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雷达塔站防雷设计浅谈
雷达站防雷接地综合设计及实施探讨
雷达站防雷接地综合设计及实施探讨摘要:闪电是一种大规模静电放电的自然现象。
根据其损伤效应可分为电磁效应、电效应和热效应。
雷电电磁脉冲型伴随雷电电流的辐射电磁场。
当这样的闪电发生在雷达站,其脉冲将电感导致电源模块和传输链路形成感应电流,它的动能将导致损坏设备,以及由此产生的高电压将导致失败和雷达系统的关闭。
关键词:雷达站;防雷接地;综合设计;实施一、雷达站系统防雷工程由主机房、供电系统、天线塔等组成某雷达站设施。
施工图设计时为了降低造价和便于安装维护,在台站边角布置天线塔;雷达塔的旁边布置设备机房,这样有利于高频馈线长度的减小。
1、设备配电的保护与防范雷达塔为雷达站最高建筑,某雷达塔高45米,比较容易受直击雷袭击,此类防护主要通过架设避雷。
某台站从电视台接入一段外部供电路由,为防止对架空电力线路和埋地未经屏蔽保护的电缆遭受雷击的破坏,需要在设计和施工时做好屏蔽措施、接地保护、等电位连接,电源防雷等的保护措施。
避雷器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避雷器连接示意图2、设备信号链路的保护与防范一般通过传输链路将信号源引接至监视系统的自动化,在发生雷电时,其产生的电磁场会在信号数据线和光缆中发生过电压,从而会传输至设备机房造成室内设备低压电子部分的损害。
针对该模块主要从室外和室内引入的线路进行保护隔离;将金属带电的物体通过SPD接地为防止互耦电位差发生闪络及事故扩大,等电位连接可以进行电流分流和高电压差的消除。
本雷达站由于配电线路长,因此设计时,电力线采用铠装缆埋地穿管引入,所有穿越防雷区的铁管在入户处进行可靠的等电位连接。
二、雷达站的防雷设计和实施方法根据防雷国标规范和民航行业规范要求,防雷系统分为直击雷保护和感应雷保护,结合某雷达站设施组成、性能特点和某高地附件构筑物的特征,对雷达站防雷设计和实施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1、直击雷的防护措施1.1天线的防雷保护实施。
某雷达站的天线塔为最高建筑(45米),主要主要架设在塔顶部位,在塔顶架设避雷针,力求设计合理,从而可对直击雷进行很好的保护效果;如果想保证天线塔完全不受直击雷在实际操作施工时是不现实的,因此,一般按照99.90%的概率覆盖设计;为了在实际使用中达到有效的保护效果,必须要求在初步设计中对避雷针的防护范围和高度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数据采样和评估分析。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随着现代气象科学的发展,自动气象站在气象观测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自动气象站中,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雷电是自然界一种极具破坏力和危险性的自然现象,一旦自动气象站受到雷电的袭击,就会给设备和观测人员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必须加强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以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保证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需求、雷电防护原理以及雷电防护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需求自动气象站通常设立在山顶、高原、荒漠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复杂,雷电活动频繁,所以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需求迫切。
自动气象站内大多设备精密,一旦受到雷电的袭击,将会造成设备的损坏以及数据的丢失,影响气象观测工作的进行。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需求主要包括对设备的保护和对观测人员的安全。
二、雷电防护原理雷电是云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极大电荷,通常在雷雨天气时会产生大电流,对大气中的微粒产生放电现象,形成强烈电火花和巨大的雷声。
要防止自动气象站受到雷电的袭击,就需要根据雷电防护原理来进行防护设计。
雷电防护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闪电接地原理:即通过良好的接地系统,将大气中产生的雷电引向地下,避免雷电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伤害。
2. 电磁屏蔽原理:即通过合理的构造和材料选择,将设备内部的线路和元器件与外部雷电产生的电磁干扰隔离开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雷电防护技术措施为了保证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措施的落实:1. 良好的接地系统:即在自动气象站周围设置多个接地网,通过埋设导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引入地下,避免对设备和人员的伤害。
2. 避雷装置的设置:即在自动气象站的周围安装专门的避雷装置,如避雷针、引流线等,引导雷电流向地下,减少雷电对自动气象站设备的影响。
3. 良好的屏蔽设计:即在自动气象站设备内部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和结构设计,将设备内部的线路和元器件隔离开外部的雷电干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引言气象观测站在气象科研、气象信息收集和监测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气象观测站所处环境复杂多变,经常会受到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给观测设备和观测人员的安全带来威胁。
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应对雷电对气象观测站的影响,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结合当前的防雷技术,探讨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一、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重要性气象观测站一般设施齐全,配备有大量的气象仪器设备,如雷达、卫星接收站、气象球、探空仪等。
这些设备对于气象信息的收集和监测起着重要作用。
气象观测站所处环境复杂多变,雷电活动频繁,一旦遭受雷击,将会对气象观测设备造成严重损害,影响气象信息的采集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对于气象观测站的防雷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避雷针:在气象观测站建筑物的屋顶或高处搭建避雷针,利用避雷针的放电原理,将雷电引到地下,以减少雷击对建筑物的损害。
5. 防雷保护系统:通过对气象观测站建筑物和设备进行整体防雷规划和设计,安装专业的防雷保护系统,利用多种防雷设备和方法结合,从而全面提高气象观测站的防雷能力。
以上几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需要结合当地的气象观测站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1. 针对气象观测站地理环境,进行防雷规划气象观测站所处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有的遍布山区,有的设在平原,有的在海边,有的在城市,有的在乡村。
在选择和应用防雷技术的时候,需要结合气象观测站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差异化的防雷规划。
在山区气象观测站,可以适当增加避雷针的数量和高度,以提高防雷能力;在海边气象观测站,可以适当增加避雷网的范围和密度,以提高防雷能力。
2. 结合气象观测设备特点,进行防雷优化设计气象观测设备种类繁多,不同设备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在进行防雷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气象观测设备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防雷优化设计。
