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异常
冠心病的心脏病理解剖学特征

冠心病的心脏病理解剖学特征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其病理解剖学特征对于了解疾病的本质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心脏病理解剖学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疾病。
一、冠心病的概述冠心病是指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所引起的心脏病,其主要的病理机制是动脉壁斑块形成、破裂和血栓形成。
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脏病等多种病理类型,其共同的病理解剖学特征正是冠状动脉的异常变化。
二、冠状动脉的异常变化1. 动脉硬化: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肌血液的重要血管,而冠心病的特征之一就是冠状动脉的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指血管壁的脂质斑块和纤维化斑块的沉积,导致血管壁的增厚和硬化。
这种血管壁的异常变化阻碍了血液的正常流动,导致心肌缺血和供血不足。
2. 斑块形成:斑块是指冠状动脉内壁的一种异常沉积物,由胆固醇、脂质和钙等物质组成。
斑块形成是冠心病发展的重要环节,斑块的存在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一旦血栓形成阻塞了冠状动脉,将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3. 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的斑块形成经常伴随着动脉狭窄。
动脉狭窄是指冠状动脉的腔径变窄,血液流经冠状动脉时受到阻力。
动脉狭窄严重时,会导致血液在冠状动脉中的流速降低,不能满足心肌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坏死。
三、心肌的病理变化1. 心肌缺血和坏死: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机制是冠状动脉的狭窄和血栓形成。
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严重时可以导致心肌坏死。
心肌缺血和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后果,严重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2. 心肌纤维化:冠心病长期存在时,心肌细胞的缺血和坏死会引发纤维化反应,导致心肌纤维组织增生。
心肌纤维化会使心肌失去原有的弹性和收缩功能,严重影响心脏的有效收缩,导致心功能下降。
3.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其特征是冠状动脉的完全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区的形成。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死亡不可逆转,对心脏功能造成严重破坏,且患者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纵隔胆囊的名词解释

纵隔胆囊的名词解释纵隔胆囊:名词解释纵隔胆囊,是指一种罕见的解剖变异,即胆囊发生位置异常,位于胸腔内的纵隔区域。
一般情况下,胆囊位于腹腔内,靠近肝脏的下缘,与胃及十二指肠相邻。
然而,纵隔胆囊则是一种异常情况,它穿过腹腔膈肌,位于胸腔内的纵隔区域。
这种解剖变异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胚胎发育异常或外伤等。
纵隔胆囊的存在可能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
在正常状态下,胆囊的作用是储存胆囊内分泌的胆汁,并在进食后帮助消化食物。
然而,对于纵隔胆囊而言,它的功能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或改变。
纵隔胆囊的存在会使得胆囊的运动受到限制,因为纵隔区域相对狭窄,胆囊不能像正常位置的胆囊那样自由地蠕动和收缩。
这可能导致胆囊积液、胆囊结石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在纵隔胆囊的患者中,胆囊炎、胆囊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也有所增加。
除了胆囊病变的风险,纵隔胆囊还可能对周围器官和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纵隔胆囊可能会压迫食道,导致食道功能异常、食物吞咽困难等症状。
它也可能对心脏、肺部和其他胸腔器官造成压力,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感。
鉴于纵隔胆囊的异常位置和潜在风险,对于患者而言,准确地诊断和解决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通过医学影像学的检查,如超声、CT扫描等,可以检测到纵隔胆囊的存在。
对于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和保守治疗。
然而,如果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或者胆囊疾病加重,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来重新定位胆囊或移除纵隔胆囊。
总之,纵隔胆囊是指一种胆囊位于胸腔纵隔区域的解剖变异。
这种异常位置可能对患者的胆囊功能和周围器官产生一定的影响,增加胆囊疾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纵隔胆囊患者,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和症状加重。
人体解剖学器官结构功能失调

详细描述: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以满足身 体需求,可能导致疲劳、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心律失常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信号异常,导致心脏跳动 不规则,可能引发心悸、头晕等症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心肌肥厚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状。
肾上腺
肾上腺功能亢进
分泌过多的肾上腺激素, 导致代谢亢进、神经兴奋 ,可能出现心悸、手抖、 血压升高等症状。
肾上腺功能减退
分泌过少的肾上腺激素, 导致代谢减慢、神经抑制 ,可能出现乏力、头晕、 低血压等症状。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可能导致高血压、低血 钾等症状。
07 神经系统
大脑
详细描述:心肌肥厚是指心肌细胞增生肥大,通常由于高 血压或心脏瓣膜疾病引起,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困难。
动脉
总结词:动脉粥样硬化 总结词:动脉瘤 总结词:动脉血栓形成
详细描述: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管壁沉积脂肪、钙和其 他物质,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引发冠心病、脑卒 中等疾病。
详细描述:动脉瘤是动脉管壁局部膨大,通常由动脉粥 样硬化、感染或创伤引起,可能导致破裂出血。
详细描述
小脑通过接收来自大脑皮层和脊髓的 运动信号,来控制和协调肌肉的运动 。当小脑功能失调时,可能导致共济 失调、运动协调障碍、肌张力异常等 症状。
脑干和脊髓
总结词
脑干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传递和处理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号和向身体各部分发送运动信 号。
详细描述
脑干包括延髓、桥脑和中脑,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关键部分,负责控制基本的生命功能,如呼吸、心跳等。脊髓 则负责将大脑和身体各部分连接起来,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当脑干和脊髓受到损伤或疾病影响时,可能导致感 觉障碍、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胰腺解剖变异与相关疾病

