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行知的做中学看小学科学课堂的发展-郑舟舟

合集下载

关注学生引领探究,陶行知思想对科学教学的影响

关注学生引领探究,陶行知思想对科学教学的影响

科学探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问题教育、活的教育,对科学课堂有重要影响。

科学课堂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提问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学生真正有自己的问题。

实验操作仅仅是通过感知获取直接经验,好奇心才能不断鞭策自己探究、学习,好奇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根本动力。

生活与科学密不可分,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的科学学习是终身的。

一、关注学生的提问在《学生需要更多探究自由》一文中谈到,“科学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往往不能倾听,经常一听而过,缺少思考和追问,而且更多的是想听到教师自己想要的问题。

”而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观点中第四点:“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

”如在我脑中敲响警钟,学生观察现象、发现不解、提出问题,哪怕问题十分浅显,也说明学生在思考。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花》一课中,我跟学生一起辨认大家带来的几种花,然后出示问题:“以上节课学过的一朵花的四个结构为例,我们怎么研究这些花?”学生纷纷说出:“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可以先都观察最外侧的萼片,然后花瓣,然后雄蕊,最后观察雌蕊。

”。

借此我着重于一起观察几朵花的萼片和花瓣。

学生很快举起小手,“为什么我的花没有萼片和花瓣?”我让大家把书本翻到26页阅读第一自然段,了解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再给学生1分钟时间辨认自己的花是完全花还是不完全花。

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我发现我的花花瓣不一样,油菜花花瓣都能分开,迎春花花瓣基部连在一起,牵牛花花瓣只有完整的一片。

为什么花瓣都不一样?”这是我准备中没有想到的,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义,跟学生一起研究,查阅资料,最终找到了花瓣的分类:连合的花瓣和分离的花瓣。

二、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做中教,做中学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做中教,做中学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做中教,做中学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发表时间:2019-12-24T09:33:07.46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3卷第13期作者:邹婉婷[导读]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三大生活理念之一【摘要】“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三大生活理念之一,其多注重从现实生活出发,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继而真正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充分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价值与快乐,最终践行“做”的行为。

为此,本文就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合理科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启蒙开发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小学生科学、系统学习语文知识第一步。

那如何促使小学生更好学习进步,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我认为立足教材联系实际尤为关键。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做中教、做中学,教师教学方法要依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学生学习方法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由此,“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广大教师应积极更新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善于通过多元途径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促使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取得质的飞跃,实现多赢。

一、“教学做合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虽对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起着重要促使作用,但由于受长时间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个别教师教学仍无法更好的掌握“教学做合一”思想,课堂教学氛围依旧枯燥乏味,无法很好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首先,语文课堂依旧以教师讲课为主。

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无法顾及全部学生,所以在某一教学环节教师主要会随机抽选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只要这几个学生回答较好,便可继续讲课,直到完成本课堂教学目标。

由此,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课,无法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与探究时间,就使得学生学习逐渐丧失“学”的兴趣,课堂教学成效低下。

浅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思想,这一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出发,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陶行知认为,教育是要将教和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学习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他主张“教学做合一”,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教学和学习相结合,使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实现最佳的效果。

这种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二、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以生活为教材陶行知强调以生活为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学也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选择生活中的故事、材料或者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以生活为教材,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周记,描述自己每周的学习和生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

2. 教学内容多样化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即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教学,比如通过故事、诗歌、歌曲等形式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语文知识。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比如通过漫画、影视作品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视听中感受语文魅力。

3. 注重语文实践陶行知认为,教育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教学也应重视实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表演、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实践语文知识,加强语文技能训练。

比如可以请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2020112No.22 2020摘要: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只有实现创造教育,加速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能真正提升国民的创造力。

而小学教育是整体教育的基础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创造教育,又如何规范实施创造教育,是当前每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为我国的创造教育指明了方向。

文章就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展开全面分析和论述,旨在为小学创造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有效推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教育思想 小学教育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李英明(广东省中山市西区昌平小学 528400)陶行知先生是杰出的教育家,也是创造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开拓者,创造教育思想是其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小学教育阶段,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创造教育思想融会贯通,真正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贯彻素质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文章主要对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思考,为小学创造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概述1.创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先生曾说:“手脑一块儿干,是创造力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创造教育最本质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行为和思维得到有效统一,从而迸发创造力。