在雷达设备上可以选择安装避雷设备,以保护雷达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卫星接收站可以选择安装避雷带,以减少雷击损害。
浅谈气象观测站的防雷设计
浅谈气象观测站的防雷设计摘要:气象观测站是获得气象探测数据的重要场所,多位于市效空旷的地方或小山坡上。
由于气象探测仪器自动化程度高,精密脆弱,耐压水平低,极易受雷击损坏而影响气象业务的正常运行。
本文根据气象观测站的结构特点以及气象行业标准,对气象观测站雷电防护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气象站;防雷;设计随着气象现代化不断提高,气象信息为我们的生活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
但是,气象观测站的仪器设备都具有敏感的集成电路元器件,很容易受到雷电侵害和干扰。
为了确保气象观测站的安全和可靠运行,本文就如何做好气象观测站的防雷工作提出技术设计方案。
1 气象观测站构成气象观测站一般由长宽都为25米的观测场和值班室组成。
观测场通过地下电缆沟实现与值班室的电源及信号的连通。
观测场内有高低不等的众多探测仪器,值班室是整个观测站的探测数据的处理中枢,通过电线或光纤与外界联系。
2 气象观测站防雷设计依据(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2)《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GB/T 31162-2014);(3)《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 30-2004);3 气象观测场防雷设计根据气象观测站的重要性和有关技术标准,应按照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安装。
3.1观测场接闪器设计观测场防直击雷设计原则主要考虑保护场内所有仪器设备免受雷击。
观测场内的仪器呈分散分布,高低不一,最高的设备为风塔。
主要考虑采用双针等高避雷针进行设防。
(1)根据国家气象行业的规范标准,为避免或减少对气象探测数据的影响,独立避雷针应设置于观测场东西两侧,与观测场围栏之间的距离大于4米,原则上两根独立接闪杆与风塔应在同一纬度上。
(2)根据《GB50057-2010》滚球法,推算出两根独立接闪杆的高度和位置,确保场内所有气象仪器设施均在其保护范围内。
(3)独立接闪杆采用金属钢管或铁塔,均要热镀锌处理。
3.2观测场地网设计图1 观测场及独立接闪杆地网布局示意图(1)根据《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30-2004〉规定,观测场内地网接地电阻应≦4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规定,观测场外的独立接闪杆接地电阻应≦10Ω。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雷电是大气放电现象的一种,常常伴随着雷声和闪电,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自动气象站必须进行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就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展开讨论。
一、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重要性1. 地面接闪保护地面接闪保护是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雷电通过接地装置直接引向地下,从而保护自动气象站的设备和人员安全。
在设计和施工时,需要合理选择接闪保护装置的位置和类型,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2. 金属避雷带金属避雷带是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雷电引向接地装置,避免雷电对自动气象站设备的损害。
金属避雷带需要与接闪保护装置相结合使用,共同构成自动气象站的完整的雷电防护系统。
3. 设备绝缘保护设备绝缘保护是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作用是为设备提供有效的绝缘保护,避免雷电对设备的损坏。
在设计和安装自动气象站时,需要合理选择绝缘材料和技术,确保设备的绝缘保护性能。
4. 引雷装置5. 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是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的重要补充,其目的是为了在雷电天气下,提供操作人员正确的操作指导,减小雷电对设备和人员的危害。
操作规程需要制定合理的雷电预警和应急措施,确保自动气象站在雷电天气下的安全运行。
三、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实施方法1. 设计方案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实施需要从设计方案开始,合理选择接闪保护装置、金属避雷带、设备绝缘保护、引雷装置等组成部分,设计合理的雷电防护系统。
2. 施工工艺3. 检测验收4. 运行维护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实施需要进行运行维护,建立定期的雷电防护系统检测和维护计划,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总结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是保障自动气象站设备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其实施需要合理设计方案、严格施工工艺、有效检测验收和定期运行维护。
雷达塔建筑防雷系统浅析
雷达塔建筑防雷系统浅析摘要:雷达塔、管制塔台为钢筋砼结构,极易落雷,如果建筑防雷系统不可靠,易造成建筑物、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
文章就雷达塔建筑防雷系统分析。
关键词:雷达塔;防雷;接地1雷击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雷击的破坏作用有:①直击雷使建筑物及内部设备因雷击的高温引起火灾,在雷电流通道上,物体受热膨胀,产生强大的机械力,使建筑物受到破坏。
②直击雷放电时,雷电流变化的梯度较大,周围产生交变电磁场,使周围金属构件产生较大感应电势,形成火花放电,极易造成火灾,此为雷电波感应。
此外,在直击雷放电时,架空输电线路上的束缚电荷以极快的速度向两侧扩散,当高压流动波沿架空线侵入室内时,也会击穿设备的绝缘或造成人员伤亡,这种现象称为高电位反击。
③球形雷:在雷雨季节偶尔会出现球状发光气团,它能沿地面滚动或在空气中飘行,当从开着的窗户飘然而入时,释放出能量容易造成人员伤害或火灾,可用接地的铁丝网阻挡其进入室内。
④通过架空线路、管道或金属物侵入室内,对室内人员、物体、建筑、设备造成破坏的雷电波侵入。
2接地和等电位联结接地就是把电路中的某一点或金属壳体用导线与大地连在一起,是以接地电流易于流动为目标,因此接地电阻越低,接地电流越容易流动。
等电位联结是把设备或装置的外露金属部分联结在一起再跟大地相连,当建筑物外部或装置内部产生危险电压如雷击或漏电时,能减少装置外露部分与大地电位差,保护人或设备。
它对用电安全、防雷以及电子信息设备的安全使用,都是十分必要的。
接地就是大范围的等电位联结,它是以大地电位的大范围的等电位联结。
在一般概念中,接地指的是接大地,不接大地就是违反了电气安全的基本要求,这一概念有局限性。
飞机飞行中极少发生电击事故和电气火灾,但飞机并没有接大地。
飞机中的用电安全不是靠接大地,而是靠等电位联结,即在飞机内以机身电位为基准电位作等电位联结来保证的。
3建筑防雷系统的组成为使建筑物免遭雷击采取的措施组成建筑防雷系统,防雷系统的目的就是对雷电形成最强的先导回路,让雷云提前放电,对周围物体起保护作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装备愈加先进,但由于其高空设备架设,特别是气象雷达天线体积大、重量重,容易成为雷电击中的目标,因此,气象观测站防雷安全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
一、气象观测站防雷原理气象观测站防雷采取的方法和一般建筑物相差不大,但在专门设计防雷方案时需要特别考虑气象设备的特殊性。