环状胰腺(Annular Pancreas)
环状胰腺(Annular Pancreas)
MRCP(ac)、横E断R面CPT(2WbI)::胰胰管头(部黑环箭状)胰位管于(12箭指尖肠)壁环内绕,内环镜绕。12指肠腔。
环状胰腺(Annular Pancreas)
60岁女性,疑食道新生物就诊。 冠状面T2WI显示完全性全内脏转位。胰腺、胰管包饶12指肠(箭尖)。
胰头部胰管表现类型
胰管正常融合与变异 : 人群中约60%的腹侧胰管(Wirsung)与背侧胰管融合与主胰管连接。 Santorini管持续开放,但管径较小(通常比Wirsung管管径小1毫米)。 约30%的Santorini管进一步退化,失去在大乳头处与12指肠的直接连接。 约3%~7%的胰芽未融合(胰腺分裂pancreas divisum)。
胰腺异常突起
张某某(F,64,072223,08胰03头12向):前胆方囊、炎侧就方诊突。起。
胰头形态异常
球形
三叶草形
不规则增大形
胰颈异常突起
(193730,M42),040609 (193730,M42),041108
胰尾增宽
胰尾增宽(147617)
胰尾增宽
胰尾异常增宽(199275,F50):体检就诊。
背胰发育不全(Agenesis of the Dorsal Pancreas)
a MRCP:突然中断的短胰管(箭),12指肠小憩室(箭尖)。
b 冠状面T2WI:显示胰头(箭),没有胰体、胰尾(*)。
背胰发育不全(短胰,短胰管)
(Figure courtesy of L. Storms and J.Agneessens)
仿。
异位胰腺(Ectopic Pancreas)
男性生殖器官的解剖学异常

男性生殖器官的解剖学异常男性生殖器官的解剖学异常是指男性生殖系统中器官的结构或位置与正常情况有所不同的情况。
这些异常可能对男性的生殖能力和性功能产生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男性生殖器官解剖学异常,并探讨可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一、睾丸退缩(Testicular Atrophy)睾丸退缩是一种男性生殖器官解剖学异常,指的是睾丸的大小明显缩小。
正常情况下,睾丸应该有足够的大小来产生足够的精子和睾酮激素。
睾丸退缩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或损伤所致,如睾丸扭转、睾丸炎症或血管供应不足等。
治疗睾丸退缩的方法取决于病因。
对于睾丸扭转导致的退缩,及早的手术修复是必要的。
对于由睾丸炎症引起的退缩,使用抗生素治疗可能会有帮助。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退缩可能是不可逆的,这意味着恢复正常大小的可能性很小。
二、附睾囊肿(Epididymal Cyst)附睾囊肿是指在附睾(Epididymis)管道中形成的囊肿。
附睾是连接睾丸和输精管的一条管道,它在精子的储存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附睾囊肿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因素引起的。
这种异常通常是无症状的,不需要特别的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附睾囊肿可能会增大并导致疼痛、不适和炎症。
如果囊肿症状明显或影响生育能力,手术切除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三、尿道下裂(Hypospadias)尿道下裂是男性生殖器官解剖学异常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尿道下裂是指尿道的开口位置不在阴茎的尖端,而是在阴茎的下侧。
这种异常可能会导致尿液排尿困难,影响性交和生殖能力。
尿道下裂的治疗通常涉及手术矫正。
手术的方法和时间会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
早期的手术可以减少对男性生活质量和生殖能力的影响。
四、隐睾(Cryptorchidism)隐睾是指睾丸未能下降至阴囊。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会从腹腔下降至阴囊,如果睾丸未能完成这个过程,就会导致隐睾。
隐睾可能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对于未能下降的隐睾,手术治疗是通常的选择。
人体解剖学变异

四肢骨变异包括长骨的长度、粗细、弯曲度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关节的形状、排 列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异可能对运动功能和骨骼健康产生影响,但大多数情况 下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骨发育异常
总结词
骨发育异常是指在骨骼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可能与 遗传、环境因素等有关。
详细描述
骨发育异常包括骨发育不全、骨硬化症、骨质疏松症等。这 些异常情况可能对骨骼健康和身体发育产生严重影响,需要 及时诊断和治疗。
总结词
肌肉发育异常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肌肉的发育出现异常,导致肌肉的数量、形态或功能发生改变 。
详细描述
肌肉发育异常可能表现为肌肉数量减少、肌肉形态畸形、肌肉纤维排列紊乱等。这些异常可能影响个 体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有时还会导致疼痛和其他健康问题。
肌肉功能异常
总结词
肌肉功能异常是指肌肉在发挥其正常功能时出现的异常表现,可能与肌肉本身的病变或神经系统异常有关。
脊髓节段变异
脊髓的节段长度和数量也存在个体差 异,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脊髓节段多出 或缺失的情况。
周围神经变异
神经纤维束大小变异
周围神经中的神经纤维束大小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会出现某一 束纤维特别粗壮或纤细的情况。
神经分支变异
周围神经在分支出主干神经时存在分支数量的差异,有些人可能会 出现分支较多或较少的情况。
详细描述
肌肉功能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肌肉疲劳、肌肉萎缩、肌无力、肌肉震颤等。这些异常可能影响个体的日常 生活和工作能力,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CHAPTER 04
循环系统变异
心脏形态变异
总结词
心脏形态变异是指心脏在大小、形态和 结构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对人体的 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人体解剖学: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分析

