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最新)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加强城乡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扩 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
社会建议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安全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 权利。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 助等服务。
政策因素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村劳 动力向城市转移,提供就业指导 和培训,减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困难。
政策限制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限制农村劳 动力向城市转移,如户籍制度、 土地流转制度等,影响农村劳动 力转移的进程。
经济因素
经济增速
经济增速快的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 增加,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
本报告对于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具有重 要意义,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教育培训等。
提出对策建议
03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为
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02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转移规模
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从 2010年的1.5亿人增加到2020年的2.8 亿人,年均增长率达到6%。
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男性为主, 女性劳动力转移比例有所提高,但仍 低于男性。
文化建议
01
弘扬劳动精神
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 观念,提高农村劳动力对转移就 业的认识和信心。
02
加强文化交流与融 合
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消除 城乡文化隔阂,增强农村劳动力 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03
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修改版]
第一篇: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掌握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流动情况,了解农村劳务输出动态,为进一步针对性地搞好农村劳务输出奠定基础,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提供依据,为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创造条件,发展劳务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期,xx省xx县劳动保障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乡村基层,采取每个乡镇随机抽查1个自然村的方式,分4个调查组进行了历时3天的调查。
通过认真仔细地调查和分析,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一、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结构及转移状况(一)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与结构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总人口为709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为4362人,占总人口的%;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女劳动力占%;农村富余劳动力1441人,占劳动力资源数的33%,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1035人,占%,女劳动力406人,占%;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16—35岁之间的男劳动力797人,占77%,36—60岁之间的男劳动力238人,占23%;16—35岁之间的女劳动力307人,占%,36—50岁之间的女劳动力99人,占%;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1322人,占%,高中、中专以上文化119人,占%。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经济迅速扩张和县有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增收及城乡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据此次调查统计,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有1050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3%。
从转移途径和方式看:中介组织推荐197人,占%;自由外出(含老带新、亲朋好友引荐、广告信息引导和自发性结伴外出)853人,占%。
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一、引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当今中国农村社会的重要现象。
为了了解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本次调查旨在深入分析农村劳动力在转移中的主要特点和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对象为附近数个农村村庄的家庭,共涉及农民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
三、调查结果1.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家庭有成员外出务工,主要选择的转移地点包括城市和沿海地区。
这一现象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无法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二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可以获得较高的工资,改善生活水平;三是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有助于家庭收入的增加。
2.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然而,富余劳动力转移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大量劳动力的外出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他们缺乏父母的照顾和监管,容易出现道德、心理问题。
其次,留守老人面临独自生活和缺乏社会关爱的问题。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也相对匮乏。
四、解决方案1.加强农村经济发展为了解决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首要的是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鼓励引导资本投入,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吸引力。
2.改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状况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生活条件。
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教育和医疗保障,确保他们的健康和人格发展。
3.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五、结论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农村社会和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应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状况,并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
关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2)关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2)「篇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推荐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推荐受国际金融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企业用工需求量减少,大量外出农民工返乡,社会就业压力加大。
为积极应对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我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返乡农民工重新再就业或创业,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力保全县就业形势的稳定。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工返乡现状。
我县现有农业人口76.38万人,农村劳动力48.2万人,转移到非农产业26.1万人,输出到县外13.8万人。
主要的外出务工地区为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区,占总劳务输出人数的77%。
