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 天净沙 秋》
白朴《越调·天净沙》原文及其翻译
白朴《越调·天净沙》原文及其翻译白朴自幼聪慧,记忆过人,精于度曲。
与关汉卿,王实甫(另一说为郑光祖),马致远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越调·天净沙·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②,扬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③。
越调·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④,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翻译:越调·天净沙·春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
楼阁上少女凭栏眺望,高卷起帘栊。
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院外有飞舞的春燕,啼喈的黄莺,小桥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
越调·天净沙·秋遥看天际那一抹红霞,一座村庄孤独的坐落在夕阳下.那轻淡的烟雾下,只见几只受冻的乌鸦。
想起白天飞行着的鸿雁.飞翔着,飞翔在着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中注释:①越调:十二宫调之一,天净沙是它的曲牌之一。
②帘栊:窗户上的帘子。
李煜《捣练子》:“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③飞红:落花。
④一点飞鸿影下:秋雁从天空飞过,影子揣投在了地上。
⑤古道:古老的驿路。
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张炎《念奴娇》词:“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⑥断肠人:指飘泊天涯、百无聊赖的旅客。
作者生平:章培恒《中国文学史》第六编第一章第四节:白朴(1226—1316)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
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一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
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
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交往甚好。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
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
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
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思为:夕阳西下,极度伤感的游子漂泊在天涯海角。
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天净沙·秋思》原文【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翻译苍老的树上枯藤缠绕,乌鸦黄昏时纷纷归巢。
小桥下溪水潺潺,溪边人家炊烟缭绕。
在瑟瑟秋风中骑着一匹瘦马,缓慢地走在荒凉的古道。
夕阳西下,极度伤感的游子漂泊在天涯海角。
《天净沙·秋思》注释1、越调:宫调名,元曲常用曲调之一。
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越调。
2、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3、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4、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5、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另有学者认为这首散曲不是马致远的作品,而是无名氏之作。
《天净沙·秋思》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清感人的天涯游子深秋漂泊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此曲开篇作者一连描绘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漂泊天涯的悲痛心情。
摆脱系连词而直接以名词性意象的组合来描绘景物,在诗词中就已出现,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越调天净沙秋思欣赏
越调天净沙秋思欣赏越调天净沙秋思是古典音乐中的一首著名曲目,它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越调天净沙秋思这首曲子,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一、曲子背景越调天净沙秋思,是一首传统的南方民歌,属于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二泉映月流派。
它的曲调柔和悠扬,音乐风格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二、曲子结构曲子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主题及变奏》。
整首曲子结构清晰,构思精妙,使人听得神魂颠倒。
(1)《天净沙・秋思》该段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它采用了悠长高远的旋律,音符跌宕起伏,令人陶醉。
这一部分曲子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思乡怀远”的主题,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天净沙・主题及变奏》这个部分是曲子的核心,是最难演奏的部分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出二泉映月流派的独特风格。
这个部分以《天净沙》为主题,进行了巧妙的变奏,在整个曲子中,变奏部分使用的是各种手法混合,音乐感受非常强烈。
三、曲子特点越调天净沙秋思以其特有的音乐风格、节奏感和旋律情感而著称,被誉为二泉映月流派的代表作品。
(1)旋律优美这首曲子的旋律非常优美,悠扬动听。
旋律曲调中使用了大量的抑扬顿挫,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
(2)情感表达深刻曲调中的悲伤意味和情感表达非常深刻。
它传达了对故乡的怀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某些特定思想和情感。
(3)曲子层次丰富曲子的层次丰富,有着明显的主题和变奏部分。
它用不同的手法和音乐元素来丰富曲子的表达形式,使听众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
四、曲子演奏越调天净沙秋思在演奏过程中,要求音乐家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和技巧。
音乐家能够通过巧妙的技巧和良好的表演来演绎这首曲子的音乐情感,使人们感受到音乐的真正感受力。
