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十五篇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通用)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通用)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通用)不知不觉这门课程已经过去,虽然很短暂,只是概括地叙述了这段历史,但这门课程却留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鸦片战争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关注世界形势、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府的闭关锁国暂时地锁住了他人,却永久的锁住了自己。

缺乏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盲目崇拜自己,夜郎自大,昏庸愚昧。

清府当时就是一只蹲在井里的青蛙,不知道天空有多大。

被资本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惊醒后,一下子就暴露了它的软弱无力,以及求得苟安的腐朽性格。

一只被关在鸟笼的鹰,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鹰,长期的安逸无忧会使翅膀软弱无力,只有将之放飞苍穹,不断经历风雨饥饿,才能使其啄锋爪利,成为真正的强者,鸦片战争以前的清府统治的中国就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鹰,臃肿无力,鸦片战争打破了其闭关锁国的牢笼,将之放入残酷的现实中去,不断地打击,不断地经历风雨,终于使其褪去了清府以及君主专制这层厚厚肥肉。

因此,只有紧跟世界局势,不断使自己接触这世界的残酷竞争,才能更好的发展提升自己,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抗日战争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不论你是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大国,还是人口世界最多的国家,都不例外,一个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省份的日本都使中国发动了八年的抗战才能将他彻底打败,这是一种什么实力,这更可突出实力的重要性。

我们渴望和厌倦战争,但我们不能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靠他人“心情”好坏决定我们的命运,自己的地位,自己的生活处境要靠自己来争取。

因此,必须加强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实力来保护自己才是可靠的。

战争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只有切实地为人民着想,才能得其拥护。

代表大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领导的国民权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行独裁统治,虽然拥有优势的兵力,优良的武器,占据着国内重要的城市,在战场上却是节节败退最后被赶到台湾,而中国领导的中国人民却是越勇,兵力越强大,最终取得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

关键是中国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了农民关心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和收获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和收获

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刚开始上近代史时,不免有些疑惑。

这段历史,初中学过,高中也学过,而且,我是理科生,现在,上大学了,为什么还要像“炒冷饭”一样再炒一遍呢?在上课时,我很不情愿地翻看了书本,却十分羞愧地发现,对于这段历史,脑子里一片空白,当初几个老师谆谆教诲并不对我的长久记忆起任何作用。

重复学习次数的多少并不决定着学习的成果,不用心的学习终究是做无用功。

或许,这也印证了毛爷爷曾经所讲的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也便端正了自己的学习动机,开始试着去了解历史。

我很惊讶的发现,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我知晓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中国的近代史革命是从1840年到1949年间。

从1840年鸦片战争签订的第一条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始,中国就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义道路。

从此,中国人民就饱受压迫,生活不再那么安逸太平了。

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大团结,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走向了新民主主义阶段。

这个改变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而且是千千万万个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共同努力的成果。

整个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富民强国的探索史。

作为年轻的一代,应该“知古鉴今”,学习历史,给自己敲个警钟。

同时,我们还应该“以史为镜”,端正自己的思想,学习前人的智慧哲理,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做足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前进方向。

中国近代史,一个跌宕起伏的历史,一段心酸难忘的历史,不时激发出我深埋许久的爱国情怀。

每次观看《辛亥革命》、《建党伟业》等有关视频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感觉,好似深沉,好似激励,好似心酸,好似振奋,万般的感受,说不尽,道不明。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精心栽培的花朵,即将要走上社会,在不久的将来,是我们吐露芬芳绽放花朵的时刻,是我们回报祖国母亲最好的时刻,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做一个有担当的青年。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31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1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

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

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

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这个话颇有分量。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本书以恭亲王奕訢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终都挫败了。

于是本书提出自我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理解西洋文化不可。

”“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

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

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代替。

这本书不仅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并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

中国近代战争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战争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战争史读后感中国近代战争史读后感1暑假,我阅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它被史学界公认为近代史研究的开山经典,讲述了从19世纪中国的外交到孙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的史事。

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路途的遥远导致中外商业不大,中国皇帝的自大导致“天朝”在买卖方面不肯通融。

