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其他先进生产方式
《生产与运作管理》问答题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问答题答案生产与运作管理习题集第一章绪论简答题1. 简述社会组织的三种基本职能?答:①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最基本的活动②理财:为社会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运用资金③营销:发现与挖掘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客户手中。
2. 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有哪些?答:①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对其运行有先天性的影响②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主要涉及生产运作计划、组织与控制三个方面③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包括人员的培训、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以及生产系统的改善。
3. 制造型性生产与服务性运作有那些区别?答:①制造业主要产出有有形产品,服务业主要提供无形产品②制造业的产品可以运送,服务业的产品通常很难运送③制造业强调人的因素相对重要,服务业强调人的因素十分重要。
基本区别:产出的物理性质不同;资本的密集程度不同;与顾客的接触程度不同;企业辐射的范围不同;绩效的评估方法不同。
4.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答: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基本目标主要包括质量、成本及进度管理。
5、什么是生产系统?它的要素有哪些?答:定义: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支持单位日常业务运作的信息系统。
要素:①结构化要素(硬件):构成生产系统主体框架的要素,包含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能力和生产系统的集成;②非结构化要素(软件):人员组织、生产计划、生产库存、质量管理。
6、当今世界,影响企业运营管理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第二章企业战略与生产运作战略简答题1、生产运作战略包含哪些内容?答:(1)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主要包括自制还是外购,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选择,组织生产是预测驱动还是订单驱动,采用高效供应链还是敏捷供应链,配送网络方面的选择。
(2)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设计与开发策略;(3)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策略:包括选址、设施布置、岗位设计、工作考核和报酬。
2、简述生产运作战略的特点。
答:①贡献性,它强调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通过对产品目标的明细化使生产系统功能具有优先级而保证竞争优势的突出,为企业竞争提供坚实的产品和后援保证;②一致性,它强调生产运作系统与企业要求的一致性,同时也强调生产运作系统内部硬件要素与软件要素的一致、协调关系,以此来保证整个生产运作系统的目标及其优先级;③操作性,它强调战略既是一种计划思想,又应便于贯彻实施。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Management Science》杂志
(2)《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杂志
(3)《预测》杂志
(4)《管理世界》杂志
(5)《哈佛商业评论》杂志
(6)《管理科学学报》杂志
(6)美国运营管理协会(/)
七、课程结构导航与学习建议
『基本要求』
1、识记:排序;派工;赶工;流水型作业。
2、领会:流水作业排序特征和意义。
3、简单应用:能运用SPT规则、EDD规则、Johnson-Bellman法进行作业排序。
4、综合应用:能运用作业排序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关键知识』
单台设备的排序;两台设备的排序。
『重点』
SPT规则;EDD规则;Johnson-Bellman法。
2%
综合生产计划及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5%
4%
第八章库存管理划
库存管理概述
3%
单周期库存问题
2%
多周期库存问题
5%
3%
第九章物料需求计划
MRP概述
1%
MRP系统
2%
MRP的计算过程
3%
第十章作业排序
作业计划与作业排序
2%
流水型作业的排序问题
2%
第十一章项目计划管理
项目管理概述
1%
网络计划技术
2%
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难点』
Johnson-Bellman法。
第十一章项目计划管理
『知识点』
项目的定义;项目管理的目标和内容;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方式;网络计划方法含义和优点;箭线型网络图的绘制;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的目标和内容;网络图的要素和种类。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代码:030137二、课程类别及性质:工商管理专业必修课三、课程学时学分:54学时(教学:54实践:0)3学分四、教学对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五、课程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六、开设系(部):工商管理系七、先修课:管理学、市场营销、运筹学、物流管理、质量管理【教学目的】随着企业生产管理实践的丰富以及对于生产理论的深入探讨,生产与运作管理逐步成为较为完整的体系。
本课程讲述基本的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
内容包括生产运作基本概念、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维护与改进等方面,介绍有关企业物质资料生产和劳务提供的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先进生产方式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生产理论并掌握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过程,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及掌握MRP、JIT、ERP等先进生产方式。
坚持理论与案例教学并重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传统的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结合案例和讨论使学生熟练掌握生产与运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系统管理观念和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基本概念(3学时)第一节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基本要求:理解社会组织的概念,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服务业的兴起的基本原因,理解生产的概念并且了解生产概念的扩展,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
