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通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凯恩斯的追随者竭力把《通论》提出的政策建议 具体化,并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他们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出口、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 买)、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提出在萧条时期要减低税率、增加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增发公债、增加货 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在高涨时期则提高税率、控制政府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高 利率等,以遏制投资和消费。经过凯恩斯主义者的鼓吹和影响,战后许多市场经济国家纷纷把充分就业和经济增 长作为政策目标,推行上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
本书于1936年——当西方世界在大萧条的阴影下挣扎求生时,由英国经济学凯恩斯写下这部划时代著作。本 书着重总量分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在经济危机理论之上,本书用“有效需求”原理代替了新古典 学派的“萨伊定律”;在就业理论上,本书则论证了“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性;在利息理论上,本书用流动性偏 好理论代替了传统的利息论,进而提出了完整的货币经济理论。在政策方面,本反对自由放任政策,为国家调控 宏观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创作过程
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 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 凯恩斯为了医治经济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年发表了《通论》, 此书 问世根本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引起了经济理论上的一场革命。《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的 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体系的过渡,标志着凯恩斯学说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著读后感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一部深奥的经济学著作,但其主题却触及了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就业与经济稳定。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是经济学理论的探讨,更是一次对现实世界深度思考的旅程。
书中对有效需求不足的论述,让我深刻理解了经济危机的本质。凯恩斯通过严谨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危机并非偶然,而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这一观点让我对社会经济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经济政策有了新的理解。
尽管如此,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我意识到经济学不仅是冷冰冰的数据和模型,更是一门关乎每个人生活幸福的学科。通过这本书,我开始更加关注经济政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激发了我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
第四篇范文:《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著读后感——分析与评论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学著作。在分析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的写作风格、人物塑造和主题深度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本书中,凯恩斯还对货币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出于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在此基础上,凯恩斯得出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总需求。
凯恩斯的理论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他通过对现实经济数据的分析,证明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正确性,并为企业、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本书发表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迅速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并对全球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凯恩斯的这本书具有清晰的逻辑框架。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就业问题,第二部分分析了利息问题,第三部分探讨了货币问题。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本书的主题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在每一部分中,凯恩斯都先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然后通过实证数据对理论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本书的内容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如果要找到一位同凯恩斯的影响同样大的经济学家,我们就不得不追溯到亚当·斯密。
1920年,凯恩斯就因为《和平的经济后果》而闻名天下,1936年《就业、利息及货币通论》面世以后,人们便不自觉地将经济著作划分为“前凯恩斯”和“后凯恩”斯。
——英国《泰晤士报》这个被泰晤士报高度赞扬的凯恩斯,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从师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
凯恩斯原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直至20年代末仍信奉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时,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转而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
以他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西方经济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不论是对西方经济学说,还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都有重大影响。