据本次在全县范围内对外出务工返乡的调查结果,截止09年1月底,我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共返乡36156 人,其中因此次金融危机导致裁员返乡13190人,占全县劳务输出总人数的9.6%。
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已经影响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返乡农民工的数量仍将有扩大的趋势。
二、采取措施,提前应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压力。
我们针对当前面临宏观经济影响就业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形势发展;一方面积极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为切实做好稳定就业工作,我们成立了县返乡民工就业工作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掌握我县农民工返乡动态情况、人力资源供需变动情况,制订应急措施,帮助返乡民工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
(二)建立报告制度,实行动态监控为加强对劳动力转移的动态管理,我们建立了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返乡的长期监测制度。
通过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对本辖区的返乡民工随时进行摸底、登记,定期上报。
随时掌握全县的农民工返乡状况。
对一次性返乡超过100人、一天内返乡超过1000人的,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上报县政府和市劳动保障局。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842-20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更是应对市场经济,提升产业、劳务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为进一步开展好我市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就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做了一些调查,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一)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较大、素质较低、年龄较轻、男性较多、分布较广、技能较差”。
1、从数量上看,根据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统计数据显示,到20xx年底全市共有农业人口58846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26178人,16-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220171人,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还有富余农村劳动力45665人。
2、从性别构成上看,全市有效男性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6%;有效女性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4%。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工作。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采访和调研经验,着重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1.培训对象多元化我们在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群涉及到各个年龄层次和不同的就业岗位,包括建筑工地、服务业、电子厂等。
因此,相应的培训也应当针对不同的人群,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
2.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方式除了传统的面对面授课,也有采用线上方式进行远程教学和在线交互等更加便利、高效的培训方式。
3.培训内容丰富化农村劳动力转移课程涵盖了从基本技能培训到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
课程注重强化实践环节和职业应用。
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缺乏针对性现有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可能因为地域因素、不同职业特点等原因,有些课程并不是面向每个人而设计的。
因此,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政府应该深入了解当地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
2.缺乏实践经验一些培训课程只是简单的理论教学和口头讲解,缺乏实践环节及其职业适应的指导。
因此,政府应该在培训中增加相关实践经验,如模拟生产场景、职业实习、工作培训奖等,帮助农村劳动力更准确的掌握技能,更快速的适应职业。
3.缺乏制度保障企业多数只关注可用工人员的派遣录取,往往忽略劳动合同签订、社保缴纳等问题,企业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权益,应该加大对有关企业的监管和逐步完善政府权益保障体系,加强对企业职业教育的监管和考核,促进企业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和护士培训认可,提高劳动力的顺应性。
三、结语总的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课程在涉及目标、方法、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进步。
然而,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改善现状,加强对有关企业的监管,确保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
202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问题与趋势,本报告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转移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
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1.8亿人,比十年前增加了近50%。
转移方式以劳务输出为主劳务输出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
许多地区的农民选择前往城市、沿海地区或国外务工,以增加家庭收入。
劳务输出呈现出季节性、短期性和流动性等特点。
转移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竞争力较弱,往往从事低技能、低报酬的工作。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就业稳定性差由于劳务输出具有季节性、短期性和流动性等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稳定性较差。
许多农民只能在农闲时节外出务工,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就业机会。
社会保障缺失许多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务工时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容易面临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农民工权益保障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权益保障存在较多问题。
如工资拖欠、超时劳动、安全生产条件差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权益和生活质量。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趋势转移规模将持续扩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将持续扩大。
未来几年,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仍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就业机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将更加依赖于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
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将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领域。
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十篇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篇1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精选五篇)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精选五篇)第一篇:“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劳动就业状况,充分把握全县就业形势,积极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
近期,我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全县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各类用工单位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盘点2010年就业,严峻与希望并存,现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一、基本状况(一)劳动力资源现状我县现有人口6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3万人,非农业人口12.1万人。
