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经典篇谭富英剧目及唱词
谭富英表演艺术
谭富英表演艺术谭富英表演艺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富英享名很早,在30年代即列名“四大须生”,是艺术成就显著、舞台生涯最长的须生名宿之一。
他上承祖父谭鑫培,又师从余叔岩,嗓音近似乃祖,唱法介于谭、余之间,同时又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新谭派”。
谭富英自幼坐科富连成,勤学苦练,功底坚实,唱做俱精,因而能在群星璀璨的老生流派中,独树一帜,蔚为大家,影响深远。
谭富英嗓音天赋绝佳,清亮甜美,膛音、脑后音、口腔共鸣都非常好,气与力结合得相当巧妙,晚年唱法益加考究,韵味更为醇厚。
唱时感情极其投入,注意人物的身份、性格及其所处的特定环境,讲究吐字和收音。
这些都是谭富英唱腔艺术的主要特点。
譬如《洪羊洞》中杨延昭初出场时的一段[二黄原板],为中东辙,颇难唱好,他却唱得既苍劲、峭拔,又醇厚、凝重,唱出了操劳国事,感受皇恩的三关节度使杨延昭的气度和他那身感不适、昏沉欲睡的神态。
“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的“空”字、一唱三叠,其间的“小擞”峭拔爽利,婉转跌宕,最后缓缓归入鼻音,显得份量极重。
“官封到节度使皇王恩重”一句,“官封到”是余派的耍腔唱法,唱得恰到好处,“恩重”二字行腔凝重有力,唱出了杨延昭蒙受恩宠甚思图报的感念之情,这是典型的余腔,也是这段唱中的独特唱法。
最后一句“身不爽不由人瞌睡朦胧”的“胧”字,他也按余叔岩晚年的唱法,将“胧”字的尾音拉长一拍,使“胧”字落在眼上,末尾收腔再回到板上,这样更能表现杨延昭精神恍惚、即将入睡的状态。
然而谭富英并非一味学余,或是完全宗法乃祖,而是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与对人物感情的体会,对谭加以揉合,并加发展创新。
谭富英的[反二黄]唱腔向为人所称道,其中尤以《奇冤报》为最。
他唱得悲凉凄惨,如泣如诉,韵厚味浓,-气呵成,聆之如饮纯醪,不觉自醉。
内中“未曾开言泪满腮,尊-声老丈细听开怀”、“家住在南阳城关外”、“因此上随老丈转回家来”、“劈头盖脸洒下来”等唱句更是精辟之作,高亢处如鹤唳九霄,可入云表,低沉委婉处则又如回肠九曲,动人心魄。
谭派
1991年至1997年,就读于北京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表演;师从钱 荣顺、张庆良、李少祥、王志连、李金声、白元鸣、曲咏春等老 师,学习文武戏,剧目有《林冲夜奔》《托兆碰碑》《白水滩》 《文昭关》《截江夺斗》《失空斩》《八大锤》等剧目。 1997年至2001年,在中国戏曲学院表演本科班学习,先后与 马玉璋、张志祥、陈曾坤、陈国卿老师学习文武戏,剧目有《挑 滑车》《蜈蚣岭》《战太平》《红鬃烈马》《长坂坡》。 2001年 进入北京京剧院,工作至今。2004-2007就读于第四届中国京剧 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谭孝曾(1949——)国家一级演员,艺术委 员会成员,京剧谭派老生。北京人。出身梨 园世家,系京剧名角谭富英之孙、谭元寿之 子。
现为北京京剧院一级演员,工老生。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23届亚 洲最杰出艺人奖和中美文艺贡献奖 获得者
1968年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从王少楼、 杨菊芬等学习老生戏,从诸连顺、徐元珊等 学习武生戏。毕业后又得到祖父谭富英、父 亲谭元寿的亲传。 他嗓音高亢宏亮、韵味清醇、悠杨自如,扮像 清秀、台风潇洒,且文武兼备,颇具谭派神韵。 经常上演的京剧有:《失空斩》、《四郎探 母》、《群英会》、《龙凤呈祥》、《将相 和》等。
谭富英(1906年-1977年)京剧 老生演员,谱名豫升,小名升格 出身梨园世家。谭鑫培之孙,谭 小培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四大须生之一。生于北京,祖籍 湖北武昌。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 长。
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谭鑫培,父亲谭小培。自幼耳 濡目染,深受其父辈影响。后入富连成科班,向萧长 华、王喜秀、雷喜福等学艺,工老生。坐科六年,在 严师督导之下,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擅长靠把戏, 后又在其父谭小培和老师余叔岩的教导下继承"谭派"和 "余派"风格,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酣畅流漓,朴实大 方,技艺大进,他的演唱被人们称为"新谭派"。
京剧名段100首唱词
《京剧名段100首唱词》1. 《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2. 《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
轻移步走向前中庭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
”3. 《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4. 《红灯记》:“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5. 《智取威虎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
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敢闯。
”6. 《苏三起解》:“低头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7. 《铡美案》:“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