Introduction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构造和器官的学科,它通过分析人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来了解人体的正常生理和异常病理状态。
人体解剖学对于诊断和治疗常见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分析几种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机制,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糖尿病的病理变化宏观变化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血糖水平长期升高。
在糖尿病患者的解剖结构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明显的病理变化。
首先,胰岛出现退化和萎缩,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数量减少。
此外,肾脏和眼睛等器官也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
细胞水平的变化在胰岛内,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数量减少,并且其功能也受到损害。
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分泌细胞受损或逐渐死亡。
在肾脏内,肾小球滤过膜中的毛细血管也会受到损伤,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蛋白尿等症状。
分子水平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分子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胰岛素受体的变化会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受阻,从而使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降低。
此外,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也可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或异常。
冠心病的病理变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发展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动脉内膜的一些细胞会在血管壁内蓄积胆固醇和脂质,形成脂质斑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斑块逐渐增大,并且逐渐钙化,形成斑块内部的纤维性组织,阻碍了血液的正常流动。
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它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并形成血栓的情况下。
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肌细胞层面。
由于冠状动脉的闭塞,心肌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
坏死的心肌细胞在病理上形成梗死灶,会继发炎症反应和纤维化修复过程。
肝硬化的病理变化肝纤维化的变化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和结构异常。
人体解剖学的正常异常变异和畸形

人体解剖学的正常异常变异和畸形
人体解剖学是指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和描述的学科。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解剖结构大致相同,但是在个体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器官的大小、形状、位置和数量等方面。
这些差异称为正常变异。
除了正常变异外,人体还可能出现异常变异和畸形。
异常变异指的是一些不常见的、具有特殊形态的器官或组织结构,这些变异可能是由于遗传、环境因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而畸形则是指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异常形态,这些异常形态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
人体解剖学的正常、异常变异和畸形对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都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变异和畸形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准确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诊断一些疾病。
- 1 -。
断层解剖学蝶鞍区

颈内动脉环是脑血管系统的重要结构之一,在蝶鞍区内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环状结构。
垂体腺
垂体腺是蝶鞍区内最重要的结构之一,它分泌多种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代谢和生殖功能。
蝶鞍区的功能和重要性
1 神经他垂体激素相关的神经。
2 血管供应
颈内动脉环在蝶鞍区提供了大量的血液供应,维持蝶鞍区周围组织的正常代谢。
蝶鞍区的临床意义
1 视力受损
蝶鞍区异常可能会影响视 神经的传导,导致视力损 害或视野缺损。
2 内分泌紊乱
垂体腺疾病可以导致激素 分泌紊乱,影响人体的生 长、代谢和生殖。
3 神经功能障碍
蝶鞍区的异常可能导致神 经传导障碍,引起头痛、 视力模糊和其他神经功能 问题。
蝶鞍区相关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蝶鞍区肿瘤
蝶鞍区肿瘤通常需要手术切除, 可能会结合放疗或药物治疗。
垂体功能亢进
垂体功能亢进症可以通过药物 治疗或手术切除肿瘤来管理。
颈内动脉环异常
颈内动脉环异常可能需要介入 手术或血管修复来恢复正常血 流。
结论和总结
蝶鞍区是颅底重要的解剖学区域,掌握其结构和功能对于诊断和治疗蝶鞍区相关的疾病至关重要。 了解蝶鞍区的异常和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蝶鞍区,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3 内分泌调节
垂体腺分泌的激素调节许多关键的生理过程,如生长、代谢和生殖。
常见的蝶鞍区解剖学异常
1
垂体瘤
垂体瘤是蝶鞍区最常见的解剖学异常之一。它是垂体腺的肿瘤,可能会干扰激素 分泌和神经传导。
2
血管畸形
蝶鞍区周围的血管畸形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异常。它可能导致出血和神经损伤。
3
鞍上囊肿
肿瘤内血管的解剖学特征

肿瘤内血管的解剖学特征
肿瘤内血管的解剖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壁结构异常:肿瘤血管通常扭曲、扩张,粗细不均,有过度的血管分支和短路。
这些特点导致血流紊乱、不稳定,使得肿瘤内某些区域缺氧和酸性物质增多。
2. 血管通透性高:肿瘤新生血管的超微结构异常,内皮细胞间隙增宽,基底膜缺失和断裂,内皮细胞存在众多的囊泡和跨细胞小孔。
这些结构上的改变使得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肿瘤细胞容易侵入血管并随血流播散。
3. 粘附分子等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异常: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表面常表达一些在正常血管中不表达或低表达的分子,如VEGF受体和整合素等。
这些分子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4. 血管分布不均:肿瘤血管分布不均,呈异质性。
新生血管多集中在肿瘤的边缘,而肿瘤中心或内部血管稀疏甚至缺如。
这种血管分布的不均一性使得肿瘤内部的血流灌注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肿瘤内部的缺氧和酸性环境。
总的来说,肿瘤内血管的解剖学特征表现为结构紊乱、功能异常和分布不均等特点,这些特点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侵袭性和预后密切相关。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并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惊悚尸检:医院解剖室的诡异事件

