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缬氨酸的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合集下载

缬氨酸生产工艺

缬氨酸生产工艺

缬氨酸生产工艺
缬氨酸(Xylose lysine deoxycholate agar,简称XLD)是一种富含氨基酸缬氨酸的培养基,常用于肠道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下面将介绍缬氨酸的生产工艺。

缬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选择优质的缬氨酸发酵菌株,如大肠杆菌等。

购买缬氨酸发酵培养基,如缬氨酸粉末。

将培养基按照要求加入适量的水,并加热至沸腾搅拌溶解使其均匀。

2. 接种培养基:将培养基倒入消毒的发酵罐中,接种适量的缬氨酸发酵菌株。

并将发酵罐放入恒温恒湿的培养箱中,提供适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3. 发酵培养:调节培养基的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等条件,使其适合于缬氨酸发酵菌株的生长和代谢。

同时定期采样检测培养液中的缬氨酸浓度以及细菌的生长情况。

4. 分离和提取:当发酵液中的缬氨酸达到一定浓度时,停止发酵过程。

使用离心机将发酵液离心分离得到细胞渣和发酵液。

5. 精制和纯化:将细胞渣用适量的溶剂进行提取,使得缬氨酸与其他有机物分离。

然后利用蒸馏、结晶、过滤等方法对提取液进行精制和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缬氨酸产品。

6. 干燥和包装:将纯化的缬氨酸产品进行干燥处理,除去其中
的水分。

然后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包装,一般采用密封的塑料袋或瓶子进行包装。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就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缬氨酸产品。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生产环境的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缬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生物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缬氨酸的生产工艺也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L-缬氨酸的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L-缬氨酸的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关 L缬 发 中 图分 类 号 : 1 Q5 7 文献标识码 : A
L 缬 氨酸 是人体 必 需氨基 酸 之一 , 一 具有 多种 生 理功 能. 医 药 上 , 一 氨 酸 主要 用 于配 制 复 合 氨 在 L缬 基 酸 制剂 , 特别 是应 用 于配制 高 支链 氨基 酸输液 及
1 4 - 氨 酸 测 定 方 法 . L 缬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菌 种 . 谷 氨酸 棒杆 菌 C C 2 8 7 购 自中国工业 微 生 I C O8 ,
采 用纸 上层 析法 . 1 4 1 标 准曲 线 的制 定 .. 精 密 称取 缬氨 酸标 准 品
物 菌种 保藏 管理 中心 .
匀. 分别 吸取 1 L于层析 滤纸上 , 在层析 液E 正 丁 v( 醇): 冰 乙 酸 ): H O)=4:1:1 中展 开 , V( V( = = ] 6 ℃烘干 , 0 0 茚 三 酮一 酮 溶 液 喷湿 , 0 O 用 .5 丙 6 ℃烘
干 , 色_ . 下 斑 点 放 入 1 显 3 剪 ] 0 mL 的 C S  ̄7 u O 一5
硫 酸 亚 铁 :. 1g L, 酸 锰 : . 1g L, 质 碳 酸 0 0 / 硫 0 0 / 轻 钙 : 0 0g L, — e :. / L Ie : . / 生 1 . / L M t 0 3g L, —l 0 2g L, u
C H。 2 OH溶 液洗脱 , 常温静 置 2h 直 至斑 点完 全洗 , 脱_ ] 以洗脱剂 作空 白对 照 , ¥ 2 C型 分光 光度 4. 在 2P

要 :以谷 氨 酸棒 杆 菌 ( oy eat im gua cm) IC 08 为 生 产 菌 株 , 用 单 因 素 实 验 研 C rnbc r ltmi eu u CC 2 8 7 采