英国使节到中国来,乾隆皇帝竟让他行跪拜礼。

这样的不平等自然无法让英国使节同意,乾隆皇帝很不高兴,就让他回国。

使节提出的和平条约,中国全都拒绝了。

其实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英国日渐强盛起来,但中国皇帝仍然沉浸在历代的光荣中。

当时外国有的货物中国也有,中国有的外国却没有。

这样的买卖对外国是无益的,所以外国人就想办法增加本国货物的出口。

后来经过试验,发现鸦片可以达到要求,于是英国便大力种植鸦片。

中国虽然严厉禁止鸦片买卖,但仍然没有用,鸦片在中国兴盛起来。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鸦片战争开始。

清廷屡战屡败后知道没有办法,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

此后洪秀全在广州创立了上帝会,企图建立一个新的朝代。

他们认为孔教、佛教、道教都是妖术,只有上帝的教义才是至高无上的。

而曾国藩是孔孟的忠实信徒,他率领湘军与洪秀全抗争。

后来洪秀全的左右起了内讧,湘军在曾国荃的领导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灭亡。

中国想要摆脱外国的欺压,于是便用尽方法自强,尝试与外国打仗,却并不顺利。

与日军战败后,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进行了“百日维新”,却遭到慈禧太后的打压。

孙中山总理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方案,经过十五年的军阀割据,中国终于不再为西方帝国主义所打压。

如果清朝统治者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就不会遭到列强的欺压。

所以我们应当坚持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而在中国近代史中,不论是林则徐、曾国藩,还是洪秀全、李鸿章,都在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努力。

也许他们的方法不一定正确,但是他们的目标是清晰的,他们都为中国贡献了力量。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一):近现代史学习心得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此刻来到了大学,怎样还要学啊?而且资料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剩余。

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此刻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必须有人能回答得上来。

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

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样用心。

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

此刻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

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好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

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必须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

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

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

虽然我们此刻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篇《中国近代史》是一本由陈恭禄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6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颠覆了我被洗脑的《中国革命史》的教育,想到被愚弄这一点,很有些恼火。

对琦善的评价:琦善等人“曾表现出政治家的品格和预测前途的能力,但是他的汉人同僚既曾盲目的主战于当初,又实行交战而不妥协于最后”[][23]。

陈恭禄也同样认为鸦片战争战祸之促成“自中国方面而言,殆由于官吏知识之幼稚”[][24],琦善“其见解实高于时人”[][25]。

还有当时的民国的一些著作,对林则徐也做了不同程度的批判,现在《天朝的崩溃中》也对此有所反应,只是很多人都被《中国革命史》污染了脑子!另外不知道这位前辈还是章开沅先生的老师,孤陋寡闻的厉害!这本书相对其他几本近代史著作,针对近代以来士人华而不实,不思进取。

口头爱国,实为误国的批评最为严重。

书中对清末教案的原因归多为士绅的挑拨愚民,及对拳乱和中法中日战争中所谓的“爱国派”的批判态度和否定是最为彻底。

革命史观的垄断最喜用翻案来对待不同意见者,其实革命史观自己本身就是在翻案,是在翻早期近代史学者的定论,政治渗透历史研究的表现实为可笑中国近代史通史著作,我翻阅过的有李剑农(中国近代政治史)、蒋廷黻、郭廷以、徐中约、费正清,陈恭禄,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史),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三卷本),胡绳,近代史研究所编的十卷本中国近代通史,刘广京、陈永发等编著的从晚清到中共的近代史三部曲,剑桥晚清民国共和国,这些书都值得一看,各有所长,但最接近我史观的还是蒋廷黻和陈恭禄之作。

当然此书为早期作品,史料上引用自有粗陋之处,例如景善日记及太平野史之运用。

笔者擅长近代外交史,而对政治史军事史部分固有所不熟,然是书属近代史开山门阶段之作,其类似同比可比拟箫一山之清代通史(自然也有类似缺点,比如文字半古半今,史料运用不符现代学术规则自出引处,史料粗疏错误之处再说难免等等)是书引用原文史料甚多,观点有致,然文笔一般,喜欢轻松阅读的就不必购买了此书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主要记述自鸦片战争始,至民国二十年代终。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在我国史学界争论颇多。