”8. 《锁麟囊》:“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
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
”9. 《红娘》:“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我步步行来你步步爬。
只要那小红娘她来看一霎,你只管扑通通跪在地流平沙。
”10. 《武家坡》:“一马离了西凉界,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
青青的草原有座孤坟,那就是我那苦命妻王宝钏。
”11. 《四郎探母》:“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
想起了,当年事,好不惨然。
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
”12. 《宇宙锋》:“我这里假意儿懒睁杏眼,摇摇摆、摆摆摇扭捏向前。
我只得把官人一声来唤,一声来唤,奴的夫啊!”13. 《赵氏孤儿》:“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却原来这内中还有隐情。
舍亲生而救赵孤,为的是大宋那三百年的锦绣江山。
”14. 《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
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
”15. 《三家店》:“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尊一声过往的宾朋听从头。
一不是响马并贼寇,二不是歹人把城偷。
”16. 《打渔杀家》:“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
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鉴赏新闻0802谭云鹤学号:0220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是一部历经千锤百炼的戏剧经典作品,由上海京剧院改编创演,是至今久演不衰的当家剧目。
其中光彩照人的孤胆英雄杨子荣历经几代人传颂,鲜活的英雄形象久驻人们心底。
著名谭派文武老生童祥苓在剧中成功地扮演杨子荣而一举成名,享誉国内海外。
他在剧中乔装改扮土匪胡彪带着《秘密联络图》只身打入惯匪坐山雕的魔窟,凭过人的胆识,睿智的机敏,取得匪首们的信任,除夕夜,与战友里应外合将土匪全歼在威虎厅里。
他在只身打入匪巢的途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以充沛的激情,高亢的声腔,激越的旋律,刀刻斧凿般地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至今传唱不衰。
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北滨河公园由市文化局、电视台联合举办“京评帮票友大赛”时,一晚上有五位参赛选手登台演唱此段,各展风采,气势夺人。
难怪主持人风趣地说:“好家伙,今晚上一连打了五只虎!”这其中的深厚内涵和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伴随着一连串铿锵有力的“长锤”,引出了气势如虹地前奏。
乐曲明快清晰,时而轻重有序,时而缓急有致,裹挟着一段悠扬雄浑的号声,奏出该剧的主旋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变奏曲。
随后惟妙惟肖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伴奏乐如波斓起伏,层层推进,为英雄出场作足铺垫。
“二黄导板”“穿林海”一出口犹如异峰凸起,先声夺人。
“跨雪原”尽显含蓄深沉,“气冲”二字不失委婉细腻。
此时观众在聆听演唱时或通过荧屏的展现,或通过镜头的摇曳欣赏到茫茫雪原、密密的林海那壮观的北国风光,衬托出英雄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霄汉”则唱得响遏行云,始终在高八度音域里延展,以京剧中特有的“擞音”演唱得干净利落而不拖泥带水,展现杨子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的英雄情结。
每每唱到此处,演员淋漓尽致地发挥必定得到观众的“满堂彩”和雷鸣般的掌声。
接下来在弹拨乐的引导下,伴随着顿挫有力的锣镲声和恢宏交响乐,改换装束的杨子荣扬鞭催马疾驶而出,观众眼前为之一亮,英雄形象羽翼丰满地呈现在台上。
酣畅淋漓 朴实大方——谭富英的演唱艺术
酣畅淋漓朴实大方——谭富英的演唱艺术谭富英先生(1906—1977)京剧著名老生谭富英是一位文武俱精、全面发展的表演艺术家,很早就以精湛的演唱艺术闻名于戏曲界。
说起他的家世,更是赫赫有名。
他的曾祖父谭志道,是与京剧艺术的奠基人程长庚同时的老旦演员,嗓音高亢,人称“叫天儿”。
他的祖父谭鑫培是京剧史上老生行当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艺名“小叫天”。
谭鑫培在京剧第一代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等人的基础上,创造了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谭派艺术。
谭鑫培以前老生唱腔,只讲究声音洪亮、雄壮高亢,腔调比较简单,花腔很少;与谭鑫培同时的孙菊仙和汪桂芬,也都是以这种气足声洪的唱法著名。
谭鑫培是一位大胆的革新家。
他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博采众长,创造出一种平稳自然、委婉细致、丰富多彩的唱腔,能够表现各种类型人物的感情。
他还大胆地把青衣、小生、花脸、老旦的一些唱腔融化到老生唱腔里来,甚至还汲取河北梆子、京韵大鼓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腔调来丰富京剧老生的唱腔。