1.引言医院解剖室是一个神秘而又鲜为人知的地方。
在这里,医生们会对死者进行尸检,以确定死因和病症,这项工作极其重要且艰巨。
然而,在这些解剖室里,也隐藏着一些诡异的事件,令人不寒而栗。
2.第一次尸检时的惊悚经历有一位年轻的实习医生,第一次接手了一位自杀身亡的患者的尸检工作。
当他打开尸体的腹部时,他突然听到了一声惊人的尖叫声,接着就看到了一只手从尸体的肚子里伸出来。
这让这位实习医生不禁大惊失色,而事后经过调查,发现这只手竟然是被一个威胁了解剖室安全的陌生人放进去的。
3.尸体移动的谜团还有一次,医院里的一名医生在进行尸检时,发现尸体的位置竟然被移动了。
虽然当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迹象,但是这个医生却始终觉得有些不对劲。
后来,他在解剖室里安装了一些监控设备,结果发现尸体竟然不知道被谁移动到了另一个位置。
这个事件让这位医生始终感到恐惧,他甚至开始怀疑解剖室里有鬼魂出没。
4.尸体突然起死回生在医院解剖室里进行尸检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医生们必须遵循一系列的规定和操作步骤。
然而,在某次尸检过程中,医生们却发现尸体突然起死回生了。
尸体竟然突然坐起来,让所有人都惊恐万分。
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这个患者之前曾经使用过某种药物,导致他的身体出现了异常反应,最终导致了这个可怕的情况发生。
5.总结医院解剖室是一个神秘而又恐怖的地方。
在这里,医生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以确保解剖工作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这些解剖室里也隐藏着一些诡异的事件,令人无法置信。
虽然这些事件很少发生,但是它们却深深地影响着医生们的心理和工作状态。
我们希望医生们能够勇敢地面对这些挑战,以确保解剖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X线异常解剖

?肾负性结石,?肾?度积水
(7)平片:两侧肾影不大。?侧输尿管?段行程见一约?cmx?cm大小阳性结石,余腹部泌尿系未见阳性结石影。
?侧下肢静脉曲张。
(1)自?侧?动脉注入60%泛影葡胺?ml。可见?侧?动脉显影良好,于?侧?动脉?段可见偏心性圆柱形充盈缺损,大小约?cmx?cm,局部管腔狭窄,造影剂通过缓慢,管腔轻度扩张,其近端动脉分支未见明确显影。
?侧?动脉血栓形成。
(1)自?侧?浅静脉注入60%泛影葡胺?ml。可见?侧?深静脉显影良好,交通支及浅静脉未见显影,?侧?静脉显影良好,于?侧?静脉?段可见偏心性圆柱形充盈缺损,大小约?cmx?cm,局部管腔狭窄,造影剂通过缓慢。?侧?浅静脉显影,管腔轻度扩张。
后尿道结石。
(5)平片:?侧肾影稍增大,肾区内见一大小约?cmx?cm阳性结石影。余腹部泌尿系未见阳性结石影。
造影:静脉注入60%显影葡胺30ml,分别于7分钟、15分钟摄片。?侧肾盂肾盏显影尚好,平片所见结石影位于?。各组肾盏杯口?,肾盂?度积水扩张。对侧肾盂肾盏显影良好,大小形态正常,未见受压或充盈缺损表现。解压后两侧输尿管通畅,无狭窄或扩张。膀胱充盈良好,未见明显异常。
考虑动脉导管未闭,建议心脏彩超进一步检查。
(1)双肺纹理减少,清晰,未见实质性病变。两肺门影较小。心影轻至中度增大呈“靴形”,肺动脉段平直,心尖圆钝,上翘。主动脉结稍宽。侧位吞钡食道未见异常。心前间隙变窄。两膈面光滑,双侧肋膈角清晰。
结合临床,考虑法鲁氏四联症,建议心脏彩超进一步检查。
结合临床,符合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表现。
(1)双肺肺血减少,双肺纹理稀疏、紊乱,未见实质性病变。双肺动脉影缩小,心影呈斜位,心脏不大。两膈面光滑,肋膈角锐利。
颞骨正常解剖与发育异常

• 面、听神经关系
耳部解剖
CT横断面解剖
MR横断面解剖
畸形与发育异常
先天性耳发育畸形
• 包括外耳畸形、中耳畸形、内耳畸形 • 外耳和中耳由第一、二鳃弓、第一鳃沟和第一咽囊发育而来,外、中
耳联合畸形最常见 • 内耳由耳囊发育而成,畸形多单独发生 • 内耳畸形分类存在不足
颞骨畸形分类(Sennaroglu):
耳部解剖
• 耳蜗 2.5-2.75圈,蜗顶,蜗底
✓ 前庭阶:位于上方,近蜗顶 ✓ 蜗管:是位于中间的膜性腔隙 ✓ 鼓阶:位于下方,近蜗底
前庭阶-蜗孔-鼓阶
耳部解剖
• 听神经(前庭蜗神经):桥小脑角→内耳道→ 蜗神经 前庭神经→上、下部
耳部解剖
• 面神经:桥小脑角段→内耳道段→迷路段→鼓室段(水平段) →乳 突段(垂直段) →颞骨外段
颞骨 正常解剖与发育异常
Zzzzzd
正常解剖
颞骨解剖
• 颞骨位于头颅两侧,为颅骨底部和侧壁的一部分 • 复合骨块,由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茎突组成
鳞部
• 鳞部位于颞骨前上部,形似鱼鳞,有内、外两面及后上、前下二缘
鼓部
• 鼓部位于岩部之外,鳞部之下,乳突部之前,为一“U”形骨板 • 构成外耳道前壁、下壁和部分后壁
– 耳蜗畸形 – 前庭畸形 – 半规管畸形 – 内听道畸形 – 前庭导水管畸形
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外耳道闭锁
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外耳道闭锁常合并发 生,分三型
• 第一型:耳廓较正常为小,外耳道及鼓膜存在,适应 听力尚可
• 第二型:耳廓畸形,外耳道闭锁,鼓膜及锤骨柄未发 育,砧骨体与锤骨小头融合,镫骨已育或未育。呈传 音性聋,此型多见
脉管内口穿过,并组成破裂孔的后外界
胰腺的解剖变异

