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 (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优质课件

带工老板——饲养包身工——赚钱(没有温情)
类比作用:形象地阐说了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身工 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有力地控诉了包身工制度的罪过。
2、对比手法
包身工 住的——“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像鸽笼一般”的工房; 吃的——“浆糊一般“的薄粥; 穿的——“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 收入——“每天三角八分”。 带工老板 穿的——“拷绸”之类。 收入——不仅可以放债买屋买田,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一类的买
线 成发展及膨大的状况,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 和黑暗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记叙:本文通过对“ 包身工” 悲惨的日常生活和恶劣的劳 动条件的具体记叙, 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罪恶。 记叙的方式又分顺叙、补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文章以“ 包身工” 一天的生活为组织材料的主 线, 按时间顺序记叙了“ 包身工” 起床、吃饭、上工、收 工等生活场景。 补叙——“ 包身工” 的来历、身份。 插叙——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佣“ 包身工” 的原因和日 本纱厂迅速膨大的事实。
包身工
预习成果展示 (第二课时)
一、关于包身工
1、课文中关于“包身工”的称谓有哪些?
生物(4次)、猪猡(6次)、懒虫(3次)、 廉价的不需要更多维护费的“机器”、乡下姑 娘、乡下小姑娘、特殊的廉价“机器”、灌装 了的劳动力、试验工、养成工、没有锁链的奴 隶、滋养物、廉价劳动力、血肉做成的机器、 死娼妓、奴隶(2次)、被饲养者。
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6.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
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类比、对比等。
1、类比手法
(三)表现手法包括:烘托 (衬托)、对比、类比、对照、 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 欲扬先抑、寓情于景、融情入 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基础解读
3.作品背景
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为了转嫁损失和渡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 夺。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 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 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战后,日本帝国 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
“纱厂工人的三大威胁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没有人关心他 们的劳动条件,这大概是自然现象吧,人在这三种威胁下面工作, 更加容易疲劳。”
深入探求
深入探求
本文写作上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点面结合。 本文既有对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概括介绍,对包身工群体形 象的简略描写,如作者在记叙中集中写了包身工的起身、 早餐、上工、收工等四个场面,这面上的记叙与描写概括 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状况,又有对“芦柴棒”“小 福子”典型人物的生动描写,作者以“芦柴棒”为例,通 过“发烧”“生病”被“抄身”等细节描写,写出了包身 工奴隶般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 的悲惨命运。“小福子”遭到“拿摩温”和“东洋婆”毒 打惩罚的描写,也反映了包身工的不幸遭遇。
“芦柴棒”
管 中
出场
窥 豹 ,
无名女工 惨遭毒打

“芦柴棒”重病 遭受毒打




“芦柴棒” 骨瘦如柴
小福子挨罚
深入探求
《包身工》被誉为我国报告文学的里 程碑,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受到人们的极 高评价,而它的语言也独具特色,下面 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 作者的感情吧!
深入探求
一、词语的准确运用 二、大量数字的运用 三、精妙的细节描写 四、大量修辞的运用
深入探求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

《包身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

2、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3、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三、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课时(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附图片导入)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2、疏通字词(文中的一些注释,请同学们自己课后认真看)(1)给加黑字注音:衍(yǎn)汀(tīng)游说(shuì)辊(gǔn)栅(shān)趾(zhǐ)骷髅(kū)弄堂(lòng)船舷(xián)执拗(niù)籼米(xiān)簿子(bù)(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点词:吆喝:(大声喊叫)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呻吟:(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3、浏览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

包身工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包身工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包身工教案优质课一等奖好的,以下是一篇《包身工教案优质课一等奖》的文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分析课文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领,自主合作探究,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分析作者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包身工制度”的弊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把握文章结构层次。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写作手法及对“包身工制度”的抨击。

三、教学分析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旧社会童工劳动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包身工制度的根源和危害,进而导入课文。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子和问题。

