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合集下载

现代日本的教育体制与国家建设

现代日本的教育体制与国家建设

现代日本的教育体制与国家建设近年来,日本的教育体制在国家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现代日本的教育体制源于战后重建时期的改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备受瞩目的教育模式之一。

本文将以日本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为主线,探讨现代日本的教育体制如何促进国家的建设。

首先,日本的教育制度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日本的教育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五个阶段。

这一完整的教育链条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全面的基础教育。

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教育制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重视学术知识的传授外,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教育制度为培养有才华、有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其次,教育内容也是现代日本的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的教育内容既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小学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语文、数学和科学等基础学科知识,还会开展实践活动,如田园体验、运动会、音乐会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高中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开展深入研究和实践项目。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另外,教育方法也是现代日本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的教育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导者。

此外,日本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写作、研究等方式,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为国家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尽管现代日本的教育体制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现代化教育西方教育制度的引进与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现代化教育西方教育制度的引进与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现代化教育西方教育制度的引进与发展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日本现代化的起点。

在这一时期,日本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并引进了现代化教育体制,推动了日本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现代化教育与西方教育制度引进的关系,以及这种引进对日本教育的影响与意义。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其中教育体制的变革是其中之一。

明治政府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主要参考了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教育模式,并根据国情进行改进。

这一引进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明治三年到七年(1870年至1874年),第二阶段是从明治九年到十三年(1876年至1880年)。

在第一阶段,日本政府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前往欧美国家学习,其中大多数是前往英国、法国和德国。

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成为了推动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

他们带回了西方的教育理念、教材和教学方法,并在日本各地开办了学校,培养了大批的教师和教育家。

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

日本政府制定了教育法,规范了教育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在这一阶段,日本政府还派遣了更多的教育专家前往西方国家考察,力求将日本的教育体系与西方国家接轨。

这些专家吸收了西方教育制度的优点,并在日本进行了相应的创新和改革。

西方教育制度的引进对日本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西方教育制度的引进为日本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传统的儒学教育之外,日本开始注重实用主义教育和科学知识的传授。

这促使日本逐渐从封闭的农耕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

其次,西方教育制度的引进推动了日本国民教育的普及。

根据明治政府的政策,教育成为日本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学校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支持。

从小学到大学,日本的学校不断扩大规模,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为日本后来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西方教育制度的引进还促进了日本的社会变革。

留学生们回国后,他们在学术界和政界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日本的教育制度

日本的教育制度
兰学
它提倡日本的民族精神——大和魂,大和魂与日 本的神道精神结合在一起,成为神化和维护天皇 统治的思想工具。
幕府时期,日本具有等级特点的教育 机构的类型:
• 1、幕府直辖的学校机构。 主要有昌平坂学问所、和学讲习所、开成所 及医学所
• 2、藩学。 最初是以教授汉学书籍为主,同时教以武学。 1715年后,逐渐增加了近代科学知识的内容。
1947年《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颁布
1947年3月31日,日本国会颁布《教育基本法》。制定这一法令是“为了 明确教育的目标和为新日本奠定教育的基础”,因此它对有关教育工作 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教育基本法》是战后日本的一项 根本教育大法。《教育基本法》依据日本新宪法的精神重申,为了世界 和平与人类幸福,日本必须建设成为一个民主的、文明的国家,而这一 理想的实现,从根本上来说是取决于教育的。
为了按照《教育基本法》的原则设置学校,1947 年3月31日还颁布了《学校教育法》,包括9章 108条及附则。
《学校教育法》采用美国的“6-3-3-4”制确定形 式上单轨的学校制度,并对小学、初级中学、高级 中学和大学的入学、目标、年限、校长及教员、经 费及管理等事项,都做出具体规定。
其中,小学与初级中学阶段的9年为义务教育。此 外还有关于幼儿园及特殊教育的一些规定。《学校 教育法》十分详细地列出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从 而使《教育基本法》确定的培养身心健康的人与陶 冶人格具体化了。
以民主化和地方分权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1)打破中央集权教育体制,建立教育委员会,委员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 使地方教育行政管理能够相对地独立于中央政府。 (2)根据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鼓励男女生同校,取缔男女生分校。将战 前的“六五三三制”改为“六三三四制”。实行初中教育的普及化与初 中教育的单轨制,使义务教育由6年延长至9年。 (3)制定大学设置基准与研究生院基准,改组旧制高等教育机构,建立新 制大学。 (4)实施教员培养与任用的开放制度,实行教员资格证书制度,提倡教师 在职进修。 (5)把教科书国定制改为文部省审定制,即民间各教科书出版公司通过竞 争,编辑出版教科书,然后由文部省内的有关委员会审定,合格的教科 书目录送交地方教育委员会,供地方教育委员会和学校选择。 (6)健全和完善社会教育制度、体系与设施,建立大量的公民馆、图书馆、 博物馆、青年活动中心、儿童文化科学中心等社会教育设施。