这种吸收、融化,不露痕迹,听起来既新颖别致,又不失京剧老生唱腔的特色。
谭鑫培所创造的新腔,一开始也曾遭到讥讽和反对,但是欢迎和支持的人越来越多。
以至当时,社会上有“无腔不学谭”的说法。
谭鑫培以后的著名老生如演员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等人,都是直接向他学习过或受到他的很大影响的。
《当锏卖马》谭富英饰秦琼谭鑫培曾经学过武生和武丑,有相当好的武功底子,演《定军山》《战太平》一类的“靠把戏”非常出色;演《翠屏山》的石秀耍刀和《当锏卖马》的秦琼舞锏都有坚实的功力。
他的戏路很宽,会演的戏有三百出之多。
当时社会上公认他是“伶界大王”。
清代末年戊戌变法的站得住人物、著名的文人梁启超曾写诗赞扬谭鑫培“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卅载轰如雷”。
可见,他在戏曲界影响之大和威望之高。
谭小培(中)、谭富英(右)、谭元寿(左)合影谭富英的父亲谭小培是谭鑫培的第五个儿子。
他唱老生完全宗法谭鑫培,嗓音也同他父亲相似,摹拟谭鑫培的腔调也是很有功夫的。
梨园轶事谭富英(四)
梨园轶事谭富英(四)京胡,又称胡琴,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
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
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请关注网站京胡艺术网(全国首个京胡门户网站)/谭富英生得通鼻梁、大眼睛,扮相好看,尤其扮帝王更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象。
他扮戏是遵老例脸上涂胭脂的,俗称“抹彩”,而马连良就脸上擦粉了。
他最大的本钱,就是天赋一条好嗓子,既宽而亮,且富脑后音,像《奇冤报》的大段反二黄,歌来有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让人听了,有痛快淋漓之感。
他的快板尺寸也快,使人有疾风骤雨的感受。
在人工上,他的武功坚实,腰腿有根,以靠把戏见长。
《定军山》是他代表作,余叔岩以次,他可以称为最好了。
大刀花之“溜”,“我主爷攻打葭萌关”一段唱〔快板〕走圆场之“率”,而神完气足,这都是别人比不了的。
凡是走圆场的戏,譬如《探母》的出关一场,唱“适才离了皇宫院……”一段,“见兄”一场,“家住在山西磁州郡……”一段,那种连唱带走,他都显得快速、干净、利落;还不影响唱,比一般人强。
民国二十七年(1938)起,北平有个“国剧艺术振兴会”,专办合作戏,把平常凑不到一起的名伶和不经见的戏码,在一台上推出来,一共办了三十多场,颇多精彩而惊人之作。
在长安剧院,有一次是金少山、谭富英合作双出,先演《黄金台》,金少山——伊立,谭富英——田单。
后演《黄鹤楼》,金少山——张飞,谭富英——刘备。
那时金少山还在盛时,人高马大,嗓门儿又宏亮,气势十足;谭富英因为大敌当前,未敢忽视,除了唱工卖劲以外,在做表念白上也认真了。
当伊立念完:“大人,这话可不是这样说法儿。
”谭富英马上把左腿往右腿上一压,左手拉住右手水袖,右手伸出来,往下连摇带指,眼望着伊立问道:“啊,公公,这话要怎样的讲法呢?”边念边做,手到意到,那份细腻传神,妙到毫巅,台下不由掌声如雷。
马连良此剧这个地方,都没要出这么多彩声来。
因为马连良以念做著称,观众认为他做派好是应该的;而谭富英做到这样,就是奇迹了。
谭富英的唱段有何特点?京剧大师的生平故事
谭富英的唱段有何特点?京剧大师的生平故事本文导读:本来艺术是相通的,做些比较或许对谭富英先生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入些。
以诗坛李杜作比:谭自然不是杜甫,他更像李白。
杜诗是有严格规范的人工美;而李白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天才美。
诗评家说:"李杜二家其才华无优势,但工部体裁明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非学可至"。
这也许正是谭的后继者少的原因。
形似不易,神似更难。
谭富英先生的艺术是很有个性的艺术,不仅需要天赋的歌喉和深厚的武功底子,更要有空灵洒脱,大智若愚的精神气质。
这就是所谓的"非学所至"吧。
如果说早年还有人模仿谭鑫培灌唱片可以以假乱真。
到了谭富英,要模仿他混淆视听,几乎不可能。
精神气质是难以模仿的,他太独特了。
窃以为这一点颇具现代艺术特色:只能欣赏,不能模仿。
见有些模仿秀,自恃嗓子痛快,为求形似,将其漫画化,卡通化,听了很难受,真是"毁谤圣贤"。
以书法作比:谭富英先生不是法度森严的唐代楷书,更像是宋人尚意的行书--流畅、跳跃、潇洒。
是宋四大家中的米芾。
他们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倜傥纵横,跌宕多姿,摆脱拘束,所向披靡。
以前曾写过一篇《漫谈谭腔和米书》的短文,这里不再赘言。
说到潇洒,公认以马(连良)为最。
而谭富英先生的潇洒与马不同:马的甜美,谭的甘冽;马的俏巧,谭的率直;马的酷,谭的爽;马似葡萄佳酿,谭则如饮冰啤。
感觉不同,耐人寻味。
以绘画作比:谭是写意,不是工笔。
工笔画严正匀整,一丝不苟;写意画更重意象,意到笔随,笔断意连。
绝不处处着力,面面俱到。
您听谭富英先生唱的《大登殿》那句"薛平贵也有今一天",把平贵此时此地踌躇满志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主题、情绪、力度、效果俱已到位,一句足矣,旁的都不算重要。
若把每一句唱得都很满,而没一句唱到家,或每一句都强行要彩,那绝非谭所为,当然也不是有修养的演员所为,优秀艺术家的处理手段讲究惜墨如金。
国粹京剧“十三辙”
国粹京剧“十三辙”经常听到研究戏曲的人谈到“十三辙”这个话题,说学戏以及戏曲研究,必须弄懂和运用“十三辙”,那么什么是“十三辙”呢?十三辙京剧中常说的“十三辙”就是十三种韵脚。
具体说就是京剧以及北方的一些戏曲剧种、曲艺中所用韵脚的分类。
它们共分十三大类,分别是:“言前、人辰、中东、江阳、由求、遥条、姑苏、梭波、乜斜、发花、怀来、一七、灰堆”。
有人用了“十三辙”的每一个字编成了一句顺口溜,以便学戏的人好记忆,这样的顺口溜好像还不止一个版本,其中一种版本是这样的:“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每一个字分别对应十三道辙口的一个辙口。
