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两首教案

合集下载

忆江南白居易教案

忆江南白居易教案

忆江南——白居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忆江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诵、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江南美景,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忆江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学会鉴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体会。

2. 诗人情感的揣摩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江南美景。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忆江南》这首诗。

2. 初步感知: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对诗歌整体意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深入探讨: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怀念。

4. 欣赏评价: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欣赏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深入学习《忆江南》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2. 教学步骤:a. 介绍词牌的概念和《忆江南》的词牌特点。

b. 分析《忆江南》的词结构,讲解每一句的韵律和意义。

c. 让学生尝试创作以《忆江南》词牌为基础的小诗,加深对词牌结构的理解。

七、课堂互动与活动:1. 教学内容:通过课堂互动加深对《忆江南》的理解。

2. 教学步骤:a.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忆江南》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b.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提高对诗歌的语音节奏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c.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根据《忆江南》的词牌创作新诗,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八、审美鉴赏与分析:1. 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分析《忆江南》的艺术特色。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教案范文精选5篇(一)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唐诗二首》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二首》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会欣赏和鉴赏诗歌,理解诗歌中隐含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对《唐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的理解。

2. 学会欣赏和鉴赏唐诗的艺术特点。

3. 学会正确朗读和表达古诗。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唐诗二首》的课文及相关资料。

2. 画有相关插图的课堂展示。

3. 录制了《唐诗二首》的朗读音频。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插图,引发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

2. 老师播放《唐诗二首》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美感。

步骤二:探究课文(15分钟)1. 学生自读《唐诗二首》,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江南春》和《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并展示讨论结果。

3.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解释,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步骤三:学习诗文特点(20分钟)1.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江南春》和《静夜思》的诗句,分析句法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归纳和总结出唐诗的常见艺术特点。

3.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步骤四:朗读表达(15分钟)1.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把握句子的意境和情感。

2.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评选优秀的朗诵者。

3. 选几位学生朗读《唐诗二首》,进行诗歌表达评价。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选取其他唐诗进行欣赏和鉴赏。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首唐诗,进行背诵和朗读表达。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唐诗二首》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发表对于古诗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唐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并学会欣赏和鉴赏唐诗的艺术特点。

《白居易诗两首》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白居易诗两首》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白居易诗两首》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白居易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背诵古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熟读《草》和《忆江南》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内容。

品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听准读音和速度。

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自读课文,指导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 í,后一个“一”读y(2)注意纠正错音。

(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先给你们欣赏几幅图片。

(播放江南美景)景色美不美?那有谁知道这是哪儿?对,这就是美丽的江南。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江南为官多年,对那里有着深厚的情谊,在离开江南多年后,他写下了饱含深情的《忆江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解释题目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江南,那么这个“忆”字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用这个字组个词?请同学们看这个“忆”字,它是什么偏旁的?那你知道怎样写这个偏旁吗?(有不同意见吗?)请你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

统编本三上《白居易》公开课设计教案详案

统编本三上《白居易》公开课设计教案详案

统编本三上《白居易》公开课设计教案详案一、课程背景- 统编本三上《白居易》是中国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涵盖了白居易的生平和作品。

- 通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白居易及其作品的深入了解和欣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熟悉白居易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生平介绍- 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白居易的简要生平和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 学生自学和讨论,了解白居易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2. 代表作品赏析- 介绍白居易的代表作品,如《长恨歌》、《琵琶行》等。

- 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这些作品,分析文学语言和艺术特点。

3. 阅读与讨论- 提供多样化的白居易作品给学生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 定期组织讨论,分享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 语言表达与写作- 提供一些白居易作品的片段或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 分类和搜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互评。

四、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阅读理解题目,考察学生对白居易作品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的作品表达能力和创新程度。

4. 课后反馈:学生填写反馈表,对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和提建议。

五、教学资源及参考书目- 电子教学课件:生平介绍、作品赏析等相关内容的多媒体展示。

- 白居易作品选读: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品给学生阅读和研究。

- 《统编本三上白居易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供老师备课和教学使用。

六、教学计划安排- 第一课时:生平介绍- 第二课时:作品赏析(1)- 第三课时:作品赏析(2)- 第四课时:阅读与讨论- 第五课时:语言表达与写作- 第六课时:课堂总结和评估以上是《白居易》公开课设计教案详案的内容。

《诗两首》学案共3篇

《诗两首》学案共3篇

《诗两首》学案共3篇《诗两首》学案1《诗两首》学案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文学的重要分支。

