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遥控测试电路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红外线遥控检测功能电路制作

红外线遥控检测功能电路制作

红外线遥控检测功能电路制作
 MF-47D型万用表保留了原MF-47型的全部测量功能又增加了红外遥控检测、通路蜂鸣提示、超β晶体管测量新功能。

 其中红外线遥控检测功能电路制作在一块2.2×1.4cm电路板上。

电路见附图。

红外遥控检测电路接收部分没有使用一体化微型遥控接收头,而是使用φ3黑色红外接收二极管,体积更小。

 电路直接使用9V电源,免去了使用一体化微型遥控接收头所须5v供电的麻烦。

两只二极管露出在表盘左下方,接收二极管旁标有图形标志。

 检测红外发射器时,将挡位开关拨到R×10k,发射头垂直对准接收窗口±15度内,按下需检测功能键,工作正常红色发光管闪光。

在一定距离内(0~10cm)移动发射器,还可以判断发射器输出功率状态。

爱好者若照此电路仿制,在万用表壳体上增设一开关即可,线路板可根据表内空间位置适当安置。

 为一位同行修该型表电阻挡失灵故障。

发现电阻挡R×1~R×1k挡电阻烧毁,面目全非。

对照厂家随表提供的电路图更换电阻。

R×1、R×10、R×100。

红外线遥控测距电路设计 (2)

红外线遥控测距电路设计 (2)

红外线遥控测距电路设计 (2)1 综述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区间从几个纳米到 1 毫米左右。

人眼可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称其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 380nm ~ 780nm ,可见光波长长到短分为红、橙、黄、绿、青、兰、紫光,其中波长比红光长的称为红外光。

红外测距原理和雷达测距原理相似,是发射红外线然后测量回波时间,光速乘以时间再除以2就得到距离。

于光速很快,而红外测距仪一般测量距离比较短,用常规的脉冲法常常因为时间过短而无法测量,所以一般是将红外线发射功率调制上一个较低的频率,然后测量回波与发射波的相位差,根据相位差可以计算出回波时间。

因其快速高效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2 红外线测距原理本章重点在于对红外线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特点及发生条件并按不同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进一步研究红外线的机理,进一步说明红外线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红外线简介红外线的定义在红光以外的光波叫做红外线,波长为微米,在红外线中又分为远红外线(又叫长波红外线)、中波红外线、短波红外线。

其中波长8—14微米的远红外线对人极具保健功能,又被誉为育成光线,也叫生命光线。

在红光以外的光波叫做红外线,波长为微米,在红外线中又分为远红外线(又叫长波红外线)、中波红外线、短波红外线。

其中波长8—14微米的远红外线对人极具保健功能,又被誉为育成光线,也叫生命光线。

红外线的特点1)波长较大,容易发生衍射现象,可以穿过云雾和烟尘; 2)红外线有较强的热效应,可以用来红外加热;3)任何物体都在不停的发射红外线,可应有到夜视仪技术;最后,红外线发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在医学上红外成像仪用来检查病人的身体发病部位就是应用了这个特点。

23 红外测距的基本原理本章重点在于对红外线测距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特点及发生条件并按不同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进一步研究红外线测距的机理,进一步说明红外线测距的方法,最后分析红外线测距电路的实现。

自制红外遥控开关电路图

自制红外遥控开关电路图

自制红外遥控开关电路图想自己制作一个可以遥控开关电灯的电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选用市售的PT2262和PT2272这类无线收发模块,其遥控距离可达30~40m,并且可以控制多路负载工作。

PT2262和PT2272收发模块。

上图中左边的为PT2272接收模块,这种模块只要外接三极管驱动继电器即可控制电灯的工作。

右边为无线遥控发射器,内部一般都是采用与PT2272配套的PT2260或PT2262设计。

若提问者想采用元器件自己动手制作遥控电路,可以按照下图所示电路来制作。

简单的红外遥控开关电路。

红外发射电路。

上图中,555时基电路接成一个自激多谐振荡器,其振荡频率由电阻R1、R2及C2决定。

调整R2或C2的标称值即可改变振荡频率。

按下微动开关S,555电路得电工作,驱动红外发射二极管VD向外发射红外遥控信号。

红外接收电路。

上图中,VD为红外接收二极管,用于接收红外发射电路发出的红外遥控信号。

V6及其集电极所接的L、C4组成一个选频放大器,V7、V8组成一个双稳态电路。

当红外接收二极管VD接收到红外遥控信号时,该信号先经V5放大,然后送至V6组成的选频放大器放大,若VD 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频率与LC4的并联谐振频率相同时,V6集电极便会输出一个触发信号,使V7、V8构成的双稳态电路翻转,V8集电极输出变为高电平使V9导通,继电器吸合,接通电灯电源。