重点: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生产运作管理;第二节生产运作的分类基本要求:理解生产运作的两种基本分类:掌握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的基本的特征。
重点: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的基本的特征第三节生产运作的类型基本要求:了解生产类型的划分的类型,理解不同生产类型的特征,掌握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效率的途径。
重点:不同生产类型的特征;难点: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效率的途径第四节能力与需求的匹配基本要求:理解供需链的概念,供需链瓶颈及其对生产运作管理的影响,掌握如何使生产运作能力适应需求的变化,了解理想的供需关系:准时生产。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经营目标,进行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活动。
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内容: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改进,具体涵盖产品和服务的选择、生产运作系统布局、质量管控、成本控制以及生产过程的规划与控制。
目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工业革命,再到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了科学管理体系。
产生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促进了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发展。
发展过程: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再到丰田的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生产与运作管理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现代特征:现代生产运作管理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精细化管理和绿色生产,以适应全球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生产运作的分类根据产品形态和生产组织方式的不同,生产运作可以分为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生产。
制造性生产:指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原材料转化为新产品的过程,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
服务性生产:指不通过物质产品的转化,直接为顾客提供所需服务的过程,如餐饮服务、金融服务等。
4.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过程组织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础,涉及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两个方面。
空间组织:主要解决生产设施的布局问题,包括工厂布局、设备布置、工作站设置等,目的是实现高效、安全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时间组织:主要解决生产活动的时序安排问题,包括作业计划、流程控制、交货期管理等,目的是确保生产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第二章企业战略和生产与运作战略1.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概述基本概念: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其长期目标,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
生产与运作课后习题答案
生产运作管理只包含判断题和选择题第一章绪论判断题:1.制造业的本质是从自然界直接提取所需的物品。
错2.服务业不仅制造产品,而且往往还要消耗产品,因此服务业不创造价值。
错3.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4.有什么样的原材料就制造什么样的产品,是输入决定了输出。
错5.生产运作、营销和财务三大职能在大多数的组织中都互不相干地运作。
错6.运作管理包括系统设计、系统运作和系统改进三大部分。
对7.生产运作管理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对8.运作经理不对运作系统设计负责。
错9.加工装配式生产是离散性生产。
对10.按照物流的特征,炼油厂属于V型企业。
对11.订货型生产的生产效率较低。
错12.订货型生产可能消除成品库存。
对13.中文教科书说的“提前期”与英文lead time含义不同。
对14.服务业生产率的测量要比制造业容易。
错15.纯服务业不能通过库存调节。
对16.准时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对17.资源集成是将尽可能多的不同质的资源有机地组织到一起。
对18.企业的产出物是产品,不包括废物。
错选择题:1.大多数企业中存在的三项主要职能是:BA)制造、生产和运作B)运作、营销和财务C)运作、人事和营销D)运作、制造和财务E)以上都不是2.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量生产运作?AA)飞机制造B)汽车制造C)快餐D)中小学教育E)学生入学体检3.下列哪项不是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EA)高效B)灵活C)准时D)清洁E)以上都不是4.相对于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特点是:AA)品种数较多B)资本密集C)有较多标准产品D)设备柔性较低E)只能停产检修5.按照物流特征,飞机制造企业属于:AA)A型企业B)V型企业C)T型企业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6.按照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划分,医院是:CA)大量资本密集服务B)大量劳动密集服务C)专业资本密集服务D)专业劳动密集服务E)以上都不是7.以下哪项不是服务运作的特点?CA)生产率难以确定B)质量标准难以建立C)服务过程可以与消费过程分离D)纯服务不能通过库存调节E)与顾客接触8.当供不应求时,会出现下述情况:DA)供方之间竞争激化B)价格下跌C)出现回扣现象D)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E)产量减少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判断题:1.当价格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时,就出现了基于成本的竞争。
生产与运作管理 最新小抄!
