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c890a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6.png)
7 听听,秋的声音【课前解析】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诗歌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展现了秋天的神韵和活力。
说明秋的声音藏在大自然的许多事物中,需要我们细细聆听。
关注文本:《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朗读,同时充分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读出诗歌的感情和韵味。
也可适当加入背景音乐,增强效果。
关注结构:结构清晰,第一至五小节分述,最后一小节总结全诗。
一、二小节结构相似。
都是先发出邀请,接着聚焦某一事物的动作,然后以拟声词具象地描述声音。
教学时要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中画面。
关注语言:诗歌语言简练优美,表达富有韵味。
拟声词“唰唰”等词语将秋天的声音具象化。
拟人化的写法,更使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如“大树抖动手臂”,让我们仿佛看到黄叶飞舞的宜人秋色,“大雁追上白云”,展现了雁群南飞的开阔景象,突显了秋天的神韵和活力。
关注拓展:◇描写秋天的诗歌:秋天桑榆一直以来很喜欢秋天,喜欢它的不温不火,喜欢它的宁静,它的缜密。
秋风起,河水起涟漪,枯黄的落叶,一片一片摇曳而下。
秋雨绵绵,五彩的伞群组成了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乡间的田野甚是壮观,成片成片的包谷杆舞动着长长的衣袖在风中翩翩起舞,庆贺着今年的好收成。
红红的苹果在枝头翘首以待,摘果的大妈望着一个个硕大的苹果眉开眼笑。
鸽子胡适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教学目标】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1.整体了解诗歌内容,知道描写了哪些秋的声音。
2.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通过各种声音,想象画面,体会秋天的活力。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3)导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ff56a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8.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熟练朗读第二单元的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掌握第二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理解并运用第二单元所学的成语和俗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教学文章1. 《小摄影师》2. 《燕子》3. 《荷花》4. 《秋天的雨》生字词1. 生字:摄影师、嫩、翠、聚、饿、挺、偶、盒、篇、颜、择、扇、舞、盒、邮、州、港、澳、台、领、导、农、牧、渔、丰、登、讲、注、府、院、委、员、团、结、友、情、真、切、愿、智、明、勇、子、孙、强、立、振、兴、富、强、民、族、团、结、幸、福、共、和、国、安、宁、盛、世、太、平。
2. 词语:支、闷、映、境、仪、致、盒、篇、颜、择、扇、舞、盒、邮、州、港、澳、台、领、导、农、牧、渔、丰、登、讲、注、府、院、委、员、团、结、友、情、真、切、愿、智、明、勇、子、孙、强、立、振、兴、富、强、民、族、团、结、幸、福、共、和、国、安、宁、盛、世、太、平。
成语和俗语1. 成语:略2. 俗语:略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第二单元的文章、生字词、成语和俗语等内容。
2. 学生预习第二单元的文章,熟悉生字词和成语俗语。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展示对生字词和成语俗语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讲解1. 教师根据PPT内容,对第二单元的文章进行简要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写法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使用。
3. 教师讲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朗读文章,讨论生字词和成语俗语的运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含习作、语文园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含习作、语文园地)](https://img.taocdn.com/s3/m/34ecfa4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9.png)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
《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每一篇课文都有浓浓的秋意,无论是秋山、秋叶、秋雨还是秋天的声音,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认识3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29个词语。
◎书写要规范,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书写时注意执笔姿势。
语言积累◎能用词语来形容四季的不同,主动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
◎积累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背诵3首古诗,背诵《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
默写《山行》。
阅读理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3首古诗。
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3首古诗,并能默写《山行》。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3.通过注释或者图片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古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优质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f88bb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0.png)
课题语文园地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在古诗词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积累一些描写不同季节的词语,并试着运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
思维能力: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审美创造:会运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这个语文园地共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板块是通过图示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旨在加强学生对理解难懂词语的多种方法的认识,提高其运用能力;“词句段运用”板块分别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调动积累,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促进语言的积累。
第二题出示了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书写提示”点明了书写“横平竖直”的要求及使用钢笔的基本要求;“日积月累”部分则积累了描写秋天的词语,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气、植物、丰收的景象,呼应本单元主题,丰富词语的积累。
【教学目标】1.交流梳理、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多种方法,并学习运用。
能说出理解“憧憬”“忐忑不安”这两个词语的方法。
2.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学会运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
3.学会使用钢笔写字,能用钢笔书写“狂、排”等8个字,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有关秋天的词语。
【教学重点】1.能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2.学会使用钢笔写字,能用钢笔书写“狂、排”等8个字,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钢笔写字,能用钢笔书写规定的汉字,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出示课件2)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
(教师板书:语文园地)二、学习“交流平台”1.(出示课件3)请学生讨论: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办?(教师板书:理解词语的方法)2.引导学生把讨论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填写在图示中。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秋天的雨》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秋天的雨》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b8e28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3.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秋天的雨》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它是我们感受秋天、学习观察大自然的重要篇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想象来描绘秋天的雨,以及这样的描绘如何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秋天的美。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通过提问和讨论,我发现学生们对秋天的雨有了自己的感,也鼓励学生们观察大自然,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较慢,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辅导他们,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此外,对于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学生们普遍感到有些困难。我意识到,在讲解隐喻和象征时,需要用更直观、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观察与想象的结合,教师可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观察进行想象,如“秋天的雨是什么声音?它会带给大自然哪些变化?”