3. 合作探究:以小组形式共同探讨课文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

例如:(1)文章主要讲述了包身工的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包身工的遭遇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作者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包身工的遭遇?这些手法对表达文章主旨有何作用?(4)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包身工制度产生的根源和危害的认识。

(5)如果你是当时社会的一员,你会怎么做?请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逐渐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和作者写作手法。

同时,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对待弱势群体的权益问题。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和点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包身工制度的根源和危害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如何对待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劳动最光荣的意识。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消除童工现象,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等社会问题。

5. 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练习题;搜集有关童工权益保护的新闻或案例,与同学们分享并谈谈你对童工问题的认识。

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身工文章主旨: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弊端,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包身工》(课获奖课件

《包身工》(课获奖课件
通过对包身工的悲惨命运的描写,揭 示了旧社会剥削与压榨劳动人民的罪 恶。
主题思想解读
通过包身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反映 了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表 达了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 强烈控诉。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概述
描绘了包身工的群像,展现了他们勤劳、善良、坚韧的品质,以及在压迫下的 无奈与苦楚。
THANKS
感谢观看
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如小福子、大黑牛等,展现了他们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 命运,使读者对包身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概述
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白描、对比、象征等,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艺术手法分析
通过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包身工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包身工 与资本家的生活天壤之别;通过象征手法,使包身工的命运更加具有普遍意义。
《包身工》优质课获奖课 件
CATALOGUE
目 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分析 • 难点解析 • 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 • 教师总结
01
CATALOGUE
课程导入
背景介绍
《包身工》背景
介绍《包身工》的创作背景,包 括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和 作者夏衍的生平经历。
包身工制度
阐述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和 影响,以及该制度下的工人所面 临的困境和剥削。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章中的关键语句,理解 其深层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需要分析《包身工》中的人物形象,探 讨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评价作者观点
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思考作者提出 的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写作练习
写读后感
学生写一篇关于《包身工》的读后感 ,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思考。

《包身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1

《包身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1

《包身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7《包身工》目录一、素养目标二、教学素养三、预习任务四、作者背景常识五、鉴赏活动六、文本研读七、文本联读第7课《包身工》一、素养目标1.厘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

2.体会文章在选材、组材方面的特点,学习点面结合及细节描写的写法。

3.赏析文章语言,体会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二、教学素养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干的是每天十二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也不能拥有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本文以纪实的文字预示了“没有法律,没有人道”的包身工制度必然覆灭的命运,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意义。

三、预习任务(一)给下列加点(红色)的字注音。

褴褛(lán lǚ) 谄媚(chǎn) 譬如(pì)籼米(xiān) 搽粉(chá) 蹒跚(pán shān)骷髅(kūlóu) 嘈杂(cáo) 蓬头(pénɡ)隶属(lì) 锭壳(dìnɡ) 胆怯(qiè) 莴苣(wō) 虐待(nüè)(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营利·盈利[辨词] 两者都有获得利润的意思。

“营利"指谋求利润。

“盈利”指扣除成本后获得的利润。

也写为“赢利"。

[运用] ①价值投资不能保证我们盈利,但价值投资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

②孤儿网,是专门从事孤残儿童和其他身处各种困境的儿童救助的非营利性网站。

2.保障·保证[辨词] “保障”指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

如:保障人身安全。

作名词时,指起保障作用的事物。

如:安全是生产的保障。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7《包身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7《包身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7《包身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包身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包身工》是高中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本教材在阅读鉴赏部分设置四个单元,内容主题分别是现代诗歌、古代叙事散文、记叙散文和新闻与报告文学。

这篇课文作为一篇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以文学性叙事来展现新闻报道的内容,具有文学性与真实性双重特点。

二、学情分析学期进行过半,进入高一的学生也逐渐适应高中教学节奏。

在学生的初中阶段也曾经涉及到新闻文体的教学,如《新闻两则》,所以对于新闻这类文体具有一定了解,但对于报告文学还是第一次涉及到。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区分理解,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有何独特之处。

