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章末分层突破教师用书 鲁科版选修3-5

合集下载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三章原子核与放射性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三章原子核与放射性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三章原子核与放射性单元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B .一群处于n=3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C .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序数增加2D .汤姆生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α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B .核力只存在于质子与质子之间,中子与中子之间没有核力作用C .因为α粒子的速度比β粒子的速度小,所以α粒子的电离本领也小D .某放射性物质经过一个半衰期该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减少了N .若经过两个半衰期,该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减少2N3.放射性同位素钍23290Th 经一系列α、β衰变后生成氡22086Rn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每经过一次α衰变原子核的质量数会减少2个B .每经过一次β衰变原子核的质子数会增加1个C .放射性元素钍23290Th 的原子核比氡22086Rn 原子核的中子数少4个 D .钍23290Th 衰变成氡22086Rn 一共经过2次α衰变和3次β衰变4.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 .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 .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C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D .21083Bi 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83Bi 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5.如图是核反应堆的示意图,对于核反应堆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铀棒是核燃料,核心物质是铀238B.石墨起到吸收中子的作用C.镉棒起到使中子减速的作用D.水泥防护层的作用是为了阻隔γ射线,避免放射性危害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表明光具有能量,且具有波粒二象性B.根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C.21083i B的半衰期是5天,12g 21083i B经过15天后衰变了1.5gD.α粒子散射实验时卢瑟福建立原子核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镜头表面的镀膜是光的偏振现象的应用B.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外C.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8.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B.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C.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D.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4个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B.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向高能级跃迁后动能增加C.对放射性物质施加压力,其半衰期将减小D.天然放射现象中发出的三种射线是从原子核外放出的10.如图所示是用阴极射线管演示电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的实验装置,图中虚线是电子的运动轨迹,那么下列关于此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A端接的是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B.C端是蹄形磁铁的N极C.C端是蹄形磁铁的S极D.以上说法均不对11.下列应用中把放射性同位素不作为示踪原子的是()A.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检测地下输油管的漏油情况B.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利用探测器的测量,找出合理的施肥规律C.利用射线探伤法检查金属中的砂眼和裂纹D.给怀疑患有甲状腺的病人注射碘131,诊断甲状腺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12.如图为电视机显像管中电子束偏转的示意图.磁环上的偏转线圈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时,沿轴线向纸内射入的电子束的偏转方向( )A.向上B.向左C.向下D.向右13.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原来静止的碳14原子核发生了某种衰变,已知放射出的粒子速度方向及反冲核的速度方向均与磁场方向垂直,它们在磁场中运动的径迹是两个相内切的圆,两圆的直径之比为7:1,如图所示.则碳14的衰变方程为()A .C 614→e 10+B 514B .C 614→H 24e +B 410eC .C 614→e −10+N 714D .C 614→H 12+B 512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较小比结合能的原子核不稳定,容易发生裂变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但与外部条件有关C .某种频率的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大该种紫外线照射的强度,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并不改变D .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核外电子的动能变小二、多选题15.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长的光照射该金属可能发生光电效应B .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动能,也具有动量C .氡222的半衰期为3.8天,则质量为4g 的氡222经过7.6天还剩下1g 的氡222D .玻尔理论解释了原子发射出来的光子其谱线为什么是不连续的E.重核裂变为几个中等质量的核,则其平均核子质量会增加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电效应实验中,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B .氢原子辐射一个光子后,氢原子核外电子动能减小C .大量事实表明,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D .原子核的半衰期与环境的温度、压强有关E.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B .α、β和γ三种射线,α射线的穿透力最强C .23892U 衰变成 20682Pb 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D .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等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三、填空题18.自然界里一些放射性重元素往往会发生一系列连续的衰变,形成放射系.图是锕系图.纵坐标N 表示________,横坐标Z 表示________,从U→Pb 有________次α衰变,________次β衰变.19.如图所示,是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假如放射源能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而根据设计,该生产线压制的是3mm 厚的铝板,那么是三种射线中的________射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当探测接收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放射性粒子的个数超过标准值时,将会通过自动装置将M 、N 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调________一些.20.放射性物质 21084Pb 和 6027Co 的核衰变方程分别为:21084Po→ 20682Pb+X 16027Co→ 6028Ni+X 2方程中的X 1代表的是________,X 2代表的是________.四、解答题21.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α粒子(42He )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 .以m 、q 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1)放射性原子核用 AZ X 表示,新核的元素符号用Y 表示,写出该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2)α粒子的圆周运动可以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求圆周运动的周期和环形电流大小. (3)设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都转为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新核的质量为M ,求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m .22.如图所示,有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0.05T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MN 是磁场的左边界.在磁场中A 处放一个放射源,内装 88226Ra , 88226Ra 放出某种射线后衰变成 86222Rn .(1)写出上述衰变方程;(2)若A 处距磁场边界MN 的距离OA=1.0m 时,放在MN 左侧边缘的粒子接收器收到垂直于边界MN 方向射出的质量较小的粒子,此时接收器距过OA 的直线1.0m .求一个静止 88226Ra 核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有多少?(取1u=1.6×10﹣27 kg ,e=1.6×10﹣19 C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3.1930年发现,科学家在真空条件下用α粒子轰击 94Be 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贯穿力很强的不带电粒子,为了弄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粒子,人们用它分别去轰击氢原子和氮原子,结果打出一些氢核和氮核,并以此推算出了该粒子的质量,从而确定改粒子为中子.设氢核的质量为m H , 氮核的质量为氢核质量的14倍,碰撞后氢核的速度为v H , 氮核的速度为v N , 假设中子与它们的碰撞为弹性弹性碰撞,碰撞的粒子分别为中子和氢核及中子和氮核.(1)试写出α粒子轰击 94Be 的核反应方程;(2)试根据中子与氢原子和氮原子的碰撞结果,利用题中的可测量量,推算出中子的质量.参考答案1.B【分析】C,光电效应是原子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一群处于n=3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根据2n即可求解;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放出电子,多一个质子,原子序数增加1;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详解】光电效应是原子中的电子吸收光子,从而摆脱原子核的束缚,向外释放光电子的现象,故A 错误;一群处于n=3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故B正确;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少一个中子,多一个质子,使原子序数增加1,故C错误;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D错误.故选B.【点睛】考查光电效应是原子吸收光子,掌握跃迁放出几种频率光子的方法,注意β衰变的原子序数增加1,同时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2.A【分析】α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不偏转,说明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核力存在于相邻质子间、中子间、质子与中子间的;α粒子的电离本领最大;经过一个半衰期有半数发生衰变.【详解】α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A正确;核力存在于相邻的质子与质子、质子与中子以及中子与中子之间,故B错误;α粒子的速度比β粒子的速度小,但是α粒子的电离本领较大,故C错误;经过第一个半衰期该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减少了N.若经过两个半衰期,则第二个半衰期含量减小了0.5N,该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减少了1.5N,故D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掌握核力存在的范围,理解三种射线的电离本领与穿透能力的关系,注意半衰期的内涵.3.B【详解】A.经过一次α衰变,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故A错误;B.经过一次β衰变,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质子数等于电荷数,则质子数增加1个,故B 正确;C.元素钍23290Th 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为232,质子数为90,则中子数为142,氡22086Rn 原子核的质量数为220,质子数为86,则中子数为134,可知放射性元素钍23290Th 的原子核比氡22086Rn 原子核的中子数多8个,故C 错误;D.钍23290Th 衰变成氡22086Rn ,可知质量数少12,电荷数少4,因为经过一次α衰变,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经过一次β衰变,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可知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故D 错误。

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章末分层突破课件鲁科版选修3-5

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章末分层突破课件鲁科版选修3-5
A.Q和G是同位素,R和E是同位素 B.R和E是同位素,S和F是同位素 C.R和G是同位素,S和H是同位素 D.Q和E是同位素,R和F是同位素 E.P和S是同位素,Q和G是同位素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核反应方程
α射线和β射线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
分析α射线和β射线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应弄清以下基本规律: (1)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2)衰变过程中动量守恒. (3)带电粒子垂直于磁场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1.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经α衰变成为F,再经β衰变成为G,再经α衰变成 为H.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E――α→F――β →G――α→H,另一系列衰变如下: P――β →Q――β →R――α→S.已知P和F是同位素,则( )
巩 固 层 · 知 识 整 合
章末分层突破
拓 展 层 · 考 题 链 接

升 层 · 能
章 末 综
力合Biblioteka 强 化测 评[自我校对]
①氮 ②187O+11H
⑤质子 ⑧42He
⑥N12 ⑨ -01e
③查德威克 ⑦M12
④162C+10n

