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理解(文学类)解题指导、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和解题策略——以“被劝进来的病人”为例
作品赏析1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和解题策略——以“被劝进来的病人”为例谢 勇2020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被劝进来的病人”是一篇较为难懂的文章,究其原因,是因为考生在面对较为陌生化的文章时和在考场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六神无主,手足无措。
文学类文本阅读策略应该要“见微知著”、“题目为主”、“同类迁移”、“艺术相通”和“抓住主流”。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现代文是“被劝进来的病人”(干亚群),作为一篇本来较为平常的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该是平淡无奇的。
但是在考完之后,网上一片惊呼,直言难懂。
据腾讯网转发“魔都语文课代表”采访:“昨天是高考首日,课代表奔赴考场,为大家带来了考生对高考语文第一手的评价。
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止一位考生提到了对现代文二的疑问。
课代表在考场外采访考生们,‘你觉得整张试卷最难的部分是?’考生们异口同声:现代文二!”下面笔者不揣简陋,简要分析一下文章,探究原因和解决策略。
先看一下原文:1.逢三与逢七,是小镇的市日,类似于我老家的赶集。
碰上市日,医院比较忙,病人把集赶了,顺带把自己的病也看了。
2.市日把村民赶到镇上。
毫无遮拦的市场里,村民们挑肥拣瘦,掂斤捻两,最后以惊人的耐心杀价掐价。
市场上的果蔬大多是自产自销,所以,他们买卖人的身份一个月里经常在换,轮到别人向自己砍价时,嘴上吵吵嚷嚷,手上却不让人吃亏,秤早已捏了起来,秤尾往上一翘,顾客的头随之一歪,一桩生意就完成了。
3.太阳跳上树梢,把市场照得像块煎饼时,人们各自完成买与卖,然后周围的声音慢慢浅下去,摊位上的东西也渐渐薄起来,零乱的脚印,散落的垃圾,以及花花绿绿的鸡屎,跟灵感跑了一半的油画似的。
4.市日把一撮人劝进了医院。
他们带着集市的痕迹来看病。
他们把拖拉机的突突声拐进了医院的大门,手推车咕噜咕噜,一个侧身依在墙角,自行车前架后搁,心事重重似的靠过来,医院的天井一点点被它们拥塞。
清洁工阿德挥舞着扫帚,指挥着拖拉机停这边,手推车放那边,至于自行车,一律摆到车棚。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标题含义及作用【常考题型】题型一:标题含义题型二:标题作用(好处、妙处、用意)题或为什么以它为题?题型三:理解标题(含义、作用);题型四:文章未提A,却以A为标题,为什么?;文章以A为标题,为何却写B,为什么?【答题指导】一、标题含义(含意、涵义、内涵)【答题规范】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意思+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试题例举】1、《永远翠绿的富贵竹》问:文章题目“永远翠绿的富贵竹”有何含义?【解析及答案】我们先看表层含义。
字面含义是富贵竹永远翠绿,再结合文章内容,是同学们送给我的,合在一起,就是“同学们送给我的富贵竹永远翠绿”。
接着看“深层含义”,不论是比喻义、象征义还是引申义,都跟主题有关,你也可以把深层次的含义当作主题去答。
我们认真读文章,不难发现,文章倒数第二段有主题总结,故省去了我们提炼主题的麻烦。
参考答案:①表层含义:同学们送给我的富贵竹永远翠绿。
【字面含义+文中内容】②深层含义:教师的根只有深扎于学生之中,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富贵竹是千千万万普通教师光辉形象的写照。
【象征义】2、《龙虎斗》(2017年广州市中考题)问:标题“龙虎斗”内涵丰富,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它的多层含义。
(4分) (梁刚《龙虎斗》) 参考答案:①表层含义指的是一道广帮菜的菜名“龙虎斗”。
深层含义是:②王兴龙与丁晓虎或他们所代表的两家饭馆的竞争。
③也指七宝镇上,本帮菜和广帮菜的竞争。
④也暗指王兴龙与小田一郎的斗争。
⑤还指抗战时中国与日本两个国家的较量。
【方法提示】对于理解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
【试题升级——标题含义探究题】同学们,一旦“标题含义”与“探究”二字相结合,往往分值较高,答题方向要侧重于主题与意蕴挖掘,且必须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
【试题例举】《最大的事情》问: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
高考语文复习解密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1.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 世界、性情特征。
2.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
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 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
明事件产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 现人物。
4. 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情,反应人物心 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 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2006年湖北卷第 19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 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析: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大孔雀、母鸡、 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 部特征简笔勾画,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 神的表现,这叫 白描(或细节描写 )。还有写羊儿 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 羊儿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把羊、 狗、鸡等都人格化了,这属于拟人化的描写。细节 描写和拟人手法 的特点就是给人以 亲切温馨 的感受, 充满着浑厚动人的生活力息 ,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 泼的乐趣。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 了么 ? 可是,湖水呈现着一片冷清清的铅色,天空也云气沉 沉。难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风雨来阻挡么 ?
