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
新型研究型大学:优势·挑战·前景
新型研究型大学:王洪才在中美战略博弈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对我国实施围堵政策,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到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加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快速实现技术突破成为我国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
如何急国家之所急,就成为当代中国大学面临的急迫现实课题。
在此背景下,新型研究型大学应运而生。
新型研究型大学一诞生就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机遇就是它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挑战则在于如何摆脱传统路径依赖。
如此,就需要新型研究型大学成为真正的创新创业型大学,才能经得起各方面的考验。
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六大优势新型研究型大学无疑是目前我国学术界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因为它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界对“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新”表现出浓厚兴趣[1],并对新型研究型大学生成机理进行了深入解读。
概括起来,学术界形成了四点基本共识。
首先,大家一致认为,中美战略博弈的特殊时期是国家决定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直接原因[2]。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遭遇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并出现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问题,国家迫切希望建设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学,以超常速度发展,瞄准技术攻关难题进行突破[3]。
其次,国际上新兴研究型大学的成功经验对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具有直接的启示,增加了我们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信心。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国际上出现了一批新兴研究型大学,它们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迅速成为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大学,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激发了我们创办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强烈动机。
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韩国浦项科技大学以及我国香港科技大学,这些被冠以“加速发展的大学”标签的高校[4],对我们创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具有很大的触动。
如香港科技大学对南 摘要:在中美战略博弈过程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命题由此而生。
我国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既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也面临一系列的严峻挑战。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交叉建设探析——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交叉建设探析——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作者:程妍裴旭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3年第4期程妍1 裴旭2(1.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5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合肥230026)作者简介:程妍(1975—),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讲师,博士.裴旭(1969—),男,安徽长丰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综合信息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编号:SK2012B050)、安徽大学文科青年基金项目“研究型大学建设——跨学科研究的视角”(编号:02303304)和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编号:33190015)的阶段性成果.摘要:在阐明学科交叉内涵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剖析该校学科交叉的特色,并详细分析火灾科学这一典型的交叉学科的成长过程,以期为研究型大学的新兴学科培育及学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学科;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研究型大学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高度分化基础上的综合,当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以及系统化、整体化的发展态势,学科交叉在推动传统学科发展的同时,已经成为提高科研原创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研究型大学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学科是大学的基本构建单元,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和根本,学科交叉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促进学科交叉对于培育新兴学科、完善学科结构、提升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原创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剖析该校学科交叉的特色、成果、阻碍,这对于寻找新的学科生长点,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学科交叉概述所谓学科,是指按照学术的性质而分成的科学门类,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社会科学中的语言学等。
托马斯·库思从科学整体性的视角,把有无范式——即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的研究学者们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作为—门学科的形成标准。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在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方案实施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答案】 B2、狭义的课程评价是指()。
A.对课程方案制定过程的评价B.对课程方案制定结果的评价C.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的评价D.对课程方案实施结果的评价【答案】 D3、高校与有关部门合作或单独成立的联合体,如科技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咨询中心等,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
A.专业性B.合作性C.实体性D.广阔性【答案】 C4、班级授课制最先是由教育家()在其《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
A.赫钦斯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答案】 C5、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把发展科学作为大学的活动职能之一,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的大学是()。
A.柏林大学B.约翰普金斯大学C.威斯康星大学D.弗吉尼亚大学【答案】 A6、教师管理的根本问题是()。
A.激励教师勤奋工作B.营造和睦相处的氛围C.提升教师学历D.提高教师待遇【答案】 A7、我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描述是()。
A.专科教育B.本科教育C.研究生教育D.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答案】 D8、高等教育私营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短缺B.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行新自由主义路线C.“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为高等教育私营化提供了理论基础D.社会需要【答案】 A9、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活动课时制B.特朗普制C.开放课堂D.个别教学【答案】 B10、《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A.学者B.高级技术型人才C.高级专门人才D.研究型人才【答案】 C11、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
