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导学案

合集下载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导学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导学案
,或,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也就全等了。
4.“HL”定理的应用:
四、问题解决:(10)
教学反思:
土城子中学____八_年级____数学__(学科)导学方案
课题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课型
问题解决课
总课时数
15
授课日期
9.16
第3周第5课时
主备教师
张晓梅
课前准备
导学单教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HL”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能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解决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观察等过,探索,归纳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在具体应用中感悟。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比较,在探索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
重点
知道“HL”定理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
探究,展示
难点
用“HL”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
关键
掌握方法
导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回顾:(2分钟)
1.简写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组内口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内容。
二、问题情景:(3分钟)
1、导入新课、呈现目标。
2.、预习交流。
三、问题探究:(20分钟)
(一)走进文本,阅读教材41页----------42页教材内容。
(二)问题探究
1、已知Rt△ABC,画Rt△AˊBˊCˊ,使BˊCˊ=BC,
AˊBˊ= AB,
方法步骤:(1)画∠M CˊN=90°
(2)在射线上取BˊCˊ=。
(3)以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交射线
CˊN于点。
(4)连接。
2、由1可以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

(可以简写为“”或“”)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二、教学流程安排
序号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回顾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概念,承上启下。通过创设问题 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 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 索的氛围。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相互交流,从而获得新知, 增强了动手能力, 明确判定三角形全等需要的三个条件。
5.如图,已知∠AOB,求作: AO B ,使 AO B =∠AOB.
三、课堂训练 1.如图,已知 AC=FE、BC=DE,点 A、D、B、F 在一条直线上, AD=FB. 要用 “边边边” 证明△ABC≌△FDE, 除了已知中的 AC=FE, BC=DE 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
学生归纳本节课的收获。
通过归纳、 比较, 学 生系统的掌握所学 知识。
五、作业设计 1.教材习题 12.2 第 1 题; 教师设计作业,使学生巩固深 化本节知识 (1)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BE=CE,则由“SSS” 2.补充作业: 可以判定( ) A.△ABD≌△ACD C.△ABE≌△ACE B.△BDE≌△CDE D.以上都不对 巩固所学知识, 形成 一定的数学能力
A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证明过程, 同时板书.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 应用的广泛性.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情况及应用能 力, 初步体验成功的 喜悦. 规范证明题的书写 过程. 通过学习已知角的 画法, 拓展 “边边边” 公理 的应用。
B
D
C
学生讨论尺规作图,作一个角 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分组学习作图法。
(2)已知:如图,AC=BD,AD=BC,求证:∠D=∠C.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时1“边边边SSS”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时1“边边边SSS”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课时1 “边边边(SSS)”【知识与技能】(1)明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三个条件.(2)掌握“边边边(SSS)"条件的内容。

(3)能初步运用“边边边(SSS)”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4)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判定过程,以观察思考,动手画图,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SSS)”判定方法.运用“边边边(SSS)”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

多媒体课件.教师引入:如图12-2—1,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请仔细观察,△ABC与△A′B′C′全等吗?你们是如何判断的?学生各抒己见,如动手用纸剪下一个三角形,将剪下的三角形叠到另一个三角形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重合;测量两个三角形的所有边与角,观察是否有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

探究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提出:(1)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三角形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如果给出两个条件呢?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学生讨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然后按照下面的条件画一画:①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30°,一条边是3 cm;②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50°;③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 4 cm和6 cm.学生分组讨论、画图、探索、归纳,最后以组为单位展示结果.结果展示:(1)只给定一条边时,如图12-2—2。

只给定一个角时,如图12-2-3.(2)给出的两个条件: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如图12-2—4。

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

教师提出: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情况吗?(三条边,两条边和一个角,一条边和两个角,三个角)在刚才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已知三个内角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索其余的三种情况.(这节课只讨论第一种情况)探究2:“边边边(SSS)”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活动:1。

12.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教案)

12.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SAS全等判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SAS全等判定的基本概念。SAS即“边角边”,当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和它们夹的角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判定方法是几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将看到SAS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举例解释:
-例如,给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部分元素相等,但不满足SAS条件,如只有两边相等。此时,教师需引导学生识别这种情况并不满足SAS判定,不能直接得出全等的结论。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识别出已知的SAS条件,再进行判定。如在一个多边形内,已知两条边和一个角,教师需引导学生如何找出第三条边,以形成SAS条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相同的情况?”比如,在拼接图形或制作模型时,我们需要确认两个三角形的尺寸和形状是否一致。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奥秘。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导学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导学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导学案责任学校:方屯中学责任教师:李曾才一、学习目标1、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并能灵活选择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 极度热情、高度责任、自动自发、享受成功。

二、预习内容自学课本42页完成下列问题:三、合作学习1、复习引入(学生合作(二)精练,教师积极参与)(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如图,Rt△ABC中,直角边是、,斜边是(3)、如图,AB⊥BE于B,DE⊥BE于E,①若∠A=∠D,AB=DE,则△ABC与△DEF(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②若∠A=∠D,BC=EF,则△ABC与△DEF根据③若AB=DE,BC=EF,则△ABC与△DEF根据④若AB=DE,BC=EF,AC=DF则△ABC与△DEF根据2、动手操作。