2018版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第1节 原子核结构教师用书 鲁科版选修3-5

2018版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第1节 原子核结构教师用书 鲁科版选修3-5

第1节原子核结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先填空]1.质子的发现(1)实验:为探测原子核的结构,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2)结论: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2.中子的发现(1)卢瑟福的预想卢瑟福发现质子后,预想核内还有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并给这种“粒子”起名为中子.(2)中子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研究的结晶.①1930年,用钋发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一种不受电场和磁场影响、穿透能力很强的射线.②1932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这种射线轰击石蜡,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③1932年,查德威克对云室中这种射线进行研究,发现这种射线是一种不带电、质量接近质子的粒子流,即为中子.[再判断]1.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2.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3.玻尔在实验中发现了中子.(×)[后思考]卢瑟福是如何证明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的新核是质子的?【提示】卢瑟福把这种粒子分别引进电场和磁场,根据该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其质量和电量,确定它就是氢原子核,又叫质子.[核心点击]1.质子的发现(1)实验背景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进一步研究发现,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原子核的结构如何?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2)实验装置(如图3­1­1所示)图3­1­1T进气孔、A放射源、F铝箔、S荧光屏、M显微镜,C真空容器.(3)实验过程容器C里放有放射性物质A,从A放射出的α粒子射到铝箔F上,适当选取铝箔的厚度,使α粒子恰好被它完全吸收,而不能透过.在F的后面放一荧光屏S,M是显微镜,通过M可以观察到S是否有闪光.(4)实验现象开始,S上无闪光(因为α粒子没有穿过铝箔).打开进气孔T的阀门,通入氮气,可以观察到S上有闪光.(5)实验分析容器C中通入氮气后,用显微镜观察到荧光屏上有闪光,闪光一定是α粒子击中氮核后产生的新粒子透过铝箔引起的.(6)新粒子性质研究①把这种粒子引进电磁场中,根据它在电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它的质量和电量,进而确定它就是氢原子核,又叫质子.用符号表示为11H或11p.②人们用同样的办法从其他元素的原子核中也轰击出了质子.(7)实验结论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2.中子的发现(1)科学家在1930年利用Po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原子核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不受电场和磁场影响的射线.(2)1932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如果用来自铍的射线去轰击石蜡,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如图3­1­2所示.图3­1­2(3)1932年,查德威克进一步研究这种射线时发现,这种射线是一种不带电的、质量接近质子的粒子流,即是卢瑟福猜想的中子.(4)结论: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1.卢瑟福发现质子后,预想到原子核中还有中子的存在,其判断依据与下列事实相符的是( )A.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B.原子核的质量大约是质子质量的整数倍C.原子核的核电荷数只是质量数的一半或少一些D.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解析】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的核电荷数与原子核的质量数不相等,大约是原子核质量数的一半或少一些,因此预想到在原子核内还存在有质量而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即中子,故符合事实的是C.【答案】 C2.如图3­1­3所示为查德威克研究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后会打出粒子流b,则粒子流a为________,粒子流b为________.图3­1­3【解析】不可见的粒子轰击石蜡时打出的应是质子,因为质子就是氢核,而石蜡中含有大量氢原子,轰击石蜡的不可见粒子应该是中子,故a为中子,b为质子.【答案】中子质子3.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3­1­4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了质子.图中A为放射源发出的________粒子,B为________气.写出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学号:64772039】图3­1­4【解析】题图为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生成质子的实验装置,放射源A发出的是α粒子,B为氮气,其核反应方程为:42He+14 7N→17 8O+11H.【答案】α氮42He+14 7N→17 8O+11H卢瑟福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首先从实验中发现了中子,证实了卢瑟福的预言.在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中,穿过铝箔到达荧光屏的不可能是放射源放出的α粒子.原子核的组成[先填空]1.原子核的组成(1)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并将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2)原子核的符号:A Z X,其中X为元素符号;A表示原子核的质量数,Z表示核电荷数.(3)两个基本关系:①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如氢的三种同位素11H、21H、31H.3.核反应与核反应方程(1)核反应: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2)核反应方程:用原子核符号描述核反应过程的式子.(3)核反应规律: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再判断]1.原子核内只有质子而没有中子.(×)2.同位素具有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3.核反应方程只要满足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以随便写.(×)[后思考]铅的原子序数为82,一个铅原子质量数为207,其核外电子有多少个?中子数又是多少?【提示】铅的原子序数为82,即一个铅原子中有82个质子,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质子与电子电性相反、电量相同,故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相同为82个,根据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的关系,铅原子核的中子数为207-82=125(个).[核心点击]1.原子核的大小和组成2.对核子数、电荷数、质量数的理解(1)核子数:质子和中子质量差别非常微小,二者统称为核子,所以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核子数.(2)电荷数(Z):原子核所带的电荷等于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通常用这个数表示原子核的电荷量,叫作原子核的电荷数.(3)质量数(A):原子核的质量等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总和,而质子与中子质量几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倍数叫作原子核的质量数.3.同位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的数目,进而也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也相同,所以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它们的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把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4.(多选)已知228 88Ra是226 88Ra的一种同位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B.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解析】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与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是相等的,且原子核内的质量数(核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由此知这两种镭的同位素核内的质子数均为88,核子数分别为228和226,中子数分别为140和138;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核外电子数决定,因为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故正确答案为A、C.【答案】AC5.完成下列各核反应方程,并指出哪个核反应是首次发现质子、中子的.A.10 5B+42He→13 7N+( )B.94Be+( )→12 6C+10nC.2713Al+( )→2712Mg+11HD.14 7N+42He→17 8O+( )E.238 92U→234 90Th+( )F.2311Na+( )→2411Na+11H【解析】 A.10 5B+42He→13 7N+10nB.94Be+42He→12 6C+10n此核反应使查德威克首次发现了中子C.2713Al+10n→2712Mg+11HD.14 7N+42He→17 8O+11H此核反应使卢瑟福首次发现了质子E.238 92U→234 90Th+42HeF.2311Na+21H→2411Na+11H【答案】见解析6.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试问:(1)镭核中有多少个质子?多少个中子?(2)镭核所带的电荷量是多少?(3)呈中性的镭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解析】(1)镭核中的质子数等于其原子序数,故质子数为88,中子数N等于原子核的质量数A与质子数Z之差,即N=A—Z=226-88=138.(2)镭核所带电荷量:Q=Ze=88×1.6×10-19 C=1.41×10-17 C.(3)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故核外电子数为88.【答案】(1)88 138 (2)1.41×10-17 C (3)88原子核的“数”与“量”辨析技巧(1)核电荷数与原子核的电荷量是不同的,组成原子核的质子的电荷量都是相同的,所以原子核的电荷量一定是质子电荷量的整数倍,我们把核内的质子数叫核电荷数,而这些质子所带电荷量的总和才是原子核的电荷量.(2)原子核的质量数与质量是不同的,也与元素的原子量不同.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总数叫作核的质量数,原子核的质量等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的总和.学业分层测评(八)(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多选)关于质子与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除氢核外)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C.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D.卢瑟福发现了中子,并预言了质子的存在【解析】原子核(除氢核外)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发现了中子,故A、B、C正确,D 错误.【答案】ABC2.人类探测月球发现,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氦的这种同位素应表示为( ) 【导学号:64772102】A.43HeB.32HeC.42HeD.33He【解析】氦的同位素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为3,故可写作32He,因此B正确,A、C、D错误.【答案】 B3.(多选)α粒子击中氮14核后放出一个质子,转变为氧17核(17 8O).在这个氧原子核中有( )A.17个电子B.9个中子C.8个质子D.这个氧原子核中不可能存在处于游离态的电子或正电子【解析】根据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为8,即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8,质量数为17,所以中子数为17-8=9,原子核内没有游离的正电子,所以答案为B、C、D.【答案】BCD4.(多选)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42He),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B.X核的质量数比Z核的质量数大3C.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D.X核的电荷数比Z核的电荷数大2【解析】设原子核X的核电荷数为n,质量数为m,则由已知可得两个核反应方程式分别为:mn X→01e+m n-1Ym n-1Y+11H→42He+m-3n-2Z因此比较X、Y、Z的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可判定B、C、D均正确.【答案】BCD5.有些元素的原子核可以从很靠近它的核外电子中“俘获”一个电子形成一个新原子(如从离原子核最近的K层电子中俘获电子,叫“K俘获”),当发生这一过程时( ) 【导学号:64772040】A.新原子是原来原子的同位素B.新原子核比原来的原子核少一个质子C.新原子核将带负电D.新原子核比原来的原子核少一个中子【解析】原子核“俘获”一个电子后,带负电的电子与原子核内带正电的质子中和,原子核的质子数减少1,中子数增加1,形成一个新原子,新原子与原来的原子相比,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也不同,但核子数相同,不是同位素,所以B正确.【答案】 B6.(多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所以原子带负电B.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一定跟核外电子数相等C.用α粒子轰击氮、氟、钠、铝等元素的原子核都可以打出质子,因此人们断定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D.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跟质子质量之比都大于原子核的电荷量跟质子的电荷量之比,因而原子核内还存在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解析】原子中除了有带负电的电子外,还有带正电的原子核,故A错;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不一定跟核外电子数相等,故B错;正是用α粒子轰击原子核的实验才发现了质子,故C正确;因为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跟质子质量之比都大于原子核的电荷量跟质子的电荷量之比,才确定原子核内还有别的中性粒子,故D正确.【答案】CD7.以下是物理学史上3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x+73Li→2y y+14 7N→x+17 8O y+94Be→z+12 6Cx、y和z是3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是________.【解析】把前两个方程化简,消去x,即14 7N+73Li=y+17 8O,可见y是42He,结合第三个方程,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z 是中子10n.【答案】 10n8.一个静止的氮核147N 俘获了一个速度为2.3×107m/s 的中子,生成一个复核A ,A 又衰变成B 、C 两个新核.设B 、C 的速度方向与中子速度方向相同,B 的质量是中子的11倍,速度是106m/s ,B 、C 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R B ∶R C =11∶30,求:(1)C 核的速度大小;(2)根据计算判断C 核是什么; (3)写出核反应方程.【解析】 氮核吸收了一个中子变成的复核不稳定,将发生衰变.整个过程中,中子、氮核以及两个新核组成一个系统,过程前后都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所以整个系统在俘获与衰变过程中动量均守恒.利用这一点,可以求出C 核的速度.然后根据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就可以判断核的种类,写出核反应方程.(1)氮核从俘获中子到衰变成B 、C 两个新核的过程动量守恒,有m n v n =m B v B +m C v C 根据质量数守恒规律,可知C 核的质量数为14+1-11=4. 由此解得v C =3×106m/s.(2)由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时R =mvqB,可得 q B q C =m B v B R C m C v C R B =11×106×304×3×106×11=52① q B +q C =7②将①②式联立求解得q C =2,而A C =4,则C 核是氦原子核. (3)核反应方程式是14 7N +10n→11 5B +42He. 【答案】 见解析[能力提升]9.(多选)有两束均由质子和氘核混合组成的粒子流,第一束中的质子和氘核具有相同的动量,第二束中的质子和氘核具有相同的动能.现打算将质子和氘核分开,有以下一些做法,这些方法中可行的是( )A .让第一束粒子流垂直电场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后穿出B .让第二束粒子流垂直电场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后穿出C .让第二束粒子流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匀强磁场后穿出D .让粒子流垂直于电场方向进入速度选择器,适当调节两板间电场强度大小,让粒子流从板间穿出【解析】 在电场中,电场方向上的偏移量为 y =12at 2=qEl 2m 2p 2=qEl 24E k在磁场中,轨道半径为R =mv qB =p qB =2mE k qB所以,以相同的动量进入电场和以相同的动能进入磁场能分开.适当调节速度选择器两板间电场强度,可使质子满足Eq =Bvq ,沿直线飞出,则氘核将沿电场方向偏转,倾斜穿出,故A 、C 、D 正确.【答案】 ACD10.(多选)铝箔被α粒子轰击后发生了以下核反应:2713Al +42He ―→X+10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10n 是质子 B.10n 是中子 C .X 是2814Si 的同位素D .X 是3115P 的同位素【解析】 10n 表示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是中子的表示符号,B 对.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推得产生的X 元素的质量数为30,电荷数为15,即3115P 的同位素,D 对.【答案】 BD11.199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制得了一种新的铂元素的同位素202 78Pt ,制取过程如下:(1)用质子轰击铍靶94Be 产生快中子,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快中子轰击汞204 80Hg ,反应过程可能有两种:①生成202 78Pt ,放出氦原子核,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生成202 78Pt ,放出质子、中子,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算出新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然后写出核反应方程.(1)94Be +11H ―→95B +10n.(2)①204 80Hg +10n ―→202 78Pt +32He ;②204 80Hg +10n ―→202 78Pt +211H +10n. 【答案】 见解析12.1930年发现,在真空条件下用α粒子(42He)轰击铍(94Be)时,会产生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极强且不带电的粒子,查德威克认定这种粒子就是中子.(1)写出α粒子轰击铍核的核反应方程;(2)若一个中子与一个静止的碳核发生正碰,已知中子的质量为m n 、初速度为v 0,与碳核碰后的速率为v 1,运动方向与原来运动方向相反,碳核质量视为12m n ,求碳核与中子碰撞后的速率;(3)若与中子碰撞后的碳核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匀强磁场,测得碳核做圆周运动的半径11 为R ,已知元电荷的电荷量为e ,求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导学号:64772041】【解析】 (1)94Be +42He ―→10n +126C.(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n v 0=-m n v 1+12m n v 2,解得:v 2=v 1+v 012.(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洛伦兹力公式有6eBv 2=12m n v 22/R解得:B =m n v 1+v 06eR .【答案】 (1)94Be +42He ―→10n +126C(2)v 1+v 012 (3)m nv 1+v6eR。

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3.1 原子核结构教案 鲁科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3.1 原子核结构教案 鲁科版选修35