在文学史上,每个时代都有经典的诗人和诗作。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两首诗,分别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和宋朝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宋两个时代的风貌,也能深入体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一、《琵琶行》1.1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

他出身于官僚家庭,曾任宰相,但因不合皇帝意见而被贬谪。

白居易诗歌清新而意境深远,被誉为唐代史诗、政治诗的代表。

1.2 诗歌赏析《琵琶行》是白居易晚年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叫做王昭君的美女,她不幸被迫嫁给异族领袖,受尽刑责和折磨。

她通过自己的琵琶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对故国的思念,感动了异族领袖,最终成功逃回了自己的国家。

这首诗通过对王昭君的形象塑造,展现了白居易对爱情、忠诚和民族感情的思考。

诗中的琵琶既代表了王昭君的良心和情感,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通过琵琶的音乐和王昭君的故事,白居易向世人表达了对自己母亲和对中华文化的无尽眷恋。

1.3 教学建议教学重点: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和理解诗歌的方法,分析和鉴赏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诗歌鉴赏和作品对比。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和诗歌的创作特点。

第二步: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概括《琵琶行》的主题和内容。

第三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如字词精妙、语言生动、情感细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等。

第四步:通过诗歌鉴赏,加深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步:其他作品对比,比较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二、《青玉案·元夕》2.1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民族英雄和诗人。

他的诗歌表达深刻而富于激情,描写了战争、爱情、家国等各种人生情感。

白居易作品教学设计方案

白居易作品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 掌握白居易诗歌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 学会鉴赏和分析白居易的诗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白居易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学,尊重传统文化和艺术。

二、教学内容1. 白居易生平简介2. 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点3. 白居易代表作品赏析(如《琵琶行》、《长恨歌》等)4. 白居易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基础知识1. 导入:- 以白居易的诗歌《问刘十九》为引,激发学生对白居易诗歌的兴趣。

- 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基础知识:- 介绍白居易的生平背景,包括他的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

- 讲解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点,如现实主义、通俗易懂等。

第二课时:代表作品赏析1. 作品赏析:- 以《琵琶行》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和情感表达。

- 通过多媒体展示琵琶演奏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白居易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三课时:白居易诗歌对后世的影响1. 影响分析:- 讲解白居易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如唐诗的繁荣和宋词的兴起。

- 分析白居易诗歌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如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

2. 课堂总结:- 回顾白居易诗歌的学习内容,总结白居易诗歌的特点和影响。

-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作品赏析能力: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对白居易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对白居易诗歌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白居易诗歌选》2. 多媒体资源:白居易生平介绍、诗歌朗读、琵琶演奏视频等。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白居易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白居易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课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诗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学会欣赏他人,取长补短。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案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通过分组讨论、展示和互动交流,学生不仅能在合作中学习,还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在互助、互学中共同进步。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问题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诗歌。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特定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4.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学生更好地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本节课将采用情景创设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湖美景和诗人的生活场景,配合古典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的创作环境中。同时,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人的情感。在情景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诗歌的内涵。

白居易诗选教案

白居易诗选教案

白居易诗选教案一、教案概述这是一份关于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教案,主要介绍了白居易的生平背景、创作特点以及代表作品。

教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提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知。

二、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出生于如今的陕西省渭南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年少时就显露出文学才华。

他先后在官场担任过多个职位,也曾因涉入政治而多次被贬谪边疆。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以浪漫主义风格为主,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三、白居易诗歌特点1. 浪漫主义风格:白居易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描写了丰富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田园、月夜、春天等美景,表达了对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2. 感情真挚:白居易的诗歌情感真挚动人,表达了他对爱情、友情和人生各个层面的思考和感悟。

他用诗歌表达内心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也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3. 艺术风格多样化: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各种各样的题材和风格,有田园诗、抒情诗、写景诗、咏史诗等等。

他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结构严谨、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代表作品欣赏1.《琵琶行》:这是白居易最著名的长诗之一,用形象生动的描述表达了对琵琶女杨玉环的思念之情,以及杨玉环历经沧桑的故事。

2.《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写了白居易离别故乡的心情。

他通过描绘大草原的壮丽景色,将自己的离情与大自然相融合,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念。

3.《问刘十九》:这是一首咏史诗,描写了白居易对唐代宰相刘晏的悲切追思,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无奈和感慨。

4.《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过描写唐皇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华与人间悲剧的无奈。

