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自由的方式为人体动作找到美的可能——现代舞《水月》鉴赏

合集下载

镜花水月一场“空”——舞剧《水月》中所蕴含的中国古典美学观念

镜花水月一场“空”——舞剧《水月》中所蕴含的中国古典美学观念

|Yin Yue Wu D ao.音乐舞蹈■■镜花水月一场“空”—舞剧《水月》中所蕴含的中国古典美学观念张佳益山东艺术学院摘要:笔者曾有幸现场观摩过《水月》,那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观赏,安静的犹如置身于某种虚妙的宇宙空间中,隔绝于尘世之外,静得离谱,静得玄妙。

关键词:《水月》美学安静虚妙空间中图分类号J723.1 文献标识码:A―、《水月》之由来《水月》之名,取自于一句佛偈:“镜花水月一场空”中“水月”二字,而该舞作的创作动机与创作理念,则包含了 以下两种因素:一是佛门的偈语“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二是熊卫先生所创的太极导引原理发展成形的具有东方 特质的人体动作理念。

而对于镜花、水月而言,据林怀民 先生本人说:“我并不在意它们是否含有具体且真实的含 义,而之所以使我感兴趣的点,其实是这个‘空’字”。

如此,“空”字变成为该作品的点睛之笔了。

有意思的是,《水 月》创作于1998年,而1988-1991年,林怀民受各种因素 所迫暂停了“云门舞集”舞团的运营,由此却促成了他的 印度之行,而此行使之感悟颇深且受益匪浅。

他曾道:“在 尼连禅河畔,我第一次感知到佛原是个凡人,也有过凡人 的彷徨与挣扎。

因为慈悲,才透过修为与苦思,为众生指 出救赎的道路。

”也许是这前所未有的宁静,禅定了一颗 艺术工作者的内心,于是最终感悟到“其实作为一名艺术 工作者,只能努力地站稳住,让自己不至于随社会的浮动 而浮动。

”印度之行以后,他的确一改往日的创作风格,其 中尤以《流浪者之歌》《水月》等舞蹈作品为经典代表。

笔 者曾有幸现场观摩过《水月》,那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观 赏,安静的犹如置身于某种虚妙的宇宙空间中,隔绝于尘 世之外,静得离谱,静得玄妙。

笔者想这正是编导所要为 观众打造的“心境”,由此渐明于作者为其作品所设下的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0079-02“空”字为何意。

这不正是中国古典艺术手法中的“此处无物胜有物”的“留白”之境吗!作者为观众留白了想象,使其为之神思遐往。

云门舞集-水月

云门舞集-水月

雲門舞集享譽世界舞臺的中國臺灣現代舞團及其現代舞簡介雲門舞團有一句話:“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林懷民1973 年創建了臺灣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創作了一百六十餘部作品,極大地影響、豐富了世界當代舞蹈,2009年5月,林懷民獲歐洲舞動藝術節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林懷民雲門舞集的代表作有“行草”,”水月”,”白蛇傳“,”紅樓夢“,”薪傳“,”九歌“,”流浪著之歌“等。

曾在杭州、北京等地演出,受到非常熱烈的歡迎。

舞團的年輕人跟隨林懷民艱辛執著、朝氣蓬勃地跳著跳著‧‧‧‧‧‧”水月“是代表作之一,源於“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融匯了中國京劇身段、武功及西方現代舞和芭蕾舞技藝,以明鏡和流水為舞台背景,採用西方音樂旋律。

舞蹈動作源自太極,舞者呼吸吐納,由丹田導氣引身,帶動肢體動作。

潺潺的活水流動在舞臺上,同後幕和天幕上的閃亮鏡片交相輝映,光影一片,鏡花水月,恍若隔世。

《水月》樂曲: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林懷民:“我的腦子裏沒有中西之分“林懷民要求舞者學習吐納、靜坐,太極,雲門的舞者在身體上和思維美學上,都體現著傳統文化。

內斂、含蓄、平穩、舒緩的細語訴說‧‧‧‧‧‧演員身著素衣,沉靜而細膩流淌的動作像慢慢暈染開來的水墨,在明淨清冷的舞臺上舒展出一幅幅畫作。

西方技巧和東方氣韻,造就了雲門舞集的非凡之美以更自由的方式、合乎自然運動法則的舞蹈動作,自由地抒發人的情感。

最後,大幕往上拉,出現一面鏡子,倒映出演員,“水”,以及舞臺上真的水,揭示整個舞蹈的主題:《水月》《水月》在大陸的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歡迎再來2010 –8 -19 MY 制作。

水月 舞剧 观后感 林怀民

水月  舞剧 观后感 林怀民

空灵《水月》,无际无涯初看《水月》,让我颇为讶异。

在看过了女舞部分诸如《月牙泉》里的痴缠缱绻,《一把酸枣》里的爱恨辛酸,《天鹅湖》里的高贵优雅,《度母舞》里的圣洁悲悯,居然很难从《水月》女舞里感受出她要表现什么样的情感。

看了男舞才发现,男舞和女舞看来给人的感觉并无二致。

甚至于男舞女舞都难以区分《水月》啊《水月》,水月啊水月。

想起小时候和祖母一起看电视。

七十几岁的祖母没读过书,不识字,也听不懂普通话。

她是个信佛的人。

看到电视里广告或者电视剧里有歌舞她总会很好奇地问我:“那个女菩萨做么子是个跳啊?”(意即“那个女施主为什么要跳来跳去的?”)那是我总是很不耐地回答“她想跳就跳了不,要做么子做么子?(要为什么做什么)”现在想来不禁失笑哑然。