五、结语经过以上的介绍,我们能够得到,越调天净沙秋思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部重要力作,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如果您对中国的音乐文化和传统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不妨马上欣赏这首动人的曲子,让音乐的魅力感染我们的心灵。
元曲《天净沙·秋思》注音及解释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
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
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
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二、词句解释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全元散曲》散曲越调越调·天净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
·
,
,
。
, 。
译文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全元散曲》散曲越调越调·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着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曲牌名。
2.枯藤:枯萎的枝蔓。
3.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
4.人家:农家。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5.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6.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7.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8.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
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优质课教案
越调天净沙秋导入:清末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展示检测)。
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代表元朝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曲.我们先来看一下元曲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分量。
从2005年到2010年,古诗鉴赏题2006年和2008年全国有两套试题考的是元曲,其它年份仅有一套考的是元曲,如上海卷、重庆卷、辽宁卷、四川卷、浙江卷、湖北卷,全国卷和后来我们河南所用的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到元曲,2011年和2012年没有一套试卷考查元曲,所以元曲作为诗歌鉴赏题出现在高考试卷中的可能性比较小。
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元曲吗?明确:元曲代表元文学的最高成就,它是我们先辈们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对于求知若渴的我们怎能不去品读、鉴赏?再者,它在名句默写中是有考查的,如我们在初中所学的元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就是列入高考考纲的篇目(高中14篇,初中50篇)之一.在我们的作文中也是可以体现的。
高考是我们的导向,但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从我们语文素养提升的角度来说,学习元曲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上两次课已经学习了元曲的相关知识和赏析了张可《正宫醉太平刺世》,下面我来检测一下我们的课堂效果(展示).刘禹锡曾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白朴笔下的秋是“悲寂寥”,是“胜春朝”,还是其它的一番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白朴的《越调天净沙秋》,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来领略这不寻常的秋景.题目解说:天净沙,是越调(河南三大剧种之一)的常用曲。
形式短小,近于六言绝句,适于即景抒情。
元曲的小令是独立的曲子,但也有不少作者用若干支曲子歌咏一些有联系的事物构成组诗,白朴的这首曲子,就是他歌咏春夏秋冬四景的组诗中的第三篇。
赏析品评: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说到《天净沙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初中所学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鉴赏)明确: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翻译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什么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翻译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什么前言有人问:王国维为什么说《天净沙·秋思》有唐人绝句的妙境?《天净沙·秋思》是元人马致远的名作,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专门评价过马致远的这首作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元人马东篱「天净沙」小令也。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一、前三句写景的特点前三句是一连串意象的罗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西风瘦马。
其中第二句比较常见的是:小桥流水人家。
王国维看到的版本是”平沙“而不是”人家“。
这种完全用名词组成句子的方式并不少见,温庭筠有一首五律颔联也用此法: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另有《渚宫晚春寄秦地友人》颔联也是这种方式:风华已眇然,独立思江天。
【凫雁野塘水,牛羊春草烟】。
秦原晓重叠,灞浪夜潺湲。
今日思归客,愁容在镜悬。
据说欧阳修很喜欢这种方式,模仿温庭筠也作了一首《过张至秘校庄》诗云:田家何所乐,籉笠日相亲。
桑条起蚕事,菖叶候耕辰。
望岁占风色,宽徭知政仁。
樵渔逐晚浦,鸡犬隔前村。
泉溜塍间动,山田树杪分。
【鸟声梅店雨,野色柳桥春】。
有客问行路,呼童惊候门。
焚鱼酌白醴,但坐且懽忻。
其中有”鸟声梅店雨,野色柳桥春“,明显是效仿”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在元朝的《天净沙》小令中有不少人喜欢这种方式,后面会列举两首。
二、断肠人在天涯先说说第四句的特点,夕阳西下的后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词(天净沙也算是一首小诗,在钦定词谱中也是一个词牌)中,无非是情景二字。
《天净沙·秋思》全篇都是写景,但是只有最后一句写到了人物。
可以看出,前面4句所写的景物,都是人在天涯的断肠人眼中所见。
而他自己,也融入了在萧瑟的秋景之中。
人在景中,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PPT课件
.