十三个字对应十三个辙口“十三辙”的产生来源于元代戏曲,与写诗用韵的“平水韵”相比,它把原来的五声韵变为四声韵,把入声都归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部里了,当然,创作诗词的人们还是用“平水韵”,只是在戏曲,特别是北方戏曲的创作中,人们才使用十三辙。
那么,作为古典艺术的戏曲之祖昆曲,它和诗词有很深的渊源,它的唱词,就是仿照词的形式,由长句短句所组成。
并且多数时候用“上、去、入”声来押韵,也就是诗词里所说的仄声押韵。
那么,在晚清,作为后来戏曲的新生事物乱弹(也就是梆子、汉剧、徽剧、秦腔、皮黄的总称,这样的称号是相对于昆曲而言),则是多数采用的是诗这种形式,唱词多是七字句和十字句,韵脚也是上句用仄声而下句用平声。
合辙押韵是对诗词的要求,同样戏曲也一样。
元代以前的韵书动辄上百个韵脚,元代《中原音韵》的作者周德清,把戏曲用韵归纳为“十九辙”,清初樊腾凤著《五方元音》再次缩减为“十二辙”,清中晚期的叶元清所著《明心鉴》增加一辙“灰堆”,而固定成为今天我们见到的“十三辙”。
叶元清所著《明心鉴》数百年来,京剧艺人们在戏曲的演唱中运用十三辙,已经非常的成熟了,不过很多艺人会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所偏好。
比如,闭口音比较好的艺人会倾向于编演和演唱“一七”“壬辰”“中东”等辙口的戏,比如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他的嗓音立音脑后音比较好,唱法也是幽咽婉转,耐人寻味,所以,听他的戏闭口音的辙口发来尤为回味无穷,与众不同。
谭派京剧名段欣赏
谭派京剧名段欣赏
谭派京剧是中国京剧中的一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表演技巧而著名。
以下是一些谭派京剧的经典名段供欣赏: 1.《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这是京剧中的经典名段之一,
由谭鑫培饰演黛玉。
通过婉转动人、细腻深情的唱腔以及精湛的表演技巧,深情地演绎了黛玉对花的深情和对人生的看透。
2.《赵氏孤儿》中的“刘盼儿走西口”:这个场景的主人公是一
个女扮男装的英雄刘盼儿,由谭君镛饰演。
在这个名段中,他的表演强调了刘盼儿的神韵和英姿飒爽,展现了京剧中的英雄形象。
3.《祥林嫂》中的“大闹天宫”:这个场景中,谭鑫培饰演的祥
林嫂带领着孙悟空和其它神仙们大闹天宫。
这个名段的表演风格十分激烈,通过舞台表现和唱腔,展现了祥林嫂的威严、勇气和智慧。
4.《梅花三弄》中的“梅花词”:这个名段由谭鑫培饰演梅花仙子,通过轻盈的舞蹈、婉转深情的唱腔以及精湛的表演技巧,深情地演绎了梅花仙子的优美神韵和高贵气质。
以上是部分谭派京剧名段的欣赏,每一场表演都表现了京剧艺术的不同魅力,让观众深深陶醉其中。
- 1 -。
《空城计》京剧
《空城计》又名《抚琴退兵》,京剧传统经典剧目,取材于《三国演义》第95回。
《资治通鉴》记述诸葛与马是知己:“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重……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及出军祁山,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下不据城,张郃断其水道大破之。
亮进退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回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
余叔岩、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等均演此戏,唱词略有不同。
剧中“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与“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核心唱段,后人闻之,无不对这位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崇敬不已。
叙述方式较多,大同小异,现列举于下:
诸葛亮驻西城,闻听司马懿乘胜攻取西城,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
在万分危急中,诸葛亮定空城计,令将城门洞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司马。
司马懿兵至城下,见状生疑,素知诸葛谨慎,以为城内必有伏兵,不进而退。
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经调来赵云,惊退司马[1]。
三国时,马谡死读兵书中“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听诸葛亮之言,扎营山头,被司马懿率兵围困,水泄不通,遂失街亭。
司马懿复带四十万雄兵直抵西城,时诸葛亮守城,兵微将寡,欲战不能,欲走不可。
作空城之计,大开四门,自领二童,坐城楼,酌酒扶琴,谈笑自若。
司马懿一见,惊疑不已。
细听琴声,安闲怡静,始终不乱,恐是诱敌之计,不敢进城,竟退兵四十余里。
诸葛亮乃得乘机调赵云等来西城,而自回汉中。
【往事】名伶访问记:谭富英
【往事】名伶访问记:谭富英展开全文按语:《名伶访问记:谭富英》录自《立言画刊》第154期,为该刊记者1941年对谭富英的采访录。
今天看起来极具历史价值!谭富英(1906——1977年),谭派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门第四代嫡传人,四大须生之一,“新谭派”创立者。
出身于梨园世家,谭鑫培之孙,谭小培之子。
《草船借箭》马连良、谭富英须生一行,自余叔岩、高庆奎等退隐后,已成为谭、马天下。
富英遵照乃祖叫天遗风,以老戏号召,再衬以一副清亮歌喉,红遍大江南北。
连良以别树一帜之作风另创一派,使“马腔”流行天下。
二君作风虽异,实则在菊国之地位固无分轩轾也。