她要舞出些什么?她为什么要舞?要为什么做什么?水月就是内心无欲无求时的自己的动作。

就是就是自己心里的自己,借助自己的想象,在广袤的黑色的世界里,就是舞台,只有一束光,自己在光下旋转,妖娆,挣扎,痴缠,变幻,自赏,孤高,冥思……纯粹的一个人的内心的直接的展示。

它并不是要表达一个曲折蜿蜒的故事情节,也不是为了展现某种或柔美或婉约或优雅或圣洁等等的艺术美感,也不是为了让观众有什么样的情感共鸣或者震撼。

她是心里的自己在独自起舞,在完全没有外界的世界里起舞。

顶上某个地方有镜子,能清楚看见自己。

不知何时,对面也有一面镜子,照得自己更清楚了。

于是满世界都是她自己在舞。

自己就是观众。

不需要舞给别人看。

或许她甚至不一定要舞给自己看。

她就是要舞。

自然而然地起舞。

或者间或有一个几个共鸣的舞者从他们的世界里以相似的频率舞进来,于是一起共舞。

舞着舞着又出去了。

依旧孤身在舞。

然后如此几番。

然后水声响起。

舞台哗啦哗啦淌着水。

静默,静默,只有水声。

动作都慢下来。

就躺在水里,看着水里的自己,甚至都不用睁眼。

心里也似乎变成了这水面,平滑如镜,微微一动,泛起两轮涟漪,水里自己也在摇曳生姿。

看着水里的自己的影子,恍恍惚惚仿佛自己在恒河边沐浴,洗涤灵魂,一点点荡去心里的沙砾,尘垢,轻轻扬起轻盈的自己,飘向永生,亦或是轮回?谁管它呢……这是个无欲无求无色无嗔无喜无怒无悲的六界之外的世界吧?哦……走神了。

以《水月》解读林怀民作品意向

以《水月》解读林怀民作品意向

以《水月》解读林怀民作品意向作者:王璐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22期(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摘要】本文通过深入探索林怀明作品《水月》舞蹈中的音乐与太极与舞蹈动作的关系,阐释了现代舞蹈如何体现“意象”,从而进一步分析林怀民舞蹈作品中西元素合璧的特点,表现手法来体现“水月的佛教意象”,努力探寻林怀民作品产生的根源,进而分析作品本身。

【关键词】水月;林怀民作品;文化一、现代舞蹈《水月》的表现内容与形式(一)现代舞蹈《水月》的表现内容1996年林怀民邀请了熊卫作为“云门舞集”的太极指导,《水月》是“云门舞集”独特身体语言代表作。

《水月》这部舞蹈作品,分为八段,中间无休息,每个舞段又是单独一节。

《水月》是林怀民“灵静之旅”作品,讲求佛教的“镜花水月一场空”的佛教真谛。

舞蹈根据太极的元素重新编辑动作,这时候的云门不再是中国人的自己编舞,中国古典音乐,而是在东方的世界中,还原了西方的音乐与现代舞的意义,林怀民《水月》用的是巴赫的大提琴伴奏,大提琴用的是东方音乐,画的是中国的独有的意境,特别最后一段,潺潺流水与舞台幕布的镜子,天作之合,表现了“水月”的独有的意境,在舞台上,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舞蹈艺术的意境之美,最后舞蹈也结束细细的水声中,与叮咚的音乐中,水中的倒影映象映射镜花水月,让观众叹惋,恍如梦幻。

(二)现代舞蹈《水月》的表现形式“水月”是佛家语,表示的意境很深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本无物,何事惹尘埃”“镜花水月总成空”太极的律动周而复始而又连续不断、刚柔并存而又黑白相间,中国哲学与明镜与水中的倒影,到了舞蹈的最后,舞者一一隐去,有挣扎,有无助,有对幻影幻灭的空想。

(三)太极范式与京剧的身段太极的范式表现为中国古代太极“阴阳结合”、“和为天地”思想为太极的核心。

天地之间水和月光,配合着月光的起伏之间,用太极的意念表达思想,用思想驱动太极的呼吸,呼吸去表达了天地人,用舞蹈动作力量表示太极的“隐逸”的风格。

水月舞蹈观后感

水月舞蹈观后感

水月舞蹈观后感某个星期五晚上,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水月舞蹈表演。

这是一场以舞蹈为主题,通过灯光、音乐、舞姿等元素展现水与月的交织之美的舞蹈演出。

演出开始时,舞台上只有一名女舞者,她身着一袭白色长裙,如清泉般纯净。

她的舞姿轻盈而优雅,仿佛化身为一缕清风在舞台上飘荡。

随着音乐的起伏,舞者的舞姿愈发纤细,宛如一片柔软的浪花。

随着舞者的舞动,灯光逐渐调整。

原本暗淡的灯光在她的舞蹈中逐渐增亮,仿佛耀眼的月光洒满了整个舞台。

在这明亮的光芒中,舞者的舞姿更加灵动,充满了力量和冲击力。

她的舞蹈仿佛诉说着一个关于水月的故事,让观众仿佛亲临其中。

而后,随着音乐的高潮,舞蹈进入了更加激烈的阶段。

舞者的动作变得更加饱满,舞姿变得更加有力。

她的舞蹈表达了水与月之间的交融和碰撞,仿佛是一场壮丽的自然奇观。

观众们仿佛能够感受到水的流淌和月的闪耀,仿佛身临其境地亲眼目睹着这一壮观景象。

在整场演出中,舞者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和表情,将水与月的美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用身体的力量和形态来呈现水与月的柔软与坚定,展示了大自然之中的矛盾统一,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