日本的教育制度

日本的教育制度

日本的教育制度日本的教育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当时的教育以宗教和家庭为基础。

但是,现代日本的教育制度主要是受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尤其是自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的教育体系是一个层次化的系统,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阶段。

幼儿教育是可选的,由私立和公立幼儿园提供。

年幼的孩子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学习获得基本的社交和认知技能。

在初等教育阶段,孩子需要接受义务教育,通常从6岁开始,持续6年。

该阶段主要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包括语言、数学、科学和社会学。

此外,体育、美术、音乐、道德教育等也是课程中的一部分,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等教育阶段结束后,学生进入中等教育阶段,包括三年级中学和三年级高中。

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准备高中入学考试,因为高中的教育质量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和大学录取至关重要。

高中教育非常重视学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来加强学习,例如文科、理科和商科等。

高中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进入大学、职业学校或就业。

大学教育在日本非常受重视,认为只有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才能进入更好的职业。

大学通常有严格的入学考试,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成绩和相关的考试成绩。

职业学校则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如医学、美术、工程等。

除了上述的学校制度,日本还有一些特殊的学校,如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和专门培养体育选手的学校等。

这些学校为有特殊才能或兴趣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培养和教育。

总的来说,日本的教育制度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广泛的课程设置和多样化的教育机会,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并为未来的职业和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第九章 近现代日本的教育

第九章 近现代日本的教育


1893年的《实业补习学校令》、1899年的 《实业学校令》及《高等女子学校令》的颁 布与实施的结果,使得日本中等教育结构呈 多样化格局。即除原寻常中学和高等学校外, 又出现了一批农业学校、商业学校、商船学 校、徒工学校、女子中学等新型中等教育机 构。
(五)高等教育


明治维新刚刚开始,明治政府就接管了原幕府直辖 的昌平板学问所和开成所等教育机构。经过一段时 间的调整改组以后,于1877年在东京开成学校和医 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东京大学。 1886年制定和公布了《帝国大学令》。将东京大学 改名为帝国大学,帝国大学由大学院和分科大学组 成;帝国大学的任务是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教授 学术、技术理论,研究学术和技术的奥秘。


1930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了学生管理局 1931年日本成立了由文部大臣为主席的“学生思想 问题调查委员会” 1933年,日本长野县的“赤化教师”事件,使全县 65所小学的138名教师被定为“赤化教师” 1936年,又建立了警察对教师的监督制度

(2)军国主义思想的灌输

(3)军事训练学校化和社会化

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一批反对封建制度、 主张学习西方以自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 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福泽 谕吉。
二、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教育

“明治维新”伊始,明治政府就提出“富国
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的改 革口号,这三者确定了明治政府各项政策和 措施的总方向。

1868年3月14日,明治政府颁布了改革的纲 领性文件——《五条誓文》。其中,提出了 “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要 求,明确地表明了明治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 基本方针。
三、 “日本近代教育之父” ——福泽谕吉及其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 日本近现代教育