五、教学设计1. 诗歌朗读和鉴赏:让学生朗读并欣赏上述白居易的诗歌作品,让他们感受其音韵和意境,并分析其中的表达手法和主题。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

《白居易的诗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白居易的诗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白居易的诗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目标本次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白居易的诗歌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对白居易的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简介2. 白居易的代表作欣赏和分析3. 文学鉴赏技巧的培养和应用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上一节课所学的唐诗知识- 引发学生对白居易的兴趣,准备他们接受新的知识步骤二:介绍白居易(10分钟)- 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如他的官职、成就和影响等- 通过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素材展示白居易的形象和作品步骤三:诗歌欣赏和分析(30分钟)- 选取几首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进行逐一介绍和解读- 鼓励学生参与诗歌分析,让他们从字句、意象、主题等方面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步骤四: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深入研读和分析- 学生们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增强合作研究和表达能力步骤五:文学鉴赏技巧培养(20分钟)- 以白居易的诗歌为例,引导学生研究常用的文学鉴赏技巧,如词语解读、修辞手法分析等-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练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分析和解答步骤六: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确保学生对白居易的诗歌有了基本的了解-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白居易的读后感或设计一张白居易的海报等教学评估-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针对学生的诗歌分析和文学鉴赏的练题目进行批改和评价- 收集学生的作业,并给予必要的反馈和指导教学资源- 图片、视频或音频素材展示白居易的形象和作品- 白居易的代表作品的教材或课本- 练习题目和作业布置的相关资料。

大学语文教案_白居易

大学语文教案_白居易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欣赏并分析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和环境描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白居易的忧国忧民情怀,体会封建社会下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 欣赏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和环境描写。

3.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

2. 分析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主题的烘托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简述《琵琶行》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讲授1. 分析《琵琶行》的主题思想- 通过分析琵琶女和诗人的遭遇,揭示封建社会下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 通过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关爱,表达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2. 欣赏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和环境描写- 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唯见江心秋月白”等。

- 分析诗歌中的环境描写,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等,烘托出琵琶女凄凉的身世和诗人的悲凉心境。

3. 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强化诗歌的主题思想。

- 通过细节描写,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等,展现琵琶女的技艺和情感。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主题的烘托作用。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课堂小结1. 总结《琵琶行》的主题思想、音乐描写和环境描写。

2. 强调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琵琶行》的原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

2. 撰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主题思想、音乐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论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音乐描写和环境描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统编本三上《白居易》公开课设计教案详案

统编本三上《白居易》公开课设计教案详案

统编本三上《白居易》公开课设计教案详案一、主题及教学目标- 主题: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 教学目标:1.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背景,熟悉他的主要诗歌作品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口头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白居易的创作思想和诗歌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白居易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三、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节:白居易的生平背景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白居易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呈现:简要讲述白居易的基本情况,包括出生地、成就等。

3. 探究: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白居易了解的程度,促使他们对白居易的研究产生兴趣。

第二节:白居易的主要诗作1. 呈现:选取几首代表性的白居易诗歌,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2. 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这些诗歌,然后以小组形式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3. 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解读,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解。

4. 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白居易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第三节:分析白居易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1. 解读:教师选择一首白居易诗歌,详细解读其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分析: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研究如何分析一首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实践: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另外一首白居易诗歌,尝试分析其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4. 交流: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分享彼此的分析结果。

四、教学评估与作业布置1.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对白居易的兴趣和参与度,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分析中的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准备一份关于白居易的诗歌解读,包括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等,并在下节课中进行展示。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设计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对白居易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深入探究他的诗歌创作。

但在实施时需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反馈,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掌握课堂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适当添加扩展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沪教版《白居易诗二首》教案1

沪教版《白居易诗二首》教案1

白居易诗二首奉贤区头桥中学郑志全【作者小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

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教学目标】1、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了解古诗借用典故表达主题的写法。

2、了解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通俗朴实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放言五首(其三)1、让学生看注释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教师范读诗文,以此感染学生。

3、串讲课文(讨论式)问:诗文上阕提出了什么“决狐疑”的方法?分析:首先否定了“钻龟”、“祝蓍”这一类做法。

接着用如何鉴别玉石和辨别木材间接地告诉了这个方法。

明确:这个方法就是历史,就是时间。

它们可以透视一切伪装、一切虚假、一切欺骗的本来。

问:下阕借用周公和王莽的什么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观点和感情?(让学生看注解4和注解5)学生复述周公和王莽的典故。