好久以来 故乡 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这些美好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 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 小河边 ……在那浓雾充满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 始磨砺他的剑锋,毕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 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1)要显:不能含蓄、笼统
(2)要简:不要罗嗦、繁琐;要概括、简洁 (3)要通:不要有语病
课外现代文阅读答题思路与技巧(教案)
课外现代文阅读答题思路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外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答题思路。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答题思路与技巧。
2. 难点:如何准确、全面地分析文本内容。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外现代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课外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答题思路:a. 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意。
b. 细读题目,明确问题。
c. 回归原文,寻找关键信息。
d. 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答案。
3. 案例分析:a.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
b. 引导学生一起探讨答案的得出过程。
c. 总结答题技巧,让学生加深理解。
4. 实践练习:a.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b. 分组讨论,交流解题心得。
c. 教师点评,指导改进。
5. 总结与拓展: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b. 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6. 布置作业:a. 精选一组课外现代文阅读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b. 写一篇关于课外现代文阅读心得体会,分享学习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能熟练运用答题思路进行课外现代文阅读。
学生能够分析文本内容,概括文章主旨。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
2. 评价方法: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评价学习成果和经验分享。
七、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分析他们的答题情况,了解掌握程度。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高考答题技巧要知道懂得的不需要,不懂的没必要!如果不想放弃现在就学习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有关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定位提取答题所需的有效信息分散和镶嵌在段落或文句之中,只能先作信息定位,即把题干设臵的问题定位在文章的某些段落,然后再作信息提取。
2、剥离整理即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剥离整理,把信息转化为合适的答案。
剥离就是剥落和分离,其实就是一种信息的再度“提取”,目的在于将有用信息跟黏附着的非信息词语分离;而整理则是对已经脱落了“黏附”成分的有用信息作初步的调整和理顺,主要表现为信息的数量确定、主次移位和顺序排列等。
3、重组优化即按照命题的意图和语言的特点对信息重新配臵,通过概括、添加、转化和润色等,使之明确、通畅、简洁和规范。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要点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语段的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二、文中某语句或段落有什么作用1、段落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
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2、句子或词语句子本身或者其中有一个词语或短语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是表达方式。
语文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指导-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
小说的答题方略
1.分析情节结构问题 一般来说,梳理情节有三种方法:一是按小说的叙述顺序、 情节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一是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一是 抓住场面,梳理情节。 此类题型的常见提问方式有: ①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是如何讲述××故事的? ③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④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人物鉴赏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 →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环境(特定环境下的特 定人物)→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定 位)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 质)
1.描写人物的技法及其作用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 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 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 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 行动的内在依据。心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 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
归纳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答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 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 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 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 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部编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分析的答题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分析的答题技巧一、体味词语含义与作用:1.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概括的内容。
3.体味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词语的情味和色彩等附加意义。
4.替换法:用同义词替换某个词语,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对照,通过比较,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二、品析句子的含义与作用:1.从在内容上的作用来理解2.从在结构上的作用来理解3.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来理解4.三不要:a不要拔高理解 b不要单一地理解 c不要孤立地理解析读:1.明确语段的表达方式2.抓住语段的关键语句3.分析语段的结构方式鉴赏:1.鉴赏语段的表达作用2.鉴赏语段的内容组合3.鉴赏语段的描写笔法4.鉴赏语段的行文布局5.鉴赏语段的佳句,警句6.鉴赏语段中的人物形象7.鉴赏语段或平实或生动的语言语文解题方法归类,阅读的题目套用这些,比较快.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语文阅读理解分析的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分析的答题技巧一、体味词语含义与作用:1.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概括的内容。