外国教育史 日本近现代教育

第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技术教育是日本近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资产 阶级工业发展的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教育类型。 日本在向西方国家学习时就注意到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明治 初年,就在东京虎门设立了工学寮;这是日本最早的一所工 业学校。继而在扎幌设立了农业学校、东京银座设立商业学 校、提倡职业教育。 在明治初年,职业教育发展并不迅速,因初等教育属于草创 期,缺少职业教育基础,同时工商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对此 并无迫切要求。但是,随着初等教育的发展和工商业的进一 步繁荣,职业技术教育才发展起来。 职业教育的早期开办显示出日本教育者的先见之明。为日本 工商业发展提供需要人才上显出了主动性。
(一)日本明治维新前的教育情况 1、幕府教育机构:



幕府直辖的教育机构中,成立最早的是昌平坂学问所(1631 年),它主要以传播儒学为主要内容,是学术研究和教育的 中心。 1793年以研习“和学”为内容的和学讲习所也属于幕府管理, 它排斥佛学、儒学和兰学等。 在十九世纪前半期,开设了许多传播自然科学和“兰学”的 教育机构,如开成所是传授自然科学和外国语言的学校、教 授荷兰医学的医学所、训练军事技能和海军的军舰操练所等 等。 这些设立较晚的学校,后来一些改组为日本近代大学。 幕府学校招收社会上层人士的后代,培养社会的高层次管理 人员和研究人员。
局限:



由于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推行的资本主义的改革, 故其带有很大的不彻底性,改革虽使日本走上了资 本主义的道路,但仍保留了大量封建主义的因素: 由于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封建思想还有着广泛的 生存土壤; 日本传统文化“大和魂”——“和学”的根深蒂固, 使武士道的穷兵黩武和“军刀崇拜”、“发扬军威” 思想依然保存. 使日本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发展就带上了封建的军国 主义性质。日本的社会发展和历史特点使其近现代 教育带上浓厚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特征。

日本的教育

日本的教育

6.人过了20岁,父母老师的意见就像过了春天再施的肥 一样无效。所以矫正孩子的恶习要趁小。 7.朋友的影响大于父母的影响。因为父母与孩子的年龄 性别之差都制约着父母的影响力。而朋友的影响则不受制约, 特别是精神上的影响更大。可见,孩子选择朋友是何等的重 要。 8.爱哭的孩子长得快。小孩哭是一种自我欲望的表现。 如果孩子的生命力越强,越健康,他就哭得越厉害。因为哭 对他是种运动,哭会使他增进食欲,哭累了会让他酣睡。 9.即使挨打,也是父母的棒杖。人生总要在各个阶段受 到不同的打击,面对打击自制力的有无与强弱非常关键。从 小总是挨打的孩子则从小就习惯了打击,长大后有力量保持 正常精神状态。
2.日本的教育理念
重视礼仪教育、重视对孩子的自立教育、重 视孩子抗挫折的教育、重视创新教育,这是 专家总结出的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点,让 孩子学会生活是他们教育的核心,特别是他 们很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好奇心和冒险精 神的培养。
教育的12金句
1.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2.对孩子的行为,五件事中三件夸奖,两件批 评,他定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3.与其给他知识,不如让他感动,与其让他感 动,不如让他去实践。 4.最开始教孩子学习时,一定要为他找到人品 好的老师,再有才智,学历,而人品恶劣的老师, 不能做孩子学习的典范。 5.了解世间之事的人,应该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不贪恋酒色与金钱之事。
10.让所爱的孩子外出旅行。这里的旅行不是观 光,而是离开家乡到陌生之地工作。人不离开父母 的保护,不体会到这种艰辛就得不到锤炼,就更谈 不上真正的幸福。如果真的爱孩子,就是要让孩子 吃些苦。否则等孩子长大了真的一无所成,再后悔 就来不及了。 11.爱孩子,批两次,表扬三次,教他五次就会 成才。 12.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孩子可以独立地生活, 保护者可以安心地离开孩子身边。孩子遇到问题, 应让他自己想想。人的发展就像上台阶,不自己上 一个台阶,就无法学会那个阶段的东西。3.日本名大学东京大学 京都大学

