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如何能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
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凶和走狗。
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旨在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侵略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势力对外妥协,对镇压。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解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基石。
但是,如何理解和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高中复习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故笔者将该问题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1、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
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即“西学东渐”。
2、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
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一、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1、政治:①西方国家从鸦片战争开场侵略中国,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中国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③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④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2、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倾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农副产品,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文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场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二、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政治: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完毕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中外反动势力开场勾结到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西方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完毕后获得大量侵略权益满足了其侵略野心,同时列强在国内忙于政治经济改革,因此19世纪60~70年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但从19世纪后半期开场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先后爆发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
至20世纪初两大社会矛盾开场汇流,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2、经济:中国近代化开场起步,地主阶级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开展。
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
3、思想文化: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派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在19世纪末促成了思想解放。
三、20世纪初至191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开展1、政治:民主革命成为20世纪初的进步潮流,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完毕了君主专制政体,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中国开场出现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一、前期的帝国主义侵略:19世纪末以来,西方列强的帝国主义侵略开始对中国进行全面进攻。
这种侵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后,中国迫于列强压力,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
这些条约剥夺了中国的领土、贸易和主权等多方面权益,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为列强进行掠夺奠定了基础。
2.领土割让和租界扩张:列强通过武力或合法化手段迫使中国割让领土,例如:中国割台湾岛予日本、割云南、广东等地借给英法等国。
同时,列强还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上海、天津、广州等中国城市设立租界,对这些租界行使特权。
3.经济掠夺: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确立了对中国的巨大贸易特权,垄断中国市场并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源掠夺。
此外,西方列强还通过修筑铁路、开办矿山和工厂等方式,对中国资源进行长期的控制和利用。
二、后期的封建剥削加剿:在帝国主义侵略的进程中,中国社会内部的封建特权势力对中国的现代化变革产生了严重阻碍。
1.封建统治加剿:清朝封建统治者没有积极地进行现代化,反而坚守封建文化和制度。
他们利用自身特权,对国家和人民的现代化进程进行加剿,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清朝政权的腐败和软弱,导致了不少反动势力的兴起。
2.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差距巨大,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地主阶级通过剥削农民和盘剥工人等方式,不断增加自身的财产,并使农民和工人群众陷入贫困和困苦中。
3.晚清政府的腐败:晚清政府的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官员贪污腐化,虐待百姓,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日益加深,治理能力严重不足。
这为列强的侵略提供了机会,并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
总结来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剥削加剿并行的过程。
帝国主义侵略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资源,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而封建社会的剥削和加剿则进一步加深了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使中国沦为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答:(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中国经济也日益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这样,中国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征。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
1883-1885中法战争,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5)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并走向联合,利益趋向一致。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一是: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二是:消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政治等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
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
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阶段,我国既受到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又存在着封建社会的残余。
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不仅对理解我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理解我国的现实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1. 清朝末期的社会矛盾在清朝末期,我国社会呈现出了许多矛盾,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列强入侵,封建统治,民族经济落后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2. 半殖民地的形成在列强的侵略下,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迫我国开放通商口岸,给予列强治外法权等,严重削弱了我国的主权和独立性。
3. 半封建社会的残存封建社会的残余在我国社会依然存在,封建等级制度、土地制度等依然严重束缚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二、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1. 经济上的认识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我国经济陷入了危机之中。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列强的侵略更是让我国的经济遭受了严重挫折。
2. 政治上的认识在政治上,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我国的政治体制陷入了混乱和之中。
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我国的政治体制岌岌可危,对外更是遭受着严重的侵略和欺凌。
3. 社会上的认识我国社会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尤其是农民起义、思想解放等问题,都在这个时期表现出来。
农民起义的频繁,充分表明了我国社会的封建统治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思想解放更是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思考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对于理解我国近现代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也对于我们指导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历史经验的借鉴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当前的社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试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试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变的历史进程,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成都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2、为什么说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华民族贫穷落后的总根源?原因: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基本彻底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经济得到畸形繁荣发展之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
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中国近代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3、试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中国人探索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
农民阶级: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运动,主要以农民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后都遭到失败。
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形式,开展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华民族的民主意识开始初步觉醒,许多荼毒良久的封建恶习开始改变,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同样,由于自身局限,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外加反动势力的强大导致了戊戌维新变法的失败。
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暴力方式推翻了清政府统治,使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再也无法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固的统治,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空前解放;在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斗争,为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积极奋斗。