气象雷达是气象观测的核心装备,因此气象雷达天线的防雷至关重要。
气象雷达天线的防雷一般采取避雷针、放电棒和接地带等措施。
避雷针用于吸引雷电,将其引至地面而不损毁天线;放电棒可有效消除天线上的电荷;而接地带则用于将电荷安全地传导至地面。
此外,天线周围需要安装防雷网,避免接地带附近的雷电引起天线损坏。
二、防雷技术的现状分析目前,大部分气象观测站都采取了避雷针、放电棒和接地带等防雷措施,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气象雷达天线较为高大,一般需要在30米以上的高空架设。
由于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一旦发生雷击容易受到破坏。
因此,需要在设计时采用更加坚固耐用的材料,并根据不同地区的雷电特点进行相应的改进调整。
其次,气象观测站往往建在山顶、高地等易受雷电袭击的地方,因此防雷工作尤为重要。
在建设气象观测站时,需要结合地形地貌、气象数据统计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三、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观测站的防雷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气象雷达天线将会更加精细、轻便,更加易于安装和维护。
同时,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防雷能力和安全性。
总之,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正确、合理地设计防雷措施并认真执行,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保障气象观测工作的稳定、可靠运行。
雷达站综合防雷设计浅谈
新生儿 的孕前跟踪 、 孕期服务 、 分娩 资料 、 生儿的定时跟踪 、 新 出生缺陷 的资料建立 、 查询和 分析; 4 实现全网络化 的人 口 () 生殖健康 电子档案 :在线 查询 个人 和地区的符合查询条件 的 人 口情况 、 分析人 口生殖健 康状况;() 口生殖健康决策分 5人 析系统 : 查询地区或部 门人 口生殖健康状况 、 分析人 口生殖健 康指标 、 分析 人 口资源发展趋势 ; 6 基于人 口生殖健康 电子 ()
在变压器高、 低压侧各装 ~组避雷器 , 高压侧装设避雷器 , 能有效防止高压侧线路落雷 时雷 电波袭入而损坏变压器 。高 压侧避雷器接地线与变压器外壳 以及低压侧中性点连接后共 同接地 ,以充分发挥避雷器限压作用 。低压侧装设避雷器 以
限制正变换过 电压 。从低压侧进入配 电间 以及从柴油机房进 出配 电间的 电力缆线均采用带屏蔽层线缆 , 穿金属管道 , 并 电
2 管理 系统软 件需 要重 点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决 的 问题
该软件系统需要重 点解决 的问题 如下 :
() 1 异构 资源 的系 统 整 合 : 口和 生 殖 健 康 资源 包 括数 据 、 人
图像 等信 息, 由于各种 资源 格式不一, 口和生殖健康 电子档 人 案数 据需要海量存储 ,从而使得这种反映人 口和 生殖健 康特 征的异构资源 整合、 享与资源 管理, 为需要重 点解 决的 问 共 成
关键 词 : 息化 ; 口和 生 殖健 康 ; 理 系统 信 人 管
中图分类号 : P 1 T 3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3l3 ( 0 2)10 8—2 17 一1 1 2 1 0 .2 80 线测验和考试 、 在线认证 管理 的功能; 1) (0 远程 会诊系统 : 为 缺乏人 口生殖健康 专业 人员的计生部 门提供在线 的远程 医疗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随着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气象观测站的防雷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气象观测站作为获取气象数据的重要场所,一旦受到雷击,不仅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还可能损坏观测设备和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研究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提高其抗雷能力,对维护气象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现状和应用前景。
一、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现状目前,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结构接地技术:结构接地是利用地面电阻降低触雷风险的一种技术。
通过合理设计和布置接地体系,将雷电对建筑物或设施的伤害减到最低。
2. 避雷针技术:避雷针是一种主动引雷技术,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将雷电引向避雷针,从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或设施的损害。
3. 避雷带技术:避雷带是一种 passively接地的技术,通过布设金属导线或带状导体,来引导雷电流经过,避免对建筑物或设施的损害。
以上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气象观测站的防雷能力,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遇到极端天气事件时,防雷效果不稳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气象观测需求的提高,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1. 全面推广现有防雷技术:目前已经有一些先进的气象观测站采用了先进的防雷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面推广现有的防雷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全国范围内气象观测站的抗雷能力。
2. 加强气象观测站的技术改造:随着气象观测站设备的更新换代,可以针对设备特点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抗雷能力。
对于雷电较大的区域,可以加强避雷针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气象观测站的防雷水平。
3. 推动防雷技术的创新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提高技术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抗灾能力等方面,推动防雷技术的创新发展。
随着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通过全面推广现有技术、加强技术改造和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可以提高气象观测站的抗雷能力,维护气象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行。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气象观测站作为重要的天气监测设施,需要具备一定的防雷技术。
下面针对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进行研讨。
气象观测站作为开放性设施,容易受到雷电的威胁。
安装有效的避雷装置是防止雷击的重要手段之一。
避雷装置主要包括避雷针、钢管避雷网和避雷带等。
避雷针可以帮助引导雷电放电,将电流导入地下层,避免对设备产生直接伤害。
钢管避雷网和避雷带则可以形成一个立体的避雷系统,对周围的设备和人员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气象观测站还可以利用雷电探测仪来监测雷电活动。
雷电探测仪通过接受雷暴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信号,可以实时监测雷电的强度、距离和方向等信息,从而提供预警和保护措施。
通过定期对气象观测站周围环境进行雷电探测,可以提前判断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气象观测站还可以利用避雷帽对设备进行保护。