-写作技巧的运用,教师可提供一些描写秋天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将技巧应用于写作实践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秋天的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秋天吗?在秋天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过下雨的情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秋天雨的观察和感受的兴趣,让我们一同探索秋天的雨带来的变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秋天的雨》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自然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感受,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倾听他人意见的素养;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符合新教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单元 习作:写日记(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二单元 习作:写日记(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3218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0.png)
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日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写日记的常用格式和技巧。
•了解日记的写作用途和意义。
2.能力目标•能逐步掌握写日记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养成良好的思考和表达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日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日记的写作技巧和格式。
2.教学难点•学生的表达能力存在差异,如何提高整体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写日记,你们有没有写过日记呢?有些同学可能会说自己写过,老师可以随机请几个学生来分享一下自己写日记的经历和感受。
2.讲授(25分钟)•了解日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日记是指记述个人生活和思想的文字记录。
–日记具有私密性、真实性、时效性等特点。
•掌握写日记的常用格式和技巧–标题、日期、星期、时间、天气。
–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行为。
–扩展说明,可以是自己的经历、看法或故事。
–注意行文的流畅、语言的生动、细节的描写和篇幅的适度。
•了解日记的写作用途和意义–写日记可以帮助我们记录生活、思考生命,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日记也是一种与自己对话、与时间对话、与自然对话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更有意义地体验生活。
3.引导(10分钟)老师可以分别给学生展示几篇日记范文,并针对每篇日记,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格式、技巧和内容。
4.练习(30分钟)•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写一篇日记。
•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边走访和检查学生的作品,边给予指导和建议,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
5.总结(5分钟)老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让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就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做出总结。
四、教学评价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导入-讲授-引导-练习-总结的教学方式,结合课堂互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逐渐掌握日记写作技巧,并给孩子们提供合适的练习机会。
2.评价标准•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格式写出日记,并包含自己真实想法、感受和行为,尽可能地扩展说明;•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描述生活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c6299d95dd36a32d7275814f.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
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
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8900c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7.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能正确朗读课文,并正确使用语音语调;* 学会分析词语、句子的结构,理解语法用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课文:《小乌鸦和亲爱的小猫咪》* 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课文中的语法知识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小乌鸦和小猫咪的兴趣。
- 讨论学生对乌鸦和猫咪的认识和了解。
2. 预(10分钟)-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 引导学生提出对词语和句子的疑问。
3. 讲解(15分钟)- 对课文的生词和重点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
- 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4. 复朗读(10分钟)- 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音语调的错误。
5. 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6. 合作阅读(15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人负责阅读课文中的一段并理解内容。
- 合作讨论并完成问题解答。
7. 朗读表演(10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表演。
- 注意表演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8.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阅读表现和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的分组讨论和合作能力。
3. 学生的朗读表演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ac24f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1.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正常朗读词语和句子。
(2)学生能理解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和体验道理。
(3)学生能使用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和体验道理,做一名善良、勤奋、有毅力、有耐心的孩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有效学习,日积月累,追求卓越,是做人的重要标志。
(2)培养好习惯,减少坏习惯,让生活更健康快乐。
二、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日积月累》2、学习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体验。
3、朗读练习,初步训练学生语音语调。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日积月累》的意义。
2、通过课文,认识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对自己和周围的人及环境的影响。
3、学习如何养成好习惯的方法,如何改变坏习惯,为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日积月累”这个词汇的兴趣,看看学生能否从中了解到什么内容,通过自我讨论来了解学生对“日积月累”一词的初步理解。
2、学习课文1)初步了解《日积月累》这篇文章(1)听课文,学生大声朗读,初步理解(2)课文导读:本文介绍了一个小学生怎样通过日积月累,不断努力,取得了进步和充实的生活,养成了好习惯,拥有了自信和快乐。
同时,介绍了我们如何向其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
2)全面理解课文,深化对“日积月累”和文章中所述好习惯的理解。
(1)询问学生理解,简单的课文分析。
(2)跟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梳理文章结构,总结文章的主旨。
(3)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子,并进行解释,确保孩子能够全部理解文章。
3、意义/教育意义通过讨论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和它对自己周围的人以及环境的影响,引发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进一步强化日积月累、勤勉学习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4、语言表达和口语练习(1)"日积月累"用笔画体现(2)语音语调通过跟读,朗诵课文的方式进行训练五、教学组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实验、游戏表演等方法,学生在活动中贯通、练习与应用。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习作、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习作、语文园地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beac0fdd3383c4ba4cd27b.png)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优秀教案单元概述【单元教材解析】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诗都与秋天有关。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张秋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主要写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见到落叶铺满水泥道时的美景。