是啊,周公也有被人误解的时候,王莽也有蒙蔽他人的时候。

诗人借此安慰朋友,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同时发泄了自己内心的不平。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5、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2)课后自读下面这首诗:放言五首之一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是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营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珠二、卖炭翁补充介绍: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为“乐府”,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或创作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白居易的教案推荐

白居易的教案推荐

白居易的教案推荐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被广泛传诵和研究。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借助白居易的诗歌作品,设计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一、《琵琶行》教学案例《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一个受尽辛酸的女子在苦难中展示出的坚强和才华,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人生苦难的关切。

我们可以以此诗为基础,设计一个文学欣赏的教学案例。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表达方式和情感,让学生了解白居易的创作思路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长恨歌》教学案例《长恨歌》是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以杨贵妃的悲剧命运为背景,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以其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深邃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历史文化的教学案例,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文化风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三、《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案例《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古原草原为背景,描绘了作者与朋友离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我们可以以这首诗为基础,设计一个情感教育的教学案例。

通过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启发学生对友情、亲情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商。

四、《问刘十九》教学案例《问刘十九》是白居易的一首讽刺诗,通过对官僚主义和社会不公的揭露,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公正正义的追求。

我们可以以这首诗为基础,设计一个社会思考的教学案例。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社会现象和反思,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诗歌的情感表达和社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社会责任感,使教育更具有人文关怀和深度意义。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白居易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白居易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b.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c.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体验诗歌之美。
d.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评价:
a.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b.结合终结性评价,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4.艺术特色分析:详细分析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白居易诗两首》的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讨论。
2.话题引导: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白居易诗歌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一)教学重点
1.理解《白居易诗两首》的内容和背景,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教学难点
1.诗歌中抽象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2.帮助学生突破传统诗词鉴赏的固定模式,培养个性化解读和创新能力。
4.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互动,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感悟、品味中掌握诗歌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运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对两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3.情境创设:展示《白居易诗两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景象,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白居易教案

白居易教案

白居易教案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庞大,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他的诗歌以咏史抒怀为主,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白居易的诗歌与文化,了解他的艺术特点和文化意义。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了解白居易诗歌的主题和特点;3. 学习欣赏白居易的诗歌,练习鉴赏和赏析;4.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和表达方式;2. 能够欣赏并赏析白居易的诗歌;3. 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5分钟)要求学生回忆唐代诗人有哪些,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白居易的作品,并问学生对于白居易的诗歌印象如何。

活动二:讲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0分钟)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白居易的家庭背景、官职经历以及创作动机和风格特点。

活动三:学习欣赏白居易的诗歌(20分钟)1. 教师出示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长恨歌》两首诗,向学生读诵这两首诗,然后解释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分享自己对于这两首诗的理解和感受,最后由每个小组挑选一位代表进行展示。

3. 教师对小组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活动四:学生课堂表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首白居易的诗歌进行表演。

2. 每个小组进行彩排,确保表演质量和流畅度。

3.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和教师对表演进行点评,表扬优秀的表演。

活动五:总结课堂内容(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于白居易的诗歌的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继续了解白居易的其他诗歌,并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默写;2.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写自己对于白居易诗歌的感悟和体会;3. 要求学生尝试写一首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忆江南白居易教案

忆江南白居易教案

忆江南——白居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忆江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忆江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意境解析。

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忆江南》全文、诗句解析等内容。

2. 学生准备《忆江南》的文本,提前阅读并理解诗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概况。

2. 诗句解析(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忆江南》,分析诗句的意境、意象和表达手法。

3. 讨论与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忆江南》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鉴赏。

4.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讲解(5分钟)教师讲解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

5. 实践与拓展(10分钟)学生尝试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其他古诗词作品,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典诗词鉴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欣赏古诗词。

7. 作业布置8. 板书设计板书忆江南——白居易板书内容:生平和创作背景诗句解析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实践与拓展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析和实践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其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作业质量:通过学生提交的《忆江南》的鉴赏心得,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环节,评估学生对《忆江南》诗句意境和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理解。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提交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正确理解和努力。

白居易诗两首教案

白居易诗两首教案

白居易诗两首教案白居易诗二首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正确把握字词义,熟读成诵。

2、领会《放言五首(其三)》中诗人所表达的观点。

3、了解《卖炭翁》中反映的当时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

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感受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难点:理解观点与事例之间的关系;体会《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背诵本诗;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三首诗,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