避雷帽是一种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的屋顶雷电防护装置,它可以将雷电引入地下,从而减少对设备的破坏。
对于气象观测站中的天气雷达、通信设备等中心设备,安装避雷帽可以有效地保护其正常运行。
还可以通过对地下设备和电缆进行有效的接地处理,降低雷击的危害。
气象观测站还可以借助防雷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防雷监测系统主要由雷电监测装置、数据采集系统和预警系统等组成。
雷电监测装置通过感应电场和磁场变化,实时监测雷电活动的强度和位置。
数据采集系统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心控制室,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触发预警系统,提醒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这种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气象观测站的防雷能力,减少因雷电活动造成的损失和风险。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对于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避雷装置的安装、雷电探测仪的使用、避雷帽和接地处理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雷击的风险,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还可以通过防雷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观测站的应急处理和防护能力。
对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进行研讨和推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随着气候变化和天气灾害的频繁发生,气象观测站在防雷方面的技术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
气象观测站是进行气象观测和气象数据采集的重要设施,它需要保证观测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雷电是影响气象观测站正常运行的一大危害因素。
雷电产生的高电压脉冲会干扰观测设备,甚至引起设备损坏,严重影响气象观测站的工作。
为了保护气象观测站免受雷电侵害,需要采用适当的防雷技术。
气象观测站可以建立合理的防雷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的作用是将雷电通过接地线引入地下,分散电流,减少雷电对设备的影响。
通过合理设计和建造接地系统,可以有效防止雷电危害。
气象观测站可以安装避雷装置。
避雷装置包括针式避雷针、避雷网和避雷线等。
这些装置可以吸引雷电,并通过接地系统将雷电引入地下,减少对气象观测设备的影响。
适当选择和布置避雷装置,可以提高气象观测站的防雷能力。
气象观测站还可以利用雷电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雷电监测系统可以通过雷达或闪电探测器等设备,实时监测雷电的活动和位置。
一旦监测到雷电活动,可以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护气象观测设备和人员安全。
雷电监测系统的应用可以提前预警并防止雷电对气象观测站造成的损害。
除了以上技术应用外,气象观测站还可以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设备,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气象观测站的周围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维护,保持空气清洁和杂草修剪,减少雷电的形成和影响。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对于保护设备和数据的安全非常重要。
科学合理地建立防雷接地系统、安装避雷装置,利用雷电监测系统并加强设备维护,可以提高气象观测站的抗雷能力,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培训,加强对防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气象观测站的防雷能力,为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气象预报服务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气象雷达自动台站的防雷探讨论文[推荐阅读]
气象雷达自动台站的防雷探讨论文[推荐阅读]第一篇:气象雷达自动台站的防雷探讨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茂名地区集天气雷达观测、中短波天线发射塔及气象观测自动站为一体的海洋气象观测台站的防雷设计与施工,从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及国家的具体规范入手,比较全面的阐述了该台站的雷电防护。
关键词:雷达;直击雷;换土;屏蔽;等电位0引言作为粤西地区集天气雷达观测、中短波天线发射塔及气象观测自动站为一体的茂名市茂港区海洋气象观测台站的防雷设计与施工,笔者有幸参与其中,现就针对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其多用途性做防雷方面的探讨。
茂名市地处雷州半岛,是雷电的重灾区,年平均雷暴日为94.4天,根据该台站的使用性质及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年,该台站划为二类防雷建筑物。
1雷达塔楼的直击雷防护由于塔楼为框架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物的结构钢筋做防雷装置。
用塔楼基础钢筋做自然接地体,与人工辅助地网构成联合接地。
用结构柱主钢筋从下到上通长焊接作为引下线,柱筋分别与各层板筋、梁筋等结构钢筋焊接连通,形成纵横交贯的“法拉第笼”式电气通路。
在塔楼女儿墙上采用Ф12镀锌圆钢架设避雷带,并与女儿墙内钢筋网可靠焊接,在塔楼屋角处设置Ф16的铜芯避雷短针。
避雷带与屋面所有金属物体(包括避雷针、天线底座等)保持可靠电气连通。
为防侧击雷,塔楼建筑结构圈梁与构造柱内钢筋可靠焊接作为均压环,外墙金属门窗及屏蔽网要与主柱筋可靠连接。
1.1雷达天线电缆、波导管及传输信号线路的防护雷达天线电缆、波导管及传输信号线必须穿钢管引入雷达机房,并连接到雷达机房接地母排,这一接地母排经95mm2铜芯线敷设在弱电金属屏蔽槽内引下到一楼辅助机房的接地总母排处,该金属屏蔽槽途经每层楼都与该层等电位连接带作电气连接。
此接地总母排用-40×4镀锌扁钢穿Ф75PVC管引出与接地地网相连。
1.2雷达机房的防护雷达机房使用防静电地板,在此地板下面用用3mm×25mm扁铜带设置环形闭合等电位连接带,并与机房四角的接地预埋连接板作电气连接。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气象观测站是用来观测和收集大气环境参数的设备。
在雷电季节,气象观测站需要采取相应的防雷技术,以确保设备稳定工作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本文将讨论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
一、气象观测站的构成气象观测站主要构成有以下几个部分:气象仪器、数据采集设备、通讯设备和特定建筑物。
1.气象仪器气象仪器用于测量大气环境参数,比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等。
在雷电季节,气象仪器容易受到雷击造成损坏,因此需要采用防雷措施。
2.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用于将气象仪器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后台存储和分析。
在雷电季节,数据采集设备也容易受到雷击造成损坏,因此需要采用防雷措施。
3.通讯设备4.特定建筑物气象观测站的特定建筑物需要有特殊的设计,以降低雷电对建筑物的冲击。
一般采用金属材料作为建筑物的外表皮,以形成金属屏蔽。
建筑物顶部需要安装导电装置,以保护气象仪器和通讯设备。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接地系统、避雷针、防雷设备和防雷地网。