若再按一下红外遥控发射器,VD又接收到红外遥控信号,使双稳态电路再次翻转,V8集电极变为低电平,V9截止,继电器失电,电灯电源断开。

上图电路中二极管VD1~VD5皆选用1N4148,V5~V9选用9014三极管即可。

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

上图中,透明封装的为红外发射二极管,蓝黑色封装的为红外接收二极管。

制作时,红外发射二极管可以选用5mm的管子。

红外接收二极管在使用时,与稳压管一样,应反向接于电路中。

红外遥控电路装置设计与制作介绍

红外遥控电路装置设计与制作介绍

令,控制相应的电器设备
控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并将
操作结果反馈给遥控接收器
电路设计基本原则
01
功能实现:满足遥控电路的基本功能需求
02
稳定性:保证电路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3
安全性:避免电路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04
成本控制: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电路成本
电路组成与功能
01
红外发射器:发 射红外信号,控
制家电设备
02
红外接收器:接 收红外信号,解 码并执行相应操

03
微控制器:控制 整个电路的工作 流程,实现遥控
功能
04
电源电路:为整 个电路提供稳定
的电源电压
05
信号处理电路: 对红外信号进行 放大、滤波等处 理,提高接收灵
敏度
06
显示电路:显示 遥控状态和设备 工作状态,方便
红外线可以成像,实现红外 图像处理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以产 生热量
红外线可以传输信号,实现 远程控制
红外线可以聚焦,实现距离 控制
红外线可以检测,实现物体 检测和识别
红外线可以测量,实现温度 测量和距离测量
红外遥控信号传输
红外线:一 种不可见光, 具有较强的
穿透力
红外遥控信 号:通过红 外线传输的
区域的实时监控和报警
工业控制应用
01
工业自动化:通过红
外遥控实现生产线的
自动化控制
02
工业机器人:利用红
外遥控控制机器人的
运动和操作
03
工业设备监控:通过
红外遥控监控设备的
运行状态和参数
04
工业安全防护:利用

实验12红外线遥控实验

实验12红外线遥控实验

实验12 红外线遥控实验:
1.0连接说明:
1.1用跳线帽将SP2排针P33与PLE连接;SP4,SP0用跳线帽连接
1.2用跳线帽将SP1排针P32与P32J连接;
1.2依据ISP在线编程步骤将程序写到入芯片中;
1.3打开电源,将拨键开关SW-8的第8个键拨到ON档,程序即可运
1.4该实验结束后可将SP1、SP2上的跳线帽去掉,以减少开发板的功耗。

2.0相关原理图:
3.0实验说明:
本学习板配有一个标准的32位HT6121编码红外遥控器。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

发射部分包括拨键开关、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红外接收模块、LED灯指示接收数据等。

图1仅供参考:
当发射器拨键开关拨到ON档时,即有遥控码发出(可以发送任意数字暂定为发送0AAH(二进制:10101010B),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刚开始发送38K码5ms来判定发射码开始标志,以脉宽为1.5ms、间隔0.5ms、周期为2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以脉宽为0.5ms、间隔1.5ms、周期为2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
解码的关键是如何识别“0”和“1”,从位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接收判定“0”、“1”就是判定每个周期开始时低电平(注意发射与接收码正好反相)出现时间的长短,如果接受到为0的时间为1.5ms则为1,如果接收到0的时间为0.5ms则接收到的值为0。

以下试验是拨键开关置ON档时,红外发射模块发射数字(如发送1010 1010B),红外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从I/O口输出来控制LED灯。

程序见程序范例。

红外线遥控测试电路设计方案

红外线遥控测试电路设计方案

红外线遥控测试电路设计方案1 课程设计的目的1了解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 利用模电知识熟练掌握光电二极管的使用方法3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熟悉硅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设计出合理的电路图,根据电路图准备所需的元器件,然后连接电路进行测试,当有红外光照射二极管时小灯泡发光,且小灯泡的亮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变暗。

1 巩固和加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2掌握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了解电子产品研制开发过程3 提高电子电路实验技能及仪器的使用方法4 掌握电子电路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5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6 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培养自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3 设计方案与论证3.1 红外线光敏遥控电路的设计方案本设计方案由红外发射电路和接收发光两大电路组成,其中红外发射电路包含有红外硅光二极管LED2;接收发光电路使用的有光电二极管LED1。

在本电路的设计中,共使用了三个三极管,分别为VT1、VT2、VT3,选用的型号均为NPN型BC548型三极管,在本次实验的实现中,分别作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放大电路。

当LED2接收到红外光信号后,则红外光信号将经过C4电容进行耦合,然后加到由VT3与VT2组成的两级交流放大器进行放大,而放大后的信号将从VT2管集电极输出,而放大后的信号将再次经过C2电容进行耦合,然后加到由VD1、VD2和C1组成的整流滤波电路以后,用得到的直流电压来控制电子开关VT1的状态。

3.2 设计方案的论证按照原理图连接好电路以后进行试验:用红外光照射LED2,当硅光电二极管LED2接收到红外线信号时,VD1与VD2整流后的电压就会使VT1导通,进而使LED1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

