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深圳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第13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深圳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第13课

人教版深圳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第13课
知识要点 1934年10月 瑞金 1935年 遵义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红军 中国 革命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赤水 金沙江 大渡河 泸定桥 吴起镇 1936年10月 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转危为安
1-5 DCBDC 6-10 DCDDB 11-15 BCBCB
16.问题一:A:井冈山;B:江西瑞金;C:贵 州遵义;D:陕北吴起镇;E:甘肃会宁。 问题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第一个农村 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的独特革命道路。 问题三:出发地B;结束地E;遵义会议;这次会 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 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问题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 红军的企图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练习题-教学文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练习题-教学文档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基础知识】知识点1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开始:________年5月4日,________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

3.斗争要求(1)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__________、陆宗舆、章宗祥。

知识点2五四运动的扩大1.扩大: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_______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________。

2.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__________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____________”上签字。

3.地位:这是中国人民________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知识点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爱国运动。

2.影响(1)在这次运动中,中国____________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2)一些初步接受了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达标练习】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可知,这是对哪次运动的报道()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2.五四青年节是为弘扬五四爱国精神而设立的。

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里最能反映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A.“废除二十一条”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3.每年五四青年节,青年们激情飞扬,用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来纪念五四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随堂练习题:第13课 五四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随堂练习题:第13课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一、选择题:1.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下列标语和口号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3.《都嘟》中写道:“1918年的数据是,当时日货占中国所有进口货的44%,1920年降到24%,近乎腰斩了。

这是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抵制日货运动。

”这次抵制日货运动发生在(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4.“弱国从来无外交,苟存天地任人嘲。

尊师教诲齐天下,慈母盯哼不折腰。

航舰如今嫌水浅,嫦娥不再恨天高。

百年洗雪谁堪忘,多少男儿是俊豪。

”此诗是纪念100年前中华大地爆发的一场伟大运动。

与此相符合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B.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D.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郁结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5.以下是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据此对五四运动可以得出的认识是A.运动从上海开始,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B.形成学生、工人、商人联合斗争的局面C.斗争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D.五四运动最终失败,中国政府签署和约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A.前期运动主力是学生B.前期中心在北京C.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D.后期主力是工人,无产阶级发挥了重要作用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这种民族感情的集中体现是: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8.一位历史学家评论五四运动:“全国各地城市中的学生与一般市民,结合为抗议的群众,呈现出所谓‘市民意识’,将过去书生抗言论政(如清末‘公车上书’一案)改变为群众的性质……”以上材料说明五四运动A.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C.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 D.体现了先进中国人的探索9.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基础知识】知识点1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开始:________年5月4日,________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

3.斗争要求(1)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__________、陆宗舆、章宗祥。

知识点2五四运动的扩大1.扩大: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_______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________。

2.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__________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____________”上签字。

3.地位:这是中国人民________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知识点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爱国运动。

2.影响(1)在这次运动中,中国____________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2)一些初步接受了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达标练习】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可知,这是对哪次运动的报道()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2.五四青年节是为弘扬五四爱国精神而设立的。

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里最能反映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A.“废除二十一条”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3.每年五四青年节,青年们激情飞扬,用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来纪念五四运动。

中考历史 八年级上册对应课程练习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 八年级上册对应课程练习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考复习题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选择题[2011·新疆]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

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

下列图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其中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是( B )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2011·达州]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①红军长征②南昌起义③五四运动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A. ①②③④⑤B. ④③②①⑤C. ③④②⑤①D. ③④⑤①②[2011·菏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菏泽的各大旅行社竞相推介红色旅游景点。

夏雪同学指出某旅行社的景点介绍中有一项是不符合这一主题的,应该是( C )A.上海——中共诞生地B.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威海——威海卫战役纪念地D.延安——革命圣地[2011·天津]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B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2011·衡阳]有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

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

”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C )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 C.遵义会议 D.挺进中原[2011·茂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以下事件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是:( BC )A.南昌起义B.遵义会议C.过雪山草地 D.辽沈战役[2011·苏州]图片是形象的史料。

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如果要找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会选择的图片是( D )A.“一大”会址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D.遵义会议[2011·凉山]红军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是在( B )A.占领遵义城后 B.渡过金沙江后C.到达陕北之后 D.翻越雪山之后[2011·六盘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B )A.湘江 B.昆明 C.遵义D.泸定桥[2011·龙东]右图是红军长征路上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 D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2011·泉州]下列毛泽东诗句中,描述下图历史事件的是( B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C.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011·青岛]“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谁敢当。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中华书局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二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中华书局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二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中华书局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发生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