观众们在欣赏这一壮丽景象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自然之美的无限魅力。

演出的最后,舞者以一幅水与月相映的画卷结束了这场精彩的表演。

观众们在掌声中醒悟过来,仿佛从一个梦境中苏醒。

而我,也被这场舞蹈深深地触动。

水月舞蹈表演让我更加感受到了自然之美的无限魅力。

水与月的相互依存和相映成趣,仿佛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宁静与流转。

这一美妙的视觉盛宴让我产生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让我更加珍惜大自然的恩赐。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忽视了大自然的美丽与重要性。

我们追求着物质的享受和表面的快乐,却失去了体验自然之美的机会。

水月舞蹈表演让我反思了这一点,让我重新认识到自然之美的珍贵。

水月舞蹈表演通过舞者的舞姿、音乐的节奏、灯光的照射等多个元素的完美结合,创造了一场令人陶醉的视觉盛宴。

舞台上的舞者通过身体的力量和形态,表达了水与月的交织之美,将观众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舞蹈《水月》中的太极元素分析

舞蹈《水月》中的太极元素分析

舞蹈《水月》中的太极元素分析在时代快速发展过程中舞蹈艺术的发展也更为快速,在中国跨界融合日益频繁。

西方现代舞传入中国已过百年之久,刚传入之时,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具备成熟环境,舞蹈艺术也缺乏广泛性和连贯性,而之后在中国众多艺术家们的努力和探索下,现代舞行业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台湾著名现代舞大师林怀民在创作现代舞作品时将中国传统文学思想融入其中,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同时,丰富了现代舞的内在价值。

“云门舞集”舞团所表演的《水月》融入了太极思维,这些太极元素在作品动作中灵活再现,丰富了作品的结构,也为作品赋予了更强大的文化意蕴。

也正是如此,本文选择《水月》作品进行分析,更能够凸显出太极元素与现代舞相融合的内在机理。

之所以为这部作品取名为《水月》,是从佛家语:“镜花水月总成空”而来,以此感悟“水中月、镜中花”的意境,通过遵守自然规律、虚实结合的肢体语言,表达空灵与虚幻。

在整个作品中“水”贯穿始终,与巴赫那长河浩荡的音符全面交融。

在创作过程中林怀民从东方身体语态入手,将中国哲学意境融入其中,并通过冥想方式捕捉气息,整部作品围绕气息而构,以柔和不造作的方式将太极元素中阴阳虚实与现代舞结合在一起。

《水月》作品以太极引导为运动体系,在整部作品的动作语言中都体现出太极思想,舞者们通过虚实之气体现动作,各个动作步骤之间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给人们一种如水一般的柔和质感。

在作品的前半部分中,舞者动作十分柔和缓慢,每一个动作展现出一个造型,各个造型循序渐进不间断。

在动作不断变慢的过程中,造型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也更为模糊,将观众带进如云雾般的世界中。

而动作与造型之间不间断地转换与太极拳中阴阳互变之理相通,每一个动作之间阳刚与阴柔对比,相互之间不断变化与融合。

在表演过程中,舞者是否能够合理运用“气”将会直接影响动作的质感和美感,如能根据不同动作科学把控“气”,那么动作就可以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

舞者的动作在太极元素的引导下发生变换,变化的是动作的节奏、方向、空间等,不变的则是身体中所散发的“气”,一呼一吸之间,舞者们能够体会到呼吸与空间的融合。

水中月舞蹈观后感

水中月舞蹈观后感

水中月舞蹈观后感自古以来,人们就被自然景观所吸引。

当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来欣赏大自然时,他们会在瞬间陶醉其中,并希望将这美妙的瞬间永远保存在心中。

就在最近,我有幸观赏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表演,即“水中月舞蹈”,并从中收获了无与伦比的观后感。

首先,让我描述一下这场独特的表演。

当我踏入表演场地时,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巨大而宏伟的舞台中央是一个水池,水池中心悬挂着一轮明亮的月亮,仿佛从水中升起。

整个场地被衬托出一种神秘而魅力的氛围。

一位穿着华丽着装的舞者独自出现在舞台上,她背对着观众,悠然地踏入水中。

当她的脚趾轻触水面时,水波纹瞬间扩散开来,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水幕。

舞者开始缓慢地旋转身体,如同舞动的花瓣飘落在水面上一样轻盈。

她的动作婉转而柔美,仿佛是在和水进行一场美丽的对话。

每一个动作都被精心地设计和演绎,使人联想到自然界中的优雅和谐。

舞者似乎非常自由地与水相融,她的舞蹈同时表达了悲伤和喜悦,让观众感受到了生命的轻盈与重逢。

在表演过程中,舞者还展示了她们与水的密切互动。

她们冒着水中涌动的巨大压力,毫不畏惧地与水做斗争。

她们时而游动,时而翻滚,时而盘旋,仿佛和水域中的生物一起舞动。

观众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激烈而又优雅的水中舞蹈。

表演过程中最令人惊叹的是水和灯光的结合。

通过精确的灯光设计,灯光在水面上投下奇妙的影子,形成了不同的图案和色彩。

这些幻影随着舞者的舞蹈而改变,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动态而多彩的舞台。

特别是当舞者穿过水幕,水波荡漾,形成了一个奇幻的景象。

这种视觉与音效的结合使得观众可以沉浸在一个奇妙而迷人的世界中。

此次观后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水中月舞蹈的独特之处。

它将自然元素与舞台表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展现了舞者与水的和谐。

当舞者在水中翩翩起舞时,我仿佛看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无论是在困境中抗争,还是在欢乐时刻中尽情舞动,舞者与水的互动都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独特而美丽的表演形式。