正常解剖
副胰管(Santorini管)
融合后,背侧胰管(Santorini)近侧段多数在胎儿期自 发闭锁、消失,失去在副乳头处与十二指肠的直接连接。
约44%的个体,近侧段 Santorini管持续开放, 形成了副胰管,但管径 较小(通常比Wirsung管 管径小1毫米)。
约3%~7%的胰腺胚 芽未融合(胰腺分裂)。发育 胰腺形态变异 胰腺发育不全 胰腺移行异常
胰管正常解剖 胰管融合发育 胰管变异
人胚发育至第4周时,形成原始肠管,即前肠、中肠和后肠。在前肠尾端腹侧靠近 卵黄囊管处,内胚层增厚,称肝憩室,即肝和胆道的原基。同时,前肠尾侧端内 胚层增厚,形成胰的原基。胰原基有背胰及腹胰两个,背胰在前肠尾端的背侧, 略高于肝憩室;腹胰则出现于前肠尾端腹侧壁,稍低于肝憩室。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胃及十二指肠旋转,腹胰随着胆总管旋转至十二指肠背侧; 胚胎第7周时,腹胰与背胰接合,胰腺体尾部来自背胰,胰头来自腹胰。腹胰与背 胰管连接成主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背胰管的近侧部分常 残留成为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的小乳头(图1.12.9-0-1A~C)。
仿。
异位胰腺
异位胰腺
胰腺正常发育 胰腺形态变异 胰腺发育不全 胰腺移行异常
胰管正常解剖 胰管融合发育 胰管变异
胰管的正常解剖
正常主胰管:由背侧胰管和腹侧胰管融合而成 主胰管直径:在胰腺头部、体部、尾部分别为2.36±0.60mm、
掌长肌的解剖变异研究及临床意义

掌长肌的解剖变异研究及临床意义摘要:解剖学中有大量文献描述前臂肌肉组织的变异。
掌长肌作为人体常见变异结构之一,通常起自肱骨内上髁,并移行于掌腱膜。
解剖学教科书和最近相关的论文指出,这块肌肉可能作为一个弱腕屈肌发挥作用。
本研究旨在总结几种已发现的变异情况,报告解剖掌长肌过程中的异常特征。
解剖变异掌长肌可能会诱发神经血管束压迫症状,特别是正中神经。
掌长肌由于缺乏明显的功能,临床上可用于肌腱移植或肌肉移植。
此外,它是局部麻醉手术的解剖标志之一。
关键词:解剖变异;掌长肌;异常增大;双掌长肌;掌长肌缺如掌长肌 (PLM) 被认为是人体变异最大的肌肉,正常情况下其形态为梭状肌腹,起源于肱骨内上髁,然后在前臂约 1/3 处变成一条长肌腱,插入掌腱膜[1][2]。
虽然关于其实际功能和意义的争论还有很多,但就目前的研究得出,掌长肌由正中神经支配,它的作用主要是紧张掌腱膜以及提供虚弱的屈腕力量[3]。
已知掌长肌的变异有神经血管束压迫综合征的原因,特别是在腕管处的正中神经和腕尺管处的尺神经[1],掌长肌腱腹的反转变异与腕部神经卡压关系密切,是腕管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4]。
由于肌腹短小、肌腱细长,掌长肌可用作重建手术中的移植物,用以修复或代偿附近诸肌的功能[5]。
此外,因为掌长肌也是腕部正中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其解剖知识至关重要[4]。
本论文旨在报告几种掌长肌的解剖变异类型和特征,并讨论其人类学和临床意义。
1.掌长肌异常增大的解剖变异有实验[6]在一具用苯酚溶液固定并解剖的男性尸体中发现,其右前臂的掌长肌呈现出明显变异,变异特征为以肌肉组织增大为主的掌长肌异常增大。
还有实验[7]在解剖了一名73岁女性尸体的左前臂后,发现了一个逆转的掌长肌。
过度使用反转的掌长肌肌肉会导致肌肉的局部肥大,反转的掌长肌还可能会导致腕部区域发生腕管综合症和盖恩综合征,引起疼痛和水肿。
另外,有报道发现一例罕见的位于前臂远端腕管外处的正中神经受压综合征[8]。
男性生殖器的常见解剖异常