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企业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逐年增加。
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21.05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城镇新增劳动力0.37万人。
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资源中,青壮年劳动力占有较大比重,35岁以下的占37.07%。
根据统计调查数据,全县实有劳动力37.15万人。
其中:男性19.03万人,女性18.12万人;外出务工14.52万人;从事第一产业12.54万人,所占比例33.76%,从事第二产业9.53万人,所占比例25.65%,从事第三产业15.08万人,所占比例40.59%;县内就业10.09万人,省内务工4.49万人,省外务工9.96万人,国外务工0.07万人。
(二)就业状况调查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到我县期间状况的直接表象存在于三个方面:(一)大量民工陆续提前返乡,乡镇街头、车站陆续出现了到处观望和写满无可奈何表情的人们。
(二)广东沿海一带小型企业业主陆续回乡“渡假”。
(三)地产特色农副产品原料材料收购迟滞缓慢,有的无人问津。
县就业局分管领导通过认真了解分析、充分认识到事态发展的严峻性,一方面及时向上级汇报,依靠上级和政府为民生及时筹划;另一方面组织人力市场工作人员分头下乡、作详细认真具体的调查研究。
综合汇聚来自各方面的情况,使上级主管部门判断和决策依据。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篇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每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必经阶段。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切合我县县情的现实选择。
为此,我们就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作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缙云县总人口43.69万人,农业人口39.76万人,占91.0%,农村劳动力23.22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12.8万人,女性劳动力10.42万人,分别占55.12 %和44.88 %。
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特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不高。
2004年全县外出农村劳动力7.68万个,占农村劳动力总人口的31.70%。
二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
全县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8%,初中文化程度占57.2%,小学文化程度占26.8%,文盲或半文盲占3.2%。
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大。
据统计资料,2004年我县乡村实有劳动力合计23.22万人,耕地面积15.25万亩,如果按劳均种植3亩计算,只需5.25万个劳动力,加上林牧渔业约需2.5万劳动力,除去外出劳动力,尚有8.11万劳动力需要转移。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1、劳动力转移异地化。
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域广,异地化转移为主要特征。
外出劳动力转移遍布全国二十多省、市、区,近致邻县,远到青海、吉林等地,相对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上海、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在广东东莞、惠州等地超过2万人,上海、江苏等地近2万人,广西东兴市、钦州市等地约5000人。
省内主要分布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地。
2、劳动力转移规模化。
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二多二少” 特点,即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多,工业、商贸、建筑等行业少;凭技术专长创业多,靠体力务工人员少。
农村劳动力劳动素质状况及培训的调查报告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结合当地产业需 求,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增加培训资源供给,满足农 村劳动力对技能培训的需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培训内容与农村劳动力的实际 需求不匹配。
培训课程设置缺乏多样性,不 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行业的 需求。
培训方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和吸引力。
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培训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培训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04
提升农村劳动力劳动素质 的对策建议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 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市 场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
遇。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不仅 可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也有 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
研究目的和方法
目的
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劳动素质状况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培训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素 质的提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引入优秀教师
通过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提升整体师资队伍的 教学水平。
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农村劳 动力培训工作中。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以 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表明农村地 区的教育水平仍有待提高。
农村劳动力的职业选择相对单一, 缺乏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导致部分 劳动力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业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情况,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情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政策的效果。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200份问卷,选择的调查对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
问卷涵盖了基本情况、转移就业情况、就业方式、收入情况、就业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容。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中,男性占比55%,女性占比45%。
就业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40岁之间,占比为60%。
另外,大部分就业者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仅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比达80%。
2.转移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就业者参与非农劳动。
其中,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行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三大主要领域。
此外,约有30%的就业者选择了城市就业,而70%的就业者选择了农村或县城的就业机会。
3.就业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在转移就业的方式上,绝大多数就业者选择了找亲戚朋友介绍就业的方式(占比75%)。
其次是通过劳务中介(占比15%),再次是通过网络招聘(占比10%)。
这些方式都与人际关系的影响密切相关。
4.收入情况5.就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就业者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
其中,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工作稳定性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者对工作比较满意的因素。
四、影响因素分析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亲朋好友的影响和城市就业机会等。
受教育程度低、家庭背景差的劳动力往往难以找到满意的就业机会,亲朋好友介绍的就业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者的就业具有较大的影响。