9
明确
• 作者眼中的秋景是萧瑟、冷清、孤寂的, 这份感受与其说是在写秋日倒不如说是 在写当时的社会环境。
• 可是摆脱当时的社会环境再看这明朗的 秋日又分明有着无限美好与活力。
• 以此可以感受作者所追求的远离仕宦、 悠游于山水的理想生活。
.
10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萧瑟寂寥
一点飞鸿影下
极富动感,给阴冷的 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
C、一点飞鸿影下句使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 ,寂寞的秋景仿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D、小曲成功地将秋日迟暮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 合在一起,是篇写秋的杰作。
.
12
课堂检测:
2.在这首小令中,以动感打破画面沉寂 的句子是( C )
A、孤村落日残霞
B、轻烟老树寒鸦
C、一点飞鸿影下
D、白草红叶黄花
.
孤村 落日 残霞 轻烟 老树 寒鸦 飞鸿 青山 绿水 白草 红叶 黄花
它们没有构成完整的句子,却能刺 激读者的想象,构成完整的画面。
.
6
思考
这些景物描写体现出秋的什么特点?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 寒鸦”这些景物中透着秋日黄昏孤寂 萧瑟的氛围,有一点暗淡和冷清。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青绿白
谢绝。弃家南游,寄情于山水之间,更以此表达
他永不当官的决心。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
祖,一起并称“元曲四大家”。作杂剧16种,以《
梧桐雨》为代表作。白朴也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
作家之一。
.
4
越调·天净沙 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 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
5
意象并列(意象叠加)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_《越调 天净沙__秋》注释及参考译文
《越调•天净沙秋》注释及参考译文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译文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秋:题目。
③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④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⑤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⑥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⑦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⑧黄花:菊花。
⑨红叶:枫叶。
译文
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了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孤寂的村庄,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
1/ 1。
《天净沙秋思》赏析
《天净沙秋思》赏析《天净沙秋思》赏析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词句注释⑴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
又名“塞上秋”。
⑵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白话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后两句赏析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天净沙秋思》赏析2这支散曲以精炼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把老朽的树、枯干的藤、暮色中的乌鸦、简陋的小桥、清冷的溪水、稀疏的人家、荒凉的道路、寒冷的西风、将落的太阳这些自然景物组织起来,渲(xuàn)染了深秋傍晚的荒凉气氛,反映了古代远离家乡的人在秋天思乡的感情。
虽然情调低沉一些,但意境确是很美的。
全篇读来,音节和谐婉转,诗中有画,是元人散曲中的一片名作。
《天净沙秋思》赏析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划分节奏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赏析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赏析【原创】文/高山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赏析【原曲】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以及同李时中等合写的《黄粱梦》七种。
剧作文词豪放有力,内容显示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但也带有逃避现实、向往仙道的倾向。
【关于元曲】元曲包括戏剧(如《西厢记》)和散曲两大部分,散曲又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类。
元曲与宋词相比较,其类似的地方是:(1)句式都长短不一,每句最少可以是一个字;(2)词有词牌,曲也有曲牌,都可以吟唱;(3)词牌、曲牌都讲究平仄。
其不同的地方是:(1)元曲除了吟唱之外,还可以演出,而宋词只唱不演;(2)元曲有科白,科指动作和面部表情,白指口语,而宋词无科白;(3)宋词每句的字数都受限制,而元曲每句的字数虽不能减少,但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衬字,且衬字可以不标声调;(4)元曲还讲究宫调,宫的范围较大,有宫、商、角(jue)、徵(zhi)、羽五音,调的范围则小一些。
【赏析】越调是宫调名,天净沙是曲牌名。
这首曲是散曲中的小令,用最少的文字表达了最丰富的画面,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没有一首别的诗词能够超过它,元代音韵学家周德清《中原音韵》评价这首曲为“秋思之祖”。
曲的第一、第二、第三句各写了三种事物,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更可以发挥想象。
第一句写枯藤缠绕在古树上,老眼昏花的乌鸦在枝头鸣叫。
第二句转而写江南水乡美景,小桥、流水、人家,充满了勃勃生机,与第一句的画面形成强烈反差。
第三句写一个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劲吹的西风,走在一条由来已久的古道上,只见深秋的落叶纷纷飘洒,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第五、第六句则进一步表明远离家乡的游子牵挂亲人的极度悲伤的情感:太阳又一次下山了,我这个断肠人却依然漫无目标地飘零在天涯海角,不知何时才是个头啊!上文是关于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越调天净沙秋思欣赏