日本的现代学前教育

日本的现代学前教育
育思潮渗透到整个教育领域,要求培养学生强烈的国民 意识,尤其是“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的道 德精神。
三、学前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其经济、 教育都处于混乱不堪的状态。许多小学和幼儿园 变成一片废墟,收容和教育儿童的任务极为艰巨。 日本社会在国际环境下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使幼儿园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幼儿园及保育所的教师均称为 “保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有幼儿园教师都必须 获得任职资格证书。
学前教育简史
谢谢观看!!
学前教育简史
日本的现代学化进程至第一次世 界大战时期,它已经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和亚洲最发达的 国家之一。
一、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和机构的发展
1.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 1926年,文部省颁布了日本第一部较为完整而又
独立的学前教育法令——《幼儿园令》及其实施规则。 规定,幼儿园教育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环,首次明确了幼 儿园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
1.学前教育的儿童中心主义思潮 20世纪初,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在欧美兴起,
日本一些受西方影响的人士,不顾明治维新后期天皇 《教育敕语》的专制主义及德育主义观,提出了与西方 新教育相呼应的自由主义保育思想。
二、学前教育思想的变化
2.学前教育的军国主义倾向 从明治维新后期开始,《教育敕语》的绝对主义教
四、幼儿园教育大纲的制定与修改
1948年3月,文部省颁布了《保育大纲》, 这是由国家编制的日本第一部学前教育大纲。 1956年,《保育大纲》被修订。在1984年的日 本教育改革中,政府把幼儿教育列为改革重点之 一,要求培养创造型人才并注意全面发展。 1989年,日本推出了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

第十一章 日本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十一章 日本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二节
日本教育的发展
一、20世纪初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20世纪初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世纪初至20 二、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教育基本法》 学校教育法》 教育基本法 四、20世纪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20世纪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世纪70
(二)《学校令》 学校令》
1885年,日本进行官制改革,成立第一届内阁,森 1885年 日本进行官制改革,成立第一届内阁, 有礼任文部大臣。在他的主持下,1886年日本颁布 有礼任文部大臣。在他的主持下,1886年日本颁布 了各种教育法令,统称《学校令》 其中包括《 了各种教育法令,统称《学校令》,其中包括《帝 国大学令》 师范学校令》 中学校令》 国大学令》、《师范学校令》、《中学校令》、 小学校令》 分别对高等教育、师范教育、 《小学校令》,分别对高等教育、师范教育、基础 教育做出了规定。 教育做出了规定。
战后日本采取了经济兴邦的战略,为发展经济, 战后日本采取了经济兴邦的战略,为发展经济,日本继承了 明治维新时期“优先发展教育”的传统, 明治维新时期“优先发展教育”的传统,及时酝酿并推出了 教育发展的蓝图。1947年颁布的 教育基本法》 年颁布的《 教育发展的蓝图。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 育法》 是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开端。 育法》,是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开端。 《教育基本法》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 教育基本法》的主要内容有: 目标,培养和平的公民及社会的建设者; 目标,培养和平的公民及社会的建设者;全体国民接受 9年 义务教育;尊重学术自由,培养国民的理智; 义务教育;尊重学术自由,培养国民的理智;公立学校禁止 宗教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同校;尊重教师, 宗教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同校;尊重教师,提高教师 的地位等。 的地位等。 《教育基本法》被视为日本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教育文献。 教育基本法》被视为日本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教育文献。