_从发酵液中高效提取L-缬氨酸的工艺研究

_从发酵液中高效提取L-缬氨酸的工艺研究

近 年 来 ,L- 缬 氨 酸 作 为 必 需 氨 基 酸 , 在 输 液 、 食 品、饲料、农药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价格一直较 高,如有廉价高效的生产及提取方法,将可推进 L- 缬氨酸的应用。 因此,研究 L-缬氨酸的提取方法很 有实用价值。
发酵法生产缬氨酸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 应过程。 发酵液呈深黄色浆状,表面有少许泡沫,pH 值为 6.7~7.2,发酵液中的主要成分有培养基的残留 物、代谢产物和菌体。 因此,研究缬氨酸提取工艺、 寻求高效率低成本的提取方法,便成了需要解决的 首要问题。 膜分离技术在常温下操作无相态变化, 分离精度高,选择性强,污染小,因而逐步取代絮凝 法、离心法,成为分离提取氨基酸发酵液中产物的
将超滤液在 75℃下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 1 / 3~ 1 / 5,调 pH 值为 6.0,降温至 20℃以下,抽滤得到 L-
2 结果
2.1 L-缬氨酸提取工艺流程 本实验采用黄色短杆菌 XV0505 的发酵 液 ,该
菌株具有 L-亮氨酸和 L-异亮氨酸双缺陷标记,因 此发酵液中没有 L-亮氨酸和 L-异亮氨酸杂酸,主 要杂酸是 L-丙氨酸, 且丙氨酸的含量在 4 g / L 以 下,提取工艺中可以考虑先除去菌体蛋白,再进行 浓缩结晶,获得 L-缬氨酸产品,对结晶母液通过离
件:选择 732 强酸性阳离子树脂,料液 pH 值为 3.0 左右,用 0.4 mol / L 的氨水以 1.0 mL / min 的速度 洗 脱 ,L-缬 氨 酸
的收率为 89.2%。 结论:通过有机膜过滤和离子交换法分离提取发酵液中的 L-缬氨酸,可以提高提取收率和产品质
量。
[关键词] L-缬氨酸;发酵;提取;离子交换
[收稿日期] 2010-10-15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9401-05);

L-缬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L-缬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tmi d b e p n e s ra e a ay i n h e m e t t n c n ii n wa lo s u i d RES i z y r s o s u f c n l ssa d t e f r n a i o d t s as t d e . e o o ULT Th i h b e d n t an o S eh g r e i g sr i fL — v l eLNV2 0 wa b a n d a d t e f r n a in c n i o s o t z d CONCLUS ON Un e h p i m o d t n ai n 7 s o t i e n h e me t to o d t n wa p i e . i mi I d rt eo t mu c n i o , i
t e mu a tc u d p o u e L— v l e 4 . 9 ・L_。 fe e me t t n f r 6 o r . h tn o l r d c ai 6 8 g n a t rf r n a i o 5 h u s o
KEY ORDS: — v lne; ut g ne i c nd ton ptm ia i W L a i m a e ss; o ii s o i z ton
o lr v oe n it y u f t ( fu ta ilta d d e h 1s la e DES . ET )M HODS Th t n s s lc e ie t n l n t p s l n t e a a lt s e mu a twa ee td d r c i al a d s e wiey o h g r pa e o y c n an n u a u nd n ( G) — a n cd a AB)a d 2 t in 1 DL— a an ( 一 TA ) Th e me t t n me i m so — o tiig s fg a iie S , mio a i ( - n 一 he y一 li e 2 . e fr n a i du wa p o

L-缬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L-缬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L-缬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张伟国;钱和
【期刊名称】《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年(卷),期】2001(23)3
【摘要】报道了L 缬氨酸高产菌XQ 6(Leu1AHVrα ABhr2 TAhr)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 ,当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NH4 ) 2 SO4 、KH2 PO4 、MgSO4 ·H2 O、玉米浆和生物素的最适用量分别为 1 4 %、5 %、0 .1 %、0 .0 5 %、0 .5 %和2 5 μg/L时 ,经发酵培养 72h ,L 缬氨酸积累可达 5 8g/L ,最高为62g/L。