若LED1的亮度随着红外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弱,那么电路连接正确,实验成功;若当红外线信号的探测时间很短时,由于此时的电容C1也可产生一个恒定的基极偏置电压。

红外遥控开关线路设计

红外遥控开关线路设计

三、实验器件
CD4011 Y=A·B
NE567
CD4013
Qn+1=Dn
红外发射管 9014 SE303A
红外接收头
地 e b c 阳 阴 +5V
S
四、实验电路
1、红外发射电路图一搭接红外发射电路,用示波器观测接通电 源时U1⑧、11脚是否有振荡波形。断开K后,调整RP2使 U1的11脚振荡频率为38KHz左右; ②按照图二搭接红外接收电路,(注意:电源电压不 得超过5.5V)将红外发射电路发射管对准红外接收头相距 50cm发射红外信号,微调RP2使得红外接收头out端能够 接收到与U1⑧脚相同频率波形; ③调整RP1使NE567⑤脚中心频率与红外接收头out 端输出频率基本相等,此时NE567⑧脚电平应由高变低, 当切断红外发射电路时,NE567⑧脚电平应由低变高; 观测NE567⑧脚电平由高变低时NE555③脚是否出现一 单次脉冲,使得CD4013翻转,LED点亮或熄灭; 2、要求 测试并记录A,B,C,D,E,F,G点波形( 以A点 作为同步源)。每阻断一次红外光,LED状态改变一次。
实验七
一、实验目的
红外遥控开关
1、了解红外发射电路的组成 2、了解红外接收电路的工作原理 3、学习使用电子仪器进行测试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 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 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 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 音响设 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 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 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靠而 且能完全可有效地隔离电气 干扰。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 /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所示。发射部 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 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分成脉冲宽 度调制和脉冲相位调制两大类。

简易红外遥控电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简易红外遥控电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1. 课程设计要求 (1)2. 系统功能分析与方案确定 (1)方案一:(简易红外遥控电路) (1)方案二:(利用红外遥控开关电路) (2)方案比较 (3)3. 系统主要硬件电路模块设计 (3)3.1蜂鸣器电路模块 (3)3.2液晶屏显示模块 (4)3.3红外遥控模块 (5)3.4单片机CPU最小系统 (5)3.5 单片机硬件端口分配 (6)4. 程序软件设计与分析 (7)4.1系统软件分析及详细技术文件设计 (7)4.2系统软件主程序设计 (8)4.3外部中断程序设计 (9)4.4按键检测和处理模块设计 (12)5. 后续有待完善和提高的工作 (12)6. 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4)附录 (15)1. 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智能小车控制系统,要求具有:1、小车能实现前进、后退、转弯等各种简单的动作;2、用红外遥控实现各种动作;2. 系统功能分析与方案确定根据设计要求的功能,结合单片机课程所学知识,分析如下:系统要求能够实现用红外遥控实现小车前进、后退、转弯等各种简单的动作。

那就需要用到红外遥控模块,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利用单片机设计一个遥控开关电路,可以拟定以下的两种方案。

方案一:(简易红外遥控电路)在不需要多路控制的应用场合,可以使用由常规集成电路组成的单通道红外遥控电路。

这种遥控电路不需要使用较贵的专用编译码器,因此成本较低。

红外发射部分考虑到本方案电路是简单的单通道遥控器,可直接产生一个控制功能的震荡频率,再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出去。

红外接收部分当红外接收头接收到控制频率时,由一个电路对其进行解调并产生相应的控制功能。

方案二:(利用红外遥控开关电路)红外线发射/接收控制电路均采用单片机来实现,输出控制方式可选择,实用性强。

方案结构图:当按下遥控按钮时,单片机产生相应的控制脉冲,由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出去。

红外接收部分:当红外接收器接收到控制脉冲后,由控制方式选择开关选择是“互锁”还是单路控制,再由单片机处理后,对相应的受控电器产生控制。

红外线遥控电路图

红外线遥控电路图

红外线遥控电路图红外线遥控电路图:由常规集成电路组成的单通道红外遥控电路。

这种遥控电路不需要使用较贵的专用编译码器,因此成本较低。

单通道红外遥控发射电路如图1所示。

在发射电路中使用了一片高速cmos型四重二输入“与非”门74hc00。

其中“与非”门3、4组成载波振荡器,振荡频率f0调在38khz左右;“与非”门1、2组成低频振荡器,振荡频率f1不必精确调整。

f1 对f0进行调制,所以从“与非”门4输出的波形是断续的载波,这也是经红外发光二极管传送的波形。

几个关键点的波形如图2所示,图中b′波形是a点不加调制波形而直接接高电平时b点输出的波形。

由图2可以看出,当a点波形为高电平时,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载波;当a点波形为低电平时,红外发光二极管不发射载波。