他的这些思想为政府干涉经济以摆脱经济萧条和防止经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
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後繁荣之父”。
20世纪公认的引发西方宏观经济学革命的经典,一本拯救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巨著。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关于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消除失业和克服萧条的新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在这一著作中,凯恩斯摒弃了他以前的西方经济学关于自动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均衡机制的学说,提出了国家调节经济的主张,认为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
凯恩斯生前用知识影响了英国的政策走向、他的经济理论促进了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宏观经济学。
他逝后其理论还是世界许多政策的来源,对几个国际组织影响巨大,他左右了二十世纪后半叶经济学的发展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就是由于力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
读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读后感
读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读后感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凯恩斯著名的经济学著作,也是经济学家们最喜欢的书之一。
这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从基本原理到实际应用,从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到实际的经济政策,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方面,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思想独特,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必读之书。
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理论,即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利率降低,从而推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从而提高经济的繁荣度。
此外,凯恩斯还提出了“货币通论”,即货币的发行量应该与国家的生产量相匹配,以确保经济的稳定。
总的来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一本优秀的经济学著作,为经济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思想框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学,并且可以从中获取到很多有价值的经济学知识。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一个变量。它包括流通中的货币、银行 储备和政府发行的货币。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凯恩斯认为 货币政策应该根据经济形势灵活调整,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
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上升。凯恩斯认为 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的,它会导致物价上涨和 实际购买力下降。
05
货币理论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货币的本质
凯恩斯认为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它代表了经济中的 一般购买力,是人们进行交易和储蓄的主要工具。
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延期支付手段和价值贮存等职能。它帮助人 们在不同时间和地点之间进行价值交换,同时也为人们的经济决策提供了一 定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市场利率的决定因素
供应与需求
市场利率由货币供应和需求决定。当货币供应增加,利率会下降;当货币需求增加,利率 会上升。
风险与回报
风险和回报之间存在权衡关系。高回报通常伴随着高风险,而低回报则意味着低风险。因 此,投资者会根据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平衡来决定是否投资于某种资产。
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之一。当物价水平上升时,货币购买力下降,这意味着投 资者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以获得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
流动偏好陷阱
当人们处于这种状态时,货币的流动偏好会变成无限的,即 人们会一直持有货币而不是将其投资于其他资产。
这种情况会导致货币的供应量无限增加,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
货币幻觉
人们往往会过于关注货币的购买力变化,而忽略了货币的 实际价值变化。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第一编引论第一章正名本书命名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着重在通字。
命名用意,在把我的想法和结论,与经典学派对于同类问题之想法与结论对照起来。
无论在理论方面或政策方面,经典学派支配着统治阶级和学术界之经济思想,已经有一百余年,我自己亦是在这种传统中熏陶出来的。
在下文中,我将说明:经典学派之前提,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适用于通常情形;经典学派所假定的情形,是各种可能的均衡位置之极限点,而且这种特例所含属性,恰不是实际经济社会所含有的。
结果是理论与事实不符,应用起来非常糟糕。
第二章经典学派之前提大部分论价值与生产之作,主要是讨论两个问题:(一)如何把定量(GiVen volume)资源分配于各种用途;(二)设雇用之资源适为此量,则各资源之相对报酬以及产品之相对价值如何决定。
可用(available)资源之数量,例如可就业人口之多寡,天然财富(natural wealth)之丰瘠,资本设备之大小,一向只用叙述方法加以说明。
至于在此可用数量之中,实际就业者究有多少,由何种力量决定,则极少有详明理论。
说对于这种理论全无探讨,当然是过分。
因为讨论就业量之变动者甚多,而一讨论到就业变动,便不免牵涉到这种理论。
我并不是说这个问题被人忽略了,我是说:关于这个问题之基本理论,一向被认为太简单、太容易,至多只要提一下就够了。
I经典学派之就业理论,表面上简单明白,实基于两大基本前提,而对此两前提本身,则几乎毫无讨论。
该二前提为:Ⅰ.工资等于劳力之边际产物。
换言之,一就业人员之工资,乃等于因把就业人数减少一人所引起的价值之净损失。
所谓净者,即将因产量减少而可避免的其他成本开支已经减除之谓也。
设市场与竞争不完全,则工资不等于劳力之边际产物,但在此种情形之下,仍有原则可循。
Ⅱ.当就业量不变时,工资之效用适等于该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