3.体味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词语的情味和色彩等附加意义。
4.替换法: 用同义词替换某个词语,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对照,通过比较,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二、品析句子的含义与作用:1.从在内容上的作用来理解2.从在结构上的作用来理解3.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来理解4.三不要: a不要拔高理解 b不要单一地理解 c不要孤立地理解析读:1.明确语段的表达方式2.抓住语段的关键语句3.分析语段的结构方式鉴赏:1.鉴赏语段的表达作用2.鉴赏语段的内容组合3.鉴赏语段的描写笔法4.鉴赏语段的行文布局5.鉴赏语段的佳句,警句6.鉴赏语段中的人物形象7.鉴赏语段或平实或生动的语言语文解题方法归类,阅读的题目套用这些,比较快.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集锦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集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集锦1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长期以来,现代文阅读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生,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
我们知道,阅读理解题是根据选文出的,即:题从文中来。
因此,要解答题目,就必须先熟悉选文理解选文,然后再答题。
如果连选文都不了解、不理解,匆忙答题,其解答是缺乏根据的,肯定很不准确。
要解答好阅读理解题,首先应该分析题型,把握好。
就题目答案的类型而言,阅读题可分为“背”“抄”“编”三大类:“背”即背答案,就是在答题时把平时积累的记忆性知识一成不变地默写出来即可;“抄”即抄答案,这种题型要到原文中去找现成答案,然后抄录出来;“编”即编答案,这种题能够考察出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难度较大,但只要结合前后文仔细推敲,还是可以“编”出比较准确的答案的。
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浏览选文,整体感知。
先花一点时间粗略地浏览一遍选文,先对文章作感性接触,对文章有个初步的、总体的印象,这样可以避免答题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第二步:分析语段,把握题型。
这是第二遍阅读选文,如果选文是多个自然段,则在领会段意的基础上划出层次,给层次安上小标题,给没有题目的选文安上标题;如果选文只有一个自然段,则要划出段内层次,写出层意。
特别要注意文中的中心句和关键性词语。
把握题型就是对选文进行细致的分析理解,并且仔细分析各题属于什么类型。
第三步:深入理解,细致答题。
深入理解就是对选文中重要词句做深层次的分析领悟,这是做好抄、编的前提。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A、联系上下文,领悟题目中的深层含义。
B、联系选文的立意、主题来理解词句的含义。
C、多方面揣摩词句的含义。
做到这几点,胸有成竹,才能够准确地答题。
不管哪一种类型的题目,答题时一定要紧扣原文,根据选文的具体语言环境进行推敲,“题从文中来,答案文中找”,这是做阅读题的基本原则。
知识拓展:尤其是现在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全部出自课外,而且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就促使我们语文教师格外重视它。
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探究、新题预测及解题指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探究、新题预测及解题指导(转)一、命题探究(一)命题特点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命题呈现以下特点:1.选材多样。
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二者比例约为5∶1;从篇幅上看,多为故事情节相对完整、结构紧凑、人物性格比较鲜明的微型小说,作品展示的生活世界以及所塑造的人物距离我们的时代较近,易于考生理解。
2.考查全面。
从题型上看,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从考点上看,人物形象、情节作用、表现手法、思想意蕴、环境描写等多有所涉及。
(二)考纲变化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进行了调整,命题也会有新的变化。
1.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列为“必考”内容。
2.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能力层级要求中增加了“理解”这一B级能力要求,相应增加两个新考点: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修订意见”中提出了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的要求。
(三)命题预测1.选文。
《考试大纲》规定的“文学类文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种,根据高考选文实际和考纲精神,小说、散文作为试题材料的可能性最大;选文坚持多样化,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
2.考点。
新增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出现的可能性增大。
备考时要注意表达主旨的关键句、人物语言中带有暗示意义的语句、比喻象征性语句等新的命题点。
3.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将可能出现,如要求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之后,对其进行评价等。
4.传统的题型更趋多样化、更具灵活性。
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人物、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故事情节的概括、情节作用的分析、设计情节手法的分析,叙述、描写方法,环境描写的特点、手法,人物、情节、标题等为切入点的思想意蕴探究等,仍然是小说命题的热点。
二、新题例析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1~3题。
(14分)火铳孔羽方圆几十里,谁不晓得前姬屯的铁匠赵呀,他家的家伙什儿手艺好,一把锄一把锨只要有赵家的标识,用上十几年甚至半辈子,想坏掉难得很哩。
高考上海语文卷现代文第二篇的解题指导
10.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3分)(比较:结合全文, 分析标题“湖殇”的作用-5分)
题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意思是湖的消失像人的非正常死亡。这里 的“湖”不仅指艾比湖,还指向众多境遇相似的湖;“殇”为非正 常死亡,表达(隐含)了作者悲伤、担忧、谴责等复杂情感。
考点: ④赏析词句的表现力及其修辞效果。
解析:答题时要紧扣题干中“贴切形象,表现力强”的八字评语进行分析。
①比喻的本体和喻体,②联系比喻的表达效果结合分析文本的具体作用,③ 根据这个比喻的具体情况联系文本语境分析。
先据文本辨识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然后再据比喻修辞的特点,分析本体和 喻体的相似点,欣赏这样比喻的作用。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不光是疼痛 的感觉,还有因是自己的骨头而有痛心悔恨的心理;而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 的时候,同样不仅有脚底的疼痛,更有因为这湖的干涸是人类自己行为造成的 而产生的悔恨心理。
8.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是
(3分)
与记忆中艾比湖难以忘怀的美丽作对比,反衬现实中艾比湖的残败, 表达痛惜之情。
考点:④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人、事、景、物与情、志、理的关系。
解析:分析作品中“景物”与情感的问题。据文本所写景物,紧扣作品的
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分析。①分析题干所说的“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 归纳其总体特点,②以之同文本所描写作者现在所见的情形加以对比,据此 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揣摩其用意---本文的主旨是抒发作者对环境遭到 破坏的伤痛心情,唤起读者对保护环境的共鸣之心,而描写以前的景物,能 让读者将其同眼前所见加以对比,造成读者心灵的巨大震撼,作者的情感能 很好的抒发。
现代文阅读试题设问角度及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试题设问角度及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学科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面对这一考点,教师的训练切入方式多种多样,但多采用仅以选文所设置的习题为训练主体,而没有采取以文章为训练主体的错误的训练思路,花费时间很多,但收效甚微。