日本的教育制度3

日本的教育制度3

(二)各级各类学校
• • • • • • 1、学前教育 2、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 4、职业技术教育 5、高等教育 6、历史
民众教育机构 乡学 私塾 寺子屋
二、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教育 制度的形成
• 在1868年推翻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成 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天皇制 明治政府。 • 明治政府所推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史 称“明治维新”。
在明治维新中,对教育的改革:
1、确立教育改革的方针 2、颁布教育改革法令 3、积极发展师范教育 4、重视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
日本的教育制度
孙庆宏 周俊丽 周韵涵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建立资本主义 制度的国家。被西方称为“亚洲 的金凤凰”。日本经济的高速发 展与日本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日本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可概括为 如下:
一、明治维新前日本的封建教育制度 二、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教育制度 的形成 三、一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泛滥 四、二战后日本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五、日本现行的教育制度
确定教育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身心健康的国民,使他 们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成为和平国家与社会 的缔造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确定采取尊重学术自由的方针。 政治教育必须有利于培养“作为有理智的国民应该具备的 政治素养”,不准许党派争执左右学校的政治教育。
在国立及地方公立学校中,禁止实施宗教教育或进行其 他宗教活动。
三、一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泛滥 时期
教育的特点: 1、形成“双轨制”学制。 2、是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与投资。 3、是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四、二战后的教育改革
最初教育改革:盟军总司令部采取紧密措施
1945年10月与12月,盟军总司令部在强令铲除法西斯军国主 义势力的同时,连续发布整肃教育部门的一系列指令: 10月10日发布《关于日本教育制度的政策》的备忘录, “禁止普及军国主义的和极端的国家主义思想,废

日本现代教育的发展

日本现代教育的发展

• 允许私人团体和地方创办大学
• 设立综合大学,专科学校升格为单科大学
• 结 果:大学得到较快的发展

养了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 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

1926年裕仁天皇继位后军国主义加强

军国主义教育形成
• (一)加强对师生的监督与控制

明确学校教育准则,加强言行控制和监督

建立警察监督教师制度

文部省设立教学局,严格控制学校教学

教学内容灌输国体观念、大日本精神

推行学校兵营化政策
(二) 灌输军国主义思想

教学用书贯穿军国主义思想

军队对学校的控制权加强

开展对学生思想问题调查,提出相应对策

重视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宣传

对学生严格管理,加强体育锻炼
(三) 军事训练学校化和社会化
第七节 日本教育的发展
• 现代日本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
• 阶段一:战前军国主义教育的确立与实施

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改革

军国主义教育的形成

战时教育体制的形成
• 阶段二:战后日本教育的改造和改革

战后日本“第二次教育改革”

80年代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
一、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改革

大正时期(1912~1926)

明治维新集中化、国家主义教育制度→
• 法西斯的军国主义教育

强调培养忠于天皇的臣民

灌输《教育敕语》和国家主义思想

教育为军国主义服务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复习要点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复习要点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第一节英国教育的发展(2★简答)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巴尔福教育法》:进入20世纪,英国加强了对地方教育的管理。

1902年,英国颁布了《巴》。

主要内容:(1)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以代替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2)规定地方教育当局应保证满足初等教育的要求,享有设立中等学校的权利;(3)地方当局还应负责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提供资助,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

巴尔福教育的意义:巴尔福教育法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结合,形成了以地方为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管理体制,为后来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和中等管理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二、公共教育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一)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费舍教育法》: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教育大臣费舍提出的教育议案,制定了新的初等教育法,也称《费》。

主要内容:(1)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力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2)地方当局为2-5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3)规定5-14岁为义务教育阶段;(4)地方教育当局应建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向14-16国家教育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中等教育的变化1.《哈多报告》,主要内容是:(1)小学教育应重新称为初等教育;(2)儿童在11岁后所受的各种教育均成为中等教育;(3)为了使每个儿童进入最合适的学校,应在11岁时进行选择性考试。

该报告中心是强调教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分小学、中学两阶段,提出了初等教育终点、和初等教育后的分流,这对英国教育有重要影响。