男性生殖器的常见解剖异常男性生殖器是人体重要的一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对于生殖和性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有时候男性生殖器的解剖结构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这些异常可能对男性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男性生殖器的常见解剖异常,旨在增加大家对男性健康的了解。
1. 阴茎异常阴茎是男性生殖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异常状况可能会影响到性功能和性生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阴茎解剖异常:1.1 降睾根正常情况下,阴茎的基部应该紧密地与会阴部相连。
然而,有些男性可能会出现降睾根的情况,即阴茎在会阴部下方的位置较低。
这种异常可能对勃起和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1.2 包茎包茎是指阴茎包皮不能完全向下拉开,导致阴茎头始终被包皮包裹。
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个人卫生和性生活,并增加尿道炎、包皮龟头炎等感染的风险。
2. 睾丸异常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储存精子的器官,下面是一些与睾丸相关的解剖异常:2.1 隐睾正常情况下,睾丸应该位于阴囊的外部,但有些男性可能会患有隐睾的情况,即睾丸没有降下到阴囊中。
这可能会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和睾丸癌的风险增加。
2.2 睾丸缺如在极少数情况下,男性的睾丸可能会完全缺失,这种情况称为睾丸缺如。
这会导致男性无法自然产生精子,从而影响生育能力。
3. 尿道异常尿道是排尿和输精的通道,以下是一些与尿道相关的常见解剖异常:3.1 尿道下裂尿道下裂是指尿道在阴茎的底部开口而不是在尿道口开口的情况。
这种异常可能会导致尿液排泄困难、尿液返流等问题。
3.2 尿道狭窄尿道狭窄是指尿道腔内径变窄,导致尿液排尿困难。
这可能会引起尿频、尿急和尿痛,并且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结:男性生殖器的解剖异常可能会对男性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阴茎、睾丸和尿道是常见的发生异常的部位。
对于男性来说,了解这些异常情况的存在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就医并寻求适当的治疗措施。
此外,定期进行男性健康检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和处理这些解剖异常。
变异的解剖学名词解释

变异的解剖学名词解释在解剖学中,人们研究和阐述了许多关于人体结构和器官的术语和概念。
这些名词通常用于描述不同器官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功能。
然而,在人体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变异,这些变异使得解剖学名词的解释变得更加复杂和有趣。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变异的解剖学名词,并解释其含义以及可能导致的影响。
一、肋骨附属物肋骨是人体胸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一些人中可以出现附属物。
附属物是指位于肋骨上方或下方的额外骨骼结构。
它们可以是附加的肋骨、软骨或其他形状不规则的骨骼。
这种肋骨附属物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
例如,额外的肋骨可能会对胸廓的运动和功能产生一定的限制,从而影响呼吸和体位调整。
此外,在医学影像学中,判断和解释肋间隙的位置和相关解剖结构时,肋骨附属物的存在也会引起一定的困扰。
二、脾脏异位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脾脏位于左上腹部,但在某些人体中,脾脏可能出现异位。
异位脾脏可能位于其他位置,例如盆腔、胸腔或腹腔其他部位。
脾脏异位可能对人体产生一些潜在的影响。
首先,异位脾脏可能导致脾脏功能的改变。
由于脾脏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脾脏异位可能会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其次,当脾脏位于非正常位置时,可能会增加脾脏损伤和疾病的风险,例如脾脏破裂或扭转。
三、肺组织变异在解剖学中,肺被认为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左肺和右肺。
但在某些人中,肺组织的变异可能会导致额外的肺叶或其他形状不规则的结构。
这种肺组织的变异可能带来一些医学上的复杂性。
首先,当存在额外的肺叶时,可能会增加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其次,如果肺的结构发生异常变异,可能导致肺功能的降低和呼吸困难等问题。
四、血管变异在人体中,血管系统发挥着输送血液和氧气的重要作用。
然而,有些人的血管系统可能会出现变异,这可能会对人体的血液循环和供氧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动脉变异可以引发旁路循环的形成,导致血流量的异常分布。
静脉变异可能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名词解释stafne骨腔