这一停一发的频率就是低频振荡器频率f1。

在红外发射电路中为什么不采用价格低廉的低速cmos四重二输入“与非”门cd4011,而采用价格较高的74hc00呢?主要是由于电源电压的限制。

红外发射器的外壳有多种多样,但电源一般都设计成3v,使用两节5号或7号电池作电源。

虽然cd4011的标称工作电压为3~18v,但却是对处理数字信号而言的。

因为这里cmos“与非”门是用作振荡产生方波信号的,即模拟应用,所以它的工作电压至少要4.5v才行,否则不易起振,影响使用。

而74hc系列的cmos 数字集成电路最低工作电压为2v,所以使用3v电源便“得心应手”了。

74hc00的引脚功能如图3所示。

图4为红外接收解调控制电路。

图中,ic1是lm567。

lm567是一片锁相环电路,采用8脚双列直插塑封。

其⑤、⑥脚外接的电阻和电容决定了内部压控振荡器的中心频率f2,f2≈1/1.1rc。

其①、②脚通常分别通过一电容器接地,形成输出滤波网络和环路单级低通滤波网络。

②脚所接电容决定锁相环路的捕捉带宽:电容值越大,环路带宽越窄。

①脚所接电容的容量应至少是②脚电容的2倍。

③脚是输入端,要求输入信号≥25mv。

11 红外线遥控开关电路说明[1]

11  红外线遥控开关电路说明[1]

红外线遥控开关电路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题的制作,掌握红外线工作的相关知识2、通过本课题的制作,进一步了解多谐振荡器、双稳态触发器电路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用工具、仪表1、工具:电烙铁、镊子、斜口钳、螺丝刀。

2、仪表:示波器1台、稳压电源1台、万用表1台。

三、电原理图:四、印刷电路板图:五、元器件清单:六、电路说明:红外线遥控是指利用红外光波(又称红外线)来传送控制指令的遥控。

本实验电路实际上是利用红外线和脉冲电路中多谐振荡器和双稳态触发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1、红外线发射器:本实验电路板的红外线发射电路实际上是多谐振荡器电路,是一种集-基耦合基极定时多谐振荡器。

当按下按钮SB时,电源接通,电路工作,此时,电路具有两种可能的工作状态(VT1导通,VT2截止,或VT2导通,VT1截止),但这两种状态都是暂稳态,通过电容C1或C2的反向充电,使截止管的基极电压不断变化,促使电路自动翻转,电路每翻转一次,输出信号发生一次跳变,使得输出信号为矩形波,经红外发射管LED调制以不可见光的红外光波发射出去。

2、红外线接收器:本实验电路的红外线接收电路是由接收信号放大电路、双稳态触发器电路和继电器驱动电路。

接收放大部分是由接收管V1和三个三极管(VT2、VT3、VT4)组成的复合放大电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由C1耦合输出,经VD1检波后作为双稳态触发器的触发信号。

双稳态触发器是一种集-基耦合双稳态触发器。

VD2、VD3是隔离二极管;R6、C2组成微分电路,它们共同组成计数输入触发电路。

通电后,电路经过正反馈过程进入稳定状态(VT5截止、VT6饱和),以后,如果没有触发信号输入(即接收端没有收到红外线信号),电路就一直维持在这种稳定状态,继电器不动作。

在触发信号作用下(即接收端收到红外线信号),电路可以从一种稳定状态翻转为另一种稳定状态。

红外线发射器按钮每按一下,电路状态改变一次,VT6集电极输出状态就改变一次(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或从低电平变成高电平)。

红外线遥控测距电路设计 (2)

红外线遥控测距电路设计 (2)

1综述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区间从几个纳米(1nm=10-9m )到1 毫米(mm )左右。

人眼可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称其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nm ~780nm ,可见光波长由长到短分为红、橙、黄、绿、青、兰、紫光,其中波长比红光长的称为红外光。

红外测距原理和雷达测距原理相似,是发射红外线然后测量回波时间,光速乘以时间再除以2就得到距离。

由于光速很快,而红外测距仪一般测量距离比较短,用常规的脉冲法(发射一个脉冲然后计算收到反射脉冲的时间)常常因为时间过短而无法测量,所以一般是将红外线发射功率调制上一个较低的频率,然后测量回波与发射波的相位差,根据相位差可以计算出回波时间。

因其快速高效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2红外线测距原理本章重点在于对红外线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特点及发生条件并按不同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进一步研究红外线的机理,进一步说明红外线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1红外线简介2.1.1红外线的定义在红光以外的光波叫做红外线,波长为0.77-1000微米,在红外线中又分为远红外线(又叫长波红外线)、中波红外线、短波红外线。

其中波长8—14微米的远红外线对人极具保健功能,又被誉为育成光线,也叫生命光线。

在红光以外的光波叫做红外线,波长为0.77-1000微米,在红外线中又分为远红外线(又叫长波红外线)、中波红外线、短波红外线。

其中波长8—14微米的远红外线对人极具保健功能,又被誉为育成光线,也叫生命光线。

2.1.2红外线的特点1)波长较大,容易发生衍射现象,可以穿过云雾和烟尘;2)红外线有较强的热效应,可以用来红外加热;3)任何物体都在不停的发射红外线,可应有到夜视仪技术;最后,红外线发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在医学上红外成像仪用来检查病人的身体发病部位就是应用了这个特点。