生产运作活动:生产运作活动是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既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或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
生产运作能力: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生产运作组织条件下,企业内部各个生产运作环节综合平衡后所能产出的一定种类产品或服务的最大数量,它是反映企业产出可能性的一种指标。
1)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能力;2)“最大”能力与“正常”能力JIT生产方式:以只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量,生产需要的产品为指导思想的及时生产方式。
产品对象专业化:以产品(顾客)对象为中心组织生产运作资源,按照不同的对象分别建立不同的工作场地工艺对象专业化:以工艺为中心组织设备,人员等生产运作资料,为每一工序提供一个工作场地。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两大任务: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改造与升级;生产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与控制。
设施布置:在已经选定的厂址范围内,对厂房、车间、设备、办公室、仓库、公用设施等物质实体进行合理的位置安排,确保系统中的工作流(顾客和材料)的畅通,以便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生产运作能力和质量的要求,有效地为企业的生产运作服务。
节拍:流程或其中某一具体工序/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
生产运作战略: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生产运作活动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
成组技术:按照生产或零件在某种特征上的相似性吧他们分组归类,然后再不同的设备群上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
设施选址:指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决定设施的地理位置,使之与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系统有机结合,以使有效、经济的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
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工作中不合理、不经济、混乱的因素排除,寻求更好、更经济、更容易的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生产率。
其基本目标是要避免浪费。
工作标准=时间标准=标准时间合格工人在正常条件和正常努力情况下完成一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生产总时间: 基本工作时间[作业时间(基本时间+辅助时间)+ 宽放时间 (休息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准备和结束时间)]+ 无谓消耗时间预定时间标准法(PTS):是将构成工作单元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动作,对这些基本动作进行详细观测,然后做成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
生产与运作管理考试要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一章绪论一、生产运作和生产运作系统的概念:生产运作:一切社会组织将其输入(投入)转化为输出(产出)的过程。
生产运作系统:由人和机器等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有机整体(即使上述转化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人造系统二、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内容、目标和发展历程;概念: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过程的管理。
内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1)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2)生产运作设施的选址;3)生产运作设施的布置;4)工作设计。
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目标:质量、成本、时间、柔性效率、服务、清洁(生产)发展历程三、生产运作分类——制造性生产、服务性生产;流程式生产、离散型生产;备货型生产、订货型生产;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
大量定制生产。
1、制造性生产:通过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
2、服务性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连续统一体。
3、连续性生产(流程式生产):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4、离散性生产:物料离散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5、备货型生产MTS(Make to stock):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
6、订货型生产MTO(Make to order):按用户订单进行的生产。
7、大量大批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
8、成批生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品种不单一,每种都有一定的重复性。
9、单件小批生产:品种繁多,每一品种生产的数量甚少,生产的重复程度低。
10、大量定制生产:面向多元化的、细分的市场和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在大规模的基础上生产和销售定制产品并提供相应服务。
第二章产品开发与设计一、影响生产流程选择的主要因素:1、产品/服务的需求性质2、自制——外购决策3、生产柔性4、产品/服务质量水平5、接触顾客的程度二、分析几种生产流程形式的特征,说明其使用条件。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运作管理浓缩课件!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第一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一、基本概念1、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地位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生产管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主要从它和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生产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新产品开发、成本、质量、交货期四大竞争优势都与生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
