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押题)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一、单选题1. “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

2019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

图1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2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A. 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B. 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C. 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D. 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其下游的扎龙湿地,是丹顸鹤等鸟类繁殖和栖息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 扎龙湿地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A. 全年降水多,河流水量大B. 下游河道消失,河水漫溢而成C. 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D. 植被覆盖率高,利于涵养水源3. 近年来,图中湿地水域盐度增加的原因是()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②太阳高度角增大,蒸发增强,水体盐度增加③地表水渗漏,水域缩小,盐度增加④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4. 近年来扎龙湿地萎缩,将会导致()A. 乌裕尔河水位上升B. 地下水位上升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当地温差变小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

下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

据此完成问题。

5. 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①多分布在欧洲②多为高大挺拔乔木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滩涂上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

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图1和图2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 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 气候温和湿润B. 地形平坦开阔C. 土壤水分充足 D. 泥炭土层深厚14. 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A. 年均降水量B. 太阳辐射量C. 地表下渗量 D. 气温日较差15. 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A. 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B. 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C. 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D. 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二、综合题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课件】-高考一轮地理单元复习(通用版)

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课件】-高考一轮地理单元复习(通用版)

原来的农牧界 线向西北推移
荒漠化趋 于严重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知识点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知识点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B.人口增长快,工业发达C.耕作技术和方式落后, 作物品种少
D.滥垦滥伐,破坏地表植被10.黄土高原A小流域综合
治理的重点是( )A.保持水土
B.提高中、
低产田的产量
11.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B)A. 甲处通常用作耕地 B.乙处C适.宜改开良垦土成壤梯田,种D植.水解稻决C农.村丙燃处料应不大力足植树 造林 D.丁处打坝建库
C
6.贵州省石质荒漠化面积和潜在石质荒漠化比例都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大风日多 B.工农业发达,植被破坏严重C.石灰岩广布,易
溶蚀 D.地质灾害频发,易引起缺水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当堂检测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 来防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见下图),可增强沙 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 人。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 ,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知识点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林体系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测评新人教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测评新人教版含答案

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高频考点练(十四) 考查范围: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议时间 / 45分钟一、选择题图G14-1示意亚洲某地区,图G14-2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1~2题。

图G14-1图G14-21.目前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A.甲——草场退化B.乙——土地盐渍化C.丙——土地沙化D.丁——水土流失2.图示地区流域开发与治理的措施,合理的是 ( )A.甲地修建大坝拦蓄洪水B.乙地保护和恢复植被C.丙地梯级开发提供水电D.丁地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甘肃省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

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

读图G14-3,完成3~4题。

图G14-33.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4.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使得林场( )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②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大④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由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图G14-4为澳大利亚大陆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图G14-45.形成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①纬度②降水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6.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

红树林大量被破坏将( )A.吸引鱼群聚集B.加快泥沙淤积速度C.加剧海岸侵蚀D.导致水体富营养化7.图G14-5所示区域西部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林果业基地,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讲森林与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讲森林与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讲森林与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讲森林与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讲森林与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讲森林与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基础巩固组](2017·秦皇岛模拟)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1.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2.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解析:第1题,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部分区域为荒漠景观,只在⑤地出现草原景观,说明该地水源充足。

第2题,①处降水量达到400mm,属于半湿润地区,仅考虑降水量,治理此处的荒漠化可以考虑种树,②③处降水量介于200mm到400mm之间,该地治理沙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种草,④处降水量小于200mm,属于干旱地区,水源缺乏,不适宜种草。

答案:1.B 2.C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量的大小)3.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a B.bC.c D.d4.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3题,由图不难发现,枯枝落叶源于植物体a,a的养分来自b土壤,d表示雨水淋溶作用造成的养分损失情况,c表示供给养分。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练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练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跟踪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跟踪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跟踪练的全部内容。

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科尔沁草原属半湿润到半干旱的过渡气候区,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曾有大量汉族人口迁入,下图为科尔沁草原示意图。

完成1~2题。

1.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气候干旱B.乱砍滥伐C.过度放牧D.过度垦殖2.下列治理科尔沁沙地的方案中,合理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B.禁止放牧C.跨流域调水D.生态移民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为农牧交错带,由于汉族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D对。

第2题,该地位于半干旱与半湿润的过渡区,大量植树造林会加剧当地生态缺水,A 错;该地为宜农宜牧区,应该合理放牧,B 错;跨流域调水只能缓解沿线荒漠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地的荒漠化问题,C 错;汉族人口大量迁入加大了环境压力,生态移民可以从根本上治理该地的土地荒漠化,D 对。