谭氏乔梓(小培、富英)素日为提倡同行演唱老戏最力者,尤以小培为最,与友人说及梨园中事即喜谈老戏之真正价值,每谓老戏如《四郎探母》,如《失街亭》,迄今风行数十年始终为演者所爱演,听者所爱听,新戏恐未必能如此长久,即使演者爱演,观众亦难免生厌,老戏则绝有使看客百观不厌之把握,此所以有真正价值在也。
富英之不排新戏,大半为此,免被人讥为谭大王之裔孙亦以新戏号召,有毁英秀堂之牌匾也!1、入富连成之前后谭门原籍为湖北省武昌府江邑县,迄今在北京落户已经八十余年矣!本业商,迄富英曾祖(老谭之父)名“谭志道”,乃改业梨园,今日学老生者无不以谭派为准绳。
老谭成为一代伶圣固勿论矣,小培亦曾显耀一时,富英又执今日老生行之牛耳。
富英之长子名谭元寿,现在富社工文武老生,嗓音扮相均不失为谭门本派大好人才,故人每以谭门四辈均工生,又全为出类拔萃之人物引为佳话。
富英今年三十六岁,十岁时开始学戏。
彼时乃祖仍健在,经小培提议,请陈秀华教戏。
杨宝忠等人开蒙即为陈,富英开蒙亦为陈也。
首学《鱼肠剑》之伍子胥,《黄金台》之田单,如此两年。
迄至十二岁,老谭力主入科班学戏,以期奠定根基,小培乃赴富连成拜晤叶春善(按此时喜连成改富连成不久)商谈此事。
叶对此诸多顾虑,以为谭家为有名人物,子女必极娇纵,科班待遇过苦,唯恐不惯此种生活耳。
京剧界历史上,谭元寿有怎样的戏曲人生及经历?
京剧界历史上,谭元寿有怎样的戏曲人生及经历?谭元寿先生,有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名家、谭派老生、谭富英之子、京剧大家、京剧名角、有名演、谭鑫培的曾孙、京剧谭门传人、谭鑫培的第五代传人、京剧谭派艺术掌门人。
这是京剧《问樵闹府》,在剧中饰演书生范仲禹的是(当时)已经年过七旬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
在这部京剧中,谭元寿用一个高难度的吊毛动作将剧作推向了高潮。
自己的指导思想也好,精神支柱也好,就是在他父亲身上,他想我替我父亲来音配像,自己让别人来翻这吊毛,他觉得这个可以说是大不孝。
这是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05年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京剧短片《定军山》,由此拉开了中国电影百年的帷幕,京剧大师谭鑫培作为第一位电影演员登上银幕,一百年后、在这部讲述中国电影诞生历程的新版《定军山》中出演谭鑫培的正是他的曾孙谭派第五代传人谭元寿。
杨立新曾言:“谭先生(谭元寿)很不容易,他(当时)应该78、79岁了,中国过去有个习惯,叫做七十庆九,也就是说六十九岁的时候过七十岁生日,那么当时那年应该就是八十庆九了、将近八十岁的人了,在摄制组里面确实是很辛苦。
这张照片上的人物是谭元寿的父亲谭富英、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四大须生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抢救濒临失传的京剧经典剧目,国家组织有关部门通过音配像技术手段复原、重现前辈京剧名家舞台形象的文化传承工程,为谭富英复员舞台形象的就是谭元寿,为谭富英的表演进行音配像,要求谭元寿对原作的表演风格、演唱技巧、形体特征、动作节奏乃至心理创作状态都要做到表现准确、把握得当,《问樵闹府》中的范仲禹是书生。
然而、他又是个精神受了刺激、失去常态的疯子,这就要求演员用特殊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疯癫又书生气的特征。
京剧谭派艺术是中国最早创立的京剧流派,谭派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谭元寿是谭派京剧艺术的第五代传人。
但是,对谭元寿来说,为父亲《问樵闹府》进行音配像工作还是有一定难度,难度在于在京剧《问樵闹府》中书生范仲禹有一个高难度的吊毛动作,吊毛是中国戏曲毯子功的一种,是一种高难度的腾空翻转动作,这对于年过七旬的谭元寿来说并不容易。
老沈聊戏:谭富英与李少春
老沈聊戏:谭富英与李少春五六十年代有两位活跃在首都舞台上的著名文武老生,一位是北京京剧团的谭富英、另一位是中国京剧院的李少春。
谭、李二位都曾拜过余叔岩,但又都浅尝辄止,因种种原因半途而废,令人惋惜。
不过,后来,前者成为“新谭派”的创始人,而后者的“李派”也呼之欲出、声振剧坛。
谭富英出生于1906年,比李少春大13岁,两人学戏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有武功底子善唱文武老生,李少春还应工武生,猴戏也很拿手,年轻时演出往往是一出武戏加一出老生戏,颇受欢迎。
李少春拜余叔岩后,余要求李少演戏、不要演猴戏了,悉心钻研余派唱腔做派。
李少春拜余叔岩后学的第一出戏是《战太平》,首演于新新戏院,袁世海配演,李少春这出《战太平》要比谭富英叫座。
但剧评家吴小如评论说,谭富英的《战太平》是真情流露,是从肺腑中流淌出来的一腔忠愤之气,因此其身段表情均浑然天成,无丝毫造作雕琢之处;而李少春则一招一式都不敢离谱,反而显得拘谨放不开。
不久,李和余师闹了矛盾,李违背师训继续大演猴戏(李为家庭所累,要多演赚钱),于是师徒分道扬镳。
余叔岩师宗谭鑫培,与谭家是通家之好,教授谭富英是义不容辞。
据记载,当年余叔岩在戏院后台和尚未出科的谭富英说了一段掏心窝子的话。
他说:“我唱的戏都是你们谭家的,都是按你爷爷的路子,你爷爷永远是我的法贴,等你出科,就到我那去,我保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都还给你们谭家。
”谭富英拜师余叔岩后,所学的戏并不多。
据说,一次谭富英演出时,某个地方并未按余叔岩所授去演。
余问其故,谭说:这样演“警前台”。
余说:“那就不用警后台啦!”余认为谭不听传授,以后也就未再教戏。
所谓“警前台”,就是观众爱看,“警后台”应该是得到行家认可。
李少春和谭富英等都以“警前台”为宗旨,因为观众是衣食父母。
正是这种理念差别使得谭、李未能继续得到余叔岩的实授,而那位女弟子孟小冬谨遵师训,很少演出,心无旁骛地钻研余派,最终修成正果,成为余派优秀传人。
谭富英和李少春都是唱功拿手,但各有特点,毫不雷同。
最好的《大探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