这四个基本要素无不取决于生产管理的方式和效率。
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基本上可分为: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两大部分。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问题,使企业同外部环境取得动态平衡;而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内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问题。
所以二者的联系表现为: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自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诞生以来,人们对企业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经验走向科学化。
第一阶段:生产管理学人们最初对上述变换过过程的研究主要限于有形产品变换过程的研究,即对生产制造过程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也没有把它看作上述的“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来研究,而主要是研究有形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所以当时该学科被称为“生产管理学”。
第二阶段:生产与运作概念的形成(1)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除了对各种有形产品的需求之外,对有形产品之后的相关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2)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原来附属于生产过程的一些业务,服务过程相继分离并独立出来,形成后来的流通、零售、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使社会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重点整理
1、生产运作: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输出是社会组织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也是一切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前提,输入是由输出决定的,输入不同于输出,这就需要转化,转化是通过人的劳动实现的,转化的过程就是生产运作.2、生产方式: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信息的不同组合与配置,构成了不同的组织生产的方式,简称生产方式。
3、工序:工件从到达一个工作地到离开该工作地,工人所从事的加工作业。
4、节拍:流水线上前后相邻两件制品投入或生产的时间间隔5、工序同期化根据流水线节拍的要求,采取各种技术的、组织的措施来调整各工作地的单件作业时间,使它们与节拍相等、相近或成整数倍的关系。
6、生产能力指企业的设施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生产能力有设计能力、查定能力和现实能力之分。
7、ABC分类法20-80原则.是指少量的因素带来了大量的结果.它提示人们,不同的因素在同一活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注意力显然应该放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因素上。
ABC分类法正是在20-80原则的指导下,企图对物料进行分类。
8、库存由于物料转化过程中各个状态间时间差的存在,物料在不同状态间转化时必然存在中间状态——闲置状态。
系统内处于闲置状态的物料就是库存。
物料的库存可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和成品库10、单周期需求、多周期需求单周期需求即仅仅发生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的,或库存时间不可能太长的需求,也被称作一次性订货量问题.例如圣诞树问题或报童问题.多周期需求指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对某种物品的重复的、连续的需求,其库存需要不断地补充。
11、期量标准又称作业计划标准,是为制造对象(产品、部件、零件等)在生产期限和生产数量方面所规定的标准数据12、生产间隔期生产间隔期(也称生产重复期)指前后相邻两批同一制品投入(或出产)的间隔时间。
13、生产提前期指产品(毛坯、零件、部件)在各车间投入或出产的时间比成品出产的日期应提前的天数,前者称投入提前期,用T投表示,后者称出产提前期,用T出表示.15、生产周期产品的生产周期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起一直到成品出产为止的全部日历时间(或工作日数)。
生产与运营管理-先进制造技术-敏捷制造2
敏捷制造一、什么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的英文名为Agile Manufacturing,,简称AM。
“敏”字的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本义为动作快。
敏捷的英文解释为quick,angil,nimble,fleet,prompt等,即反应迅速快捷的含义。
敏捷制造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定义,一般可以这样认为:敏捷制造是在“竞争—合作/协同”机制作用下,企业通过与市场/用户、合作伙伴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 敏捷制造思想的出发点是基于对产品和市场的综合分析,具体包括:市场/用户是谁;市场/用户需要什么;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是否值得;如果企业做出快速响应,能否获取利益?因此,敏捷制造的战略着眼点在于快速响应市场/用户的需要,使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等各项工作并行进行,不断改进老产品,迅速设计和制造能灵活改变结构的高质量的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用户不断提高的要求。
2. 企业实施敏捷制造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能力,实现技术、管理和人员的全面、协调集成,其敏捷性体现在:企业的应变能力、先进制造技术、企业信息网、信息技术。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的应变能力,衡量企业的应变能力需要综合考虑市场响应速度、质量和成本,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和领先能力的综合表现。
敏捷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商务环境中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和最底的成本,迅速、灵活地响应市场/用户需求,从而赢得竞争。
3. 敏捷制造强调“竞争—合作/协同”,采用灵活多变的动态组织结构,改变了过去以固定专业部门为基础的静态不变的组织结构,以最快的速度从企业内部某些部门和企业外部不同公司中选出设计、制造该产品的优势部分,组成一个单一的经营实体。