3红外测距的基本原理本章重点在于对红外线测距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特点及发生条件并按不同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进一步研究红外线测距的机理,进一步说明红外线测距的方法,最后分析红外线测距电路的实现。

四路红外遥控电路设计与制作介绍课件

四路红外遥控电路设计与制作介绍课件

06
电源:用于为电路提供电 力
08
电脑:用于编写程序和调 试电路
制作步骤
准备材料:红外接
1
收器、红外发射器、
单片机、电阻、电
容等
电路设计:根据需
2
求设计电路原理图,
包括红外接收、发
射、解码、控制等
部分
焊接电路:按照电
3
路原理图,将元器
件焊接到电路板上
程序编写:编写单
4
片机程序,实现红
外遥控功能
调试与测试:对电
Hale Waihona Puke 应用场景智能家居:控 制家电、照明、 安防等设备
遥控玩具:控 制玩具车、飞 机、机器人等 玩具
工业控制:控 制机械设备、 生产线等
医疗设备:控 制医疗仪器、 康复设备等
汽车电子:控 制汽车音响、 导航、空调等 设备
安防监控:控 制摄像头、报 警器等设备
控制方式
红外遥控:通过红外 线进行遥控,实现对 电路的控制
电路设计要点:考虑信号传输距离、抗干扰能力、功 耗等因素
电路结构
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信 号
信号处理电路:放大、滤 波、解调红外信号
微处理器:处理和解释信 号,控制输出
输出电路:驱动执行机构, 实现遥控功能
电路参数
工作电压: 5V
工作电流: 10mA
遥控距离: 10米
遥控频率: 38kHz
遥控编码方式: NEC
5
路进行调试,确保
其正常工作
组装与包装:将电
6
路板、红外接收器、
发射器等组装成成
品,并进行包装
测试与调试
测试方法:使用红外遥控器进 行功能测试
调试步骤:检查电路连接、调 整参数、优化程序

红外热释电检测电路设计

红外热释电检测电路设计

红外热释电检测电路设计
用给定的设计部分套装元件,按要求设计出电路,画出PROTEL 电路图,并在面包板上焊接调试出来。

设计要求:按遥控器(平台/小遥控器)
①所设计电路的供电电源由通过组装板的继电器JK2控制输入,继电器吸合电源接通,继电器释放电源断开。

②所设计电路主要实现检测人体移动并发出一段时间的报警信号,检测传感器用热释电传感器器件,信号放大和处理用LM324运放。

③电路中加入光线检测电路,光强时信号触发无效,报警电路不工作,光暗时信号触发有效,报警电路正常工作。

④报警发生元件选择蜂鸣器,每次有效触发报警时间大于5秒。

图4-15 红外热释电检测电路设计电路图
LM324四运放分别构成IC(A)、IC(B)两级高倍放大器,原理见2.2节(10)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单元电路。

IC(C)为比较器,光敏电阻Rd与Rw3的分压构成比较电压。

Rd随光强增加而阻值下降,其暗电阻为2MΩ;在通常光照下,其亮电阻为100kΩ左右,故比较电压的大小受光照调节,随光强增加比较电压升高。

实验:简易红外遥控电路的制作

实验:简易红外遥控电路的制作

焊接时,把这个文档打印带到实验室,或者单打印电路图也可。

实验简易红外遥控电路的制作一、实验内容与要求a)对指定的电路使用Proteus工具进行仿真;指定的电路为:①红外发射器,如图1所示;②红外接收器,如图2所示。

b)使用Protel工具设计图1和图2的印刷电路板图。

c)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d)e)按照图1安装一个手持式红外发射器、按照图2安装一个红外接收器;完成的作品应具有如下功能:按动发射器上的一个按扭,能遥控接收器上的一个小型继电器,通过该继电器的触点,可以控制一般小功率的用电设备如电灯等。

f)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电路及原理1、发射器电路如图1所示, 集成电路NE555(或7555)等元件组成自激多谐振荡器,振荡频率约为38KHZ~40KHZ,该频率与C1、R1、RV1均有关系,可调节它们使振荡频率达到要求;当按钮AN按下时,脉冲电流流过红外发射二极管IR-LED,使之发出38KHZ左右的红外脉冲光。

图1 红外发射电路2、接收器电路如图2所示,主要由一体化红外接收头、D触发器和小型继电器等组成。

CD4013是CMOS集成电路D触发器,内含两个独立的D触发器,外形为双列直插14脚封装,第14脚为电源正极,第7脚为电源负极,工作电压3~18伏,S、R端对Q端的影响如下表1所示。