换言之,每一就业人员之真实工资,在就业人员自身估计中,适足使该实际就业人数继续工作。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利息方面,凯恩斯认为利息是由于人们对于未来收益的预期而产生的。他提 出了“时间偏好”的概念,即人们更喜欢现在获得收益而不是未来获得收益。 因此,利息是对于未来收益预期的一种补偿。凯恩斯的这一观点对于后来的经 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金融学的研究。
在货币方面,凯恩斯认为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而不是一种价值储存工具。他 指出,在现实中,货币的供应量应该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如果货币供应 量不足,会导致物价下跌和通货紧缩;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会导致物价上涨 和通货膨胀。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经济的 稳定发展。
在利息理论上,凯恩斯接受了传统利率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利率是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但他认为,在经济不景气时,由于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会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因此,他 提出了“流动性偏好”
内容摘要
理论,认为利率是由货币需求的流动性和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共同决定的。 在货币理论上,凯恩斯认为传统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因为货币政策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 题。他提出了“物价上涨”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变量,认为物价上涨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 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则可以影响货币需求和供给。因此,他主张实行“灵活的货币政策”,通 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物价和经济增长。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而且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从宏观角度看,《通论》的目录以一种清晰的方式呈现了凯恩斯的主要观点和 理论框架。全书共分13章,每一章都围绕一个核心议题展开,如第一章的“古 典经济学就业理论”、第二章的“有效需求原理”、第三章的“不确定性”、 第四章的“流动性偏好”、第五章的“资本的特性”等等。这些章节的设置不 仅逐层深入,而且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介绍
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介绍凯恩斯的就业利息货币(Keynesian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是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一个经济理论,也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该理论主要围绕经济的总需求展开,强调经济活动受到消费者和政府投资水平的影响,而非类似于古典经济学中供给的驱动力。
以下是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主要观点:1. 就业和失业: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可能会出现长期失业的情况,这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导致的。
他指出,人们的消费支出和投资水平是决定就业水平的主要因素。
当总需求不足时,企业减少生产和雇佣可能是一种反应,导致失业率上升。
2. 政府干预:为了应对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凯恩斯提出了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观点。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刺激就业和经济增长,以及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3. 利息和投资:凯恩斯认为,利率是决定投资水平的关键因素。
他认为存在一个“利率上限”,即当利率较高时,企业将不愿意借贷投资。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4. 货币供应:凯恩斯主张调整货币供应量以控制经济的波动。
他认为,如果货币供应量不足,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而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则会引发通货膨胀。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维持经济的稳定。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对于理解和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强调政府的积极作用,认为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从而提供了应对经济困境的政策建议。
该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得到了广泛接受,并成为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原则。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导读
他提出了货币供应和需求的概念,并认为利率决定了货币的需求和供应。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供 应量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而货币的需求量则是由经济中的交易量决定的。
基于他的理论,凯恩斯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以及通过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来增加投资等。他认为,通过这些政策措施,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和投 资回报,从而改善经济状况。
凯恩斯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就业的决定理论,这个理论的是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在一定的货币工资下,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均衡决定了就业量。当劳动力市场和产 品市场的供需平衡时,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的状态。然而,由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等原因,经济 中经常存在非充分就业的状态。
凯恩斯的利息理论认为,利息是放弃流动性的报酬。他强调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认为未来的货币 收入应该比现在的货币收入更值钱。凯恩斯认为,利息率是货币的供需平衡的结果,它决定了借 款的成本和投资的回报。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导读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导读