新时代下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时代下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新时代下,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注重创新驱动和全球视野,不断提高学科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首先,未来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应注重根据国家需求调整学科结构。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研究型大学需要积极倾听国家需求,关注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及时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同时,还要加强跨学科集成与交叉研究,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不同学科的融合发展。
其次,未来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要注重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
未来,研究型大学应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注重开展前沿交叉学科研究,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此外,研究型大学还要建立完善的科研机制和创新团队,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未来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需要更加注重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研究型大学应把握机遇,主动融入国际创新网络,与国际顶尖学府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引入国际领先的学科资源、经验和先进技术,促进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还要打造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化竞争力。
另外,未来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还应注重终身学习和跨学科思维的培养。
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爆炸的背景下,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学科知识的终身学习已成为必然趋势。
因此,研究型大学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主动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只有培养了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的创新人才,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才能有更长远的未来发展。
总之,未来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注重创新驱动和全球视野,不断提高学科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研究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和最高形式,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大事业,而且也是很多国际知名大学的共同追求,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探讨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一、基础建设与投入1.科研平台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平台是其重要的支撑点,需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建好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科技园区等,以便科学家进行高水平研究活动。
此外,还要注重软环境的建设,包括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和学员的科技知识和技能水平。
2.资金投入: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除了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拨款之外,更需要争取各种有利条件,如企业赞助、专项基金、捐款等。
此外,还要通过综合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方式,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1.学科设置与优化: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其研究优势,就需要注重学科设置和优化。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学科体系,并且发挥学科群的协同效应,以更好地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
2.人才队伍培养: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是其重要工作之一。
要培养育创新型人才,学院要建立科技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保障和激励机制。
此外,学院应该注重培养能够胜任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特别是对于前沿基础学科、应用基础学科、重复以上的新兴学科和紧缺学科应当用人政策实行“激励补贴”,引进优秀人才。
三、国际合作和社会服务1.国际双边交流:应该积极促进国内高校与国外知名大学的合作交流,探索国际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发展。
同时,要优化学科布局,发挥优势学科在国际化合作中的作用,既有利于与国际科研前沿接轨,又有助于拓展国际市场。
2.社会服务:作为人才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研究型大学应当注重扩大与社会的联系和服务。
要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社区发展,服务地方产业和区域发展,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单选题(共30题)1、根据比格斯的研究,学习动机可分为三种类型:工具性动机、内在动机和成就动机,这三种动机分别对应于哪三种学习策略()A.再认策略、意义策略和组织策略B.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再认策略C.再认策略、组织策略和意义策略D.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目标策略【答案】 A2、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答案】 D3、下列选项中,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是()。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人才培养方案D.教育政策【答案】 B4、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
A.苏格拉底B.费希特C.洪堡D.范海斯【答案】 B5、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根本在于()。
A.培养学生B.获得经验C.了解社会D.增长知识【答案】 A6、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
A.终身学习B.教研结合C.创新实践D.反思经验【答案】 A7、“测量”是学业评价的一种特殊手段,它()。
A.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B.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C.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D.特别适合对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评价【答案】 B8、大学教师的()能力具有加速器或催化剂的功能,合理使用可以收到1+1大于2的功效。
A.沟通能力B.教学能力C.研究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答案】 D9、不属于大学生权益特征范畴的是()A.规则性B.专属性C.法定性D.私有性【答案】 D10、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称为()。
A.核心课程B.隐性课程C.显性课程D.活动课程【答案】 B11、就教学的静态结构而言,教学是由多项内容构成,不属于其构成内容的是()。
新型研究型大学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探赜
