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热敷操作规范之欧阳家百创编

合集下载

湿热敷及操作流程

湿热敷及操作流程

湿热敷疗
1.主治功效:借助药液的温度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扩张患部血管,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以达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止痛的治疗目的。

2.适应症:多用于寒湿凝滞、湿热瘀结、气滞血瘀等证型之中风偏瘫、眩晕等多种疾病。

3.禁忌症:
(1)热敷部位有创伤、溃疡、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肿瘤患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3)孕妇禁用,妇女月经量过多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注意保暖。

(2)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3)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4)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6)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药湿热敷技术中药湿热敷技术是一种结合了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本文将从中药湿热敷技术的定义、历史渊源、操作方法、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药湿热敷技术的定义中药湿热敷技术是一种将中药煎汤后,用纱布或毛巾浸湿,敷于患者皮肤表面,通过热力作用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渗透到患者皮肤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中医外治法。

二、中药湿热敷技术的历史渊源中药湿热敷技术源于中国古代中医外治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熨”的记载,即指用发热的物体在人体表面进行热敷。

到了明清时期,中药湿热敷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三、中药湿热敷技术的操作方法1、准备材料:中药煎汤、纱布或毛巾、热水袋或毛巾、浴巾等。

2、操作步骤:将中药煎汤后,将纱布或毛巾浸湿,拧干至不滴水为止。

将纱布或毛巾敷于患者皮肤表面,再将其用热水袋或毛巾包裹,保持一定温度。

一般每次敷药时间约为15-30分钟,每日1-2次。

3、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纱布或毛巾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同时,在敷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敷药。

四、中药湿热敷技术的适应症中药湿热敷技术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等。

通过中药湿热敷技术,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五、中药湿热敷技术的注意事项1、对于皮肤破损或感染的部位,应避免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

2、对于患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

3、在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时,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造成不适或损伤皮肤。

4、在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总结中药湿热敷技术是一种具有显著疗效和安全性的中医外治法。

通过中药湿热敷技术,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药外敷操作规程

中药外敷操作规程

中药外敷操作规程【目的】1、缓解因各种疮疡、跌打损伤等病证所引起的局部肿胀、红、热、疼痛,以及慢性咳喘、腹泻等病症。

2、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目的。

【操作前准备】1、遵照医嘱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评估患者体质及外敷部位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5、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物、0.9%生理盐水、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面纸、胶布或绷带。

调制新鲜中草药需准备切刀、切板、如调制中药末根据需要备好清水、茶水、醋、蜜、麻油、饴糖等辅形剂。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外敷部位,注意保暖。

3、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4、新鲜中草药须切碎、捣烂,平摊于棉垫上。

药末经清水或醋、蜜等调制成糊状,平摊于棉垫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5、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护理及注意事项】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根据药物作用,决定敷药厚薄,如消散药膏宜厚,创面生肌药膏宜薄,一般以0. 2〜0. 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干燥时可取下敷料加水或醋湿润后再敷,亦可将药物刮下,加水或醋重新调制再敷,一般2〜3天后更换一次,亦有敷数小时即取下,如哮喘膏。

3、饴糖调制的药物,夏天易发酵,可每日更换药物或加适量防腐剂。

4、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及时对症处理。

5、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6、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消毒。

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撒溢别处。

7、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8、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9、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中药热敷包使用手册

中药热敷包使用手册

中药热敷包使用手册概述中药热敷包是一种使用中药熏蒸的热敷工具,常用于缓解肌肉酸痛、舒缓疲劳和促进血液循环。

本使用手册旨在指导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中药热敷包。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药热敷包前,请务必注意以下事项:1. 请确保使用者无过敏反应。

如果您对中药成分有过敏史,请咨询医生后再使用。

2. 请勿将中药热敷包使用在开放性伤口或破损皮肤上。

使用步骤请按照以下步骤正确使用中药热敷包:1. 温水热敷:先用温水将热敷包中的中药粉末浸湿,使其变软。

2. 微波热敷:将湿软的热敷包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加热时间约为X分钟(请根据个人需求和微波炉功率自行调整)。

X分钟(请根据个人需求和微波炉功率自行调整)。

3. 保护敷贴:取出微波热敷的热敷包,用毛巾包裹后敷在需要热敷的部位上,确保尽量贴合皮肤。

4. 断续使用:建议使用者每次使用时间以10-20分钟为宜,每天可使用多次,使用间隔时间请酌情调整。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药热敷包时,请注意以下事项:1. 切勿过热:使用过程中请确保热敷包不会过热,以免烫伤皮肤。

如发现热度过高,请立即停止使用。

2. 使用时感觉不适应: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不适,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3. 孩童使用:对于儿童的使用,请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确保安全。

储存与保养请保持中药热敷包的储存与保养:1. 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2. 每次使用后,请将热敷包晾干,并放置在干净的中储存。