五、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整体情况和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就业满意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岗位和就业机会。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1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
**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打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
为更好的掌握农民工基本情况,探究“求职难”、“用工荒”背后的深层原因,笔者深入广大农村和劳务市场,采取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并就如何科学合理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了一些浅显思考。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55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22.8亿元,净收入14.72亿元。
各类培训机构共组织开展电焊工、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4994人次,大大提高了转移就业水平。
创新输出模式,抓住“两站”移民建设等大项目、大工程建设契机,开辟多形式的务工渠道,组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19187人。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创业促进就业,把开展贷免扶补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作为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就业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2019年,全县发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475人2375万元,带动就业712人;全县发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500人2500万元,带动就业750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差。
接受问卷调查的500名农民工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72人,占14.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428人,占85.6%。
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145人,占29%,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2%,获各种技能等级证书的占12.2%。
薄弱的文化基础限制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大部分农民工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报酬、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主要集中在电子加工、服装、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六大行业。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人口在生产过程中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的过程。
这一现象在中国以及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启示进行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通过对多个农村地区的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 劳动力流出地点多元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的地不仅限于城市,也包括乡镇企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域等。
流出地点的多元化反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差异化发展趋势。
2. 劳动力转移行业分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各种不同的行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
这种行业分化既有劳动力的技能特点影响,也与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相关。
3. 劳动力转移形式多样化:除了常规的务工形式外,农村劳动力也通过自主创业、返乡经商等方式进行转移。
这种多样化形式的转移反映了劳动力对选择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体现。
二、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
以下为调查结果:1. 人口因素:年龄、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人口因素。
年轻人和受过教育的农民更容易选择劳动力转移,而家庭背景较差的劳动力转移的欲望较弱。
2. 经济因素: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是促使农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经济因素。
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而城市地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这使得农民选择转移成为经济上的一种选择。
3. 政策因素:政府的农村发展政策、农民权益保护政策以及城乡发展差距缩小政策等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重要作用。
合理的政策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机会和保障,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启示基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启示:1. 完善农业与非农业发展协调机制: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与非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以满足农民转移就业的需求。
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状况调研报告(精选2篇)
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状况调研报告(精选2篇)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状况调研报告「篇一」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状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就业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的状况,我组织了一次针对该领域的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本报告旨在呈现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培训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市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程度整体较低。
仅有30%的农村劳动力参加过职业培训。
培训的形式以技能培训为主,涵盖领域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和简单的手工劳动方面。
这导致农村劳动力在迁移就业时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缺乏专业技能和市场竞争力。
二、转移就业状况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状况整体较好,大部分劳动力能够在城市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调研数据显示,约60%的农村劳动力成功实现了就业转移,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岗位。
这一现象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然而,在转移就业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就业机会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吸引力较大,而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少。
这导致了一些农村劳动力不得不选择迁移到更远的城市去寻找工作,增加了他们的转移成本和适应困难。
此外,培训和技能储备不足也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之一。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约70%的农村劳动力在迁移就业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培训,只凭自身的经验和本领去寻找工作。
这导致了他们在面对市场竞争时的不利位置,因为市场上对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仅凭传统的农业经验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三、问题分析与建议1. 培训内容的拓宽针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对培训内容进行拓宽。
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手工劳动技能培训外,还应加强对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