第1节原子核结构●课标要求1.了解质子、中子的发现过程,了解原子核的组成.2.了解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基本方法及特征.3.知道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同位素的物理意义.4.会根据原子核符号计算中子数、核子数,根据电荷数、质量数守恒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5.了解卢瑟福、查德威克等科学家做出的贡献及其体现的科学精神.●教学地位本节的实验在高中阶段无法实现,但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出实验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中产生了新核(质子)”这一部分,教师可设置问题如“可以通过哪些具体实验来证明产生的新核是质子?”启发学生思考,因为相关的知识洛伦兹力已学过.引导学生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证明新核为质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定性、定量推理的能力.“原子核组成”部分对学生并不是难点,因为相关的知识在初中已经学过,可让学生总结,教师要注意做好引导.●新课导入建议故事导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现了放射性现象和同位素,引起了对原子核结构的探索.1919年,卢瑟福发现一个α粒子能引起氮核的人工衰变,而衰变的产物之一是质子(即氢核).1921~1924年,卢瑟福和他的学生查德威克对硼、钠、铝等轻元素进行人工核反应,同样有质子分裂出来.以上事实显然说明原子核内存在质子.问题是原子核是否只有质子?本节课的学习就告诉同学们原子核内到底有什么.●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 1.看教材 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步骤1:导入新课,本节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可多提问几个学生⇒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除例1外可再变换命题角度,补充一个例题以拓展学生思路⇓步骤7: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习情况⇒步骤6:完成“探究3”重在讲解规律方法技巧⇐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方式同完成探究1相同⇐步骤4:让学生完成【迁移应用】,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步骤8:先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教师点评,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过程.2.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理解核子、同位素的概念.3.了解核反应的概念,会书写核反应方程.1.了解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过程.(重点) 2.理解原子核的组成.能正确书写原子核的符号.(重点)3.原子核的组成及如何确定核反应方程.(难点)质子和中子的发现1.(1)质子的发现①实验:为探测原子核的结构,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②结论: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2)中子的发现①卢瑟福的预想卢瑟福发现质子后,预想核内还有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并给这种“粒子”起名为中子.②中子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研究的结晶.a.1930年,用钋发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一种不受电场和磁场影响、穿透能力很强的射线.B.1932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这种射线轰击石蜡,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c.1932年,查德威克对云室中这种射线进行研究,发现这种射线是一种不带电、质量接近质子的粒子流,即为中子.2.思考判断(1)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2)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3)玻尔在实验中发现了中子.(×)3.探究交流卢瑟福是如何证明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的新核是质子的?【提示】卢瑟福把这种粒子分别引进电场和磁场,根据该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其质量和电量,确定它就是氢原子核,又叫质子.原子核的组成1.基本知识(1)原子核的组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中子统称为核子,原子核常用符号A Z X表示.X表示元素符号,A表示质量数,Z表示核电荷数.(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如氢的三种同位素11H、21H、31H.(3)核反应方程①核反应: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②意义:能够用人工方法改变原子核.③书写核反应方程遵循的原则:核反应满足反应前、后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④确定未知核或粒子的方法:由反应前、后的已知核和粒子,依据守恒原则写出方程,判断未知核或粒子.2.思考判断(1)原子核内只有质子而没有中子.(×)(2)同位素具有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3)核反应方程只要满足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以随便写.(×)3.探究交流铅的原子序数为82,一个铅原子质量数为207,其核外电子有多少个?中子数又是多少?【提示】铅的原子序数为82,即一个铅原子中有82个质子,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质子与电子电性相反、电量相同,故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相同为82个,根据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的关系,铅原子核的中子数为207-82=125(个).质子发现过程的分析及理解1.质子由谁发现的?怎样发现的?2.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吗?3.在实验中如何确定新核是质子的?1.实验背景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进一步研究发现,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原子核的结构如何?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2.实验装置(如图3-1-1所示)图3-1-1T进气孔、A放射源、F铝箔、S荧光屏、M显微镜,C真空容器.3.实验过程容器C里放有放射性物质A,从A放射出的α粒子射到铝箔F上,适当选取铝箔的厚度,使α粒子恰好被它完全吸收,而不能透过.在F的后面放一荧光屏S,M是显微镜,通过M可以观察到S是否有闪光.4.实验现象开始,S上无闪光(因为α粒子没有穿过铝箔).打开进气孔T的阀门,通入氮气,可以观察到S上有闪光.5.实验分析容器C中通入氮气后,用显微镜观察到荧光屏上有闪光,闪光一定是α粒子击中氮核后产生的新粒子透过铝箔引起的.6.新粒子性质研究(1)把这种粒子引进电磁场中,根据它在电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它的质量和电量,进而确定它就是氢原子核,又叫质子.用符号表示为11H或11P.(2)人们用同样的办法从其他元素的原子核中也轰击出了质子.7.实验结论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用显微镜观察到荧光屏上的闪光,是α粒子击中氮核后产生的新粒子透过铝箔引起的.这种新粒子与氢原子核有相同的质量和电量.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3-1-2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了质子.图中A为放射源发出的________粒子,B为________气.写出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1-2【解析】题图为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生成质子的实验装置,放射源A发出的是α粒子,B为氮气,其核反应方程为:42He+14 7N→17 8O+11H.【答案】α氮42He+14 7N→17 8O+11H1.(2013·南平检测)如图3-1-3为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M是显微镜,S是荧光屏,窗口F处装铝箔,氮气从阀门T充入,A是放射源.在观察由质子引起的闪烁之前需进行的必要调整是( )图3-1-3A.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有α粒子引起的闪烁B.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质子引起的闪烁C.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能见到质子引起的闪烁D.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α粒子引起的闪烁【解析】实验目的是观察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新核并放出质子,所以实验前应调整铝箔的厚度,恰使α粒子不能透过,但质子仍能透过,故选D.【答案】 D原子核的组成1.原子核是仅有带电的粒子组成的吗?2.两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性质一定相同吗?3.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1.原子核原子核⎩⎪⎨⎪⎧大小:很小,半径为10-15m ~10-14m组成⎩⎪⎨⎪⎧质子:电量e =+1.6×10-19 C 质量m p=1.672 623 1×10-27kg 中子:质量e =0质量:m n=1.674 928 6×10-27kg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2.基本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 3.核反应、核反应方程(1)核反应: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2)核反应方程:用原子核符号描述核反应过程的式子. 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42He +14 7N→17 8O +11H.(3)核反应的规律: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2013·福州四中检测)完成下列各核反应方程,并指出首次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________,首次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是________.A.10 5B +42He ―→137N +( )B.94Be +( )→126C +10nC.2713Al +( )→2712Mg +11HD.14 7N +42He ―→17 8O +( )E.238 92U→23490Th +( ) F.2311Na +( )→2411Na +11H 【审题指导】 根据核反应过程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求得未知粒子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再根据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可得粒子的性质.【解析】 A.10 5B +42He→13 7N +10n B.94Be +42He→12 6C +10n 此核反应使查德威克首次发现了中子 C.2713Al +10n→2712Mg +11H D.14 7N +42He→17 8O +11H 此核反应使卢瑟福首次发现了质子 E.238 92U ―→234 90Th +42He F.2311Na +21H→2411Na +11H. 【答案】 见解析写核反应方程应注意的问题1.核反应必须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的规律. 2.核反应方程中的箭头“―→”表示核反应进行的方向,不能把箭头写成等号. 3.写核反应方程必须要有实验依据,决不能毫无根据的编造.4.要求记住常见粒子的符号表示:质子(11H)、中子(10n)、电子( 0-1e)、正电子(01e)、α粒子(42He)等.2.(2013·北师大附中检测)在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中,X 表示质子的是( ) A.3015P→3014Si +X B.238 92U→23490Th +X C.2713Al +10n→2712Mg +X D.2713Al +42He→3015P +X【解析】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由此可知,3015P→3014Si+01e,238 92U→234 90Th +42He,2713Al+10n→2712Mg+11H,2713Al+42He→3015P+10n,综上知C对.【答案】 C综合解题方略——核子数、质子数、质量数的辨析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1)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2)镭核所带的电荷量是多少?(3)呈中性的镭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审题指导】根据原子核中的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的关系求解.【规范解答】(1)镭核中的质子数等于其原子序数,故质子数为88,中子数N等于原子核的质量数A与质子数Z之差,即N=A-Z=226-88=138.(2)镭核所带电荷量为Q=Ze=88×1.6×10-19 C=1.41×10-17 C.(3)中性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故核外电子数为88.【答案】(1)88 138 (2)1.41×10-17 C (3)88正确理解质量数、质子数、核子数1.核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总和.2.质子数:等于原子核的电荷数(Z).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这个整数叫原子核的电荷数(Z),原子核所带电荷量为Ze.3.质量数:原子核的质量等于核内质子和中子质量的总和,而中子与质子质量几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整数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A),显然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备课资源】(教师用书独具)中子的发现背景1920年,卢瑟福在著名的贝克尔演讲(Bakerian Lecture)中做出中子存在的理论预言.为了检验卢瑟福的假说,卡文迪许实验室从1921年开始实验工作.卢瑟福曾请格拉森(J.L.Glasson)在氢气放电时寻找中子的产生,不久,罗伯兹(J.K.Roberts)也做了类似的实验.1923年查德威克得到卢瑟福的赞同,用游离室和点计数器作为检测手段,尝试在大质量的氢化材料中检测γ辐射的发射.在初步作了这些尝试之后,查德威克考虑到中子只有在强电场中形成的可能性,但没有合适的变压器可用.正当查德威克着手进一步开展探讨中子的研究时,柏林的玻特(W.Bothe)和巴黎的约里奥·居里夫妇(Joliot·Curies)相继发表了他们的实验结果.玻特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曾在盖革的研究所里工作.从1928年起,玻特和他的学生贝克尔(H.Becker)用钋发射的α粒子轰击一系列轻元素,发现α粒子轰击铍时,会使铍发射穿透能力极强的中性射线,强度比其他元素所得要大过十倍.用铅吸收屏研究其吸收率,证明这种中性辐射比γ射线还要硬.1930年,玻特和贝克尔率先发表了这一结果,并断定这种贯穿辐射是一种特殊的γ射线.在巴黎,居里实验室的约里奥·居里夫妇也正在进行类似实验.他们把石蜡板放在放射源和游离室之间,发现静电计偏转激增.石蜡含氢,会不会是氢核被铍辐射撞击形成新的射线?于是他们加了磁场进行检验,磁场果然对这一射线有作用.遗憾的是,他们在肯定石蜡板发出的是质子流之后,也和玻特一样,把铍辐射看成是γ射线.1932年1月18日约里奥·居里夫妇宣布,铍辐射的能量是如此之大,竟能把氢核(质子)从石蜡板中撞击出来. 随后,他们还用云室拍到了质子流的照片,但他们没有摆脱玻特的错误解释.1.二十世纪初,为了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物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结构,发现了电子、质子.如图3-1-4所示,此装置是( )图3-1-4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B.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C.汤姆孙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D.查德威克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解析】根据实验原理,图示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答案】 B2.(2013·三亚检测)已知228 88Ra是226 88Ra的一种同位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B.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D .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解析】 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与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是相等的,且原子核内的质量数(核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由此知这两种镭的同位素核内的质子数均为88,核子数分别为228和226,中子数分别为140和138;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核外电子数决定,因为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故正确答案为A 、C.【答案】 AC3.以下几个原子核反应式中,X 代表α粒子的反应式是( ) A.42He +94Be ―→12 6C +X B.21H +31H ―→10n +X C.234 90Th ―→234 91Pa +X D.3015P ―→3014Si +X【解析】 据核反应方程须满足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 分别为10n 、42He 、 0-1e 、01e.【答案】 B4.(2012·塔城高二检测)三个原子核X 、Y 、Z ,X 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 核,Y 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 核并放出一个氦(42He),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X 核比Z 核多一个质子B .X 核比Z 核少一个中子C .X 核的质量数比Z 核的质量数大3D .X 核与Z 核的总电荷是Y 核电荷的2倍【解析】 设原子核X 的核电荷数为n ,质量数为m ,则由已知可得两个核反应方程式分别为:m n X→01e +m n -1Y m n -1Y +11H→42He +m -3n -2Z因此比较X 、Y 、Z 的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可判定C 、D 正确,所以选C 、D. 【答案】 CD5.(2012·重庆高考)以下是物理学史上3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 )x +73Li→2y y +14 7N→x +17 8O y +94Be→z +126C x 、y 和z 是3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 是( ) A .α粒子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解析】 把前两个方程化简,消去x ,即14 7N +73Li =y +17 8O ,可见y 是42He ,结合第三个方程,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z 是中子10n.因此选项C 正确.【答案】 C。

高三物理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章综合(鲁科版选修3-5)

高三物理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章综合(鲁科版选修3-5)

原子物理单元测试(B 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研究“两弹”的基本核反应方程式是( )A.N 147+He 42→O 178+H 11B. U 23592+n 10→Sr 9038+Xe 13654+10n 10C. U 23892→Th 23490+He 42 D. H 21+H 31→He 42+n 10解析:本题考查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两弹”是指原子弹和氢弹,原理分别为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B 为重核裂变方程之一,D 为轻核聚变方程.故正确选项为BD.答案BD2.下图为查德威克研究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 o )放出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 ,用粒子流a 打击石蜡后会打出粒子流b ,经研究知道 ( )A.a 为质子,b 为中子B.a 为γ射线,b 为中子C.a 为中子,b 为γ射线D.a 为中子,b 为质子解析:本题考查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实验装置.选项D 正确. 答案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α射线和γ射线都是电磁波B.β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C.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D.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则新核的总质量总小于原核的质量解析:组成α射线的粒子是氦原子核,γ射线是高频电磁波,A 错.β射线是原子的核内中子转变成质子时放出的电子流,B 错.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它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C 对.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因放出了粒子,所以质量减小,D 对.答案CD4.下图所示为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子核和两个α粒子的径迹,其中可能正确( )解析:α粒子在靠近金的原子核时,离核越近,所受库仑力越大,方向偏转越大,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判断出只有A 正确.答案A5.如图所示,两个相切的圆表示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某种核反应后产生的两种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可以判定 ( )A.原子核只可能发生β衰变B.原子核可能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C.原子核放出一个正电子D.原子核放出一个中子解析:静止的核发生核反应的过程动量守恒,所以新核和新粒子的速度方向相反,又因为轨迹只有两个,是内切圆,所以放出的新粒子只有一个,且粒子带负电,是β粒子,故A 正确.答案A6.贫铀炸弹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武器,贫铀是提炼铀235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铀238,贫铀炸弹不仅有很强的穿甲能力,而且铀238具有放射性,残留物可长期对环境起破坏作用而造成污染.人长期生活在该环境中会受到核辐射而患上皮肤癌和白血病.下列结确的是 ( )A.铀238的衰变方程式为:U 23892→Th 23490+He 42 B. U 23592和U 23892互为同位素C.人患皮肤癌和白血病是因为核辐射导致了基因突变D.贫铀弹的穿甲能力很强,也是因为它的放射性 解析:本题考查铀238的知识.铀238具有放射性,放出一个α粒子,变成钍234,A 正确. 铀238和铀235质子数相同,故互为同位素,B 正确.核辐射能导致基因突变,是皮肤癌和白血病的诱因之一,C 正确.贫铀弹的穿甲能力很强, 是因为它的弹芯是由高密度、高强度、高韧性的铀合金组成,袭击目标时产生高温化学反应,所以其爆炸力、穿透力远远超过一般炸弹,D 错. 答案ABC7.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都是人类利用原子核能的途径,我国已建设了秦山和大亚湾两座核电站,下面关于这两座核电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利用核裂变释放原子核能B.它们都是利用核聚变释放原子核能C.秦山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原子核能,大亚湾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原子核能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本题考查核能的实际利用常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A 正确. 答案A8.最近一段时间,伊朗的“核危机”引起了全球瞩目,其焦点问题就伊朗核电站采用轻水堆还是重水堆,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Pu 23994),这种Pu 23994可以由铀239(U 23992)经过n 次β衰变而产生,则n 的值是 ( ) A.2 B.239C.145D.92 解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铀239衰变成Pu 23994的核反应方程是:U 23992→Pu 23994+2e 01-可见,n =2. 答案A9.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 A.γ射线的贯穿作用 B.α射线的电离作用 C.β射线的贯穿作用 D.β射线的中和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三种射线的特点.由于α粒子电离作用较强,能使空气分子电离,电离产生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B10.质子的质量为mp ,中子的质量为mn ,氦核的质量为m α,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m α=2m p +2m n B.m α<2m p+2m n C.m α>2m p +2m n D.以上关系都不对解析:本题考查质量亏损.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氦核时放出能量,发生质量亏损.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在宇宙形成之初是“粒子家族”尽现风采的时期.从大爆炸的瞬间产生夸克、轻子、胶子等粒子,到电子与原子核结合成原子,先后经历了四个时代,它们是: 、 、 、 .解析: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粒子家族”在大爆炸开始,到形成原子这105s 时间内,先后经历了强子时代、轻子时代、核合成时代、复合时代.答案强子时代轻子时代核合成时代复合时代12.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νe )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 t 四氯乙烯(C 2Cl 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氩核,其核反应方程为v e +Cl 3717→Ar 3718+e 01-已知Cl 3717的质量为36.956 58 u, Ar 3718的质量为36.956 91 u, e 01-的质量为0.000 55 u,1 u 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 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解析:上面核反应过程增加的质量:Δm =36.956 91 u+0.000 55 u-36.956 58 u=0.000 88 u 应吸收的能量:ΔE =Δmc 2=0.000 88×931.5 MeV=0.82 MeV. 答案0.82 MeV13.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相遇会发生湮灭而转化为一对光子,设正、负电子的质量均为m ,普朗克常量为h ,则这一对光子的频率为 .解析:本题考查质能方程及光子论.2mc 2=2hv 则v =hm c 2.答案hm c 214.已知质子的质量为1.007 227 u ,中子的质量为1.008 665 u ,它们结合成碳核C 126的质量为12.000 000 u ,放出的能量为 MeV. 解析:本题考查质能方程.ΔE =Δmc 2=[6×(1.007 227+1.008 665)-12]×931.5 MeV=88.8 MeV. 答案88.815.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要放出2.22 MeV 的能量,这些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这一过程的核反应方程是 ,质量亏损为 kg,此光子的波长为 m.解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及质量亏损.核反应方程为H 11+n 10→H 21+γ由ΔE =Δmc 2得Δm =2cE ∆=4×10-30kg 由ΔE =hλc 得λ=Ehc ∆=5.6×10-13m. 答案H 11+n 10→H 21+γ4×10-305.6×10-13三、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8分)中子n 10、质子p 11、氘核D 的质量分别为m n 、m p 、m D .现用光子能量为E 的r射线照射静止氘核,使之分解.用核符号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若分解后的中子、质子的动能相等,则中子的动能是多少?解析:上述核反应方程是:r +H 21→H 11+n 1上述核反应因质量亏损放出的能量ΔE =(m D -m p -m n )c 2质子和中子获得的总动能是:ΔE +E 所以中子的动能为:E kn =21(ΔE +E )= 21[(m D -m p -m n )c 2+E ]. 答案r +H 21→H 11+n 121[(m D -m p -m n )c 2+E ] 17.(10分)放射性同位素C 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判定古生物体的年代,此项研究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1)宇宙射线中高能量的中子碰到空气中的氮原子后,会形成很不稳定的C 146,它很容易发生衰变,放出β射线变成一个新核,其半衰期为5 730年.试写出此核反应方程.(2)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的C 146含量只有活体中的12.5%,则此遗骸距今约有多少年? 解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及它的实际应用.(1)此衰变的核反应方程:N 147+n 10→C 146+H 11 C 146→N 147+e 01-.(2)活体中的C 146含量不变,生物死亡后,遗骸中的C 146按其半衰期变化,设活体中C146的含量为N 0,遗骸中的C 146含量为N ,由半衰期的定义得:N =(21)τt N 0即0.125=(21)τt所以τt=3 t =3τ=17 190年.答案(1)N 147+n 10→C 146+H 11 C 146→N 147+e 01- (2)17 19018.(10分)U 23592受中子轰击时会发生裂变,产生Ba 13956和Kr 9436,同时放出能量.已知每个铀核裂变释放的平均能量为200 MeV.(1)写出核反应方程;(2)现在要建设发电功率为5×105kW 的核电站,用U 235作核燃料,假设核裂变释放的能量一半转化为电能,那么该核电站一天消耗U 235多少千克?(阿伏加德罗常数取6.0×1023mol -1)解析:(1)核反应方程U 23592+n 10→Ba 13956+Kr 9436+3n 10+200 MeV.(2)电站一天发出的电能E 1=Pt ①设每天消耗U 23592为m kg ,核裂变释放的能量为E 2=m ×103×6.0×1023×200×106×1.6×10-19/235② 由能量转化得E 1=ηE 2 ③由①②③式得m =1.06 kg.答案(1)U 23592+n 10→Ba 13956+Kr 9436+3n 10+200 MeV(2)1.06 kg19.(12分)1920年,质子已被发现,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曾预言可能有一种质量与质子相近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存在,他把它叫做中子.1930年发现,在真空条件下用α射线轰击铍(Be 94)时,会产生一种看不见的、贯穿力极强的不知名射线和另一种粒子.经过研究发现,这种不知名射线具有如下的特点:①在任意方向的磁场中均不发生偏转;②这种射线的速度小于光速的十分之一;③用它轰击含有氢核的物质,可以把氢核打出来;用它轰击含有氮核的物质,可以把氮核打出来,并且被打出的氢核的最大速度v H 和被打出的氮核的最大速度v N 之比近似等于15∶2.若该射线中的粒子均具有相同的能量,与氢核和氮核碰前氢核和氮核可以为静止,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的损失.已知氢核的质量M H 与氮核的质量M N 之比等于1∶14.(1)写出α射线轰击铍核的核反应方程;(2)试根据上面所述的各种情况,通过具体分析说明该射线是不带电的,但不是γ射线,而是由中子组成的.解析:(1)Be 94+He 42→C 126+n 1(2)由①可知,该射线在任何方向的磁场中均不发生偏转,因此该射线不带电. 由②可知,该射线速度小于光速,所以它不是γ射线.由③可知,由于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当被打出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为最大值时,表明它们发生的是弹性正碰.设该粒子的质量为m ,碰撞前速度为v 0,与氢核碰撞后速度为v 1,与氮核碰撞后速度为v 2,则有mv 0=mv 1+M H v H21mv 02=21mv 12+21M H v H 2 解得v H =H2M m m v +同理得v N =NM m m v +02由题意知215N H =v v ,114H N =M M解得m =M H即该粒子的质量与氢核(质子)的质量相近,因此这种粒子是中子.答案(1)Be 94+He 42→C 126+n 1(2)略。