名词解释stafne骨腔
Stafne骨腔是一种颌下骨腔的解剖结构异常,通常被称为
Stafne囊肿或Stafne囊。
这种情况通常被描述为一种非肿瘤性的
颌下骨腔异常,其特征是颌下骨腔内出现一种囊性结构,通常位于
下颌角附近。
Stafne骨腔通常是无症状的,通常在进行X光检查时
无意中发现。
Stafne骨腔的形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与颌下
腺的生长和发育有关。
这种异常通常是由于颌下腺组织的生长导致
颌下骨腔内出现一种凹陷,形成囊状结构。
这种结构通常被认为是
一种解剖变异而非真正的囊肿或肿瘤。
在临床上,Stafne骨腔通常是一种偶然发现,因为它通常不会
引起任何症状或不适。
一般情况下,对于Stafne骨腔并不需要治疗,因为它通常是良性的,不会引起任何健康问题。
然而,如果存在其
他症状或有其他疑虑,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以
确认诊断。
总的来说,Stafne骨腔是一种颌下骨腔的解剖结构异常,通常
是无症状的,不需要治疗,且通常被视为一种解剖变异而非病理性
疾病。
对于确诊Stafne骨腔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定期随访以监测其情况,但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解剖异常与鼻窦炎、鼻息肉关联性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生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鼻窦冠状位CT资料,对比无鼻窦炎、鼻息肉者(正常组)与鼻窦炎和(或)鼻息肉患者(病变组)骨性解剖结构(中鼻甲、鼻丘、钩突、鼻中隔等)的异常。
结果正常组中有32例(21.3%)存在骨性解剖结构异常,病变组中有117例(78.0%)存在骨性解剖结构异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某些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有关。
【关键词】鼻;解剖异常;CT;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由狭窄的管腔和间隙等构成,解剖结构精细而复杂,其孔小洞深的特点,加大了临床检查、治疗的难度。
鼻窦炎、鼻息肉是临床常见病,以往认为其病因主要是感染和变态反应。
近年来,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微创技术——功能性鼻内镜技术的问世,促进了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与鼻窦炎、鼻息肉发生之间关联性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我们通过观察分析鼻窦CT资料,研究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与鼻窦炎、鼻息肉发生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选取2008—2009年在我院行鼻窦CT检查的300例患者资料。
其中150例为无鼻窦炎、鼻息肉者(正常组),男88例,女62例,年龄13~71岁;另150例为患鼻窦炎和(或)鼻息肉的患者(病变组),男89例,女61例,年龄12~70岁。
1.2CT扫描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Emotion全身螺旋CT,取与眶耳线垂直的冠状位鼻窦扫描,扫描从额窦到蝶窦,层厚5 mm,间隔2~5 mm,共10~12层,电压120 kV,电流90 mA,扫描时间10 s,骨窗窗位300 HU,窗宽1 500 HU,矩阵512×512。
1.3鼻窦CT观察内容中鼻甲的气化或反向弯曲,Haller气房,重度高位鼻中隔歪曲,钩突的气化、肥大或内外移位,鼻丘气房(过度气化)及上颌窦发育不良等异常。
2结果正常组中有32例(21.3%)存在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病变组中有117例(78.0%)存在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表1)。
经χ2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鼻窦CT检查典型图片见图1、2。
表1正常组、病变组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情况图1左泡性中鼻甲,左筛窦、上颌窦炎症图2鼻中隔向左偏曲,左上颌窦炎症3讨论鼻窦正常的生理功能依赖于其良好的通气和引流。
鼻窦向鼻腔引流要求有宽敞的窦口、通畅的引流通道和健康的黏膜。
窦口鼻道复合体包括中鼻甲、钩突、半月裂、筛漏斗、前组筛房以及鼻丘、上颌窦自然开口和鼻囟门等结构,这些结构形成的自然腔隙是鼻窦通气和引流的关键部位。
数年前奥地利学者Messer Klinger曾提出慢性鼻窦炎的发生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病变阻塞鼻窦引流有关[1]的理论学说。
鼻丘气房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解剖结构,有报道鼻丘气房在CT检查中出现率高达98%[2]。
本组资料显示的鼻丘气房的发生率(90.7%)与Bolger等[3]的报道相近。
鼻丘气房通常构成额窦底的前部、额隐窝的前壁,鼻丘气房的过度发育可致额隐窝狭窄甚至阻塞,而且可向额窦内侵入,形成窦内气房,影响额窦引流,从而引发阻塞性额窦炎。
过度发育的鼻丘气房还可向后压迫筛泡引起中鼻道狭窄,导致额窦、上颌窦、筛窦阻塞性炎症的发生。
中鼻甲气化(又称泡状中甲)可压迫中鼻道,致其狭窄或闭塞,影响上颌窦、额窦和前组筛窦的黏液清除运动和通气,引发鼻窦炎;但如果同时鼻中隔明显向对侧歪曲,且筛泡又很小,即使有较大的气化中甲也可能不会阻塞鼻窦的引流。
中鼻甲反向弯曲是中鼻甲凹面向内、凸面朝向鼻腔外侧壁,可压迫钩突,阻塞半月裂和筛漏斗,引起上颌窦和前组筛窦炎。
钩突的气化并不少见,此气房可造成筛漏斗狭窄或闭塞,该气房也可以是鼻息肉的起源地。
钩突的肥厚可以是钩突骨质或钩突表面黏膜肥厚增生,可致筛漏斗狭窄甚至闭塞,引起或进一步加重鼻窦炎症。
钩突向外偏曲压迫筛隐窝,向内偏曲累及中鼻道,使中鼻道诸结构黏膜相互接触,黏膜的纤毛运动紊乱,导致鼻窦炎或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
Haller气房位于筛泡以下、上颌窦上壁(眶下壁)和筛骨纸样板的最下部,包括筛漏斗外侧壁的气房。
Haller气房临近上颌窦自然开口,过大可造成上颌窦开口狭窄而致上颌窦炎。
重度高位鼻中隔偏曲可直接压迫中鼻甲,导致偏曲侧鼻腔通气受阻,中鼻甲外移、水肿和息肉样变,致中鼻道狭窄,诱发鼻窦炎。
对侧因鼻腔宽大,鼻中隔黏膜会发生代偿性肥厚增生形成中隔鼻甲,中鼻甲也会发生增生并逐渐形成息肉样变,同样引起鼻窦炎或鼻息肉。
因此,鼻中隔的严重高位弯曲可以导致双侧鼻腔和鼻窦的病变。