答案:1。

D 2。

D(2017·江西南昌期中)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用来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综合提升学案20181002164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综合提升学案20181002164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综合提升学案20181002164典题示例(2019·全国卷Ⅲ,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思维流程]答案: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较大(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

技法点拨角度一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其解题流程为:角度二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解题流程为:答题术语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荒漠自然原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化因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居民烧柴等生物多样性减自然原因物种有诞生、进化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滥垦乱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少因坏;过度捕猎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工程措施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兴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④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措施气净化装置;②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素养提升(2019·江西省上高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科尔沁草原属半湿润到半干旱的过渡气候区,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曾有大量汉族人口迁入,下图为科尔沁草原示意图。

完成1~2题。

1.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B.乱砍滥伐C.过度放牧D.过度垦殖2.下列治理科尔沁沙地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B.禁止放牧C.跨流域调水D.生态移民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为农牧交错带,由于汉族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D对。

第2题,该地位于半干旱与半湿润的过渡区,大量植树造林会加剧当地生态缺水,A 错;该地为宜农宜牧区,应该合理放牧,B 错;跨流域调水只能缓解沿线荒漠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地的荒漠化问题,C 错;汉族人口大量迁入加大了环境压力,生态移民可以从根本上治理该地的土地荒漠化,D 对。

答案:1.D 2.D(2017·江西南昌期中)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用来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

黑河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黑河流域中游具有该流域最好的绿洲。

读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动态度(单位:%)统计表,完成3~4题。

时段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极重度荒漠化1977-1986 -1.27 22.41 4.51 -1.261986-1993 -9.86 -5.25 5.18 0.311993-2002 0.45 1.03 -4.43 -0.462002-2012 -0.50 -0.70 -2.93 -1.781977-2012 -2.27 2.54 -0.62 -0.873.由表中信息可知( )A.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C.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4.导致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耕地大量扩张B.农牧民薪柴短缺C.放牧规模扩大D.不合理灌溉解析:第3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相对稳定,面积较稳定。

第4题,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地区,1977-1986年该县的主要经济部门应为农业,而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之该县自然条件较好,吸引了人口迁入,导致大量耕地被开垦出来,从而使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扩大,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选项A正确。

答案:3.C 4.A(2017·长春模拟)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沙暴日数,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四地沙暴日数对比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6.丁地区沙暴日数有别于周围地区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受冬季风影响较小B.植被覆盖率低,风力作用显著C.受山地阻碍,大风日数少D.气候湿润,风力作用较弱解析:第5题,由图中等值线可以看出:甲地沙暴日数为10~20天,乙地沙暴日数为20~30天,丙地沙暴日数为10~20天,丁地沙暴日数为10天以下。

四地沙暴日数甲<乙,丙>丁。

B正确。

第6题,丁地西侧有贺兰山,受山地阻碍,大风日数相对较少;山地阻挡了西北风带来的沙暴。

C正确。

答案:5.B 6.C(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

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

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7~8题。

7.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 )A.等高条播B.人工锄耕C.等高犁耕D.平整坡8.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降水强度B.风速大小C.土壤结构D.地表糙度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等高条播、人工锄耕、等高犁耕、平整坡(平整坡填洼量为0)。

第8题,地表糙度是指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作用引起的地表高低起伏、凸凹不平的程度,既反映了地表微地貌形态的变化,又影响着地表渗透速率、地表径流、地表填洼量及径流对地表土粒的冲蚀过程,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

因此,地表糙度反映了微地形变化,影响入渗与产流(是指降雨量扣除损失形成净雨的过程),是造成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答案:7.A 8.D(2017·福建厦门模拟)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

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

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

据此完成9~11题。

项目孔隙度/% 含水量/% 有机质/g·kg-1氨含量/g·kg-1封山育林48.5 14.5 15.2 1.17乔灌结合42.6 13.8 13.8 0.95林草结合42.5 14.1 15.2 1.12乔木纯林39.4 13.4 12.8 0.949.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 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10.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A.封山育林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D.乔木纯林11.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A.增加土壤矿物质B.提高土壤坚实度C.增强抗旱涝能力D.减少地下径流量解析:第9题,退耕还林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如果生长缓慢则生态效益较差,极有可能生长迅速且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恢复土壤地力,A错、B对;由于水土流失,如果刺槐需要湿润土壤的话,就不太适合生长,C错;木质坚硬的植被一般生长速度较慢,不适合在该地种植,D错。