这次观后感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微妙的和谐关系。

舞蹈《水中月》

舞蹈《水中月》

舞蹈《水中月》有感这学期,我幸运地选上了“舞蹈作品理论分析”这门课,而在课上,任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不少舞蹈方面的知识,让我初步认识了舞蹈的内在艺术。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欣赏舞蹈作品,老师让我观看了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权威性的大型舞蹈比赛“第三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并且通过认真欣赏里面的舞蹈和聆听专家的点评让我们在舞蹈的认识水平上得到提高,更好的是,大多数的舞蹈表演老师也会做出简单的介绍和点评,让我们对此舞蹈有更深刻的了解与印象。

据老师介绍,之所以让我们观看这个大型比赛,是因为它是质量高、大型的舞蹈选拔大赛,而参赛选手都是舞蹈界中比较出色的表演者,而且它囊括了中国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当代舞、国际标准舞五个舞种,而且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与群舞的舞蹈表现形式。

比赛中除了舞蹈作品表演,还有即兴表演、模仿表演以及文化艺术常识考核,让同学们欣赏到多元化的舞蹈元素,加深对舞蹈的认识。

各有千秋的舞蹈作品让我领略到舞蹈的魅力,独舞倾注于自我表现,双人舞则多数为男女配合,展现出浪漫或忧郁之情,而群舞则气势澎湃,并且注重团队舞姿的整齐。

在芸芸作品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古典舞皇后刘岩的作品《水中月》。

为什么选这个舞蹈呢?因为老师对刘岩的评价比较高,并且听了刘岩因为一次意外而导致下身瘫痪,感觉非常惋惜,认为对于舞者来说,失去了双腿,无法用完整的身体来表现舞蹈,相当于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因此,我对她的表演充满了期待,虽然对舞蹈了解不深,但也认真的品味着她的动作。

据介绍,《水中月》是一支古典舞,在观赏中,我感觉加上了芭蕾的元素,体现出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音乐在舞台中响起,舒缓而空灵,箫声环绕,显现出安静的氛围,恬淡而雅致,很好地表现出万籁俱静、夜幕已临的情形。

偶尔夹扎着清脆的水滴声,突出了“水中月”中“水”的元素。

舞者身穿纱质的天蓝色的紧身露臂舞服,裙摆刚过膝,而且特别的是,它是由分开的一一块块倒三角装的纱质布组成的,加上雪白的紧身裤,显现出舞者纤细而柔软的身姿。

桃李杯古典舞水中月感悟

桃李杯古典舞水中月感悟

桃李杯古典舞水中月感悟
这是一部傣族民间舞蹈女子独舞作品。

编导独具匠心地采用了傣族日常生活中并不起眼的小竹凳作为舞蹈道具,在女子宛若云转飘忽的形姿变化中,居然使小竹凳巧妙地辅助出傣族少女“仙仙徐动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佳人举袖耀青娥,掺擢手映鲜罗,状似明月泛银河,体如清风目流波”的风姿流韵。

然而这仅仅是编导对舞蹈表现形式的铺陈,而更深的审美蕴涵则在傣族舞的阴柔之美中诗性地注入了一种更为开朗的色彩,阴柔中显现出夸张的动作力量、闪动着生命的耀眼光芒。

舞蹈的意境是通过月夜中傣族少女蹁跹旋转得舞动而展现的。

少女足立小竹凳起舞,于身体重心归一凳的“场景”,是“生活场景”艺术化的表现。

一方面适应了观众的认知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艺术媒介不可能完全失去生活“真实”的需要。

小竹凳是一方天地,一种生活的意象,舞者依托于此,戏水、顾影,更与水中月影结伴,一幅月夜起舞、气若浮云,明诗表指的美丽画图嫣然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令人称丽。

舞蹈是“ABA”模式,总体结构自然顺畅、条理分明。

女舞者由开始的慢板节奏中的几次下腰——忽而后腰、忽而旁腰,极尽腰肢之柔软的表现,突显出舞者的高超技巧。

接着,是舞的中段部,在快板急促的节奏下,舞者轻盈飘逸地托起小竹凳,使傣族舞既突出了快捷洒脱的风貌,又寓意出浪漫情节的线索,舞者手中托举高高的竹凳似明月当头,旋转浮动;转而竹凳又滚落在地,好似与少女嬉戏。

在追逐竹程中女特有的三道弯体使腰部柔美绰约。

舞蹈的结尾
又是轻柔的慢板,舞者定格在端坐的竹凳上,双眸凝视河水流动,体态映衬出秀美的瑰姿曲度。

从中国现代舞作品看太极思维的运用与体现——以云门舞集作品《水月》为例

从中国现代舞作品看太极思维的运用与体现——以云门舞集作品《水月》为例
太极思维强调“以柔克刚”,在《水 月》中,舞者的动作线条圆润流畅, 如行云流水,体现出太极的柔和之美 。
缓慢稳定的动作节奏
太极注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舞者 在表演中保持缓慢稳定的动作节奏, 使舞蹈呈现出一种沉静、内敛的气质 。
虚实相生的动作意境
太极讲究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在《 水月》中,舞者通过动作的力度、幅 度和速度变化,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 的意境美。
太极思维中的阴阳平衡、刚柔相济等理念,为现代舞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动作 语汇,使得现代舞作品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太极思维与现代舞的结合,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舞蹈艺术风格,提升中 国现代舞蹈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
通过太极思维在现代舞中的运用 与体现,中外观众可以在欣赏舞 蹈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文化之
《水月》中的舞蹈动作以柔克刚、慢化快、圆融 通透为主要特点,与太极拳的运动原理相通。舞 者们通过身体的起伏、旋转、屈伸等动作,展现 出太极的阴阳相济和圆转不断。
在音乐配乐上,《水月》采用了具有中国传统特 色的乐器和音律,如箫、笛、古筝等,使音乐与 舞蹈相得益彰,共同体现出太极思维的精髓。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作品《水月》的创作背 景
作品《水月》的主要内 容与表现形式
云门舞集是台湾著名的现代舞团,成 立于1973年。在创始人林怀民的带领 下,云门舞集逐渐发展成为亚洲乃至 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舞团之 一。
作品《水月》是云门舞集的代表作之 一,由林怀民创作于1998年。该作品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感来源,将太极 思维融入舞蹈创作中,呈现出独特的 艺术风格。
融合传统与现代
如何将太极思维与现代舞动作、 音乐、灯光等元素有机融合,创 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