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偏颇一方,而懈怠另一方,这会对教育造成一定限制。

只有手脑并重,才能真正发挥价值,有效提升创造力。

这才是创造教育的真正目的。

2.创造教育的手段在小学教育中,创造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创造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而学生在进行创造的过程中,除了要有灵活的头脑,还要有充足的时间。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要实现学生的创造力解放,主要有六方面,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去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给他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对大自然、大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解放儿童的嘴,让他有说的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扩大他认识的眼界;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从容地消化所学的知识,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地去创造”。

浅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家,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理念的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从理解陶行知的思想、以学生为核心、个性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方法。

通过结合陶行知的思想,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并培养其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

这不仅符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也符合当今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

【关键词】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 教学设计, 学习兴趣, 动力, 综合能力, 启示, 结论.1. 引言1.1 陶行知及其“教学做合一”思想陶行知(1891-1946),字懋中,号庵堂,江苏常州人。

他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民主战士,被誉为“中国教育界的泰斗”,“中国近代教育有史以来最大的改革者之一”,“近现代最有影响的教育家”。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张“教学做合一”,即把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主张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特点,以学生的个性和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他认为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体现了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一直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做合一”等教学思想。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其对早期中国的基础教育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仍旧适应于当前的教学领域。

所以文章主要分析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应用“教学做合一”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教学做合一”思想与现代教育的融合,推动现代化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改革进程。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小学科学;有效策略新课改内容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堂应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水平与综合能力。

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探究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设置探究性的科学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与探究,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这就需要小学科学教师明确掌握小学科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实际与学生能力来探究在课堂中应用“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1.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1教师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部分学校的科学教学中,教师们过于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生们熟练掌握知识点,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感到知识的枯燥乏味,逐渐的厌烦了这种学习方式,因此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也在无形之中形成了巨大的阻力,造成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低。

1.2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方式也在逐步进行改革。

在小学大多数老师为了适应这种改革,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但是,某些老师过度的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忽略了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虽然丰富了课堂内容,但却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浅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浅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各位老师:下午好,在这里首先感谢领导给我们搭建“读书交流会”的平台,丰富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接下来我就谈谈:读“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点滴收获: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合理用好教材,使数学内容生活化例如:教学《人体中的比》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回家量自己的头长、腿长、身高,将各种数据统计到一张纸上,利用学生整理的数据教学比的意义,教学中,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测量数据,从中选取一名同学的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自主提出问题,有的同学提出求和的问题,有的提出求差的问题还有的提出求倍数的问题,在解决倍数问题时引出所要学的新知识---比。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人体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但其中却隐藏着比的奥秘却不为学生所知,正是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去。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所以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学生创新的广阔天地。

学习了比及黄金比学生进行了一些有创意的小设计,设计精美的手提包、漂亮的卡纸小餐桌;学习了统计知识和百分比应用题,可以去统计本校学生人数以及男女生比例;学习了有关“圆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解决学校的近似半圆形花坛的面积。

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提倡让学生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圆的面积的意义学生已经理解,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学生有了探索直线图形面积的经验,大部分学生想到要把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研究圆的面积,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圆形纸片做学具,在教师的指导下,同桌两人合作,把自己准备的圆形纸片等分成若干个小扇形,来求圆的面积,有的小组将圆8 等分,有的16等分,有的24 等分,只要学生等分的是偶数份就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同桌合作将若干小扇形进行拼摆,并将各小组拼成的图形加以比较,使学生看到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近似于长方形,在剪拼的过程中,学生得知圆的面积就是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陶行知思想对科学课堂的影响

陶行知思想对科学课堂的影响

陶行知思想对科学课堂的影响“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所以陶先生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过程只有做到三者的合一,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

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上真正实现“做中学”呢?下面,就以我的课堂为实例,来说一说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做法。

一、创设情境,提供给孩子“做”的机会如,在教学《设计种子发芽实验》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就“绿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这个问题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再加以归纳总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需要种到地里、需要合适的温度。