三、教学目标1.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征和形式,形成阅读报告文学的能力。

2. 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并且能够运用在平时的作文中。

3. 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形成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进行点面结合写作方法的学习和运用;2. 体会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原因,形成对人权和劳动权利的尊重意识。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六、预习要求阅读全文,了解本文大致写了什么一个事件,重点描写了谁?主要对象是怎么样的一个处境?通过对于时代背景的大致掌握,分析“包身工"现象产生的原因?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同学们,经过前面两课的学习,我们对新闻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

新闻是展示实时事件的一种体裁,但我们知道新闻以科学严谨性著称,在表现力和形象性方面无法和文学类的文章媲美。

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文体:报告文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报告文学的一篇佳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工人这一词,也对当代的工人有大概的了解,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工人是社会的建设者,其工作是受人们尊重的、其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

《包身工》教案——公开课获奖教案

《包身工》教案——公开课获奖教案

《包身工》教案——公开课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理解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包身工的悲惨命运,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学习本文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旧中国的上海,有一群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她们每天过着非人的生活,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她们被称为“包身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夏衍先生的《包身工》,了解一下她们的悲惨遭遇。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

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

《包身工》是他于 1935 年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反映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它具有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等特点。

(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描述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2、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8 段):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展示了她们恶劣的住宿条件。

第二部分(9-17 段):写包身工吃早饭的情景,描绘了她们恶劣的饮食条件。

第三部分(18-25 段):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了她们恶劣的劳动条件。

《包身工》教案——公开课获奖教案

《包身工》教案——公开课获奖教案

《包身工》教案——公开课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包身工”的含义;(2)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态度;(3)能够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如何将自己的观点清晰、有逻辑地表达出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遭遇,认识奴隶性质的包身工制度;(2)培养同情心,关爱弱势群体;(3)学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包身工”的含义;2. 分析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态度;3.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概括文章中描述的包身工的生活状况;2. 分析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的包身工的悲惨遭遇;3. 深入领会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批判和对劳动者的关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夏衍及作品背景;(2)提问:“包身工”这个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让学生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3. 合作探讨:(1)小组讨论:分析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态度;(2)小组展示:将讨论结果分享给全班同学。

4. 分析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包身工制度的认识;(2)引导学生关爱弱势群体,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6.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包身工的生活状况;2. 分析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的包身工的悲惨遭遇;3. 谈谈你对包身工制度的认识,以及如何关爱弱势群体。

《包身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包身工》教学设计Ol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报告文学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语言特色。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新闻性,揭示包身工制度覆灭的必然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鉴报告文学艺术性,抓典型的细节和典型的场景,各种修辞以及点面结合的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历史,理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教学重难点1.赏鉴报告文学艺术性,抓典型的细节和典型的场景,各种修辞以及点面结合的手法。

2.认识历史,理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教学过程一、作品评价,激发兴趣我觉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下来。

一_夏衍从夏衍先生自己的评价,可见他非常推崇这篇作品。

87年过去了,再读经典,它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良多。

真正的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不会随时间而褪色的。

夏衍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这又是一个什么地方呢?又生活着一群什么样的包身工?二、作者介绍、文体特征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省余杭县人,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此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用。

他曾获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的荣誉,第30届华鼎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编剧奖。

作品:话剧《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报告文学《包身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是一种采用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社会问题。

有时往往还要对这样的真人真事插入作者的或褒扬或抨击的评论。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

我们学过的报告文学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地质之光》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学案

《包身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围绕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了解新闻事实,分析新闻背景,探究主题及社会意义。

一、导入
二、文脉梳理
问题一:作者以什么为线索,介绍包身工一天的生活?
问题二:包身工是怎样产生的?资本家为什么要大量雇佣包身工?
问题三:填写包身工档案卡片,给包身工下定义?
问题四:报告文学文学性、典型性怎样体现?(典型人物、事件)
问题五: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问题六:分析本文的主题。

包身工制度是20世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产物,现在学习这篇报告文学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三、拓展研究
如果请你选择给“芦柴棒”“小福子”带工老板”“包身工群体”“日本资本家”中的两类(个)人写一段话,你会写些什么呢?
四、即学即练
请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一个场面,做到中心明确,面的描写要有广度,点的描写要具体,字数在200字左右。