1.接地系统气象观测站的接地系统是保护设备的有效防雷手段之一。
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将雷电电荷引入大地,保护设备免受雷击。
正确的接地系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接地电阻要小于10欧姆,以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
(2)接地系统要保持干燥,以减少接地电阻。
(3)接地系统需使用导电的材料,以获得良好的接地效果。
(4)接地系统要与气象仪器、数据采集设备、通讯设备和建筑物建立良好的接地连接。
2.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天线式的特殊雷击防护设备。
避雷针一般由金属制成,安装在气象观测站建筑物的顶部。
避雷针通过空气介质将雷电引入大地,并保护设备免受雷击。
防雷设备是一种优秀的保护气象观测站设备的防雷手段。
防雷设备可以用于直接打击防护、间接防护和维持工作电压。
目前,最常见的防雷设备是金属氧化物元件(MOV)。
4.防雷地网防雷地网是一种将建筑物与地面连接的导电网络。
地网可以有效地将雷电电荷引入大地,保护气象观测站设备。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气象观测站是监测和记录气象要素的设施,具有重要的气象数据采集功能。
但由于其通常建设在较高的地点,处于雷电活动频繁的区域,存在较高的雷击风险。
雷击不仅会对气象观测设备造成损坏,还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甚至对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危害。
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抵御雷击,保障气象观测站设施的正常运行,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通过引入先进的防雷设备和技术手段,如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等,有效地提高了气象观测站的雷击防护能力。
结合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雷电活动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雷击对设施和数据的影响。
研究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可以保障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通过深入探讨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关键技术等问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在现代气象观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现有防雷技术的分析和总结,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旨在为提高气象观测站抗雷能力、保障气象资料采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防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应用案例,深入理解其在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为气象观测站的现代化建设和气象预警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气象观测站的雷电防护水平,有效保障气象观测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推动气象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200字】1.3 意义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气象观测站是我国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类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气象观测站所处环境复杂多变,雷电等自然现象常常会对其设备和人员造成危害。
加强气象观测站的防雷技术研究和应用,能有效提高其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气象监测和预警的准确性。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随着气象科学的发展和气象观测站的日益普及,防雷技术在气象观测站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雷电对气象观测站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应用防雷技术成为了气象观测站技术工作者们要认真研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防雷技术的意义气象观测站的设备和设施都十分珍贵,一旦受到雷击,不仅会损坏设备和设施,还可能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部署有效的防雷技术对气象观测站来说尤为重要。
防雷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护设备和设施的安全,还可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从而保证气象观测站的正常运行。
二、防雷技术的现状和挑战目前,气象观测站中常用的防雷技术主要包括接地引下、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
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雷电对设备和设施的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些传统的防雷技术在应对强雷电时效果不佳,而新型的防雷技术又可能存在技术成熟度和成本问题。
气象观测站的特殊环境和设备结构也给防雷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防雷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防雷技术的现状和挑战,气象观测站技术工作者们需要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方面,应该加大对传统防雷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提高其在强雷电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和稳定性;还可以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引进新型的防雷技术,如电磁防雷技术和光纤防雷技术等,从而为气象观测站的防雷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
四、防雷技术的应用探讨在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可以就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探讨。
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为其他同行提供借鉴和启发。
他们还可以就具体的防雷技术进行研讨,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气象观测站的防雷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
五、结语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旨在为气象观测站的防雷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研讨会的举办,可以加强与会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气象观测站的防雷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气象观测站的安全运行和数据准确性提供保障。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气象观测站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记录气象数据的设施,是气象科学研究和天气预报的重要基础设施。