认为
经济学
凯恩斯
增加
市场
通过
通论
货币
货币 理论
政策
就业
利息
提出
就业
决定了
投资
劳动力
内容摘要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代表作,也是宏观经济学的经典之作。这 本书主要探讨了经济学中的三个核心问题:就业、利息和货币。以下是本书的内容摘要。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内容提要】书中认为,失业除了传统经济学认为的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还有一种非自愿失业,其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是批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由于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所以失业是因为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
后者又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三个心理因素的作用。
消费需求不足是因消费倾向递减,使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
投资需求不足是因为资本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前者是指投资利润率的下降,后者是指人们保留现金偏好。
因此,凯恩斯主张政府要想办法促进有效需求,办法是:增加工资以增加消费,采用累进税增加穷人收入,实行赤字预算与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
他认为,刺激投资比刺激消费更重要。
它有乘数效应。
在研究方法上,它将传统经济学的供给本身创造需求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均衡看作是特例,而将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看作常态,由此构造能包容原有经济学在内的更具有一般性的理论。
【书评】高鸿业解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由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般被称为《通论》)的出版,该书的作者凯恩斯被世界公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家,在学说发展史上占有里程碑的地位。
在凯恩斯生活的年代还不存在诺贝尔经济学奖,所以他并未获得这一奖项,但是,他对西方经济学的贡献远远超过任何一位迄今已经获得此奖的学者,这也是举世公认的。
为什么《通论》能做到这一点?原因大致有五个:第一,有助于把资本主义从1929年的大危机中拯救出来;第二,促成三个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和在一定的程度上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
这三个组织对西方二战后的国际经济关系多少起着稳定的作用;第三,为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奠定基础;而宏观经济学在西方的全部经济理论中占有约为一半的分量;第四,为目前西方经济学的许多研究主题提供学术源泉,例如,目前名噪一时的理性预期学派即受到《通论》强调预期的影响;第五,《通论》所建议的稳定经济活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现在不但在不同的程度上为西方国家所采用,而且也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订,具有相当大的借鉴作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国凯恩斯的代表作。
1936年出版。
认为资本主义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提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等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
在分析方法上,侧重于对全社会总供给、总需求、投资和消费等总量的分析。
此书对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及各国经济政策有重大影响。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内容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就是由于力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
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对比《通论》提出了以下的观点、理论与方法。
第一、在均衡原理上;第二、在分析方法上;第三、在利息论上;第四、在政策上。
本书从伦理学、法律学与经济学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论述。
基本观点凯恩斯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之所以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
他指出,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总和,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
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偏低的趋势,从而与利息率不相适应,这就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不足。
凯恩斯还认为,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在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中尤为重要,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原文摘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原文摘抄原文摘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一本经济学著作,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圣经”。
这本书对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创新性的突破,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巨大影响。
凯恩斯在书中首次提出了“有效需求”的概念,认为经济的运行不仅由生产者的供给决定,还受到消费者和政府支出的需求影响。
他认为,当私人投资需求不足以推动经济增长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从而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凯恩斯还提出了“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即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逐渐减少。
他认为,随着企业利润的增加,投资者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金融市场,而不是用于实际投资,这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不稳定性。
此外,凯恩斯还关注了利息对经济的影响。
他认为,利率的水平对于投资和消费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较低的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较高的利率则会抑制投资和消费,导致经济衰退。