图2 红外接收器图 3 红外接收头表1 D触发器真值表R S Q1 1 禁止0 1 11 0 00 0 工作常态时,接收头Uo端输出为高电平,Q1饱和其集电极电位为零,因此U1:A的S=0,R=1,由表1可知,U1:A应有Q=0;当接收头收到红外光时,Uo端输出负脉冲,在负脉冲的低平期间,Q1截止,使U1:A的S=1,R=0,故U1:A的Q=1,随后,Uo端负脉冲消失,U1:A回到常态(Q=0);因此发射器每按动一次按钮,U1:A的Q端能输出一个正脉冲。

(完整版)红外遥控电路设计.doc

(完整版)红外遥控电路设计.doc

引言随着远程教育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在各级各类学校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开发和研制中,经常遇到同时使用多种设备,如:数字投影机、 DVD 、 VCD 、录像机、电视机等,由于各种设备都自带遥控器,而且不同的设备所遵循的红外传输规约也不尽相同,操纵这些设备得使用多种遥控器,给使用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题就是红外遥控电路设计。

红外遥控的特点是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

室内近距离(小于 10 米),信号无干扰、传输准确度高、体积小、功率低的特点 ,遥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基于单片机的控制指令来对多种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可以选择不同的按键来控制不同的设备。

从而方便快捷的实现远程控制。

常用的红外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好坏的办法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用万用表电阻挡量一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即可。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要用专门的仪器才能精确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用拉锯法来粗略判判定。

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

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一般都较小,所以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比较微弱,因此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最近几年不论是业余制作还是正式产品,大多都采用成品红外接收头。

成品红外接收头的封装大致有两种:一种采用铁皮屏蔽;一种是塑料封装。

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 VDD )、电源负( GND )和数据输出( VO 或 OUT )。

红外线遥控解码器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红外线遥控解码器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51单片机设计的红外线遥控器电路图及工作原理--------------------------------------------------------------------------------51单片机设计的红外线遥控器电路图及工作原理你家里是否有一个电视机遥控器或者空调机遥控器呢?你是否也想让它遥控其他的电器甚至让它遥控您的电脑呢?那好,跟我一起做这个“红外遥控解码器”。

该小制作所需要的元件很少:单片机TA89C2051一只,RS232接口电平与TTL电平转换心片MAX232CPE 一只,红外接收管一只,晶振11.0592MHz,电解电容10uF4只,10uF一只,电阻1K1个,300欧姆左右1个,瓷片电容30P2个。

发光二极管8个。

价钱不足20元。

电路图及原理:主控制单元是单片机AT89C2051,中断口INT0跟红外接受管U1相连,接收红外信号的脉冲,8个发光二极管作为显示解码输出(也可以用来扩展接其他控制电路),U3是跟电脑串行口RS232相连时的电平转换心片,9、10脚分别与单片机的1、2脚相连,(1脚为串行接收,2脚为串行发送),MAX232CPE 的7、8脚分别接电脑串行口的2(接收)脚、3(发送脚)。

晶振采用11.0592MHz,这样才能使得通讯的波特率达到9600b/s,电脑一般默认值是9600b/s、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

电路就这么简单了,现在分析具体的编程过程吧。

如图所示,panasonic遥控器的波形是这样的(经过反复测试的结果)。

开始位是以3.6ms低电平然后是3.6ms高电平,然后数据表示形式是0.9ms低电平0.9ms 高电平周期为1.8ms表示“0”,0.9ms低电平2.4ms高电平周期为3.3ms表示“1”,编写程序时,以大于3.4ms小于3.8ms高电平为起始位,以大于2.2ms小于2.7ms高电平表示“1”,大于0.84ms小于1.11ms高电平表示“0”。

红外线遥控开关电路的设计

红外线遥控开关电路的设计

红外线遥控开关电路的设计摘要本系统是以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设计的红外传输系统。

它由红外发射系统和红外接收系统构成。

红外发射系统将键盘产生的基带二进制信号调制为一系列的脉冲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信号。

接收系统将收到的红外信号进行放大、限幅、检波、整形后送给CPU,CPU根据不同的信号发出控制指令到相应的控制电路。

以单片机制作的红外传输系统具有性能好、成本便宜、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关键词单片机;红外发送1 引言随着工业化的进步,传统的采用人工设备进行有线数据传输已远不能满足现在工业化生产的耍要,而采用红外实现的数据传输系统具有速度快、便于接收及抗干扰等特点,使得它应用广泛。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对数据传输显示的要求日益提高,在瞬态信号测量、数字图像处理等一些高速、高精度的测量中,需要进行红外传输。

对于物理布线困难的地方,采用红外传输技术可以节省大量财力;选择红外传输技术可以避免大量的布线工作,同时也避免了有线网由于线路故障而导致系统瘫痪的弊端。

所以红外数据传输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单片机的发展决定于微机的发展水平和集成电路的发展水平,许多家用电器,各种电子产品均走向利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化发展道路。

可以说,单片机发展到了一个全新阶段,应用更广泛,由于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抗干扰能力等优于一般CPU 的优点,因此,在要求较高控制精度和较低成本的工业设计系统中,往往采用单片机作为数字控制器取代模拟控制。