在你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分享呢?以下店铺为你带来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篇1中国近代史,就其主流本质来说,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吧一个极度贫困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上的历史。

重视历史和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也十分注意用历史来教育人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年,他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历史。

“要懂得些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

为了胜利的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所以说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是必要的。

中国近代史主要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懂得了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篇一:学习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那一段血泪的历史那一段峥嵘的岁月——学习中国近代史有感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了。

中国近代史使我们“知古鉴今”,教会了我们“以史为镜”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们中国人民最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

中国虽然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继续长期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严重入侵,面临着国内封建主义势力的继续存在。

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和研究近代史,每个中国人将会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爱国热情,强大的凝聚力在此激发。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以数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建立起来的。

中国人民一直在勇往直前地进行探索,不屈不挠地抗争,不断进取,背负着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的东方大国重新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

但历史经验又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中国必须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振兴。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篇一:近代史心得体会】学习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通过本学期对近代史的学习,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现在的新中国,我国过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和艰辛历程,才能成为现在的泱泱大国,树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从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没有经历风雨也就没有彩虹,没有曾经那个多磨多难的沧桑的中国,也就没有现在的这个繁华安定的新中国??然而华夏民族是怎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呢?又是怎么成为一个被压迫的民族的呢?又是如何从满目疮痍中走出来的呢?这就要我们从1840年6月开始说起了,英国以武力侵略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英国侵略军烧杀抢掠,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

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次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的附件。

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威胁下,迫使清政府分别和他们签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

此后,洪秀全领导的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

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还派了两支人马分头北伐和西征。

后来,湘军疯狂反扑,太平军连连失利。

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大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大平天国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领导人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内部战争。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7月,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了。

太平天国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有了一些自己的读书心得。

主要讲述的是1840年到1949年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事件,以及这个时期的一些主要人物。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动荡的时期,有很多的战争和内部矛盾和斗争。

首先,书中讲述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它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鸦片战争中,中国遭受了从未有过的重创,这也导致了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巨大落后。

这也成为了后来一系列事情的导火索,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其次,书中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这两个事件都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动荡的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个由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是一个由拥护中国民族主义的人们发动的运动,它致力于推翻外国势力在中国的影响。

另外,书中也讲述了清朝时期的改革和反对派的抵抗。

清朝时期的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尽管最终没有成功,但它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同时,反对派的抵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他们为中国近代化的改革铺平了道路。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涵盖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
国近代化的过程和历史。

同时,它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今天的形象。

虽然这本书的篇幅有点长,但读起来非常有意思,值得推荐给所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20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20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20篇)《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2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1寒假里,我读了《中国近代史》,作者是蒋廷黻,读的比较吃力。

主要讲的是: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此中有两个缘故。

1、中西相隔很远2、中国觉得外国人是蛮夷之邦。

但外国人认为,中国是很好的国家,竭力与中国订立邦交,可中国人仍觉得他们是应该向我们跪下的小人,英国人就这样在一开始就和中国关系变差了。

而且,当时在中国的外商发现鸦片是利润较多的货物,在中国销售鸦片,但遭到许多中国人反对,更加恶化了中英关系,最后和英国打了起来,失败后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战败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轻视西方了。

有些人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一些人就批评说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不可以轻而易举的灭亡。

洪秀全领导一些人组成的起义军很快攻下了许多城市,可是到后来,起义军变得骄傲自大,他们的领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败了。

不过好几场对外战斗的失败,令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中国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国人购买先进的武器,学习科学技术,受到推荐的李鸿章提出了许多维新方案,他希望中国步步向前进,但他做的不彻底,许多人不听他的话,很多建的厂都在和法国打仗时被毁了。

这时李鸿章觉得日本是中国的劲敌,有朝一日会攻打中国,于是在高丽进攻日本,但由于战略错误,中国败给了日本。

和日本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用各种外交办法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但都失败了。