关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调研报告一、引言现代农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就业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调研方法我们团队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回收率92.5%。
同时我们还选择了两个农村社区进行深入访谈,涵盖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农户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1.农村劳动力培训情况在受访者中,只有35%接受过农村劳动力培训。
其中70%的受访者是通过村委会或者乡镇政府组织的培训。
但是培训内容多以农业相关技能为主,缺乏非农业领域的培训。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在受访者中,有45%的人口曾经或正在外出打工,其中大多数选择到城市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
另外,15%的人选择在当地创业,但仍有40%的人无法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3.存在的问题(1)培训内容单一:农村劳动力培训多以农业相关技能为主,无法满足多样化的用工需求。
(2)培训方式不合理:培训多由村委会或乡镇政府组织,而这些机构无法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师资力量。
(3)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时,尤其是在当地创业时面临缺乏资金和市场开拓困难等问题。
四、对策建议(1)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应根据当地需求,开设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提供非农业领域的技能培训,可以通过引入专业机构或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更专业的培训服务。
(2)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意识和参与度,以及推广成功案例,鼓励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到培训中。
(3)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通过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就业到城市或其他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同时加大对农村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创业资金和相关政策扶持。
(4)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投入,同时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2024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2024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一、培训需求分析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首先需要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
这包括了解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就业意愿和转移方向等。
通过深入基层,与当地农民进行交流,以及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把握培训需求,为后续的培训工作提供指导。
二、培训内容与课程设计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课程。
培训内容应包括基本文化知识、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以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课程设计应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可以采用模块化、项目化等方式进行组织,方便学员学习和掌握。
三、培训方式与师资力量培训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集中授课、实地操作、网络教学等,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
同时,应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选拔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师,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为了检验培训效果,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
同时,应注重反馈机制的建立,及时收集学员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五、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培训工作。
同时,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培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水平,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服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帮助劳动力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这包括就业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七、培训与市场需求的衔接为了使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市场需求,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和招聘标准,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
同时,应积极开拓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
农村劳动力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状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状况调查报告(精选6篇) 想要知道⼀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常常要开展全⾯的分析研究,最后⽤调查报告将调查成果展⽰出来。
那么你真的会写调查报告吗?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农村劳动⼒状况调查报告(精选6篇),欢迎⼤家分享。
农村劳动⼒状况调查报告1 根据省、市阳光⼯程办公室要求,为全⾯摸清我县农村劳动⼒资源总数、年龄和⽂化结构、产业分布、就业地域和求职意向等基本情况,便于阳光⼯程有针对性开展农民培训与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全县农村劳动⼒资源调查,现将调查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XX县地处湘中,是典型农业⼤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粮⾷⽣产先进县。
辖区⾯积1715平⽅公⾥,其中耕地64.4万亩,林地120万亩;⼈⼝90万,其中农业⼈⼝790,农村劳动⼒52.2万⼈,且每年新增1万余名农村劳动⼒。
⼆、农村劳动⼒资源现状 XX县农村劳动⼒为52.2万⼈。
其性别构成为男30.8万⼈,⼥21.4万⼈,分别占劳动⼒的59%,41%;⽂化结构为初中以下5.7万⼈,初中29.8万⼈,⾼中以上16.7万⼈,,分别占总劳动⼒数的11%,57%,32%;年龄结构为18岁—25岁15.7万⼈,25—35岁13.1万⼈,35—45岁13.1万⼈,45—55岁12.5万⼈,分别占总劳动⼒数的30%,25%,21%,24%。
全县从事农业⽣产的劳动⼒为15.1万⼈,占农村总劳动⼒的28.9%,劳均年收⼊2900多元。
外出务⼯农村劳动⼒为27.9万⼈,其中长期外出务⼯(6个⽉以上)为11.3万⼈,短期外出务⼯(6个⽉以内)为3.2万⼈;在外出⼈员中,受过职业技能培训者13.2万⼈,占47.2%,⼈均年收⼊120xx-40000元。
外出务⼯⼈员就业地点分布为⼴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江苏、北京、上海、浙江、厦门、昆明、西安、拉萨;中越、中缅、中苏边境城市和劳动⼒资源少或劳动⼒素质极低沙特阿伯、阿联⾣、埃塞俄⽐亚等国。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
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也较大。根据调查,中部地区农 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占全国总量的26.5%。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相对较少。根据调查,西部地区农村 劳动力转移数量占全国总量的23.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业分布
制造业
建筑业
服务业
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 要行业,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 力向该行业转移。根据调查, 制造业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数 量占全国总量的37.8%。
本报告将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和意义、现状和特点、问题和原因、经验和 启示等方面展开论述。
报告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正文部分将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问题及原因分析、经验和启示等章节。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政策 建议和发展建议。
0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情况
劳动力占18.1%。