近年来红外技术一直在通讯技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手机,PDA,笔记本这些设备上。

经过这些年来红外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制定的相关行业标准,红外设备及相关技术更加规范,可靠和通用化。

2 系统总体设计2.1 系统设计要求1)根据所设置的数字键,能通过红外线发送所需要的数字。

2)能实现红外接收,并通过单片机控制开关。

3)可进行功能扩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线遥控测试电路设计方案1 课程设计的目的1了解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 利用模电知识熟练掌握光电二极管的使用方法3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熟悉硅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设计出合理的电路图,根据电路图准备所需的元器件,然后连接电路进行测试,当有红外光照射二极管时小灯泡发光,且小灯泡的亮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变暗。

1 巩固和加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2掌握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了解电子产品研制开发过程3 提高电子电路实验技能及仪器的使用方法4 掌握电子电路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5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6 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培养自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3 设计方案与论证3.1 红外线光敏遥控电路的设计方案本设计方案由红外发射电路和接收发光两大电路组成,其中红外发射电路包含有红外硅光二极管LED2;接收发光电路使用的有光电二极管LED1。

在本电路的设计中,共使用了三个三极管,分别为VT1、VT2、VT3,选用的型号均为NPN型BC548型三极管,在本次实验的实现中,分别作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放大电路。

当LED2接收到红外光信号后,则红外光信号将经过C4电容进行耦合,然后加到由VT3与VT2组成的两级交流放大器进行放大,而放大后的信号将从VT2管集电极输出,而放大后的信号将再次经过C2电容进行耦合,然后加到由VD1、VD2和C1组成的整流滤波电路以后,用得到的直流电压来控制电子开关VT1的状态。

3.2 设计方案的论证按照原理图连接好电路以后进行试验:用红外光照射LED2,当硅光电二极管LED2接收到红外线信号时,VD1与VD2整流后的电压就会使VT1导通,进而使LED1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

若LED1的亮度随着红外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弱,那么电路连接正确,实验成功;若当红外线信号的探测时间很短时,由于此时的电容C1也可产生一个恒定的基极偏置电压。

VT2、VT3及其外围元器件共同构成了两级交流放大器,两级放大器的增益已足够级间采用RC耦合方式。

LED2与R6电阻反相串联。

LED2的反向电流值会随红外光波变化而改变大小,进而将变化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整流,若此时的LED1发生闪亮,则实验成功。

4 设计原理及功能说明工作原理:红外光信号由LED2检测到以后,经C4电容耦合,加到由VT3与VT2组成的两级交流放大器进行放大,放大信号从VT2管集电极输出,经C2电容耦合,加到由VD1、VD2、C1组成的整流滤波电路以后,得到的直流电压用于控制电子开关VT1的状态。

当LED2硅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红外线信号时,VD1与VD2整流后的电压就会使VT1导通,进而使LED1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

即使红外线信号的探测时间很短,电容C1也可产生一个恒定的基极偏置电压。

VT2、VT3及其外围元器件共同构成了两级交流放大器,两级放大器的增益已足够级间采用RC耦合方式。

LED2与R6电阻反相串联。

LED2的反向电流值会随红外光波变化而改变大小,进而将变化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整流,使LED1闪亮。

红外线光敏遥控电路的电路图如下所示:图4-1 红外线遥控测试电路5 单元电路的设计5.1 光电二极管的原理与选用硅光电二极管的原理图如下:图5-1 硅光电二极管原理图硅光电二极管的输出特性图如下:图5-2 电二极管输出特性硅光电二极管的放大电路图如下所示:图5-3 电二极管的放大电路光电二极管具有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的功能;光电二极管工作在反向电压状态,其光电流的大小与光照强度成正比,光照越强,反向电流越大。

光电二极管的选用:光电二极管又叫光敏二极管,构造与普通二极管相似,其不同点是管壳上有入射光窗口。

当加反向电压时,无光照射反向电阻较大,有光照射时,反向电流增加。

光电二极管的检测:用万用表R X 1KΩ档测量,光电二极管正向电阻约10KΩ左右。

在无光照射时,反向电阻为无穷,说明管子是好的;有光照射时,反向电阻随光的强度增加而减少,阻值可减小到几千欧或1KΩ以下,则管子是好的,若反向电阻为无穷或零,则管子是坏的。

5.2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与选用红外线遥控测试电路的设计中包含有三级放大电路,三极管放大电路如下图所示:图5-4 三极管的放大电路三极管的放大作用:集电极电流受基极电流的控制(假设电源能够提供给集电极足够大的电流的话),并且基极电流很小的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很大的变化,且变化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是基极电流变化量的β倍,即电流变化被放大了β倍,所以我们把β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一般远大于1,例如几十,几百)。

如果我们将一个变化的小信号加到基极跟发射极之间,这就会引起基极电流Ib的变化,Ib的变化被放大后,导致了Ic很大的变化。

如果集电极电流Ic是流过一个电阻R的,那么根据电压计算公式 U=R*I 可以算得,这电阻上电压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将这个电阻上的电压取出来,就得到了放大后的电压信号了。