由于气象观测站通常建立在开阔的场地上,暴雨、雷雨等极端天气条件给观测站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防雷技术在气象观测站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防雷技术是指采用技术手段来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受雷击侵害的一种技术。
在气象观测站中,防雷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建筑物的防雷设计、设备的防雷保护以及人员的防雷安全等方面。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和经验,对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研讨。
一、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重要性气象观测站是用于记录和监测气象数据的设施,通常建立在环境开阔、地势较高的地方,以便更好地观测和记录气象现象。
这也使得气象观测站成为了雷击的易发区。
据统计,每年全球因雷击而导致的设施损失和人员伤亡都不容忽视,因此如何保护气象观测站免受雷击的侵害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气象观测站中通常配备了一些对雷电信号非常敏感的观测设备,如雷达、闪电探测仪等。
这些设备一旦受到雷击,不仅可能导致设备损坏,还会对观测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对这些设备进行有效的防雷保护显得至关重要。
气象观测站中通常会有工作人员长时间驻扎,甚至有人员24小时值班。
一旦发生雷电天气,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就面临一定的威胁。
对气象观测站的人员进行防雷培训,制定安全应急预案,也是保障气象观测站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气象观测站的防雷技术在保障设施安全、保护设备完好以及维护人员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气象观测站的防雷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
目前,气象观测站的防雷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传统的气象观测站建筑设计并未考虑到防雷因素,建筑物的防雷能力比较薄弱,缺乏专业的防雷设计。
这就使得气象观测站整体的防雷能力不够强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由于气象观测站的场地通常较大,设备散布范围广,加之一些设备对雷电信号非常敏感,传统的单一防雷技术难以满足要求,对设备的防雷保护效果也不理想。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气象观测站是用来测量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设施,其中防雷技术的应用对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进行研讨。
气象观测站常常会受到雷击的影响,特别是高耸的观测设备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雷电所产生的电磁脉冲对设备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可能导致设备的短路、烧毁甚至数据丢失。
防雷技术的应用对于保护气象观测站设备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针对气象观测站的建筑结构进行防雷设计是必要的。
建筑物应采用金属避雷网或者接地系统,将电磁脉冲引入地下,从而防止设备的直接损坏。
在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应注意避雷网与设备的连接,确保设备与接地系统之间的良好连接。
设备的防雷设计也是防护气象观测站的重要环节。
设备可以采用金属屏蔽或者电磁屏蔽技术来抵御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
金属屏蔽可以有效地将电磁脉冲引导到设备的外部,保护设备的内部电路免受损害。
电磁屏蔽技术可以通过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降低雷电干扰的影响。
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运用对于气象观测站的防雷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安装雷击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雷电活动情况,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减少设备的损失。
预警系统可以在雷电预警时自动触发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避雷。
在气象观测站的日常运营中,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同样不能忽视。
设备的年度检验和维护工作可以发现设备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培训工作人员对于设备的正确使用和防雷知识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操作设备和保护自己。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对于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数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建筑和设备防雷设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运用以及定期的维护和培训工作人员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气象观测站设备免受雷击的损害。
这些措施的应用将为气象观测站的正常运行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保障。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随着气象观测站在现代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其设备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防雷技术是气象观测站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气象观测站设备和数据都十分敏感,一旦受到雷击就会造成设备损坏和数据丢失,甚至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
气象观测站的防雷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现状目前,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可以大致分为两种: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
外部防雷主要是通过建设和设置防雷设施,如避雷带、避雷针等,来保护气象观测站的建筑和设备不受雷击;而内部防雷主要是通过设置避雷接地装置、避雷保护装置等来保护气象观测站内部设备免受雷击损坏。
目前,国内外都已经对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使得气象观测站在雷电天气下能够更加安全可靠地运行。
