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4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案_7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4吐鲁番的葡萄沟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4吐鲁番的葡萄沟_西师大版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
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山坡上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
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都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专门有名。
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第1自然段可作为按时刻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会认12生字,积存优美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三)教学重、难点:1.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点。
2.葡萄干是如何样做成的。
二、说教法直观演示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创设情境,学习新知开放课堂,课外延伸三、说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检测生字。
2、(课件出示)师:老师说一首民谣,大伙儿猜猜说的是什么地点,好吗?“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既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导入新课。
)(二)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主学习1、自学提示。
2、师: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听听课文。
(课件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交流展现,点评纠偏1、什么缘故那个地点叫葡萄沟?它在什么地点呢?2、同学们,你们从哪儿能够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点呢?(1)第一段:盛产水果,葡萄专门多你明白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葡萄沟的水果的吗?(时刻)(2)第二段:风景优美(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来)质疑:葡萄的颜色专门多,什么缘故作者用了一个五光十色呢?那个地点什么缘故不用“五光十色”而用“五光十色”呢?点拨:①“五光十色”只是表现颜色,葡萄成熟了是有许多水分的。
(3)晾房是什么样的?想一想什么缘故要如此修。
(关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由中心句入手,由总到分,学习课文。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吐鲁番的葡萄沟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吐鲁番的葡萄沟一、教学目标1.了解葡萄沟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3.增强学生的人文地理意识,培养学生的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探究葡萄沟的基本情况1.通过图片、视频、地图等多种形式,介绍葡萄沟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人口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利用网络或课外书籍进一步了解葡萄沟的有关知识点。
3.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利用采访、实地观察等方式,了解葡萄沟的地理与人文特点。
2. 看图写话1.学生根据课堂图片,描述葡萄沟的景观与地貌。
2.学生自己设计画面,根据画面创作描述葡萄沟的文字。
3.学生之间进行同侪评价,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3. 听说训练1.学生通过听取葡萄沟有关资料、视频、故事等形式,了解葡萄沟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2.学生通过听、说的形式,练习口语表达能力,讲述自己对葡萄沟的认识与感受。
3.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
4. 读写练习1.学生通过阅读葡萄沟有关文章,拓展阅读面、积累词汇,并通过课堂指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通过写作练习,输出葡萄沟探究的成果,并通过互评形式,提高写作表达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种视觉材料,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
2.课堂探究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究葡萄沟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3.情境模拟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理解葡萄沟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提高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
4.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突破口,促进学习者发展语言技能,提高语言应用和实际交际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评价,包括学生探究报告的评价、口头汇报的评价、书面作业等。
评价重点是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人文地理意识和探究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分享精神。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吐鲁番的葡萄沟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吐鲁番的葡萄沟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美的发现》中的一篇阅读文章——《吐鲁番的葡萄沟》。
通过该篇文章,引导学生了解新疆地理环境、了解葡萄的生长、理解人类劳动和科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科学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葡萄的生长环境和生命历程;•了解新疆地理环境,了解吐鲁番的气候和半干旱特点;•熟练掌握本篇文章中核心及高难度词语。
2.能力目标•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葡萄的生长环境和生命史;•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吐鲁番的气候特点;•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探究葡萄生长的规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生命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崇尚劳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核心词语、句子的理解和掌握;•葡萄的生长与发展过程;•生命如此美丽的教育思想。
教学难点•探究葡萄生长的规律;•联系背景知识理解文本。
四、教学准备•PPT;•桌面显示器;•教学材料(纸张、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利用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新疆的独特风情,同时为下面的阅读做铺垫。