你能画一个斜边为5cm,一直角边为3cm的直角三角形吗?(1) 把三角形剪下与同桌比较,观察两三角形是否能够完全重合?(2)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DCBA(3)用数学语言表述上面的判定方法 在Rt △ABC 和Rt '''A B C ∆中,∵BC AB=⎧⎨⎩∴Rt △ABC ≌Rt △(5)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 “ ”、“ ”、 “ ”、 “ ”、 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方法 “ ”四、(一)精练练习1;如图,AC =AD ,∠C ,∠D 是直角,将上述条件标注在 图中,你能说明BC 与BD 相等吗? 范例1如图,AC ⊥BC ,BD ⊥AD , AC=BD 。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使△ABC≌△DEF.全等的 ,使△ABC≌△DEF.全等的 ,使△ABC≌△DEF.全等的 ,使△ABC≌△DEF.全等的 ,使△ABC≌△DEF.全等的
小组交流:你们添加的条件都一样吗?同一个问题,大家都有哪些添加的方式?请 整理一下,做好展示的准备. ㈡思考: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发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除直角外,其他 要满足的条件有一定的规律吗?有的话,规律是什么? 小结:
A1
A
BC B ' C ' ∵ AB
∴Rt△ABC≌Rt△ ﹙ ﹚
C B C1 B1
2、课本 43 页方框中的练习 1 统一读题,审题,后独立完成书写过程.(学生板演) 3、板演后,集体检查,纠错,评价. 四、小结与作业 五、教后反思:
奋斗的青春很美很美,拼搏的时光最真最真
2
奋斗的青春很美很美,拼搏的时光最真最真
1
延安市实验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数学导学案
二、探究案
问题: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吗? 我们应该经历(1) ,(2) ,(3)观察是否能够完全 ,的 探索过程. (1)画图:(学生板演) 已知:如图Rt△ABC,∠C =90°, 求作:Rt△ A ' B ' C ' , 使 C ' =90°, A ' B ' =AB, B ' C ' =BC 作法:
三、训练案
1、阅读课本 42 页例 1.回答: (1)应用 HL 判定三角形的书写过程与前面学习的四种方法的书写有何不同? ①需强调 , ②大括号里的条件 . (2)应用 HL 判定三角形的书写过程与前面学习的四种方法的书写有何相同? 小结:用数学语言表述 HL 的判定过程: 如图,在 Rt△ABC 和 Rt A ' B ' C二数学导学案

12.2《全等三角形》判定 (胖瘦模型)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全等三角形》判定 (胖瘦模型)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全等三角形》判定(胖瘦模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入胖瘦模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学会利用胖瘦模型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判断辨析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将一张纸对折,然后剪出一个形状,然后再将原始纸展开,剪出的形状能否与原始纸相重合?2. 引入胖瘦模型解释胖瘦模型的概念,即数量和位置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几何图形。

并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实物模型的制作,加深学生对胖瘦模型的理解。

3. 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展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在平面上,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相等,对应角度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部分(边和角)完全相等。

4. 胖瘦模型法判定全等三角形•胖模型法: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那么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瘦模型法: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那么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5. 综合应用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胖瘦模型法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示例题:已知△ABC中,∠B=∠D,AC=DF,BC=EF,判定△ABC≌△DEF。

解题步骤: - 根据已知条件,用瘦模型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是否相等。

- 验证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是否完全相等。

-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得出结论。

6. 拓展探索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寻更多的全等三角形,并通过比较发现和归纳全等三角形的其他判断方法。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知为了庆祝国庆节,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制作三角形彩旗(如图),那么,老师应提供多少个数据了,能保证同学们制作出来的三角形彩旗全等呢?一定要知道所有的边长和所有的角度吗?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探究一: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1)只给定一条边时:(2)只给定一个角时: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归纳,结果展示: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①三角形一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②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50°.③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4cm、6cm.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归纳,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结果展示: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探究二: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归纳:有四种可能.即:三内角、三条边、两边一内角、两内有一边.在刚才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三内角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索其余的三种情况.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例1: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例2:已知AC=FE,BC=DE,点A、D、B、F在直线上,AD=FB(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应该有AB=FD,只要AD=FB两边都加上DB即可得到AB=FD.”【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四、反馈练习,巩固深化1.如图,D、F是线段BC上的两点,AB=CE,AF=DE,要使△ABF≌△ECD ,还需要条件..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AB=CD,AD=BC, 则下列结论:①△ABC≌△CDB;②△ABC≌△CDA;③△ABD≌△CDB;④BA∥DC. 正确的个数是(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如图,AB=AE,A C=AD,BD=CE,求证:△ABC≌△AED.4.已知:如图,AC=FE,AD=FB,BC=DE.求证:(1)△ABC≌△FDE; (2) ∠C= ∠E.5.已知:如图,AD=BC,AC=BD.求证:∠C=∠D .(提示: 连结AB)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指导要点】回顾反思本节课重要知识,探究过程,并归纳方法和结论,并领悟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与规律.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43页习题12.2第1,2题.拓展提升如图,AB=AC,BD=CD,BH=CH,图中有几组全等的三角形?它们全等的条件是什么?【板书设计】边边边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边边”或“SSS”.2.“边边边”判定方法可用几何语言表示为:在△ABC和△A1B1C1中,∵⎩⎪⎨⎪⎧AB=A1B1,BC=B1C1,AC=A1C1,∴△ABC≌△A1B1C1(SSS).D COA B。