最好的《大探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作者:刘心化《大·探·二》是《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的简称,又名《龙凤阁》,是最受欢迎的京戏唱工名戏。
一个剧团如果有好老生、青衣、花脸,演出此剧就特别卖座。
《大·探·二》最为脍炙人口的是《二进宫》。
内容是明朝一位皇帝(明穆宗)驾崩,太子年幼,其母李艳妃误信其父李良之言,欲将江山让与其父执掌三年五载,待太子长大,原业归宗。
很明显这是李良图谋篡位的奸计。
忠臣定国公徐彦昭和兵部侍郎杨波上殿谏阻,李艳妃执迷不悟,君臣争执不休。
最后李艳妃决定八月十五让江山,反骂徐杨二人是奸党。
这是《大保国》的内容。
李良得势,封锁了昭阳,断了水火,把李艳妃软禁在宫中,李艳妃后悔不已。
徐彦昭闻知此事到皇陵前倾诉,杨波带领杨家父子兵前来救援。
这是《探皇陵》的内容。
清末老照片《二进宫》徐杨二家带着杨家父子兵来到昭阳,以铜锤劈开宫门,二次进宫面见李艳妃,解了国家之危,李艳妃方明大义,忠良本是徐杨,奸党乃是其父李良,将太子付与徐杨,并对徐杨加以封赠,这就是《二进宫》的内容。
一般折子戏以《二进宫》演得最多。
20世纪30年代。
最有影响的是谭小培、金少山、王芸芳三人灌制的唱片,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笔者幼年时家中有此唱片,真是百听不厌。
尤其金少山那黄钟大吕、声如雷震的好嗓子,印象尤为深刻。
谭小培的杨波唱得中规中矩,真切感人。
王芸芳是南方四大名旦之一,唱工严谨,富于感情。
虽然这张唱片只有短短六分钟,但《二进宫》的精华唱段——生净对唱和生旦净三人轮唱都有了。
谭小培、金少山、王芸芳《二进宫》1932年百代.mp35:33来自梨園雜志听得多了,笔者少年时代也能跟着哼唱几句。
1957年笔者在北京大学京剧社演出此剧(饰李艳妃)就借鉴了这张唱片的唱法。
根据名琴师徐兰沅的回忆说,《二进宫》一剧当年以谭鑫培、陈德霖、刘永春三位唱得最好,徐兰沅当年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曾为这三位伴奏过此剧,特别精彩,曾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可惜没有留下音像资料来。
老沈聊戏:马谭张裘相互让台
老沈聊戏:马谭张裘相互让台1955年,当马连良京剧团和谭富英、裘盛戎领衔的北京市京剧二团筹备合并组建北京京剧团时,许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说:“马跟谭怎么能合在一起呢? 谁能容下谁呢? ” 这老二位都在30年代就成名了,而且位居“四大须生”的头两名。
二位各自挑班也很早,都有20年多了,组成一个团可不是唱大合作戏,两名挂头牌的老生天天唱戏,这戏码怎么派啊。
然而,这些顾虑在马谭那里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谭富英对师哥马连良说,“师兄弟哪有闹不团结的。
三哥,往后我就傍您了。
”马连良听了很感动,他说,“咱们摽着膀子,一块儿把戏唱好。
”于是北京京剧团很快成立起来。
第二年张君秋的市京剧三团也加入进来形成了马谭张裘四大头牌。
谭富英尊重师哥马连良在梨园界是有名的,1945年马连良曾卷进一场官司,事情结束后,北京伶界举办大型演出以示安慰。
戏码是《龙凤呈祥》,马连良本人的前乔玄后鲁肃,程砚秋的尚香,金少山的张飞,李少春的后赵云……。
谭富英参加演出,并提出演刘备从“过江”演起一直演到底,令人大吃一惊。
原来谭富英一向只演后刘备,因为《甘露寺》的刘备是配角,由里子老生扮演,后面《回荆州》的刘备才是主角。
谭富英如此捧师哥令马连良大为感动,在梨园界也传为美谈。
从此以后,谭富英在《龙凤呈祥》中就一贯到底演刘备了。
马谭合在了一个团,而且还合作得很好。
合团后,马连良要与谭富英合演《十道本》,马连良说这出戏只有和谭富英两人演最有意思,但谭富英不会此戏,马连良立刻表示愿意教。
谭富英二话没说第二天就来到马家,说:“请师哥教我《十道本》。
” 马先生也很激动,拉住我父亲的手说:“师弟,真够意思。
” 随后,他们一个真教,一个真学,那种虔诚,真跟亲兄弟一样。
北京京剧团成立后,四大头牌除了拿出各自的拿手戏外,还力争排几出能把四位拴在一起的大戏,这样的戏并不好找,但最終还是排出了《赵氏孤儿》和《秦香莲》两出大戏,深受观众欢迎,并保留至今。
马连良和谭富英在《秦香莲》中都是配角,但两位艺术家充分发挥各自功力,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
汪曾祺:谭富英先生轶事
汪曾祺:谭富英先生轶事谭富英天赋优越,嗓音清亮甜脆,他的唱腔简洁、明快、洗炼,朴实自然,吐字行腔不过分雕琢,不追求花哨,用气充实,行腔一气呵成,听来韵味醇厚,情绪饱满,痛快淋漓,形成他独有的艺术风格。
他在幼年学过武生,后改老生,故其在武功和身段动作上颇为灵巧、利索,身段表演洒脱大方,最擅演正气凛然的刚烈人物。
听谭富英听一个“痛快”。
谭富英年轻时嗓音“没挡”,当时戏曲报刊都说他是“天赋佳喉”。
底气充足。
一出《定军山》,“敌营打罢得胜的鼓哇呃”,一口气,高亮脆爽,游刃有余,不但剧场里“炸了窝”,连剧场外拉洋车也一齐叫好,——他的声音一直传到场外。
“三次开弓新月样”、“来来来带过爷的马能行”,同样是满堂的采,从来没有“漂”过。
——一说京剧唱词不通,都得举出“马能行”,然而《定军山》的“马能行”没法改,因为这里有一个很漂亮的花腔,“行”字是“脑后摘音”,改了即无此效果。
谭富英什么都快。
他走路快。
晚年了,我和他一起走,还是赶不上他。
台上动作快(动作较小)。
《定军山》出场简直是握着刀横窜出来的。
开打也快。
“鼻子”、“削头”,都快。
“四记头”亮相,末锣刚落,他已经抬脚下场了。
他的唱,“尺寸”也比别人快。
他特别长于唱快板。
《战太平》“长街”一场的快板,《斩马谡》见王平的快板都似脱线珍珠一样溅跳而出。
快,而字字清晰劲健,没有一个字是“嚼”了的。
五十年代,“挖掘传统”那阵,我听过一次他久已不演的《朱砂痣》,赞银子一段,“好宝贝!”一句短白,碰板起唱,张嘴就来,真“脆”。
我曾问过一个经验丰富、给很多名角挎过刀,艺术上很有见解的唱二旦的任志秋:“谭富英有什么好?”志秋说:“他像个老生。
”我只能承认这是一句很妙的回答,很有道理。
唱老生的的确有很多人不像老生。
谭富英为人恬淡豁达。
他出科就红,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但他不和别人争名位高低,不“吃戏醋”。