二.敏捷制造的起源20世纪80年代,原联邦德国和日本生产的高质量的产品大量推向美国市场,迫使美国的制造策略由注重成本转向产品质量。
进入90年代,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市场竞争加剧。
仅仅依靠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还难以以赢得市场竞争,还必须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第三章先进生产方式
16.3.2 精益生产的核心—— 精益思想 (1)价值观 (2)价值流 (3)流动 (4)拉动 (5)尽善尽美
23
16.3.3 精益生产的实施 精益生产的研究者总结出精益生产实施成功
的五个步骤: (1)选择要改进的关键流程 (2)画出价值流程图 (3)开展持续改进研讨会 (4)营造企业文化 (5)推广到整个企业
30
(二)敏捷制造的概念 • 敏捷制造就是指制造系统在满足低成本和高
质量的同时,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的快速 反应。 • 敏捷制造的企业,其敏捷能力表现在以下四 个方面: (1)反应能力; (2)竞争力; (3)柔性; (4)快速。
31
16.5.2 敏捷制造的基本特征
(1)敏捷制造是信息时代最有竞争力的生产模 式敏捷制造具有灵活的动态组织机构
19
(一)精益生产的产生与推广 • 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立了第一
条汽车生产流水线以来,大规模生产流水 线一直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大规 模生产方式是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来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1950年, 日本的丰田英二考察了美国底特律的福特 公司的轿车厂。当时这个厂每天能生产 7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 还要多。但丰田在他的考察报告中却写道: “那里的生产体制还有改进的可能”。
33
16.6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16.6.1 CIMS的产生及定义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是1973年美 国的约瑟夫·哈林顿博士在《计算机集成 制造》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当时,他提出 了两个基本观点:① 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 营管理以至售后服务等全部经营活动,是 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紧密连接,统一 考虑;② 整个经营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 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其最终 形成的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
续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九章适时生产JIT体系
二、工作标准制定
以比较为基础的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的制定; 争议; 劳动定额及其制定: 估工法 统计分析法 技术测定法
第三节 学习和经验曲线
特定产品的生产经验增加,生产过程的效率将会增加。 一、学习曲线: Y(n) = an Y(n)——生产第n个产 品所需劳动时间 a ——生产第1个产品所 需劳动时间 b —— 学习速率
6 √∑σcp
三、计划评审法(PERT)
弥补关键线路作法不足: 1、确定作业时间: ET = —————— 2、确定总工期偏差: σ= ——— Z = ————
a+ 4M+b
6
第三节 项目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时间——成本模型法 时间——资源模型法 工程项目管理的软件应用 第十一章小结 工程项目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具有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及灵活应变能力,其中应用网络计划技术为最重要的内容。
生产能力下降
重新制订作业计划 未按时供货
2、与产品质量缺陷有关的浪费
01
02
03
04
05
06
CONTENTS
二、全面质量
2、质量成本三种观点
第三节 JIT生产方式的实施要素
序号
工作名称
工作用时
5
10
15
20
25
1 2 3 4 5 6
穿衣 烧开水 洗脸 取牛奶 热牛奶 吃饭
5 10 4 5 5 5
00000 0000000000 0000 00000 00000 00000
A
B
C
帕 累 斯 图
第四节 库存控制决策的定量分析方法
一、确定性固定订货是系统 特点:需求稳定,订货提前期L不变;每次订货批量Q一定;每批定货入库很快完成;订货成本、存储成本单价不变;不许出现缺货。 年库存总成本(TC)= 年订货成本(C——)+ 年存储总 成本(PH—— )其中:D——年需求量;Q——订货批量; C——每次订货;H——年储存费率;D / Q——年订货次数;CY2——平均库存量 解析上或可得最佳订货Q。
生产运作管理 高教出版社 第二版 整理
1、设计方面:由于可以采用标准图纸生产,大大减少了设计工作量,节省设计阶段所需时间且保证了设计质量,也节省了设计人员。
2、工艺方面:由于设计图纸变化小,产品结构相对稳定,可以编制标准制造工艺,其经过反复生产验证,其质量不但提高。由于减少以至消除了重复编制工艺的工作,大大减少了工艺编制的工作量,减短了工艺准备周期,且节省了工艺人员。由于产量大,生产重复度高,可设计专用、高效的工艺装备,便于且宜于精确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减少原材料消耗。
另一种形式的加权移动平均。加权移动平均法只考虑最近的n个实际数据,指数平滑法则考虑所有的历史数据,只不过近期实际数据的权重大,远期实际数据的权重小。
一次指数平滑平均值:SAt=αAt+(1-α)SAt-1
若用一次指数平滑平均值SAt作为t+1期的一次指数平滑预测值SFt+1,则一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公式为:SFt+1=αAt+(1-α)SFt
2、用人少,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
3、人力、物力消耗少,成本低
4、产品质量高而稳定。
四、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运作效率的途径
(一)减少零件变化(推行三化、推行成组技术、推行变化减少方法)
1、推行产品三化(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
(1)产品系列化:可以减少产品的品种数,用户的多种要求可以通过产品系列得到满足。
(四)以组织形式规定分工后的协调,保证任务的完成
十三、工作测量(时间研究):是各种事件测定技术的总称,用以制定各项工作或作业的时间标准、确定劳动份额,并通过某种研究方法评价显示的工作时间利用情况以及人员工作效率。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定标准测定的条件下,确定人们作业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制定出时间标准或定额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生产运作管理- 准时制生产和精细生产
Company Logo
第二节 Kanben—看板生产