新型研究型大学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探赜作者:阙明坤倪涛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05期摘要: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大学组织颠覆性创新的产物,在赋能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研究发现:新型研究型大学发挥新主体、新介质、新对象优势,坚持以顶尖人才为基、以前沿技术为用、以交叉学科为限,在基础科研攻关、管理体制改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持续发力,助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
面向未来,应从政府服务、内涵建设、开放合作等方面推动新型研究型大学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新型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催生的全新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首提“新质生产力”,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近年来,世界形势动荡变革,大国博弈的广度和烈度上升,美国及其盟友对我国高科技领域实施“卡脖子”日趋频繁,如何在全球科技创新激荡的现实境遇中促成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
目前,国内学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相关探讨主要集中在新质生产力的缘起、内涵释义、时代特征、现实意义、培育机制以及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联与互促路径等方面。
其中,聚焦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关系的研究不多,基本厘清了教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耦合关系[3],阐述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改进路向[4],说明了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贡献[5]。
既有研究主要从“教育”“高等教育”“高校”宏观视角进行分析,打开了教育学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暗箱”,为进一步从微观、具象角度分析新型研究型大学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A.层次结构B.能级结构C.地区结构D.形式结构【答案】 B2、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组织形式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在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出现了()。
A.加长化B.短学程化C.缩短化D.均衡化【答案】 B3、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
A.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B.教学职能的延伸C.科研职能的延伸D.创收的借口【答案】 A4、张老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摸底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这种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答案】 A5、()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A.层次结构B.能级结构C.地区结构D.形式结构【答案】 B6、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始于()。
A.18世纪末B.19世纪初C.19世纪末D.20世纪初【答案】 B7、1978年,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是()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
A.北京大学B.南京大学C.厦门大学D.山东大学【答案】 C8、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
A.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镇B.高校是培养政治精英的摇篮C.高校是文化传承的基地D.高校是受教育者实现社会化的场所【答案】 A9、相对于中小学教育,高校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
A.前沿性和职业倾向性B.操作性C.系统性D.历史性【答案】 A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不认为()。
A.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B.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C.现代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D.生产劳动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答案】 D11、老年大学的出现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A.法治化B.终身化C.国际化D.民主化【答案】 B12、大学生的身份权包括:()。
A.生命权B.人格权C.荣誉权D.身体权【答案】 C13、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
研究型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
研究型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近年来,研究型大学在培养学科交叉研究生方面展开了探索和实践。
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是指培养具备多学科背景、在多个学科领域具备专业素养的研究生。
这种培养模式的出现是为了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能够在综合性研究中发挥优势的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学科划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很多复杂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解决。
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就是为了培养这样的综合型人才,打破学科的壁垒,拓宽研究视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跨学科交流能力的人才。
首先,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需要建立跨学科的培养平台。
传统的学科培养体系主要依托于学科学院或专业学部,学术分工明确,但缺乏学科交流和协作的机制。
因此,跨学科培养需要建立起跨学科的研究机构或研究平台,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科交叉交流的环境。
在这样的平台上,各学科的教师和研究生可以共同进行研究项目,并利用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实现学科交叉的融合。
其次,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需要完善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学科交叉培养的关键是打通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使得学生可以跨学科地学习和研究。
因此,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包括跨学科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
公共课程可以涵盖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专业课程则可以深入具体领域,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相关研究,锻炼跨学科研究能力。
再次,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需要建立有效的指导和评价机制。
学科交叉要求学生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但同时也面临挑战。
因此,学校可以设置跨学科教师团队,由具备多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学校还可以制定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包括评估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学科交叉交流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最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需要跨学科研究的资源支持。
跨学科研究需要各学科之间的协作和支持,因此需要学校为学科交叉研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发展的经验、挑战与对策:大学领导人的视角
高 等教 育 发展 研 究
Re s e a r c h i n H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De v e l o p me n t
Ma r . 2 01 3
第 3 O卷