故选B。

第10题,读图表可知,封山育林无论是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还是固氮量都是最高的,所以减轻土壤侵蚀最为明显,故选A。

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为封山育林,森林植被的增加,导致下渗量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含水量增加,土壤的水分条件增强,有利于提高抗旱涝能力,故选C。

答案:9.B 10.A 11.C二、综合题12.(2017·广西钦州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临河—白疙瘩),穿越数百千米的戈壁无人区和上百千米的移动沙丘,是在无水、无电、荒无人烟的“三无”环境下建成的我国最高等的高速公路。

这个地方一年四季最常见的是沙尘天气,为了防风固沙保护京新高速公路,施工人员专门设计了独特的防风沙袋,沙袋为鳍沙袋,编织袋边沿都会留出来三厘米的穗子。

将沙袋依次摆放到公路两侧,呈田字形交叉叠放,形成了一个个一平方米的小方格,连成一片(如图所示)。

沙袋采用耐寒、耐晒、最先进的环保材质,至少可以保持20年。

下图为京新高速公路沿线局部示意图。

(1)推测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2)指出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所经地区成为我国沙尘暴源头的原因。

(3)说明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沿线鳍状防沙袋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的作用。

解析:第(1)题,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经巴丹吉林沙漠,穿越数百千米的戈壁无人区和上百千米的移动沙丘,沿线沙漠戈壁纵横,生态环境脆弱;无水、无电、荒无人烟的“三无”环境,沿线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影响建设物资运送;气候干旱,沿途水资源缺乏,影响工程建设;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酷暑,施工环境较差;空气干燥,冬春季节多大风、扬沙、沙尘暴、流沙等恶劣天气,影响工程建设。

第(2)题,沙尘暴形成自然条件有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空气。

临白段深居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蒸发大,气候干旱,是沙尘形成的基础;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发育差,物理风化强,形成了大片沙漠,是沙尘暴的物质源;临白段地区人口增加,对土地资源过度使用和不合理的利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更增加了沙尘;离冬季风的风源较近,风力强劲,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

第 (3)题,沙袋对沿线的沙土起压覆作用,减少沙尘飞扬;鳍状防沙袋能减缓风速,减少沙尘流动;交叉叠放的田字形网状可以把吹起的沙留在框格内,起到固沙作用;沙袋的网格可以截留水分,利于沙漠地区的植物成活和生长,利于固沙;将流沙阻隔在公路外,减少流沙对公路的影响;使用时间长,防沙作用效果好。

答案:(1)沙漠戈壁纵横,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气候干旱,沿途水资源缺乏;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酷暑,施工环境较差;空气干燥,冬春季节多大风、扬沙、沙尘暴、流沙等恶劣天气。

(2)临白段深居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蒸发大,气候干旱;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发育差,物理风化强,形成了大片沙漠;临白段地区人口增加,对土地资源过度使用和不合理的利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离冬季风的风源较近,风力强劲。

(3)沙袋对沿线的沙土起压覆作用;鳍状防沙袋能减缓风速;交叉叠放的田字形网状可以把吹起的沙留在框格内,起到固沙作用;沙袋的网格可以截留水分,利于沙漠地区的植物成活和生长;将流沙阻隔在公路外,减少流沙对公路的影响;使用时间长,防沙作用效果好。

13.(2017·宁夏六盘山模拟)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年降水量与林木覆盖率、草地覆盖率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根据年降水量与林木覆盖率、草地覆盖率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林草界线。

下面两图分别为年降水量与草木覆盖率的关系图及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

图A图B(1)简述图B所示区域天然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成因。

(2)分析甲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简述甲区域防治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

解析:第(1)题,由图A可知年降水量小于400 mm为宜灌草区,大于500 mm为宜林区,结合图B中的等降水量线可得出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西北部为荒漠草原地区,年降水量大于530 mm的东南部为半湿润地区,适于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的生长,年降水量400~530 mm地区是乔木与灌草过渡区。

第(2)题,水土流失的原因可从降水、地形、植被、土质四个方面来回答;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的地区易出现水土流失;结合甲地等高线和等降水量线来回答。

第(3)题,注意审题,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很多,而题目要求是生物措施,因此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就不对,生物措施主要是恢复植被,选好耐旱的树种,注重林、灌、草的合理配置,进行退耕还林(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