清远市师院附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边边边导学案新版新人教

清远市师院附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边边边导学案新版新人教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边边边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三条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那么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满足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学习目标:(1)通过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2)会运用“边边边”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的全等.3.学习重、难点:重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方法.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依据.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1:两个三角形的六个对应元素中满足一个或两个对应元素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探究2: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方法:按探究中的要求画三角形、剪三角形、重叠三角形,并观察归纳得出自己的结论.(4)探究提纲:动手画出符合给出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小组内比较一下,看画出的图形是否全等.a.小组长任意给出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小组的所有成员动手画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小组内比较一下,你们画出的图形一样吗?b.小组长任意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不能保证一定全等.c.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画画看有几种可能的情况.d.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cm、8cm、10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上面的操作,你得出的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2.自学:学生结合探究提纲进行探究式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学生对自学提纲中的a、b两种情形,能够很快得出不全等的结论,但对于自学参考提纲中的c情形,学生可以得出很多结论,因此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前提下,不要过多的停留在这个问题上,要迅速引导学生回到今天探讨的重点上.②差异指导: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类指导.(2)生助生: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小组之内需要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帮助.4.强化:(1)定理的文字表述: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定理的几何表述: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AC=DF,BC=EF,∴△ABC≌△DEF.(特别注意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36页例1到教材第37页探究3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思考回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4)自学参考提纲: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今天学习了什么方法?SSS②图中D是BC的中点,你可以得出哪个结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③你学会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格式了吗?④请仿照课本作图:已知∠AOB.a.求作:∠A′O′B′,使∠A′O′B′=∠AOB,认真阅读作法,理解什么是尺规作图?然后写出这样作图的理论依据.依据: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b.剪下△COD和△C′O′D′,重叠地放置在一起,看一看有什么结果?全等.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重点了解学生对证明的符号语言的运用及作图中的作法表述规范完整.②差异指导:a.指导学生的证明过程;b.纠正学生尺规作图的作法不当之处;c.引导说明每步作图的目的和依据.(2)生助生:对尺规作图的理论依据及规范操作进行交流,对困难学生予以帮助.4.强化:(1)结论、方法、要领:①用:“SS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②用“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表达格式.③符号“∵”“∴”表示的意义.④公共边是对应边.⑤等量的运用:等式性质.(2)练习:如图,A、D、B、F在一条直线上,BC=DE,AC=EF,BF=AD,求证:△ABC≌△FDE.证明:∵BF=AD,∴BF+BD=AD+DB,即DF=AB.在△ABC和△FDE中,BC=DE,AC=FE,AB=FD,∴△ABC=△FDE(SSS).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代表谈谈自己的收获或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收获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时应抓住以下重点:(1)分类问题:教师让学生从实践入手,给定三角形三边,学生在薄纸上画,然后小组的同学看所画三角形是否重合,探索归纳、形成结论.(2)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桥梁、铁塔、自行车的三角架等,从中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边边边”可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依据.(3)强调思路分析和书写规范.一、基础巩固(第1、2、3题每题10分,第4题20分,共50分)1.下面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正确的是(D)A.一条边对应相等B.两条边对应相等C.三个角对应相等D.三边对应相等2.如图,△ABC中,AB=AC,EB=EC,则由SSS可以判定(B)A.△ABD≌△ACDB.△ABE≌△ACEC.△BDE≌△CDED.以上答案都不对3.如图,AB=AC,EB=CD,要使△ABE≌△ACD,依据SSS,则还需要添加条件AE=AD.4.如图,AB=AD,CB=CD,△ABC 与△ADC全等吗?为什么?解:全等.∵AB=AD,CB=CD,AC=AC,∴△ABC≌△ADC(SSS).二、综合应用(每题15分,共30分)5.如图,C是AB的中点,AD=CE,CD=BE,求证△ACD≌△CBE 证明:∵C是AB的中点,∴AC=CB.