越调天净沙秋思欣赏
(原文)
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老树昏鸦: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上落着几只在黄昏中栖息的乌鸦。
昏鸦,黄昏时的
乌鸦。
乌鸦是黑色的,黄昏时天光昏暗,从远处看,看不清乌鸦的头脑,所以称昏鸦。
(赏析)
本曲描写秋原旅人的情怀。
开头三句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没有动词的并列词把九种不同的景物有机地连缀在一起,构成一幅
萧瑟苍凉的秋景,并从中带出奔波在他乡的游子,在景物中又透露出游子的身世。
作者并
没有写出在古道中骑马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但用“瘦马”两字便表现出这是一个家境
寒微的人,否则他就不会孤单一个人骑一匹瘦马在西风古道中奔驰。
妙在用一个“瘦”字。
“夕阳西下”指出游子奔驰在古道上的时间,也给整个画面更涂上一层暮色苍凉的色调。
最后一句用“断肠”二字表达出游子愁思的激烈,用“天涯”二字提示出游子离乡的遥远。
这首曲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句二十八字,但却雕绘出一幅深有诗情的画面和感动人心的意境。
(题解)
这是马致远的一首名曲。
写一个飘零异乡的游子在秋日的黄昏思念家乡的情怀。
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元曲《天净沙·秋思》注音及解释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之迟辟智美创作
,
,
.
,.
译文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全元散曲》散曲越调越调·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呈现在一派凄凉的布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忧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新颖,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年夜,意蕴深远,结构精巧,抑扬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多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环绕纠缠着老树,
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路途上,秋风萧瑟,
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
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二、文句解释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全元散曲》散曲越调越调·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曲牌名.
2.枯藤:枯萎的枝蔓.
3.昏鸦:黄昏时的乌鸦:薄暮.
4.人家:农家.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5.古道:古老荒凉的路途.
6.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7.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8.断肠人:形容伤心哀思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处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原文+赏析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原文+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
【注释】[一]古道:古老的驿路。
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张炎《念奴娇》词:“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二]断肠人:指飘泊天涯、百无聊赖的旅客。
句意枯藤老树昏鸦,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首句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秋天毫无生气的萧索景象,恰与游子悲凉的心境相吻合。
小桥流水人家,纤巧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茅屋,安谧而温馨。
第二句的画面转为明净。
这样生意盎然、充满人间温情的家的景象,会激起游子怎样的情感呢?是向往吧,但向往过后更添悲凉——因为他只是过客,这一切不属于他。
古道西风瘦马。
荒郊古道上,一匹瘦马载着游子,冒着凌冽的西风踟蹰而行。
第三句这幅悲凉的画面,让读者可以想见马上的游子凄苦的神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何处是归宿?哪里是家乡?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第四句收束中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感。
【赏析】开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原文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瘦马[一]。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
注释[一]古道:古老的驿路。
《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张炎《念奴娇》词: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二]断肠人:指飘泊天涯、百无聊赖的旅客。
开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
古道西风瘦马,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一首诗中的感时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
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
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更被王国维称赞其秋思为小令之最佳者。
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
你看: 夕阳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人回家; 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
写秋天悲凉的诗句
写秋天悲凉的诗句描写秋天凄凉的诗句如下:1、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苍老的树上枯藤缠绕,乌鸦黄昏时纷纷归巢。
译文:小桥下溪水潺潺,溪边人家炊烟袅袅。
我在瑟瑟秋风里骑着一匹老马。