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3.3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教案鲁科版选修3_5

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3.3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教案鲁科版选修3_5

第3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课标要求●课标解读1.了解放射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射线的贯穿本领、电离作用,以及射线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2.知道放射性污染及其对人类和自然产生的严重危害,了解防范放射性的措施,建立防范意识.●教学地位 教师应首先使学生回顾放射性及放射线的概念、产生、特点.要让学生知道,一方面,有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如铀、钍、镭等,它们叫天然放射性物质,另一方面,人类出于不同的目的制造了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叫人工放射性物质.此外,教师要紧紧围绕放射线的特点说明它们的作用、危害及防护措施.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收集关于放射性的作用、危害及防护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在班上交流和讨论,发表个人见解.●新课导入建议问题导入 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强度易于控制,它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得多,因此在生产和科学领域得以广泛的应用.你知道放射性有哪些应用吗?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步骤1:导入新课,本节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可多提问几个学生⇒错误!⇓步骤7: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习情况⇒步骤6:完成“探究总结γ射线的特性及应用⇐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方式同完成探究1相同⇐步骤4:让学生完成【迁移应用】,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步骤8:先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教师点评,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1.(1)利用放射线使细胞变异或损害的特点,辐射育种、食品辐射保存、放射性治疗等.(2)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把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释放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3)γ射线探伤:利用了γ射线穿透能力强的特点.(4)作为示踪原子对有关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功能进行研究.2.思考判断(1)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γ射线可以给金属探伤.(√)(2)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消除有害的静电积累.(√)(3)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保存食物.(√)3.探究交流放射性元素为什么能做示踪原子?【提示】由于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发出辐射,无论它运动到哪里,都很容易用探测器探知它的下落,因此可以用作示踪物来辨别其他物质的运动情况和变化规律.这种放射性示踪物称为示踪原子或标记原子.1.(1)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①核爆炸;②核泄漏;③医疗照射.(2)为了防止放射线的破坏,人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密封防护;②距离防护;③时间防护;④屏蔽防护.2.思考判断(1)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2)医疗照射是利用放射性,对人和环境没有影响.(×)(3)密封保存放射性物质是常用的防护方法.(√)3.探究交流放射性污染危害很大,放射性穿透力很强,是否无法防护?【提示】放射线危害很难防护,但是通过屏蔽、隔离等措施可以进行有效防护,但防护的有效手段是提高防范意识.1.利用γ射线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裂纹,这是利用γ射线的什么作用?2.利用α、β射线可消除静电积累,是因为α、β射线有什么特性?3.利用示踪原子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是长好还是短好?1.放射出的射线的利用(1)利用γ射线的贯穿本领:利用60Co放出的很强的γ射线来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和裂纹,这叫γ射线探伤.利用γ射线可以检查30 cm厚的钢铁部件.利用放射线的贯穿本领,可用来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密封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等,从而自动控制生产过程.(2)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放射线能使空气电离,从而可以消除静电积累,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3)利用γ射线对生物组织的物理、化学效应使种子发生变异,培育优良品种.(4)利用放射性产生的能量轰击原子核,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5)在医疗上,常用来控制病变组织的扩大.2.作为示踪原子(1)在工业上,可用示踪原子检查地下输油管道的漏油情况.(2)在农业生产中,可用示踪原子确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肥料和合适的施肥时间.(3)在医学上,可用示踪原子帮助确定肿瘤的部位和范围.下列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一些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利用放射性消除静电是利用射线的穿透作用B .利用射线探测机器部件内部的砂眼或裂纹是利用射线的穿透作用C .利用射线改良品种是因为射线可使DNA 发生变异D .在研究农作物合理施肥中是以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解析】 消除静电是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使空气导电,A 错误.探测机器部件内部的砂眼或裂纹和改良品种分别是利用它的穿透作用和射线可使DNA 发生变异,B 、C 正确;研究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是利用其作示踪原子,D 正确.【答案】BCD应用放射线的特性解决问题时,首先应该熟练掌握放射线的各种特性,如射线的电离作用、穿透能力等特性;其次是应该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射线的哪种特性有关,应该使用放射线的哪些特性才能达到目的.1.在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应该用α射线探测物体的厚度B .应该用α粒子放射源制成“烟雾报警器”C .医院在利用放射线诊断疾病时用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D .作为示踪原子能研究农作物在各季节吸收肥料成分的规律【解析】 由于α粒子的穿透能力很弱,所以无法用α射线探测物体的厚度,烟雾报警器是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α粒子的电离作用很强,故A 项错误,B 项正确.人体长时间接触放射线会影响健康,所以诊断疾病时应该用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性同位素,利用示踪原子可确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肥料和合适的施肥时间,故C 项错误,D 项正确.【答案】 BD1.放射性元素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2.如何才能有效防护放射性元素的污染?使用了贫铀炸弹.贫铀是从金属中提炼铀235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铀238,贫铀炸弹贯穿力是常规炸弹的9倍,杀伤力极大,而且残留物可长期危害环境.下列关于其残留物长期危害环境的理由正确的是( )①由于爆炸后的弹片存在放射性,对环境产生长期危害②爆炸后的弹片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③铀238的衰变速率很快④铀的半衰期很长A.①②B.③C.①④D.②④【审题指导】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1)放射性元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2)“长期危害环境”说明铀半衰期长.【解析】贫铀炸弹爆炸后,长期存在放射性污染,铀的半衰期很长,则C正确,A、B、D错误.【答案】 C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对物体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从而使物体或机体发生一些物理和化学变化.如果人体受到长时间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就会使细胞器官组织受到损伤,破坏人体DNA分子结构,有时甚至会引发癌症,或者造成下一代遗传上的缺陷.2.对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线能杀伤癌细胞或阻止癌细胞分裂,对人体的正常细胞不会有伤害作用B.核工业废料要放在厚厚的重金属箱内,沉于海底C.γ射线探伤仪中的放射源必须存放在特制的容器里,而不能随意放置D.对可能有放射性污染的场所或物品进行检测是很有必要的【解析】放射线能杀伤癌细胞或阻止癌细胞分裂,但也会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有伤害,选项A错,正因为放射线具有伤害作用,选项B、C、D均是正确的.【答案】BCD用γ刀治疗时不用麻醉,病人清醒,时间短,半小时内完成任务,无需住院,因而γ刀被誉为“神刀”.据报道,我国自己研制的螺旋式γ刀性能更好,即将进入各大医院为患者服务.则γ刀治疗脑肿瘤主要是利用了 ( )A.γ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本领B.γ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本领C.γ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D.γ射线可以很容易地绕过阻碍物到达目的地【规范解答】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具有较高的能量,它的贯穿本领很强,甚至可以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但它的电离作用很小.γ刀治疗脑肿瘤时,通常是同时用多束γ射线,使它们穿透脑颅和健康区域在病灶处会聚,利用γ射线的高能量杀死肿瘤细胞,故正确的选项为A、C.【答案】ACγ射线特性及应用1.γ射线的贯穿本领强.2.γ射线可以对生物组织起物理和化学作用,能使种子发生变异、培育良种和灭菌消毒.3.γ射线具有较高的能量,在医疗上,常用以拟制甚至杀死病变组织,还可以轰击原子核,诱发核反应.【备课资源】(教师用书独具)放射线的危害对于放射线的危害,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在常人的印象里,它是与威力无比的原子弹、氢弹的爆炸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全世界和平利用核能呼声的高涨,核武器的禁止使用,核试验的大大减少,人们似乎已经远离放射线的危害.然而,近年来,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在工农业、医疗、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放射线危害的可能性却在增大.1999年9月30日,日本刺成县JCO公司的铀浓缩加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有三名工人遭受严重核辐射,当救援人员把他们送到当地医院时,他们已经昏迷不醒.同时这次事故致使工厂周围临近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辐射量是正常值的一万倍,放射线的危害再一次向人类敲响警钟.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它是怎样造成危害的呢?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核电荷数相同,但是质量数不同的,称为同位素.铀有好几种同位素,比如说铀235、铀238、铀233、铀234、铀236都属于铀的同位素.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就是能够自发地放出射线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是一种特殊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物质,因此有人把它比喻为“魔线”.如何对它进行防护,以减少射线的危害呢?使用电离辐射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遵从放射防护的三原则,也就是:第一,实践正当化;第二,防护最优化;第三,个人剂量限制.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三条:第一,时间防护;第二,距离防护;第三,屏蔽防护.值得注意的是,医生使用射线装置给病人诊治病症时,要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权衡利弊,做到安全合理地使用射线装置.并耐心劝导那些主动要求但不需要使用射线装置诊治的病人,引导他们走出误区,并非一定要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才可以治疗百病.另外,随着人们对居室美化装修的升温,居室污染也在加剧.其原因之一就是某些建筑材料放出的污气作祟,但是只要我们的居室经常通风换气,污染就可以减少,趋利避害,让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造福人类.1.在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应该用α射线探测物体的厚度B.应该用γ粒子放射源制成烟雾报警器C.医院在利用放射线诊断疾病时用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D.放射育种中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使遗传基因发生变异【解析】由于α粒子的穿透能力很弱,无法用其探测物体的厚度,故A错误;烟雾报警器是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而γ粒子的电离作用很弱,故B错误;人体长期接触放射线会影响健康,诊断疾病时应该利用半衰期短的同位素,故C错误;放射育种是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改变遗传基因,故D正确.【答案】 D2.防止放射性污染的防护措施有( )A.将废弃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深埋B.将废弃的放射性物质倒在下水道里C.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穿上铅防护服D.严格和准确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剂量【解析】因为放射性物质残存的时间太长,具有辐射性,故应将其深埋,A对、B错;铅具有一定的防止放射性的能力,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穿上铅防护服,并要控制一定的放射剂量.故C、D对.【答案】ACD3.下列哪些应用是把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的( )A.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检测地下输油管的漏油情况B.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利用探测器的测量,找出合理的施肥规律 C.利用射线探伤法检查金属中的砂眼和裂纹D.给怀疑患有甲状腺病的病人注射碘131,以判断甲状腺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解析】利用射线探伤法检查金属中的砂眼和裂纹是利用γ射线穿透能力强的特点,因此选项C不属于示踪原子的应用.【答案】ABD4.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1)在核电站中,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核反应堆有三道防护屏障: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图3-3-1结合图3-3-1甲可知,安全壳应当选用的材料是________.(2)图乙是用来监测工作人员受到辐射情况的胸章,通过照相底片被射线感光的区域,可以判断工作人员受到何种辐射.当胸章上1 mm铝片和3 mm铝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铅片下的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时,结合图甲分析可知工作人员一定受到了________射线的辐射;当所有照相底片被感光时,工作人员一定受到了________射线的辐射.【解析】(1)核反应堆最外层是厚厚的水泥防护层.防止射线外泄,所以安全壳应选用的材料是混凝土.(2)β射线可穿透几毫米厚的铝片,而γ射线可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答案】(1)混凝土(2)βγ。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综合检测 鲁科版选修3-5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综合检测 鲁科版选修3-5