【总页数】4页(P28-31)
【关键词】L-缬氨酸;发酵条件;黄色短杆菌;分批发酵
【作者】张伟国;钱和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922.9;TQ464.7
【相关文献】
1.L-缬氨酸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J], 刘剑
2.一次性高糖发酵L-缬氨酸菌种的选育及发酵条件 [J], 浦军平;肖泉;林学军
3.L-缬氨酸的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J], 曾青兰;孙连连;王志勇
4.L-缬氨酸发酵生产的育种思路及发酵条件优化策略 [J], 赵丽丽;陈宁;熊明勇;张克

5.低糖流加法生产L-缬氨酸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J], 浦军平;庄国英;顾岳良;陈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发酵液中高效提取L-缬氨酸的工艺研究

从发酵液中高效提取L-缬氨酸的工艺研究

[ b tat Obet e s g ogncm m rn la o n o xhn et et c L vl e f m te f m na A src] jci :U i rai e ba eft t n ad in ecag o x at - ai r h e e t— v n i ri r n o r
量。
[ 关键 词 】 L 缬 氨 酸 ; 酵 ; 取 ; 子 交换 一 发 提 离
[ 图分 类 号 ] T 9 2 Q 0 中 Q 2 ; 53
[ 献标识码 ] A 文
[ 章编 号 ] 1 0— 0 22 1)2 0 2 — 5 文 0 9 0 0 (0 1 — 2 9 0 0
Su y n t d o L- l e f ce t Va i Ef in Ex r c i n n i t a to Te h o o y r m t e c n l g f o h Fe - r

L TY E ERS I O CHNOL N BI TE OGY Vo.2 No2 Ma. 0 1 . r,2 1 2 1





29 2
d i 03 6 ̄.s. 0 — 0 2 0 0 .1 o:1 . 9 i n1 9 0 0 . 1 . 离子 树 脂 , 液 p 值 为 30左 右 , 0 o L的 氨 水 以 1 / n的速 度 洗 脱 ,一 氨 酸 选 3 料 H . 用 . ml 4 / . mL mi 0 L缬
的 收率 为 8 . 。结 论 : 过 有机 膜 过 滤和 离子 交 换 法 分 离提 取 发 酵 液 中的 L 缬 氨 酸 , 以提 高 提 取 收 率 和 产 品质 92 % 通 一 可

发酵法生产L缬氨酸技术

发酵法生产L缬氨酸技术

发酵法生产L-缬氨酸技术简介1.产品简介L-缬氨酸属于分枝链氨基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用于配制复合氨基酸输液和其它治疗药物。

最近,人们发现L-缬氨酸是合成一种免疫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其年消耗量猛增到数千吨。

分子结构式:分子式:C5 H11 NO2分子量:117.5CAS号:72-18-42.产品规格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甜而后苦。

本品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6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释稀成每1ml中含80mg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Ⅵ E),比旋度为+26.5°至+29.0°。

•形态:白色结晶粉末•纯度:≥98.5•PH值(50g/l):5.5-7.0•干燥失重:≤0.3%•硫酸盐灰分:≤0.1%•硫酸盐:0.03%饲料级别的缬氨酸要求含量30-35%即可。

3.菌种分类谷氨酸棒杆菌(亮氨酸缺陷型)。

4.工艺描述发酵在通过大型微生物工艺灭菌后的无菌容器中进行。

发酵过程中,温度、曝气、搅拌、PH值都可控,并添加豆油作为碳源和防沫剂。

发酵的培养基纯度通常通过检查菌落的生长行为和均匀度来测定。

当发酵进行到预计程度时,将发酵液进行转移以进行下一步的提取。

将发酵液进行酸化、过滤。

用溶剂从滤液中提取,并在酸性PH值条件下结晶得到产品。

经过筛选和拌匀后,将晶体分离、干燥和包装。

5.技术参数•最终效价:40 ± 5 g/lt•发酵时间:65 ± 5 hrs•回收率:65%(医药级),75%(食品级),80%(饲料级)•糖转化率:24 %•发酵类型:批式+补料(葡萄糖和尿素)。