第 1 期
V o1 .3 O NO.1
研 究型大学跨学科 发展 的经验 、 挑 战与对 策 : 大 学 领 导 人 的视 角
事论 事 的倡 议 , 找不 准 问题 的症结 , 所提 的对 策也
就 缺 乏 应 用 价值 。本 文 认 为 , 跨 学 科 发 展 的关 键 人 物在 于 大学 领 导人 , 缺 乏从 高 校 领 导 人 的视 角 研 究跨 学 科 问题 , 过 多 地 关 注传 统 学 科 本 身 的 问
和价 值 , 并从 这一 特殊 视 角 了解跨 学科 发展 所积 累的经验 以及 面临 的问题 和挑 战 , 从 而在 此基
础 上提 出跨 学科发 展 的 S TI P模 式 , 供 大学领 导人参 考借鉴 。
关键 词 : 研 究型 大 学 ; 跨 学科 ; 对 策
中图分 类号 : G6 4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2 - 0 2 4 ( 2 0 1 3 ) 0 1 — 0 0 1 0 — 0 6
方 面做 出努 力 , 哪 些措施 才 是有效 的 , 如何通 过 学
科 的交叉和融合服务于大学 的总体发展战略, 便
成为 我们研 究 的主要 方 向。本文 首先 探讨 跨学 科 发展 的价值 和意 义 以及分 析跨学 科发 展效 益不 高
的 主要原 因 , 然后 总 结大 学 领 导 人 在 推 动跨 学 科 发展 方面 的成 功经 验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若 干
从学科发展角度思考研究型农业大学建设
和水平决定着大学发展 的类型和水平 , 加强学科建设是
推动 大学持续发 展的核心力量 。就我 国农 业大学 的现
一
状 而言 , 学科发展 取得 了显 著成绩 , 也存在着一些 问 但 题 。为加快建设研究型农业大学的步伐 , 农业大学应 以
机制 , 使重点 学科与一般 学科处 于竞 争态势 , 让一般学
【 基金项 目] 南京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 科学发展观与研究型农业大学建设研究” [ 作者简介] 刘国瑜 , , 男 南京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办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 教育科学 。
,  ̄lR t --l双月刊 10. t , 094
些 传统特色 学科上 的优势 , 以纵 向延 伸拉动横 向交 叉 , 以横 向交叉 推动纵 向延伸 , 不断用 现代生物技术 、 信息 技 术对其进行 改造和提 升 , 努力将 其做大做强 , 形成强 大的优势 。同时积极 寻求新 的学科生长点 , 培育新 的学 科 发展方 向 , 加快发展新 兴学科 和交叉学科 , 以保证学
提升。
[ 关键词] 究型农业大学 ; 研 学科发展 ; 统筹兼顾 ; 内涵提升 [ 中图分 类号 ] 6 o [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9 l7 (09 0 — 0 6 0 10 一 13 2 o )4 03 — 3
要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 必须从建设研究型农业 大学开始 。而学科是大学组织的基本细胞 , 学科的结构 带有农业 特色的学科 , 学校应不遗余力地持续加强在这
了从 单科性到 多科性 的历史 性转变 。为加快建设 研究 型农业大学步伐 , 农业大学在学科发展取 向上应做好统
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
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研究型大学是近年来教育领域里一个备受瞩目的概念。
在国际上,拥有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研究型大学恰好满足这个要求。
在国内,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探讨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推进发展的建议。
一、重要性首先,研究型大学是高等教育的顶峰,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可以向全球展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文化形象。
其次,研究型大学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只有拥有一流人才和领先的研究水平,才能推进国家科技进步。
再次,研究型大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优秀的研究成果将对社会产生影响和溢出效应,带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大学科研机制待完善。
目前,许多大学的研究机构过于庞大,而且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科研指导,这会导致科研难以深入和持续。
其次,学科建设和改革需要深入推进。
发展各种不同的学科是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但是当前一些学科还停留在传统的状况并未进行深化改革,以及缺乏多学科交叉研究。
最后,研究型大学的学生教育面临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需要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本领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然而,现有的研究型大学在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即如何在研究和教育之间取得平衡,确保学生受益于前沿的研究成果。
三、建议为了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和发展,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加强研究机构的管理和指导。
应该为研究机构配备优秀的管理和科研指导人员,同时加强对研究机构的监督。
这将有助于保证研究的深入和持久性。
其次,推进学科建设的改革。
学科建设要从传统的学科框架中解放出来,倡导不断的学科交叉,并鼓励创新的学科建设。
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科建设的管理和指导,以确保学科发展的审慎和可持续性。
最后,要注重教育的多元性。
为了确保学生在未来的挑战中取得成功,研究型大学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育,并努力与社会相适应。
一些大学的办学定位、战略途径、学科特色
福建省省属重点高校的办学定位、战略途径、学科特色省内部分高校1。
厦门大学办学定位:是一所包括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艺术教育科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战略途径: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科特色:近年来厦门大学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培植特色、加强应用”的思路,坚持“树优势、争一流、创名牌”的理念,逐步构建起基础学科力量雄厚、应用学科前景广阔、交叉学科活跃强劲、新兴学科不断生长,基础巩固、重点突出、交叉融合、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科体系.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
2.福州大学办学定位: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福建省属重点大学战略途径: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强校之路的办学理念,建设我国东南地区强校.学科特色:坚持理工结合,促进学科协调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开放式办学,与社会紧密结合,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
福建师范大学办学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培养造就职业市场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方向的教学型大学。
战略途径:把学校建设成服务基础教育、造就优秀专门人才的摇篮,加强科学研究、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融入发展大局、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推动对外交流、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学科特色:4。
福建农林大学办学定位:教学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
战略途径: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教学科研并举,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并重,以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为发展重点,立足福建、辐射华东、面向东南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成为福建省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创新的研究基地、关键技术的攻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綦地,为福建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
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
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普遍重视基础研究,欧美发达国家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主要力量。