2. 教师讲解第一部分:葡萄1.讲述葡萄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理解葡萄是如何生长的;2.分析葡萄的生长过程,阐明葡萄生命美丽的内在品质;3.告诉学生关于葡萄的其他知识,为下一步阅读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吐鲁番的气候1.读一段关于吐鲁番气候的课文,了解一下新疆的气候状况;2.说明气候状况对葡萄生长发展的影响。
第三部分:阅读文章1.教师带读全文,注重声音语调和感染力;2.向学生讲解生词,理解课文意思,分析词语和句子的语言形式,加深阅读理解能力;3.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意义和背景知识。
第四部分:小组讨论设置小组,分工合作,互相讨论葡萄生长的规律以及吐鲁番气候的特点,并设计展示以及讲解。
第五部分:课堂反思合肥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回答思考问题,并让同学们当堂交流总结。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4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案_24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全文共分6段,第一段介绍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的的原因。
第二段写进入吐鲁番,在庄园沿途看见了许多石砌的房子,估计与葡萄有联系。
第三段写一路颠簸,我终于见到了壮观的、望不到边的绿色长廊。
第四段具体介绍葡萄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
第五段写我们参观了农舍,解开了“葡萄晾房”的秘密。
第六段讲我种的葡萄与葡萄沟的葡萄有着天壤之别。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沟的美好与独特,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
2、感受课文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理解葡萄沟美好在哪里,它有哪些独特之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2分钟)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
出示-葡萄的图片。
PPT)看到了什么?(葡萄)知道它的家乡在哪里吗?(吐鲁番的葡萄沟PPT)看来同学们有提前去了解。
我们大声的叫出它的名字(吐鲁番的葡萄沟)。
师:我们一起去看看。
(板书:吐鲁番的葡萄沟)二、初知大意(5分钟)师:我们要去吐鲁番的葡萄沟,但是去之前要有所了解。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四课。
老师请一位同学读读“自探提示”。
生:自探提示:PPT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易读错的词语,并多读几遍。
2.课文介绍了吐鲁番的葡萄沟的哪些内容?师:读得很认真,通过读你们有了初步了解,我们来聊聊。
师:你在读课文过程中,哪些词容易读错?请你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读。
生:颠簸、绿玛瑙、赫赫有名、天壤之别、藤蔓……师: 课文介绍了吐鲁番的葡萄沟的哪些内容?生:课文介绍了吐鲁番是个盆地,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成为全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
一路看到的许多砖砌的房子,后来得知是制作葡萄沟的晾房,也知道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感受到和我们这里葡萄的天壤之别。
难怪吐鲁番的葡萄在人们心中会如此赫赫有名。
师:概括的很全面,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三、探寻“独特”(10分钟)师:上车了,都坐好了吗,我们出发了。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案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吐鲁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掌握葡萄沟的基本情况和旅游资源。
教学内容:1. 介绍吐鲁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介绍葡萄沟的基本情况和旅游资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吐鲁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葡萄沟旅游资源的了解。
3. 邀请当地导游进行讲座,介绍葡萄沟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第二章:葡萄种植与采摘教学目标:1. 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技术。
2. 掌握葡萄采摘的基本技巧。
教学内容:1. 介绍葡萄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技术。
2. 介绍葡萄采摘的基本技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技术。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葡萄采摘技巧的了解。
3. 安排学生参观葡萄种植园,实地学习葡萄采摘技巧。
第三章:葡萄沟的民间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葡萄沟地区的民间文化和传统习俗。
2. 掌握葡萄沟地区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
教学内容:1. 介绍葡萄沟地区的民间文化和传统习俗。
2. 介绍葡萄沟地区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葡萄沟地区的民间文化和传统习俗。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葡萄沟地区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的了解。
3. 邀请当地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和展示,介绍葡萄沟地区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
第四章:葡萄沟的美食教学目标:1. 了解吐鲁番地区葡萄沟的美食特色。
2. 掌握葡萄沟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吐鲁番地区葡萄沟的美食特色。
2. 介绍葡萄沟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吐鲁番地区葡萄沟的美食特色。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葡萄沟特色美食制作方法的了解。
3. 安排学生参观葡萄沟当地的餐厅或家庭,实地学习葡萄沟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
第五章:葡萄沟的旅游攻略教学目标:1. 了解如何规划一次葡萄沟的旅游行程。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4吐鲁番的葡萄沟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4吐鲁番的葡萄沟_西师大版【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
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山坡上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
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
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第1自然段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会认12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三〕教学重、难点:1.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葡萄干是怎样做成的。
