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预防

合集下载

噪声职业危害及防护

噪声职业危害及防护

整理课件
27
(二)神经系统
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植物 神经中枢(丘脑下部),引起神经系统一 系列反应。
主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 碍—神经系统征侯群,植物神经调节功能 减弱。
整理课件
28
(三)心血管系统
植物神经功能变化,表现心率快或慢,血压上升, 心电图检查ST段、T波呈缺血变化。
整理课件
11
(一)响度及响度级
响度是人耳判断声音响亮程度的概念,以N 表示,单位为宋(sonl)。以频率为 1000HZ、声压级40dB的声音,由听者所感 受的响度为基准,定为1宋;将频率为 1000HZ纯音的声压级的分贝值定为响度级 的基准值,响度级以LN表示,单位为方 (phon),如其他频率的声音响度与基准 音30方等响时,则该声音的响度级定为30 方,与基准音70方等响的声音其响度级定 为70方,余类排。
早期高压氧扩血管。营养代谢药物,有部 分疗效。
整理课件
26
在某些情况下,如爆破、火器发射或突发 性巨响引起的的力损伤,又称为暴震性耳 聋。听力部分或大部分丧失,两耳不对称, 朝向声源一侧重,有时伴有较大冲击波, 导致耳鼓膜破裂,听骨链破坏,内耳出血, 其螺旋器细胞移位,也可引起脑震荡。症 状除耳聋外,常伴有耳鸣、耳痛和眩晕。
厌烦苦恼,情绪坏。 整理课件
29
五、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接触噪声对机体能否产生有害作用,与下列一些 因素有直接关系:
(一)噪声强度
噪声强度大小是影响听力的重要因素,强度越大 听力损伤出现越早。损伤的程度也越严重。
(二)接触时间
接触噪声的时间越长,听损越严重,损伤的阳性 率越高。听损的临界暴露时间,在同样强度的噪 声作用下,各频率听阈的改变表现也是各不相同 的,4-6 KHZ出现听力损伤的时间最早,也即该频 段听力损伤的临界暴露时间最短。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及预防(最新版)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及预防(最新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及预防(最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及预防(最新版)生产性噪声可由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如纺织机、球磨机、电锯、机床等发出的声音,也可以由于气体压力突变或液体流动而产生,或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例如通风机、喷射汽器笛或冲刷等声音,以及其它发电机、变压器等的翁翁声。

纺织工人、使用风动工具的工人、发动机实验人员、机床操作工等均可接触噪声。

一、生产性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噪声暴露可引起工人听力损伤。

调查表明,接噪组高频听力损伤和语频损伤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接噪工龄的延长和强度的增加,其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呈典型的剂量-反应关系,但低于85dB(A)的噪声则很少引起语频听力损伤。

频率低于2000Hz,累积噪声暴露小于85dB(A)时的听阈水平较低,并处于水平波动状态;累积噪声暴露在85dB(A)以上,随着噪声暴露剂量增大,听阈水平逐渐升高,有剂量-反应关系。

3000~6000Hz频段的剂量-反应关系出现较早,斜率较大。

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工人出现耳鸣、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其患病率随声压级升高而增大,呈典型的剂量-反应关系。

长期接触噪声,在未出现明显的听力损失情况下,工人可以表现为记忆力和视感知记忆力下降等神经行为功能障碍。

调查可见,接噪组工人与对照组相比,在情绪状态(紧张、忧虑、愤怒和疲劳)、数字跨度、数字译码和Benton视觉保留方面得分显著下降。

工业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工业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工业噪声的危害及防护噪声是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至难以忍受的声音。

通常是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

生产环境中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又称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由于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可分为:⑴机械性噪声,是由机械的撞击、磨擦和转动而产生,如织布机、球磨机、电锯、锻锤等的噪声;⑵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如鼓风机、汽笛、喷射器等的噪声。

工业噪声可以为连续噪声和间断噪声;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

生产性噪声由于发生源的性质、分布和数量及防护措施的有无和效果等因素的不同,在各种作业环境中其强度和频谱特性可有很大差异。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影响其危害的有关因素,主要决定于噪声强度(声压)的大小、频率的高低和接触时间的长短。