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有关放射性同位素3015P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015P与3014X互为同位素B.3015P与其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C.用3015P制成化合物后它的半衰期变短D.含有3015P的磷肥释放正电子,可用来作示踪原子,以便观察磷肥对植物的影响【解析】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化学性质相同,A错,B对;半衰期与化学状态无关,C错,D对.【答案】BD2.关于β衰变中所放出的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它是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所以它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它是核外电子从内层轨道跃迁时放出的C.当它通过空气时,电离作用很强D.它的贯穿本领较强【解析】虽然β衰变中的电子是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但电子不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衰变为质子时放出电子,方程为10n―→11H+0-1e.根据β射线的性质知D正确.【答案】 D3.天然放射现象说明( )A.原子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B.原子核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C.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D.原子是由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基本粒子组成的【解析】天然放射现象是自发地从原子核里放出粒子而转变为新元素的现象,说明原子核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B正确.α粒子散射现象说明原子内大部分是空的.A、C项虽正确但不是天然放射现象说明的.【答案】 B4.(2013·白沙模拟)如图1所示是原子核人工转变实验图1装置示意图,A 是α粒子源,F 是铝箔,S 是荧光屏,在容器中充入氮气后,屏S 上出现闪光,该闪光产生的原因是( )A .α粒子射到屏S 上产生的B .α粒子轰击氮核后产生的某种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C .α粒子轰击铝箔F 上打出的某种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D .粒子源中放出的γ射线射到屏上产生的 【解析】 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是147N +42He→178O +11H这是原子核的第一次人工转变,世界第一次发现质子的实验,而本题出现的闪光是α粒子从氮核里打出的质子穿过铝箔射到屏上产生的.【答案】 B图25.在匀强磁场里有一个原来静止的放射性碳14,它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的轨迹是两个相切的圆,圆的半径比为5∶1,如图2所示,那么碳的衰变方程是( )A.146C ―→42He +104Be B.146C ―→0-1e +145B C.146C ―→ 0-1e +147N D.146C ―→21H +125B【解析】 由于两个轨迹为外切圆,放出的粒子和反冲核方向相反,由左手定则可知,它们必均为正电荷;而衰变过程中两者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qBv =mv 2R ,则R =mv qB因半径之比为5∶1,它们的电量之比为1∶5,由此可知D 正确.【答案】 D图36.(2013·漳州检测)如图3所示,铅盒A 中装有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射线从其右端小孔中水平向右射出,在小孔和荧光屏之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有( )A .打在图中a 、b 、c 三点的依次是α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B .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抛物线C .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圆弧D .如果在铅盒和荧光屏间再加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则屏上的亮斑可能只剩下b 【解析】 由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向右射出后,在匀强磁场中α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上,β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下,轨迹都是圆弧.由于α粒子速度约是光速的1/10,而β粒子速度接近光速,所以在同样的混合场中不可能都做直线运动,本题选A 、C.【答案】 AC7.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通过对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岩石中铀和铅含量来推算.测得该岩石中现含有的铀是岩石形成初期时(岩石形成初期时不含铅)的一半,铀238衰变后形成铅206,铀238的相对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4所示,图中N 为铀238的原子数,N 0为铀和铅的总原子数.由此可以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图4A .铀238的半衰期为90亿年B .地球的年龄大约为45亿年C .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90亿年时的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1∶4D .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90亿年时的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1∶3【解析】 据题意,岩石中铀含量是形成初期的12,即有半数发生衰变,由图像N N 0=12时时间约为45亿年,即半衰期也是地球的大致年龄,故B 正确,A 错误;90亿年时有34的铀衰变为铅,故铀、铅原子数之比为1∶3,所以D 正确,C 错误.【答案】 B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8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8.(8分)(2012·南通高二检测)放射性元素23290Th 经过________次α衰变和________次β衰变变成了稳定元素20882Pb.【解析】 由于β衰变不会引起质量数的减少,故可先根据质量数的减少确定α衰变的次数.因为每进行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所以α衰变的次数为:x =232-2084次=6次 再结合核电荷数的变化情况和衰变规律来判断β衰变的次数.6次α衰变,电荷数应减少2×6=12个,而每进行一次β衰变,电荷数增加1,所以β衰变的次数为y =[12-(90-82)]次=4次【答案】 6 49.(10分)如图5所示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镭(22688Ra )发生一次α衰变,生成氡(Rn)时可能的径迹图,其中α粒子的径迹是________,新核的径迹为________,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图5【解析】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22286Rn 与42He 的运动方向相反,故轨迹为外切圆,由r =mv qB =p qB可知,电荷量小的42He 轨道半径大.【答案】 c d22688Ra ―→222 86Rn +42He10.(12分)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除了测到预料中的中子外,还观察到了正电子.正电子的质量跟电子的质量相同,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跟电子的电性正好相反,是电子的反粒子.更意外的是,拿走α粒子放射源以后,铝箔虽不再发射中子,但仍然继续发射正电子,而且这种放射性也有一定的半衰期.原来,铝箔被α粒子击中后发生了如下反应:2713Al +42He→3015P +10n.这里的3015P 就是一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正电子就是它衰变过程中放射出来的.(1)写出放射性同位素3015P 放出正电子的核衰变方程.(2)放射性同位素3015P 放出正电子的衰变称为正β衰变.我们知道原子核内只有中子和质子,那么正β衰变中的正电子从何而来?【解析】 (1)正β衰变过程质量数、电荷数守恒,3015P 放出正电子的核衰变方程为3015P→3014Si +01e.(2)原子核内只有质子和中子,没有电子,也没有正电子,正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转换成一个中子,同时放出一个正电子,其衰变方程为:11H→01e +10n.【答案】 (1)3015P→3014Si +01e(2)一个质子衰变成一个中子时放出一个正电子11.(14分)静止的63Li 俘获一个速度为7.7×106m/s 的中子,发生核反应后若只产生两个新粒子,其中一个粒子为42He ,它的速度大小是8×106m/s ,方向与反应前的中子速度方向相同.(1)写出此核反应的方程式.(2)求反应后产生的另一个粒子的速度大小是多大及方向如何? 【解析】 (1)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以写出方程为63Li +10n→42He +31H.(2)用m 1、m 2和m 3分别表示10n 、42He 和31H 的质量,用v 1、v 2和v 3分别表示中子、氦核和氚核的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1=m 2v 2+m 3v 3,v 3=m 1v 1-m 2v 2m 3代入数值得v 3=-8.1×106m/s即反应后生成的氚核的速度大小为8.1×106m/s ,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 (1)63Li +10n→42He +31H(3)8.1×106m/s 与反应前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12.(14分)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一个105B 核俘获了一个速度为v =7.3×104m/s 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生成α粒子与一个新核.测得α粒子的速度为2×104m/s ,方向与反应前中子运动的方向相同,且与磁感线方向垂直.(1)写出核反应方程;(2)画出核反应生成的两个粒子的运动轨迹及旋转方向的示意图(磁感线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3)求α粒子与新核轨道半径之比; (4)求α粒子与新核运动周期之比.【解析】 (1)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10 5B +10n→42He +73Li.(2)由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新核的速度大小为103m/s ,方向和α粒子的速度方向相反,由于α粒子和新核都带正电,由左手定则知,它们的运动方向都是顺时针方向,如图所示.(3)由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r =mv qB可求得α粒子和新核的轨道半径之比是120∶7.(4)由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T =2πmqB可求得α粒子和新核的运动周期之比是6∶7.【答案】 (1)105B +10n→42He +73Li (2)见解析图 (3)120∶7 (4)6∶7。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本章优化总结教学案 鲁科版选修3-5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本章优化总结教学案 鲁科版选修3-5

本章优化总结核反应与核反应方程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常见的核反应有以下四类:衰变、人工转变、裂变和聚变.衰变是原子核自发转变为另一种核并辐射α或β粒子,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人工转变常用α粒子(也可用中子等)轰击原子核,该核捕获α粒子(或中子等)后产生新核,并放出一个或几个粒子;裂变与聚变将在以后的章节学习.1.核反应类型及重要的核反应方程核反应方程式与其相关的重要内容衰变(α、β)23892U―→23490Th+42He α衰变实质211H+210n―→42He23490Th―→23491Pa+-1 e β衰变实质10n―→11H+-1 e人工转变147N+42He―→178O+11H 质子的发现(1919年) 卢瑟福94Be+42He―→126C+10n 中子的发现(1932年) 查德威克2713Al +42He ―→3015P +10n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约里奥·居里夫妇 3015P ―→3014Si +11e正电子的发现(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2.核反应遵循的两个重要规律: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3.核变化方程用“―→”表示核反应的方向,不能用等号;要熟记常用粒子的符号,如:42He 11H 10n0-1e 01e 21H 31H235 92U4.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A ZX ―→A ′Z ′Y +n 42He +m 0-1 e.根据质量数、核电荷数守恒得:A =A ′+4n , Z =Z ′+2n -m ,两式联立求解得α衰变次数n ,β衰变次数m .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4820Ca(钙48)轰击24998Cf(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 ,再连续经过3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数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 是( )A .中子B .质子C .电子D .α粒子[思路点拨] 根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求解.[解析] 第118号元素衰变成第112号元素,核电荷数减少6个,而根据α衰变规律可知,经过3次α衰变核电荷数减少6个,故先放出的3个相同的粒子不带电.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 A原子核的衰变及半衰期1.原子核的衰变:指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后变成新的原子核,但这并不表明原子核内有α粒子和电子.2.衰变的分类:根据原子核衰变放出粒子的种类,将衰变分为α衰变和β衰变.两种衰变都伴随γ射线放出;不论哪种衰变,衰变前后的核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这也是书写衰变方程及核反应方程的原则.3.半衰期:不同元素的半衰期是不一样的,其差别可以很大.例如,有的半衰期可以达到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也有的半衰期不到1秒.在一个半衰期T 1/2内,将有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经过时间t 后,则剩余没有衰变的原子核的个数N ′=N 0⎝ ⎛⎭⎪⎫12t /T 1/2,或没有衰变的原子核的质量m =M ⎝ ⎛⎭⎪⎫12tT 1/2,公式适用于大量的原子核,该规律是宏观统计规律,对个别原子核无意义.若元素A 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 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 和B ,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为( )A .30∶31B .31∶30C .1∶2D .2∶1[思路点拨] 应用半衰期的公式m =m 0⎝ ⎛⎭⎪⎫12tT 1/2求解. [解析] 根据衰变规律20天对于元素A 是5个半衰期,对于元素B 是4个半衰期,因为原来A 和B 的质量相同,设原来的质量都为m 0,由m =m 0⎝ ⎛⎭⎪⎫12tT 1/2得剩下的A 和B 的质量之比为1∶2.C 正确.[答案] C衰变与轨迹放射性元素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时,若原来的原子核是静止的,则α粒子(或β粒子)与反冲核的运动方向相反,且动量守恒.当它们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运动时,其轨道是内切或外切的两个圆.1.α衰变和β衰变的规律以及它们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特点如下表:α衰变A ZX ―→A -4Z -2Y +42He匀强磁场中的轨迹β衰变 A Z X ―→ A Z +1Y + 0-1e匀强磁场中的轨迹2.处理方法(1)依据左手定则判断轨迹的弯曲方向.由于运动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可根据qvB =m v 2R确定半径大小,或者由几何知识求得半径R 的大小,再确定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2)注意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知识在该部分的应用.①由于半径公式R =mv Bq中含有动量表达式,故可由衰变过程中的动量守恒表达式确定粒子间的半径关系.②注意动量与动能关系的应用,即E k =p 22m.原来静止的铀238和钍234同时在同一匀强磁场中,由于衰变而开始做匀速圆周运动.铀238发生了一次α衰变,钍234发生了一次β衰变.(1)试画出铀238发生一次α衰变时所产生的新核及α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的示意图.(2)试画出钍234发生一次β衰变时所产生的新核及β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的示意图.[思路点拨] 求解本题应把握以下三点: (1)衰变过程系统动量守恒.(2)根据左手定则判断粒子受洛伦兹力方向. (3)由R =mv qB确定轨迹半径.[解析] (1)铀238发生衰变时,由于放出α粒子而产生了新核,设α粒子的质量为m 1,速度为v 1,带电量为q 1;新核的质量为m 2,速度为v 2,带电量为q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它们的总动量为零,即:m 1v 1+m 2v 2=0因为它们都带正电,衰变时的速度正好相反,所以,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也相反,因而决定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圆是外切的.它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所以R =mv Bq .又因为m 1v 1=m 2v 2,所以R 1R 2=q 2q 1,由于q 1=2,q 2=92-2=90,因而R 1R 2=451.如图所示,其中轨道a 为α粒子的径迹,轨道半径为R 1,轨道b 为新核的径迹,其轨道半径为R 2.(2)同理,钍234发生一次β衰变时放出的β粒子与产生的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总动量为零.可是,β粒子带负电,新核带正电,它们衰变时的速度方向相反,但受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同,所以,它们的两个轨迹圆是内切的,且β粒子的轨道半径大于新核的轨道半径,它们的轨迹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c 为β粒子的径迹,d 为新核的径迹.[答案] 见解析钍核23090Th 发生衰变生成镭核22688Ra 并放出一个粒子.设该粒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它进入电势差为U 的带窄缝的平行平板电极S 1和S 2之间的电场时,其速度为v 0,经电场加速后,沿Ox 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有界匀强磁场,Ox 垂直平板电极S 2,当粒子从P 点离开磁场时,其速度方向与Ox 方向的夹角θ=60°,如图所示,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1)写出钍核衰变方程;(2)求粒子在磁场中沿圆弧运动的轨道半径R ; (3)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用时间t . 解析:(1)衰变方程为23090Th ―→42He +22688Ra. ①(2)设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为v ,对加速过程有qU =12mv 2-12mv 20②粒子在磁场中有qvB =m v 2R③ 由②③得R =m qB2qU m+v 20.④(3)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回旋周期T =2πR v =2πmqB⑤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 =16T⑥由⑤⑥两式可以解得t =πm3qB .答案:(1)23090Th ―→42He +22688Ra (2)m qB2qU m+v 2(3)πm 3qB。