维护与保养请定期进行中药热敷包的维护与保养:1. 定期清洁:建议每次使用后,用清水或中性洗涤液将热敷包洗净,并晾干。

2. 避免长时间存储:请勿长时间将热敷包存放在未使用状态下。

责任申明在使用中药热敷包时,请遵守使用手册中的指导,并自行承担责任。

如有疑问或不适,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以上是中药热敷包的使用手册,请仔细阅读并按照指导使用。

如有其他问题,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图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图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图
病室环境、主要症状 、 既
往史、药物过敏史、对热 的耐受程度、局部皮肤情 况
治疗盘、38 -43"C药液、 敷料、水温计、镊子 2 把、 纱布,必要时备中单、屏 风等
测试温度 ,将敷料浸于 38 43°C 药液中,拧干后
敷于患处
清洁皮肤,取舒适体位,整 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核对医嘱 评估 告知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敷药 观察及询问
整理
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临 床症状及操作部位
湿热敷的作用、时间、简 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皮 肤感觉、皮肤颜色改变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热敷 部位
及时更换敷料或频频淋药
液于敷料上,以保持热敷 部位的湿度及温度,询问 患者的感受,观察皮肤反

记录
记录湿热敷时间、部位及
பைடு நூலகம்皮肤情况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一、仪表:仪表端庄,戴表。

二、核对:核对医嘱。

请老师帮忙核对医嘱: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诊断:湿疹(湿热内蕴型)。

医嘱予三黄洗剂中药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

医嘱准确,谢谢老师。

三、评估:口述:敲门进病室。

携带医嘱执行单,核对床头卡,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

王女士您好,我是您责任护士XX,请您说一下名字,我看一下腕带,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

(注意核对腕带时医嘱执行单与腕带距离不可过远,在同一平面,勿压迫患者,注意保暖)。

王女士您感觉哪里不舒服?根据您的症状我将遵医嘱为您进行中药湿热敷,使用的药物是三黄洗剂,我刚刚看过您的病例,您既往健康,无过敏史,也不在妊娠期,对热的耐受程度良好,那我看一下您的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您右手臂有一片红色的皮疹,没有破溃。

四、告知:王女士,您以前做过中药湿热敷吗?那我为您介绍一下,中药湿热敷是将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利湿的目的。

操作过程中您局部有温热感,操作时间20-30分钟。

您需要去卫生间吗?请您稍等,我准备一下,马上过来。

五、用物准备:检查手消毒液,口述:检查手消毒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洗手(手背按压取手消毒液,每步不少于5次,时间不少于15秒),戴口罩。

物品准备:处置车上层:医嘱执行单、治疗盘、记录单、手消毒液、中药液、湿敷垫(6-8层纱布)、剪刀、水温计、治疗巾、治疗碗、镊子、弯盘、纱布。

处置车下层: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回收桶。

口述:药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水温计、治疗碗、镊子、纱布、剪刀、治疗巾,所有物品已检查完毕,符合要求。

六、环境与患者准备推车至病室(一)评估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必要时屏风或围帘遮挡。

(二)为患者取舒适体为,暴露操作部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治疗巾垫于手臂下),您这个体位还可以吗?七、操作过程(一)核对医嘱,请说一下您的名字好吗?1床,王红,湿疹(湿热内蕴型),三黄洗剂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

中药湿敷操作规范之欧阳道创编

中药湿敷操作规范之欧阳道创编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
中药湿敷操作规范
一、概述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适应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三、操作方法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操作程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四、注意事项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五、禁忌证
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

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

六、注意事项
l. 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

过干了效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

2.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

3.药物组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和化裁。

4.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5.注意保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

春播行动”中医贴敷技术基础治疗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之欧阳家百创编

春播行动”中医贴敷技术基础治疗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之欧阳家百创编

春播行动”中医贴敷技术基础治疗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欧阳家百(2021.03.07)“春播行动”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亚宝药业承办的一项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公益性培训活动,“提高受训医生的中医技术水平是上量的唯一途径”是“春播行动”的主旨,通过各项学术活动的不断开展,不断提高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促进整体发展。

为此,各级人员需要了解贴敷技术基础治疗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市场一线工作人员全面学习并掌握,更好进行下一步工作。

一、中医贴敷技术基础治疗方法消肿止痛贴是国内首家药液、药贴分装的专利产品,在中药贴敷使用过程中,分三种使用途径:干贴、湿贴、联合用药贴敷。

“春播行动”项目推广的贴敷技术基础治疗方法,以赵广前老师20年临床用药经验为基础,临床运用时可根据发病个体情况不同灵活加减。

1、干贴的使用:干贴的使用是指单纯使用药贴部分,无需添加药液。

药贴部分的药物成份是中药沙蒿子,制作工艺采用低温冷冻干燥技术制取,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消肿作用,对外科创面治疗和缓解疼痛有明显的疗效。

主要是治疗范围是有体液渗出的组织病变,如:褥疮、糖尿病足溃疡、一般性创伤创面、下肢静脉曲张溃疡久溃不愈、烧烫伤创面(是否留疤痕取决于烧伤程度)、手术后切口贴敷。

使用止痛贴治疗上述症状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病痛,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疤痕遗留程度。