水月洛神舞蹈观后感

水月洛神舞蹈观后感

水月洛神舞蹈观后感
《水月洛神舞蹈观后感》
1、欣赏过程中的感受
去看《水月洛神》的表演,是我经历的精彩绝伦的旅程。

面对精湛优
美的舞蹈,我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所吸引,它沉溺于当下,把人带到一
个不可思议的世界中去,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间舞蹈传承在当下,我流连、忘返。

2、演出者完美表演
演出者们的舞蹈动作完美地把自己的律动、韵律、神韵全部完美的展
现出来,让人看得目不暇接,随着精彩的舞蹈故事的旋律,演员们手
舞足蹈,动作和歌声都融为一体,流动起来充满生机,节奏柔美流畅,让观众被醉了。

3、舞者场面紧张但节奏明快
《水月洛神》中,舞者快速而有节奏地走动,在舞台上形成一道绚丽
多彩的线条,表演者蓄势而发,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激情,而舞
者快速而准确的走位也让这场表演的的紧张加剧,最终以一种动人的
节奏适时的合拍而结束,彰显出舞者的专业水准。

4、制作精细画面精彩
除了舞蹈表演,《水月洛神》的制作也很精细,背景音乐、画面、灯光、服装、妆容等都十分精致典雅,舞者们在精致的服装中演绎着歌
舞盛世的热情,以这样精彩的演出,展示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文化形象,使我们喝彩,掌声连连。

5、深切记忆
面对精湛优美的舞蹈,我甚至萦绕在我心头很久,深切地记住这场精
彩的演出,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这次《水月洛神》唯美的舞蹈,用优
美的舞姿将古老的典故诠释得淋漓尽致,让我的心情柔情蜜意,获得
艺术美的享受。

越纯粹越坚持越治愈——《水月》联想

越纯粹越坚持越治愈——《水月》联想

越纯粹,越坚持,越治愈———《水月》联想孙海翔不久前,台湾云门舞集的《水月》在青岛大剧院上演,获得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

《水月》是林怀民的代表作品,自1998年完成创作至今已在全球多个国家表演过一百余场,获得海内外一致好评的同时还赢得了“20世纪当代舞蹈的里程碑”赞誉。

作为一个戏剧戏曲专业而非舞蹈专业的评论者,现场观看过这部时长70分钟的东方当代舞作品后,不由感触颇多。

此外,偶然看到的《南方周末》一篇有关《水月》报道中的一段话:“林怀民还透露,在2016年11月在台北云门新剧场演出之后,《水月》什么时候再演就不知道了。

云门这部‘永久的舞蹈’也已经到了封箱的时候了吗?”①又成为一点助推之力,使人想要在这样一部纯东方的、中国化的表演艺术作品或许面临华丽谢幕的时刻,将一些联想以此为切口表达出来。

《水月》是“联想+联想+联想的产物”②,所谓“联想”,是指在巴赫大提琴的伴奏下,辅以镜子+水制造出的别致舞台效果,将舞者所塑造出的动态身体美感尽情呈现于舞台。

它的内容和主题偏向于审美层面的感知表达,不见叙事,只给观众带来感觉和享受,或许可以理解为含有“镜花水月一场空”的隐喻,又或许只是一段特别的审美体验和松弛的视听休憩。

这种以意境而非故事为表达核心的表演艺术作品,当为现代舞蹈擅长,并且看起来似乎与“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缺少共通之处,然而属于现代艺术作品的《水月》及其身后的云门舞集,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却并非那么现代。

它的舞蹈,是由经过太极、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训练的舞者展现出来的,仅一点来说,就比属于传统艺术的中国戏曲中,那些唯恐落后于突飞猛进时代的作品,要更为中国,也更为纯粹。

林怀民在他的《跟着云门去流浪》一书中提到,几十年前国外舞团带着芭蕾舞剧《天鹅湖》到台湾首演时,他听到有人议论:西方舞者身高腿长,舞蹈的动作又都是向上的、拉长的,所以他们做起来既得心应手又富于美感,这一点对于腿长不占优势的东方舞者来说毕竟有些先天不足,所以现代的舞蹈毕竟是属于西方人的。

倒影中的舞蹈自省——评舞剧《水月》

倒影中的舞蹈自省——评舞剧《水月》

云门舞集 《水月》剧照十多年来一直在给学生们讲编舞家林怀民先生的作品鉴赏,从他早期的舞作《薪传》《白蛇传》到中后期的《行草》等。

也曾有一度觉得林先生是否江郎才尽了?还是在自我复制?刻意打造所谓大师风格,迎合已经形成的粉丝观赏群体的需求?但是他自己一句“年轻时做加法,年老时做减法”足以释惑——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年轻时气盛傲物,总觉得自己要争取更多话语权,话越讲越多,生怕自己的声音被淹没,而成熟后才懂得了倾听,学会慢讲,少说,允许留白,给他人机会。