鲁科版物理选修3-5教案 3.3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鲁科版物理选修3-5教案 3.3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鲁科版物理选修3-5教案3.3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鲁科版高二物理教案
 第三章原子核与放射性
 第三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教案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幺是核反应,会写出人工转变方程;
 (2)知道什幺是放射性同位素,人造和天然放射性物质的主要不同点; (3)了解放射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的应用;
 (4)知道放射性污染及其对人类和自然产生的严重危害,了解防范放射线的措施,建立防范意识。

 2、过程与方法:渗透和安全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应用已有知识、处理加工信息、探求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工转变的两个核反应方程及反应过程中遵循的规律。

 教学难点:人工转变的两个核反应方程及反应过程中遵循的规律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1)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一)引入新课
 前面已经学习了核反应的一种形式。

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章末分层突破教师用书 鲁科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章末分层突破教师用书 鲁科版选修3-5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自我校对]①氮 ②178O +11H ③查德威克 ④126C +10n⑤质子 ⑥N ⎝ ⎛⎭⎪⎫12 ⑦M ⎝ ⎛⎭⎪⎫12⑧42He ⑨ 0-1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称为衰变. 2.衰变规律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3.衰变的分类(1)α衰变的一般方程:A Z X→A -4Z -2Y +42He ,每发生一次α衰变,新元素与原元素相比较,核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少4.α衰变的实质:是某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粒子(即氦核).(核内211H +210n→42He)(2)β衰变的一般方程:A Z X→A Z +1Y +0-1e.每发生一次β衰变,新元素与原元素相比较,核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β衰变的实质:是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时放射出一个电子(核内10n→11H +0-1e).+β衰变:3015P→3014Si +01e.(3)γ射线是伴随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产生的,γ射线不改变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γ射线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时,产生的某些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核处于激发态)而辐射出的光子.4.半衰期不同元素的半衰期是不一样的,其差别可以很大.例如,有的半衰期可以达到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也有的半衰期不到1秒.在一个半衰期T 1/2内,将有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经过时间t 后,则剩余没有衰变的原子核个数N =N 0⎝ ⎛⎭⎪⎫12,或没有衰变的原子核质量m =M ⎝ ⎛⎭⎪⎫12,公式适用于大量的原子核,该规律是宏观统计规律,对个别原子核无意义.238 92U 放射性衰变有多种可能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变成210 83Bi ,而21083Bi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210a X(X 代表某一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 b81Ti ,210a X 和 b81Ti 最后都变成20682Pb ,衰变路径如图3­1所示,则图中( )A .a =84,b =206B .①是β衰变,②是α衰变C .①是α衰变,②是β衰变 D. b81Ti 经过一次α衰变变成20682Pb E. b81Ti 经过一次β衰变变成20682Pb 【解析】210 83Bi 经一次衰变变成210a X ,由于质量数不变,所以只能发生了一次β衰变,电荷数增加1即a =83+1=84,①是β衰变,21083Bi 经一次衰变变成 b81Ti ,由于电荷数减少2,所以只能发生了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即b =210-4=206,②是α衰变,故A 、B 正确,C 错误;20681Ti 变成20682Pb ,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所以只能经过一次β衰变,故D 项错误,E 项正确.【答案】 ABE1.2.核反应遵守两个守恒:核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3.核反应方程用“→”表示核反应的方向,不能用等号;熟记常见粒子的符号,如:4.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根据质量数、核电荷数守恒得Z=Z′+2n-m A=A′+4n二式联立求解得α衰变次数n,β衰变次数m.一个质子以1.0×107m/s的速度撞一个静止的铝原子核后被俘获,铝原子核变成硅原子核.已知铝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7倍,硅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8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18850046】A.核反应方程为2713Al+11H→2814SiB.核反应方程为2713Al+10n→2814SiC.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7 m/s,方向跟质子的初速度方向一致D.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方向跟质子的初速度方向一致E.质子撞击铝原子核变成硅原子核的过程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反应【解析】由核反应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知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由动量守恒定律求得硅原子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即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用质子撞击铝原子核变成硅原子核的过程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反应,E正确.【答案】ADE(1)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2)衰变过程中动量守恒.(3)带电粒子垂直于磁场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4)当静止的原子核在匀强磁场中发生衰变且衰变后粒子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大圆一定是α粒子或β粒子的轨迹,小圆一定是反冲核的轨迹.α衰变时两圆外切(如图3­2甲所示),β衰变时两圆内切(如图乙所示).如果已知磁场方向,还可根据左手定则判断绕行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图3­2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它放出一个α粒子后,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α粒子和反冲核的轨道半径之比为R1∶R2=44∶1,如图3­3所示,则( )图3­3A.α粒子与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原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88C.反冲核的核电荷数为88D.α粒子和反冲核的速度之比为1∶88E.原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90【解析】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由于初始总动量为零,则末动量也为零,即α粒子和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A正确.放出的α粒子和反冲核均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由Bqv =m v 2R 得R =mvBq若原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Q ,则 对α粒子:R 1=p 1B ·2e对反冲核:R 2=p 2B Q -e由于p 1=p 2,且R 1∶R 2=44∶1, 解得Q =90,故选项C 、E 正确,B 错误. 它们的速度大小与质量成反比,故选项D 错误. 【答案】 ACE(1)根据衰变后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是外切圆还是内切圆判断是α衰变还是β衰变.(2)无论是哪种核反应,反应过程中一定满足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1.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 经α衰变成为F ,再经β衰变成为G ,再经α衰变成为H .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E ――→αF ――→βG ――→αH ,另一系列衰变如下:P ――→βQ ――→βR ――→αS .已知P 和F 是同位素,则( )A .Q 和G 是同位素,R 和E 是同位素B .R 和E 是同位素,S 和F 是同位素C .R 和G 是同位素,S 和H 是同位素D .Q 和E 是同位素,R 和F 是同位素 E .P 和S 是同位素,Q 和G 是同位素【解析】 由于P 和F 是同位素,设它们的质子数为n ,则其他各原子核的质子数可分别表示如下:n +2E ――→αn F ――→βn +1G ――→αn -1H ,n P ――→βn +1Q ――→βn +2R ――→αn S ,由此可以看出R 和E 是同位素,S 、P 和F 是同位素,Q 和G 是同位素.故选项A 、B 、E 均正确.【答案】 ABE2.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3015P 衰变为3014Si ,另一个静止的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234 90Th 衰变为23491Pa ,在同一磁场中,得到衰变后粒子的运动径迹1、2、3、4,如图3­4所示,则这四条径迹依次是( )【导学号:18850047】图3­4A .图中1、2为23490Th 衰变产生的23491Pa 和 0-1e 的轨迹,其中2是电子 0-1e 的轨迹 B .图中1、2为3015P 衰变产生的3014Si 和01e 的轨迹,其中2是正电子01e 的轨迹 C .图中3、4是3015P 衰变产生的3014Si 和01e 的轨迹,其中3是正电子01e 的轨迹 D .图中3、4是3015P 衰变产生的3014Si 和01e 的轨迹,其中4是正电子01e 的轨迹 E .图中3、4轨迹中两粒子在磁场中旋转方向相同 【解析】3015P→3014Si +01e(正电子),产生的两个粒子,都带正电,应是外切圆,由R =mvqB,电荷量大的半径小,故3是正电子,4是3014Si.23490Th→23491Pa + 0-1e ,产生的两个粒子,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应是内切圆,由R =mv qB知,电荷量大的半径小,故1是23491Pa,2是电子,故A 、C 项正确;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静止的3015P 核发生衰变时生成的3014Si 和正电子01e 速度方向相反,但在磁场中旋转的方向相同,同为逆时针方向或同为顺时针方向,E 正确.【答案】 ACE3.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α衰变或β衰变生成新原子核时,往往会同时伴随________辐射.已知A 、B 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T 1和T 2,经过t =T 1·T 2时间后测得这两种放射性元素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原来的质量之比m A ∶m B =________.【解析】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α衰变或β衰变时,多余的能量将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因此伴随γ辐射.放射性元素经过一段时间t 后的剩余质量m =m 02t T(其中T 为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可得m A 2T 1T 2T 1=m B2T 1T 2T 2,得m A ∶m B =2T 2∶2T 1.【答案】 γ 2T 2∶2T 14.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用6027Co 的衰变来验证,其核反应方程是6027Co→A Z Ni + 0-1e +νe.其中νe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量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导学号:18850048】(1)在上述衰变方程中,衰变产物A Z Ni的质量数A是________,核电荷数Z是________.(2)在衰变前6027Co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衰变产物Ni和0-1e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0-1e,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_____守恒定律.(3)6027Co是典型的γ放射源,可用于作物诱变育种.我国应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如棉花高产品种“鲁棉1号”,年种植面积曾达到3 000多万亩,在我国自己培育的棉花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γ射线处理作物后主要引起________,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解析】(1)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方程为:6027Co→6028Ni+0-1e+νe,由此得出两空分别为60和28.(2)衰变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原来静止的核动量为零,分裂成两个粒子后,这两个粒子的动量和应还是零,则两粒子径迹必在同一直线上.现在发现Ni和0-1e的运动径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0-1e,就一定会违背动量守恒守律.(3)用γ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培育出优良品种.【答案】(1)60 28 (2)动量(3)基因突变5.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除了测到预料中的中子外,还探测到了正电子.正电子的质量跟电子的质量相同,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跟电子的电性正好相反,是电子的反粒子.更意外的是,拿走α放射源以后,铝箔虽不再发射中子,但仍然继续发射正电子,而且这种放射性也有一定的半衰期.原来,铝箔被α粒子击中后发生了如下反应:2713Al+42He→3015P+10n,这里的3015P就是一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正电子就是它衰变过程中放射出来的.(1)写出放射性同位素3015P放出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2)放射性同位素3015P放出正电子的衰变称为正β衰变,我们知道原子核内只有中子和质子,那么正β衰变中的正电子从何而来?【解析】(1)核反应方程为3015P→3014Si+0+1e.(2)原子核内只有质子和中子,没有电子,也没有正电子,正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转换成一个中子,同时放出正电子,核反应方程为11H→10n+0+1e.【答案】(1)3015P→3014Si+0+1e (2)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转换成一个中子放出正电子我还有这些不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3.1 原子结构教案 鲁科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3.1 原子结构教案 鲁科版选修3-5

原子结构★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

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

3.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核子和同位素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2.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原子核的组成。