在△ACD和△CBE中,AC=CB,AD=CE,CD=BE,∴△ACD≌△CBE(SSS).6.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D.证明:∵BE=CF,∴BE+EC=CF+EC,即BC=EF,在△ABC和△DEF中,AB=DE,AC=DF,BC=EF,∴△ABC≌△DEF(SSS).∴∠A=∠D.三、拓展延伸(20分)7.已知∠AOB,点C是OB边上的一点,用尺规作图,画出经过点C与OA平行的直线. 解:作图如图所示:作法:(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D,E;(2)以点C为圆心,OD长为半径画弧,交OB于点F;(3)以点F为圆心,DE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相交于点P;(4)过C,P两点作直线,直线CP即为要求作的直线.专题练习:图形的轴对称基础训练1.下列交通标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C)2.下列图形中,所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之和为(B)(第2题图)A. 13B. 11C. 10D. 83.民族图案是数学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下列图案中,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C)4.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左上角阴影部分是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正方形(简称格点正方形).若再作一个格点正方形,并涂上阴影,使这两个格点正方形无重叠面积,且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格点正方形的作法共有(C)(第4题图)A. 2种B. 3种C. 4种D. 5种5.如图,直线y=-33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把△AOB沿着直线AB翻折后得到△AO′B,则点O′的坐标是(A)(第5题图)A. (3,3)B. (3,3)C. (2,23)D. (23,4)6.若点A(m+2,3)与点B(-4,n+5)关于y轴对称,则m+n=__0__.(第7题图)7.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B边上,将△CBD沿CD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6°,则∠CDE=71°.8.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3,-1).(1)将△ABC沿y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坐标.(2)画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第8题图)解:(1)如解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点B1的坐标为(-2,-1).(2)如解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点C2的坐标为(1,1).(第8题图解)9.如图①,将矩形ABCD沿DE折叠,使顶点A落在DC上的点A′处,然后将矩形展平,沿EF折叠,使顶点A落在折痕DE上的点G处.再将矩形ABCD沿CE折叠,此时顶点B恰好落在DE上的点H处,如图②.(1)求证:EG=CH.(2)已知AF=2,求AD和AB的长.(第9题图)解:(1)证明:由折叠知AE =AD =EG ,BC =CH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D =BC , ∴EG =CH .(2)∵∠ADE =45°,∠FGE =∠A =90°,AF =2, ∴DG =FG =2,DF =2, ∴AD =AF +DF =2+2.由折叠知∠AEF =∠GEF ,∠BEC =∠HEC ,∴∠GEF +∠HEC =90°,∠AEF +∠BEC =90°, ∵∠AEF +∠AFE =90°, ∴∠BEC =∠AFE . 在△AEF 与△BCE 中, ⎩⎪⎨⎪⎧∠AFE =∠BEC ,∠A =∠B =90°,AE =BC ,∴△AEF ≌△BCE (AAS ), ∴AF =BE ,∴AB =AE +BE =22+2.拓展提高10.如图,∠3=30°,为了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那么击打白球时,必须保证∠1的度数为(C ),(第10题图))A. 30°B. 45°C. 60°D. 75°11.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垂直平分BD ,垂足为点E ,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C )(第11题图)A. AB =ADB. AC 平分∠BCDC. AB =BDD. △BEC ≌△DEC12.如图,在正方形方格中,阴影部分是涂黑7个小正方形所形成的图案,再将方格内空白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使得到的新图案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涂法有_3_种.(第12题图)13.如图,Rt△ABC中,∠ACB=90°,AC=3,BC=4,将边AC沿CE翻折,使点A落在AB上的点D处;再将边BC沿CF翻折,使点B落在CD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分别交于点E,F,则线段B′F的长为4 5.(第13题图)14.如图,MN是半径为1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点B为劣弧AN 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是2.(第14题图)15.在▱ABCD中,AB<BC,已知∠B=30°,AB=23,将△ABC沿AC翻折至△AB′C,使点B′落在▱ABCD所在的平面内,连结B′D.若△AB′D是直角三角形,则BC 的长为__4或6__.16.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8.把△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G,点E,F分别是C′D和BD上的点,线段EF交AD于点H,把△FDE沿EF折叠,使点D落在D′处,点D′恰好与点A重合.,(第16题图))(1)求证:△ABG≌△C′DG.(2)求tan∠ABG的值.(3)求EF的长.解:(1)证明:∵△BDC ′由△BDC 翻折而成,∴∠C =∠C ′=∠BAG =90°,C ′D =AB =CD ,∠BGA =∠DGC ′. 在△ABG 与△C ′DG 中,∵⎩⎪⎨⎪⎧∠BAG =∠C ′,∠AGB =∠C ′GD ,AB =C ′D ,∴△ABG ≌△C ′DG . (2)解:∵由(1)可知△ABG ≌△C ′DG ,∴GD =GB . 设AG =x ,则GB =GD =AD -AG =8-x .在Rt △ABG 中,∵AB 2+AG 2=BG 2,即62+x 2=(8-x )2,解得x =74,∴tan ∠ABG =AG AB =746=724. (3)解:∵△AEF 是△DEF 翻折而成, ∴EF 垂直平分AD .∴HD =12AD =4.∴tan ∠ABG =tan ∠ADE =724.∴EH =HD ×724=4×724=76.∵EF 垂直平分AD ,AB ⊥AD ,∴HF 是△ABD 的中位线. ∴HF =12AB =12×6=3.∴EF =EH +HF =76+3=256.17.如图,已知在Rt△ABC 中,∠C =90°,翻折∠C ,使点C 落在斜边AB 上某一点D处,折痕为EF (点E ,F 分别在边AC ,BC 上).(第17题图)(1)若△CEF 与△ABC 相似.①当AC =BC =2时,AD 的长为__2__; ②当AC =3,BC =4时,AD 的长为.(2)当点D 是AB 的中点时,△CEF 与△ABC 相似吗?请说明理由. 解:(1)若△CEF 与△ABC 相似.