2 湿贴的使用:药液的药物组成成份是薄荷脑、水蔓菁,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用。

药贴上添加药液,不增加其他药品就可以治疗一般性的跌打损伤、红肿热痛病灶、风湿痹痛等病变。

薄荷脑能减少呼吸道的泡沫痰,使有限通气腔道增大,促进分泌,使痰液稀释而表现祛痰作用,可用于咳嗽的临床治疗。

薄荷脑属于萜烯药物,对大量的亲水性和亲脂性药物都具有促渗透作用,具有低的系统毒性、高促透性和低用量以及对皮肤的刺激性小的特点,是理想的安全促渗剂。

3、联合用药贴敷:在常见病的的治疗中,利用其超强促渗透性能结合自身的消炎抗菌特性,联合添加中药或西药制剂给药,对内科、儿科、妇科、疼痛科等诸多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中药湿敷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将中药煎汤或汤剂浸透至纱布、纱布绷等材料,贴敷于患部,使中药药性逐渐渗入皮肤,起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

湿敷因其易于操作、疗效显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诊疗之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湿敷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1. 治疗前准备(1)确定湿敷部位:根据患者病情,确定中药湿敷的部位,一般常见的湿敷部位包括胸部、背部、腹部、关节部位等。

(2)准备中药煎汤:选择合适的中药配伍,煎煮成药液,保持药液的温度适宜,一般在50-60摄氏度之间。

(3)准备敷料:选择透气性好、吸水性佳、无刺激性的纱布、纱布绷等材料,将其剪成适当大小,以方便贴敷患部。

2. 湿敷操作步骤(1)清洁患部:用温水清洁患部,保持患部清洁干燥。

(2)浸渍敷料:将准备好的敷料浸渍于中药煎汤中,使其充分吸收药液。

(3)挤干多余药液:将浸渍后的敷料稍微挤干多余的药液,以避免滴水造成患者不适。

(4)贴敷患部:将浸渍后的敷料均匀地贴敷于患部,用纱布绷或胶布固定,保持敷料贴合患部。

(5)观察疗效:在湿敷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疗效反应及不良反应,根据情况调整湿敷的时间和温度。

(6)重复操作: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重复进行中药湿敷操作,一般可持续30-60分钟。

3. 湿敷后处理(1)清洁患部:在中药湿敷结束后,用温水清洁患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休息调理:让患者休息片刻,保持患部肌肤干燥,促进中药药性渗透。

(3)评估疗效: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舒适感,评估中药湿敷的疗效效果。

二、中药湿敷技术评分标准为了确保中药湿敷的安全、有效性,应对中药湿敷的技术操作进行评分标准,以评估中医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疗效效果。