于是,理解并欣然接受了他后来风格的演变,以及某些套路的复写与趋静的舞风流变。

与2007年保利演出的《水月》一别后,再于当下重品他的舞作《水月》,更体味出林怀民后期作品的风韵。

在他精心设计的“镜花水月”中恍然映出了当下舞蹈市场的乱象,高下立见,令人反思唏嘘。

一、个体言说中的宏大叙述选题从来都是舞蹈团体创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其是否能够站稳市场乃至稳定观众群体和倒影中的舞蹈自省——评舞剧《水月》吴宏兰DOI:10.19324/ki.zgwypl.2016.10.022抓住资金链的关键。

然而,是关注生命的个体言说,还是投入群体生命式的宏大叙述,则需要编导仔细斟酌。

其实,个人的际遇又何尝不是一个个家国缩影?我们看到,很多编导强烈地把爱国情怀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于作品中一舒胸臆,但显然,并不是用一个大的概念冠名就能支撑得起作品,作品也不会因为名目之大而随之宏大起来,其结果更可能是由于编导力所不逮的压迫感和观众强烈的落差感最终给作品画上句号,再无复制的经典性可言。

林怀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在他由始至终的创作脉络中摸得明晰,看得真切。

可是,他并未用家国大概念来冠顶,倒是时常落笔于微,或用某一个古典作品名来古为今用,文为他用,重新释读,如《寒食》《白蛇传》《薪传》《红楼梦》等;或在中国传统精神中提炼物化的名目来寄情,如《竹梦》《松烟》《行草》等;抑或在经典中寻求只言片语的珠玑来“小题大做”,如《水月》《稻禾》《流浪者之歌》等。

以形写神气韵生动舞剧水月洛神观后

以形写神气韵生动舞剧水月洛神观后

以形写神气韵生动——舞剧《水月洛神》观后欧阳逸冰2012-10-24 10:35:15 来源:中国文艺网曹植在《洛神赋》中,塑造了一个绝美如仙、圣洁如神的宓妃形象,抒发了对她无限真挚的倾慕和可望不可求的爱恋……人们都知道,这未必就是隐喻他对甄后(嫂嫂)的恋情,而是用这种人神相隔的爱情,曲折隐晦地表达了一种政治诉求,“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希冀兄长曹丕(魏文帝)能够由此看到他依然在守望着骨肉之情,看到他那“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报国之心,甚至飘忽地奢望着,终有一日能打破猜忌的阻隔,得到信任。

然而,艺术不是历史。

创作《水月洛神》的艺术家们宁肯用“传讹”中凄美的爱情故事,重新解读魏晋时期大诗人、大才子曹植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那个时代“人的觉醒”(《美的历程》)的崭新形象。

无论是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还是曹植的“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并非是张扬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没落情怀,而是“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所以才有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才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雄志。

《水月洛神》的编导由此开掘而去,在清晰地勾画出曹植命运变化的轨迹中,揭示了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植的思索与追求。

而剧中曹植的命运轨迹,却都是由曹丕的“一步,一夺,一占,一刺,一上”的链接中勾画出来的。

先看“一步”:在两汉风格的鼓阵中,以铿锵鼓点为激昂节奏,曹植兄弟的双雄对舞,不禁令人神往那“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风发意气……然而,在对舞一开始,曹丕就舍我其谁地跨前一步,毫无顾忌地占据领尊之位,显露了其必将突破手足之情的阴鸷心机。

对比之下,曹植则依然憨实地劲舞,袒露自己的飞扬无羁、蓬蓬勃勃的神采。

正是以曹丕的这一步为起点,灵魂中的“霸道”与灵魂中的“王道”开始了激烈的撞击。

再看“一夺”:当上赐宝剑时,单纯阳光的曹植毫无禁忌地伸手欲接。

水月洛神舞剧观后感

水月洛神舞剧观后感

水月洛神舞剧观后感水月洛神是一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而水月洛神舞剧则是将这个经典故事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的一种艺术表达。

我有幸观看了水月洛神舞剧,深受其感动,下面将就此给出我的观后感。

水月洛神以其独特的美丽和浪漫情怀而闻名于世。

这部剧在舞美设计上充分体现了这种美丽和浪漫,场景和服装的设计简洁却不简单,给人一种幽美、唯美的感觉。

舞台整体以白色为主调,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完全融入了剧情中。

而演员们穿着精致华丽的舞台服饰,造型独特,动作舒展,配合着舞蹈动作流畅优美,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剧情上,水月洛神舞剧讲述了神仙和凡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扣人心弦。

男主角洛宴被水月洛神所吸引,而女主角洛心则爱上了洛宴。

水月洛神为了守护洛宴将自己牺牲,最终两人在水月洛神的神力感召下重逢,最终得到幸福。

这个故事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凸显了舞者们的演技与舞技,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表达着剧情中的喜怒哀乐。

在这个故事中,观众除了能够感受到浪漫的爱情之外,还能够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和平。

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和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应该维护的。

同时,舞剧中的音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舞剧中的音乐时而激昂,仿佛带领观众进入舞台上的情境;时而细腻,使人感受到剧情中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