在明白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让学生做出思考和猜测,少浇一点水行不行呢?不种在土里行不行呢?让它受到光照行不行呢?温度低一点或放到冰箱的冷藏室能不能发芽呢?光、温度、水、土壤,这些条件可以改变吗?不同的猜测会引起矛盾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用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测。

科学探究活动就开始了。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积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并引导学生多思考,尽量使所提的问题和假设切中要害,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

二、实践探索,培养孩子“做”中学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靠别人哺育式地灌输的,而是要靠自己在观察实践中“悟”出来的。

刚开始观察时,学生免不了要胡想、胡说、胡干,但在观察活动中会慢慢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步骤,然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在第二节课的时,学生就兴奋地把自己种的发了芽的绿豆带到了课堂上。

我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有意指导学生观察已萌发的种子部位,提醒他们注意还有没有其他颜色,这时学生看到除了白色,还有淡绿色的东西连着。

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培养中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

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培养中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

三、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启示
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陶 行知教育思想的启示:
1、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种植活动中,我们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他们了解到植物的生 长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了解。
在幼儿园的种植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大班幼儿的科学 探究能力:
1、观察与记录: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鼓励他们用图画、文字 等方式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观察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 力。
2、实验与探究:通过设计小实验,让幼儿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例如,通 过对比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和环境因素。
3、讨论与交流:鼓励幼儿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 的发现和想法。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 队意识。
4、总结与反思: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总结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并 反思自己在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3)趣味性:为幼儿提供的探究活动要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 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2、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提出问 题
在中班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可以通 过以下方法实现:
(1)观察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鼓励幼儿提 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
2、教学做合一:以教师为主导, 以幼儿为主体,共同探究问题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强调了教学与做的结合,即教师与幼儿在做的过 程中共同探究问题。在中班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设计适合幼儿参与的探究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思考和发现。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⑩华 中师范大 学教育 学院 张万红 申国 昌
陶 行 知 的生 活 教 育 思 想 一直 被 视 为 中国 土生 土 长 的教育 理论 和实践 经典 , 然而 其 教学 做合 一 的教 学方 法 作 为一 条 主 线 始终 贯 穿 于 陶行 知 一 生 从 事 的教 育 理 论
主义和谐社会 的大事。 希望通过本文 的研究 , 能为早 日实施免费基础教育献计献策 。
育 出版 社 , 2 0 0 8 .
完善的过程 , 使得其 内涵更寓意深远。其 中它的内涵主
要包 括教 的方法 、 学 的方法 、 做 的方法 三 个方 面 , 但 是 教 和学 的方 法都 要 以做 的 方法 为依 据 , 其中“ 做” 是 在 劳力
上劳心 , 含有行动 、 思想、 新价值产生三方面的特征 。教 学做合一是教育法更是生活法 , 其若被分解来看 , 其间
和实践当中。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教学方法对当前我 国
的中小学 教学 改革 以深 刻 的启示 。

及启 示. 基础教 育参考 , 2 0 0 5 ( 9 ) . [ 4 ] 孙智明. 免 费义务教 育实施路 经研 究. 长沙:
湖 南师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0 0 6 . 【 5 】 张治会, 欧 阳小聘. 免 费义务教 育与和谐社
参 考文献 [ 1 】 王策三 , 孙喜 亭 , 刘硕 . 基础教 育改革论. 北
京: 知 识 产 权 出版 社 , 2 0 0 5 .
[ 2 ]国家教 育行政 学院. 基础教 育 : 政 策与制度 热点. 济南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2 0 0 5 . 【 3 】 胡苹.韩 国义务教 育财政经 费投入 的经验