03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文化程度
在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62.5%,高中文化程
度的占16.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6%。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区分布
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该地区转移。根据调查,东部地区 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占全国总量的44.7%。
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 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根 据调查,建筑业中的农村劳动 力转移数量占全国总量的 23.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 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吸引了 部分农村劳动力向该行业转移 。根据调查,服务业中的农村 劳动力转移数量占全国总量的 19.5%。
03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因素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本文是关于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更是应对市场经济,提升产业、劳务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为进一步开展好我市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就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做了一些调查,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一)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较大、素质较低、年龄较轻、男性较多、分布较广、技能较差”。
1、从数量上看,根据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统计数据显示,到2004年底全市共有农业人口58846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26178人,16-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220201人,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还有富余农村劳动力45665人。
2、从性别构成上看,全市有效男性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6%;有效女性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4%。
3、从年龄结构上看,进城务工18岁以下的约占12%,18-30岁之间约占44%,而30-40岁约占35%,40岁以上的仅占9%。
进城务工人员中青年占绝大多数。
4、从文化程度上看,近90%的农村劳动力只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0%;农村劳动力中掌握一门以上非农技能的人数不到10%。
调查结果显示,转移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41.2%;初中文化程度者占49.2%;高中文化程度者占8.6%,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0.08%。
5、从增收渠道上看,主要以种养和劳务收入为主,部分兼营一些副业。
6、从就业的情况看,目前我市转移出去的12万多农村劳动力中,有一定技能水平的不足10%,有近87%的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其中近75%的人在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苦、时间长、报酬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更是应对市场经济,提升产业、劳务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为进一步开展好我市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就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做了一些调查,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一)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较大、素质较低、年龄较轻、男性较多、分布较广、技能较差”。
1、从数量上看,根据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统计数据显示,到2012年底全市共有农业人口58846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26178人,16-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220171人,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还有富余农村劳动力45665人。
2、从性别构成上看,全市有效男性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6%;有效女性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4%。
3、从年龄结构上看,进城务工18岁以下的约占12%,18-30岁之间约占44%,而30-40岁约占35%,40岁以上的仅占9%。
进城务工人员中青年占绝大多数。
4、从文化程度上看,近90%的农村劳动力只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0%;农村劳动力中掌握一门以上非农技能的人数不到10%。
调查结果显示,转移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41.2%;初中文化程度者占49.2%;高中文化程度者占8.6%,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0.08%。
5、从增收渠道上看,主要以种养和劳务收入为主,部分兼营一些副业。
6、从就业的情况看,目前我市转移出去的12万多农村劳动力中,有一定技能水平的不足10%,有近87%的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其中近75%的人在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苦、时间长、报酬低。
7、从行业分布上看,全市326178个农村劳动力中,有约22万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69.9%,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有4万余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13.2%,较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有近6万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占全部劳动力的16.9%,较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
(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基本特点1、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
据调查统计,2012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数占56.7%,30―50岁的占37.1%,50岁以上的占6.2%。
2、劳动力转移有序性逐渐增强。
农民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血缘、人缘、地缘“三缘”关系向外转移。
据调查,2012年在农村转移劳动力中,通过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转移的人数大幅度增长,增幅在5%以上,而通过中介组织介绍、亲帮亲、邻带邻或其他方式外出的人数下降2.5%。
3、转移劳动力仍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地区为主。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劳动力需求迅速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地区为主,但比重有所下降,转移到东部和中部的比重有所上升。
据调查,2012年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占35.5%,西部地区务工的人员占46.8%,东部地区占3.6%,中部地区占4.2%,其它地区10.1%。
4、二、三产业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2012年,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到第一产业仍然从事农业的比重为5.1%,比上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转移到第二产业的占56.6%,比上年上升了10.2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占6.7%,制造业占5.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占1.7%,建筑业占37.6%。
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占38.3%,比上年下降8.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占6.2%,批发零售贸易业占2.7%,住宿和餐饮业占15.9%,其他服务业占5.6%,其他占8.1%。
5、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型。
在重庆市内从事非农行业的劳动力,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兼业时间的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寡与劳务收入的高低而不同。