1. 避雷设施的建设和设置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中,避雷设施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避雷设施包括避雷带、避雷针等,其作用是将雷电产生的放电流引入大地,并分散到周围环境中,从而减小或避免对建筑和设备的损害。
在气象观测站建筑的校址选取和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当地的雷电活动频率和强度,合理设置避雷设施,保护气象观测站的建筑和设备。
2. 避雷接地装置的应用避雷接地装置是气象观测站内部防雷技术的重要一环。
其作用是将雷电产生的电荷引入大地,防止电荷积聚,从而保护气象观测站内部的设备。
在气象观测站的设备布置和接地设计中,要合理设置避雷接地装置,以确保其有效地地将雷电引入大地,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
3. 避雷保护装置的设置避雷保护装置是保护气象观测站内部设备不受雷击损坏的重要手段。
避雷保护装置可以采用避雷器、避雷管等设备,通过吸收和释放雷电的能量,保护气象观测站内部设备不受雷击损害。
在气象观测站内部设备布置和保护装置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雷电的影响,合理设置避雷保护装置,提高设备的抗雷击能力。
随着气象观测站在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防雷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
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研讨随着人们对天气预测的需求不断增长,气象观测站的建设也越来越普及。
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过程中,防雷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就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进行研讨。
一、防雷技术的重要性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中,防雷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气象观测站的地理位置是广泛分布的,很多站点都处于山区、高原以及其他易受雷击的地带,这就给雷击灾害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一旦发生雷击事故,不仅会破坏站房、设备,还会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合理有效地采取防雷措施,极大的提高了气象观测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对设备的防护气象观测站设备多集中在站房内,在雷电天气时,通过引导、分散和吸收电流,有效地保护设备不被雷击。
因此,在站房顶部建设防雷接地设施,将站房和大地形成一个电场,解决雷电的引入问题,将雷电等过电压引入地下。
同时,在设备周围铺设保护设备的屏蔽设备,例如金属网、导电材料等,支持电荷平衡,减小雷电对设备的破坏。
为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气象观测站的站房必须配备避雷接地保护措施。
站房内的金属部件、电子设备、人体等在雷电天气中都可能成为感应体而产生危害,因此可以在站房周围安装避雷网,这样就能有效的将感应电流导入地下,防止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由于气象观测站的设备和机房在雷电天气中的危险性相对较高,防雷技术将成为气象观测站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光电措施在防雷技术中也将逐渐得到应用,例如气象雷达、风廓线雷达、闪电探测器等都将变得更加普及,防雷技术的应用将更加标准化。
此外,也需要加强对防雷技术的研究,将现有防雷设备优化升级,不断完善气象观测站防雷体系。
综上所述,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的应用对于确保站房和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防雷技术的应用将不断升级优化,保护措施也将不断升级,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气象观测站的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雷达塔站防雷设计浅谈郭思宝摘 要 文章通过实例分析,对气象雷达塔站遭受雷电损害的主要原因及可能的侵入途径作了阐述,同时对气象雷达塔站的防雷保护技术进行了相应介绍。
关键词 气象雷达塔站 雷电波侵入 雷击防护1、防雷概述雷电是发生在因强对流天气而形成的雷云之间,云对大地之间强烈瞬间放电的自然物理现象。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电子设备的普及,雷电灾害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它所造成了损失也日益增大,雷电灾害是高科技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必然结果,雷电灾害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
据德国一家保险公司统计,在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害中,因雷电造成的损害高居榜首,全世界每年因雷电造成的损失高达十亿美元以上。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对人类威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2、气象雷达塔站实例简介及其防雷的必要性气象雷达塔站是气象部门用以接收气象卫星传输来的云图信息,并加以实时地报导当地气象情况的专业设备用房。
本文通过某实例分析如图1,从而对其所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气象条件,自然环境诸多因素分析并确定其防雷等级,划分其防护区域,并从中得出气象雷达塔站防雷必要性的结论。
该气象雷达站处于天水市北山顶端, 塔站海拔1640m,该场地属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场地内无液化土存在,该塔站相对高度为30.4m,天线罩直径为8.6m(雷达天线直径为4.3m)。
安装雷HYA10(2X0.5)SC20FCYJV-(5X25)SC50FCH=1.OMPL1,BV(5X25)SC32引上至AL7箱PL2,BV(5X25)SC32引上至XM7箱从发电机引入后引上至箱图1 塔站一层平面门 厅AL1HA1四芯多膜光纤电气竖井北达天线设施后雷达塔总高度为39m ,该塔站平面布置为8m ×8m 正方形,为七层框剪结构,其中七楼为40m 2的圆形雷达主机房,其平面如图 2所示。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及《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0343-2004中有关条款规定,该塔站属三类防雷等级建筑物,(天水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6.3d/a ,为少雷区)按其雷击风险评估,应为B 级防护等级而且该塔站的天馈线应设置于LPZD B 区内。
因此,为确保该塔站在雷雨高发季能够正常运行,则必须对其进行防雷设计及防护。
3、气象雷达塔站防雷解决方案在对气象雷达塔站进行防雷设计之前,首先应明确其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能侵入的各种途径,在此基础上,对塔站保护装置的选择、屏蔽、等电位联接以及接地方式方面的防雷保护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1主要侵入途径 3.1.1直接雷击、侧击雷雷电直接击中气象雷达塔站,会在数秒之内产生数万伏及至数十万伏的高压,产生火花放电,转化为巨大的热能和机械能,直接摧毁塔站设备。
而该塔站主楼高度30.4m , 并且处于北山顶端,故在30m 及以上所处位置易遭雷电侧向击来,从而对机房设备及信息系统产生极大破坏。
3.1.2雷电波侵入雷电虽然没有直接击中塔站,但击中了与塔站相连接的各种线路(如电源线、信号线、通信网络控制线等)并通过传导的方式耦合将雷电波引入塔站,造成设备损坏。