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情感。

音乐而舞剧的结合不仅是对观众的一种感官刺激,更是对故事情节的一个诠释与升华。

总的来说,水月洛神舞剧让我感受到了美与浪漫的无限魅力。

这部剧不仅仅是一场普通舞蹈演出,更是一场对人性和爱情的探索,对美好与幸福的追求。

通过观看这部舞剧,我深深地被它所传递出的情感所打动。

舞台上的舞者动作优美、表情激情,让人不禁为他们加油喝彩。

水月洛神舞剧娓娓道来的爱情故事,令人陶醉,让我更加明白了爱情的可贵和珍重。

同时,这部剧也传递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追求美好的人生态度。

《水月》的创作手法和艺术价值

《水月》的创作手法和艺术价值

2.沉稳连贯 的气韵
所遵 循 的认 识现 实和艺术 表现 的基 本原则 和方法 。其 中包括 编导从
从林 怀 明创 作 的初 衷 来说 , 《水 月 》仅 仅是 他 训练 演 员 的一
生活 中汲 取的素 材 ,经过 舞蹈思维 提炼加 丁 ,展开 艺术构 思 ,塑 造 种 方式 ,他是为 了拓展舞 者的身体 ,用导 引训 练 ,发现身体 ,解放
形 象等 。一部 成功的舞蹈 作品 ,是 以编 导的创作手 法为基 础 的。他 身体 ,让 身体和 呼吸贯通起 来 ,学 会通过 身体找到气 息 的节 奏和韵
片J自己独 到 的眼光去挖 掘有价 值的素材 ,结合 自己严谨 独特 的创 作 律 ,达 到形神统 一。用这 样的训练 ,以更 自由的方 式 ,创作 出纯粹
式 ,体现 f}{作 品蕴含的情感 和精 神。
就是 以气为 主体 ,贯 穿了整部 舞剧 。在舞 者 的训 练 中他 开始静 坐 、
表现手 法是艺 术创造 中反映生 活 、塑造形 象 、表 达思想感情 的 导 引 、学 习气功 ,练 习沉气 ,运气 ,呼吸 。在 这样 的训 练下 ,舞 者
具体方 法 。是编导在 舞蹈创作 过程 中不断形 成和积 累起来 的 ,对所 们达 到 了一种 天地 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 为一 的精 神境 界。他们 不需
总体 风格 。
让 人一 眼看 懂 ,这 就是我们 民族 的文化 。它 与西方 的芭蕾不 同 ,芭
(一 )艺 术构 思
蕾 是 向上 的拉长 的 ,讲究 的是开绷 直立 ,它 的审美 是三长一 小 。可
一 部 作 品 的 成 形 ,必 定 是 编 导 经 过 一 系 列 思 维 活 动 ,题 材 的 选 我们 中国的舞者 没有 他们 的先天条件 ,所 以 ,林怀 民创造 出一 种属

水月洛神唐诗逸独舞鉴赏

水月洛神唐诗逸独舞鉴赏

水月洛神唐诗逸独舞鉴赏
引言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许多杰出的诗人在此时期涌现,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创作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其中,水月洛神唐诗逸独舞堪称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对该诗歌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以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歌背景
•唐朝
•诗人
诗歌赏析
诗歌结构
诗歌由多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通常包括四个字。

诗歌意境
水月洛神唐诗逸独舞通过描绘水、月、洛神与舞蹈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平和的意境。

在这样的意境下,读者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精神的追求。

歌颂洛神
水月洛神唐诗逸独舞以洛神为中心,表达了对美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洛神作为一个虚构的形象,象征着唐代文化中的女性美和纯洁。

舞蹈描写
通过对舞蹈的描写,诗人展现了洛神的独特魅力和优雅动人的形象。

舞蹈动作的精湛和舞者的灵动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舞蹈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诗歌影响
水月洛神唐诗逸独舞在唐代广为流传并深受人们喜爱,它不仅成为了当时的艺术瑰宝,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结
水月洛神唐诗逸独舞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过对洛神形象的歌颂和对舞蹈的描写,展现了唐代文化中对女性美和纯洁的崇尚。

这首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也对后世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意境使人们体验到美的力量和精神的追求。

李玉刚《镜花水月》赏析

李玉刚《镜花水月》赏析

李玉刚《镜花水月》赏析1. 李玉刚镜花水月》赏析之一:【名称介绍】:独家视角——李玉刚简介:李玉刚,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全国青联委员、青年表演艺术家。

他是中国艺术界第一个将传统艺术辅以现代时尚包装的艺术家;他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男人和女人之间,把中国民歌,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他是第一个在联合国总部向世界人民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家。

他是继宋祖英之后,第二个在悉尼歌剧院开个人演唱会的内陆歌手。

他被海外媒体誉为“中国国宝级艺术家”。

第五届演艺界十大孝子候选人。

他是一位来自吉林省公主岭市农村的小伙子。

1998年开始演艺生涯,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被誉为中国国粹的京剧男旦艺术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一边演出、一边求学,潜心钻研服装设计,戏曲唱腔,舞台化妆等一系列表演艺术。

在2006年7月,中国国家电视台CCTV—3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星光大道》节目中,李玉刚以甜美的歌声、婀娜的舞姿、俊俏的扮相一路闯过周赛,月赛,并在年度总决赛中获得年度季军,网络上的支持率高达93%,被观众誉为《星光大道》无冕之王,成为当之无愧的草根平民偶像。

现在的李玉刚,2009年2月23日,已经被中国国家歌剧舞剧院破例作为特殊人才引进,被聘任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独唱演员,并且是东方歌舞团的外聘演员。

史料钩秤——《镜花水月》释义:《镜花水月》是李玉刚出道以来,只2007年5月在北京北展剧场举行《凡花无界》个人演唱会之后的又一演唱会冠名词。

镜花水月,既指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常用来比喻虚无缥缈的东西。

也用于比喻诗中不能从字面来理解的那些空灵的意境。

出自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

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而李玉刚的演唱会用《镜花水月》来冠名,更是赋予了其演唱会的独特风格,他在整场演唱会中有机的穿越时空,将古代的几大美女以不同的演出形式表现出来,使观者如置身于古代的不同社会环境之中,一同感染那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恢宏大气与悠远雅致的意境,观者恍惚身临其境之中,他的深情演出使人感觉又不像是镜中花,水中月。