★教学难点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原子核。

本章主要介绍了核物理的一些初步知识,核物理研究的是原子核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是微观世界的现象。

让我们走进微观世界,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什么微粒组成啊?学生回答: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

点评:由原来的知识引入新课,对新的一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师:那原子核内部又是什么结构呢?原子核是否可以再分呢?它是由什么微粒组成?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原子核呢?学生思考讨论。

点评: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习热情教师:人类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和它的变化规律,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

居里和居里夫人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对铀和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又发现了发射性更强的新元素。

其中一种,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而命名为钋(Po),另一种命名为镭(Ra)。

学生一边听,一边看挂图。

点评:配合挂图,展示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有关事实,树立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二)进行新课1.天然放射现象(1)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radioactivity)。

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2)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2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书.2.射线到底是什么教师:那这些射线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激发着人容器中,射们去寻求答案:把放射源放入由铅做成的线只能从容器的小孔射出,成为细细的一束。

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5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练习及答案

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5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第1节 原子核结构一、质子和中子的发现(1)质子的发现:①实验:为探测原子核的结构,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②结论: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2)中子的发现①卢瑟福的预想:卢瑟福发现质子后,预想核内还有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并给这种“粒子”起名为中子.②中子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研究的结晶.A .1930年,用钋发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一种不受电场和磁场影响、穿透能力很强的射线.B .1932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这种射线轰击石蜡,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C .1932年,查德威克对云室中这种射线进行研究,发现这种射线是一种不带电、质量接近质子的粒子流,即为中子.二、原子核的组成(1)原子核的组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中子统称为核子,原子核常用符号A Z X 表示.X 表示元素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核电荷数. 基本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2)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如氢的三种同位素11H 、21H 、31H.(3)核反应方程①核反应: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②意义:能够用人工方法改变原子核. ③书写核反应方程遵循的原则:核反应满足反应前、后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④确定未知核或粒子的方法:由反应前、后的已知核和粒子,依据守恒原则写出方程,判断未知核或粒子.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了质子.图中A 为放射源发出的α粒子,B 为氮气.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42He +14 7N →17 8O +11H.1.如图为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M 是显微镜,S 是荧光屏,窗口F 处装铝箔,氮气从阀门T 充入,A 是放射源.在观察由质子引起的闪烁之前需进行的必要调整是( )A .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 上有α粒子引起的闪烁B .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 上见不到质子引起的闪烁C .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 上能见到质子引起的闪烁D .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 上见不到α粒子引起的闪烁2.二十世纪初,为了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物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结构,发现了电子、质子.如图所示,此装置是( )A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B .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C .汤姆孙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D .查德威克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3.(多选)已知22888Ra是22688R a的一种同位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B.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4.以下几个原子核反应式中,X代表α粒子的反应式是()A.42He+94Be―→126C+XB.21H+31H―→10n+XC.23490Th―→23491Pa+XD.3015P―→3014Si+X5.在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质子的是()A.3015P→3014Si+XB.23892U→23490Th+XC.2713Al+10n→2712Mg+XD.2713Al+42He→3015P+X6.(多选)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42He),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C.X核的质量数比Z核的质量数大3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7.完成下列各核反应方程,并指出首次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________,首次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是________.A.105B+42He―→137N+()B.94Be+()→126C+10nC.2713Al+()→2712Mg+11HD.147N+42He―→178O+()E.23892U→23490Th+()F.2311Na+()→2411Na+11H【答案】10n 42He 10n 11H 42He 21H B式D式8.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1)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2)镭核所带的电荷量是多少?(3)呈中性的镭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答案】(1)88138(2)1.41×10-17 C(3)88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一、放射线放射线的本质:①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氮原子核,速度约为光速的0.1倍,电离作用强,穿透能力很弱.②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速度约为光速的0.9倍,电离作用较弱,穿透本领较强.③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电离作用很弱,但穿透能力很强.二、原子核的衰变(1)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α射线或β射线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2)衰变形式:常见的衰变有两种,放出α粒子的衰变为α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为β衰变,而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产生的.(3)衰变规律Y.①α衰变:A Z X→42He+A-4Z-2②β衰变:A Z X→0-1e+A Z+1Y.在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4)衰变的快慢——半衰期 ①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叫做半衰期. ②元素半衰期的长短由原子核自身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以及周围环境、温度无关.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1)衰变次数的计算方法设放射性元素A Z X 经过n 次α衰变和m 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 ′Z ′Y ,则衰变方程为A Z X →A ′Z ′Y +n 42He +m 0-1e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A =A ′+4n ,Z =Z ′+2n -m ,n =A -A ′4,m =A -A ′2+Z ′-Z . (2)半衰期公式用T τ表示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衰变时间用t 表示,如果原来的质量为M ,剩余的质量为m ,经过t T τ个半衰期,该元素的剩余质量变为m =M (12)t Tτ 若用N 和n 分别表示衰变前后的原子数,衰变公式又可写成n =N (12)t Tτ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 )A .原子不可再分B .原子的核式结构C .原子核还可再分D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2.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B .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C .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D .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3.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其检测装置由放射源、探测器等构成,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 )A .X 射线B .α射线C .β射线D .γ射线4.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 )A .②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B .①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C .③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D .③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5.(多选)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放射源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B .是原子核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C .与外界压强和温度有关,与原子的化学状态无关D .可以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6.一个222 86Rn 衰变成218 84Po 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1 g 222 84Rn 经过7.6天衰变掉222Rn的质量,以及22286Rn衰变成21884Po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86A.0.25 g,α粒子B.0.75 g,α粒子C.0.25 g,β粒子D.0.75 g,β粒子7.23892U衰变为22286Rn要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则m、n分别为()A.2,4 B.4,2 C.4,6 D.16,68.放射性同位素14C可用来推算文物的“年龄”.14C的含量每减少一半要经过约5 730年.某考古小组挖掘到一块动物骨骼,经测定14C还剩余1/8,推测该动物生存年代距今约为()A.5 730×3年B.5 730×4年C.5 730×6年D.5 730×8年9.有甲、乙两种放射性元素,它们的半衰期分别是τ甲=15天,τ乙=30天,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经过60天这两种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它们原来的质量之比M甲∶M乙是()A.1∶4B.4∶1 C.2∶1D.1∶210.(多选)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图中表示的射线偏转情况正确的是()AD11.钋210经α衰变成为稳定的铅,其半衰期为138天.质量为64 g的钋210经过276天后,还剩多少克钋?生成了多少克铅?写出核反应方程.【答案】16 g47.09 g21084Po―→20682Pb+42He12.23892U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20682Pb.(1)求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2)20682Pb与23892U相比,求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少多少?(3)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答案】(1)8 6 (2)1022 (3)23892U→20682Pb+842He+60-1e.第3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一、放射性的应用(1)利用放射线使细胞变异或损害的特点,辐射育种、食品辐射保存、放射性治疗等.(2)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把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释放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3)γ射线探伤:利用了γ射线穿透能力强的特点.(4)作为示踪原子对有关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功能进行研究.二、放射性污染和防护(1)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①核爆炸;②核泄漏;③医疗照射.(2)为了防止放射线的破坏,人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密封防护;②距离防护;③时间防护;④屏蔽防护.1.下列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一些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放射性消除静电是利用射线的穿透作用B.利用射线探测机器部件内部的砂眼或裂纹是利用射线的穿透作用C.利用射线改良品种是因为射线可使DNA发生变异D.在研究农作物合理施肥中是以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2.在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应该用α射线探测物体的厚度B.应该用α粒子放射源制成“烟雾报警器”C.医院在利用放射线诊断疾病时用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D.作为示踪原子能研究农作物在各季节吸收肥料成分的规律3.在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应该用α射线探测物体的厚度B.应该用γ粒子放射源制成烟雾报警器C.医院在利用放射线诊断疾病时用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D.放射育种中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使遗传基因发生变异4.联合国环境公署对科索沃地区的调查表明,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的轰炸中,大量使用了贫铀炸弹.贫铀是从金属中提炼铀235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铀238,贫铀炸弹贯穿力是常规炸弹的9倍,杀伤力极大,而且残留物可长期危害环境.下列关于其残留物长期危害环境的理由正确的是()①由于爆炸后的弹片存在放射性,对环境产生长期危害②爆炸后的弹片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③铀238的衰变速率很快④铀的半衰期很长A.①②B.③C.①④D.②④5.对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射线能杀伤癌细胞或阻止癌细胞分裂,对人体的正常细胞不会有伤害作用B.核工业废料要放在厚厚的重金属箱内,沉于海底C.γ射线探伤仪中的放射源必须存放在特制的容器里,而不能随意放置D.对可能有放射性污染的场所或物品进行检测是很有必要的6.(多选)防止放射性污染的防护措施有()A.将废弃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深埋B.将废弃的放射性物质倒在下水道里C.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穿上铅防护服D.严格和准确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剂量7.近年来,γ刀已成为治疗脑肿瘤的最佳仪器,令人感叹的是,用γ刀治疗时不用麻醉,病人清醒,时间短,半小时内完成任务,无需住院,因而γ刀被誉为“神刀”.据报道,我国自己研制的螺旋式γ刀性能更好,即将进入各大医院为患者服务.则γ刀治疗脑肿瘤主要是利用了()A.γ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本领B.γ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本领C.γ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D.γ射线可以很容易地绕过阻碍物到达目的地8.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酿成了核泄漏事故,核泄漏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其原因是()A.铀、钚等物质有放射性B.铀、钚等物质半衰期很长C.铀、钚等重金属有剧毒D.铀、钚等物质会造成爆炸。