《包身工》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包身工》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写作常识。

2.研读文本,体察文章主题与作者情感。

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对包身工的同情心,感悟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1. 培养快速阅读长文,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分析本文的文学性,即富有特色的语言、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多种修辞及多种表达方式。

2. 领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富于变化的艺术结构;艺术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学习流程】一、导入:我们的16岁青春洋溢、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人生的许多重要的烦恼还未被列入思考范围,被称为人生的花季,意思是纯洁美好;花季雨季是形容十六七岁青春期孩子的年龄。

16岁是“花季”,17岁是“雨季”。

花季雨季是最美好的、最活泼、最灿烂的时光……生命走到青春时节、也就是到了最灿烂的花季。

但有这样的一群16岁的女孩,她们没有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被叫做“猪猡”,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

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命,每日在死亡的边界上挣扎,性命难保,不谈自尊、自爱,在非人的摧残下,被扼杀了人性。

本节课,我们跟着夏衍,来看看这样的一群女性。

二、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

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夏衍(1900-1995),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

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二)文学常识报告文学是新闻的一类,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

《包身工》教案人教版新教材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包身工》教案人教版新教材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包身工》教案一、导入近日,戳中亿万人内心的“打工人”强势刷屏。

(生看材料)“打工人”火了,火的不是这个这个称谓,而是称谓所蕴含的劳动价值的回归,以及所有劳动者职业尊严的重塑。

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还有一个群体,她们卑微弱小,没有尊严,没有生存价值,无法发出自己的呼声。

她们就是夏衍笔下的包身工。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夏衍去体会她们的艰难。

二、学习任务1、梳理归纳,体察劳动人民疾苦2、研讨探究,了解作品写作特点3、观照现实,思考中国革命意义大家看过纪录片《人间世》吗?《人间世》以医院为拍摄场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既有人性的光辉,也有人生的无奈。

今天我们把拍摄场地转移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纱厂。

三、研习任务任务一:回顾往事,体会世间艰辛假如你是纪录片《人间世》的导演,计划以《包身工》为脚本拍一集纪录片,来展现人间世态。

你将选取哪些镜头?请用思维导图来确定你的选材。

生1介绍:生2介绍: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这个同学的构思?她选的镜头是不是触动了你的内心?如果没有,你打算怎么修改?师:借助同学们的思维导图,我们了解到纪录片取材于真实,能够触动观众的内心。

夏衍的《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但读完后分明感觉就像看了一部纪录片。

主要是因为任务二:浸润经典,品味艺术特色《包身工》用文学笔法报道真实事件,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请深入阅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就你认为的最能表现“包身工”人世艰难的文学手法,写一段文学短评(至少100字),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

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了解到报告文学不像新闻那样,只有事件梗概,它以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见长。

但是同时也要求素材真实可信,力避虚构和夸张。

正如夏衍所说:这是一篇“报告文学”,不是一篇小说,所以我写的时候力求真实,一点也没有虚构和夸张。

她们的劳动强度,她们的劳动条件,当时的工资制度,我都尽可能地作了实事求是的调查。

因此,在今天的工人同志们看来似乎是不能相信的一切,在当时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包身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夏衍《包身工》教学设计教材解读夏衍《包身工》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是报告文学名篇,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

《包身工》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包身工的高强度劳作和非人生活,用翔实的材料无可辩驳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及其帮凶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提出了令人深思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文章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报告文学之一,不仅富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在写法上也堪称典范,可以说是“报告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教学目标1.通过互文阅读与制作人物表格,了解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探究包身工制度产生的根源。

2.通过反复诵读与品味,理解作品的文学手法和抒情意味。

课前准备1.借助工具书或网络,了解“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的相关知识,做好课前交流。

2.依据课文,制作“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两项表格,了解包身工生活的悲惨情况。