偏置电路:三极管在实际的放大电路中使用时,还需要加合适的偏置电路。

这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由于三极管BE结的非线性(相当于一个二极管),基极电流必须在输入电压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对于硅管,常取0.7V)。

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0.7V 时,基极电流就可以认为是0。

但实际中要放大的信号往往远比0.7V要小,如果不加偏置的话,这么小的信号就不足以引起基极电流的改变(因为小于0.7V时,基极电流都是0)。

如果我们事先在三极管的基极上加上一个合适的电流,叫做偏置电流,那么当一个小信号跟这个偏置电流叠加在一起时,小信号就会导致基极电流的变化,而基极电流的变化,就会被放大并在集电极上输出。

另一个原因就是输出信号围的要求,如果没有加偏置,那么只有对那些增加的信号放大,而对减小的信号无效(因为没有偏置时集电极电流为0,不能再减小了)。

而加上偏置,事先让集电极有一定的电流,当输入的基极电流变小时,集电极电流就可以减小;当输入的基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流就增大,这样减小的信号和增大的信号都可以被放大了。

三极管的选用:一般特征频率按高于电路工作频率3-10倍来选择,特征频率过高,易引起高频振荡。

电流放大系数,一般选择40-100即可,太高电路稳定性差。

耗散功率一般按电路输出功率2-4倍选取,反向击穿电压应大于电源电压。

在红外线光敏测试电路中,我们选用的三极管是BC548,放大倍数为30-100倍,为小功率通用管。

三极管的管脚判别:基极与集电极、基极与发射极的正向电阻约在几百欧至几千欧,而其他极间电阻都较高,约为几百千欧。

硅管比锗管的极间电阻要高。

在红外线光敏测试电路中,我们选用的是NPN型三极管,根据PN结的单向导向性,即可判别各管脚分别为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

5.3 发光二级管的原理与判别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图5-5 发光二级管的结构图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发光二极管只是一个微小的电灯泡。

但不像常见的白炽灯泡,发光二极管没有灯丝,而且又不会特别热。

它单单是由半导体材料里的电子移动而使它发光。

发光二极管的管脚判别:一般管脚引线较长者为正极,较短的为负极,如壳帽上有凸起标志,则靠凸起标志的为正极。

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如下图所示:图5-6 发光二级管的伏安特性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普通二极管相似,但它的正向压降较大,一般小于等于2V。

5.4 整流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整流滤波电路的基础图如下图所示:图5-7 整流滤波电路图什么叫滤波:全波整流后的直流电叫脉动直流,是因为直流里含有交流的成分。

减小脉动直流流成分,使之变成较稳定的电流叫滤波。

整流滤波电路的作用:整流电路用来将交流电压变换为单向脉动的直流电压;滤波电路用来滤除整流后单向脉动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使之成为平滑的直流电压。

6 硬件的制作与调试6.1 硬件的制作过程:理解实验原理,然后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元器件准备焊接。

首先,根据提前设计好的电路图,将各元器件按照合理的布局焊接在电路板上;然后,再根据实验原理将各元件用导线连接起来。

6.2 硬件的调试过程:1.拿到电路板时,检查加工怎么样,测量一下电源地有没有短路的。

2.焊接结束后,认真检查焊点,以确保没有漏焊的和虚焊的元件。

3.检查元器件安装、连接是否正确,晶体管管脚、二极管方向、电解电容极性是否接对,电源正负端是否正确,电源数值是否符合要求。

4.接通电源,观察红外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光,如果发光,就调节硅光二极管的光照强度,若二极管的亮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随着光照亮度的减弱而减弱,则电路连接正确,试验成功。

红外线光敏测试电路的仿真图如下所示7 总结通过本次的模电课程设计,让我进一步的加深了对模电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本次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每一个元器件都需要精心的准备和计算,先设计好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去购买器件,而电路图的设计也需要精心的琢磨。

所有的这一切都培养了我们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中,同学们都表现的很积极很活跃,各个小组部都进行着激烈的讨论,为了能更好的达到实验的要求,使自己实验的仿真更加顺利,电路连接更加成功,各组之间也都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分享自己的心得。

这也团结了同学,锻炼了各个小组和小组间的合作能力。

在仿真和焊接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会有自己的问题,特别是课本的电路图和我们所做实验有一定的出入时,都会给同学们带来许多的困扰,这也让我们体会到理论与实践间的差距,同时也让我们学会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这次的课程实践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而且也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经后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我会保持这份激情,努力的学习下去。

参考文献[1]王松林,吴大正,小平,王辉.电路基础第三版.:电子科技大学.2008.8[2]江晓安,董秀峰.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版.:电子科技大学.2008.3[3]明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用教程第三版.:东南大学.2009.[4]吴云.典型电子电路160例.:化学工业.2010.4:184~186.[5]马文蔚,周雨青.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2006.11附录1:总体电路原理图附录2:元器件清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