数D.抗震等级18、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要素()A.加速度峰值B.地震烈度C.频谱特性D.地震持时19、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地震影响是()A.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B.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C.震级小的近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D.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小20、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21、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多少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A.200m/s B.300m/s C.400m/s D.500m/s22、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B.地震持续时间长,即使烈度低,也可能出现液化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D.地下水位越深,越不容易液化23、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C.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D.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24、框架柱轴压比过高会使柱产生()A.大偏心受压构件B.小偏心受压构件C.剪切破坏D.扭转破坏25、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26、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A.V P > V S > V L B.V S > V P > V L C.V L > V P > V S D.V P > V L> V S27、位于软弱场地上,震害较重的建筑物是:()A.木楼盖等柔性建筑B.单层框架结构C.单层厂房结构D.多层剪力墙结构28、强剪弱弯是指()A.抗剪承载力Vu大于抗弯承载力MuB.剪切破坏发生在弯曲破坏之后C.设计剪力大于设计弯矩D.柱剪切破坏发生在梁剪切破坏之后29、下列结构延性哪个延性在抗震设计时要求最高()A.结构总体延性B.结构楼层的延性C.构件的延性D.关键杆件的延性30、强柱弱梁是指:()A.柱线刚度大于梁线刚度B.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C.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梁抗剪承载力 C.柱配筋大于梁配筋31、当房屋平面复杂,不对称或房屋各部分刚度、高度和重量相差悬殊,在地震作用下薄弱部位容易造成震害时设置()。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一、简述题1、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含义各是什么?震级和烈度有什么联系?答: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度量。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一次地震表示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不同,随着距离震中的远近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烈度。

2、何谓土的液化?如何进行土层液化判别?答:饱和沙土或粉土的颗粒在强烈的地震下土的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如土本身的渗透系数较小,则孔隙水在短时间内排泄不走而受到挤压,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

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的有效压应力下降乃至消失,这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丧失抗剪强度,形成犹如“液体”的现象,称为场地土的液化。

采用两步判别法来判别可液化土层,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凡经过初步判别定位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的场地土,就可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3、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答: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1本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2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下列建筑: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2) 砌体房屋;3)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4)基础荷载与3)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4、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应用范围如何?答:1)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2)除1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3.16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当取三组加速度时程曲线输入时,计算结果宜取时程法的包络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当取七组及七组以土的时程曲线时,计算结果可取时程法的平均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

抗震设计总复习

抗震设计总复习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总复习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几种类型?按其震源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2、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它们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运动影响如何?3、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两者有何关联?4、什么叫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5、根据经验公式,某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是5×1024尔格,它对应的里氏震级是多少?6、何谓SRSS法和CQC法,及其适用范围。

7、什么是建筑抗震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8、我国规范根据重要性将抗震类别分为哪几类,不同类别的建筑对应的抗震设防标准是什么?9、什么叫小震烈度(多遇地震烈度、众值烈度、第一水准烈度)、中震烈度(基本烈度、第二水准烈度)、大震烈度(罕遇地震烈度、第三水准烈度)。

图3-110、什么叫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公式?11、什么叫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加速度、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关系?12、为什么要进行设计地震分组?13、怎样划分场地土类型(表3-8)和场地类别(表3-7)?14、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资料见下表,按《抗震规范》的规定来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土层资料先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再计算等效剪切波速、确定场地类别。

15、知道图3-3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抗震设计反应谱)及图中各变量要求?16、看懂例题3-2中每个量,知道如何查表。

17、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有哪些及其适用条件?18、看懂例题3-3中每个量,知道如何查表。

19、什么叫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20、看懂例题3-4中每个量,知道如何查表。

简述底部剪力法计算步骤?21、何时考虑竖向地震作用?22、建筑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包括哪些?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结构抗震验算包括哪些内容?23、混凝土梁承载力调整系数在受弯和受剪时分别取值多少?24、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最大值分别是多少?25、什么是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怎样确定结构薄弱层或部位?26、看懂例题3-5中每个量,知道如何查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完美篇)..————————————————————————————————作者: ————————————————————————————————日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总复习(武汉理工配套)考试的具体题型和形式可能会有变化,但知识点应该均在以下内容中。

复习不要死记硬背,而应侧重理解。

第一章: 绪论1.什么是地震动和近场地震动?P3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叫地震动。

其中,在震中区附近的地震动称为近场地震动。

2.什么是地震动的三要素?P3地震动的峰值(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称作地震动的三要素。

3.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那一类?答: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构造地震。

4.什么是构造地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P1 答: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的应变超过容许值,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震动,这种地震称为构造地震,一般简称地震。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一般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的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的称为深源地震;我国绝大部分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邻近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上某点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 地震波分哪几类?各引起地面什么方向的振动?P1-3 答: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波)。

纵波引起地面垂直方向的震动,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方向震动。

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

地震曲线图中,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次之,面波最后到达。

分析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差,可以确定震源的深度。

6. 什么是震级和地震烈度?几级以上是破坏性地震?我国地震烈度表分多少度?P4答:震级: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是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1)m=2~4的地震为有感地震。

(2)m>5的地震,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M(地震震级)大于5的地震,对建筑物就要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

我国地震烈度表分为十二度,用罗马数字表示。

7. 什么是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什么是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P5答: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它是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指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加速度的取值:7度--0.10g(0.15g);8度--0.20g(0.30g);9度--0.40g8. 不同震中距的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设计规范如何考虑这种影响?答:宏观地震烈度相同的两个地区,由于它们与震中的距离远近不同,则震害程度明显不同。

处于大震级,远震中距下的高柔结构,其震害远大于同样烈度的中小震级、近震中距的建筑物,且反映谱特性不同。

•为了区别同样烈度下不同震级和震中距的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89《规范》将地震影响分为近震和远震两种情况。