1. 湿敷操作技术:包括湿敷前准备、湿敷操作步骤、湿敷后处理等技术环节的操作准确性和规范性。

2. 药液浓度和温度控制:评估中药煎汤浓度的适宜性,以及中药药液的温度控制是否达标。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之欧阳道创编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之欧阳道创编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原方出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王复让验方原方:葛根20K羌活,桂枝,当归,千年健,土鳖,川椒,各15K 片姜黄,威灵仙各30K,儿茶,制乳香各10K制没药,大黄血竭各15K.我在使用时喜欢加川草乌各15K(用法:上药为粗末.入棉布袋,冷水浸泡10分钟,再入药钵煎15分钟.取出,待温度适宜时将药袋放在颈部,再放一热水袋在上面热敷(起保温作用)每次1-2小时,每天2次.2天换一次药料.(功用:疏风祛湿,活血散淤,通络止通.(主治:颈椎病.颈项强痛,头晕脑胀,肩背酸痛,手麻.(主要用于惧怕针灸的病人.屡用见效.(针灸加热敷就效果更好.出处:网友老农组成;全蝎5克蜈蚣5克天麻15克制法;研极细,分成14包.用法;每次1包,每天2次.主治:小儿频繁眨眼效果:我还没用过,据网友老农说效果绝佳组成:蜈蚣3克鳖甲9克制法:研细,每次0.9克,黄酒送下.主治:骨髓炎溃后久不收口,内有死骨者更佳.出处:仙拈集原书载:四五服后死骨自出个人经验:此方应用须配合辨证汤剂,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备注:本人所有验方不设分数限制,欢迎大家转载,不必著明我名.先谢谢大家了.我将把我的大量临床常用有效的方剂尽快贴上来,望大家留心出处:中医药信息报1992年8月29日第二版作者:福建厦门卫生学校罗志平组成;银花90克、人参10克(均以党参30克)、黄芪30克、当归30克、牛膝30克、石斛30克组成.用法;1日1剂,以水2500毫升入大砂罐浸半小时,煎取汁800毫升,分四次温服.主治:血拴闭塞性脉管炎效果:笔者85年来重用银花为主药治疗6例脉管炎,皆获全愈.婴儿湿疹用朱黄膏:朱砂3g,黄连、黄柏各5g,共研细末,加入凡士林适量调合为膏,每口2—3次,涂敷患处.出处:胥京生江苏中医药,1980;(1):47组成:大黄,黄芩,黄柏各20克,根据症状不同,可适当加减,伴皮疹,疱疹的加野菊花,生地,连翘各10-20克;痒明显者加苦参,龙胆紫,苏叶,蝉衣各10-20克;糜烂,溃疡渗液明显的加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0-20克;加水1300ml文火煎20-30分钟,煎得1000ml药液左右湿敷,浸浴更好!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痛,敛疮等主治:男性外阴溃疡出处: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3年第10卷第1期注:本人一直在用,效果不错按压攒竹穴治疗呃逆病人取仰卧位,术者用拇指中度用力压住双攒竹穴15秒,可取效.顽固性呃逆可予针灸强刺激.攒竹穴在眉头凹陷处,左右各一,记住不是眉梢.此为网络得来的经验方,个人临床体会效果显著.来源刘柏龄医案组成:天麻,勾藤,葛根,血竭,当归,炙乳没各100克,儿茶,煅自然铜各25克,川芎,白芷,制半夏,茯苓,桂枝,砂仁,陈皮各50克,姜黄5克.制粉末装胶囊,每粒0,3克.主治:颈僵痛,肩臂痛,手足麻木,以及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孕妇及妇女月经期禁用.用法:每次6-8粒,日3次.本方我试用5年,疗效可靠,无任何不良反应.15天一疗程.短时间无效.为求速效,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可稍加xiaoyanteng这个我用过-乾坤【来源】《俞燕政医师骨伤科临床经验方》【原料】黄连黄柏血竭田七鸡蛋清【制法】前四味各等份、干燥、研粉、过筛100目,备用.【用法】外用!每次用20-30克,用鸡蛋清调糊状,外敷患处,一日一帖,连用3-5天.【功效】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主治】急性踝关节扭伤肿胀明显;其他部位急性软组织损伤肿胀明显者.吴茱萸1两加白矾10克捣烂外敷脚底一夜,治小儿口腔溃疡,我临床用过,效果也是很好的.效果确实.乾坤组成:全蝎21个,蜈蚣3条,冰片6克,凡士林375克.制法:凡士林溶化,入全蝎,蜈蚣煎熬,至冒白烟为度,过滤去渣,待温入研细之冰片,搅匀,冷却成膏.用法:外涂创口,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功效:去腐生肌,活血止痛.主治:脉管炎肢体坏疽溃烂剧痛者出处:黑龙江中医学院协定方.体会:本方尚可用于治疗烧伤,褥疮及各种溃疡,神经性皮炎,及一切癣症,也可以治疗毛囊炎等皮肤感染性疾病.外敷方适应症:风湿性或外伤性关节肿胀疼痛.软组织外伤肿痛,以及不明原因的关节、肌肉肿痛.寒热不显的.消肿止痛即刻生效.组方:乳香3份没药3份生大黄3份桂枝2份川牛膝6份茯苓6份泽泻6份泽兰6份芙蓉叶6份桃仁4份红花4份川芎4份地龙2份用法:共为细末.酒调或用凡士林调成软膏.摊于数层纱布上.直接外敷患处,即可.发个我用了多年的验方,出自朱仁康临证经验普癣水:生地榆50克苦楝子50克川谨皮95克斑蝥1.5克打成粗末,1000毫升白酒侵泡,2周可用.治疗体癣,神经性皮炎,花斑癣.外涂患处.日2次.荷片霜治疗风火眼{急性结膜性}药物:薄荷10克、樟脑10克、细心10克、冰片10克.制法:将上药按顺序堆放于粗瓷碗内,上盖细瓷碗,用香油灯在下点燃蒸发越半小时,取上盖细瓷碗中的白霜为药.用法:将眼部用温水洗净,然后用棉棒跳少许药点两眼角,每日两次,点眼后局部有清凉感,后逐渐症状消失,一般在四天左右痊愈.这个小方大家可能用过,我也忘记出处了,大概是老师教的.