《秋天的雨》把秋雨作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勾画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写日记”,意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语文园地共设有四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4.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5.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积累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6.学习使用钢笔,注意写钢笔字时要“横平竖直”。
7.在朗读、理解、背诵中,积累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8.学习写日记,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单元重难点】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难点学习写日记,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单元课时分配】《古诗三首》3课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课时《秋天的雨》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习作:写日记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4 古诗三首【教材解析】本课中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秋景的。
《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寒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突出了秋天景物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cb34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e.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单元内的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2. 能准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能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型进行自由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传统节日。
2.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研究的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
第二步:研究课文(15分钟)1. 学生跟读课文,并由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
2. 逐句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
第三步:课文讲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
第四步:词语研究(10分钟)1. 引导学生研究生词和短语,并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其意义。
2. 运用图片和例句,加深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记忆。
第五步:练与巩固(15分钟)1. 设计口语练游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对话和表演。
2. 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编写关于传统节日的小故事,并进行表演。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重点,并帮助学生理解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 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准备下节课的演讲稿。
2. 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文章,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预下一单元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课教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练习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38c857d58fb770bf68a551e.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4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1)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字词的含义。
(2)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
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
(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
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
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
(自由背)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2.教师范写并讲解。
“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3.学生描红、临写。
4.听写、指正。
五、拓展活动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
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电子教案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8bab305acfa1c7ab00cc10.png)
第二单元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
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4.古诗三首本课描写了秋天的美丽风景,重点是朗读和理解古诗,领略秋天的美好风光,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
1. 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进而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本课作者记叙了“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上行走的情绪。
重点是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1.通过分析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体会作者情怀。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作者感知情怀,体验生活的乐趣,珍视贴近自然的童心。
6.秋天的雨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秋天的雨,重点是理解体会秋雨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1.分析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2.借助图片、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秋雨的美好。
7.*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6ec35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b.png)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巩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巩固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2. 课文内容:回顾第二单元的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语文园地:通过语文园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复习: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书写,巩固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3. 课文内容回顾:通过PPT展示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4. 语文园地学习:通过PPT展示语文园地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第二单元复习课2. 生字词3. 课文内容4. 语文园地七、作业设计1. 抄写第二单元的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回顾第二单元的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3. 完成语文园地的相关练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ea68fa3c1ec5da51e27089.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表活动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学生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5.(1)寒山、石径。
(2)白云、人家。
6.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活动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活动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①“生”是什么意思?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活动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
2.集体交流:(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
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 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95ced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03.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二》,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词汇学习: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