【二】说教法直观演示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创设情境,学习新知开放课堂,课外延伸【三】说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检测生字。
2、〔课件出示〕师:老师说一首民谣,大家猜猜说的是什么地方,好吗?〝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既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主学习1、自学提示。
2、师: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听听课文。
〔课件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交流展示,点评纠偏1、为什么这个地方叫葡萄沟?它在什么地方呢?2、同学们,你们从哪儿可以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葡萄沟的水果的吗?〔时间〕〔2〕第二段:风景优美〔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质疑:葡萄的颜色特别多,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五光十色呢?这里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点拨:①〝五颜六色〞只是表现颜色,葡萄成熟了是有许多水分的。
〔3〕晾房是什么样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修。
〔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由中心句入手,由总到分,学习课文。
〕3.赛读课文,是哪些语句使你喜欢上葡萄沟的?找出来读一读。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4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案_21

第一单元、风景名胜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运用”。
其中《故乡的“水墨画”》《海滨仲夏夜》是讲读课文,《草原即景》是批读课文,《吐鲁番的葡萄沟》是略读课文。
就内容上来说本单元都是写景的,它们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令人震撼的美与神奇。
《故乡的“水墨画”》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美景。
《海滨仲夏夜》让我们感受到夏天海滨的夕阳以及夏夜的灯光,海滩、满月等各具特色的景致。
《草原即景》将我们带入神奇的草原之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它的广阔与美丽。
《吐鲁番的葡萄沟》则带我们走进酷暑难耐的盆地,感受到清凉透心的浓浓绿荫,品尝那赫赫有名的吐鲁番葡萄。
积累与运用“,既有知识的巩固与扩展,又有对景物描写的讨论。
本单元描写的都是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寓情于景,充分表达作者对故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浓浓的思乡情、爱国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所以,教学时要让学生认真品读课文,充分想象美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教学内容: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大自然令人震撼的美与神奇。
2、让学生领会特别的比喻句,体会其中表达的作用;
3、积累写景的四字词语,重在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4、习作:童年趣事
单元重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大自然令人震撼的美与神奇。
积累词语。
单元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第一单元-4 吐鲁番的葡萄沟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沟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
2.感受课文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
二、学习重点理解葡萄沟美好在哪里,它有哪些独特之处。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视频《新疆好地方》。
学生:搜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出示一袋葡萄干)孩子们,这是什么?关于它,你能说些什么呢?(颜色、形状、味道、产地等)2.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进一步了解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
(揭示课题)(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整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和不理解的问题。
2.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3.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
(三)粗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段写了些什么。
2.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看看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再读课文,思考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四)品读课文,感受独特1.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葡萄沟的葡萄,它的独特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认真读读课文,寻找答案。
(提示: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这样的顺序仔细找一找)2.交流自学情况。
(提示葡萄沟的独特性)(1)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地理位置是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的原因。
(2)进入吐鲁番,在庄园沿途看见了许多独特的石砌的房子,估计与葡萄有联系。
(3)葡萄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长廊里的葡萄都是清一色的优质绿葡萄。
(4)“葡萄晾房”是用来制作新疆特产葡萄干的特殊房子。
3.是啊,葡萄沟的葡萄可爱、独特,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齐读课文)(五)活学活用,模拟描写1.回忆葡萄沟的葡萄的独特之处。
2.品读文中的优美词句。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思考它有哪些特点(颜色、形状、味道等),完成小练笔。
吐鲁番盆地最低点海拔-155米,是中国陆地上最低的地方。
《葡萄沟》语文教案

《葡萄沟》语文教案《葡萄沟》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认11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领略新疆吐鲁番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人民的喜爱之情。
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葡萄沟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位于我国东南部的宝岛台湾,领略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我国的一个省区,位于西北部的新疆,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有一个吐鲁番市,在吐鲁番市的东北部有一个的地方——葡萄沟。