: 造后 便坚 定不 移 地推 行 “ 小 先生 制 ” 。 因为 这 一 制 度 定 要 边 教边 学 , 这样 才 能 做 到 “ 学而不厌 , 诲 人 不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进 入瓶内的水与燃烧用去 的一部分空气 ( 氧气) 的量不相符 , 因
此, 产 生 了质 疑 , 提 出 问题 。 为 了给 学 生 的 活 动 留有 充 分 的 余 地 , 让 他 们 有 机 会 选 择感 兴趣 的探 究 问题 ,应 鼓 励 他 们 从 探 究 的过
程 中 生 发新 的 问题 并 发 表 自己 的 独 立 见 解 ,笔 者就 特 别 安 排 一
情况灵活组织活动 : 如观 看 科 教 影 片 ; 参 观 科 技 馆所 。 再 如 , 让 学 生 设 计 科 技 板 报 。老 师 指 导 课 代 表 做 选 题 计 划 , 并 注意 板 报
撑, 动手 “ 做” 能 丰 富 孩 子 的感 性 认 识 , 建立 清晰的表象 , 是 理 性
认识的基础 . 因此 . “ 做” 是孩子获取知识 、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一 种 重要方法。 新教 材 在 这 方 面 为 孩 子 提供 了大 量 的操 作 机会 , 通 过 看一看 、 比一 比 、 量一量 、 听一听 、 闻一闻等方式来获取 知识 、 解

本、 走 出 书斋 , 走 向更 广 阔 的知 识 天 地 。在 实践 考 察 中, 训 练 创 新 思维, 提 高 了 学 生 创 新 思 维 能 力 和实 践 考 察 能 力 . 使 陶行 知 “ 教 人求真 , 学做 真 人 ” 的教 育 落 到 了实 处 , 深 化 了素 质教 育 。 如 教 学 《 空 气 的 成 分》 时, 学生发现各组进入瓶内的水量各不相同 , 而 且
第1 2卷 第 1 0期
V o 1 . 1 2 N o . 1 0
读 与 写 杂 志 Re ad an d W r i t e Pc r i Od i c a l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1. 引言1.1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陶行知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教学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他主张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和需求,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成为了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情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与老师之间的亲近性和信任度。

通过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可以让小学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1.2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情感、思维、创造力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独立。

而且,语文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历史、人文等领域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语文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工作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更加需要重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只有通过优质的语文教育,学生才能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理论基础陶行知强调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他认为,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该理念强调
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也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
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和创造力。

“教学做合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传统的语文教
学往往以文本阅读、背诵为主,孩子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式,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所学的知识。

在教授一篇古
诗文时,可以安排学生去实地观察风景、感受自然气息,然后通过描写和创作来表达自己
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培养了学生
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做合一”还需要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
者的角色,而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模式下,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通过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
创造力。

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还需要注重培
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
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竞争。

浅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教育家,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强调学校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让教育融入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应用进来呢?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来进行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

陶行知认为,学生的学习应当围绕他们的生活经验展开,这样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诗歌和课文,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思考和感受身边的人和事物。

在教学《柳宗元》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古代故事、观赏唐诗宋词,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对柳宗元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与之相关的例子,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学习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中理解知识,通过亲身参与,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古诗三首》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分组朗诵古诗,制作相关的手工作品,通过这些活动,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陶行知强调教育应当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好朋友、知心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自信心。

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谈谈自己小时候迷路的经历,再与课文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情感上更有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发展学生的特长。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做中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做中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 键 词 :小 学 科 学 ;做 中意 义 的 学 科,开 展“做 中 学”,符合小学学科 的 特 点,也 遵 循 学 生 的 好 动 的 身 心 特 征。 教学实践也表明,小学科学教学中,“做”是 最 好 的 学 习 途 径,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科 学 探 究 的 精 神。 要 教 师 进一步的研究与 拓 展,以 学 生 为 主 体,展 开 教 学 改 革。 小 学 科学教学中 ,如何有效开展“做”的活 动,发 挥“做”的 大 作 用, 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提高课堂质量,笔 者 认 为,不 妨 从 下 面 几个方面着手。 一 、巧 设 探 究 问 题 ,让 学 生 带 着 问 题 “做 ”
能让它们发出声音?让学生在桌面上 敲 几 下、在 门 上 用 手 中 的书本、直尺等敲一敲、听一听……这 样,孩 子 们 边 思 边 想 边 做,以“玩”和“乐”为主要形式,以“做 中 学”为 主 要 目 的,培 养 学 生 的 积 极 参 与 的 意 识 ,科 学 课 堂 不 再 沉 闷 。
再如,《灯泡亮了》的 教 学 时,教 师 除 了 让 学 生 让 “灯 泡 ” 亮起来,还可以开展 小 活 动,让 学 生 “玩 中 学 ”“学 中 乐 ”。 如 提 出 探 讨 性 的 问 题 :你 打 算 选 择 哪 些 材 料,并 设 计 线 路 图, “点亮”小灯泡?学 生 自 主 或 者 小 组 合 作,通 过 用 导 线、小 灯 泡 、电池等连一连 等 方 法,让 小 灯 泡 亮 起 来,这 个 活 动,培 养 学生动手、动脑的活 动,也 促 学 生 “学 中 做 ”“做 中 乐 ”。 为 了 提高学生的“玩乐”的积极性,教师可以 激 发 学 生 的 参 与 的 积 极性,教师可以提出 更 加 趣 味 性 的 问 题:怎 样 让 两 个 灯 泡 同 时“亮”起来?这样的活动,更促学生 动 起 来,提 高 操 作 能 力, 发 展 思 维 能 力 ,促 学 生 探 究 学 习 。 三 、设 计 合 作 “做 ”的 活 动 ,培 养 学 生 合 作 探 究 能 力