可是俄,法,德三国却在后来自愿援助我国,想从中获取一些代价。

俄国借给我们很多钱,声称要和中国为友,帮助中国修铁路,实际上要占领中国北方。

最后,中国许多地方被瓜分了。

孙中山这时在国内外来回奔波,提倡复兴方案,最后推翻了满清,当上了大总统,赶跑了不友好的外国人。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6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6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6篇)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6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1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认识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

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支持光绪帝进行改革,后被慈禧罢黜归家。

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记》。

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研究清末历史的著作。

翁氏家族的藏书在学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几年被上海图书馆(貌似)购得。

这些历史人物,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的好,我都记住了。

我要像李鸿章那样,为中国的未来做奉献,书上说: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

”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

——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领导人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

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对我的收益非凡,从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时期的历史故事。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2终于读完了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

这套灰不溜秋的书,分上下册。

当然,我看的是后浪出版社的。

作者写下了1600-2000年间,中国从泱泱大国沦为半殖民地,走向灭国的边缘,而今,又回到泛泛之辈,里的重大事件。

全书1083页,以一个外国人的视野来看中国发生的一切。

作者睿智,客观,逻辑的思维,笑看过去,俨然一本通鉴。

舞台上,依然还是只有几个人,围绕着权力中心,着你死我活的较量,重复着王始帝国的故事。

常拿凹面镜看自己,显得自己巨牛无比。

拿凸面镜看别人,大象在眼里也成了蚂蚁。

中国近代史的阅读心得(精选5篇)

中国近代史的阅读心得(精选5篇)

中国近代史的阅读心得(精选5篇)中国近代史的阅读心得【篇1】读完《中国近代史》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中国近代史的阅读心得【篇2】草草地看完了徐中约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犹记得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半年前的一个下午,期间因为工作上的一些事,暂时地将这本书搁置在案。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心得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心得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1学习中国近代史,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中国的新一代青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了解我们的国家过去所经历的磨难与奋斗,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苦难和抗争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志,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以下几点:一、民族精神的伟大在近代史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但是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无论是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国人民都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

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国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历程。

二、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的发展是由人民推动的,这是我在学习近代史中得出的一个深刻认识。

无论是北伐战争还是土地革命,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结果。

正是由于人民的觉醒和行动,才使得中国在逆境中不断崛起。

三、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在近代史中,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只有维护好国家利益,才能够保障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强盛。

四、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在近代史中,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

然而,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创新,才使得中国在文化上保持了独立性和自信心。

这使我认识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只有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热爱,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五、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确保国家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够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总之,学习中国近代史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读《中国近代史》有感泱泱中原大国,何以在十九世纪屡遭外强的侵略?翻开蒋廷黻先生所著的《中国近代史》,我对中国满清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十九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

在此之前,我们虽已与外族有了关系,但是那些外族都是文化较低的民族。

即使他们入主中原,他们也不过利用我们一时的内乱把政权暂时夺过去。

到了十九世纪,这个局势就大不同了,因为在这个时候到东亚来的英、美、法诸国绝非匈奴、鲜卑、蒙古、倭寇、满人可比。

正如蒋老所言“原来人类的发展可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东方的亚洲,一个是西方的欧美。

两个虽然在十九世纪以前曾有过关系,但是那种关系是时有时无的,而且是可有可无的。

到了十九世纪,来找我们麻烦的不是我们东方世界里的小弟们,是那个素不相识而且文化根本互异的世界”。

那么,到了十九世纪我们民族为什么会遭到空前的难关呢?第一是因为我们的科学不如人。

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能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

在嘉庆道光年间,西洋的科学基础已经打好了,而我们的祖先还在那里做八股文,讲阴阳五行。

第二,西洋已于十八世纪中期开始用机械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规模。

第三,西洋在中古的政治局面很像中国的春秋时代,文艺复兴以后的局面很像我们的战国时代。

在列强争雄的过程中,西洋人养成了热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念;我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

所以在十九世纪初期,西洋的国家虽小,然团结有如铁石之固;我们的国家虽大,然如一盘散沙,毫无力量。

总而言之,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世界已经具备了所谓的近代文化,而东方世界则仍滞留于中古,与时代前进的步伐脱节。