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章末分层突破教师用书教科版选修3_5

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章末分层突破教师用书教科版选修3_5

第3章原子核[自我校对]①电离②穿透③有半数④核子⑤氮核⑥铍核⑦质量数⑧电荷数⑨mc21.2.常见的核反应方程及相关内容(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不能用等号连接.(2)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规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核反应方程.(3)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遵循电荷数守恒.(4)四类核反应的判断技巧:衰变方程的箭头左侧只有一项且箭头右侧必有42He或 0-1e;人工转变的箭头左侧都含有一个用来轰击的小粒子,多为质子、中子、α粒子或β粒子,且被轰击核多为中等质量核;重核裂变的箭头左侧多为铀235,且有中子;聚变方程的箭头左侧的原子序数都很小多为前4号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1H +31H→42He +10n 是聚变B.23592U +10n→14054Xe +9438Sr +210n 是裂变 C.22698Ra→22296Rn +42He 是α衰变 D.2411Na→2412Mg + 0-1e 是裂变 E.147N +42He→178O +11H 是聚变【解析】 聚变是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A 正确,E 错误;裂变反应指的是质量较大的核分解成几块中等质量的核,B 正确,D 错误;放射性元素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的现象是α衰变,C 正确.【答案】 ABC事实上,在核反应过程中,由于核力对核子做功,会引起“核反应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能量变化.我们就把系统释放或吸收的这部分能量,叫做核能.从而,核反应即可分为质量亏损、释放核能和质量增加、吸收核能两大类型.其中,又以研究发生质量亏损、释放核能的一类核反应为学习的重点.欲解决核反应中有关“守恒规律”与“核能的计算”问题,可利用以下几条“依据”: 1.五个守恒 (1)质量数守恒. (2)质子数(电荷数)守恒.(3)质量守恒(“亏损质量”与释放的“核能”相当). (4)能量守恒. (5)动量守恒. 2.两个方程(1)质能方程:E =mc 2,m 指物体的质量. (2)核能:ΔE =Δmc 2. 3.一个半衰期(T )(1)剩余核数:N =N 0⎝ ⎛⎭⎪⎫12t T .(2)剩余质量:m =m 0⎝ ⎛⎭⎪⎫12t T.如图3­1所示,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0.05 T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MN 是磁场的左边界,在磁场中A 处放一个放射源,内装226 88Ra(镭),22688Ra 放出某种放射线后衰变成22286Rn(氡).试写出22688Ra 衰变的方程.若A 距磁场的左边界MN 的距离OA =1.0 m 时,放在MN 左侧的粒子接收器收到垂直于边界MN 方向射出的质量较小的粒子,此时接收器距过OA 的直线1.0 m ,则此时可以推断出一静止镭核22688Ra 衰变时放出的能量是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取1 u =1.6×10-27kg ,电子电量e =1.6×10-19C)图3­1【解析】22688Ra→22286Rn +42He.镭衰变放出α粒子和氡核,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α粒子垂直于MN 边界射出被接收器接收,α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为1/4圆周,得圆半径为R =1.0 mα粒子的动量m αv =qBR =1.6×10-20kg·m/sα粒子的动能为E 1=12m αv 2=p 22m α=2.0×10-14J衰变过程中动量守恒,有m αv =M Rn v 1 氡核反冲的动能为E 2=12M Rn v 21=m αE 1M Rn衰变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为E 1+E 2=⎝ ⎛⎭⎪⎫1+m αM Rn E 1≈2.04×10-14 J.【答案】226 88Ra→222 86Rn +42He 2.04×10-14J如果在核反应中无光子辐射,核反应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新核的动能和新粒子的动能.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核能的主要依据是:, 1 核反应过程中只有内力作用,故动量守恒., 2 反应前后总能量守恒.,常见的反应类型:反应前总动能+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反应后总动能.1.(2016·全国甲卷)在下列描述核过程的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β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裂变的是________,属于聚变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14 6C→14 7N+0-1eB.3215P→3216S+0-1eC.238 92U→234 90Th+42HeD.14 7N+42He→17 8O+11HE.235 92U+10n→140 54Xe+9438Sr+210nF.31H+21H→42He+10n【解析】α衰变是一种元素衰变成另一种元素过程中释放出α粒子的现象,选项C 为α衰变;β衰变为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β粒子的现象,选项A、B均为β衰变;重核裂变是质量较大的核变成质量较小的核的过程,选项E是常见的一种裂变;聚变是两个较轻的核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过程,选项F是典型的核聚变过程.【答案】 C AB E F2.(2016·全国丙卷)一静止的铝原子核2713Al俘获一速度为1.0×107 m/s的质子p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2814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为p+2713Al→2814Si*B.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C.核反应过程中系统能量不守恒D.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E.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方向与质子初速度的方向一致【解析】核反应过程中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方程为p+2713Al→2814Si*,说法A正确.核反应过程中遵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说法B正确,说法C错误.核反应中发生质量亏损,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说法D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p v p=m Si v Si,碰撞后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m/s,方向与质子初速度方向一致,说法E 正确.【答案】ABE3.(2016·南昌一中检测)如图3­2所示,国际原子能机构2007年2月15日公布核辐射警示新标志,新标志为黑框红底三角,内有一个辐射波标记、一个骷髅头标记和一个逃跑的人形.核辐射会向外释放三种射线: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现有甲、乙两个原子核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其中一个核放出一个α粒子,另一个核放出一个β粒子,得出如图所示的四条径迹,则()图3­2A .磁场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纸面向里B .甲核放出的是α粒子,乙核放出的是β粒子C .a 为α粒子的径迹D .b 为α粒子的径迹E .c 为β粒子的径迹【解析】 衰变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释放粒子与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不难分析:若轨迹为外切圆,则为α衰变;若轨迹为内切圆,则为β衰变.又因为R =mv /qB 知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可知答案为B 、D 、E 项.【答案】 BDE4.(2016·太原一中检测)一个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和一个正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以相等的初动能E k 相向运动,并撞到一起,发生“湮灭”,产生两个频率相同的光子,设产生光子的频率为ν;若这两个光子的能量都是h ν,动量分别为p 和p ′,则h ν=________;p ________-p ′(选填“>”“<”或“=”).【导学号:11010056】【解析】 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为普适定律,故以相等动能相向运动发生碰撞而湮灭的正负电子总能量为:2E k +2mc 2,化为两个光子后,总动量守恒且为零,故p =-p ′,且2E k +2mc 2=2h ν,即h ν=E k +mc 2.【答案】 mc 2+E k =5.(2016·衡水一中检测)铀238的半衰期是4.5×109年,假设一块矿石中含有2 kg 铀238,求:(1)经过45亿年后还剩下多少铀238;假设发生衰变的铀238均变成了铅206,则此矿石中含有多少铅;(2)若测出某块矿石中的铀、铅含量比为119∶309,求此矿石的年龄.【解析】 (1)45亿年即4.5×109年,由m =m 0⎝ ⎛⎭⎪⎫12t T 知剩余的铀238质量为m =2×⎝ ⎛⎭⎪⎫12t Tkg=1 kg ;在此45亿年中将有1 kg 铀238发生衰变并获得了铅206,故有m ′=206238(m 0-m ).则m ′=206238kg =0.866 kg ,即矿石中含有铅0.866 kg.(2)设此矿石原来的质量为m 0,年龄为t ,则现在剩余的铀238为m =m 0⎝ ⎛⎭⎪⎫12t T,那么在时间t 内发生了衰变的铀238为m 0-m =⎣⎢⎢⎡⎦⎥⎥⎤1-⎝ ⎛⎭⎪⎫12t T m 0,设铅206的质量为m x ,则238m 0-m =206m x, 即m x =206238⎣⎢⎢⎡⎦⎥⎥⎤1-⎝ ⎛⎭⎪⎫12tT m 0,所以现在矿石中的铀、铅含量之比为m m x =⎝ ⎛⎭⎪⎫12t T206238⎣⎢⎢⎡⎦⎥⎥⎤1-⎝ ⎛⎭⎪⎫12t T =119309,解得t =2T =90亿年.【答案】 (1)1 kg 0.866 kg (2)90亿年我还有这些不足:(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自我校对]①氮 ②17 8O +11H ③查德威克 ④12 6C +10n⑤质子 ⑥N ⎝ ⎛⎭⎪⎫12 ⑦M ⎝ ⎛⎭⎪⎫12⑧42He ⑨0-1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核的衰变及半衰期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称为衰变.2.衰变规律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3.衰变的分类(1)α衰变的一般方程:A Z X→A-4Z-2Y+42He,每发生一次α衰变,新元素与原元素相比较,核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少4.α衰变的实质:是某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粒子(即氦核).(核内211H+210n→42He)(2)β衰变的一般方程:A Z X→A Z +1Y +0-1e.每发生一次β衰变,新元素与原元素相比较,核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β衰变的实质:是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时放射出一个电子(核内10n→11H+0-1e).+β衰变:3015P→3014Si +01e.(3)γ射线是伴随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产生的,γ射线不改变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 γ射线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时,产生的某些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核处于激发态)而辐射出的光子.4.半衰期不同元素的半衰期是不一样的,其差别可以很大.例如,有的半衰期可以达到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也有的半衰期不到1秒.在一个半衰期T 1/2内,将有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经过时间t 后,则剩余没有衰变的原子核个数N =N 0⎝ ⎛⎭⎪⎫12,或没有衰变的原子核质量m =M ⎝ ⎛⎭⎪⎫12,公式适用于大量的原子核,该规律是宏观统计规律,对个别原子核无意义.238 92U 放射性衰变有多种可能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变成210 83Bi ,而210 83Bi 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210 a X(X 代表某一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 b 81Ti ,210 a X 和 b 81Ti最后都变成206 82Pb ,衰变路径如图3­1所示,则图中( )A .a =84,b =206B .①是β衰变,②是α衰变C .①是α衰变,②是β衰变D. b 81Ti 经过一次α衰变变成206 82PbE.b81Ti经过一次β衰变变成206 82Pb【解析】210 83Bi经一次衰变变成210a X,由于质量数不变,所以只能发生了一次β衰变,电荷数增加1即a=83+1=84,①是β衰变,210 83Bi经一次衰变变成b81Ti,由于电荷数减少2,所以只能发生了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即b=210-4=206,②是α衰变,故A、B正确,C错误;206 81Ti变成206 82Pb,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所以只能经过一次β衰变,故D项错误,E项正确.【答案】ABE关于核反应方程1.2.核反应遵守两个守恒:核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3.核反应方程用“→”表示核反应的方向,不能用等号;熟记常见粒子的符号,如:4.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根据质量数、核电荷数守恒得Z=Z′+2n-m A=A′+4n二式联立求解得α衰变次数n,β衰变次数m.一个质子以1.0×107 m/s的速度撞一个静止的铝原子核后被俘获,铝原子核变成硅原子核.已知铝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7倍,硅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8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18850046】A.核反应方程为2713Al+11H→2814SiB.核反应方程为2713Al+10n→2814SiC.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7 m/s,方向跟质子的初速度方向一致D.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方向跟质子的初速度方向一致E.质子撞击铝原子核变成硅原子核的过程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反应【解析】由核反应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知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由动量守恒定律求得硅原子速度的数量级为105m/s,即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用质子撞击铝原子核变成硅原子核的过程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反应,E正确.【答案】ADEα射线和β射线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1)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2)衰变过程中动量守恒.(3)带电粒子垂直于磁场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4)当静止的原子核在匀强磁场中发生衰变且衰变后粒子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大圆一定是α粒子或β粒子的轨迹,小圆一定是反冲核的轨迹.α衰变时两圆外切(如图3­2甲所示),β衰变时两圆内切(如图乙所示).如果已知磁场方向,还可根据左手定则判断绕行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图3­2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它放出一个α粒子后,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α粒子和反冲核的轨道半径之比为R 1∶R 2=44∶1,如图3­3所示,则( )图3­3A .α粒子与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原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88C .反冲核的核电荷数为88D .α粒子和反冲核的速度之比为1∶88E .原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90【解析】 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由于初始总动量为零,则末动量也为零,即α粒子和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A 正确.放出的α粒子和反冲核均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由Bqv =m v 2R 得R =mv Bq若原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Q ,则对α粒子:R 1=p 1B ·2e对反冲核:R 2=p 2B Q -2e由于p 1=p 2,且R 1∶R 2=44∶1,解得Q =90,故选项C 、E 正确,B 错误.它们的速度大小与质量成反比,故选项D 错误.【答案】 ACE(1)根据衰变后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是外切圆还是内切圆判断是α衰变还是β衰变.(2)无论是哪种核反应,反应过程中一定满足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1.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 经α衰变成为F ,再经β衰变成为G ,再经α衰变成为H .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E ――→αF ――→βG ――→αH ,另一系列衰变如下:P ――→βQ ――→βR ――→αS .已知P 和F 是同位素,则( )A .Q 和G 是同位素,R 和E 是同位素B .R 和E 是同位素,S 和F 是同位素C .R 和G 是同位素,S 和H 是同位素D .Q 和E 是同位素,R 和F 是同位素E .P 和S 是同位素,Q 和G 是同位素【解析】 由于P 和F 是同位素,设它们的质子数为n ,则其他各原子核的质子数可分别表示如下:n +2E ――→αn F ――→βn +1G ――→αn -1H ,n P ――→βn +1Q ――→βn +2R ――→αn S ,由此可以看出R 和E 是同位素,S 、P 和F 是同位素,Q 和G 是同位素.故选项A 、B 、E 均正确.【答案】 ABE2.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3015P 衰变为3014Si ,另一个静止的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234 90Th 衰变为234 91Pa ,在同一磁场中,得到衰变后粒子的运动径迹1、2、3、4,如图3­4所示,则这四条径迹依次是( )【导学号:18850047】图3­4A .图中1、2为234 90Th 衰变产生的234 91Pa 和 0-1e 的轨迹,其中2是电子 0-1e 的轨迹B .图中1、2为3015P 衰变产生的3014Si 和01e 的轨迹,其中2是正电子01e 的轨迹C .图中3、4是3015P 衰变产生的3014Si 和01e 的轨迹,其中3是正电子01e 的轨迹 D .图中3、4是3015P 衰变产生的3014Si 和01e 的轨迹,其中4是正电子01e 的轨迹E .图中3、4轨迹中两粒子在磁场中旋转方向相同【解析】 3015P→3014Si +01e(正电子),产生的两个粒子,都带正电,应是外切圆,由R =mv qB ,电荷量大的半径小,故3是正电子,4是3014Si.234 90Th→234 91Pa + 0-1e ,产生的两个粒子,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应是内切圆,由R =mv qB 知,电荷量大的半径小,故1是234 91Pa,2是电子,故A 、C 项正确;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静止的3015P 核发生衰变时生成的3014Si 和正电子01e 速度方向相反,但在磁场中旋转的方向相同,同为逆时针方向或同为顺时针方向,E 正确.【答案】 ACE3.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α衰变或β衰变生成新原子核时,往往会同时伴随________辐射.已知A 、B 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T 1和T 2,经过t =T 1·T 2时间后测得这两种放射性元素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原来的质量之比m A ∶m B =________.【解析】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α衰变或β衰变时,多余的能量将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因此伴随γ辐射.放射性元素经过一段时间t 后的剩余质量m =m 02t T (其中T 为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可得m A2T 1T 2T 1=m B 2T 1T 2T 2,得m A ∶m B =2T 2∶2T 1.【答案】γ2T2∶2T14.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用6027Co的衰变来验证,其核反应方程是6027Co→A Z Ni+0-1e+νe.其中νe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量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导学号:18850048】(1)在上述衰变方程中,衰变产物A Z Ni的质量数A是________,核电荷数Z是________.(2)在衰变前6027Co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衰变产物Ni和0-1e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0-1e,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_____守恒定律.(3)6027Co是典型的γ放射源,可用于作物诱变育种.我国应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如棉花高产品种“鲁棉1号”,年种植面积曾达到3 000多万亩,在我国自己培育的棉花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γ射线处理作物后主要引起________,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解析】(1)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方程为:6027Co→6028Ni+0-1e+νe,由此得出两空分别为60和28.(2)衰变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原来静止的核动量为零,分裂成两个粒子后,这两个粒子的动量和应还是零,则两粒子径迹必在同一直线上.现在发现Ni和0-1e的运动径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0-1e,就一定会违背动量守恒守律.(3)用γ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培育出优良品种.【答案】(1)60 28 (2)动量(3)基因突变5.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除了测到预料中的中子外,还探测到了正电子.正电子的质量跟电子的质量相同,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跟电子的电性正好相反,是电子的反粒子.更意外的是,拿走α放射源以后,铝箔虽不再发射中子,但仍然继续发射正电子,而且这种放射性也有一定的半衰期.原来,铝箔被α粒子击中后发生了如下反应:2713Al+42He→3015P+10n,这里的3015P就是一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正电子就是它衰变过程中放射出来的.(1)写出放射性同位素3015P放出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2)放射性同位素3015P放出正电子的衰变称为正β衰变,我们知道原子核内只有中子和质子,那么正β衰变中的正电子从何而来?【解析】(1)核反应方程为3015P→3014Si+0+1e.(2)原子核内只有质子和中子,没有电子,也没有正电子,正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转换成一个中子,同时放出正电子,核反应方程为11H→10n+0+1e.【答案】(1)3015P→3014Si+0+1e (2)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转换成一个中子放出正电子我还有这些不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