效果不错泌尿系结石:金钱草30海金沙30鸡内金20茯苓皮30石苇20滑石20车钱草20木通15.用法:水煎服日二次.胆结石茵陈15柴胡3木香10枳实10玄明粉10黄芩10百芍10紫花地丁10龙胆草6用法:水煎服日二次组成:锻石膏60克白芨30克密陀僧21克轻粉15克枯矾9克制法:研细,加凡士林125克,调成泥膏.外用.功效:清热收湿,解毒止痒.主治:阴囊湿疹.出处: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体会:多年前用过几例,皆痊愈,组成:黄连,青黛,冰片各等份.制法:研细,贮藏备用.功能:清热解毒,收湿生肌,开窍定痛.主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用法:取少许吹耳,每日2次,5天一疗程.出处:陕西中医1994;(2):61体会:一疗程基本告愈,效果出乎意料!组成:五味子10克蜂蜜,醋各150毫升制法:五味子炒黄研细,蜜,醋分别煎沸.用法:口服,每次取五味子10克细末,以煎沸后的蜜,醋冲服,每日2次,10天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出处:熊厚敏经验方体会:蜂蜜缓急止痛,益气润肠通便,醋能软坚散结.五味子与醋同用,能散淤血,治黄疸.3药相须为用,攻中有补,通中有敛,故对上症疗效独特,不可以寻常之药忽视之!出处,中国乡村医药19966基本处方,青黛50g地榆50g五倍子50g升麻20g黄柏20g龙胆草20g甘草10g牛黄5g冰片5g制作,分别研细,混合均匀使用,将药粉涂于疮面,每日4-6次本人使用多年效果很好,一般2天见效3天痊愈治疗瘰疬经验方:主治颈前项侧痰核、瘰疬、鼠痈{未溃}处方:甘遂100克,甘草50克用法:将甘遂研末、米醋调敷患处,用纱布包扎,一日换药两次,将甘草水煎一大碗,一日分三次服.疗效:当日见效,三日即消枯.组成:琥珀12克硼砂30克朱砂6克制法:研细混匀功能:清热化痰止惊主治:癫痫用法:口服,1-5岁,每次0.5克;6-9岁每次1克;10-15岁每次1.5克;成人每次2克.每日2次,一个月一个疗程,停药一周,不愈可再用1-2个疗程.体会:本方特点是不用虫类药,但朱砂含贡,不宜长期服用!效果很好,我还用来治疗咳喘,配合辨证方,甚为应手!少林13味總方――通治傷,外科一切疾病.元胡3克木香3克青皮3克烏藥3克桃仁3克莪術3克蘇木3克歸尾3克骨碎補4.5克赤芍藥4.5克三棱15克大黃12克砂仁9克.若大便不通者加生大黃6克,小便不通者加車前子9克,胃口不好,不思飲食者加川厚樸,砂仁各6克.按:“少林13味總方”是少林傷科,外科方面用之有效的經驗方,無論是練武損傷,還是練時被對方擊傷,跌打損傷,閃腰岔氣,或血積內淤作痛,以破未潰者,均可用此方.在結合病情隨症加減,內服或輔以外治,無不奏效.附子,肉桂,干姜,仓术,个六克研成细末后分为8份.用时用米汤调为糊状,贴于小儿脐部,十二小时换一剂,专治小儿腹泻.我用过多次效果很好,大家可以试试.乳腺增生中药外治法:取金黄散适量,研细,用凡士林少许调匀,外敷于乳腺增生处.2日换药1次,连续2~4周.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本方适合病程半年以内的患者.时间太长效果不佳.甘草搽剂:生甘草(饮片或粗粉)250g甘油500ml70%乙醇适量共制1000ml[制法]取甘草,加70%乙醇按浸渍法制备浸液500m1,加入甘油,再加入70%乙醇至全量为1000m1,混匀,即得.[用途]治皮肤皲裂,对手和脚部的皲裂有效.[用法]外用适量.涂擦患处.在针灸科,对小儿疳积最多的是挑积,小孩哭闹,大人心痛,幼科条辩鸡内金60黑白丑各15神曲30(磨积散)共为极细末,每天2次,每次3K我在原方倍量加入疳积草30K嘿嘿,我就治疗了一位小天使--我的女儿.其余皆挑四缝,不是我不厚道,是药难吃,唉.不管什么方法,总是不能十全十美.组成:仙灵脾,菟丝子各15克制法:研细主治:阳痿用法:每次5克,每日3次,黄酒送服注意:服药期间忌房事出处:云南中医杂志,1989.(6):13体会:此方尚可治疗小儿遗尿,肾虚腰痛及前列腺肥大等.上学时听一个教授传的方,个人也用过效果不错:苦参10克,香油50克,油炸苦参,药枯后去渣,以香油滴耳,日三次,用用就知道了,呵呵,湿疹散:青岱5克、苦矾10克、黄柏25克、扑尔敏30克、强的松30克、冰片15克、脚气加乌洛托品{醋泡洗、华佗膏抹}黄水疮加黄连15克、上方治疗湿疹、脚气、黄水疮特效.打针发炎:乳香150克、没药150克、三七30克、明雄黄15克研末用百分之75的酒精调和外敷,{两天换一次},发炎有硬结的去乳香、没药加木香200克,{5天换一次},此方经多次使用,效果好.原方出自《思考中医》跟骨骨刺:用白术50g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二三次,每次20分钟.跟骨骨刺是指跟骨发生增生而引起的病症,肾主骨生髓,肾为水藏,对骨约束功能是由土系统来完成的,就是土克水.现在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当然就会发生骨刺.这个道理明白了,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骨刺,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我用过几例,大部分较好.中药外敷治疗腰肌劳损;伸筋草、当归、皂角刺、刘寄奴、川芎、延胡索、苏木、乳香、没药各30克,红花15克.上药醋水各半煎开约1500毫升,乘温热以能耐受为度,熏洗热敷腰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3日用药1剂.一般用三剂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吴茱萸外敷足心(涌泉穴),治疗小儿流口水,效果独特.我治疗一一岁患儿,外敷两次后起效.遗精方:五倍子粉3g,蜂蜜适量.五倍子磨细粉,蜂蜜调匀成饼,敷于神阙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早晚各一次,治疗口腔溃疡特效方组成:吴茱萸5,肉桂5,黄连3用法:研末外贴涌泉疗效:一天见效,三-五天可愈南通市中医院吴震西教授经验方.