近代百年来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能近代化吗?能的话我们的民族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那回顾近百年来的历史,我们发现在屡次遭受侵略之后,我们选择了屈从,选择了固守封建主义,从而置整个民族于危难之中。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十五篇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十五篇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十五篇【一】徐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今天终于看完了大陆的版本,相比较于繁体版本显然是删节了不少,已经有朋友指出了,就不多说了。

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正对于历史本身——而非盲目追求某种模糊的意识形态——感兴趣的话,这个简化字版本的近代史仍然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首先,这本书突破一般的观念,将历史的维度放大到了400年,成了一本400年的“近代史”。

在这其中有助于我们建设一个大历史观,看到无论是合作还是冲突,平衡还是失衡的更全方位的因素。

而这一点,向来是本人认为中国大陆一般人的历史观最缺乏的东西。

我们总是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将历史事件的原因简单得归结于经济因素或者其它。

这种思维的直接反动就是现在对于相反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认为西方式的模式移植到中国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社会变革。

而这本书恰恰是在这一点上,给我们刻画了从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整体社会的社会意识和整体文化的状态。

冲突的根源与其说是最终的鸦片贸易——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一因素的重要,不如说整个近代史的冲突就来自于两种文化模式和意识的冲突,而两种文化的踫撞和互动中,又影响了历史本身的发展。

事实上,我们从这本书中得到最大的观点就是社会与历史的交互式的前进。

其次,从这本历史书中我们可以跳出单纯的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刺激—反应”的模式。

我记得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历史教材就给我们这样的印象,鸦片战争以及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了所谓“开眼看世界”,以及在器物层面的模仿;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导致政治体制的反思与改革;而巴黎和会则导致了整体思想的反思。

这种递推的模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显然忽视了中国社会本身的主体性的问题。

本书所刻画的近代中国的历程则是一种反思式的推进,可以这样说中国从原先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试图进入完全外来的模式,但是发现这本身并非从其主体出发,从而进入下一个反思的过程,重新认识自身的主体性。

最后一个阶段的主体性认识可以说就是摆脱苏俄模式的共产政权,领袖毛泽东最终取得胜利,完成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解放的任务。

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体会中国近代史研究经过二十世纪的风雨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历史学领域里一门相对独立而成熟的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供你参考!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体会篇1中国的政党制度产生于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中,救亡图存是中国近现代一切政治建设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原点。

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中国政党制度就成为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调动最广大人民抵抗外侮、争取国家独立统一和富强民主的政治机制。

历史起点和历史主题深刻影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现实道路,也使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具有自身鲜明特色。

中国政党制度是基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逻辑和“跳出政权兴亡历史周期律”的历史逻辑设计的。

人民民主专政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政党制度的核心价值和基本要素:民主党派不是与中国共产党分庭抗礼的反对党,不是与中国共产党分掌政权的联合执政党,而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参政党;“跳出政权兴亡历史周期律”,从功能上规定了中国政党制度的设计初衷: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不是分权制衡关系,而是体系内的权力制约关系,其目的是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反对或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民主党派存在的价值,从政治架构上看,列入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从政治功能上看,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从民主价值上看,民主党派以民主为价值取向,与中国共产党有共同旨归,以参政党身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它拓展和深化了人类社会对民主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民主的内涵是丰富的,民主的形式是多元的;谋求共识是民主的灵魂,合作与协商应成为更好的民主形式。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民主党派是民族抗战的重要宣传者、战时民主的重要追求者、民族文化的重要保护者。

在当今中国,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是参政党最大的政治。

近现代历史名著读后感(精选10篇)

近现代历史名著读后感(精选10篇)

近现代历史名著读后感(精选10篇)近现代历史名著读后感(精选篇1)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最好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

用一个字评价就是好,两个字是很好,三个字是非常好。

这里说的一顿饭,是说用吃一顿饭的金钱可以买到,花吃一顿饭的时间能够读完。

这本小册子很薄,当当上购买仅需要13元,网上甚至还有8.8元的版本,不可谓不便宜,而读完之后却能让人豁然开朗耳清目明,收获百倍于其价,性价比之高简直令人发指啊!喜欢近代史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本经典之作!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段很不好写的历史,因为怎样写似乎都失之偏颇。