陶行知“教学做”理论 在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学做”理论 在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学做”理论在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吴益青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年第08期小学科学教育离不开科学实验,许多教学内容都需要在科学实验中,由学生亲自操作、亲身体验之后才能实现知识的学习。

因此“教学做”“做中学”日渐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方式。

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学做”似乎脱离其目标,变成了“教中学”,虽有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但却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对此,结合陶行知理论,本文提出“教学做”在小学中年级科学实验中的应用策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科学训练,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经验,形成科学价值观。

有鉴于小学科学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提升教学质量必须重视科学实验,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体验科学实验的价值,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陶行知理论与“教学做”的内涵与应用现状(一)陶行知理论与“教学做”的内涵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代教育家曾经师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知行合一”,“行是知之始,知识行之成”,这些“教学做”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我国教育界。

“知行合一”也就成为其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做”即是指教学中要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中探索知识,检验真理,进而改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知识学习到行为能力的升华,促进实践能力提升。

(二)“教学做”在小学实验课中的应用现状具体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做”几乎成为小学实验课教学教师的共识。

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些许不足。

首先“教学做”实验教学中应用模式较为僵化。

例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许多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项目可以用多媒体、视频等来代替,教师只需要根据实验流程来讲解知识即可。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对实验教学停留在简单的记忆中,并没有激发学生参与的好奇心与兴趣,直接影响科学素养的提升。

其次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过于被动,影响“教学做”成效。

浅议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做中学”

浅议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做中学”
课程 教 育研 究
教学方法
浅议小 学科 学课 堂教 学 中的 “ 做 中学"
张永 山 ( 辽宁省 大连市普 兰店 区皮 口中心小学 辽 宁 大连
1 1 6 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新课标指 出: 科学课堂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实验来激 发 学生 的科学探 究能力。本文就小学科学课 堂教 学活动设计,如何 能让 学生在 “ 做 中学 ” ,进行阐述, 旨 在全 面提 高小学生科学 学科的核心素养。 【 关键词 】 小学科学课 课 堂教学 活动设计 做 中学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3 .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3 0 8 9( 2 0 1 6 ) 3 5 0 1 7 6 — 0 1


三 、设计课堂游戏让学生在 “ 做中学” 中国现代 著名 学生教育 家陈鹤琴 曾说过 : “ 游戏是人 生不 可缺 少的活动 ,不管年龄性, 5 - ,- & - 4 f ] 总是喜欢游戏的 ; 而严谨 的小学科 学学习能够似 游戏一样诱人 ,那 么孩子们势必会 乐此 不疲地陶醉其 中,徜徉 于迷人的游戏化 的科学海洋之 中,他们 的身心情智必将 自然和谐地得以发展 。 饿 在教学“ 植物和我们 ” 课时,围绕 “ 识别我们食用的是植物 的哪个部分”这个 内容 教学 。为 了 让 学生进一步巩 固对植物的各部分的认识 ,并将食 物与植物 建立对应关系,我通过角色扮演的小游戏来 实现教学 目标 。我让学生将教室布置成菜市场,并让他们 自带植物 ,扮 演卖菜与卖菜的角色,然后互相探讨,我们平时都吃 了植物的 哪部分。我通过这种角 色 扮演游戏,逐 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 们食用的是植物的哪个部分 ,而且根据 已有经验将食 物与植物 建立 了对应关系,为感受植物与人类的密切 关系埋下伏笔 。趣 味教学法改变 了 传统教 学的满堂灌式教 学, 使课 堂充满趣味性 , 学生 乐学 ,都主动地参与到课 堂教学中。通过趣味性教 学,教 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 欢乐,课堂教学效率 大大提 高。以上只 是我对趣味性教 学的看 法和 一些尝试 ,只是一 些浅显 的认识 。 通过趣味性教 学提 高 课 堂效率还需我们 广大教师积极探 索。 四 、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 “ 做中学” 多 媒 体技 术应用于科学教学 ,使抽 象的问题直观化 ,符合 小学生的认 识特点 小学 《 科学课 》是一 门科 学启 蒙性学科。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陈恒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10期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教学做合一”是教学理论的精髓,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它以实际生活为落脚点,突出“做”为中心。