他和裘盛戎合组太平京剧团时就常让盛戎唱大轴,他知道盛戎正是“好时候”,很多观众是来听裘盛戎的。
谭豫升个人资料
谭豫升个人资料
谭豫升
姓名:谭豫升
别名:富英
性别:女
籍贯:湖北江夏
生日:1905
谭富英的嗓音清亮甜脆,吐字行腔不过分雕琢,不追求花哨,用气充实,行腔一气呵成,听来情绪饱满,痛快淋漓。
因谭在幼年学过武生,故其在武功和身段动作上颇为灵巧、利索。
例如他演出的《定军山》一剧,不仅唱工惊人,他那稳练的靠功和刀花动作,干净利落,引入入胜,把一个老当益壮的黄忠形象,演得活龙活现。
由于他在艺术上唱做兼能,文武具备,早在三十年代初即已享名,是继马连良之后,成就显著,舞台生涯最长的“四大须生”之一。
擅长剧目有《失空斩》、《战太平》、《定军山》、《桑园寄子》、《奇冤报》、《击鼓骂曹》、《洪羊洞》、《搜孤救孤》、《四郎探母》、《桑园会》、《珠帘寨》、《打棍出箱》、《御碑亭》、《群英会》等。
新中国建立后,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与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排演了《秦香莲》、《赵氏孤儿》、《群英会》、《将相和》等剧。
在这些新排剧目中,从表演到唱腔,从音乐到服装、道具,进行了全面改革,使舞台演出焕然一新。
《失空斩》、《战太平》、《定军山》、《桑园寄子》、《奇冤报》、《击鼓骂曹》、《洪羊洞》、《搜孤救孤》、《四郎探母》、《桑园会》、《珠帘寨》、《打棍出箱》、《御碑亭》、《群英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艺术经典篇(一)谭富英剧目及唱词s34 洪羊洞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目录mp3)[二黄原板] 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我也曾平服了塞北西东。
官封到节度使皇王恩重,身不爽不由人瞌睡朦胧。
[散板] 猛抬头只见故父令公,曾记得在两狼父把命送,哪有个人死后又能复逢,我这里下位去身难转动。
S35 桑园寄子见坟台不由人珠泪滚滚(目录mp3)[导板] 见坟台不由人珠泪滚滚,[叫头] 伯俭!兄弟!唔呀,难得见的兄弟呀![回龙] 叫一声同胞弟细听兄云,[快三眼] 曾记得你在世何等地侥幸,兄与弟同商议家道隆兴,料不想身得病一旦丧命,我那兄弟呀,这黄土埋却了无价宝珍。
Wjp6 武家坡指着西凉高声骂张君秋、谭富英(目录laocp)王宝钏:[哭头]啊......狠心的强盗哇![二六]指着西凉高声骂,无义的强盗骂几声。
妻为你不把相府进,我为你失了父女情。
既是儿夫将我卖,谁是那三媒六证的人?薛平贵:[快板]苏龙、魏虎为媒证,王丞相是我的主婚人。
王宝钏:提起了别人我不晓,那苏龙、魏虎是内亲。
你我同把相府进,三人对面一同说分明。
薛平贵:他三人与我有仇恨,咬定牙关他就不认承。
王宝钏:我的父在朝为官宦,府下金银堆如山。
那本利算来有多少?命人送到那西凉川。
薛平贵:西凉川一百单八站,为军要人我就不要钱。
王宝钏:我进相府对父言,命几个家人把你拴,将你送到官衙内,打板子、上夹棍、丢南牢、坐监禁,管叫你思前容易你就退后难。
薛平贵:怀中取出银一锭,将银放在地平川。
这锭银,三两三,拿回去,把家安,买绫罗,做衣衫,做一对少年的夫妻过几年哪!王宝钏:这锭银,奴不要,与你娘做一个安家的钱。
买白布,做白衫,买纸钱,挂白幡,买大麻,系麻辫,落一个孝子的名儿在那天下传。
薛平贵:烈女就该在家园,因何来在大路边?为军起下不良意,[摇板]一马双跨到西凉。
Wjp8 武家坡既是儿夫回窑转张君秋、谭富英(目录laocp)王宝钏:[摇板]既是儿夫回窑转,血书拿来仔细观。
薛平贵:水流千沼归大海,原物交还任人观。
王宝钏:一见血书心好惨,果然儿夫转回还。
开开窑门重相见,我丈夫哪有五绺髯?薛平贵:三姐不信菱花看,不似当年彩楼前。
王宝钏:寒窑哪有菱花镜?水盆里面照容颜。
[哭头]啊......容颜变![摇板]十八载老了我王宝钏。
Wjp10 武家坡非是我不把你来封张君秋、谭富英(目录laocp)薛平贵:[摇板] 非是我不把你来封,有一个缘故在其中。
西凉有个代......,西凉国有个女代战,她保孤王立大功。
王宝钏:西凉国女代战,她的恩情比我贤。
有一日登龙殿,她为正来我为偏。
薛平贵:讲什么正来论什么偏,你我结发在她先。
有一日登龙殿,三人同掌锦长安。
王宝钏:叩头忙谢龙恩典,十八载守来龙一盘。
薛平贵:平贵离家十八年,王宝钏:受苦受难我王宝钏。
薛平贵:今日夫妻重相见,王宝钏:只怕相逢在梦间。
DB5 二进宫怀抱着幼主爷... 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目录dbt)(徐)怀抱着幼主爷山河执掌,(杨)为什么恨天怨地假带愁肠所为哪桩?(李)并非是哀家假带愁肠,都只为我朝中不得安康。
(杨)我朝中有什么祸从天降?(徐)你就该请太师父女们商量。
(李)太师爷心肠如同王莽,他要夺我皇儿锦绣家邦。
(徐)太师爷,娘娘的父,他本是皇亲国丈。
(杨)他未必一旦无情起下了篡位心肠,太师爷忠良!(李)你道他无有篡位心肠,封锁昭阳为的是哪桩?(杨)臣七月十三保本奏上,国太偏偏要让。
(徐)你言道大明朝有事无事不用徐杨二奸党,赶下朝堂自立为王。
(李)开言来唤一声定国将,哀家言来细听端详。
你保幼主登龙位上,封你一字并肩王。
(徐)老臣年迈难把国掌,要保国还有兵部侍郎。
(李)徐皇兄年纪迈难把国掌,转面来叫一声兵部侍郎。
你保太子登龙位上,你的名儿万古扬。
(杨)吓得臣低头不敢望,战战兢兢启奏皇娘,望国太开恩将臣放,放臣还乡落得个安康。
(李)他二人把话一样讲,倒叫哀家无有主张,无奈何怀抱太子跪至在昭阳。
(徐)吓坏了定国王(杨)兵布侍郎!(徐)自从盘古立帝邦,(杨)君跪臣来臣(呐)不敢当。
(李)并非是哀家来跪你,为的是我皇儿锦绣家邦。
(徐)锦家邦来锦家邦,(杨)臣有一本启奏皇娘。
(徐)昔日里有一个李文李广,(杨)弟兄双双扶保朝纲。
(徐)李文北门带箭伤,(杨)伴驾山前又收李刚。
(徐)收了一将损伤一将,(杨)一将倒比一将强。
(徐)这都是前朝的忠臣良将,(杨)哪一个忠良又有下场。
(李)有下场来无下场,且听哀家说个比方,昔日里有一个潘老丞相,李氏夫人替了皇娘。
紫竹林内生太子,他的名儿万古扬。
(徐)困龙思想长江浪,(杨)虎落平阳想奔山岗。