第二章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A、割三岛——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
B、赔两亿——加重百姓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经济 命脉
C、开四口——帝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D、设工厂——阻碍中国民资的发展 ④影响: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中国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2014年山东卷18)“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
小结:1840-1900年列强侵华及危害
战争名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实质是 1840- 英 1842 西方国 家以资 1856- 英法 本主义 1860 生产方 1883法 1884 式征服 1894- 日 世界改 1895 造世界 1900- 英法美 的过程 俄德日 1901
4、社会生活:外国生活方式逐步进入中国,近代教育与交通 运输业开始起步。
一、19C60年代-20C初的政治:侵华、抗争、探索 (一)列强继续侵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成(必修一P2527,P30-34) 1、侵华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为掠夺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列强加紧侵华
2、军事侵略:从制造边疆危机到大规模侵华
2、军事侵略:
(2)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1894-1895)
(1)中法战争和《中法新约》(1883-1885)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3)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1900-1901)
①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②1900,八国,战败
③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④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两半社会的统 治秩序完全确立。
中国被迫与德、奥、比、西、美、法、英、 经济上注重资本输出,政治 意、日、荷、俄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中 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上开始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完全形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
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
(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
(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
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
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维新派的首要目的。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
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
(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
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
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
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教案
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课时安排 2课时知识体系二、阶段特征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半殖民地化,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
②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居于主要地位。
③在抗争和探索史上,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运动,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使历史的重担落在资产阶级革命派身上。
三、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剖析:〔1〕洋务运动的概念: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2〕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①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势力握在有地方实力的总督和巡抚方面。
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②从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为洋务运动的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等计24个。
③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打出了“求富〞旗号,兴办民用企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等。
④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⑤创办20余所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资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剖析:〔1〕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仿制出铁甲舰、毛瑟枪、新式火炮,提高了清军战斗力。
〔2〕用机器采煤织布轧铁轨,挽回了一些经济利益,如开平煤矿的煤,在天津市场取代了洋煤;卢汉铁路的铁轨是汉阳铁厂生产的。
〔3〕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科技、教育人才,如詹天佑、邝荣光、唐国安等。
〔4〕洋务派开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6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质量调查 八年级历史(二) 第5页 (共8页) 质量调查 八年级历史(二) 第6页 (共8页)26.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辛丑条约》的签订 D .《马关条约》的签订27.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 .给与人民充分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D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28.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他们要去的地方是 A .北京 B .上海 C .南京 D .广州29.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俄国30.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主要在于它提出了 A .“师夷长技”的主张B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C .“君主立宪”的主张D .“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二、历史搜索:(每空1分,共8分)1.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根据下面要求写出条约名称: ①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②最能体现帝国主义对外扩展特征的条约是《 》。
③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
2.列举源于近代史的三个节日名称: 、 、 。
3.请写出近代发生在北京的有关史实:①揭开戊戌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
②造成我国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无法估计的损失的事件是“ ”。
三、判断正误:(5分)( )1.《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 )2.中英《南京条约》的其中一项条款是:把香港割让给英国。
( )3.19世纪70年代,俄国直接派兵侵占我国的伊犁地区。
( )4.189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行省。
( )5.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大学堂。
四、列举题(7分)1.列举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近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历时60余年,其中有几个关节点:一、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1、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2、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3、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二、在这一屈辱的历史过程之中,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野蛮的武力侵略和战争威胁,强迫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由一个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由此可见,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
正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所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社会脱出了由其自身资本主义萌芽向资本主义缓慢演变的常轨,而开始了在外力压迫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的沦丧。
当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和封建统治者的腐朽,阻碍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1840年后中国成为双半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1840年后中国成为双半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双半社会指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1840年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历时60余年,其中有几个关键时点事件: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半殖民地是指主权遭到破坏但未完全丧失,半封建指封建社会开始瓦解但未完全解体。
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野蛮的武力侵略和战争威胁,强迫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由一个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原始的农耕方式,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被打破,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社会阶级关系产生影响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中国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在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填空题25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填空题250)1.中国近现代史以年鸦片战争为开端。
18402.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
辛亥革命3.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的成立和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制度4.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是。
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5.近代以来的中国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和邓小平。
毛泽东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7.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是封建主义维护统治的靠山。
封建主义;帝国主义8.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9.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是和的矛盾。
帝国主义;中华民族10.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和。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11.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年代。
40、50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年代。
60、701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14.在战争中,圆明园被侵略军野蛮焚毁。