1 2 3 看板管理的起源 推进式系统和牵引式系统 丰田的看板控制系统 准时生产的实现 MRP与看板管理的结合
Company Logo
4
5
一
拉动系统 以超市为例
看板管理的起源
通常每个架子上的物品都有标准的定量 人们购买他们需要的物品,超市管理员将货架填满 供应商根据销售情况补充新的货品 没有地方来放置过量的货品 很多物品是易腐烂的(例如牛奶,水果等)
Company Logo
消除浪费,降低成本
Correction 返工 Overproduction 过量生产 Conveyance 搬运 Motion 多余动作 Waiting 等待 Inventory 库存 Processing 低效率
Company Logo
常见的引起浪费的原因
设施布置引起的距离 长的调整准备时间 过程能力不足 不善的维护 不良的工作方法 缺乏培训 不一致的绩效考核标准 无效的生产计划 工作地缺乏有效的组织 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性差
Company Logo
二
理想的生产方式
说JIT是一种理想的生产方式,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它设置了一个最高标准,一种极限, 那就是“零”。实际生产可以无限地接近这 个极限,但却永远不可能达到。有了这个极 限,才使得改进永无止境。 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不断改进的途径,即, 降低库存 — 暴露问题 — 解决问题 — 降 低库存 —......。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 程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牵引式(pull)系统
牵引式方法 从市场需求出发,由市场需求信息牵动产品装配,再由产 品装配牵动零件加工。每道工序、每个车间和每个生产阶 段都按照当时的需求向前一道工序、上游车间和生产阶段 提出要求,发出工作指令,上游工序、车间和生产阶段完 全按照这些指令进行生产。物料流和信息流是结合在一起 的。这种方式称为牵引式方法。牵引式生产系统就是:在 加工装配式生产中,从市场需求出发,由市场需求信息牵 动产品装配,再由产品装配牵动零件加工,将物料流和信 息流是结合在一起的的生产系统。 牵引式系统可以实现准时生产,所以,JIT是牵引式生产 系统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案主讲:第一章生产与运作治理概述第二章工作研究第三章生产打算和操纵第四章新产品开发第五章项目打算与操纵第六章库存操纵第七章物资治理第八章设备综合治理第九章企业资源打算〔ERP〕和运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第十章准时化生产方式〔JIT〕与精益生产方式〔LP〕习题与答案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第一章生产与运作治理概述第一节生产运作治理的任务一、差不多概念1、生产与运作治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打算、组织和操纵。
2、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通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能够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猎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
其中投入包括:人力、设备、物料、信息、技术、能源、土地等劳动资源要素。
产出包括两大类: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中间的变换过程,也确实是劳动过程、价值增值过程,即运作过程。
二、生产运作治理的地位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治理确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生产治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企业治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要紧从它和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1、生产治理与其它子系统的关系〔1〕生产治理与经营决策的关系经营决策—决策性地位、处于企业的上层、确定企业的目标、方针、战略、打算。
生产治理—执行性地位、处于企业的中层、依照经营决策下达的具体任务、组织生产活动并保证实现。
它们之间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2〕生产治理与技术开发治理技术开发—为生产治理提供设计图纸、先进生产技术、先进制造材料等。
技术开发治理是生产治理的技术保证和后盾。
生产治理—为技术开发治理进行的科学实验提供信息和设备。
它们在企业治理系统中同处于执行性地位,保持着紧密的协作关系。
〔3〕生产治理与销售治理的关系生产治理为销售部门提供满足市场消费、适销对路的产品和零部件,搞好生产治理对开展销售治理工作、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增加企业活力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运作管理 第十章 新型生产运作方式
第二节 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 (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准时化生产方式的赞誉称呼。
精,即少而精,指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在适当的时 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
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产生经济效益。
第二节 精益生产
一、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 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
进行人事组织结构的改革,大力精简中间管理层,进 行组织结构扁平化改革,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 2.生产运作环节优化
推行生产同步化,努力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实现 生产对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3.质量保证
质量永远是企业的第一竞争保证力。
第二节 精益生产
三、精益生产的特点 1.用户至上的指导思想 2.采用拉动式生产 3.全面质量管理 4.严格控制库存 5.团队工作法
敏捷制造的目的可概括为:“将柔性生产技术,有技 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合作的 灵活管理(三要素)集成在一起,通过所建立的共同基础结 构,对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实际做出快速响应。”从 这一目的中可以发现,敏捷制造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生产 技术、管理技术和人力资源。
第三节 敏捷制造
第四节 大规模定制
一、大规模定制的概念 大规模定制是斯坦·戴维斯在他所著的《未来思想》一