凯恩斯的货币通论对经济政策制定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概念,主张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一理论成为了许多国家在经济衰退时采取的救市手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然而,凯恩斯的货币通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过度依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胀和债务问题。
此外,凯恩斯的理论也没有解决经济周期和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
总之,《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一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对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存在争议,但凯恩斯的理论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参考。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是指人们赚取收入的一种方式,它是一个国家/地区的经
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就业的主要形式有:自营业、全职工作、自由职业、临时工作、转行从业等。
从生产力和服务力的角度来看,就业则不仅需要劳动力的供给,而且也需要正确引导;就业机会的分布也要相对均衡才能实现更高的社会增长水平。
利息是指借入者因借出资金给借出者而收取的一种报酬,是贷款或投资所得到的经济利益。
利息是投资者通过获得资金使用收益,为资金花费者支付报酬,以促进一种货币体系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问题。
另外,利息也是货币市场价格的反映,它反映了货币市场各类资产的价格变动,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货币通论是一门涉及货币的重要理论学科,是经济学家们研究货币的发展与管理的核心。
货币通论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货币的性质、流通、价值、供求关系及政策等方面。
它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货币流通中的效率,降低货币管理的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货币联系的实质性和实施性,以及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与商品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而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有三:首先是财富效应,较低的价格水平提高了家庭实际价值的货币,拥有更多的真正财富刺激了消费支出;其次是利率效应,较低的价格水平降低了利率,因人们试图借出他们多余的货币持有量,而较低的利率将刺激投资支出;最后是汇率效率,当较低的价格水平降低利率时,投资者便会把部分资金投向境外,相对于外币将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使国内的商品比外国商品更便宜,因此刺激消费的净出口。
在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专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作者凯恩斯强调了总需求在短期经济波动中的关键作用。
凯恩斯认为,当总需求出现不足和无法保持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积极刺激总需求。
因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总需求,有时政府可以利用政策手段来稳定经济。
但是决策者在做出任何政策改变之前,需要考虑其决定可能带来的全面影响。
举例来说,当美国政府削减支出,其社会总需求便会下降,短期内将抑制生产和就业。
如果美联储想防止财政政策的这一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扩大总需求。
而货币扩张将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文出和扩大总需求。
如果能适当地响应这些货币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组合变化,能使商品和服务不受总需求的影响。
比如在1961年,肯尼迪依靠他的经济顾问选择了减税的政策,当记者问及总统为什么主张减税?肯尼迪回答说为了刺激经济,你不记得经济学101课程了吗?当年总统制定减税政策的目标,是为了提高消费、扩大总需求,以及增加经济生产和就业。
在肯尼迪总统的经济顾问团名单里,包括著名经济学家托宾和索洛,他们在20世纪40年代便仔细研究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当肯尼迪提出要减税时,他们把凯恩斯的想法付诸于行动,这一举措非常大胆。
因为凯恩斯书籍出版的时间距离白宫运用他的理论相距只有几年的工夫,肯尼迪尝试这一理论是冒着很大风险的,成功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来鉴定(由于托宾和索洛对世界经济贡献巨大,他俩后来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通论》,作者凯恩斯,1936年出版。
该著作是世界经济萧条所引起的传统经济理论危机的产物。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中,全世界的工业生产和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急剧增加。
统古典经济学鼓吹的资本主义可自动调节、实现充分就业的神话破灭,其所倡导的自由竞争、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失败。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
《通论》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第一,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认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规律”的作用,必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起非自愿失业和经济危机。
第二,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作者对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和总就业等指标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总需求特别是总投资能刺激和增加生产和决定宏观经济活动水平。
第三,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提出了三项重要经济政策,即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
《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上向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提出挑战,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进行了区分,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称之为凯恩斯革命。
浅析_就业_利息和货币通论_
156《商场现代化》2011年3月(下旬刊)总第642期学术研讨一、《通论》中心思想凯恩斯撰写本书的目的在于反对传统的学者所信奉的就业理论以及由此而导致对付危机的态度。