(第17题图解①)①当AC =BC =2时,△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解图①,连结CD . 此时点D 为AB 边中点,AD =22AC = 2.②当AC =3,BC =4时,有以下两种情况:(第17题图解②)(Ⅰ)若CE ∶CF =3∶4,如解图②所示.∵CE ∶CF =AC ∶BC ,∴EF ∥BC .由折叠性质可知,CD ⊥EF ,∴CD ⊥AB ,即此时CD 为AB 边上的高.在Rt△ABC 中,AC =3,BC =4,∴BC =5.∴cos A =35.AD =AC ·cos A =3×35=1.8.(第17题图解③)(Ⅱ)若CF ∶CE =3∶4,如解图③所示,连结CD ,与EF 交于点Q .∵△CEF ∽△CBA ,∴∠CEF =∠B .由折叠性质可知,∠CEF +∠ECD =90°,又∵∠A +∠B =90°.∴∠A =∠ECD ,∴AD =CD .同理可得∠B =∠FCD ,CD =BD .∴此时AD =12AB =12×5=2.5.综上所述,当AC =3,BC =4时,AD(2)当点D 是AB 的中点时,△CEF 与△ABC 相似.理由如下:如解图③.∵CD 是Rt△ABC 的中线,∴CD =DB =AD .∴∠DCB =∠B .由折叠性质可知,∠CQF =∠DQF =90°,∴∠DCB +∠CFE =90°.∵∠B +∠A =90°,∴∠CFE =∠A .又∵∠ECF =∠BCA ,∴△CEF ∽△CBA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和计算.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证明.一、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77页“思考”.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提问:在一般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想它们所对的边相等.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如何证明?二、解决问题教师引导提示,学生根据提示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已知:在△ABC 中,∠B =∠C.求证:AB =AC.与学生一起回顾等腰三角形中常添加的辅助线:高、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让学生逐一尝试,发现可以作AD⊥BC,或AD 平分∠BAC,但不能作BC 边上的中线.学生口头证明后,选一种方法写出证明过程.如图,在△ABC 中,∠B =∠C,作△ABC 的角平分线AD.在△BAD 和△CAD 中,⎩⎪⎨⎪⎧∠1=∠2,∠B =∠C,AD =AD ,∴△BAD ≌△CAD(AAS ),∴AB =AC.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三、应用举例1.出示教材例2.引导学生根据命题画出图形,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边对等角”来证明.学生讨论后,自己完成证明过程.例 2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如图所示)求证:AB=AC.分析:要证明AB=AC.可先证明∠B=∠C.因为∠1=∠2,所以可以设法找出∠B,∠C 与∠1,∠2的关系.证明:∵AD∥BC,∴∠1=∠B(______________________),∠2=∠C(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知∠1=∠2,所以∠B=∠C.∴AB=AC(______________).2.出示教材例3.让学生自学例3.例3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的长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作法:(1)作线段AB=a.(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相交于点D.(3)在MN上取一点C,使DC=h.(4)连接AC,B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四、课堂小结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什么?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你能总结一下吗?五、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3第2,8,10题.学生刚刚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等腰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并能够灵活应用它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发展学生的动手、归纳猜想能力;发展学生证明用文字表述的几何命题的能力;使它们进一步掌握归纳思维方法,领会数学分类思想、转化思想.。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教案)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的识别和应用,以及SSA判定方法的正确使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来构造满足“一线三等角”条件的三角形,并验证它们的全等关系。
3.能够运用“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如几何图形的拼接、角度的求解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增强空间观念:通过“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的探究,使学生能够把握图形的空间特征,提高空间想象力和直观感知能力。
2.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SSA判定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 SSA判定方法的应用:重点讲解在已知一边和两个角(其中一个为非夹角)的情况下,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强调在应用时需要注意角的对应关系。
-实际问题的解决:将全等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建筑、艺术等领域的问题。
举例:在讲解“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时,可以给出以下例题进行强调:
问题:在直线MN上,有∠AMN=∠BPN=∠CQO=90°,AB=BC,证明△ABC全等于△PQN。
其次,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主题难度较大或者他们对讨论的主题不够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次的活动中,提供更多元化的讨论主题,或者引入一些竞争机制,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但他们的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语言和思考。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角角边”导学案2022-2023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角角边”导学案2022-2023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 “角角边”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边角、角角边;2.能够应用二者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的全等性。