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井冈山会师②南昌起义③西安事变④重庆谈判A、③①②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毛泽东在1936年写的《沁园春·雪》中的著名词句。

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A、实现了井冈山会师B、到达了吴起镇C、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D、渡过了金沙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回顾长征之路,追寻红色记忆。

宣告红军两万五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是( )A、井冈山会师B、遵义会议C、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师【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某学校决定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旅游”活动,重走长征之路,感受“长征精神”。

根据所学知识判读,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该是( )A、瑞金﹣遵义﹣吴起镇﹣安顺场B、瑞金﹣安顺场﹣吴起镇﹣遵义C、瑞金﹣遵义﹣安顺场﹣吴起镇D、瑞金﹣吴起镇﹣安顺场﹣遵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面对蒋介石的血腥屠杀政策,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共产党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发自( )A、1911.10.10武昌B、1911.10.10南昌C、1927.8.1武昌D、1927.8.1南昌【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与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井冈山会师②百团大战③淮海战役④ 南昌起义⑤抗美援朝A、①②③④⑤B、④②①③⑤C、③④①②⑤D、④①②③⑤【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 )A、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B、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C、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1936年进行战略转移的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课时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课时训练含答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一、选择题1.“省城各学校之学生,各执小旗,书‘讨卖国贼’等字,奔走呼号……询系留日学生因驻日公使章宗祥将青岛私卖于日本,追章返国至天津,用炮击章,而步军统领捉拿19人下狱,议治该留学生之罪,都中各校一齐罢课,以救在狱之学生。

”据此推断,该日记应写于( ) A.1915年9月B.1919年5月C.1921年7月D.1931年9月2.“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在这个宣言的指引下由北京学生率先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 A.五四运动B.中共成立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被定性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其中“彻底地”是强调( )A.直接目标的实现B.领导阶级的变换C.不妥协的革命精神D.社会性质的变化4.1919年6月5日,一个日资纱厂的工人,突破租界巡捕的武装包围,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工人也参加进来。

罢工达到高潮时,参加人数达六七万。

这场工人罢工斗争应发生在( )A.北京B.长沙 C.上海 D.广州5.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C.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6.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的决定因素是(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B.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悟7.“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管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及至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获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述材料说明( )A.五四运动主要是以学生为主B.曹、章、陆三个卖国贼是斗争的主要目标C.武装斗争的必要性D.工商界参加斗争起了重大作用8.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

人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13课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13课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13课测试题及答案在初二这一阶段,对于历史这科要怎样有针对性的做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人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13课测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人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13课测试题一、选择题1.中共历史上有许多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其中被称为党的历史上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2.“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3.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它引领我们民族走向复兴。

以下是在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四渡赤水②飞夺泸定桥③巧渡金沙江④过草地⑤翻雪山⑥会宁会师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②⑤④⑥D.②①③⑤③⑥4.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

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①遵义会议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会宁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⑦四渡赤水A.①⑦②⑥④③⑤B.①②④⑦⑥③⑤C.①②④⑥⑦③⑤D.①⑦②④⑥③⑤5.“会议室的房顶中央吊有一盏旧式煤油灯,房屋中间有一长条桌子,当时开会时代表们就是围坐在这张桌子前。

会场十分狭小,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

”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6.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7.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五四运动 测试题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五四运动 测试题 有答案

第13课五四运动一选择题1 .100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 为迎接五四爱国运动胜利100周年的到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微山县某中学准备筹建一个宣传长廊,下列标语不应出现在长廊中的是()A.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打倒列强,除军阀D.“还我青岛”3.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

“一个时代”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社会主义革命时代4.五四运动的性质是()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B、反帝爱国运动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D、思想解放运动5.张艳同学是在今年的“青年节”那天光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你知道“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吗?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共成立D.南昌起义6.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还我青岛7、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8.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9、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

这充分说明了: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五四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10.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11.《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3课 五四运动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3课   五四运动

的由来)
4.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5.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
反帝 反封建
(1919—1949)
资产阶级
资 产 阶 级 的 平 建立资产阶级民
第 13 课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导火线: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弱国无外交。)
2.过程:
分期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结果
时间
1919.5.4-6 月初
1919.6.3 起
①释放被捕学生;
主力
爱国学生
工人阶级②罢免曹汝霖、章宗来自活动中心 北京上海
祥、陆宗舆三个卖国
经过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 出现“三罢”斗争: 贼职务;③拒绝在“和 二十一条”、“还我山东”、“拒绝和约 工 人 罢 工 、 学 生 罢 约”上签字。
等 、 自 由 思 想 和 主共和国,走资
民主共和观念
本主义道路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
签字”等。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课、商人罢市。
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3..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中国工人
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义的知识分子
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青年节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检测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检测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检测题(附答案新人教版)第13课五四运动 1.90多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