笔者以为,现代文阅读教学,应该“以文为本”,即把每一篇文章读透,讲透,依据高考常见的命题角度尽可能多地训练,揭开现代文命题的神秘“面纱”,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下面,笔者根据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常见的命题角度对文章进行命题、解答,旨在让考生了解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方向,远离题海战术,从根本上提高考生的解题能力。
内容角度(一)文章主旨【应试必备】本文通过对“×××”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示例1】(2006年全卷I第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②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示例2】(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第4题)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参考答案】(1)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美丽、淳朴、灵性。
(2)本文通过描写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淳朴的爱情之美。
(总结方法:以小见大,窥一斑见全豹)【示例3】(2007年安徽卷第3题)文章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点加以概括本题是对思想感情的把握,也属于把握主旨的范畴,这样的题可从作者对所描写景物的情感或喜爱、或憎恶、或忧伤等来把握。
本文作者描写风时“风是乡村的”“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在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永远不老的只有风”“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寂寞”等语句里,可以体察出作者对乡村、对故乡、对父亲、对自然、对生命的情感。
文学类文本阅读 把握内容
返回导航
中考复习指南·初中现代文阅读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 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 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 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 否再转回来?
[参考答案]不大佩服 空前的敬意 敬意消失 新的敬意
返回导航
中考复习指南·初中现代文阅读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 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 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 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牧羊人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①___________ 再见牧羊人 ③___________ 最后一次相见 ⑤___________
高原的情况
②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
返回导航
中考复习指南·初中现代文阅读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思路点拨]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寻找对应的段落。“初遇牧羊人”在 文章的第3~11段,主要写了牧羊人生存环境恶劣和他沉默、自信、果 断的性格特点;“再见牧羊人”在文章的第14~16段,主要写了牧羊人 的身体更矫健了,但依然沉默以及树木的长势;“最后一次相见”在文 章的第19~20段,主要写了牧羊人年事已高,但是他种的树已经改变了 环境。据此概括即可。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范本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8篇】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范本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范本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8篇】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相对更难的部分,但是如果能够掌握合适的答题方法,那做语文阅读理解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指导(一)注意调整心态一是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
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二是一定要认真仔细。
我们知道,实用类文本一般是学术性文章,讲求科学性、严谨性,语言准确、严密。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也体现了这一点,虽然题目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要不得的。
(二)掌握解题方法,明确四个要点1.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
文章阅读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弄清楚文章说的是什么原理或者什么事。
2.理清结构阅读考查的是短时记忆能力和信息的准确提取与判断能力,文章的内容往往较专业,读起来有点费劲。
要想准确而全面地提取信息,我们就要把文章的结构理清楚,阅读时养成标注每一段段意的习惯,只有准确把握每一段的内容才能做到信息不遗漏。
3.找到每一个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语句两种文本阅读的考查点无非是偷换概念、信息错位、扩大或缩小词义、无依据推测等,如果能在原文中找到与题中的每一个选项对应的语句,选项的判断就轻而易举了。
4.关注重点语句综合分析有些阅读题要求直接写出你对文章的理解,且往往有字数限制。
这种题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
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在复习时,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统观全文,分清主次;2.瞻前顾后,确定范围;3.以言取意,辨析真伪;4.分清关系,防止颠倒;5.概括文意,整理组合。
命题特点(1)选用材料的新颖性高考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具有鲜明的新颖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理解(文学类)解题指导、【高考真题体验】2010年湖南高考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一朵午荷洛夫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
”“你认为……?”“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
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喜。
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
抵达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1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
老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
[来源:学+科+网]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茏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
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
“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
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
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
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
雨落在它们的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
我们的眼睛越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出了汗水。
猝然,要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嘘了一口气。
