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模板】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仪器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它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

仪器分析实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对仪器分析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一、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1.2学时安排:32学时1.3授课对象: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1.4学时分配:-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二、教学目标2.1知识与理解-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2.2能力与技能-掌握基本的仪器操作技巧-具备设计和实施仪器分析实验的能力-能够准确地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合理地解释实验结果和提出改进意见2.3态度和价值观-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合作意识-重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教学内容3.1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热学分析仪器:热重量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光谱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色谱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电化学分析仪器:电位滴定仪、电导仪等-其他仪器:核磁共振仪、电子显微镜等3.2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实验设计及流程制定-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误差分析与精密度评价-仪器校正与标定3.3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学生选择特定的仪器进行实验-研究仪器性能和优化操作条件-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报告3.4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学生组队完成一项综合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并采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四、教学方法4.1理论讲授4.2仪器操作演示4.3实验操作指导4.4实验报告撰写和讨论五、实验报告评分标准5.1实验设计和操作30%5.2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0%5.3实验报告撰写和考勤20%5.4实验室安全与卫生10%5.5队伍合作与表达能力10%六、实验设备及耗材根据实验项目的需要,提供合适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

《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1590490学时:54 (理论:27,实验:27)学分:3、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

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过程屮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为基础,并借助于比较复杂或特殊的现代仪器,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具有准确、灵敏、快速、口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常用来测定含量很低的微、痕量纽分,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介绍现代分析仪器的基本理论及其对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巧为主要内容,着重介绍各种现代仪器分析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对某些实验(光度分析法)要求学生一-人一组,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对某些实验仪器不充足的实验,尽可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测定;坚持要求学生完成实验预习报告,采用H学与讲授相结合和启发式、提问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屮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操作;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会所用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掌握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实验数据教师与学生一式二份, 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

三、教学H的要求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现代仪器分析的测试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创新意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和要求。

四、考试方式及方法以学生平吋实际操作过程为主要考查内容,通过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结合评定学生实验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得出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的成绩,学期末再对学生进行适半的实验理论考查,对学生进行实验成绩的综合评疋O五、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实验化学》上、下册。

主编:刘约权。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版。

八、适用专业食殆科学与工程、海洋制药、环境工程、生物技术、农业资源。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Instru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基础课试验课性质:独立设课课程总学时:48试验学时:48课程学分:1.5开科学期:第五学期先修或同修课程: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适用专业:应用化学、药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化学工程等。

二、实验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是应用化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他相关专业为选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若干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原理的理解,了解有关仪器的结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一些应用。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目的、要求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探测化学物质的组成、成分含量及结构信息。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四、实验报告及实验考核1.实验报告:仪器分析实验的对象是高年级学生,因此实验报告不印刷统一内容格式。

学生根据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参考实验教材,写实验目的、内容、数据处理与讨论内容。

并要求对实验教材提出的思考题进行讨论。

以此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能力。

2.实验考核:实验预习占成绩的20%,实验过程操作占50%、实验报告与数据处理占30%五、教材和参考书1.教材:《仪器分析实践讲义》烟台大学分析中心编,2003年《仪器分析实验》,山东大学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2.参考书:《仪器分析实验》张济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制订人:刘永明审批人:索掌怀制订日期:2007 年 5 月10 日。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模板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2. 课程编号:_______3. 课程类型:必修课/选修课4. 学时:______学时5. 学分:______学分6. 适用对象:______专业7. 先修课程:______(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______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______课程的先导课程。

2.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技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程任务:(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使学生熟悉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3)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光学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要求学生掌握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设备的使用。

2. 电化学分析:包括电导率、电位滴定、伏安法等,要求学生掌握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设备的使用。

3. 分离分析: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等,要求学生掌握分离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设备的使用。

4. 质谱分析:包括质谱仪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设备的使用。

5. 其他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设备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设备的使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技能。

4.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程度。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化学与化工学院二〇一三年六月2.大纲正文格式《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学科基础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仪器分析实验》学时学分:总学时34 总学分 2 实验学时34 实验学分 2 应开实验学期三年级五学期先修课程仪器化学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仪器分析实验是化学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与仪器分析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