传统西方经济学有关就业的理论主要由劳动市场论、利息论和旧货币数量论三个相互关联的论点构成,而凯恩斯则从这三个点为角度来驳斥这些理论,,并且提出了自己治理危机的对策。
凯恩斯写作本书的最终理由是想提高国民收入,使它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以便解决资本主义的事业问题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在凯恩斯看来,国民收入由消费和投资两个部分组成,因此前者数值的高低取决于后者这两个组成部分的数值高低。
而消费数值取决于消费倾向;投资数量则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
在这,资本边际效率又取决于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资本),而利息率则由货币数量和流动性偏好所决定。
国民收入的理论框架可以用下述图表表现出来:通过通篇阅读,凯恩斯认为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的对策或政策就是让消费、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的数值处于能够充分维持就业的状态,而做到这一点只要对图中右边五个变量加以控制即可。
而在上述五个变量中,只有货币数量能够由国家的货币政策所控制。
因此国家必须进行投资来使社会的投资量等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储蓄量,以便解决资本主义的危机和失业问题。
二、本书的革新之处第一,在理论上,凯恩斯用有效需求理论取代了由萨伊定律支撑的传统的就业理论。
按照供给本身会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出现普遍生产过剩危机,只会出现暂时的、局部的生产过剩,而这种局部过剩通过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自由竞争就会趋于消失,充分就业是资本主义的常态。
凯恩斯面对20世纪20年代末以来越来越严重的生产过剩现实,用自己的一整套有效需求理论断然否定了上述一直被看做天经地义的传统理论。
凯恩斯提出,由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经济社会的一般情况不是充分就业而是非充分就业,资本主义社会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外,还存在“非自愿失业”。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著作,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这本书中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观点和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并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主要内容概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要探讨了经济活动中就业、利息和货币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凯恩斯在书中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认为调节经济活动的关键在于有效需求的管理。
他指出,在经济不景气时,个人和企业倾向于保存现金而不愿进行投资,从而导致需求不足,进一步削弱经济活动。
对此,凯恩斯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干预,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以促进经济复苏。
在书中,凯恩斯还详细阐述了利息的形成和货币市场的作用。
他认为利息是资本的“支付价格”,是追求流动性的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
而货币市场则通过调节利率和供求关系来影响投资和储蓄行为。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观点不同,强调货币的主导地位,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还讨论了失业问题和经济周期等重要议题。
凯恩斯认为,失业是经济活动不足造成的结果,而政府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他主张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扩大就业机会,从而消除失业。
读后感《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一本非常有洞察力和启发性的书籍。
凯恩斯在书中对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当前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了重要思路。
首先,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指出,经济活动的关键在于需求的管理,而不是供给的调节。
这一观点为解决经济不景气和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干预,可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并促进经济复苏。
其次,凯恩斯在书中对货币和利息问题的阐述也让我深受启发。
他认为货币在经济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货币政策的调控对经济活动有着直接影响。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世界史名词解释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是经济学领域中重要的名词之一,涉及到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在全球范围内,就业、利息、货币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就业、利息、货币通论》进行解释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一、就业1. 就业的定义基本上说,就业指的是某一特定经济体系中有能力和意愿工作的人口中被雇佣的一部分。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定义,就业包括自由职业工作者、家庭内企业经营者、雇佣劳动者等多种形式。
2. 就业的影响就业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高就业率意味着国家的经济活力强、社会秩序稳定,而低就业率则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和政治动荡。
3. 就业的政策为了促进就业,各国政府都会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制定劳动法、提供培训和教育、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减少失业率还需要经济发展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大力支持。
二、利息1. 利息的概念利息是指资金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值。
它是资金投入者或借入者在使用资金时,付给资金所有者或出借者的报酬。
利息一般包括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两种,实际利率是指抠除通货膨胀后的利率,而名义利率则是没有抠除通货膨胀的利率。