我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一片浓烟刚好将脸上尚未褪尽的红晕掩住。
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
这次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
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
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
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
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
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
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
想到这里,我竞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
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
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
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
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②·一朵午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16.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4分)答: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午”的含义。
这是非常典型的“炼字型”题,答题就从其本义和象征义入手来答:“午”的本义是指这朵荷花是在午后这个时间看到的,而其象征义则是这朵荷花像时间停留在午后,永远不会凋谢。
这两点是很容易答出来的。
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4分)3答: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
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而放在文章中间的段落,一定就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一段文字中的“诚心……心里有了准备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的作用就是突现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于是这一题的4分又可以搞定。
18.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6分)答:①形象美: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
②精神美:风雨中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解析:本题考查形象分析,分析荷花的美。
考的是文章中所描绘的荷花之美以及更重要的一点:荷花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美。
很多考生都会答到第一点3分那就是荷花天然去雕饰的优雅气质和在风雨中的坚强身影,但是出题者还故意留下一个3分的缺口,那就是托物言志——“事物的精神美”。
所以,我们还要答上,荷花在风雨中所坚忍不拔的身影所体现出来的刚毅、坚强的精神的美。
这样才会拿到满分。
19.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答:第一次观荷,面对雨中之荷矫健挺拔矜持的形象,听到“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我”有些不解,这引起了“我”的思索,也引发了“我”第二次诚心观荷。
第二次观荷在花残季节,面对“空虚向我袭来”,“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我”由此悟出“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从而认识到“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欣赏孤寂也不是“一种罪恶”,生命在澄明的自我观照中得到升华。
两次观荷,围绕“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展示出“我”“不解——思索——感悟——升华”的心路历程。
解析:本题考查“伏笔的作用”:文章中埋设两处伏笔,一前一后,做什么用?就是为了表现一前一后的变化,表现这个变化干嘛?就是为了深化主题。
而这篇文章的主题我们已经分析过,就是对人生的感悟。
于是我们可以找到两处伏笔的埋设点,惊讶地发现,原来第一处伏笔说“那天下午一直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再也没有说什么”。
“思索”“不说话”这两点就说明当时的作者是一种非常迷茫、不解和困惑,于是第一次的思绪很简单就是“不解和困惑”。
而第二处伏笔呢?“想到这里……其实孤寂并不就是一种羞耻,也不有任何罪过”,并且后面还说到“唱完后不到几天,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收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这就说明到这里的时候,作者已经在“生命的轮回中得到一个质的升华”。
于是我们再把两处伏笔部分联系在一起分析,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思索结果呢?原来作者“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再一次看荷,与前一次不同的是不再是荷花迎接狂风暴雨而是残叶败荷所表现出来的“空虚向我袭来”,于是作者悟出了“兴衰无非就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这个道理。
于是乎,这两句话所体现的思绪就很明显有一个从不解到感悟的过程。
1.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湖北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烟花三月下扬州熊召政①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
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
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
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
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
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②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
扬州属于那种“贵5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的恢复生气。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③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
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载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
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
④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
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
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
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
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
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
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
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
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
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地诗化了。
⑤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扬州”上头,知道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
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的意义就不大。
杜牧说“秋尽江南草木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
莺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