(徐)事到头来想一想,(杨)谁是忠良哪个是奸党。
(李)忠良本是徐杨将,奸臣就是我父李良。
二卿不把国来掌,哀家跪死在昭阳。
Wjp1 武家坡一马离了西凉界(目录laocp)[西皮导板] (唱片专辑)一马离了西凉界。
[原板] 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
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薛平贵好一似孤雁归来。
那王允在朝中官居太宰,他把我贫苦人哪放在心怀。
派魏虎是内亲将我谋害,苦苦害我薛平贵所为何来?柳林下拴战马武家坡外,[摇板] 见了那众大嫂细问开怀。
Wjp3 武家坡这大嫂传话太迟慢(目录laocp)[原板转快板] 这大嫂传话太迟慢,武家坡站得我两腿酸。
下得坡来用目看,见一位大嫂把菜挖。
前影好像王三姐,后影儿好似妻宝钏。
本当向前把妻唤,错认了民妻礼不端。
Wjp4 武家坡洞宾曾把牡丹戏(目录laocp)[快板] 洞宾曾把牡丹戏,庄子也曾三戏妻。
秋胡调戏过罗敷女,薛平贵调笑自己的妻。
弓插袋内摸一把,我把大嫂的书信失。
Wjp9 武家坡出得窑来高声骂张君秋、谭富英(目录laocp)王宝钏:[快板]出得窑来高声骂,无义的强盗骂几声。
寒窑一旦交与你,不如碰死在窑门。
薛平贵:[摇板]三姐不要寻短见,为丈夫跪至在窑外边。
王宝钏:走上前来使手搀,十八载做的是什么官?Wjp7 武家坡提起当年泪不干(目录laocp)[西皮导板]提起当年泪不干,[原板]夫妻们在寒窑受尽了熬煎。
自从降了红鬃战,唐王驾前去讨官。
官封我后军都督府,你的父上殿把本参。
自从盘古立地天(转流水),哪有岳父把婿参?西凉国造了反,薛平贵倒做了先行的官。
两军阵前遇代战,她把我擒下了马雕鞍。
她国的老王把驾晏,众文武保我坐银安。
那一日驾坐银安殿,宾鸿大雁口吐人言。
手拿金弓裹弹打,打下了半幅血罗衫。
打开血衫从头看,才知道寒窑受苦的王宝钏。
不分昼夜往前赶,为的是回家夫妻团圆。
三姐不信掐指算,连来带去十八年。
Wjp5 武家坡八月十五月光明张君秋、谭富英(目录laocp)薛平贵:[西皮导板]八月十五月光明,[原板]薛大哥在月下修书文。
王宝钏:我问他好来?薛平贵:他倒好。
王宝钏:再问他安宁?薛平贵:倒也安宁。
王宝钏:三餐茶饭?薛平贵:小军造。
王宝钏:衣衫破了?薛平贵:自己补缝。
薛大哥这几年运不通,在军营之中受了苦刑。
S130 打渔杀家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西皮快三眼) 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
二贤弟在河下相劝于我,他教我把打鱼的事一旦丢却。
我本当不打鱼关门闲坐,怎奈我家贫穷无计奈何。
清早起开柴扉乌鸦叫过,飞过来叫过去却是为何。
将身儿来至在草堂内坐,桂英儿捧茶来为父解渴。
S176 乌盆记未曾开言泪满腮[反二黄慢板]未曾开言泪满腮,尊一声老丈细听开怀,家住在南阳城关外,离城数里太平街。
刘世昌祖居有数代,商农为本有家财。
奉母命京城做买卖。
贩卖绸缎倒也生财。
前三年也曾把货卖,收齐帐目转回家来。
行至在定远县地界,霎时间老天爷降下雨来。
路过赵大窑门以外,借宿一宵惹祸灾。
赵大夫妻将我谋害,他把我尸骨何曾葬埋。
烧成乌盆窑中卖。
幸遇老丈讨债来。
可怜我冤仇有三载,有三载,老丈啊![原板]因此上随老丈转回家来。
劈头盖脸撒下来,奇臭难闻我的口难开。
可怜我命丧他乡以外,可怜我身在望乡台。
父母盼儿儿不能奉待,妻子盼夫夫不能回来。
望求老丈将我带,你带我去见那包公台。
倘若是把我的冤仇来解,但愿你福寿康宁永无灾。
S458 乌盆记行了一程又一程刘世昌:[西皮散板]行了一程又一程,浑身上下水淋淋。
S228 战太平叹英雄失势入罗网[西皮导板]叹英雄失势入罗网,[西皮原板]大将难免阵头亡。
我主爷洪福齐天降,刘伯温八卦也平常。
早知道采石矶被贼抢,你就该差能将来提防。
将身儿来在大街上,[摇板]那旁来了疯婆娘。
[散板]这一足踏在你地埃尘,你是谁家疯婆女?[快板]怀中抱定小娇生,明明认得孙氏女,假装疯魔认夫君,你若念在夫妻意,去到金陵搬救兵,你若不念夫妻意,千万莫丢小娇生。
使个眼色快逃走,[散板]大街去了孙氏女,我的妻呀……夫妻们要相逢万不能!Dc33 乌盆记老迈无才,老迈无才谭富英、慈少泉谭富英饰刘世昌慈少泉饰张别古张洪祥饰钟馗操琴:王瑞芝;司鼓:谭世秀(1959年录音)张别古:[数板]老迈无才,老迈无才,老来无子实难挨。
妻丧早,苦难挨。
只落得奔忙劳碌卖草鞋,卖草鞋。
(念)人老猫腰把棍儿柱,树老焦梢叶儿苦。
茄子老了不好煮,倭瓜老了赛白薯。
老汉今年七十五,我的名字叫张别古......刘世昌:[二黄原板]老丈不必胆怕惊,我有言来你是听。
休把我当作了妖魔论,我本屈死一鬼魂。
张别古:他那里叫一声张别古,叫得我年迈人心里头糊涂。
刘世昌:我忙将树枝摇摆定,捉一把沙土扬灰尘。
我和你远无冤近无有仇恨,望求老丈把冤伸。
张别古: [摇板]急急走来急急行,不觉来到城隍庙门。
[数板]一进庙来,我是恭身下拜。
尊一声城隍老爷细听明白:只因东大洼的赵大该我钱财,我去讨债,没有钱给了我个盆折了债。
谁想乌盆它是妖怪,半路途中说出话来,望城隍您就与我捉怪。
明日里许下的供,猪头三牲、两块豆腐、一棵白菜,我是一准买来,我是一准买来。
S415 问樵闹府我本是一穷儒太烈性(1938年国乐唱片)范仲禹:[西皮二六]山前山后俱找到,寻不着妻儿为哪条?[原板]我本是一穷儒太烈性,冒犯了老太师的府门庭。
念卑人结发糟糠多薄命,浪打鸳鸯两离分。
我往日饮酒酒不醉,到今日饮酒酒醉人。
S416 御碑亭王有道提笔泪暗忍(1929年开明唱片)赵济羹操琴;王振纲司鼓王有道:[西皮导板]王有道提笔泪暗忍,[原板]实难舍夫妻两离分。
实指望同庚直到老,又谁知半途风波生。
非是我一旦多薄幸,实是难忍下贱的人!忍住泪痕[流水]咬牙恨,字字行行写得清:男女避雨御碑亭,疑她暧昧事不明。
从此休妻改名姓,永断丝萝两离分。
写罢了休书打手印,紧紧封好付他人。
贤妹快把嫂嫂请,[摇板]孟家庄差人到来临。
S414 琼林宴听樵楼打罢了初更时分(1929年蓓开唱片)赵济羹操琴;王振纲司鼓范仲禹:(白)啊,太师爷,卑人酒已够了,老太师请便。
唔呼呀,原来是座洁净的书房。
唉,悔不该在山中误听樵夫之言,打上人家的府门,好一位太师爷宽宏大量,不怪罪于我,反酒饭款待,真乃是难得呀难得。
[四平调]听樵楼打罢了初更时分,猛然想起小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