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约瑟夫 · 派恩二世对大规模定制进行了 系统的阐述,他认为大规模定制是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为 目标,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并以能够获得一定利润的成 本,高效率地进行定制,从而提高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 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的先进生产方式。
大规模定制不同于大规模生产,也不是简单的定制生 产,它兼有两者的优点,能够在不牺牲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 下满足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使企业获得新的竞 争优势和发展机会。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生产与运作管理标准学时:46课程类型:理论课《生产与运作管理》是面向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这是因为一方面从学生学习的重点来看《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把管理学的知识怎么应用到生产实际当中,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是学生从理论的学习向应用学习的一种转变,通过《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于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会处理实际的问题,特别是要掌握一些把实际的问题通过仿真的方法来模拟企业的生产实际。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
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企业生产的认知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基本概念1、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高满意服务。
(通过构造一个高效率、适应能力强的生产运作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2、生产运作基本内容:对生产系统设计的管理、对生产系统运作过程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改进过程的管理。
3、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基本概念,可不背)(1)连续性生产是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产品的生存。
连续性生产又称作流程式生产,如化工(塑料、药品、肥皂和肥料等)、炼油、冶金、食品和造纸等。
(2)离散性生产:是指物料离散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4、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1)备货型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成品库存即时满足用户的需要。
(2)订货型生产是指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的生产。
5、大量大批生产给企业带来的好处:(1)从设计到产出的整个生产周期短,因此加快资金周转;(2)大量大批生产一般是备货型生产,生产周期短使得用户的订货提前期短,从而加快了整个社会的生产速度;(3)用人少,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4)人力、物力消耗少,成本低;(5)产品质量高而稳定。
6、单件小批生产的缺点:(1)产品制造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用户订单提前期长;(2)用人多,生产效率低,劳动生产率低;(3)成本高;(4)产品质量不易保证。
7、流程的分类P20 图1-7 V形、A形和T形企业按照物流的特征,制造企业可以分成V形、A形和T形三种或它们的混合型。
V形:水库式,由一种原材料经过基本相同的加工过程转换成种类繁多的最终产品。
如钢材的轧制,原油提炼。
A形:由许多原材料和零部件转换成少数几种产品。
飞机、汽车制造。
T形:最终产品是由相似零部件以不同方式组装成不同的产品,加工零部件大体是平行进行的,装配时不同的产品会用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零部件,如家用电器的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第十章 其他先进生产方式
10.1 敏捷制造 10.2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 10.3 企业业务流程重构
10.3 企业业务流程重构
企业业务流程重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或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简称BPR)由美国学 者M.Hammer教授于1990年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发表“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 Obliterate”一文时首次提出的。 BPR基本观点是:面对一个快速变化、竞争激烈、 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按照劳动分工论组织经营的 企业,无论采用何种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都难以求 得绩效的显著改善,只有抛弃旧的模式,利用现代 先进的信息技术,彻底地重新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 才能使企业绩效得到显著改善。
敏捷制造与大量生产在 思想观念、经营战略上的差别(一)
使顾客富裕
• •
•
•
传统上,销售活动总是要以赚顾客的钱为目的; 敏捷制造有两个新的提法,一个是“使顾客富裕” (Enriching the Customer);另一个是销售“解决 方案”(Solution)而不是产品。 敏捷制造把目标定位在大量个人市场上,主要满 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而评价标准则又只以“顾客 满意”为标准。 对于“解决方案”,顾客支付的费用则是一个在 供应商和顾客之间都认可的这个“解决方案”的价 值。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10.1 敏捷制造
背景
•
•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意识到了必须夺回在制 造业上的优势,才能保持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1991年美国国会提出要为国防部拟定一个较长期 的制造技术规划,要能同时体现工业界和国防部 的共同利益。于是,委托里海(Lehigh)大学的 亚科卡(Iacocca)研究所编写了一份“21世纪制 造企业战略”的报告,提出了“敏捷制 造”(Agile Manufacturing,简称AM)的概念,描 绘了一幅在2006年以前实现敏捷制造模式的图画。
基准研究(Benchmarking) 建模与仿真技术 工作流系统技术
实施BPR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与变化
关键指标得到巨大改进 企业文化氛围发生改变 组织结构核组织功能发生变化 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The end!