2. 利息的作用利息是资本的一种报酬形式,对于资金的存储和使用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促进资金的流动和配置,激励个人和企业进行投资和创业活动,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3. 利息的政策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利息的制定和调控是政府和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控制利息的水平和走势,以确保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三、货币1.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一种经济交换媒介,是指被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和服务的工具。
货币具有流通性、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等功能,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 货币的种类在世界范围内,货币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现金货币(纸币和硬币)、存款货币(支票、汇票等)、电子货币(支付宝、信信支付等)等多种形式。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要内容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要内容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要内容
一、就业利息
1、就业利息是指通过发放利息激励就业者投资,或者说在职位领域中实际的债权价值。
它是一种融资激励,旨在通过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利率而鼓励他们从事投资活动。
2、就业利息实际上是一种负面激励,它的目的是通过减少投资者的收入来降低就业者的就业概率。
3、就业利息对经济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抵押贷款、储蓄、投资和消费支出等方面,从而影响经济稳定和增长。
4、就业利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节,包括货币政策、利率调控、抵押贷款、储蓄等。
二、货币通论
1、货币通论是指对国家货币、金融体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研究。
它是一门学科,关注的是货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2、货币通论关注货币的发行、流动性、价值变动、利息政策、由货币引起的经济变量的变化等。
3、货币通论的最终目的是提出合理的货币制度和政策,有效控制国家货币的发行和管理,以及调节货币价值,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福利。
4、货币通论与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有密切联系,也是研究宏观经济的重要科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序本书主要是为我同行经济学家写的,我希望别人也看得懂。
本书主旨,乃在讨论若干理论上的困难问题,至于如何应用此理论于实际,尚在其次。
因为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白,不够普遍,——上层建筑在逻辑上总是很少可非议的。
为使经济学家以批判态度,重新考虑共若干基本假定起见,我不能不用极度抽象的论据,不能不有许多争辩。
我愿意后者可以少一些。
但我觉得:我不仅得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得指出我的观点在哪几方面和通行理论不符。
我预测:那些与“经典学派理论”已结不解之缘者,或者认为我完全错误,或者认为我一无新见。
谁是谁非,只能让别人来判断。
下面争辩部分,目的就在提供若干材料,使别人判断时有所依据。
为使各说伊然有别,我自己的争辩不免过于尖锐;假使有这种情形,我得请求原谅。
我现在所攻击的理论,我自己也深信了好些年,我想我不至于忽视其优点。
我们所争执的对象,其重要性可称无以复加。
不过,如果我的解释是对的,则我必先说服我同行经济学家,然后再及群众。
在论争之现阶段,我们只能欢迎群众旁听,听取参加论争之一造,把经济学家之间之意见分歧点明白提出。
这种意见分歧,使经济理论在目前几乎丧失了实际重要性;意见分歧一日不去,实际重要性便一日不恢复。
本书与我五年前所出版的《货币论》有什么关系,恐怕我自己比别人要明白些。
在我自己看来,只是历年思索之自然演化者,在读者看来,也许会觉得是观点改变,迷离无所适从。
这种困难,并不因我改换名词而减轻。
名词有非改不可的地方,我将在下文中指出。
二书间之关系,可以简述如下:当我开始写《货币论》时,我还遵循着传统路线,把货币看作是供求通论以外的一种力量。
当该书完成时,我已有若干进步,倾向于把货币理论推展为社会总产量论。
不过当时先人之见已深,不易摆脱,所以对于产量改变所引起的后果,并没有充分讨论。
现在看来,这是该书理论部分(即第三、第四两编)之显著缺点。
该书所谓“基本公式”,是在一定产量这个假定之下所得到的刹那图。
在此假定之下,那些公式想指出:“何以会有若干力量,造成利润失衡,使产量非改变不可。
至于动态的发展,——以别于刹那图——,倒反不完全,非常模糊。
本书则反是:着重在研究何种决定力量使得总产量与总就业量改变;至于货币的技术细节,虽然货币在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本书却略而不论。
货币经济之特征,乃是在此经济体系之中,人们对于未来看法之改变,不仅可以影响就业之方向,还可以改变就业之数量。
当前经济行为,虽常受人们对于未来看法之影响,而且看法又常在改变,但我们分析当前经济行为之方法,仍不外乎供求之交互反应。
如此一来,我们的分析法与价值论衔接起来了。
于是我们达到了一个通论:我们所熟悉的经典学派理论,只是这个通论之一个特例而已。
写这样一本书,作者须自辟途径。
事属草创,为使错误不致太多起见,作者极端有赖于他人之批评与讨论。
一个人若单独构思太久,即极可笑之事,也会暂时深信不疑。
各种社会科学皆然,经济学尤其如此,因为我们往往不能以一己思想,以逻辑的或实验的方法,作决定性的试验。
本书得力于卡恩(R.F.Kahn)先生之建议与批评者,较之《货币论》或犹过之,书中有好些处都是根据他的建议而改定的。
又本书承罗宾逊(Joan Robinson)夫人,郝特雷(R.G.Hawtrey)先生及哈罗德(R.F.Harrod)先生校阅一过,得益甚多。
书未索引则为剑桥皇家学院奔舒珊一布特(D.H.Ben-susan-Butt)君所编。
本书之作,对于作者是个长时期的挣扎,以求摆脱传统的想法与说法。
设作者努力不虚,则大部分读者读此书时,想必会有同感。
书中所含思想,虽然表达方式甚为复杂,实在是异常简单,应当人所共知。
我们大多数都是在旧说下熏陶出来的。
旧说已深入人心。
所以困难不莅新说本身,而在摆脱旧说。
凯恩斯1935 年12 月13 日出版说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05 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当时主修的是数学和文学。
其后的一年间,他继续留在剑桥,师从经济学大师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
此后,他除在剑桥大学执教外,还长期担任英国政府部门的要职。
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并以《和约的经济后果》一文抨击了凡尔赛和约中要求德奥战败国赂款等有关条款,一时名声大噪。
1929 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后,他担任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凯恩斯任职于英国财政部,并担任英格兰银行的董事,是英国经济政策的主要制订者。
1944 年,他率领英国代表团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接着又出任国际货币基全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对战后经济的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凯恩斯的著作较多,较重要的有:《印度的通货和财政》(1913 年)、《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 年)、《货币改革论》(1923 年)、《货币论》(1930 年)和《劝说集》(1932 年)等。