教学过程导入语:周立波先生曾热情赞扬说:“夏衍的《包身工》是关于产业工人的一篇材料丰富、情真意挚的报告文学,在报告文学刚刚萌芽,工人文学非常缺乏的现在,它有双重的巨大的意义。

”陈坚老师在回顾夏衍的生活与文学道路时也说,《包身工》可以说是“报告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作为报告文学的经典名篇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实践的代表,《包身工》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共同感受其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任务一:理解文章的新闻性阅读下面夏衍关于《包身工》的回忆,完成学习任务。

其实,20年代后期,我就着手收集包身工素材了,到了1936年才完成,前后历时达十年之久。

1927年开始,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工会工作,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和做工人运动的同志,从他们口中,我了解了包身工制度和他们的遭遇,我觉得非把这个地狱揭开不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满 身 伤 痕 触 目 惊 心
-:
警方紧急解救被困农民工 -:
2007 年07月 04日 20:03 中国新闻 网 7月 4日,山 西洪洞黑 砖窑窑主 王兵兵在 法庭上。
-:
2008年 山西洪洞 黑砖窑里 的包身工
-:
当 代 童 工
-:
来东莞 工作了4年工的付文华几乎没有感觉到 自己的工资有什么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份 报告显示,最近12年来,珠江三角洲外来工月平 均工资仅增长了68元。 与珠三角年均20%多的 GDP增速比起来,在东莞打但十多年不变的低工 资正是珠三角吸引外来投资的最大砝码。 “事实上,老板赚取的纯利润包括当地村民拿到的 年终分红,都来自工人超过自身劳动所得的剩余劳 动。”专门从事劳工研究的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刘开 明说。 珠三角很多地方都与深圳一样,外来工已 数倍于当地户籍人口。“没有外来工,就没有今天 的深圳,也没有今天的珠三角。”刘开明说。
然而这个事实,被大多数人忽略了。 -:
同在一片天空下 这就是那张在网上广泛 流传,引起了无数争议 的照片。我想,这张照 片最大的现实意义不在 于它揭示了社会巨大的 贫富反差,更让人揪心 的还在于: 当这两个 孩子长大之后,我们又 该用什么来保证他们所 代表的两个阶层的和睦 相处?
-:
包身工
夏衍
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面: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 (骨架) ↓↑ (血肉)
点:典型人物、事件、细节、场面
-:
明确:1-5自然段中,通过工房的大小,躺满的 人数,起身时慌乱骚动的情景以及从楼梯上冲下来 的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囚牢般的住宿环 境和因遭受非人的折磨而麻木的精神面貌。(面上)
作用:形象地阐说了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 身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有力地控诉了包身 工制度的罪过。
-:
课后练习

警惕出现当代“包身工”
-:
王致中17岁, 在贵州以背煤为生。一筐煤40公斤,从煤 坑向上爬100米,然後再走1000米山路,挣1元人民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7年06月 底,山西洪洞县 公安局成功解救 31名黑窑厂工人。 获救工人大多遍 体鳞伤,其中8 人神智不清。

“芦柴棒” 出场

窥 无名女工 豹 惨遭毒打 放工
起 床
早餐“芦遭柴受棒毒”打重病



放工 上工
见 一
“芦柴棒” 骨瘦如柴
小福子挨罚

面上的描写使所写的内容有整体感,点上的
描写则使所写的内容-既:充实丰满,又生动形象, 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类比方法的运用
• 船户养墨鸭——捕鱼——卖钱(没有虐待) • 带工老板——饲养包身工——赚钱(没有温情)
12-14自然段中,通过板桌、餐具的安放,薄 粥的质地,进食的情景,以及老板娘刮粥拌粥的动 作描写,反映了包身工的日常饮食竟不如猪狗。 (面上)
28-31自然段中,通过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惩 罚”的细节描写,反映包身工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 劳动和遭到非人的折磨。(点上)
35-40自然段中,通过“抄身婆”不愿用手去 接触“芦柴棒”的身体的言行描写,突出了包身工 形象的悲惨,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带工 老板对包身工的野蛮压榨-。: (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