据统计,美国现有70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大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规模在2000人左右)有30多个,大部分建在研究型大学,或委托研究型大学管理。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原创性高水平研究论文中,2/3由大学发表;诺贝尔奖的授奖总数中,3/4由大学获得。
我国的研究型大学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奠定了自身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确立,开展和推动前瞻性、前沿性、高起点、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成为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研究型大学的使命及其对基础研究的推动大学的使命既承载着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又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和丰富。
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研究型大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要结合科研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基础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术性和自主性为核心的特征,决定了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的重要特质,研究型大学发挥着承担国家知识创新、科技进步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和源头作用。
研究型大学需要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来推动高水平的学科发展,培育创新人才,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同时,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研究型大学对一代代创新人才的培养。
由于研究型大学具有科技创新独特的优势,它集中了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和平台,汇聚了一大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和团队,直接承担着国家相当部分的基础研究科研任务,通过科学研究,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直接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国家建设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与答案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等儒生的建议,设立中央官学的最高学府是()。
A.私学B.辟雍C.泮宫D.太学【答案】 D2、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主要体现为()。
A.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B.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C.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整合D.知识与能力的整合【答案】 C3、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服务社会D.引领社会【答案】 A4、我国第一所新式高等学堂是()。
A.北京大学B.京师同文馆C.清华大学D.天津大学【答案】 B5、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B.自由讲学C.教师强调讲授法D.自由听讲【答案】 C6、在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时期。
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答案】 A7、教师应引导学生认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现了()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A.理论与实践B.科学性与思想性C.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答案】 A8、学分制是在选修课的基础上产生的,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
A.美国B.日本C.英国D.中国【答案】 A9、高校教师借助学科、专业范围内的行业自律、同行交流的教学发展模式,称为()。
A.自我反思模式B.专家指导模式C.群体自助互动模式D.专家介入模式【答案】 C10、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A.培养人才B.科学研究C.服务社会D.普及教育【答案】 A11、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是()。
A.稷下学宫B.岳麓书院C.石鼓书院D.白鹿洞书院【答案】 A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
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答案】 B13、学校的建筑、设备、诗墙、画廊等是一种()。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核心课程D.活动课程【答案】 B14、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是()。
学科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学科建设的内容与目标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
学科建设主要包括:一、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二、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三、科学研究;四、人才培养;五、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六、学科管理。
它包含三个要素:1、构成科学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2、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知识;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的人员队伍和设施。
学科建设的目标是指在学科定位、学科队伍、学科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学科管理等方面形成的特色,到达的培养层次和质量,学科平台环境,管理水平以及预期取得的成效。
大学学科建设的内涵: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所以,学科建设是大学的基础性建设,牵涉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大学的一切工作都与学科建设有关,笔者认为,从学科建设的内涵出发来考虑大学学科建设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学科布局学科布局是指学科在大学的分布状况,它不仅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学科结构,而且决定了大学的功能、特色,影响着学科水平的提升。
因此,大学进行学科建设,首先要着手学科布局的调整。
第一,要进行科学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锁定目标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每个组织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关键是不清楚目标所在的位置。
大学也是如此。
每所大学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但往往不清楚自己要培养什么层次、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人才,发展什么学科以及在什么水平上发展这些学科,怎样服务社会和在什么领域、通过什么方式服务社会。
所以,在学科建设的目标定位上,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高、大、全”,相互模仿、缺乏个性的问题。
如综合性、多科性,国际化、开放式,研究型、高水平,世界一流、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等,成为学科建设定位上流行的术语。
这表明,学科建设如不能正确定位,学科布局的调整就只能是盲从或无所适从。
第二,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建构综合化的学科体系。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教师应引导学生认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现了()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A.理论与实践B.科学性与思想性C.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答案】 A2、()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A.层次结构B.能级结构C.地区结构D.形式结构【答案】 B3、关于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差异,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学年制重过程管理,学分制重目标管理B.学年制的教学计划较为固定,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弹性较大C.学年制强调共同性,学分制强调个体性D.学年制采用导师制,学分制则采用班主任的管理方法【答案】 D4、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某一学科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是()。