(板书:葡萄沟)齐读课题。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呢?二、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对照生字表圈出生字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检查词语。
(1)(点击课件出示:葡萄沟新疆吐鲁番)这三个词语是三个什么的名字?这三个地名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点击课件)中国地图,新疆、吐鲁番、葡萄沟师进行讲解。
(2)蜜桃,强调“蜜”的字形,下面是“虫”字(3)梯田,强调字音并利用图片认识梯田(4)出维吾尔族,强调“维”“吾”字音,利用图片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5)碉堡说记忆方法(6)认读所有字词,提示多音字“钉”3、指名分段读课文。
4、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三、理解课文(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师小结描述: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葡萄沟盛产水果,但人们最喜爱的是葡萄,那么多的酸甜可口、五光十色的葡萄可以让你吃个够,还能制成葡萄干。
你们觉得葡萄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板书:好地方)3、追问:那葡萄沟到底是个怎样的好地方?好在哪儿?(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段,看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葡萄沟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九十月有葡萄,让我们看到了这里的水果怎么样?(板书:水果品种多)3、这么多的水果,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板书:葡萄)过度:让我们快去看看葡萄园怎么样吧!(三)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段(课件出示出示第二段)在这段中,从哪还可以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2、预设:葡萄的颜色有红的,白的,紫的,(点击出示:第三句话)这么多的颜色,平时我们用五颜六色这个词也可以形容颜色多,文中为什么用“五光十色”呢?“光”还能说明葡萄怎么样?师补充:粒大、饱满、有光泽,质量好还从那可以看出葡萄长得很多?(课件出示:葡萄一串一串地挂在绿叶底下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一大串一大串”说明葡萄怎么样?(串大粒大,结的多,长得好)师小结:吐鲁番的葡萄串这么大,种类、颜色这么多,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板书:五光十色)假如你站在这样的葡萄园下,你的心情会怎么样?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找2人读后教师范读,再找两人读)3、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晶莹剔透的葡萄,美丽极了!那葡萄的枝叶是怎么样的?“茂密”是什么意思?(课件演示:茂密)出示一片,叫茂密吗?两三片,叫茂密吗?出示很多片,这样是茂密吗?“茂密”是什么意思?师解释:茂密的枝叶就是叶子特别多,一层又一层,就像什么?(凉棚)像凉棚说明葡萄枝叶怎么样?同学们见过“凉棚”吗?(课件出示:凉棚)有多少个这样的凉棚?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一个个)“一个个”说明什么?像“一个个”这样后面表示单位字重复一下,就能形容数量很多。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理解自然段,抓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在理解各句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第三自然段,帮助学生在理解句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录音磁带、录像带和投影【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吃时感觉味道怎么样?2.引入:对,我和同学们有一样的感觉,葡萄酸中带甜,非常好吃。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哪儿生产的葡萄最多最好吗?(新疆葡萄沟)3.揭示:(板书)好极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葡萄沟这一课。
二、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板书板书:①葡萄沟的葡萄多、好。
②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过渡语:课文中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我们首先来看第一自然段。
三、讲读〈一〉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边听边想: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2.指定3名同学分句读,说每句话。
谁能把这三句话讲的意思用一句话表达出来?第二句总的说葡萄沟出产的水果,第三句具体说有哪些水果。
3.默读思考:第二句和第三句有什么关系?4.三句话讲了三层意思,请你联系全文想想:在这一段中,哪句话讲的意思是主要的?(追问)为什么?你能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吗?师:今后我们在总结自然段的段意时,就要紧紧抓住跟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句子。
(板书)葡萄沟的葡萄。
最惹人喜爱5.齐读,注意读出人们喜爱葡萄的心情,突出主要内容。
过渡语:葡萄沟葡萄最惹人喜爱,那么,你觉得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怎么样呢?〈二〉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板书:葡萄沟的葡萄长得特别好,(而且结得好多)2.你从书中哪些句子,词语中感到葡萄长得特别好呢?默读边读边画生答:“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1〉从“茂密”一词可以看出葡萄的枝叶长得很旺盛,又多又好叶子一个压着一个看不出缝隙,说明叶子长得又多又好。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吐鲁番的葡萄沟1_西师大版

4吐鲁番的葡萄沟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感觉葡萄沟的美好,加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2、感觉课文中比喻的奇特,累积好词佳句。
教课重难点:1、领会词句意思,在阅读中累积优美的词语。
2、理解葡萄沟美幸亏哪里,它有哪些独到之处。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实物葡萄干或有关音乐、以及与本文有关的图片。
学生:采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时教课内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感觉葡萄沟的独到之处,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2、指引学生感觉课文比喻的奇特,累积好词佳句。
预习教案:1、采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
2、预习生字,词语。
3、朗诵课文,思虑:课文是按什么次序来描绘的?吐鲁番的葡萄沟有哪些独到之处?教课过程:一、创建气氛:导入:葡萄干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喜爱吃的食品,它也是新疆闻名的特产,此中吐鲁番盆地栽种葡萄历史悠长,其培养的葡萄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名誉。
那就让我们去葡萄沟认识一下吧。
二、预习沟通:孩子们,学习一篇课文,我们得先认识与这篇课文有关的资料,学会生字词语。
这些相信你们经过预习都已经做到了。
此刻请孩子们取出预习本在小组内沟通一下你的预习收获。
1、生报告沟通状况。
吐鲁番盆地是中国陆地上最低的地方。
这里盛产瓜果,矿产丰富。