二、学习重点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边角”;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角边”。

三、学习难点1.二者的比较和应用;2.需要注意的细节。

四、课前预习复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三角形对边比例定理、角平分线定理等。

五、课堂讲解5.1 角边角(AAS)全等判定法角边角全等判定法又称AAS定理,是指在两个三角形中,若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个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具体的证明过程如下:AAS证明思路5.2 角角边(ASA)全等判定法角角边全等判定法又称ASA定理,是指在两个三角形中,若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和同一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具体的证明过程如下:ASA证明思路5.3 两者的比较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两种全等判定法的区别和联系:1.两种判定法都涉及到三个共同点:一个角、一条边和另一个角;2.两种全等判定法不能互换,若角边角不成立,用角角边也不一定成立。

例如,下图中,已知∠ABC=∠DEF,AC=DE,BC=EF,则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的角和线段分别为:•∠ABC≌∠DEF•AC≌DE•BC≌EF•ΔABC≌ΔDEF (角边角定理成立)角边角形成的等边三角形而下图中,已知∠ABC=∠DEF,AB=DE,AC=DF,则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的角和线段分别为:•∠ABC≌∠DEF•AB≌DE•AC≌DF•ΔABC≇ΔDEF (角角边定理不成立)角角边不成立的情况六、课后练习6.1 选择题1.若有两个三角形的其中一对对应的角和另一对对应的边分别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为________。

(AAS / SSS / SAS / ASA)2.若有两个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分别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为________。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导学案 (1)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导学案 (1)

八年级数学(上)教学案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应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版权所有@白云山中学数学组 - 25- 【主动大胆参与 搏取更大成功】 - 26-C 'B 'A 'C B ACBA 课题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学习目标】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 AS ”条件,能运用“S AS ”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 重 点 】SAS 的探究和运用.【 难 点 】领会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导学指导】一、知识回顾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的内容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1、探究一: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动手试一试已知:△ABC求作:'''A B C ∆,使''A B AB =,A ′C ′=AC ,∠A ′=∠A(2) 把△'''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观察△'''A B C 与△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二):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4)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二) 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B BC =⎧⎪∠=⎨⎪=⎩∴△ABC ≌ ( )2、探究二: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通过画图或实验可以得出:三、合作交流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 ,从点C 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连接AC 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 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B 的距离.为什么?四、课堂练习五、课后作业课本 第43页 复习巩固 第2题 第44页第10题。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
一课时).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只有掌握全等
三角形的有关内容,并且能灵活的加以运用,才能学好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的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以观察发现为主, 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组织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 设置一系列例题变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策略选 利用计算机,结合操作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 择与设计 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为加强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 设计中,加入了一个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 节,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可以为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服 务.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第一课时,主要探究利
用“边边边”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以及简单应用.探
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仅是“全等三角形”知识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探索过程中所体现的思想方
法,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感悟三角形全等的数学本质、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运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
思考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都 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过程 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这些条件中的一 部分那么能保证
△≌△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讨论: 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教师适时 点拨,最后达成共识:按满足“一个条件”“两个条件” “三个条件”……的顺序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追问 1 当满足一个条件时,△与△全等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要分两种情况进行 说明,即一条边分别相等、一个角分别相等.在探究过 程中,可以通过画图加以说明,也可以利用三角尺等进 行说明. 追问 2 当满足两个条件时,△与△全等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最后达 成共识:满足“两个条件”分两边、一边一角或两角分 别相等三种情况.学生分三组分别进行探究,通过画图、 展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只满足“两个条件”的两个 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追问 3 当满足三个条件时,△与△全等吗?满足三 个条件时,又分为几种情况呢?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补充,发现需要 分四种情况进行研究,即三边、三角、两边一角、两角 一边分别相等. 设计意图:先提出“全等判定”问题,构建出三角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3.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问题:小明家的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装饰物,其中一块被打碎了,妈妈让小明到玻璃店配一块回来,请你说说小明该怎么办?知识回顾:回忆前面研究过的全等三角形1、什么叫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说明:在学习新课之前,回忆前面研究过的全等三角形概念和性质,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已知△ABC≌△A′B′C′,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图中相等的边是:AB=A′B、BC=B′C′、AC=A′C.相等的角是:∠A=∠A′、∠B=∠B′、∠C=∠C′.二.操作实践,探究新知提出问题: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怎样画?(可以先量出三角形的各边长和各个角的度数,再作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边、角分别和已知的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这样作出的三角形一定与已知的三角形全等).这是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来作图.那么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说明:学生合作交流,将画出的三角形,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只给一个条件所画的三角形,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锻炼学生胆量。