一般认为强度大、频率高、接触时间长则危害大。

其他如噪声的特性(连续噪声或脉冲噪声)、接触的方式(连续或间断接触)和个体敏感性也有关,脉冲噪声比连续噪声、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大。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50dB(A)以上开始影响睡眠和休息,特别是老年人和患病者对噪声更敏感。

70dB(A)以上干扰交谈,妨碍听清信号,造成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意外事故。

90dB(A)以上,长期接触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耳聋,甚至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听力下降,3000—6000HZ处呈“V”型下陷,语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程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了语言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诊断噪声性耳聋的主要依据为:⑴有确切的接触噪声职业史,其他原因的耳聋病史除外;⑵听力检查,具有高频(特别是3000—6000HZ的纯音)听力下降的特点;⑶除气导外骨导也减退。

噪声性耳聋根据听力下降程度分为:轻度(26—40dB)、中度(41—55dB)、重度(56—70dB)和噪声聋。

生产车间噪音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噪音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噪音管理制度一、背景与意义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车间噪音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影响工人的健康和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甚至引发事故。

因此,建立科学的生产车间噪音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工人的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原则1.预防为主。

加强车间环境噪音的监测和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噪音污染的发生,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影响。

2.合法合规。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规定,确保车间噪音控制符合法律要求。

3.科学管理。

依据车间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噪音管理措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车间噪音管理水平。

三、管理措施1.噪声监测。

定期对车间噪音进行监测,了解噪音污染的程度,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2.技术改造。

采用低噪音设备和工艺,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减少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噪音。

3.隔音处理。

对噪音源进行隔音处理,采取隔音材料和隔音设施,减少噪音的传播和扩散。

4.个人防护。

对工作人员提供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器具,降低噪音对工人的影响。

5.教育培训。

加强对工人的噪音危害知识和防护措施的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噪音管理意识。

6.定期检查。

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对车间噪音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四、管理责任1.车间主管负责监督管理车间噪音,定期评估噪音污染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

2.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减少设备运行中的噪音,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

3.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对车间的噪音危害进行评估和控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4.工会组织负责对工人进行噪音危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五、总结建立科学的生产车间噪音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车间噪音污染,保障工人的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各部门要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全面落实管理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生产环境。

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噪声是一种无形的污染物,它对人类健康和工作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生产性噪声是工业生产中主要的噪声来源,本文将介绍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危害以及如何控制生产性噪声。

生产性噪声的来源生产性噪声是指由于机器设备、工艺过程等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声音。

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具体包括:机器设备噪声工业机器设备的高速旋转、振动、冲击、压缩等工作方式,会产生噪声。

工艺过程噪声例如,喷涂、切割、冲压、焊接、放电加工等工艺过程,都会产生噪声。

环境噪声工业生产场所周围的交通噪声、天气噪声、各种工业生产场所合成的环境噪声等都是生产性噪声的来源之一。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声聋长期接触大量噪声,会导致听力逐渐下降,直至成为听力障碍、甚至失聪。

影响心理健康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人的心理会不断受到影响。

常见表现为焦虑、疲劳、易怒、失眠等。

造成其他生理危害长期承受噪声刺激,会引起高血压、血管收缩、肝脏病、内分泌系统失调等疾病。

生产性噪声的控制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性噪声对工人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需要进行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换装低噪声设备在购买新设备时,应优先考虑低噪声设备。

降噪处理可以通过降低机器设备的振动噪声、加装缓冲垫等方法来降低生产性噪声。

加装隔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加装隔音罩、隔音壁等来隔绝噪声。

员工防护为工人提供可靠的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避免员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

结论生产性噪声是工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通过各种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保障工人的健康以及生产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生产性噪声分类及预防