是中国最热的地方,日照长、气温高、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夏天漫长、炎暑干燥。
吐鲁番老是和葡萄连在一同。
吐鲁番盆地中的火焰山下就是以盛产优良葡萄而驰名中外的葡萄沟。
八九月份是葡萄的丰产季节,人们把收获的鲜葡萄挂在晾房中,约 40 天,就成了嫩绿透明、甘甜柔腻的葡萄干。
2、师增补。
(1)生字:坎、玛瑙、颠簸、埃、蔓、疆、徐、赫、腐、陌读音:“坎”字应读“ kǎn”,不可以读作“ kǎi”。
“颠簸”一词的读音为“ diān b ǒ”,不可以读作“ diǎn bō”。
“藤蔓”中的“蔓”的读音为“ wàn”,不可以读作“ màn”。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4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案_10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学设计学习导航: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课文中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葡萄沟的美好,增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循环:一、猜谜语、谈话导入1、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密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谜底:葡萄)课件出示图片:葡萄师:同学们喜欢它吗?它味道如何?师: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著名水果,生食、制葡萄干、酿酒,根和藤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它是美容养颜、抗衰老的佳品。
课件出示图片:葡萄干师: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最好的葡萄、葡萄干产自哪里吗?师:新疆有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它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
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张晓璐一起走进吐鲁番的葡萄沟。
课件出示葡萄沟资料二、课件出示学习导航: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课文中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葡萄沟的美好,增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三、第一站:欣赏音频朗读: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
圈出带拼音的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预习课文时已完成并整理了出来。
)(听一听、圈一圈、找一找,4分钟后展示)自学质疑: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合作释疑:小组内交流。
展示评价:指名读词语,师评价。
第二循环:三、第二站:自由读课文:1、吐鲁番的葡萄沟有哪些独特之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新疆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读一读、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3分钟后展示)自学质疑: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合作释疑:小组内交流。
展示评价:指名展示,师评价点拨。
1、吐鲁番是一个盆地,低于海平面,气候干燥炎热,常年酷暑难耐,但紫外线不强。
师:交代了吐鲁番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这是吐鲁番葡萄美味的重要条件。
《葡萄沟》优秀教案7篇

《葡萄沟》优秀教案7篇通过准备实用的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课程大纲的要求,确保教学内容的覆盖和深入,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葡萄沟》优秀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葡萄沟》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
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了解葡萄沟是盛产葡萄的好地方,那里的葡萄干非常有名,从而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与新疆有关的资料,新疆的风土人情图片。
2、葡萄干。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捧出葡萄干。
(1)分给同学尝一尝。
(2)师:味道好吗?大家知道是哪里出产的葡萄干吗?(新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去了解葡萄干的生产情况。
(3)说说你了解的新疆。
反馈搜集的资料。
(4)出示地图。
认识新疆。
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找出要求认识的字,你最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标明自然段。
3、分组认读生字,说说识字方法。
4、学生反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5、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卡片开火车。
6、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7、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
作业: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
认读生字词语,开火车。
二、感悟朗读。
1、自由读课文,完成练习:葡萄沟在()。
葡萄种在()。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有的运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3、学生反馈,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教师适时指导。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
三、分组讨论。
1、大家学了课文,你认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产?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四、有谁能跳一段新疆舞。
五、齐读课文。
作业:请你当小导游向家里人介绍葡萄沟。
2016-2017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吐鲁番的葡萄沟》优秀学案(精品)

《吐鲁番的葡萄沟》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沟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
2.感受课文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
二、预习过程
搜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注意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3.再读课文,思考每段各写了些什么,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感受独特。
1.分组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也可按课文描写顺序来自学。
读后小组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也交流学习所获。
2.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1)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的原因是什么呢?