主流向左其实理所当然,反正清廷早已不存在,李鸿章袁世凯也作古多年,无论扣上如何糟糕的帽子都不会有人追究。

而中国的历史之所以蒙尘,也正是源于这样不负责任的心态。

即便此时发生之事,即便著书人身处局中,也未必能在错综复杂的表象之下看清真相,而百千年前风云变幻的旧事,却敢在教科书上铁板钉钉的写下某某人如何如何,又怎能让人信服?而后,左风盛行的久了,就有人出来标新立异,开始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为古代人矫枉,于是同情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愤青亦有之。

但上帝视角本身就十分可笑,因此这样高高在上的矫枉也就容易过正。

蒋先生算是半个近代史的经历者,也是历史学专业出身,此书著于1938年,期间蒋先生并未亲近红蓝两党,立场公正客观,下笔严谨清晰,加上学贯中西的教育背景,对世界格局也有比较理性的认识。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大量的统计数字,也没有各色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而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清晰的梳理了近代中国格局的脉络,从英国最初的和平外交受挫,到后来一系列的外交失败、战争失败,理性的串讲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因后果,以及中西方文化大碰撞带来的新的社会局面,从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到科学技术、教育体制,最后再到国家体制、政治体制,无一不阐述的清晰透彻。

中国的近代史,实则是古老中国遍体鳞伤的近代化历程,多方面多角度的注重这种变化的过程,才是正确认识历史大势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十五篇【一】徐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今天终于看完了大陆的版本,相比较于繁体版本显然是删节了不少,已经有朋友指出了,就不多说了。

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正对于历史本身——而非盲目追求某种模糊的意识形态——感兴趣的话,这个简化字版本的近代史仍然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首先,这本书突破一般的观念,将历史的维度放大到了400年,成了一本400年的“近代史”。

在这其中有助于我们建设一个大历史观,看到无论是合作还是冲突,平衡还是失衡的更全方位的因素。

而这一点,向来是本人认为中国大陆一般人的历史观最缺乏的东西。

我们总是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将历史事件的原因简单得归结于经济因素或者其它。

这种思维的直接反动就是现在对于相反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认为西方式的模式移植到中国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社会变革。

而这本书恰恰是在这一点上,给我们刻画了从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整体社会的社会意识和整体文化的状态。

冲突的根源与其说是最终的鸦片贸易——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一因素的重要,不如说整个近代史的冲突就来自于两种文化模式和意识的冲突,而两种文化的踫撞和互动中,又影响了历史本身的发展。

事实上,我们从这本书中得到最大的观点就是社会与历史的交互式的前进。

其次,从这本历史书中我们可以跳出单纯的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刺激—反应”的模式。

我记得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历史教材就给我们这样的印象,鸦片战争以及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了所谓“开眼看世界”,以及在器物层面的模仿;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导致政治体制的反思与改革;而巴黎和会则导致了整体思想的反思。

这种递推的模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显然忽视了中国社会本身的主体性的问题。

本书所刻画的近代中国的历程则是一种反思式的推进,可以这样说中国从原先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试图进入完全外来的模式,但是发现这本身并非从其主体出发,从而进入下一个反思的过程,重新认识自身的主体性。

最后一个阶段的主体性认识可以说就是摆脱苏俄模式的共产政权,领袖毛泽东最终取得胜利,完成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解放的任务。

第三,也可以说这是一个猜想。

整本中国近代史刻画了近代中国本身的一条主线,就是求得民族本身的解放,是从整个国际体系的压迫之下摆脱,恢复自己的主动性。

这一恢复最终结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之下。

但是另一部分的解放,即个人的解放,显然没有过多的提及,甚至是在繁体版本。

或许这应当是下一个历史阶段“现代中国”的命题,事实上我们正在前进。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本人最近看到的比较好的历史类读物,如果说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侧重于介绍一种历史的观点,而比较不注意历史事实的分析——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只在那本小小的书中都说完了,那么这本徐先生的近代史,就是将宏观的历史思维和详细的历史事实相结合的好书。