生产性噪声分类及预防
爆破、气爆等
电磁性噪声:由电 磁场变化产生的噪 声,如变压器、电
动机等
按频率分类
01
低频噪声:频率低于 500Hz
02
中频噪声:频率在 500Hz至1000Hz之间
03
高频噪声:频率高于 1000Hz
04
超低频噪声:频率低于 20Hz
05
超声波噪声:频率高于 20000Hz
按强度分类
低强度噪声: 低于80分贝
03
控制时间:避免长时间 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 合理安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息时间
02
保持距离:尽量远离噪 声源,减少噪声对健康 的影响
佩戴耳塞:选择合适的 耳塞,降低噪声对听力 的影响
3
生产性噪声危害 及影响
生理危害
听力损伤:长期暴露在
01
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听
力下降甚至耳聋
心血管疾病:噪声可能
02 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
演讲人
目录
01. 生产性噪声分类 02. 生产性噪声预防 03. 生产性噪声危害及影响
1
生产性噪声分类
按声源分类
机械性噪声:由机 械设备产生的噪声,
如马达、齿轮等
空气动力性噪声: 由气体流动产生的 噪声,如风机、压
缩机等
振动性噪声:由振 动产生的噪声,如
冲击、摩擦等
爆炸性噪声:由爆 炸产生的噪声,如
高强度噪声: 90-100分贝
中强度噪声: 80-90分贝
极高强度噪声: 高于100分贝
2
生产性噪声预防
控制声源
降低声源强度:减少设备振动、降低气流速度等 隔声处理:使用隔音材料、设置隔音屏障等 消声处理:使用消声器、消声管道等 吸声处理:使用吸声材料、设置吸声结构等 减少噪声传播:合理安排设备布局、优化生产工艺等

噪声危害及防治ppt课件

噪声危害及防治ppt课件
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 生产性噪声一般声级较高,有的作业地点可
高达120-130dB(A)。据调查,我国生产场所 的噪声声级超过90dB者占32-42%中高频噪声占 比例最大。
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强度(A声级):耳 语10-12 dB ,普通谈话40-50 dB,高声说话6070 dB,最大声说话:70-80 dB。
通过颅骨传导对内耳的损伤,对头部有防振和保护 作用;缺点:笨重,不方便,闷热。一般强噪声下 才使用。 – (2)耳罩:15-30 dB;优点:隔音性能好,脱带方 便;缺点:带久了闷。 – (3)隔音棉:要用石蜡或油浸透的:20 dB;一般的 10 dB。 – (4)耳塞:15-30 dB;优点:便宜,便于携带;缺 点:带久了感到耳胀。
– 症状:耳鸣、头疼、头晕,伴有失眠、 头胀等。开始表现为工作几个小时内有 耳鸣、以后成为顽固性的,症状不再消 失。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等。
6
噪声对人体的损害
• 2、噪声性耳聋
– 噪声性耳聋的表现:
• 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听力损失10 dB以内,没什么影响; • 轻度噪声性耳聋:听力损失30 dB以内; • 中度噪声性耳聋:听力损失30-60 dB以内; • 重度噪声性耳聋:听力损失60 dB以上时;充耳不闻:听力
4
噪声对人体的损害
• 1、听力障碍
– (1)听觉适应:超过85 dB的噪声对人长期作用后, 可以产生损害,最明显的是听觉损害。噪声可以使听 觉逐渐得发生变化。这是人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保护反 应,属生理性的。 但是听觉适应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长期在噪 声环境下工作,听觉适应就会变得迟钝,听力就要下 降。
• 4、容易造成事故
– 干扰信息的传递。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企业噪声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企业噪声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在现代社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已经成为影响员工身心健康和降低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企业噪声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噪声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噪声的措施。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噪声的危害培训中,我们了解到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听力损伤:长时间处于高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2. 心理压力:噪声会使人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 生理疾病:长期接触噪声,可能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

4. 工作效率降低:噪声干扰人们的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

二、噪声控制措施针对噪声的危害,培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以下噪声控制措施:1. 声源控制:在设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低噪声设备,减少噪声产生。

2. 隔音降噪:在噪声传播过程中,采用隔音材料、隔音屏障等手段降低噪声。

3. 个人防护:为员工配备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降低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4. 优化工作环境:合理安排生产布局,降低噪声传播距离。

三、培训收获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1. 增强了环保意识:认识到噪声污染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树立了环保观念。