慢慢地走在荒无人烟的古道上。
夕阳西下,极度伤感的游子漂泊在外面,无人问津。
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秋风无情地吹着,猿叫的声音很凄哀,洲渚青沙滩的白鸟归巢了。
一望无际的黄叶平躺在地上,长江不见尽头滚滚涌来。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看见这样的秋景,更使人悲伤。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
深为愤恨双鬓已经斑白,浊酒消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
3、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万物皆为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次悲凉的秋天?到了夜晚,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整个夜晚。
看着自己,满脸净是愁思,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而发愁,月亮虽然明亮,却总被云层遮住。
在中秋佳节,谁能和我一起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独自拿起酒杯,悲伤地望向北方。
4、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夕阳西下,晚霞也渐渐消散,只留下几分暗淡的色彩,映照着远方安静的村庄多么孤寂。
轻烟渐渐飘向远方,几只鸟鸦栖息在枯萎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出天际。
远处一片青山绿树,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
5、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经落下,乌鸦鸣叫,寒气扑鼻而来,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不能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今天,小编为您带来的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一起来看看吧!《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注释:1、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
又名“塞上秋”。
2、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3、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4、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5、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越调·天净沙·离愁》赏析及译文注释
《越调·天净沙·离愁》赏析及译文注释《越调·天净沙·离愁》是由李致远所创作的,曲中一是隐点出春天的时令,二是衬示出女子柔媚幽娴的闺媛身份。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越调·天净沙·离愁》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越调·天净沙·离愁》元朝:李致远敲风修竹珊珊,润花小雨斑斑,有恨心情懒懒。
一声长叹,临鸾不画眉山。
《越调·天净沙·离愁》翻译/译文修长的翠竹在风中摇曳撞击,脆声同珠玉相似。
小雨把花儿打湿,留下了斑斑驳驳的水影子。
她心里充满了愁怨,怎么也提不起兴致。
只听得一声长长的叹息,她对着妆镜,却不再把蛾眉描饰。
《越调·天净沙·离愁》注释①修竹:长长的竹子。
珊珊:珠玉互击的声音。
②鸾:鸾镜,背面铸有鸾凤图案的铜镜。
眉山:女子的眉毛。
《越调·天净沙·离愁》赏析/鉴赏小令起首两句用工整婉丽的对仗,显示了一种小词的婉约风味。
娟娟秀竹在风中摇曳撞击,如敲金戛玉,这是“声”;小雨润如酥,在花朵上留下斑斑点点的水痕,这是“色”。
绘声绘色,为曲中女子的出场,预设了清扬幽悱的环境与气氛。
这两句婉美的景语,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隐点出春天的时令,二是衬示出女子柔媚幽娴的闺媛身份。
至于第三层作用,下面会讲到。
第三句在句式上同前两句相似,却不能成为工对,主要是因为“心情”为并列复词,与“修竹”、“小雨”的主从形式不类。
无论作者是否有意如此,客观上造成了它们之间的间离效果。
这一句是对前面景语的主观反应。
春色如许,女子的心情却是“有恨”,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悬念。
四、五两句,将第三句的“心情”具体化和形象化了。
“一声长叹”,是“有恨”,是“懒懒”。
“临鸾不画眉山”,更是“懒懒”,更是“有恨”。
小令到此戛然而止,不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读者对于其中的缘故,却是非要探索个水落石出不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 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 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 • 2、曲牌: 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 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
• 声情特点
• 元曲的宫调各具声情,音乐韵律皆可从其宫调中 显现,元人芝庵〔唱论〕: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 做作六吕十一调,共计十七宫调。如下: 仙吕宫唱:〔清新绵邈〕 南吕宫唱:〔感叹伤悲〕 中吕宫唱:〔高下闪赚〕 黄钟宫唱:〔富贵缠绵〕 正宫唱: 〔惆怅雄壮〕 道宫唱: 〔飘逸清幽〕 大石唱:〔风流蕴藉〕 小石唱: 〔绮丽妩媚〕 高平唱:〔条畅晃漾〕 般射唱: 〔拾缀坑崭〕 歇指唱:〔急并虚歇〕 商角唱: 〔悲伤宛转〕 双调唱:〔健捷激袅〕 商调唱: 〔凄怆怨慕〕 角调唱:〔呜咽悠扬〕 宫调唱: 〔典雅沉重〕 越调唱:〔陶写冷笑〕
• • • • • • • • •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救风尘》 《鲁斋郎》《拜月亭》 散曲:《四块玉》 《闲适》 马致远:散曲: 《天净沙· 秋思》 杂剧:《汉宫秋》 白 朴 杂剧:《墙头马上》《梧桐 雨》 郑光祖 杂剧:《倩女离魂》《王粲 登楼》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 关汉卿 《精忠旗》-明· 冯梦龙 《桃花扇》-清· 孔尚任 《琵琶记》-明· 高则诚 《长生殿》-清· 洪 昇 《赵氏远 《娇红记》 -明· 孟称舜 《雷峰塔》 -清· 方成培
夕阳西下,
抒 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情 从内容上看本曲意境的表现手法;
断肠人在天涯。
思乡之情
(意)
越 调 天 净 沙 秋