它打破传统教育教和学都与“做”脱离,重知轻行,手脑两分,“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的教育观念,集中体现了教与学、行与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尤其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之间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小学科学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18-02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其中“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其中“做”是教和学的中心,便也是教育的中心,同时“做”也是立足点,以“做”来解决人生,但又不只剩下“做”字。

“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譬如游泳,学游泳时,就需在水里学。

若不下水,只是一味的在岸上读有关游泳的书籍,学做游泳的动作,就算学了一辈子,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

所以真正的教学应当“教学做合一”。

1 在做中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他说“:事情怎么做便应怎么学,怎么学便应怎么教。

教而不做,不可以算是教;学而不做,不可以算是学。

教和学都应以做为中心。

“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

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让陶行知思想在科学课堂绽放“生命”异彩--陶行知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让陶行知思想在科学课堂绽放“生命”异彩--陶行知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让陶行知思想在科学课堂绽放“生命”异彩--陶行知理念在小
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金小燕
【期刊名称】《小学科学(教师版)》
【年(卷),期】2014(000)011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金小燕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江苏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实作基、融情蕴趣——让生命在阅读教学中绽放异彩 [J], 蔺蓉
2.践行陶行知思想,让“养植”活动绽放异彩 [J], 金丽婷
3.让“陶”花在幼儿教学中绽放——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 [J], 顾菁菁
4.触摸语言,绽放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以陶行知思想细品《西门豹治邺》 [J], 皮文彬
5.让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J], 张瑞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陶行知的做中学看小学科学课堂的发展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郑舟舟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是陶行知先生对于“教学做合一”的具体说明。

“做中学,做中教”则说明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陶先生课程方法观的生动写照。

对于小学科学而言,做中学不仅是对陶先生理论的很好实施,同时也是进入新课程后,小学科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做中学”科学教育中的学生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一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学生学得如何。

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

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所以,当学生处身于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就会呈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
1.探究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表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当教师再现一个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或提出一个问题以引入课题时,学生常常表现出强烈学习的愿望,学生略经思考首先用语言或行动发表看法,即聚焦于这些课题中所包含的令其感兴趣的方面,逐步明确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来确立要研究的目标。

如:教学“鱼”这一课例时,当教师将鱼展示在学生桌上问:“你们看看面前的鱼,可以发现什么?”学生马上就观察起鱼来。

他们有的用小手去拨弄,有的小声议论。

教师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倾听他们的议论:“鱼是怎样游动的?”“鱼睡觉时是躺着还是立在中?“鱼靠什么立在水中?”“如果将鱼的腮夹注,它会像人被捏
住鼻子一样用嘴呼吸吗?”“鱼喜欢吃什么?……当老师将孩子们的问题汇总后,每个孩子很快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并寻求志趣相同的同伴一起合作研究。

2.自己设计并实施探究活动目标一旦确立,教师便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

因为在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若有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从而作出自己认为合理的推论。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制订方案并设计实验来检验、拓展和修正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坐等别人的指导。