2.《斯宾斯报告》,根据初级技术学校增加的实施,把《哈多报告》的双轨改变成三轨,使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

3.《巴特勒教育法》:也称《1944年教育法》,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提出。

主要内容:(1)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2)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3)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4)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极其重要的法令,形成了初、中等和继续教育衔接的教育制度,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国家,其教育体系也是世界闻名的。

日本教育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和现代化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经验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从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历程、教育理念和制度改革等方面探讨日本教育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一、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历程日本的现代教育起源于明治维新,即19世纪末期。

明治维新后,政府开始推动教育现代化,通过引进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加强对教育的规划和管理,奠定了日本现代教育的基础。

20世纪以来,日本政府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逐步完善了教育结构和内容,提高了教育质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日本教育的理念1. 尊重个性发展日本教育注重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每个学生都被视为独特的个体,教育工作者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2. 注重综合素质日本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 鼓励合作交流日本教育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学校注重学生的集体活动,组织各种社团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日本教育的制度改革1. 九年义务教育日本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基本教育权利。

政府对义务教育进行充分的投入,保障了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公平。

2. 教育管理体制日本建立了严格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了教育的规划和管理。

政府设立了教育部门和教育委员会,统一规划和管理全国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的整体质量。

3. 高等教育改革日本高等教育一直是世界上的一流水平,政府加强了高等教育投入,提高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

注重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国际化发展,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日本二战后学校教育制度

日本二战后学校教育制度

日本二战后学校教育制度二战后,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

这些改革旨在对日本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进行重塑,同时也反映了日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新的教育制度中,日本强调教育的普及和质量,以及对和平和环境的重视。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日本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教育措施。

首先,日本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实现了教育的普及。

义务教育制度规定,所有的儿童都有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这一制度确保了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到教育,并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日本大力发展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

在这个新的教育制度中,日本引入了新的课程,如科技教育、数字技术、创新和创造力教育。

这些新的课程都是针对当今社会的需要,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实用技能和创造力。

同时,日本的教育制度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自主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既定的道德规范,如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和积极贡献社会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方法不断发展。

在1990年代,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

这些改革包括增加语言教育、引进多元文化、提高教师素质和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等。

在当前,日本的教育亟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发展适合全球化时代的教育体系,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国际社会合作。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日本的教育制度需要更加注重跨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增加外语教育和师生互动,以及更加注重国际认证。

总之,日本的教育制度在二战后的改革中发展了许多新的教育措施和技术。

这些改革不仅加强了日本的国家建设,还增强了日本的教育实力和对世界的影响。

未来,日本需要继续在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世界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第十一章 日本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十一章 日本近现代教育制度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教育管理权主要掌握在皇室、幕府以 及各地藩国之中,1871年明治政府在中央设立文部省,主管 全国的文化事业,并兼管宗教事务。 1872年颁布《学制令》,在确立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建 立全国学校教育体制。规定全国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 全国划分为 8个大学区,各设一所大学;每个大学区又分32 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设一所中学;中学区又分为 210所小 学区,每个学区设一所小学。 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一直实施到“二战”结束。



(二)《学校令》

1885年,日本进行官制改革,成立第一届内阁,森 有礼任文部大臣。在他的主持下,1886年日本颁布 了各种教育法令,统称《学校令》,其中包括《帝 国大学令》、《师范学校令》、《中学校令》、 《小学校令》,分别对高等教育、师范教育、基础 教育做出了规定。
图1:日本东京大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1985)

四、20世纪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1)70年代的教育改革

1971年6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向文部大臣提交了一份 《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的咨询报 告,主要涉及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它成为日 本7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由此出现的教育改革 被称为继明治维新教育改革(1868)和战后教育改革(1947) 之后的“第三次教育改革”。 70年代,日本还颁布了《关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计划的标准》、 《小学初中教学大纲》、《高中教学大纲》》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它使 战后日本教育系统有了法律保障。 主要内容有: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采 取 6—3—3—4 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高 中以实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将原来的多 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类型的大学等。 此外,还对教员、校长、教育经费、教育行政管理 以及幼儿园教育、特殊教育等做了一些规定。