A.教学计划B.教材C.教学目的D.教学大纲【答案】 D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它体现了()。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B.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答案】 D6、最能体现学生学习个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是()。
A.学年制B.学分制C.学年学分制D.计划学分制【答案】 B7、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
A.基础学科B.分支学科C.重点学科D.理论学科【答案】 B8、根据教学关注阶段论的观点,年轻教师初上讲台一般关注的是()。
A.自我表现B.学科内容C.学生反应D.物理环境【答案】 A9、高等学校的基本教育单位是()。
A.学生班级B.课程C.专业D.系科【答案】 C10、“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是()。
A.中世纪大学的特色B.哈佛大学首创的原则C.洪堡提出的办学思想D.我国古代书院确立的原则【答案】 C11、在自主性学习中,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
A.客体B.主体C.学生依赖教师D.教师代替学生思考【答案】 B12、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根本在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浅析【摘要】根据“创新型国家”战略任务的实施,研究型大学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致力于开展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与建设。
本文调研了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模式,分析了国内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内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方案。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87-02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主要任务得到了进一步明确。
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创造知识、生产知识、转移知识的源头和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
研究型大学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归根到底是学科的创新,而学科创新的途径之一是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
研究型大学拥有大批精英人才、齐全的学科门类、先进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大量的科技信息,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适合于开展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
新兴交叉学科培育和建设成为研究型大学竞争发展的时代主题。
新兴交叉学科[1]是指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传统学科相互渗透
和相互结合而产生的边缘学科,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各大学科门类间相互渗透形成的学科,也包括各大学科门类内部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真正的新兴交叉学科不是把两种学科拼凑起来而是思想和方法的结合。
[2]
建设新兴交叉性学科,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校新学科生长点产生的源泉,是获得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必然选择。
二、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模式
如果许多在操作层次上相互分离的群体富有意义地联结起来,形成更大的团体,那么在操作上他们就能实现更大的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目的。
[3]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的主要模式,正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1.学科群
北京大学医学部设有人体干细胞工程研究和应用学科群等自然科学内部交叉并与技术科学交叉的学科群,它们基本属于同一分支学科群或相近的学科群。
这种综合多学科组织模式,符合社会发展,并能取得良好的增值效应。
2.跨学科学院
香港城市大学于2011年1月成立“香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旨在推动跨学科研究与应用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及社会科学的结合。
该研究院主要拓展的议题均围绕社会及政治环境热点问
题,包括可持续发展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风险评估与管理等。
3.跨学科研究院与工程中心
日本名古屋大学设有理工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主要为材料、能源、环境三大方向,并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探索。
该校还建有“难处理人工物”研究中心,致力于对随经济迅速发展和尖端科技广泛应用而来的、包括有害物质在内的人工物的无害处理的技术研究。
这些都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等多学科相交叉从而集成攻关的综合学科组织模式。
4.跨学科课题组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教授,领导启动了“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计划”。
5.跨学科实验室
跨学科实验室是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建立的跨学科组织结构形式,目前已发展到14个。
如能量实验室(energy laboratory),其使命是致力于解决能源危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
实验室同时下设若干研究中心、实验室,包括能源与政策研究中心、大气有机物研究中心、斯隆汽车实验室等。
三、国内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科结构不合理,不同学科之间的水平差距过大,学科间很难进行交叉和渗透。
国内一流大学的学科门类相对偏少,学科专业结构不平衡。
不
同学科之间彼此合作少、交叉渗透性较差,在人才培养和承担科研项目等方面未能充分利用多学科协作的优势。
2.缺少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交叉学科建设的水平不高。
我国高校缺乏能够引领学科和科研发展方向的大师级学科带头人。
国内一流大学虽拥有若干名院士,但与世界一流大学强大的师资队伍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能担当科学计划组织者和实施者的大师级人才较少见。
在交叉学科建设中,表现为找不到有价值的发展方向,真正有创新性的原创性研究项目极少。
3.“学术壁垒”和“学科堡垒”阻碍交叉学科培育
不同学科之间由于研究对象、方法和借助的材料不同,存在不同的学科风格和学科人格,此为“学科壁垒”;同一学科内部,对于同一研究对象,往往形成以学术权威为核心的不同学派,各学派内部结盟以维护学术观点和立场,此为“学术壁垒”。
[4]在我国并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培养人才的社会需求去打破“学科壁垒”和“学科堡垒”的封闭性,反而使“学科壁垒”和“学术堡垒”的封闭性更加坚固,阻碍交叉学科的培育。
4.基础学科实力薄弱,无法形成高水平交叉学科。
基础学科是学科发展的“基石”,是发展交叉学科的学科储备,基础学科的水平决定着交叉学科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大学学科交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我国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投入相对较低,基础学科实力薄弱,无法形成高水平交叉学科。
四、拓展新兴交叉学科,培育学科发展新亮点。
新兴交叉学科应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以传统优势学科为依托,打破院系界限和学科壁垒,探索科技发展前沿,促进学科间交叉与融合。
在突出发展重点的前提下,努力推进各学科的相互支撑和互动发展。
通过强强联合、以强带弱、交叉融通的方式,重点推进与主干学科具有强关联、能够形成相互支撑效应的基础学科与主干学科之间的交叉,积极促进学科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