L_缬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L_缬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4 ] 张伟国 ,钱和. L2缬氨酸菌种选育 [J ] . 无锡轻工 大学学报 ,1995 ,14 (3) :221~225.
[5 ] 张伟国 ,钱和. L2缬氨酸高产菌诱变育种的研究 [J ] .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1999 ,18 (增刊) : 274~
287.
[6 ] 无锡轻工业学院 ,等. 工业发酵分析 [ M] . 北京 : 轻工业出版社 ,1980.
葡萄糖 8. 0~16. 0 , (NH4) 2SO4 2. 5~5. 0 , KH2PO4 0. 05~0. 20 ,MgSO4·7H2O 0. 05~0. 20 , MnSO4·4H2O 0. 001 ,FeSO4·7H2O 0. 001 , VH 5~ 200μg/ L ,VB1 ·HCl50 μg/ L ,玉米浆 0. 5~1. 0 , CaCO3 4. 0 。
·28 ·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Amino Acids & Biotic Resources 2001 ,23 (3) :28~31
L2缬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张伟国1 钱和2
(1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江苏无锡 214036 ; 2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摘要 :报道了 L2缬氨酸高产菌 XQ26 (Leu1 AHVrα2ABhr 22TAhr) 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 ,当发酵培 养基中葡萄糖 、(NH4) 2SO4 、KH2 PO4 、MgSO4·H2O、玉米浆和生物素的最适用量分别为 14 %、5 %、0. 1 %、0. 05 %、0. 5 %和 25μg/ L 时 ,经发酵培养 72 h ,L2缬氨酸积累可达 58 g/ L ,最高为 6酵结束 。
结果发现 ,除了初始 pH6. 0 和 pH8. 0 外 ,其余

L-缬氨酸发酵影响因素的研究

L-缬氨酸发酵影响因素的研究
维普资讯
第3 5卷第 2 期
20 年4 0 6 月
发 酵 科 技 通 讯
L 缬氨酸发酵影响 因素的研 究 一
徐 庆 阳 刘树 海 陈 宁
( 科技 大学 生物工 程学 院 , 天津 天津 30 2) 02 2
摘 要 : 以黄 色短杆 菌(rvbceim f v m X 0 0 Be iatr a u ) V 5 5为 生产 菌株 , 究 了发 酵 培 养 基 和发 酵控 制 u l 研 条件 对 L 缬氨 酸 的产量 和糖 酸转化 率 的影 响。 用单 因素 实验 确 定发 酵的 工 艺条件 , 用纸 层析一色班 一 应 利
保 藏培 养 基 : 白胨 l., 肉膏 l., 母 蛋 00 牛 00 酵
动物 饲料 和化 妆 品 的制 造 , 其 是在 医学研 究 和 尤
治疗 中的作用 , 1 3益受 到重 视 。
目前 , 界上 生产 L 缬 氨酸 均采 用发 酵 法生 世 一
产, 日本 的松 琦 氏选 育 的厌 气 杆菌 在 1%的 葡萄 0
糖 培养 基 产 酸 达 1 %t,.sc il 选 育 的乳 . TT u hca等 5 1 糖 发酵 短杆 菌摇瓶 产 酸达 31 2 氨 酸属 于 分 支链 氨 基 酸(rn h dc an 一 bac e h i
膏 5 , 氯 化 钠 25 琼 脂 条 2. p 70 72 . 0 ., 5 H .- ., 0,
0 1 a 2 mi 。 .MP . 0 n
a ioai,C A , mn c B A )是人体 必 需 氨基 酸之 一 , 有 d 具
多种 生理 功 能 , 广泛 应用 于 医 药 、 品及 调 味剂 、 食
活 化 培 养基 : 白胨 1., 肉膏 1., 母 蛋 00 牛 00 酵 膏 5O .,氯 化 钠 25 .,琼 脂 条 2 ., 葡 萄 糖 1 , 50 . 0