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废除二十一条”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

”条陈中所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 ) A.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 D.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4.下列口号,最能完整地体现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性质的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还我青岛”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5.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是( )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③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签和约④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2018华南师大附中)主力:学生→(),地点:北京→()。

此图示反映了五四爱国运动前后的变化,缺少的内容应该是( ) A.商人、上海 B.工人、上海 C.商人、南京 D.工人、南京 7.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

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8.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9.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0.1919年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B.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C.工人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坚决斗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随堂练习题:第13课 五四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随堂练习题:第13课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一、选择题1.下列口号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是()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2.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运动爆发于北京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青年学生是先锋D.中国代表拒签“巴黎和约”3.五四运动中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主要是因为()A.外国政府的压力B.运动已发展为有学生、知识分子、工人、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C.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D.各种政治力量的声援4.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思想C.新文化运动的展开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5.有人说,“五四运动就像黑夜里的星火燃起了人们的希望,照亮了人们前进的征程。

”这一说法是因为五四运动()①斗争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②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2019·吉林)一百年前,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A.黄花岗起义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7.(2019·广西)100年前,中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伟大爱国运动,它“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这场运动()A.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B.标志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兴起C.标志中共开始掌握领导权D.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8.(2019·福建)某同学搜集了下图所示史料。

据此推知,他探究的历史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西安事变9.(2019·山东)今年(2019)正值五四运动100周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第13课东汉的兴衰图表题专项练习1 .下图是东汉时期的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这透露出当时的社会情形是()A.阶级对立B.外戚专权C.国泰民安D.艺术兴盛【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段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故选A;陶院落模型无法体现外戚专权,排除B;从东汉时期的一个陶院落模型,无法体现国泰民安,排除C;仅从一个陶院落模型,不能说明艺术兴盛,排除D。

【点睛】2 .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资料卡片,卡片中的朝代是A.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和图片可知,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他开创了光武中兴,但在中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随之爆发的黄巾起义瓦解的东汉的统治,故D符合题意;秦始皇建立秦朝,王莽建立新朝,刘邦建立西汉,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 .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下图这样的知识线索,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A.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刘秀就是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被称为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东汉统治黑暗,发生了黄巾起义。

ABC和图片信息无关,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4 .下图所示目录(部分)主要讲述的内容是A.秦朝灭亡B.楚汉之争C.西汉建立D.东汉兴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光武平群雄、‘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之乱”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东汉的建立者,光武帝在位期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灭亡,D正确;ABC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练习1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练习1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练习1 新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D、北上抗日2、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川陕根据地D、陕甘革命根据3、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是在 ( )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以后B、四渡赤水以后C、强渡大渡河以后D、强渡乌江、夺取遵义以后4、长征中红军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A、四渡赤水河B、巧渡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D、翻越大雪山5、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包围圈的()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6、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A、党的“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7、下列不属于遵义会议内容的是()A.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B、取消了博古等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C.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8、学校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下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B.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C.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 D.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9.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遵义会议的召开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C.跳出敌人的包围圈D.三大主力会师二、材料解析题:1、“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1)这段歌谣涉及到哪几个历史事件?(2)材料中有“讲起‘八一’历史长”,计算一下,“八一”历史至今有多长?2、阅读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时训练-最新学习文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时训练-最新学习文档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3课五四运动一、单项选择1.“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

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

”材料中所反映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下图连环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3.1919年6月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B.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C.无产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4.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C.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5.下图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商人罢市的推动B.工人阶级参加斗争的巨大作用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D.学生罢课的作用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正确的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其导火线B.运动中心一直在北京C.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7.“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五四爱国运动是()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C.一次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D.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二、组合列举8.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________。

(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__________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八年级历史_第13课_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历史_第13课_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分析比较探究原因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不同的领导决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爱国爱党爱军情感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总是坚韧不拔,并总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校正失误。

我们应该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教学难点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教学方法1.讲解法。

对于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历史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主要靠教师讲解。

2.情景教学法。

通过对地图的充分利用,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的万水千山的艰难历程。

3.讨论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故事穿插法。

通过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加深学生的印象。

5.音像辅助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有关红军长征的音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语](放关于长征的歌曲——十送红军)十送红军》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歌曲描述了当时根据地的人们送别红军时,盼其早归的依依不舍的情景,那人们是送红军干什么去呢?同学们想了解这段历史吗?让我们伴随着这段音乐走进这段历史,走进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