但凯恩斯的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著作,则是1936 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
本世纪30 年代以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以马歇尔等为代表的传统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能够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凯恩斯早年曾受马歇尔和庇古等经济学家的熏陶,赞同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并一直致力于货币理论的研究。
这一点从他30 年代以前出版的各部著作中可以看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遭遇了长期的经济失调和严重的失业,凯恩斯认为这是经济紧缩导致的。
因而他极力攻击恢复俄前的金本位制,认为此举会导致通货紧缩及国内外相对价格的失衡,从而使英国的出口品价格太高,不利于竞争,而这正是英国经济困境的根源所在。
因此,他主张政府采取通货管理政策,通过价格控制(通货膨胀而非通货紧缩)来调整经济。
这时,凯恩斯已开始有点脱离传统经济学的路线。
20 年代的失业使他觉得自由经济并非完全能够自我调节,自由放任也不足以带来经济的复兴,但他的这种脱离仍非常有限,其对经济的分析及其政策主张仍是以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不过,面临长期的失业现象,他主张增加公共工程开支,以此来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这可以说是第一次冒出“凯恩斯革命”的火花。
1929—1933 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凯恩斯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 年发表了《通论》,此书问世根本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引起了经济理论上的一场革命。
《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体系的过渡,标志着凯恩斯学说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在《通论》中,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他指出,以往传统经济学中所谓的均衡,是建立在供给本身创造需求这一错误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均衡。
他说,这只适合于特殊情况,而通常情况下则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因而他自称他的就业理论才是一般理论,即通论,既可解释充分就业的情况,也可解释小于充分就业的情况。
凯恩斯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之所以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
他指出,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总和,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
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偏低的趋势,从而与利息率不相适应,这就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不足。
凯恩斯还认为,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在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中尤为重要,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
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
凯恩斯指出,投资的变动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数效应,因而他更主张政府投资,以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长。
《通论》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
此后,凯思斯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凯恩斯的理论及建议作为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60 年代末以前,通过其追随着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经济理论已基本上被西方经济学界着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同义词。
所以,某些经济学家将从《通论》出版开始直到60 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称作“凯恩斯时代”。
然而,自《通论》出版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关于《通论》一书的基本思想及其政策主张的争论,也始终没有停止过。
一方面,在凯恩斯学派内部,以英国罗宾逊为首的凯恩斯派和以美国萨缪尔森为首的凯恩斯派一直在进行论战,另一方面,新奥地利学派、货币学派等不停地从外部抨击凯恩斯主义;特别是,包括货币经济周期学派(曾被称为理往预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在内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凯思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进行了全面的攻击,严重地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统治地位。
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缺乏微观基础,不能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保持一致。
在实践上无法解释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发的现象,在滞胀面前束手无策,因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为了挽救凯恩斯主义,80 年代形成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凯恩斯主义提供微观基础,并重新表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由于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形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峙的格局。
《通论》一书不仅在历史上对西方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它的理论和政策观点今天仍在发生作用。
因此,研究《通论》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也有实际意义。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说明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
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
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