2. 掌握了噪声控制方法:学会了如何从源头上减少噪声,提高工作效率。

3. 提高了个人防护意识: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降低噪声危害。

4. 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培训过程中,与同事共同学习、探讨,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总之,这次企业噪声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践行所学知识,为降低噪声危害、提高工作效率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将向身边的同事宣传噪声控制的重要性,共同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

车间噪声防治措施(五篇)

车间噪声防治措施(五篇)

车间噪声防治措施1、控制噪声源: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设备,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办法。

2、控制噪声的传播: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墙壁或房顶,或在工作场所内悬挂吸声体,吸收辐射和反射的声能,使噪声强度降低。

具有较好的吸声效果的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棉絮等。

为了防止通过固体传播的噪声,必须在机器或振动体的基础与地面、墙壁联接处设隔振或减振装置。

3、个体防护:对于因各种原因,生产场所的噪声强度暂时不能得到控制,或需要在特殊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

最常用的是耳塞,一般由橡胶或软塑料等材料制成,根据外耳道形状设计大小不等的各种型号,隔声效果可达25—____分贝。

此外还有耳罩、帽盔等,其隔声效果优于耳塞,耳罩隔声效果可达30—____分贝。

4、健康监护: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噪声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取得听力的基础材料,凡是有听觉器官疾患、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患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不宜参加强噪声作业。

5、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噪声作业工人应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应离开噪声环境,以消除听觉疲劳。

应经常检测车间噪声,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

车间噪声防治措施(二)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这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噪声的设备,如用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锻压,以焊接代替铆接,用无梭代替有梭织布等,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对于生产允许远置的噪声源如风机、电动机等,应移至车间外或采取隔离措施。

此外设法提高机器的精密度,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摩擦和振动,也可以降低生产噪声。

在进行厂房设计时,应合理地配置声源。

把产生强烈噪声的工厂与居民区,高噪声的车间与低噪声的车间分开,也可减少噪声的危害。

煤矿生产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煤矿生产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03
煤矿生产噪声污染防治措 施
优化生产布局,减少噪声产生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尽量避免在夜间进行大规模的开采作业,减少 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优化工作流程
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和环 节,降低噪声的产生。
合理选择设备
在购买设备时,应注重选择低噪声、高效能的设备,从源头上减少噪声的产生 。
提高设备性能,降低噪声排放
治理效果
经过上述措施治理后,C煤矿的矿井噪声得到了 有效控制,员工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D煤矿噪声污染防治案例
要点一
矿井噪声来源
要点二
噪声防治措施
D煤矿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通风系统中 的风动机组。
采用低噪音风动机组,同时对机房进 行隔音处理。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要点三
治理效果
吸声技术
总结词
吸声技术是利用多孔吸声材料和结构来吸收声能,以达到降低室内噪声的目的。
详细描述
吸声技术主要包括吸声天花板、吸声墙面、吸声地板等,通过选用具有良好吸声性能的材料和结构,可以有效吸 收室内反射声波,降低室内噪声。其中,吸声天花板可以使用穿孔板和吸声棉的组合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吸声效 果。
消声器技术
定期检查听力
定期对员工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听力受损问题。
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对噪声危害的认识,使其更加注重 个人防护措施的使用。
建设生态恢复工程,减少噪声影响
建设隔音设施
在矿区周围建设隔音设施,如隔音墙、隔音林等,减少噪 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01
恢复矿区环境
积极开展矿区环境恢复工作,植树种草 ,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自然 降噪能力。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措施宫春波摘要:介绍了生产性噪声的定义、分类、来源、危害、影响因素、控制标准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生产;噪声;来源;危害;控制;措施1 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生产性噪声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对车间生产和工人作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会对员工造成诸多伤害,影响生产效率,同时也易引起生产事故。

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健全和人们的工作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噪声的要求不断提升,各种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相继出现,通过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手段,对噪声污染加以控制,以减少对人类的危害。

2 生产性噪声的定义、分类和来源2.1定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2.2 分类生产性噪声的分类很多,按其来源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机床、纺织机、电锯、球磨机等发出的声音。

空气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噪声,如空气压缩机、通风机、喷射器、锅炉排气放水、气笛等发出的声音。