3.1.3雷电电磁感应L40X4L40X4L 40X 4L40X4L40X4均须于接地干线可靠焊接,并予埋焊接件机房沿玻璃幕四周须做屏蔽网所有金属门、窗接地干线用L40X4的镀锌扁钢沿圈梁四周敷设机房800080004900310049003100L40X4L40X4L40X48000L40X4L 40X 4图2 主机房接地平面LBE端子箱,做法参《甘02D12-54》雷电放电时,其瞬间产生的雷击大电流将在周围空间内产生强大的雷击电磁脉冲,这种脉冲经各种耦合途径或电磁辐射导致线路上产生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从而损坏设备。
3.1.4接地主要是因为接地网不符合要求,接地阻值过大,二是接地线的接触点接触不良,使得接触电阻过大,造成雷电流无法迅速地泄入大地,产生高电压,造成反击而损坏设备。
在通过具体分析雷电入侵气象雷达塔站的主要途径后,对塔站的防雷不仅要考虑直击雷的防护,还要考虑对雷电感应的防护,以及对雷电波入侵的防护,对线路的屏蔽和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降低接地电阻,进行总等电位(包括机房等电位,楼总等电位)连接,以避免地电流反击。
3.2具体措施3.2.1直击雷、侧击雷防护(1)直击雷防护为避免塔站机房设备和机房顶部圆球型防雷罩设施遭雷电直击破坏,我门采用避雷针做直击雷防护措施,如下图3,采用四针式避雷针保护措施,而且做到避雷针与塔站具有紧固和可靠的电气连通,这样,在雷电发展成放电之前,由于避雷针针尖附近电场强度强,可提前适时地产生一个连续放电路径与雷云的下行先导汇合,将雷电流吸引到自己身上并通过引下线、接地装置安全的将雷电流泻入大地,有效地保护了塔站天线和主设备。
(2)侧击雷防护:该塔站主楼高度为30.4m,安装上雷达天线设施后总度为39m,由于地处北山顶端较高海拔处,故在30m处周边做一道圆状避雷带措施,以防侧击雷击,具体做法见上图2。
3.2.2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的防护气象雷达塔站受到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的危害主要是通过与塔站设备相连接的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的耦合或静电感应的形式侵入设备造成其损坏,因此,须在塔站设备的电源线、信息线、天馈线的输入口处安装与之相匹配的电涌保护器(SPD),对电源和信号防雷器要求集成在一个防雷箱(EPPB2)内,该防雷箱应具有防水、防潮功能,内置两级EPP模块,天馈线防雷器则应直接与塔站设备的天馈接口相连,并要进行防水、防潮处理。
(1)电源线路保护该塔站处于城区外农村某乡镇,故选用农电电网,由于其供电电网的不稳定,再加上塔站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苛刻,设备电源的系统遭受雷击损坏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须在电源线进入设备之前,应先安装一个电涌保护器,该电气装置应具有通流量大、残压低、寿命长、故障指示、体积小、易于维护等特点。
如有条件的话,最好从总配电箱处配出电源线至设备电源段的线路穿金属管敷设,并采用TN-S接地系统,设专用的PE线与设备处PE端子可靠连接。
(2)信号线路及电子信息系统防护该塔站设有多对信号线,有信号拔号线,也有备用线路等,所以应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信号避雷器,该避雷器应有能免遭雷击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和瞬间浪涌电压危害的双级保护装置,并且具有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残压和寄生电容以及快速响应能力的特点,最好采用金属管保护,并做好接地处理。
另外该塔站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防护,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它可以避雷因直接雷击和雷电磁脉冲引起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损坏。
(3)雷达罩天线线路防护由于塔站顶部设有雷达天线罩,其顶端设有避雷针,当避雷针雷电流泄放时,所产生电磁效应就会直接感应到雷达罩天馈线上,因此,为了避免感应雷电流和雷电侵入波从雷达罩侵入塔站设备,损坏设备内电子板等,因此应在雷达罩与主设备连接的接口处装接前置电涌防雷器,该装置的工作频率和接口方式以及特性阻抗等参数要与雷达天线罩的工作要求相适应,且插入损耗要低,不能影响塔站对信号的接收与发送,做法如图3所示。
(4)雷达站主机房的防护措施塔站主机房实际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核心部位,我们设计时要使之处于LPE 1防护区内以外,还应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即把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 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防静电接地和安全接地,浪涌保护器等均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的接地端子连接,从而减少LEMP (雷电电磁脉冲)的干扰度。
如前图2,我们设计中所采用的接地干线,其截面积≥16mm 2的铜质导线,其导线阻抗远远小于建筑物钢筋阻抗,从而为楼层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可能出现的雷电流提供了一个快速泄放的通道,更为机房设备稳定运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3.2.3接地及等电位连结接地是气象雷达塔站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接地网是雷电流最终去处,接地网设计及实施的好坏则直接影响防雷效果的好坏。
因此,没有一个合理、良好的接地网不但起不到很好的防雷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由于该气象雷达塔站地处山区,受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塔站接地网是共用建筑物的基础做自然接地装置,这种情况下,其接地电阻值则随不同环境土壤电阻率产生不同的值,有时会产生较大的阻值,因此雷电流泄放就很困难,为此,可采取一项行之有效的接地措施,如图4,我们做了一组人工接地极,除对机房做一个等电位连结外,还对整个塔站做一个楼总等电位连结,整个建筑物的电力、照明、弱电、信息、防雷等共用一组接地装置,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并要求其联合接地电阻值≤1.0欧姆。
4、结束语490031003000mm49003100800080008000C BACBA1212》L40X4L40X4L40X4L40X4L 40X 4L40X4L40X4L 40X 4L 40X 4L 40X 4L 40X 4L 40X 4L 40X 4L 40X 4L 40X 4L 40X 4埋深-0.8M,接地体间距为5000mm接地极用SC50的镀锌钢管,管长2.5M接地干线用L40X4镀锌扁钢沿基础秒年梁四周暗设一圈,并与防雷引下线及接地体可靠焊接。
图4 接地及等电位连接图MBE端子板BV-0.75KV(1X16)RPE25 WC防雷引下线端子线,弱电、信息系统端子线BV-0.75KV(1X25)RPE32 WC电力系统进户线PE端子线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日趋完善,我们的气象事业对其所能达到的水平要求更是越来越高,要使这一条件更为可靠、完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应在气象雷达塔站建设实施过程中认真做好防雷与接地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测与防护,使得塔站及机房设备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保障体系,让气象事业更为先进、完美,并且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2、《建筑物低压电源保护器选用、安装、验收及维护规程》CECS174-200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4、《新一代天气防雷技术规范》QXZ-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