处方:寄生10g牛膝10g茺蔚子10g桑叶10g菊花10g勾藤30g明矾30g桑枝20g用法:水煎泡脚45~60分钟后,用拇指按摩涌泉穴10分钟,一周一疗程.可连续用3~4疗程.此方疗效显著,一般用1~2天即可头目清爽,夜寐安定,血压逐降,血压稳定后可以改为2~3天泡一次,巩固疗效.经数百例,疗效满意.野慈姑碾面,95%酒精泡一周.取酊.涂患处,治疗脉管炎,糖尿病坏疽初期.典型病例:南昌西湖区委离休干部张**阿姨.年龄75,患糖尿病24年左下肢糖尿病坏疽,西医建议截肢.用慈姑酊十天见效.40天痊愈.治疗中积极控制血糖.我经常用的一个踝关节扭伤中药外敷方.生山栀(研末)、三七粉按2:1比例配比,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外用麝香膏、橡皮膏或绷带包扎固定,通常2天换药一次.2到3次可治愈.绿茶2克白术10克甘草3克制作:白术、甘草加水600ml,煮沸10分钟,加绿茶.用法:每日一剂,分三次温饮.2-3剂现效.功效:健脾燥湿,利水、止汗.用于食少倦怠,便溏泄泻.水肿自汗等.可试用治胃癌.我用此方医治多人,确实有效.方剂组成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专利大全))组方:皂矾北芪当归白术陈皮红枣功效:益气养血.经大量的研究表明,该方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可靠.我试用十例,全部治愈.很好的一个方子.白芍、狗脊、牛膝、各20克,仙灵脾、威灵仙各18克,熟地、杜仲、桑寄生各15克,党参、茯苓、当归各12克.鹿角胶(烊化),川芎、防风、独活、甘草各6克,细辛3克.本人用此方治疗腰椎骨质增生53例,治愈37例,好转15例,1例无效.10天一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疗程中休息间隔2-3天后接下一个疗程.禁忌:鱼、羊肉、鸭肉、公鸡、烟酒等发物.专治寻常型银屑病:苦参,菊花60G,金银花蛇床子各30G,白芷,地肤子,黄柏各15G,石菖蒲10G.加水1000—1500ML,文火煎煮20分钟,将药汁到入脸盆中,并将新鲜猪胆汁1个到入药汁中搅匀,用棉花蘸药外擦皮损部位,每日2——3次(用过的药渣,可重复煎2次).皮损完全消失30例,有效皮损消退70%以上,无新皮损出现27例无效果.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1例,共计58例,总有效率98.2%.酸枣仁桃仁芒硝焦栀子杏仁各等分为末,鸡蛋清调敷于脐上12小时.敷后脐周围发青,可停一日再贴,莫发青的连续贴以见青为度.主治:小儿消化不良,或食多而肥胖,睡眠不安,经常哭闹等.加减:感冒加葱白二根;腹泻去芒硝加肉桂;口疮加黄连.本方为一老中医方,本人用了多年,效好.头痛塞鼻锭治疗头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组成:川穹50白芷50远志50冰片7(梅片优佳)用法:研细末,纱布包塞健侧鼻,5-10分钟止痛试验证明:镇痛活血;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对血小板凝聚有抑制作用.1982年中医杂志报道,之后重复报道的达10余篇吴震西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外治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吴震西主任医师是在江苏南通市中医院工作,而非南京,现已退休,我曾跟随吴老学习过一段时间,蒙吴老不弃,倾囊相授,现将吴师常用的一个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枕方子提供给各位爱友荆防各60克,薄荷60克,苍耳子60克,辛夷花60克,桂枝30克,细辛30克,白芷60克,蝉衣30克,徐长卿60克,鹅不食草60克,白檀香20克,冰片10克上药共研粗末,入棉布药袋,当枕头用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各30克,用50%酒精300毫升浸泡7天,以药棉蘸药液搽患处,1日2~3次,对痹证疼痛及各种神经痛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腰突方:海马5份,穿山甲、地龙、鳖甲、人参、三七、细辛、龙骨各3份;血竭,樟脑、没药、朱砂、牛膝、熟地、莪术、全蝎、、蜈蚣、马钱子、麦冬各2份.将上药粉碎,过100目筛子,搅匀.治疗方法:每次取60G为1剂药,用蜂蜜调成糊状,帖于腰突病变处.每剂药贴三天,8剂药一个疗程.不需配合服用其他药物.总有效率94%.CT 复查19例还纳(彭出型及其他类型).药物局部刺激经络俞穴(主要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所谓俞穴),可激发全身经气.婴儿脐部湿疹古称“脐疮”,与洗澡、尿布等刺激有关.患儿脐部常有渗液湿润.脐周潮红或糜烂或有小丘疹,瘙痒.合并感染则有脓液溢出.下面介绍简易方,颇有效验.即用枯矾、煅龙骨各6克.黄柏12克,共研细末,取适量撤脐中,日2—3次.蛇床子30G防风15G白薇9G黄柏9G五倍子6G水煎先熏后洗,轻着一次即愈,重着三次即愈.如合并霉菌感染着洗后在子宫内上制霉菌素2片,疗效及佳由于我开了个按摩推拿门诊,有些碰着了摔着了的,红肿红肿的就来了,这时我就会告诉他们一个方子,就是用凤仙花茎叶(一定要用开白花的)捣烂用白酒调敷患处,效果很好.如果是在冬春两季,我就用自己阴干的(一定要阴干)白酒调敷,效果稍差.小儿夜啼:五倍子1.5克,朱砂0.5克,研末,陈茶拌匀成饼敷脐,每晚换药一次,效果不错,我用过安胎丸(祖传)预防流产续断60(酒浸一夜,焙干)社仲60(要用川社仲,姜炒断丝)兔丝子20大枣半斤.前三味药研末,大枣煮烂去核与前三味药捣在一起.团成丸.每丸三十克.我们这里有胎后一般都过来拿此药.如果过去流产过一般服后都能顺利生产.。