第二次鸦片15.战争结束后列强在北京建立了公使馆,外国公使以征服者的身份影响和干涉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第二次鸦片16.规定中国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条约是《》。
马关条约17.战争和《》的签订,引发了世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马关条约18.甲午战争中,日本侵略军占领,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屠城事件。
旅顺19.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条约是《》。
辛丑条约20.1840到1949年,外国侵略者共强加给中国多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清政府就签订了多个。
1100;50021.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方式由输出为主转向输出为主。
商品;资本22.1865年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在北京成立后,总税务司一职长期由英国人担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圆明园模型
• 被毁后的圆明园
圆明园模型局部
火烧后的圆明园遗址
北京条约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是由法国侵略越南,并以越南为基地侵略中国而起的。
马 尾 海 战
中法战争中的法国远东舰队
明治天皇
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海战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封建 势力日益衰败并同 外国侵略势力相勾 结,成为资本—帝 国主义压迫奴役中 国的社会基础和统 治支柱。
清廷上谕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 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 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 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时期,在中国 的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都仍然是封建经济 。
孔子
老子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到了鸦片战 争前夜,封建的 中国与新兴的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 拉开了很大的差 距。
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等小国些微 货物哉。——嘉庆帝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清 末 破 产 农 民 流 落 街 头
至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蹶, 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 六。… …
“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 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 。……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 具。”(马恩选集卷一P766)
“英国在印度要完全的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 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 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P768)
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概括
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赔款2100万元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赔款2亿两白银3、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赔款4.5亿两白银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3、制造大屠杀: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1)原始社会(远古~BC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
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当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BC2070~BC771)——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在西周取代商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高一历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点的总结
高一历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点总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和作用。
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
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
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维新派的首要目的。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
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
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答:侵华: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①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②列强争夺激烈形成侵华同盟;③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共同以清政府为代理人确立秩序;反动统治:清政府日益反动孤立:①对外投降出卖国家主权,沦为洋人走狗;②镇压戊戌变法,出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若揭;③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抗争探索:中华民族觉醒;①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②维新派改良爱国、进步、思想启蒙;③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主流。
发展:民资初发;①甲午战后列强投资;②清政府放宽限制;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15、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继承发展关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
这一部分的历史十分重要,必须学好、吃透、弄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
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
(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
(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
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
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维新派的首要目的。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
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
(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
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
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
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答:(1)侵华: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①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
②列强争夺激烈形成侵华同盟;③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共同以清政府为代理人确立秩序;(2)反动统治:清政府日益反动孤立:①对外投降出卖国家主权,沦为洋人走狗;②镇压戊戌变法,出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若揭;③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3)抗争探索:中华民族觉醒;①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②维新派改良爱国、进步、思想启蒙;③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主流。
(4)发展:民资初发;①甲午战后列强投资;②清政府放宽限制;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15、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继承发展关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
(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1901--1918)
这一部分的历史十分重要,必须学好、吃透、弄熟。
教材明显分为前后两块:一是1895至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内容;一是1912-1918北洋军阀反动统治,革命派继续斗争,中国革命由旧向新转变的六年。
学习这一部分抓住两个中心问题:其一是辛亥革命从兴起、高潮到失败的过程;其二是抓住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取代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新的代理人,革命派继续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果实斗争,但屡战屡败。
中国社会黑暗之极,但就是在一战前后的中国,由于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革命开始发生伟大的转折。
在这18年中,把握以下四条基本线索:
(1)帝国主义扶植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加深殖民秩序:①采取间接侵华方式,以华制华,尤其是分而治之更加阴险;②在华争夺激烈,特别是日俄和日美,其中日本一度独霸中国,但一战后被打破;③帝国主义继续破坏中国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等);④控制中央和分割边疆相结合。
(2)北洋军阀替代清政府统治,对内独裁破坏民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①清政府玩弄新政和预备立宪花招破产,出卖利权,垮台实为必然;②袁世凯篡夺清朝大权和革命果实,复辟帝制,接受21条,众叛亲离死去。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准备,武昌起义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但由于帝封联手,资阶软弱涣散,官僚、立宪投机,果实很快被篡;
②此后革命派又为维护革命果实坚持斗争,皆以失败告终。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推翻帝制,普及共和观念,解放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启民族觉醒之蒙都功莫大焉,但由于其软弱性,不敢明确反帝,彻底反封,始终未能提出科学纲领,建立革命武装,组成坚强政党,发动群众建立统一战线,其失败也是必然;
④一战期间,中国具备了向新民主义革命转变的诸多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等)。
(4)经济上出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它和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一起推
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
1、同盟会和此前革命派政党的区别(全国性,理论性,先进性。
)分析其弱点(涣散,复杂)。
同盟会后来的演变。
2、辨证的分析三民主义内容的意义和局限。
(它主张民族主义,但又缺乏明确的反帝态内容;它主张民权,但又不敢发动群众;它主张民生,但又不敢自下而上的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
3、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的原因,作用。
4、深刻理解实业救国思潮的形成原因,代表人物,分析积极作用。
其结局说明了什么?
5、归纳革命派为革命高潮到来所做的准备工作。
(宣传思想-译书,办报,著书,论战;建立革命团体;创建革命纲领;发动武装起义。
)注意与维新派区别。
6、革命派为维护共和果实进行的历次斗争的原因,结果。
7、湖北军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和成分。
南京临时政府的弱点。
(四方面:内部混入旧官僚和立宪派;对帝国主义抱幻想;未采取彻底反封措施;缺乏群众和地方基础支持。
)
8、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从帝、封、官宪,自身分析。
)
9、一战前后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政治,由袁独裁到军阀割据;由日独霸到同支配;由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经济:由春天到冬天;思想: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批封逐渐转向社会主义思潮。
)
10、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影响。
11、五四运动前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体现,斗争的实质,和结局(两个不稳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