)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①三角形一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②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50°.③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4cm、6cm.(说明:同样是让学生合作交流,比较同伴所画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并由学生上台展示给出两个条件所画的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导学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导学案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课时
1.通过画图或者是测量的方法认识到利用三边对应相等可 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会利用边边边的判定方法解圆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明确作图方 法和作图步骤.
3.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
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4.重点: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的使用.
线段的等量加等量或线段的等量减等量.
互动探究 4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B,AD=CD.求证:∠C=∠A.
证明 :连接 BD,在△ABD 和△CBD AB = CB, 中 , AD = CD, ∴△ABD≌△CBD(SSS), BD = BD, ∴∠C=∠A.
互动探究 2
见教材“习题12.2”综合运用第9题.
证明:∵BE=CF,∴BE+EC=CF+EC,∴BC=EF. AB = DE, 在△ABC 和△DEF 中, AC = DF, BC = EF, ∴△ABC≌△DEF(SSS).∴∠A=∠D.
[变式训练]试猜想线段AB和DE、AC和DF的位置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 :猜想 AB∥DE,AC∥DF. 证明:∵BE=CF,∴BE+EC=CF+EC,∴BC=EF. AB = DE, 在△ABC 和△DEF 中, AC = DF, BC = EF, ∴△ABC≌△DEF(SSS). ∴∠B=∠DEF,∠ACB=∠F,∴AB∥DE,AC∥DF.
互动探究 3
作法:①画AB=4 cm;②分别以A,B为圆心,以5
cm,7 cm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C;③连接线段 AC,BC.全等.
【归纳总结】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
简写成“ 边边边”或“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三课时) 《“ASA ”及“AAS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利用“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学习难点:分析问题,确定适合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三)学前准备1.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SS ”和“SAS ”内容和作图方法.2.阅读教材P39,学习通过“ASA ”条件作图3.从问题2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四)学习过程一、探究1: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活动1:画图:已知ABC ∆,求作'''C B A ∆,使得B B A A AB B A ∠=∠∠=∠=''',,'画图步骤:活动2:剪图形比较探究1结论:二、“ASA ”运用例1.如图,AC AB =,C B ∠=∠, 求证:AE AD =.问题1:AD 和AE 分别在哪两个三角形中?由此,我们要证AE AD =,只需要证明 ≅证明过程:方法点拨:(1)本题应先确定所相等的一组边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根据对应边相等的 性质即可说明线段相等;(2)注意公共角为一组相等的对应角的隐含条件.例2.如图,在ABC ∆和DEF ∆中,D A ∠=∠,E B ∠=∠,EF BC =,求证DEF ABC ∆≅∆问题2:若要利用“ASA ”证明DEF ABC ∆≅∆,还需要证明.证明过程:方法点拨:证明过程中,确定判定方法后,找缺少什么条件,则转化为先证明所缺条件成立,再写证明 两个三角形全等过程.例2结论:三、综合运用1.如图,AD 和BC 相交于点O ,已知C A ∠=∠,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CD AB =,请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DE AB //,DF AC //,CF BE =.求证:DEF ABC ∆≅∆(四)学习小结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你学了哪些数学方法?(五)学习延伸1.如图,在ABC ∆中,B C ∠=∠2,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 ∠=∠1,点E 在AB 边上,求证:CD AC AB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导学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边角边条件的内容,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我们的空间观念,培养我们的几何直觉和识图能力,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二、预习内容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你会用什么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有两边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边角边”或“SAS ”) 4. 如图,AD 是BC 边上的高,又是BC 的中线, 那么 , 根据是 .5. 具备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 ) . (A ) 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 (B ) 三边对应相等(C )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 (D )有三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6.已知:如图,AC=AD ,∠CAB=∠DAB. 求证:△ACB ≌ △ADB.自主学习记录卡三、探究学习1.自学本课内容后,你有哪些疑难之处?2.你有哪些问题要提交小组讨论? ABCDC BA D活动1:动手操作、观察发现(1)已知△ABC,画一个△A′B′C′使A B =A′B′,A C =A′ C ′, ∠A =∠A′△A′ B′ C′与△ABC 全等吗?如何验证?边角边判定定理: ________________例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 =CA,连接BC 并延长至E,使CE =CB,连接ED,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活动2: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已知:AC=10cm,BC=8cm, ∠A=45 °.△ABC的形状与大小是唯一确定的吗?如何验证?三、巩固训练(一)基础训练:1.在下列图中找出全等三角形2.在下列推理中填写需要补充的条件,使结论成立:(1)如图,在△AOB和△DOC中AO=DO(已知)∠______=________( )BO=CO(已知)∴△AOB≌△DOC()(2).如图,在△AEC和△ADB中,已知AE=AD,AC=AB,请说明△AEC ≌△ADB的理由。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备课人:韩姣姣 审核人:余国霞、张金峰 备课时间:9.11 上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2、初步体会尺规作图3、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 二、【学习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自学学习】 1、复习: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些什么性质? 如图,△A BC ≌△DCB 那么相等的边是: 相等的角是: 2、讨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动手画一画并回答下列问题) (1)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满足3个条件时,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注意分类。

3、小组讨论探究2,交流合作,初步体会尺规作图(具体按第36页画图步骤)4、归纳: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简写为“ ”或“ ”. d 、用数学语言表述: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AC BC =⎧⎪=⎨⎪=⎩∴△ABC ≌( )用上面的规律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 . “SSS ”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依据. 三、【自学检测】1、如图,AB =AD ,CB =CD ,求证:△ABC ≌△ADC2、如图C 是AB 的中点,AD =CE ,CD =BE , 求证:△ACD ≌△CBE 四、【当堂检测】1、如图,AD =BC ,AC =BD , 求证:(1)∠DAB =∠CBA (2)∠ACD =∠BDC54DD2、如图,已知点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E ,AC =DF ,BE =CF , 求证:(1)△ABC ≌△DEF (2)AB ∥DE3、已知:如图,AD=BC,AC=BD. 求证:∠OCD=∠ODCA EBD C CDBA C 'B 'A 'C BADC B A。

12.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教案)