01《规范》进一步引入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9.抗震设防的目标(基本准则)是什么?P8答:抗震设防的目标(基本准则)是小震不坏、中震能修、大震不倒。

10.“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具体内容是什么?P9答:第一水准:小震不坏;当遭受到多遇的、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能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中震可修;当遭受到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有一定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经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大震不倒;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至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11.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设计方式什么?两个阶段设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P10答:抗震设计的方法是二阶段设计法。

第一阶段设计:按多遇烈度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多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变形。

以满足第一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

第二阶段设计:通过对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来满足第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

至于第二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是通过一定的构造措施来加以保证的。

12. 我国抗震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的重要性分为哪几类? P10 答:分为四类:①特殊设防类(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后果,需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②重点设防类(乙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修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③标准设防类(丙类):除①、②、④类以外的需按标准设防的建筑,此类建筑数量最大。

④适度设防类(丁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设防要求的建筑。

13.什么是基本烈度、多遇烈度和罕遇烈度?答:基本烈度: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标明的地震烈度。

1990年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标明的基本烈度为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多遇烈度:指发生频率最大的地震,即烈度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上的峰值所对应的烈度(众值烈度)。

超越概率为63.2%。

罕遇烈度:《抗震规范》取50年超越概率2%~3%的超越概率作为大震烈度(罕遇烈度)的概率水准。

14.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抗震规范把建筑物分成哪几类?答:按建筑物重要程度不同,抗震分类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P1015.各类建筑物的设防标准是什么?P10-11答:甲类建筑:(1)地震作用计算:应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2)抗震构造措施:6-8度时应比设防烈度提高1度采取构造措施;9度时,应符合比9度设防更高的要求。

乙类建筑:(1)地震作用: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2)构造措施:6-8度时,比设防烈度提高1度采取构造措施;9度时,应符合比9度设防更高的要求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及抗震构造措施均按设防烈度进行丁类建筑:(1)地震作用:按设防烈度要求进行;(2)构造措施:比设防烈度适当降低(6度时不应降低)16.建筑抗震设计分为那几个层次,其内容和要求是什么?三个层次有何关系P11 抗震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

具体内容和要求见P11 三个层次间的关系:三个层次的内容不可分割,忽略任一部分都可能造成抗震设计的失败。

17. 基本烈度达到多少度的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防?答:6度和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物必须抗震设防。

18.选择建筑场地的原则?答:宜选择对抗震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19 地震的破坏作用表现在哪几方面?答:①地表的破坏现象:地震缝、喷砂冒水、地面下沉(震陷)、河岸陡坡滑坡。

②建筑物的破坏:结构丧失整体性、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破坏、地基失效。

③次生灾害:地震除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外,还可能引起火灾、水灾、污染等严重的次生灾害。

20.什么是超越概率?一定地区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发生的地震烈度超过给定地震烈度的概率。

21.按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建筑应( )A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B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C 不致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D 不致倒塌提示:当遭受低于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答:A。

第二章场地与地基1.场地土的类型及其划分?场地的类型根据什么因素分为哪几类?(P.16) 答:场地土可分为坚硬土或岩石、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四类,剪切波越大土越坚硬。

按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把场地分为Ⅰ、Ⅱ、Ⅲ、Ⅳ类。

2.覆盖层厚度是如何定义的? P16即地下基岩或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至地表面的距离,称为覆盖层厚度。

3.那几类建筑可以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P19答:①砌体房屋;②地记住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层的一般厂房、单层空旷房屋、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及与其基础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③规范中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4.什么是卓越周期?影响因素是什么?在岩层中传播的地震波,具有多种频率成分,其中,在振幅谱中幅值最大的频率分量所对应的周期,称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场地的固有周期。

当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与地震动的卓越周期相接近时,建筑物的振动会加大,震害也会加重。

5.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覆盖土层厚度、土层剪切波速和岩土阻抗比。

6.在抗震设防地区,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内容,除提供常规的土层名称、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等以外,尚提供分层土的剪切波速、场地覆盖层厚度、场地类别。

根据上述内容,以下对场地的识别,何者是正确的? I.分层土的剪切波速(单位为m/s)越小、说明土层越密实坚硬; Ⅱ.覆盖层越薄,震害效应越大;Ⅲ.场地类别为I类,说明土层密实坚硬; Ⅳ,场地类别为Ⅳ类,场地震害效应大A Ⅰ、ⅡBⅠCⅢ、Ⅳ D Ⅱ提示:土层剪切波速(m/s)越小,场地土越软弱:覆盖层越薄,场地土越坚硬,因而震害效应越小;当场地类别为工类时,土层密实坚硬,当场地为Ⅳ类时,震害效应大。

答案:C7.下列哪一种地段属于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A 稳定岩石地基的地段B半挖半填的地基土地段C 中密的砾砂、粗砂地基地段D平坦开阔的中硬土地基地段提示:题中给出的A、C、D项均属对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

B项属于不利地段。

答案:B8. 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设计值如何确定?为什么它比静承载力高?(P.19)答:faE=ζa+f a 调整后的地基土抗震承载力;ζa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大于1;fa经深宽度修正后地基土静载承载力特征值。

因为大多数土的动强度都比静强度要高,又考虑到地震时一种偶然作用,可靠度的要求可较静力作用时降低,所以地基土抗震承载力比地基土静载承载力高。

9.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条件?(P.19)10.什么是砂土液化(地基液化)?(P20)其机理是什么?答:在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的松砂和粉土在地震作用下,土颗粒之间有变密的趋势,但因孔隙水来不及排除,使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就形成如液体一样,这种现象称砂土的液化或地基液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