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噪声,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发出的嗡嗡声。

生产性噪声根据持续时间和出现的形态,可分为连续性噪声和间断性噪声;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或脉冲噪声。

脉冲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

如纺织行业的织布机、纺纱机开启后持续工作,车间内噪声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非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性测量时,声压级波动≥3dB(A)的噪声。

如机械加工行业的铣床、钻床、车床、打磨等作业产生的噪声。

当进行部件加工时噪声很大(可能超过90dB),没有部件加工时噪声较小(80dB左右),劳动者所接触的此种噪声就是非稳态噪声。

脉冲噪声: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0.5 秒,间隔时间>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

工业生产中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工业生产中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工业生产中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一、噪声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机能的影响是持续的,经常性的噪声可以引起头痛、失眠、抑郁、焦虑和其他心理疾病,而且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此外,噪声还会影响人的听力,如果长期暴露在噪声中,会导致耳聋。

二、防治措施
1、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宣传,明确噪声污染的容忍度,严格执行法规。

2、控制噪声源。

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减少摩擦,改善设备的结构,以减少噪声污染。

3、采取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包括屏蔽、隔声、吸音和消声等,以降低噪声污染。

4、采取经济措施。

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改善生产工艺,减少噪声污染。

以上就是关于工业生产中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业生产中噪声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范文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范文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范文【引言】在工业生产环境中,噪声、振动和安全问题是十分重要且需要高度关注的方面。

噪声和振动不仅会对工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而安全问题则直接关系着工人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因此,加强对生产环境中的噪声、振动和安全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噪声、振动和安全这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噪声管理与控制】噪声是一种令人不悦、干扰人体正常听觉功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声音。

在工业生产环境中,噪声主要来自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和工人操作等。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工人听力损伤、精神压力增大等问题。

因此,噪声的管理和控制尤为重要。

首先,应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选择低噪声的设备和机械,对噪声大的机器设备进行隔音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噪声的产生。

此外,合理的生产工艺设计和生产工人的培训也可以减少噪声的产生。

其次,应采取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

为工人配备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并加强对工人的个体防护培训,提高工人对噪声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最后,建立噪声监测和评估体系。

定期进行噪声测量,评估噪声对工人的危害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确保噪声控制的有效性。

【振动管理与控制】振动是指物体在运动或受力作用下引起的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在工业生产环境中,振动主要来自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和地面震动等。

长期受到振动的影响,不仅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对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应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振动的产生。

采用减振装置和减振措施,如安装阻尼器、添加减振垫等,可以有效降低振动的产生。

其次,应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防护。

提高工人对振动的认识和防护意识,并为工人配备适当的个体防护设备,如防振手套、防振鞋等,以减轻振动对工人的危害。

最后,建立振动监测和评估体系。

定期进行振动测量,评估振动对工人的危害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确保振动控制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预防
一:噪声的伤害
1、听觉系统
(1)暂时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2)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

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听觉器官受噪声后,经神经传入大脑,在传入过程中,经脑干网络结构时发生泛化,投射到大脑皮质有关部位,并作用于丘脑下部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反应。

可出现头疼,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症,还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如易激怒等)。

此外,可有视觉运动反应时潜伏期延长,闪烁融合频率降低,视力清晰度及稳定性下
降,自主神经中枢调节功能障碍。

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在噪声作用下,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早期可表现为血压不稳定,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血压升高。

血管紧张度增加,弹性降低。

4、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有人观察到,在中等强度噪声(70~80dB)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大强度(100dB)噪声作用下,功能减弱。

免疫功能降低,并且接触噪声时间愈长,变化愈显著。

5、噪声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在噪声影响下,可以出现肠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等变化。

二:预防措施
1.控制噪声源: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

2.控制噪声的传播:在噪声传播中,应用吸声和消声技术,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3.制订工业企业卫生标准
4.个人防护: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

如耳塞、耳罩、帽盔等等。

5.健康监护:按照国家要求,对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特别是听觉器官的检查及时发现禁忌症。

6.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噪声作业应避免加班或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尽可能地缩短接触时间。

在无法达到其他条件时,耳塞和每年的体检是大家生命和健康的有力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