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概述中药湿敷是一种中医疗法,其主要通过将中药煎汤或者水煮后的温敷物料敷于病患部位,通过热力传递和药物渗透来对病患进行治疗的方法。

在中医理论认为,中药湿敷对于风湿病、外伤、跌打损伤等病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那么如何进行中药湿敷,以及如何进行评分标准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中药湿敷技术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二、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在进行中药湿敷前,首先需要根据病症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通常是具有散寒祛湿、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

- 煎制中药汤剂:将所选中药材料按比例配制后,进行煎煮,制成中药汤剂。

2. 敷贴操作- 清洁患处:在进行中药湿敷前,需要先对患处进行清洁消毒,保证敷贴部位的清洁。

- 敷贴温度掌握:测试中药汤剂的温度,控制好敷贴的温度,避免烫伤患者。

- 敷贴时间掌握:在敷贴中药湿敷物料时,掌握好敷贴时间,一般情况下15-30分钟为宜。

3. 落实护理- 敷贴后护理:在中药湿敷结束后,需要进行患者护理,包括清洁敷贴部位,了解患者的反应情况,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变化情况。

三、中药湿敷评分标准在进行中药湿敷操作时,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分,以保证中药湿敷的质量和疗效。

1. 中药材料选择:根据患者的病症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考察中药的选择是否合理。

2. 湿敷温度掌握:评估敷贴中药湿敷物料的温度掌握是否得当,避免对患者造成烫伤。

3. 敷贴时间掌握:评估操作者对敷贴时间的把控是否合理,避免过长或者过短影响治疗效果。

4. 敷贴方法和技巧:评估操作者的敷贴方法和技巧是否熟练,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5. 敷贴后护理:评估操作者对患者敷贴后的护理是否得当,包括清洁敷贴部位、了解患者反应等。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中药湿敷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风湿病、外伤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中药的药性和热力的作用,对病症起到一定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在进行中药湿敷操作时,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中医知识和操作技巧,以保证操作质量和疗效。

湿敷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湿敷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湿敷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心理状况。

二、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三、禁忌证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四、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六、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七、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出现异常,妥善处理。