CIMS的产生
•
•
•
20世纪以后,随着泰勒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的发展,出 席爱你了诸如订货点法、经济生产批量法、物料需求计 划方法等优化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方法。 20世纪70-80年代,企业一方面寻求如准时生产制、最 优生产技术等更好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积 极探索新的制造技术和生产组织方法,如计算机集成制 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简称CIMS) 1974年,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Joseph Harrington)博 士在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一书中首次突出 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
敏捷制造与大量生产在 思想观念、经营战略上的差别(二)
•
•
用合作加强竞争 在敏捷制造的年代,“合作”可以在从前的竞争 对手之间进行。 从组织内部来说,主要是发扬团队的合作精神。 要鼓励员工协同工作解决问题,把合作看成是一 种义务,而不是互相推诿责任。 从组织外部来说,合作已经展到了以前竞争对手 之间的合作。
CIM是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 CIM是生产组织的一种哲理、思想和方法。 当一个企业按CIM哲理组织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 活动时,就构成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 在新的管理模式和生产工艺的指导下,把以往企 业中相互孤立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理念 等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孤立的、局部 的子系统,借助数据库和数字通信网络有机地集 成起来,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综合系统,这 就是CIMS。
敏捷制造的基本特征
并行工作 继续教育 根据用户反映建立组织机 构 多方动态合作 珍惜雇员 向工作小组及其成员放权 对环境仁慈 柔性的重新配置组合 信息的沟通
知识面广的雇员 开放的体系结构 产品设计依次成功 产品终身质量保证 缩短交付周期 技术的领先作用 技术的敏感 整个企业集成 基于远景蓝图的管理与领 导
CIMS的定义
CIMS的功能结构
CIMS的技术结构
CIMS集成的内涵
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 信息的集成 应用功能的集成 技术的集成 人和组织的集成
CIMS的集成
实施CIMS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在工厂设计自动化方面,采用现代化工程 设计手段,如CAD/CAPP/CAM,可提高产 品的研制能力,缩短设计周期,加速产品 更新换代速度。 在加工制造上,FMS、FMC、DNC的应用, 可提高柔性与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缩 短产品制造周期,增强生产能力。 在经营管理上,使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生产 管理科学化。
实现敏捷制造的措施
将继续教育放在实现敏捷制造的首位,高 度重视并尽可能创造条件使雇员能货区最 新的信息和知识。 虚拟企业的组成和工作 计算机技术和人工职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方法论的指导 环境美化的工作主要是对废弃物的处理 绩效测量与评价 标准和法规的作用 组织实践
10.2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
敏捷制造与大量生产在 思想观念、经营战略上的差别(四)
充分发挥人和信息的作用
•
•
在敏捷企业种人是最核心的资源,最宝贵的东 西不是技术、厂房,也不是设备,是人和信息。 敏捷企业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施激励人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的措施。 市场的急剧变化,最主要是要掌握用户需求的 变化和在竞争中知己知彼。“敏捷”的基本思想 是既快又灵,所以一定要把信息的价值提高足够 的高度来认识。
BPR的概念
关于BPR,尽管有许多观点,但有一点是共 同的,即“流程”和“变革”的观点。 M.Hammer 对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定义:BPR是对企业业务 流程进行根本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 以求得在哪些衡量现代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 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取得显著 改善。 T.H.Davenport把BPR定义为组织内或组织间 工作流或各种业务流程的分析与重新设计。
BPR的本质特征
对现有 的业务 流程进 行根本 性的反 思和彻 底的重 新设计
BPR的本质特征
面向业务流程 企业绩效的显著改善 以信息技术为使能器
要有一幅BPR工程的远景蓝图 高层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将几项活动组织成一个流程,采用项目经理或项 目小组的管理形式 实施业务流程的并行作业 树立打破常规的思想 以顾客为中心 简化流程,消除不增值的活动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充分授权
实施BPR的基本原则
BPR的方法论
描绘变革蓝图 确定实施BRP的人员与机构
• •
BPR指导委员会 BPR项目组 企业建模与需求分析 业务流程的剖析与评估 确定业务流程重构的目标 确定信息系统开发策略
总体规划BPR工程
• • • •
设计业务流程重构方案 实施重构的方案
BPR关键技术
敏捷制造与大量生产在 思想观念、经营战略上的差别(三)
急救室式的工作
•
•
对于敏捷制造企业,可以类比为医院的急救室, 在那里,准备了一套人力的、技术的和制度的 资源,随时可以按特殊需要,重新组合成各种 不同的组织形式。 对于敏捷制造,为了能完成一项用户需要的紧 急订单,首先是人员之间,能主动承担任务, 相互积极配合;其次是,设备器材、专业知识 等也将能做最灵活的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