(2)葡萄是吐鲁番的特产,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
用“
”画出作者描写葡萄藤的句子。
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绿玛瑙”代指什么?
(3)这一段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理解。
(4)葡萄沟在人们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
(三)升华
1.回忆吐鲁番的葡萄沟的独特之处。
2.品读文中的优美词句,选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3.今天的“旅游”到此结束了,请同学们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4.我们的家乡也是个好地方,希望同学们课后去问一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家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_1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
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
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
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第1自然段亦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
教学难点:背诵第2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
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段,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
3.正确的朗读课文。
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读题。
提出预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①仔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②交流讨论。
要点: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读准生字,给正确的读音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吐鲁番的葡萄沟
教材分析:
全文共分6段,第一段介绍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的的原因。
第二段写竟如吐鲁番,在庄园沿途看见了许多石砌的房子,估计与葡萄有联系。
第三段写一路颠簸,我终于见到了壮观的、望不到边的绿色长廊。
第四段具体介绍葡萄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
第五段写我们参观了农舍,解开了“葡萄晾房”的秘密。
第六段讲我种的葡萄与葡萄沟的葡萄有着天壤之别。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沟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
2、感受课文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葡萄沟美好在哪里,它有哪些独特之处。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包葡萄干)同学们,这是什么?关于它你能说些什么?
2、新疆有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它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
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3、你们想去吐鲁番的葡萄沟品尝美味的葡萄吗?想去,事先就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才行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葡萄沟的。
4、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吐鲁番的葡萄沟)
5、绕题质疑:对于吐鲁番的葡萄沟你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吐鲁番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葡萄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吐鲁番的葡萄什么样?葡萄干是如何制成的?
6、(出示)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读时标出容易读错的词语,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朗读。
(出示相关的词语)
二、解疑合探
吐鲁番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1、文中是怎样写的?
写吐鲁番:吐鲁番是一个盆地,低于海平面,气候干燥炎热,常年酷暑难耐,但紫外线不强。
千百年来,吐鲁番靠着著名的坎儿井饮水工程,将天山上融化的雪水从几十千米外的天山脚引到吐鲁番。
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的气候特征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吐鲁番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
(板书:气候特征地理位置)
文中提到了“坎儿井饮水工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出示相关的资料)
2、过渡:葡萄是吐鲁番的特产,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
1、交流画出的作者描写葡萄藤的句子。
“它们张开嫩绿的销售,轻轻地呵护着一串串的“绿玛瑙”。
“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葡萄藤对葡萄的爱护。
)玛瑙:一种玉石,“绿玛瑙”代指什么?(代指像玉石一样的绿葡萄。
)
2、天啊……这实在是……太壮观啦!“
这一段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些省略号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无比惊喜。
)为什么呢?(因为作者见到了壮观的、望不到边的绿色长廊,由此可知,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之多。
)(出示相关的图
片,让学生具体感知葡萄沟的葡萄之多)你能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先小组内试试吧。
看见如此多的葡萄。
葡萄沟在人们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从“葡萄的世界,绿色的海洋”可见葡萄园之大。
由此知道,葡萄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
其间流露出作者无比的惊喜与赞美。
(出示成串的,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葡萄沟的葡萄可爱、独特,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渡:新疆的葡萄真是让人一见就馋涎欲滴,可每一个种葡萄的人家建的小屋与这些可爱的葡萄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交流制作葡萄干的过程,了解晾房的作用。
(板书:葡萄干)现在你能看着老师手里的葡萄干,在说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吗?
3、参观了吐鲁番的葡萄沟,看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作者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想法”——出示最后一段,引领学生齐读。
看了作者的体会,我们肯定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参观感受,大家来谈一谈。
(学生自由交流感受,表达对葡萄沟的喜爱赞美。
)
(四)总结:吐鲁番的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机会去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尝那里出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三、质疑再探
今天的旅游到此结束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疑问,第二段提到了晾房,可为什么不在此说明晾房的作用,导游为何笑而不答?
四、拓展运用
1、同学们,吐鲁番的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我们的家乡也是个好地方,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去问一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家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请同学们像介绍葡萄一样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水果,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