八、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湿敷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之欧阳法创编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之欧阳法创编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目录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高热3、神昏4、中风5、中暑6、急性出血7、痛证8、暴泻9、脱证10、中药中毒二、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风温3、感冒4、内伤发热5、咳嗽6、哮喘7、悬饮8、肺痈9、肺胀10、胃脘痛11、呕吐12、便秘13、泄泻14、黄疸15、积聚16、水臌17、水肿18、肾衰19、淋证20、癃闭三、中医外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外科手术护理常规3、疖4、疔5、痈6、发7、丹毒8、疔疮走黄9、流痰10、窦道11、压疮12、脱疽13、乳痈14、乳岩15、石癭16、肠痈17、肠梗阻18、石淋19、噎膈20、烧伤四、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产科一般护理常规3、妇科手术护理常规4、月经不调5、痛经6、崩漏7、绝经前后诸证8、带下病9、妊娠恶阻10、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异位妊娠12、子痫13、产后发热14、产后恶露不绝15、产后缺乳16、阴挺17、癥瘕五、中医儿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肺炎喘嗽3、鹅口疮4、泄泻5、疳证6、惊风7、痫证8、水肿9、麻疹10、水痘11、痄腮12、顿咳13、小儿暑温14、疫毒痢15、遗尿16、紫癜六、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3、痔4、肛痈5、肛漏6、肛裂7、脱肛8、直肠息肉七、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黄水疮3、蛇串疮4、面游风5、脚湿气6、粉刺7、瘾疹8、湿疮9、药毒10、摄领疮11、白庀12、猫眼疮13、风瘙痒14、皮痹15、天疱疮16、红蝴蝶疮17、淋病18 梅毒八、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3、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4、牵引术护理常规5、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6 、骨折7、上肢骨折8、下肢骨折9、脊柱骨折10、骨盆骨折11、脱位12、伤筋13、腰椎间盘突出症14、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九、中医眼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内眼手术护理常规3、椒疮4、天行赤眼5、聚星障6、凝脂翳7、瞳神紧小8、绿风内障9、圆翳内障10、云雾移睛11、视瞻昏渺12、高风雀目13、风牵偏视十、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耳疖、耳疮3、耳鸣、耳聋4、耳眩晕5、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6、鼻槁7、鼻鼽8、鼻渊9、鼻衄10、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11、喉痹12、喉关痈13、喉喑14、急喉风十一、中医口腔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口疮3、牙宣十二、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十三、中医肿瘤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放疗护理常规3、化疗护理常规十四、中医传染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时行感冒4、肺痨5、痢疾6、湿温7、肝热病8、霍乱 (时疫)9、艾滋病10、暑湿11、登革热12、炭疽13 、狂犬病十五、中医分级护理1、特级护理2、一级护理3、二级护理4、三级护理十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针刺法2、灸法3、拔罐法4、穴位按摩法5、刮痧法6、熏洗法7、全身药浴法8、湿敷法9、换药法10、涂药法11、敷药法12、贴药法13、药熨法14、坐药法15、中药煎煮法十七、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1、护理文件书写要求(1)、一般要求(2)、体温单书写要求及内容(3)、医嘱单书写要求及内容(4)、长期医嘱执行单(5)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及内容2、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1)、中医整体护理病历(2)、入院评估表 (附表8)(3)、护理诊断/问题项目表 (附表9)(4)、护理记录单(5)、出院评估表 (附表10)十八、中医护理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质量要求1、护士职业基本要求(1)、热爱护理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2)、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严肃认真,...(3)、行为上要遵纪守法,公正廉洁,爱护集体,...(4)、仪容上要端庄大方,服装整洁,精神饱满,...2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1)、护理副院长职责(2)、护理部主任 (总护士长) 职责(3)、科护士长职责(4)、护士长职责2.5 主任 (副主任) 护师职责2.6 主管3、护理工作制度(1)、护理部工作制度(2)、中医护理研究室工作制度(3)、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4)、门诊护理工作制度(5)、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6)、供应室工作制度(7)、查对工作制度(8)、交接班工作制度(9)、抢救工作制度(10)、消毒隔离工作制度(11)、病区护理文件管理工作制度(12)、物品、药品、器材管理工作制度(13)、血液净化中心 (室) 护理工作制度(14)、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4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1)、护理部工作质量要求(2)、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要求(3)、急诊科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门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5)、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6)、供应室工作质量要求(7)、血液净化中心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8)、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中药热奄包之欧阳术创编

中药热奄包之欧阳术创编

中药热奄包中药热奄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1、评估①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②患者体质及热奄部位皮肤情况。

③心理状况。

2、目标通过中药热奄外敷达到消肿止疼,活血化淤、消肿利湿、通经走络的作用。

减少疾病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的程度。

3 、禁忌症①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禁用②严重的糖尿病、截瘫、偏瘫、脊髓空洞等感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对药物过敏者④皮肤溃疡、不明肿块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⑤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4、告知①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②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的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③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5、物品准备治疗盘、药桶、配置好的中药、布袋、毛巾、治疗巾、必要时备屏风等。

6、操作程序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评估病人。

②协助患者取舒适位,暴露热奄部位,再次检查局部皮肤情况,温水擦净。

③将药包加热,用毛巾将热药包包好敷于病患部位,用治疗巾盖好,将被子盖好。

④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取舒适体位。

⑤清理用物,记录并签字。

7、护理及注意事项①询问病人情况,有无不适,及时处理。

②留药20-30分钟,勿剧烈活动。

留药时间结束,揭开被子,祛除药包,擦干局部。

③温度适宜,不宜过烫,一般温度为:50—70℃,用药时间每次应间隔5小时。

④冬季注意患者的保暖。

中药热奄包评分标准目标:通过中药热奄外敷达到消肿止疼,活血化淤、消肿利湿通经走络的作用。

动力灸动力灸疗法既有艾灸的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有具备推拿的疏通经络、活血调气的积极作用,是一种把灸法和手法这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治疗方法。

1、评估①评估当前症状,既往史。

②疼痛部位皮肤感觉,有无破损。

③心理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湿热敷操作规范
欧阳家百(2021.03.07)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目的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操作程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中药湿敷疗法禁忌
(一)禁忌证
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

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

(二)注意事项
l. 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

过干了效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

2.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

3.药物组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和化裁。

4.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5.注意保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