白 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 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 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 世,此后行踪不详。原籍隩州(今山西河 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 晚年寓居金陵(今南京市)。历来评论 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 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 。
总数很多。
•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
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 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 失韵。
•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 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 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 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 “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 等十三种 •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 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 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 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 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 字一般用于句首。
古 道 2 、写景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景,写出了景物各自 1 3、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是抒情的? 、第二句写景与其他几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 4、前面的写景与后面的抒情是什么关系? 西 什么特点? 写有什么作用?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风 瘦 小桥、流水、人家 反衬 马 (恬静温馨) 天净沙 · 秋思 写景: 对比 藤、树、鸦、道、 马致远 风、马,阳 枯藤老树昏鸦, 突 小桥 流水 (萧瑟荒凉) 人家 出 萧瑟荒凉的秋 小桥流水人家, (境) 野景象 写 古道西风瘦马。 烘 景 托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
《救风尘》-元· 关汉卿 《看钱奴》-元· 郑延玉 《墙头马上》-元· 白朴 《幽闺记》-元· 施君美 《玉簪记》-明· 高 濂 《西厢记》-元· 王实甫 《中山狼》-明· 康 海 《李逵负荆》-元· 康进之 《绿牡丹》-明· 吴 濂 《风筝误》-清· 李 渔
中国四大名剧 王实甫的《西厢记》 汤显祖的《牡丹亭》 孔尚任的《桃花扇》 洪 昇的《长生殿》
《天净沙· 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 白草红叶黄花。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天边的晚霞也 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 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 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 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
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 北曲为演唱形式。是元代文学主体。不 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 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 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分类: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 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 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 剧。
元曲三要素:
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 元曲四大悲剧:
• 《窦娥冤》关汉卿 《梧桐雨》白朴 • 《汉宫秋》马致远 《赵氏孤儿》纪 君祥
• 元曲四大爱情剧:
•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 具体分析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影子随之投射在了地上。慢慢地远了远 了,最终化作了乌有。极目远眺,真是 山清且水秀;近看那霜白的小草、火红 的枫叶、金黄的花朵,颜色几尽妖艳, 风儿一吹那摇曳的身姿甚是美丽,好一 幅多姿多彩的秋景图。
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小结:
这首曲中的飞鸿比喻想要归隐 的自己,前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 暗示着当时的元朝社会黑暗,死气沉 沉。而后面明朗美好的秋景图,则暗 示作者来到了心中向往的、理想的归 隐之地。
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 萧瑟凄凉的秋景图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一点飞鸿影下。” 如何理解?
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影子 投射在了地上。
2、青山绿水与白草红叶黄花 有什么区别?
“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 “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
3、描写怎样的秋景?
活跃,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的秋景图,给人 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这首曲子写于1261年,作者36岁时所作。 白朴,出身于金的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 元建立后,统治者对老百姓进行残暴的统 治,这些行为使他对朝廷充满着厌恶的情 绪。因此,他放弃了仕途。元世祖中统二 年(1261)河南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 推荐白朴出仕,被拒。从此白朴弃家南游, 寄情于山水之间,更以此表达他永不当官 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