日本教育制度

日本教育制度

根据国家主义的教育思想,1886年,日 本政府制定了《学校令》,其中包括《小学 校令》、《中学校令》、《帝国大学令》、 《师范学校令》。
《小学校令》规定,小学仍恢复1872年 的《学制令》规定的4-4分段的学制,即设4 年制寻常小学和4年制高等小学。小学实行 收费制,前4年为义务教育阶段。
《中学校令》规定,中学分为寻常中学 和高级中学。前者为5年制,由地方设置管 理,属于普通教育学校。后者为2年制,属 于大学预科性质,全国只设5所,由文部省 大臣直接管辖。
《帝国大学令》规定,将日本的东京大学
改为帝国大学,实行学院制。帝国大学由大 学院和分科大学组成。大学院侧重学术和科 学研究,分科大学侧重传授专门知识和培养 国家应用方面的人才。分科大学设法、理、 医、工、文五个学院,其中法学占有突出的 地位,它的校长兼任帝国大学的总校长。
《师范学校令》规定,将师范学校分为
1871年7月,成立了文部省,统一领 导全国的教育事业,着手进行改革日本教 育制度的准备工作。
4.颁布教育改革法令 1872年《学制令》的颁布
1872年8月,文部省颁布了以仿效法国教育制 度而制定的《学制令》。这是日本近代第一个教 育改革法令,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 学校制度。
《学制令》由学区、学校、教员、学生和考试5 大部分组成。
3.幕府时期的教育机构
日本的封建教育主要分为幕府、藩 国和民众教育三等,具有鲜明的封建等 级性。
昌平坂学问所
幕府直辖学校机构
和学讲习所 开成所
医学所
汉学、习 武
藩学
近代科学 知识
民众教育 机构
研究日本 国学、历

乡学
私塾
寺子屋
4.福泽喻吉(1834-1901)

与中国相比,日本的教育制度有何特点?

与中国相比,日本的教育制度有何特点?

与中国相比,日本的教育制度有何特点?日本国家的教育制度,在向全球各国学习的同时,也融合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风格。

那么,与中国相比,日本的教育制度有何特点呢?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

一、注重培养创造力日本教育制度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特别是在创造力方面的培养。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创作和科学实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多元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日本的课程设置也充满了挑战性,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

二、强调综合素质教育日本的教育不仅仅着重于学生的学术能力,更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比如,日本中小学生很早就会接触到道德思想课程、实践活动、团体活动等课程内容,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日本的体育课程也被视作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

三、强调自我管理能力作为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经济大国,日本的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日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会接受社会实践活动的培训,教育他们如何自主地购物、做饭、打理家务等生活技能,从而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学生自由度更大,需要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生活规律,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四、注重实践教学日本的教育制度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坚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

因此,日本的职业学校和技术学院占据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日本的大学还注重与社会和企业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践性的项目,积累实践技能和经验,更好地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

以上就是日本的教育制度的四个特点。

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制度强调了多方面的培养,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教育模式,或许值得我们去借鉴。

日本的教育制度

日本的教育制度
4
第一节 日本教育的演变
• 一、现代教育制度的初创
• 以中国唐朝的教育体质为楷模,于公元前7世纪后 期建立公立学校。 • 1861年明治维新日本皇室采取富国强兵政策,极 力推行教育近代化。 • 1872年发布《学制》,出现了师范学校和专门学 校。 • 1879年废除《学制》,颁布以美国教育制度为模 版的《教育令》。
• 一、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国民学历水平 教育投资重点放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上,同时重视发展高等教 育。 • 二、改革理工科教育,加速培养科技人才
首先增加理工科招生计划 。其次,专业结构的调整 。
• 三、确立产学合作的教育体制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1886年制定《学校令》建立以小学为基础的连贯的学校教育系统。 1918年颁布《大学令》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和单科大学、开始得到承 认,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三、二战时期的教育 为战争培养大量军事作战“工具”。 四、战后的教育制度 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酝酿,对偏离了民主主义的 军国主义教育开始了改革。1947年3月31日同时颁布的《教育基本法》 和《学校教育法》,就是日本此次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此次教育改 革,在日本教育史上被称为第二次教育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现代教育制度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也是和中国关系最复杂的邻国。