12.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教案)
12.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十二章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主要聚焦于“边边边”(SSS)的全等判定方法。教学内容包括: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边边边”(SSS)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3.学会运用“边边边”(SSS)判定法解决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应边”的概念和“边边边”(SSS)判定法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形比较和实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边边边”(SSS)全等判定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尺规作图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边边边”(SSS)判定法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指导学生如何逐步分析,排除干扰信息,准确找到符合“边边边”(SSS)判定条件的三角形。
-对于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本质,提炼出几何模型,再运用全等三角形定理进行解答。例如,在解决等腰三角形面积问题时,引导学生先将问题转化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边边边”(SSS)全等判定定理的理解普遍较好,他们能够跟随我的讲解,逐步掌握这个几何概念。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招果然奏效,大家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课堂上来。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抽象到具体,逐步领会“边边边”(SSS)判定定理的内涵。在讲解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强调“对应边”的概念,通过多次重复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突破了这一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学习目标: 1.经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全过程,体会利用操作 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 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学习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 课前预习
CF.
B
求证:△ABC≌△DEF
A
D
E
C
F
变式训练 1: 已知点 B、C、E、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DF,AC=EF,BE= CD,
求证:AC∥EF
A
B
CE
D
变式训练 2: 已知 AB=AD,AC=AE,BC =DE 求证:∠BAD=∠CAE
B
F
A E
C D
变式训练 3: 已知 AD=BC,AB=CD,求证:∠A=∠C
C
A
O
C
B
【自我小结】本节课我有哪些收获?我还有什么疑惑?
【自能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
C.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所有等边三角形都全等.
2.如图,在 ABC 中, AB AC , D 为 BC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① ABD
≌ ACD ;② B C ;③ AD 平分 BAC ;④ AD BC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 个
B.2 个
3.如图,若 AB AC , DB DC ,根据
C.3 个
D.4 个 可得 ABD ≌ ACD .
4. 在 ABC 中 , C 90 , D 、 E 分 别 为 AC 、 AB 上 的 点 , 且 AD BD ,
30°
30°
4厘 厘
4厘 厘
结论:一条边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总结: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的三角形全等。
(4)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我们也可以分情况讨论,有哪几
种情况?
你觉得总共有几种情况,分别是
①我们先来探究两个三角形三个角对应相等的情况:
2厘 厘
2厘 厘
45°

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45° 两个三角形
3.给出两个条件
(1)给出两个角相等:
(2)给出两条边相等
45° 30°
45°
30°
4厘 厘 6厘 厘
4厘 厘 6厘 厘
结论: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结论: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给出一边一角相等:
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F
AB = DE
BC = EF
AC=DF ∴ △ABC≌___ (____________)
4.如图 AB=CD,AC=BD, △ABC 和△DCB 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解:△ABC≌△DCB
理由:在△ABC 和△DCB 中
A
AB=CD
AC=BD
B
D C
=


△ABC≌△DCB (SSS)
三、例题学习
AE BC , DE DC .求证: DE AB
5.如图,点 A 、 C 、 F 、 D 在同一直线上, AF DC , AB DE , BC EF
求证: AB // DE
6.如图,已知 AB CD , AC BD ,求证: A D .
五 反馈提升
1. 如图,已知点 B、E、C、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
全等吗?(怎么画?是不是有难度?可以参看教材哦,最好画在另外的纸上,然后剪下来
与其他同学的比较,看是否能够重合,重合即全等) 1.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 A′B′=AB, B′C′ =BC,
A′C′ =AC。把画
好的△A′B′C′剪下,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
2.做法看课本探究 2. 比较验证结果
②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
A、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B、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C、写出全等结论。
思考:利用本题的条件,你能证明 AD⊥BC 吗?
补例.如图,AB=AD,BC=CD,求证:(1)△ABC≌△ADC; (2)∠B=∠D.
A
B
D
练习:
1、如图,OA=OB,AC=BC. 求证:∠AOC=∠BOC.
③上面的探究反映了什么规律?回答下面问题: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或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
(1) 内容;三边对应 ___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2) 简写:“___”或“___” 2.尺规作图 (1)定义:只用___和___的作图方法
B
C
D
3. 书写格式 在△ABC 和△DEF 中
E
阅读课本,解决下列问题:1.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边边边”.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A
D
【自能学习】
一、课前准备 1.
叫做全等三角形
B
EC
F
2.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
3.将△ABC 沿直线 BC 平移,得到△DEF,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
如果 AB=5, ∠A=55°, ∠B=45°,那么 DE=
阅读课本,学习“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格式.
例 1.1、[例]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AD 是连结点 A 与 BC 中点 D 的支架.
求证:△ABD≌△ACD.
证明:∵D 是 BC

=
∴在△
和△

AB=
A
B
D
C
BD=
AD=
∴△ABD
△ACD(
)
温馨提示:证明的书写步骤:①准备条件:证全等时需要用的间接条件要先证好;
3、尺规作图。 已知:∠AOB. 求作:∠DEF,使∠DEF=∠AOB
A
C
D
B
,∠F=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合作交流)
活动一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阅读课本探究 1 之前,回答下面问题:
1. 思考:两个三角形,有三条对应边,三个对应角,如果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
个相等时,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2. 只给一个条件。
(1)只给一条边时;
(2)只给一个角时
结论:只有一条边或一个角对应相等的
800 300 700
800
300
700
结论: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这
两个三角

全等(填“一定”或“不一
定”)
活动二:探究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②我们这节课来重点研究两个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的情况.画出一个三角形,使
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3cm、 4cm、6cm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小组内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