同时,仪器分析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其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分析法。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达到下列要求:1.巩固和加深对各类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理解;2.了解各类常用仪器的基本结构、测试原理与重要部件的功能;3.学会各类常用仪器使用方法和定性、定量测试方法;4.掌握与各类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相关联的实验操作技术;5.了解各类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分析对象、应用与检测范围;6.培养对实验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的分析与判断能力;7.掌握实验数据的正确处理方法。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仪器分析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其重要的基础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理解有关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初步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应有的素质培养,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适用专业: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制药工程;四、主要仪器设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ICP发射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酸度计、电导率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为单独设课,所以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属性:独立设课适用专业:化学本科专业学时学分:48学时 2学分开设学期:第四学期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普通物理学、二、课程简介《仪器分析实验》是在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与主要部件功能的理解而开设的一门以设计性、综合性和实际应用性实验为主的实验课程。

是化学类、化工类、材料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目标是: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规范地掌握各种分析的基本操作、基本技术,熟悉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深入理解和应用理论课中的概念、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规范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

对常用的主要仪器,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仪器的基本结构及主要部件功能;掌握定性及定量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初步具有应用各种仪器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配合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有关概念;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重点掌握仪器主要操作参数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科技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学习电位滴定法测食醋的总酸度 4 综合选做本门课程的要求:1、课前认真预习,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方法和步骤;2、在实验过程中,遵守操作规定,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和仔细记录实验条件和分析测试的原始数据;3、爱护实验的仪器设备。

实验中如发现仪器工作89 荧光光度法测定核黄素的含量实验4 验证选做10 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中的氟含量——标准曲线法4 验证必做11 气相色谱归一化法测定混合芳烃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4 验证必做12 贵州白酒中甲醇的测定4综合必做13 单扫描极谱法测定水样中铅和镉 4综合选做14 库仑法测定药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 4综合选做15 铁氰化钾体系的循环伏安实验4验证必做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 4综合必做17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4综合选做合计实验个数:17。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实验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1、实验教学目的《仪器分析实验》是《仪器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分析》是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在应用化学、材料、化工、化学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加强对仪器分析原理,操作使用及基本知识的理解。

正确熟练掌握仪器分析的实验技能,提高现代仪器在化学领域中应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提供实验的现代仪器分析的手段。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色谱、原子吸收、电分析等仪器的使用,达到对化学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目的。

2、实验内容和要求实验项目一:电导法测定碳、硫含量内容:金属试样高温燃烧生成的CO2和SO2气体。

测量溶液吸收气体后电导率的变化,对碳、硫量进行定量。

要求:了解电导法测定碳硫含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分析方法。

了解导数显碳硫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项目二:紫外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酚量内容:工作曲线的绘制。

测定水样中的总酚量。

要求:了解水中总酚量测定的重要性。

掌握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酚量的原理与技术。

实验项目三:固体表面内反射光谱的测定内容:装附件,测谱图。

测定水的ATR谱图。

测定试样的A TR谱图。

要求:掌握内翻新和附件的测定方法。

了解此附件的工作原理。

实验项目四:氟离子电极测定水中氟含量内容:标准曲线的绘制。

水中氟浓度的测定。

要求:学习直接电位法测定氟离子浓度的方法。

掌握电动势测试技术。

实验项目五:光度法用于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A 。

内容:测光谱吸收曲线λML中的配位数n。

摩尔比法测定配合物n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电离度α、及稳定常数K。

要求:掌握摩尔比法和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项目六:火焰原子吸收测定水样中铜内容:工作曲线的绘制,测定水样中的铜量。

原子吸收光度计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学习与掌握。

乙炔泵、空气泵的正确使用的学习。

要求:了解原子吸收光度法的测定铜的原理及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编号:112506 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负责人:开放实验项目数:
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54 实验学时:24
课程总学分:3 实验学分:
二、适用专业
环境科学、农产品检验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仪器分析是一门实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仪器分析方法原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锻炼动手能力,并能运用各种测试手段,设计实验方案,为今后工作奠定一定基础。

基本要求:1. 强化仪器分析中各种实验设备的实验操作技术;2. 掌握仪器分析中各种方法的样品处理技术;3. 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及测定方法;
4. 掌握仪器分析中的数据处理。

四、主要仪器设备
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酸度计、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紫外分光光度计(自动波长扫描)、722 型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等。

1. 该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以平时实验课考勤和实验报告为依据。

2. 缺2个实验者,不能参加笔试考试且实验成绩为不合格,须随下一年级补做实验。

3. 实验过程中要有必要的实验记录,实验后进行数据处理,并按时上交实验
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