本组研究结果提示:鼻及鼻窦的解剖变异常见,不少解剖异常的存在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是导致鼻窦炎、鼻息肉等病变的易患因素或直接病因。
因此,耳鼻喉科临床医生在治疗此类患者时,要校正其解剖变异,以免影响疗效或复发。
此外,鼻腔、鼻窦解剖异常的存在,会增加鼻内镜手术中操作的困难和损伤,因此医技及临床医生对鼻腔、鼻窦解剖异常的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韩德民,周兵.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韩德民.2005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1.[3]Bolger WE, Butzin CA, Parsons DS. Paranasal sinus bony anatomic variations and mucosal abnormalities: CT analysis for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Laryngoscope,1991,101(1 Pt 1):56-64.儿童枕骨鳞部正常解剖、解剖变异及骨折的三维CT特征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枕骨鳞部正常解剖、解剖变异及骨折的三维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89例患儿三维CT图像特征,所有图像均进行MIP、VR三维立体图像重组,分别观察正常枕骨鳞部的解剖、变异及骨折,总结其各自的部位、形态及其走行等鉴别诊断特征.结果433例(75.2%)患儿未见颅缝变异,其中154例与成人期枕骨鳞部解剖特征相同,279例可见后枕内联合,37例可见Kerckring-上枕骨软骨联合.排除近期外伤者,共113例(19.1%)发生解剖变异,包括未贯通缝和贯通缝,其存在部位遵循骨化发生规律.未贯通缝包括假缝23例,上正中裂19例,上枕骨正中裂4例.贯通缝包括顶间骨变异54例,缝间骨23例,副骨7例.33例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异.34例(5.6%)见枕骨鳞部骨折,包括线样骨折27例,粉碎性骨折3例,凹陷骨折1例,颅缝分离3例,另外尚见3例变异合并骨折者.骨折线锐利,常为线样或折线样,走行不受骨化发生限制.结论儿童期枕骨鳞部正常解剖、解剖变异及骨折有其各自不同的三维CT特征,正确认识对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前组筛窦相关解剖变异的CT影像学观察及临床意义【摘要】探讨国人前组筛窦的相关解剖变异,为临床手术提供参照数据和资料。
方法:回顾性分析263例患者前组筛窦的影像学资料,对前组筛窦相关解剖变异进行统计和评估,并进行年龄相关性比较。
结果:筛泡肥大和中鼻甲气化的出现率在成年组和未成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T检查不仅可以评估病变,而且可以检出与鼻腔-鼻窦疾病手术危险性相关的解剖变异,有助于预防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以及相关的解剖和影像学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通过深入研究鼻窦引流通道解剖特点,建立通畅的鼻窦引流通道,达到治疗鼻窦病变的目的。
鼻窦解剖学异常增加了鼻内镜手术操作的难度,使手术并发症出现的机率增高。
CT扫描可以提供较为准确客观的影像学特征,对识别鼻窦解剖结构及解剖变异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对263 例患者的前组筛窦进行详细的影像学观测,分析与鼻腔-鼻窦疾病手术危险性相关的解剖变异,为临床鼻内镜手术方案提供影像学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因鼻塞、鼻涕、头痛、头闷、嗅觉减退等不适在我院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的患者263例,其中87例加轴位扫描。
男145例,女118例,12 71岁,平均年龄38岁。
1.2 方法应用扫描机器16排螺旋CT(美国产,Light Speed型),患者取俯卧位,头过伸,以眦耳线为基线,与听眦线垂直,取窗宽2000 2500 HU,窗位200 300HU,层厚2.5mm,扫描范围自额窦前壁至蝶窦后壁。
1.3 统计学处理统计各种前组筛窦相关解剖变异的出现率,并将本组病例分为成年组(>19岁)和未成年组(≤18岁),进行年龄相关性比较,所有数据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前组筛窦相关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其出现率,见表1。
3 讨论前组筛窦相关解剖结构复杂,变异较多,其中以筛泡、鼻丘气房、中鼻甲、钩突的个体差异大、结构变异多。
术前CT扫描可以提供较为准确客观的影像学资料,对识别前组筛窦结构及解剖变异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术前对该区域进行系统的CT影像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3.1 筛泡肥大筛泡是一中空、壁簿、骨性的隆起,由第二筛甲的基板气化而来,由气化的泡板或第二筛基板组成。
开口一般位于筛泡前壁,向下引流于半月裂或筛漏斗。
冠状位CT 显示筛泡位于筛漏斗上方,外侧壁为筛骨纸样板,内侧壁与中鼻道相邻,后部与中鼻甲基板垂直部相隔。
本研究观察到筛泡的气化可有变异,有的气化良好,多数筛房融合成一个较大气房,有的筛房窄小数量较少,骨质增厚。
筛泡肥大时巨大的筛泡可充填于中鼻道,造成筛漏斗狭窄、上颌窦口狭小,影响筛窦及上颌窦的引流(图1)。
刘湘燕等[1]报道前组筛窦内软组织厚度随筛泡冠状位截面积增大而增加。
这说明筛泡气化发育大小可能与前组筛窦炎的发生相关。
另外,筛泡本身也可有黏膜炎症,作为原发病灶,引发“窦口-鼻道复合体”炎。
本组观察还发现未成年组的筛泡肥大出现率(15.59%)低于成年组(6.49%,P<0.05),这说明筛泡肥大的出现率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未成年人发育尚未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发育逐渐成熟,其解剖变异逐渐接近成人。
3.2 鼻丘气房Stammberger等[2]认为鼻丘气房是位于鼻腔外侧壁,中鼻甲前端外上部的隆起,是第一筛甲的最上部分,当鼻丘气化时则可形成鼻丘气房。
冠状位CT 显示鼻丘气房位于中鼻道前外方、额隐窝的下方,是筛骨最前端的气房。
张罗等[3]通过CT三维重建观察到鼻丘气房外侧壁主要为泪骨,前壁主要为上颌骨额突,钩突参与组成鼻丘气房的内、下和上壁。
本组大多数病例(93.54%)存在鼻丘气房,鼻丘形态变异大,但与中鼻甲前端、筛泡和鼻泪管的关系是恒定的。
鼻丘的顶壁可为额窦的底壁的一部分,当鼻丘向上气化良好时,术中易将鼻丘的顶壁误认为额隐窝,以为已经开放了额窦,从而造成病变的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