【二】新航路的开辟,为全世界的进步特别是在东西融化、或者说是全球欧化了提供动力。

从此,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遇数千年未有之强敌,轰轰烈烈以鸦片战争为前奏,展开一部屈辱史——在我看来,这未尝不是数千年未有之机遇。

从马嘎尔尼访华的失败,到嘉庆年间英国第二次派人来华受冷遇,从为抵御外敌而仅设立的一处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到不承认别国的平等、仪统、仪式问题——除了文化差异外,“我们抱定‘天朝驭万国’的观念,不承认国际,而西方则在近代步步地推出国际生活及其所需的管理和公法。

足以证明中国绝不会自动地接受西洋的科学与工艺。

”数千年来,从丝绸之路的捍威到贞观之治的“天可汗”威仪,再到郑和下西洋的外抚四夷,封建中国自诩天朝大国应有尽有,以不平等待遇对外邦交,以封藩属国作为我国的国防外线代守门户。

却不料在这固步自封下,西方近代文明的曙光乍现一个个“日不落”的神话,黯淡了东方的光芒。

廷黻先生说:“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现代文明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惨败。

”那么,西方列强的侵略正是使闭关锁国的封建中国觉醒,探索走向现代化,走向富强。

我们总将其屈辱原因归结为“落后就要挨打”,那么这个“落后”又体现在哪些方面的软肋之上呢?一.旧社会的恶性循环在第二章里,蒋先生提到两个恶性循环①大乱后大治:因为民众不知利用科学节制生育也不知利用科学增加生产,于是乱世末,大治初人口少,有荒垦——人口多,分配少,生活水平低——烧香拜佛,土匪起义,小乱变大乱——大治末,乱世初;②每朝开国君主及元勋大部分起自民间,自奉薄,奢侈低,体恤民情,内政昌明吏治澄清;后来则欲望提高,奢侈增多,贪污长进。

这两个循环造就了中国历史如同sin函数图像跌宕起伏。

而在西洋势力侵略起始的时候,正是我们在抵抗力量薄弱的低谷的时候,我们开始处在云端做双曲线中的下抛运动。

这映证着近代历史血泪屈辱的必然性,也充分揭示了要想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命运,必须跳出该图像的发展,也就是必须革命地彻底,将中国封建统治连根拔起,这我也将在下面第三点中提到。

二.民心向背与国家进退《南京条约》后,广州民众因为触及到自身利益而产生仇外心理,不让外人入城。

当政者没有顾全大局地去疏解矛盾反倒是以林则徐等的意见认为“民心可用”,认为”四万万同胞有胜无败”,希望等到外人骚扰作乱时组织百姓去抗议其洋枪洋炮。

“仅以民心对外人的炮火当然是自杀”,民心代表一种趋势,但如果没有大势力量——也就是综合国力的推动这根本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花骨朵儿。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更有甚者当起了汉奸,有些老百姓不明所以还帮忙外敌搬运物资——当秦始皇焚书坑儒地抑制思想发展,当明清八股局限、文字狱风行时,统治者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江山的倾覆往往咎由自取呢!更何况,“民众的迷信是我民族近代接受西洋文化的大阻碍之一。

"就好像在北洋军阀割据时期,也正是“野心家知道中国人民的乡族观念,从而利用之,已达到割据的目的。

”就算是接受了西洋文化,也只是盲目地学习。

就好像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小农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狭隘阶级利益(“他的真实心志不在于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

”)而打着天朝的幌子,通过宗教信仰从而进行革命,其根本与封建文化无异。

士大夫阶级的独立、大无畏、创新精神在哪里在鸦片战争前与外国的邦交中,在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除了一点被迫的无奈外,是否更多体现了晚清“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士大夫认为的“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绝不可变更。

”直至戊戌变法才被调整;在洋务运动中,“时人对自强事业则多方掣肘,对邦交则好轻举妄动,结果就是误国”;曾国藩在推翻太平天国中,也是“以中国旧礼教为其立场,维持清政府作为政治中心,凭依忠君思想”……就好像一位网友提到的“是因为他们自己的不彻底,接受的旧式教育,脱离不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束缚。