在探究中,学生细心操作、观察、测量并记录,无形中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

如:教学“盐水和水”这一课例时,学生说可以通过测量水温的方法区别水和盐水。

他们认为水的沸点100℃,但是盐水的沸点应该高于100℃,因为他们曾经测过糖水的沸点就是高于100℃,由此推断盐水的沸点也可能高于l00℃。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水和盐水的沸点进行了实际的测量,结果发现温度分别是100℃和107℃。

学生结合已学的水的沸点温度和这一实测结果可以确定沸点是100℃的是水,即将水与盐水区别开来。

还有的学生通过上网查询有关资料更进一步肯定了自己的推论。

二、做中学科学教育中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倡导做中学,做中教这个“做”,不是盲行盲动的做,也不是胡思乱想的做。

他说:“‘做’字在晓庄有一个特别定义,这个定义便是劳力上劳心。

单纯的劳动,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

所以在“做中学”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工作的重点由过去的直接灌输转向为引导、推动和评价。

教师的教学思想不教学生,而是让学生学。

1.教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友持者
创建适宜的科学探究环境是维持科学课堂探究的必备条件之一。

教师在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①提供探究材料
“动手做”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和一些回收物资就足够了。

要进行的实验也很简单,不需要任何特别的技术知识。

建构主义强调在学习中应让学习者试着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

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考的对象不可能达到科学家那样高深,但在学习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却是一样的。

因此,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最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现象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

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比如,在学生学习“在什么温度出现霜”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金属冰盒,冰盒外有一层薄霜。

教师问孩子:你们在盆外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孩子从教师提供的训上产生问题“霜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温度下会出现霜?”围绕这些问题学生将展开探究活动。

②保障探究时间
在激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孩子们一旦被要求“动手做”时,课堂就像一个小小的实验室,科学研究和小学生们设计并完成的实验比起读书本需要更多的时间,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孩子需要时间去理解和学习。

例如在教学“水的变化”案例时,首先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经历,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谈一谈“自然界中哪些现象与水有关”,并利用课件带学生进行一次欣赏和情感的体验;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他们好奇的天性帮助学生确定研究的目标。

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
后,学生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

学生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通过讨论了解不同形态的水形成的时间、原因和所观察到的现象;这样就为后面实验时的讨论做好了铺垫,当学生了解了这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后,就能比较顺利地设计出实验计划。

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使每个小组进一步完善他们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倾听。

实验过程中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根据尝试后的结果,学生还需准备自己在小组中要交流的信息。

最后,通过交流讨论,一方面需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理解他人的想法,并不断反思与改进。

对正确的需举出证据并阐述理由,对错误的需要找出错误的原因,以帮助学生明确所学的知识,“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自然界中的水变化而来的”。

这些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必要环节,若无时间上充足的保障,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

③布置探究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空间上的便利。

这里的空间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编排座位,每个孩子被安排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努力去理解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材料,这使得学习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的活动。

现在我们从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把孩子们编排成一些工作小组,形成探究群体,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是随着小组人数的扩大而减少的。

孩子们十分乐于彼此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从而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2.教师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引导者
有些人认为:既然“做中学”学习注重方法的学习、过程的做。

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教视就不必介入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状态;至多
在开始阶做个引路者,中间的准备阶段尤其是研究实践阶段不必参与其中,教师们只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记录来评定学生能力与活动态度即可。

然而学习内容是通过教师、学生与学习探究对象三者之间交互作用而实现,三者不能或缺。

在学习中,尽管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但是教师仍有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适当帮助、适时调控。

教师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

依据具体问题的特质,依据活动情境的特点,把握辅导介入的“度”。

既帮助学习者克服困难,又预留能力主动发展的空间。

一位学生曾这样说过,用“做中学”的方式学习科学,就像做游戏,但却是很难做的游戏。

对于一个只有战胜困难才能获胜的游戏,需要全神贯注和集中精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孩子“动”起来,并引导他们观察和发现,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动手解决问题,为探索铺路搭桥,促进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

这样孩子们就能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开展探究活动、搜集解释证据,最终形成结论。

在刚开始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教师就像一位引路人,不断地给孩子指示,直到他们可以独立地开展探究为止。

在陶行知先生“做中学”教学理论的科学课堂中,我们要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记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分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让孩子出人意料融入科学探究的情境之中,去感受科学学习的魅力,真正与科学学习零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