一方面,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中日交往密切;另一方面,因为历史上的争议,中日矛盾也愈演愈烈。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同为汉文化圈且已经是发达国家的日本,其在发展路上遇到的许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都是值得中国借鉴的。

尤其是日本发达的教育系统。

一、三个阶段
日本教育主要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小学校(6年教育,6-12岁学生入读)
中学校(3年教育,12-15岁学生入读)
高等学校(3年教育,16-18岁学生入读)
日本的第一级至第九级的教育是义务教育。

每年学年由4月1日开始,下年3月31日结束。

每个学期之间会有假期。

日本的小朋友以前星期一至五全日上课,星期六上半日课。

不过,这制度由2002年起全面取消。

不少老师仍在周末上班,他们亦必须在暑假(通常是8月)工作。

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学年最少有210日为上课日,但是大多数公立学校会拨出大约三十日,作为学校节日、运动会和非学术上的仪式(特别是一些鼓励合作和学校精神的仪式)。

扣除这些活动和星期六半日上课的日数后,上课教学的时间每年约有195日。

二、教育理念
日本人对教育(特别是强制教育)抱有几个重要信念。

他们认为所有学生有能力学习知识,学生的努力、坚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学术上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

这些学习及行为习惯是能够通过讲课及训练而学回来的。

所以,小学及初中学生不是根据他们的能力而编班授课,也不是适应各学生的差异。

日本全国性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

强制教育让学生得到一个同等学习的机会,而各学校的财政分配是相对性相同的。

不过,这种制度被评为缺乏弹性、缺乏理解学生的特别需要和兴趣。

日本教育在80年代进行了改革,新制度特别强调弹性、创意、表现自己的机会,但只是有很少的进展。

批判性思考不是日本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概念。

学生一般要求背诵测验内容,所以学生高分的原因并不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

由于学生只修读某个程度的课程,有天资和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会被忽略。

假如:一位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会自动分配到适合他/她程度的英文班。

一位不懂初中一年级数学的初中三学生亦需要学习以他能力以下的数学。

学校是不会开办辅导和精英班去迎合个人需要。

在极端的情况下,有开发问题的学生会被编入普通班里,但老师缺乏参加针对这些学生的训练。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家长不敢承认自己的子女有特别需要。

在美国,大多数地区设有专门及技能学校给一些有严重残障的学生就读。

在这情况下,每一位学生会由一位老师或看护者从旁协助。

当这些学校为这些学生提供较好的服务,成人服务正面临财政困难的危机。

三、硬件先进
在强制教育中,教科书是免费的。

每隔三年,委员会和校长需从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书本名单(包括该省出版的书籍及经过认可的书籍)中选取新的课本。

文部科学省负责分发这些教科书到公共和私立学校的支出。

教科书体积细小,易于携带,亦成为学生的财产。

大多数学校拥有一个联络健康专家的系统。

教育和体育设备是最先进的。

差不多所有小学有一个室外操场,大约90%学校有健身室,75%学校有户外游泳池。

不过大多数课室并没有电脑和投影机。

在授课及学生的习作中很少会使用科技。

作为资源工具的互联网亦不会被老师和学生使用。

由小学至高中期间,学生每年需定期留在接受导师指导的教室,代表着他们全年会和同一组的学生互相沟通。

在这个教室和课程里,学生将会学习团体精神和自尊心。

由于每班负责校舍的清洁,所以校方甚少聘请校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