大部分则是时代不容许他们彻底。

这个时代,包括很多:闭关自守;外国的趁火打劫;民众的迷信与无知;思想文化的限制等等。

”我们要理解他们的局限性,但除此之外,我们是否更应该想到,百年树人,教育为本,当国家栋梁尚为此愚昧,也就不难理解国难殇殇了。

四.战略战术啃老底、太拘泥、不分明近代有好几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就拿洋务运动来说,洋务派出于国防动机率先开始军事建设和企业建设。

奕他们“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

他大着胆向前进,到国际生活中去找新出路。

”而蒋先生痛心扼腕地说,这种新精神为什么不能出现在鸦片战争后而出现在20年后的咸末同初呢?“鸦片战争失败根本在于我们的落伍,但其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致命伤……我们的近代化若比日本早20年,远东的近代史则完全改写。

”洋务派们迟了一步,但更重要在宣告洋务运动终结的北洋海军溃败中战略战术运用不当。

当时我们已经引进很多西方的大炮船只,但“我们的失败不是船不如人,炮不如人,而为战略战术不如人。

”例如总司令选用带马队、全不了解海军作战的丁汝昌;例如在变更阵势形势自乱,敌人有空可钻,而我们第一炮误中自己望台……而且当时一些有远见的贤士郭嵩焘、曾纪泽等也郁郁不得志,最重要的,是“近代化的国防不仅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这种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局限性是中国旧式民间运动不能救国救民的根源。

所幸的是,我们一步步尝试学习和接受近代文化,取其精华地继承传统文化,于是有了推翻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有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处在近代的中国,就好像刚刚脱离温室的花朵,唯独经历风雨的洗礼,才可以摆脱自身的娇弱。

我们愤怒,为着列强的恶毒和凶残;我们悲痛,为着大厦将倾,尸骨遍野;我们庆幸,可以卧薪尝胆,力挽狂澜——所以我们努力,为中华崛起而奋斗!而唯有在那一层屈辱之下取长补短去学习,把握机遇去成长,中华民族才能昂然站起,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一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感想,顺便完成自己的暑假作业,放在这里希望大虾们多多指点~谢谢!【三】国家也好,民族也罢,均不能走闭关锁国的路子,闭门造车最可怕。

你的自大,终将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

迎新务必要除旧,打铁务必要自身硬。

重建体系需要巨大的勇气。

“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此一时,彼一时。

实力的转换带来的必然是态度的180度逆转。

复杂问题简单化是可笑的。

琦善代替林则徐去广东以后,一边搞不定英国人,弄的是及要割地又要赔款,一边在道光哪儿撞了一脸灰土。

活脱脱的是里里外外都不是,很是挫败。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才是名族的致命伤。

”人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也是一笔财富。

我想这都应在它们之前加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明白失败的理由。

一个人不去反思,就算走在多的错路也是无益。

民族的改革受到既有根深蒂固的传统的阻挡,个人的革新又何尝不是受到既有的三观阻挠呢?)徐广缙与叶名琛扛着旧时代士大夫的重任,粉饰功绩,最终还是败的一塌糊涂。

依赖的所谓民心,竟是是倒戈一击,帮悔不帮清。

“一寸光阴一寸金,个人如此,民族更是如此。

”……纵观整段近代历史,看到的是封建王朝一身的弊病,社会各阶层轮流的躁动与登场,民众名族意识的渐渐复苏,探索前行中的前赴后继和无数志士仁人的满腔热血。

最后“为什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四】蒋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区区5万字道尽了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历史,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我觉得,全书的主线围绕着“近代化”的主题展开。

总体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共时对比,即通过19世纪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对比引出鸦片战争,讲述中国近代化的原因。

二是西方通过武力打开了中国大门后,中国各阶层(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近代化探索之路。

总的来说,蒋先生的立论就是:唯有近代化,才能救中国。

一、近代化的原因: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乃西方与中国和平交涉无果后,用武力打开中国对外开放的暴力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