改进L_缬氨酸发酵工艺的实验研究

改进L_缬氨酸发酵工艺的实验研究
1001沈阳药学院的来彩霞选育t6213菌种l2缬氨酸产酸水平达的黄色短杆菌50浦军平等选育的一次性高糖发酵菌种30国外日本的发酵水平较高国内l2缬氨酸的产酸水平提高得比较快但目前使用的菌株大部分是抗氨基酸结构类似物菌株副生杂酸比较多l2异亮氨酸和l2蛋氨酸等比较难分离的杂酸而且还含有左右的丙氨酸经提取后的l2缬氨酸纯度不够大部分的l2缬氨酸只符合食品加剂的质量标准制约了其价格上扬
L2缬氨酸属于支链氨基酸 ,主要用于氨基酸 输液和氨基酸口服液 。国外 ,L2缬氨酸是合成 N2 乙酰缬氨酸的医药中间体 ,高纯度的 L2缬氨酸用 途更广 ,价值更高 ,附加值高 。国内外大批量生产 L2缬氨酸均采用微生物发酵法[1 ] 。国内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了 L2缬氨酸菌种的选育 ,中科院北京 微生物研究所选育的北京棒杆菌 AS1. 586 ,摇瓶 产酸 2. 68 % ,大罐产酸达 2. 0 %[2 ] 。后进一步育成 多重抗性标记突变株 ,摇瓶产酸达 3. 19 %[3 ] ,唐 天任 、郭永复选育的钝齿棒杆菌 AS1. 1001 摇瓶 产酸 3. 5 %[4 ] , 沈阳药学院的来彩霞选育 T6213 菌种 ,L2缬氨酸产酸水平达 2. 86 %[5 ] ,张伟国育 的黄色短杆菌 50 t 发酵罐产酸 2. 8 %~3. 0 %[6 ] , 浦军平等选育的一次性高糖发酵菌种 ,30 t 发酵
1. 3. 4 发酵培养基配方 (g/ L)
葡萄糖 : 100 ~ 140 , 硫酸铵 : 25. 0 , 玉米浆 :
15. 0 ,豆饼水解液 :2. 5 ,磷酸二氢钾 :1. 0 ,硫酸镁 :
0. 5 ,硫酸亚铁 :0. 01 ,硫酸锰 :0. 01 ,轻质碳酸钙 :
10. 0 , L2Met : 0. 3 , L2Ileu : 0. 2 , 生 物 素 ( V H ) : 100μg/ L ,硫胺素 ( VB1HCl) : 200 μg/ L 。用 30 %的 NaOH 调 p H = 7 ,灭菌条件 121 ℃,30 min 。

发酵法生产L-缬氨酸菌种和工艺技术

发酵法生产L-缬氨酸菌种和工艺技术

发酵法生产L-缬氨酸菌种和工艺技术1. 产品介绍L-缬氨酸(L-Valine)具有保持神经系统机能正常运转的作用,不足时则易使生长停滞、运动失调。

缬氨酸能增强免疫能力,有促进肝脏再生的作用。

人体缺乏时会影响肌体生长发育,引起神经障得、运动失调、贫血等。

1.1 化学名称:L-2-氨基-3-甲基丁酸1.2 分子式:C5H11 NO21.3 分子量:17.151.4 特征与用途:白色单斜晶系晶体或结晶性粉末,用乙醇水溶液重洁净者为无色板状或鳞片状结晶。