一般情况下,家庭劳动力较多,在外务工时间就长,劳务收入也较高,反之则短。
(三)、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1、主要成效。
我市从2012年起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经过各成员单位和定点培训学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期成效。
1)超额完成了重庆市下达的“培训4000人、转移80%”的工作目标。
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348人(含非定点培训学校所培训的人数),转移6543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5916人,转移5252人,转移率为88.8%,获得上级财政补贴资金135万元。
今年前上半年的情况是:到5月底,全市培训结业3027人,指导就业2447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50.45%、50.9%。
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15人,完成了全年计划的50%。
2)培训学校转变了的办学理念。
以前是重培训、轻转移,重数量、轻质量,如今正朝着学员学得好、输得出、稳得住、收入高方向发展。
3)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
过去农民工进城务工由于缺乏技术,多以苦力和汗水挣钱,而今通过阳光工程的培训,他们均掌握一技之长,能凭脑力和技能创收,就业面逐步拓宽。
4)提高了转移农民工的劳务收入。
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工大多成为相关行业的技工乃至高工,劳务收入大幅度提高。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参加阳光工程培训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其务工收入较不培训者高40-100%以上。
2、主要作法。
2012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展迅速,并超额完成任务,得益于以下举措。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理顺工作关系。
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认识到位,并予以高度重视,在年初的农村工作会上,就把“阳光工程”定位为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三大“重头戏”之一(在2012年,市里将“阳光工程”纳入了市里的八大“民心工程”来实施),组建了市劳务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成员单位23个。
为了减少工作交叉、重复,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又在8月份将“劳务办”和“阳光办”进行合并办公。
领导小组全年召开专题会议5次,对研究解决的问题,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都落实。
二是各方统筹协调,完善资源系统。
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是上级制定政策,指导落实的依据。
为了抓好我市资源系统的建设,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及时组织召开了我市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建设工作会议,劳务办随即对全市60余名资源系统管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各乡镇、有关部门克服了人员不够、设备不足、经费紧张等方面的困难,统筹兼顾,积极协调,用近半年的时间彻底地对年龄在16-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于12月份全面完成了基本数据的微机录入,摸清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的“家底”,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和转移提供了基本数据,也为全重庆市掌握情况,指导输出提供了最为翔实可靠的数据。
三是强化过程监督,精心组织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培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开设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专业,以适应市场用工的需求;采用独立培训、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等方式,以技能培训为主,引导性培训为辅,配备高素质的教师,精心开展培训。
培训结束后安排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对合格人员颁发由劳务办统一印制的《结业证书》,并在学员自愿的前提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合格人员发放鉴定证书。
经常召集培训学校的工作人员就如何提高培训质量,增强转移效果进行工作探讨,提高了具体业务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强化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
强化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培训中的抽查制度。
详细填写抽查表,及时指出培训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要求培训单位及时整改,以指导培训的开展。
指导学校按要求建立台帐,收集学员卡片、照片、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
认真审核台帐内容,将不符合财政补贴条件的人员从名单中剔除,对转移率低的培训班次督促学校加强输出工作,对转移率不达标的培训班次不予认定,从而实现了培训过程的监督。
及时了解指导各定点培训单位的输出工作,监督他们抓好输出后的追踪调查,并为输出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是广集用工信息,最大限度输出。
各定点培训机构还安排专人负责输出工作,充分利用长期以来建立起的输出网络,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以订单为主,多形式多渠道实行批量输出,培训一批就输出一批,由专人将受训学员送往输出地,联系、办理相关的务工手续,签订用工合同,较好地保障了外出务工农民的权益。
输出地点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成都、重庆等省市。
培训人员80%以上实现了就地或异地转移就业。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学员素质普遍偏低。
学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总体较低,培训中普遍反映学习吃力,造成培训质量不高,转移率还相对较低。
二是宣传不够深入。
很多农民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对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一些优惠政策持怀疑态度,对培训操作办法知之甚少。
虽然通过广播电视、科技赶场、宣传资料、标语等形式取得了一些宣传效果,但宣传面、力度还显得不够。
三是财政资金补助额度较低。
农民的收入本身较低,经济基础薄弱,没有足够的钱用于培训或学技术,特别是对培训周期长,费用花费大的工种,这个矛盾就更加突出,因此低额补助标准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
重庆市2012年的标准略有提高,但我市难于兑现新的标准,因为重庆下达计划为4300人,而南川的“民心”工程目标是6000人,要用4300人的补助金额完成6000人的培训,因此补助标准只能维持到2012年的水平。
四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难于开展。
一方面农民缺钱不愿参加鉴定,另一方面参加鉴定对农民日后就业作用不大。
五是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
平坝或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参训意识较强,培训工作的力度较大,相反,山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参训意识较弱,且自我封闭、保守,培训工作也相对滞后,不培训就转移的现象突出。
培训学校之间培训质量差异大。
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培训学校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程序、方式不规范,培训工作随意性大,有走过场的现象发生,不注重培训质量,有不按教学计划压缩时间的、有不完成“规定动作”的、有档案不完善的,训前训后没差别,农民收效甚微。
六是档案管理不完善。
有的培训学校在档案管理上,事前不立档,事后补档;各种基础数字、资料不齐备;有的甚至没有落实专人管理档案。
七是缺少工作经费。
按照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同级财政要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其它区县都配备了三、五万不等的工作经费,到目前为止,我市阳光办还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这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我市阳光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和实施。
八是培训与就业矛盾突出。
首先表现在“培非能就”。
参加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往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也有为数不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占的地农民等,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水平低,文盲也不少;“结构性失业”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农民中的留守人员往往年龄比较大、观念比较陈旧、文化层次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