2. 句子学习:学习本单元的优美句子,理解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
3. 段落学习:学习本单元的经典段落,理解段落大意,培养学生的段落概括能力。
4.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语文园地二》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写作训练:学习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
3. 阅读理解:布置阅读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语文园地二》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讲解写作技巧,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二》2. 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3. 阅读理解、写作训练七、作业设计1. 词汇练习:抄写、默写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2. 句子练习:仿写本单元的优美句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雨》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雨》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e7497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6.png)
6 秋天的雨【课前解析】《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上写秋天。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写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关注文本:《秋天的雨》名为写秋雨,实则写秋天,抓住了秋天特有的景物变化,写出了秋天的美丽、丰收与欢乐,给予读者形、声、色、味多层次的审美愉悦,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关注结构: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
内容上,从秋雨开始,又以秋雨结束,完整而有序。
构段上,第2、3、4自然段分别由一个总起句领起,接着进行分述。
第2自然段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象,第3自然段写了秋雨带来的香味,第四自然段写出了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形,这样分别描写秋天的特点,层次分明。
关注语言: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比如,“五彩缤纷”不仅写出了秋天的颜色多,还通过“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等一系列表示颜色的词语体现出了色彩的绚丽丰富。
关注修辞: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词句生动有趣。
如:第1自然段把秋雨比作钥匙,秋雨一下,秋天就来到了。
非常形象。
第2自然段“频频点头”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菊花在秋雨里摇曳的美丽姿态,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关注拓展:◇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风萧瑟春去秋来秋收冬藏金风送爽橙黄橘绿秋风习习丹枫迎秋秋色宜人◇描写秋天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教学目标】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能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
5.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5bd08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3.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3.自由读句子,将课文读通读顺。
4.生朗读教师出示的字词。
5.交流记字识词的方法。
(1)和声音有关的词都有“口字旁”,比如:唰唰、瞿瞿、吟;和动作有关的都有“提手旁”:抖抖、振、掠。
(2)我可以做一做“振动”“掠过”的动作。
(3)“歌吟”就是唱歌,小声说的意思,我用的是拆合法。
(4)看见“辽阔”的“阔”,我猜就是很广阔的意思。
6、回味老师总结的几种字词学习方法。
看图后回答,这是“蟋蟀”。
(练读这个词并书空)7.看图后回答:辽阔(练读并书空)8.将所有词语准确读一遍4.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5、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这些字词的?刚才孩子们用了偏旁归类、做动作、拆合法的方式来记忆字词,方法很有意思。
老师也给你们介绍一种方法。
看图,这是什么?让我们叫叫它的名字。
6.上面这幅图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另一种方法:看图法。
练习。
能读准音并大胆说出自己记字学词的方法能根据图片准确说出词语准确读出所有词语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复习和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会尝试,学会自主探究,提升独立识字的能力。
环节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指向目标2、3)1.有感情地朗读,善于联想和想象,动脑思考。
2.六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圈出不懂的地方,标出小节序号。
3.和同桌讨论困惑并汇报:(1)黄叶落、蟋蟀鸣、大雁叫、秋风吹拂的声音。
(2)按小节顺序出示不同的秋景图片:落叶图、蟋蟀图、大雁图、田野图。
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3)我觉得“叮咛”就是小声地说,有点舍不得、不放心的意思。
“歌吟”应该是声音很好听吧,像唱歌一样。
(有感情地读读第三小节)(4)我还能听见果实成熟落在地上的声音……(学生畅所欲言)(5)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你好好去听秋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三)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
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赠刘盖菊残君橙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登+木”是“橙”,“+皿”是“盖”。
减一减:“群—羊=君”。
换一换:“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1)“盖”字的“羊”没有尾巴。
(2)“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
(3)“赠、橙”都是左窄右宽,“残”左右等宽,“刘”左宽右窄。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残”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两横一撇,不是一横两撇。
“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七、八笔是两小撇。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课题语文园地二
学科语文班级课时 1 备课人
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积累四季词语,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秋天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重点难点1.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成语。
2.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
准备
课件
预习
作业
读园地的内容。
教学程序个性化设计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2)
(4)小组代表发言,互相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评议并小结。
查字典理解词语。
①憧憬:就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②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
指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听了老师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如“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然后再思考“憧憬”的意思,就能领会“憧憬”在这里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的意思了。
3.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忐忑不安”一词,“忐忑”有心神不定的意思,“不安”是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的意思,“忐忑不安”就可解释为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三)书写指导。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笔顺。
2.学生按照提示“横平竖直”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
(板书:横平竖直)
3.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
(板书:规范正确整洁)
(1)一是笔画要写规范、正确、整洁。
(2)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
(四)日积月累
1.文中的词语。
shuǎng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以上词语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成语?(秋天)(板书:
秋天的成语)
4.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13、14)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
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五谷丰登:登:成熟。
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
指秋天的天空。
金桂飘香:金桂,是桂花的一种,颜色是黄色,所以称“金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