无臭,有特殊苦味。

熔点约315℃。

5%水溶液的PH值为5.5~7.0。

对热、光及空气稳定。

易溶于水(8.85g/100ml,25℃),几乎不溶于乙醇和乙醚。

与亮氨酸的分离困难。

属必需氨基酸。

用途:营养增补剂。

可与其他必需氨基酸共同配制氨基酸输液、综合氨基酸制剂。

2. 用途1. 食品添加剂和动物饲料。

2.营养增补剂。

3.食品强化剂、食品营养强化剂。

4. 食品增香剂和发色剂。

5. 氨基酸输液。

6. 合成环孢菌素和缬沙坦。

7. 氨基酸和高级脂肪酸制成的表面活性剂。

8. 以氨基酸作为载体的抗肿瘤药物,如苯丙氨酸芥子气。

9. 高效免疫抗生素的原料。

3.我们的技术参数发酵浓度:50-55g/l发酵时间:50-55hrs收率:82.5%转化率:18-20%4.质量标准:FCC,1996项目质检标准含量(以干基计) 98.5%~101.5% 重金属(Pb计)≤0.002%铅≤10mg/kg干燥失重(105℃,3h) ≤0.3%灼烧残渣≤0.1%旋光度[α]20D 26.7~+29.0。

化学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L_缬氨酸的研究

化学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L_缬氨酸的研究

析仪 ; SP- 2102UV 型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仪 1. 2
图 1 茚三酮用量与吸 光度之间的关系
由图 1 可以看出 , 茚三酮的用量对吸光度有很
56
李晓华 , 等. 化学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 L- 缬氨酸的研究
大的影响 , 当待测样为同一样品, 其它反应条件相同 时, 随着茚三酮用量的增加 , 吸光度值增大, 当茚三 酮用量为 80mg 时, 吸光度值趋于稳定, 继续增加茚 三酮的用量 , 吸光度值不再增加。因此所选择的茚 三酮的最佳添加量应为 80mg 。 2. 2 反应时间的确定 蒸出的异丁醛溶 液与 NaOH 溶液、 水杨 醛乙醇
由表 3 可知, 此 方法的变 易系数小 , 精密度 较 高。 2. 7 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 L- 缬氨酸的含量 为了客观地评价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如何, 应该 用一种公认的、 准确度更高的分析方法作参比。目 前, 在氨基酸的定量分析中, 氨基酸分析仪是准确度 极高的测定方法之 一。用高速 氨基酸分析仪 测定 时, 将发酵液稀释 5 倍 , 测定结果见图 5 与图 6。
图 6 发酵液中氨基酸分离图谱 表 4 不同测定方 法结果比较
L- 缬氨酸测定 测定值 ( g L
- 1
化学比色法 49. 54 98. 74
氨基酸分析仪 50. 14 100 Nhomakorabea)
相对值 ( % )
由表 4 可以看出 , 化学比色法测定相对误差较 小 , 测定步骤简单 , 所需时间短, 因此该方法在 L 缬氨酸产生菌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 价值。 参考文献
图 5 标准氨 基酸溶液图谱
[ 3]
根据出峰时间可以鉴定样品中氨基酸的种类 , 将样品峰面积与标准样品峰面积对比, 计算样品中 L- 缬氨酸的含量 , 结果见表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L-缬氨酸的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作者:曾青兰, 孙连连, 王志勇, ZENG Qinglan, SUN Lianlian, WANG Zhiyong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湖北咸宁,437100
刊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12,46(1)
1.赵丽丽;陈宁;熊明勇低糖流加法生产L-缬氨酸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2003(01)
2.杨毅;章志兰;姜绪林生物素和VB1在谷氨酸棒杆菌过量合成缬氨酸中的作用[期刊论文]-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5(04)
3.张伟国;钱 和L-缬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期刊论文]-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1(03)
4.曾祥群;周海滨缬氨酸提取工艺研究 2001(01)
5.傅立明;张爱萍;温宝珍氨基酸在纸层析中的分离 1998(04)
6.余炜;伍时华;廖兰纸色谱法分离发酵液中L-亮氨酸的研究[期刊论文]-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3(0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zsfdxxb20120102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