舞蹈生欣赏作品的局限性及欣赏建议——以作品《水月》为例

舞蹈生欣赏作品的局限性及欣赏建议——以作品《水月》为例

2022 DANCE FASHION53现代舞作品《水月》是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的代表作品。

林怀民先生不仅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版过作品,在现代舞方面也拥有大量创作,其创作既蕴藏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同时也将西方舞蹈元素融于创作中,高度彰显中西文化在舞蹈艺术创作中的融合。

注明:文章中的“舞蹈生”是指进入大学接受本科四年舞蹈专业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学生,因此学生至少有四年及以上的舞蹈专业学习经验,具备一定舞蹈欣赏能力。

1.舞蹈生的局限与缺陷1.1缺乏经验舞蹈作品是舞蹈编导通过细致观察现实生活,借助一定艺术手法加工、组织实际观察所得材料,注入自身情感,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情感。

因此,欣赏舞蹈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

约翰•马丁在《动作的本质》一文中这样形容经验的重要性:“在我们接受一件艺术品时,正是其中能从我们自身的背景里唤出经验的那些成分,为我们赋予了艺舞蹈生欣赏作品的局限性及欣赏建议——以作品《水月》为例丁媛【关键词】舞蹈欣赏;欣赏主体;《水月》;解读【摘要】舞蹈作品的价值体现离不开舞蹈欣赏活动,隆荫培认为“舞蹈欣赏是舞蹈作品发挥社会作用的必要环节。

只有经过舞蹈欣赏,舞蹈作品的社会价值才能得以体现,舞蹈作品才能真正成为现实的舞蹈艺术品”。

一部舞蹈作品之所以能具有深远影响力,一是在该作品内容形式中,所要表达的内涵、意义及其价值观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否契合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二是在观众欣赏过程中,观众是否能理解并接受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否与舞蹈编导及舞蹈演员的思想感情产生交流或共鸣。

舞蹈生既是舞蹈作品的表演者、编创者,也是舞台下观众群体的一部分。

作为舞蹈欣赏的“局内人”,该群体在欣赏作品过程中,与非专业出身的观众群体一样也会产生理解有碍的问题。

基于此,文章从舞蹈生角度,寻找其无法理解作品的缘由,借以文学欣赏的方式理念,反思舞蹈欣赏主体的局限所在,并针对问题提出个人建议。

DANCE FASHION新知术品的价值,在经验之外,没有什么可能具有涵义的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更自由的方式为人体动作找到美的可能——现代舞
《水月》鉴赏
我是一个热爱舞蹈的人,所以这学期的全校性选修课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舞蹈鉴赏。

怀着一份期待,我迎来了本学期的课程。

虽然上课时间很短,但是从中也了解到了不少。

在舞蹈鉴赏课上,我们看了许多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上的作品。

有街舞,有国标,等等。

每一曲舞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韵味,我发现只要用心去观赏,就可以融入每一曲舞情感。

在众多作品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现代舞《水月》。

虽然我不喜欢这一类型的舞蹈,但却被它深深吸引了。

今天,我特意认认真真把《水月》看了一遍。

《水月》的题目源于“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和“云门”舞团的名字一样取自典籍。

它的出场就很吸引人,在月痕与浅水的照映下,舞者开始随歌起舞。

舞台上的镜子、地上的月痕和浅水、舞者的肢体言语中的气韵,东方的人文里的琴、棋、书、画,相信林怀民唯独把琴藏在了西方巴洛克时期的大师巴赫的无伴奏组曲里。

它融汇了中国京剧身段、武功以及西方现代舞和芭蕾舞技艺。

而以东方太极入舞,以明镜和流水为舞台背景,采用西方音乐经典为音乐旋律,让人惊叹不已。

作品中的舞蹈动作源自太极,舞者呼吸吐纳,由丹田导气引身,带动肢体的动作。

为了将太极的动作抒情地表达出来,林怀民在创造舞蹈语汇时大量使用了长线,刻意把线拉长,使其有着与呼吸一般源源不绝的意象。

然后在情感上着墨,舞蹈动作就有了抑扬顿挫的内涵,最后再加上一些别的素材。

当我们的现代舞紧追西方脚步的时候,林怀民却反其道而行之,从中国身体文化的太极中寻找动作的源泉。

和以前的一些作品相比,林怀民在《水月》中放弃了形式上的美,从更根本的人的身体上去寻找呼吸的节奏,吐纳之间蕴含的能量,舞台上的舞者如同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舞者之间彼此牵动,寻找有无、虚实之间的关系,回到了太极的本质,也回到了东方哲学一贯寻索的本质。

最后一幕有长时间的无配乐,令人心绷紧,印象很深。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人和月亮、水也没什么不同,都是一股气。

曲就是直,少就是多,轻就是重,无就是有,淡就是浓,男和女,我看本来也是一样东西。

最后,大幕往上拉,出现一面镜子,倒映出演员,“水”,以及舞台上真的水,揭示整个舞蹈的主题:水月。

无论是水,还是月,都是反映真相的那个媒介,等于都是镜子,都不是真的。

也许因为不执着于动作,动作才有了更大的缓解,也许因为放弃了形式,形式才有了重新出发的可能。

《水月》以更自由的方式为人体动作找到美的可能。

它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让我也不由将自己融入了作品中。

执着地追求心中的梦想,勇敢地去创造生命的奇迹!我们就应该突破形式,以自由的方式
追求生活。

而舞蹈也正是生活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