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白居易(772~846),唐朝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

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

他出生书香门弟,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辨别声韵,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在因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司马时,关心民间疾苦,政绩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

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

(《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也有所反映)讽喻诗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

二、学习《放言五首》(其三) 1、看注释,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这诗是白居易在被贬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所作。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

《白居易的诗》优秀教案

《白居易的诗》优秀教案

钱塘湖春行朝代:唐代作者: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1孤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零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描写了孤山寺一带到白沙堤一带的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很自然。

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给予人的感受。

如不说绿草如茵,雨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

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

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初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正确把握字词义,熟读成诵。

2、领会《放言五首(其三)》中诗人所表达的观点。

3、了解《卖炭翁》中反映的当时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

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感受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难点:理解观点与事例之间的关系;体会《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背诵本诗;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三首诗,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

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白居易(772~846),唐朝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

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

他出生书香门弟,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辨别声韵,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在因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司马时,关心民间疾苦,政绩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

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

(《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也有所反映)讽喻诗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

二、学习《放言五首》(其三)
1、看注释,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这诗是白居易在被贬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所作。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

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2、朗读诗歌。

3、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本
决——判断、决断(孔子不能决也)
狐疑——怀疑(满腹狐疑)
向使——假如、假使
4、赏析诗歌内容
(1)诗中共举了几个例子?
周公、王莽(反面)试玉、辨材(正面)
(2)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
这里通过正反说理,寓哲理于形象之中,最后告诉我们: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要从整个历史的角度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时间未到,要检验一个人的品质是很难的。

诗人借此安慰朋友,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同时发泄了自己内心的不平。

这种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以通俗语言说出人生哲理的方法,真是小中见大,耐人寻味!
(3)作者想借助本诗说明什么道理?
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关作业。

2. 背诵、默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卖炭翁》中反映的当时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卖炭翁》
1、题解
《卖炭翁》一诗原来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2、介绍“宫市”:(结合书下注释)
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

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

(ppt 投影书上宫市)
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咱们不忙着做结论,先来看一些史书记载。

《旧唐书张建封传》: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

……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

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

名为“宫市”,其实夺之……《资治通鉴》:“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


这就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无情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甚至是疯狂掠夺。

而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也正由于白居易塑造了可怜的卖炭翁形象,千百年后仍然普遍为人们了解。

3、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读课文
4、研读人物刻画的关键词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揣摩作者情感
(1)根据文章内容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遭遇——“苦”。

有哪些苦呢?烧炭苦、运炭苦、被抢亦是苦。

这苦也所不同,其中,烧炭是艰苦,运炭是困苦,炭被抢是悲苦。

落实到具体词句:
烧炭艰苦--“满面……食指黑”;(外貌)
运炭困苦—“衣正单”、“一尺雪”、“晓驾”、“碾冰辙”、“牛困人饥”、“泥中歇”;被抢悲苦—“惜不得”(心理)
(2)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那就是——“霸”(“恶”)。

落实到具体词句:
横冲直撞、趾高气扬------黄衣、白衫、翩翩(外表)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把、称、回、叱、敕、牵、系(行为)
交易不公(炭直)------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
(3)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对他们寄予的情感:
卖炭翁—“怜”(“可怜身上衣正单”);宫使—“恨”(一系列动词描写)
(4)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你从中读出什么。

衣衫单薄不能暖身,却希望炭能卖个好价而期待着天寒。

明知挨冻却甘愿受苦,看出他的生活是多么窘迫!这反映出社会给劳动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压。

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苦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

这样就为下文写宫使抢炭的罪行做了铺垫。

作者的爱憎也在此句中分明体现。

5、朗读,试背
6、小结。

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应该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无法实现,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

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卖炭翁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辛劳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这就是白居易为我们揭示的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也看到了他实践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7、拓展:卖炭翁的遭遇是一个个别现象吗?
根据史书所记,当时这样的饱受宫市剥削压迫的老百姓是大有人在,这首诗歌就是通过卖炭翁被掠夺的个别,反映了名为宫市、其实夺之的一般,那么,卖炭翁这个形象是完全真实还是作者完全的虚构呢?应该说,白居易是在来源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发挥了艺术想象,加工创造出这个典型形象的,它有生活原型,却不是生活原型的翻版,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原型:
《顺宗实录》卷二: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值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

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三、作业
1、背诵、家默这两首诗。

2、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四、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